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中考物理三轮突破3检测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习题含答案

    2024中考物理三轮突破3检测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习题含答案第1页
    2024中考物理三轮突破3检测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习题含答案第2页
    2024中考物理三轮突破3检测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习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中考物理三轮突破3检测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习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中考物理三轮突破3检测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习题含答案,共36页。
    1.如图所示,木块的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分别为F1=3 N,F2=5 N,则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
    A.2 NB.3 NC.5 ND.8 N
    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用细绳挂着一个密度为ρ的实心重物浸没在液体中,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缓慢向上匀速提升重物,当重物全部离开液面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2。在这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物的质量为F1g
    B.重物的体积为(F2−F1)ρg
    C.液体的密度为(F2−F1)ρF2
    D.重物受到浮力始终不变
    3.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称某石块所受重力为5 N;浸没在水中称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 N;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称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4 N,则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kg/m3。
    4.拉着一个边长为10 cm的正方体金属块,当它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则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为 N。若金属块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力为20 N,则金属块下表面距液面的深度为 m。(g=10 N/kg)
    5.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是国家大力推广的新型交通工具。如图所示,停放在水平地面的纯电动汽车,质量为1.2×103 kg,每个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10﹣2 m2,g取10 N/kg。求:
    (1)车对地面的压力;
    (2)车对地面的压强。
    6.一只小船的船底位于水面下0.8 m深处,船底有一面积为2 cm2的小洞被木塞堵住。
    (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水对船底的压强;
    (2)水对该木塞的压力。[温馨提示:1 cm2=10﹣4 m2]
    7.为了尽可能避免病毒的交叉感染,多地警方利用如图所示的测温巡逻机器人辅助日常巡逻,该机器人的质量为120 kg。空载时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5×105 Pa,g取10 N/kg。求:
    (1)机器人所受的重力;
    (2)图中机器人空载时的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8.如图所示,面积为1 m2的水平桌面正中央放着一个圆形鱼缸。鱼缸重为600 g,内外底面积均为100 cm2,缸内装有质量为4 kg的水和一条质量为60 g的鱼,此时水的深度为20 cm。(忽略鱼缸厚度,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求:
    (1)水对鱼缸底产生的压力;
    (2)当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时候,鱼缸对桌面的压强。
    9.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塑料杯子的质量不计,向杯中倒入200 g的水,水深20 cm;再轻轻放入质量为40 g的木块,木块静止后漂浮,水面升高了4 cm(水未溢出),塑料杯子的厚度不计。(ρ水=10×103 kg/m3,g=10 N/kg)求此时:
    (1)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强为多少?
    (2)杯子底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压强是多少?
    10.如图所示,甲、乙两容器底面积相同内装质量均为1 kg,深度均为20 cm的不同液体,已知甲液体是密度为1.0×103 kg/m3的水。甲、乙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之比为2:3,求:
    (1)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
    (2)乙液体的密度;
    (3)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11.全国人民在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从2021年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计划。陈家寨村在这大好形势下,将原长4 km、宽3.5 m、厚约25 cm的混凝土水泥村道加宽成4.5 m。工程完成后,质量检测部门,在每1 km新修路面上适当位置,钻取一个底面积约80 cm2的圆柱形样本进行质量检测。除了厚度、水泥标号、砂石比例等指标都合格外,还要求混凝土的密度标准不得小于2.6×103 kg/m3。质量检测员将取回的所有样本称得总质量为21.6 kg。(g取10 N/kg)问:
    (1)所取样本的总重力是多少?
    (2)通过样本分析,浇筑的混凝土对地面的压强约是多少?
    (3)计算分析该项工程混凝土标准是否合格?
    12.潜艇是一种能潜入水下活动和作战的舰艇,也称潜水艇,是海军的主要舰种之一。若悬浮在海水中的潜艇的质量为5×106 kg。
    通过计算回答:
    (1)潜艇所受重力?
    (2)潜艇所受浮力?
    (3)潜艇排开海水的重力?(g取10 N/kg)
    13.为控制新冠疫情的发展,某核酸检测现场采用安全隔离带(如图甲)将人们分开在安全距离。如图乙所示可将隔离带的护栏看作是一个密度均匀的圆柱体A与密度均匀的圆柱体B的组合。已知A的质量为1.5 kg,高度为90 cm,B的底面积为800 cm2,求:
    (1)如图乙中,A对地面的压强为5000 Pa,求A的底面积;
    (2)如图丙中,将A叠放在B上方,此时B对地面的压强为750 Pa,则B的质量为多少 kg;
    (3)现从A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为h的部分,如图丁,此时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变为原来的56,求切去的厚度h为多少。
    14.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2 kg的实心小球和一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中装有水。现将小球轻轻放入容器后,小球浸没在水中并静止在容器底部,水未溢出。分别测出小球放入前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小球放入前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桌,如表所示。(ρ水=1×103 kg/m3,g取10 N/kg)求:
    (1)小球的重力。
    (2)小球放入前,容器中水的深度。
    (3)小球的密度。
    15.如图所示,图甲是一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内水深为0.3 m,容器的底面积为0.04 m2,图乙是一质量均匀的塑料球,密度为0.2×103 kg/m3(g=10 N/kg)。求:
    (1)容器中水的质量;
    (2)距容器底部0.2 m处A点液体的压强;
    (3)把塑料球放入该容器中,用了16 N的力恰好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图丙),塑料球的重力多大?
    16.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有上、下两部分均为柱形的薄壁容器,容器重10 N,容器上、下两都分的横截面积之比为1:2,高度均为20 cm,向容器中倒入2 kg的水,深度为10 cm。求:
    (1)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强;
    (2)容器上部分横截面积为多少 cm2;
    (3)往容器内加水,当水的深度为多少 cm时。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力与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相等。
    17.小明想测量一金属块的密度。如图所示,他将一底面积为50 cm2、质量为200 g的直筒型容器内装10 cm高的水,然后用细线吊着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当金属块刚好浸没时,容器内液面升高到16 cm,当金属块触底细线松弛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与触底前相比增大了4740 Pa。求:(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
    (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2)金属块触底细线松弛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3)金属块的密度。
    18.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长方体玻璃缸,已知其底面积为100 cm2,高为20 cm,缸内装满水,将一质量为50 g的玩具鸭子轻轻地放入缸中后,鸭子漂浮在水面上。求:
    (1)鸭子受到的浮力;
    (2)鸭子排开水的体积;
    (3)鸭子漂浮在玻璃缸中时,水对缸底的压力。
    19.科学家在进行潜水艇实验时,做了如图的模型实验,潜水艇模型和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3×10﹣2 m2,其内部盛有质量为6 kg的水,ρ水=1.0×103 kg/m3。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2)现将潜水艇模型完全浸入薄壁圆柱形容器的水中(水未溢出)。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为1500 Pa,容器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增加量为2000 Pa,求潜水艇模型的体积和容器底部对潜水艇模型的支持力。
    20.地球气候变暖,冰川熔化加剧,是造成海平面变化的原因之一。小明同学根据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冰川完全熔化成水后水的体积与冰川熔化前排开海水的体积,就能推断海平面的升降。如图所示,是冰川漂浮在海面上的情景,若冰川的质量为 m冰,海水的密度为ρ海,水的密度为ρ水,且ρ海>ρ水,g用符号表示。求:
    (1)冰川熔化前受到的浮力;
    (2)冰川熔化前排开海水的体积;
    (3)冰川完全熔化成水后水的体积;
    (4)推断海平面的升降,并说明理由。
    21.如图,弹簧测力计的上端固定在竖直支架上,下端悬挂一质量均匀的圆柱形物块;一水槽置于竖直升降台上,位于物块的正下方。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求:
    (1)当物块没有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物块的质量为多少 kg?
    (2)调整升降台高度,物块慢慢浸入水中。当物块全部浸没到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 N,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N?
    (3)该圆柱体物块的密度是多少?
    22.如图甲所示,原长x0=16 cm的弹簧,下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上端与一正方体相连,正方体重G=48 N,向容器中慢慢注入某种液体,弹簧的长度x随液体深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正方体有一半浸没在液体中时,弹簧恰好处于原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F与其形变量△x间的关系为F=k△x,忽略弹簧的质量和体积,g取10 N/kg,求
    (1)k的值;
    (2)正方体的密度;
    (3)正方体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时,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
    23.图甲所示为一种水下滑翔机,图乙是其部分结构示意图。该滑翔机通过液压泵将油在内、外油囊间来回转移,从而改变浮力大小以达到上浮和下潜的目的,再结合其它技术即可滑行,以执行海洋环境的监测任务。
    (1)该滑翔机具有低能耗、高续航的特点,电池一次充电后能提供1千瓦时电能。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前进速度保持0.2米/秒,但只有9%的时间耗电,耗电时功率仅为4瓦。该滑翔机充电一次总共能航行的路程为多少千米?
    (2)该滑翔机总重515牛。当外油囊中无油时,滑翔机排开水的体积为0.0495米3。已知海水密度随深度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当该滑翔机在600米深度悬浮时,外油囊中油的体积为多少米3?(忽略海水压强对油和滑翔机外壳体积的影响)
    24.智能制造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如图所示是为圆柱体涂抹防护油的智能装置。其外壳是敞口的长方体容器,距容器底面h0处固定一支撑板C,C的中心有一小圆孔,圆柱体放在支撑板C的正中央。长方体的左下角有注油口,防护油能够匀速注入长方体容器内部,当油的深度为0.175 m时,圆柱体刚好浮起离开支撑板C。随着液面升高,圆柱体竖直上浮,当油面上升到压力传感器时,停止注油,此时撑杆的P点对圆柱体有20 N的竖直向下的压力。已知h0=0.1 m,小圆孔面积S0=8×10﹣3 m2,圆柱体底面积S=2×10﹣2 m2,圆柱体重12 N,支撑板C的厚度不计,g取10 N/kg。求:
    (1)注油前,圆柱体对支撑板C的压强;
    (2)圆柱体刚好浮起离开支撑板C时浸入油中的体积;
    (3)圆柱体的高度。
    25.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底柱形容器A内装有一些水,不吸水的正方体物块B的边长为10 cm,用细线(重力和体积忽略不计)拉住物块B,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静止后物块B浸入水中的体积为6×10﹣4 m3,此时细线被拉直,长为6 cm,物块B所受拉力为1 N。求:(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1)物块B受到的浮力;
    (2)物块B受到的重力;
    (3)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6.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有一薄壁柱形容器,一个重力为5 N,底面积为0.02 m2,高为10 cm的柱形玻璃杯A漂浮于水面,在A的底部连接有一个体积为4×10﹣5 m3的实心金属块B。此时A、B两物体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细线未拉直(B未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细线不可伸长且质量、体积忽略不计)。(水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 N/kg):
    (1)图甲中玻璃杯A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N,水对玻璃杯A底部的压强为
    Pa,细线对B的拉力为 N。
    (2)向容器中注水,细线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容器足够高),求实心金属块B的密度。
    27.爱好发明创造的科技小组用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力学装置,竖直细杆的下端通过力传感器与一底面积为50 cm2的柱体M相连,力传感器可以显示细杆下端受到作用力的大小,此时柱体下底面与水面相平。足够高的轻质容器内装有水,水深40 cm,容器上部底面积为250 cm2,容器下部底面积为150 cm2。现将柱体M缓慢下移,图乙是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F随柱体M下降高度h的变化图像。求:
    (1)柱体M未下移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柱体M的质量;
    (3)容器下部的高度h0;
    (4)当柱体M下降高度为20 cm时,柱体M受到的浮力及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
    28.如图1所示,一个底面积为3S0的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横截面积为S0、高度为h0的均匀实心圆柱体A竖直放在容器底部,现向容器内缓慢注入某种液体,圆柱体始终直立,圆柱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注入液体质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求:
    (1)液体的密度;
    (2)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
    (3)圆柱体对容器底的最小压强。
    29.工人师傅利用汽车作为动力,从水中打捞一个正方体物件,绳子通过定滑轮,一端系着物件,另一端系在汽车上,如图甲所示。汽车拉着物件匀速上升,已知汽车对绳子的拉力F与物件底面距离水底的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绳子的体积、绳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计,g=10 N/kg。求:
    (1)物件的质量;
    (2)物件上表面刚露出水面时,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
    (3)物件的密度。
    30.如图甲所示,足够高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底面积为300 cm2,装有8 cm深的水放在水平面上,现将一质量为1.6 kg,高为20 cm,底面积为100 cm2的均匀长方体物块竖直放入容器中,受到容器的支持力为4 N,如图乙所示。
    (1)长方体物块的密度是多少 kg/m3?
    (2)此时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是多少 m3?
    (3)保持水的质量不变,若想要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则容器的底面积不能超过多少 m2?
    31.如图甲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薄壁柱形容器质量为0.45 kg,底面积为0.05 m2,把一质量为2.1 kg、高为0.1 m的柱形均匀实心物体放在容器中,缓慢向容器中加水,直到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1 m时停止加水,加水质量与容器中水的深度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判断停止加水时,实心物体所处的状态是 (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
    (2)停止加水时,实心物体的浮力;
    (3)实心物体的密度;
    (4)h<0.06 m时,设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容,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水。当p容=2p水时,求容器内加水的深度。
    参考答案
    1.【解析】已知:F1=3 N,F2=5 N,
    木块受到水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与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之差:
    F浮=F2﹣F1=5 N﹣3 N=2 N。
    【答案】A。
    2.【解析】A.当重物全部离开液面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2,即重物的重力G=F2,则重物的质量 m=Gg=F2g,故A错误;
    B.物体的体积V=mρ=F2gρ,故B错误;
    C.由题知重物浸没在液体中,则受到的浮力为:F浮=F2﹣F1,根据F浮=ρ液gV排=ρ液gV可知,液体的密度为:ρ液=F2−F1gV=(F2−F1)ρF2,故C正确;
    D.缓慢向上匀速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先不变再减小,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重物受到浮力的先不变再变小,故D错误。
    【答案】C。
    3.【解析】石块所受到水的浮力:
    F浮=G﹣F水′=5 N﹣2 N=3 N;
    因为石块完全浸没,
    所以石块体积:
    V=V排=F浮ρ水g=3N1.0×103kg/m3×10N/kg=3×10﹣4 m3,
    石块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F浮液=G﹣F拉液=5 N﹣1.4 N=3.6 N;
    根据F浮=ρgV排知液体的密度为:
    ρ液=F浮液gV排=3.6N10N/kg×3×10−4m3=1.2×103 kg/m3。
    【答案】1.2×103。
    4.【解析】(1)金属块的边长为a=10 cm=0.1 m,
    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为:
    G排=F浮=ρ液gV排=1.0×103 kg/m3×10 N/kg×(0.1 m)3=10 N,
    由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金属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
    F下=F浮+F上=10 N+20 N=30 N,
    金属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强为:
    p=F下S=30N(0.1m)2=3000 Pa,
    由p=ρgh知金属块下表面距液面的深度为:
    h=pρ水g=3000Pa1.0×103kg/m3×10N/kg=0.3 m。
    【答案】10;0.3。
    5.【解析】(1)因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车对地面的压力:F=G= mg=1.2×103 kg×10 N/kg=1.2×104 N;
    (2)车对地面的压强:p=FS=1.2×104N4×2×10−2m2=1.5×105 Pa。
    【答案】(1)车对地面的压力为1.2×104 N;
    (2)车对地面的压强为1.5×105 Pa。
    6.【解析】(1)水对船底的压强:
    p=ρgh=1.0×103 kg/m3×10 N/kg×0.8 m=8×103 Pa;
    (2)水对木塞的压力:
    F=pS=8×103 Pa×2×10﹣4 m2=1.6 N。
    【答案】(1)水对船底的压强为8×103 Pa;
    (2)水对该木塞的压力为1.6 N。
    7.【解析】(1)机器人所受的重力为:G= mg=120 kg×10 N/kg=1200 N;
    (2)空载时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5×105 Pa,且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为1200 N,根据p=FS可知,机器人空载时的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S=Fp=1200N1.5×105Pa=8×10﹣3 m2。
    【答案】(1)机器人所受的重力为1200 N;
    (2)机器人空载时的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8×10﹣3 m2。
    8.【解析】(1)鱼缸中水的深度为20 cm,水对鱼缸底的压强为:p=ρgh=1.0×103 kg/m3×10 N/kg×0.2 m=2×103 Pa;
    根据压强公式p=FS可知,水对鱼缸底的压力为:F=pS=2×103 Pa×0.01 m2=20 N;
    (2)鱼缸重为600 g,缸内装有质量为4 kg的水和一条质量为60 g的鱼,鱼缸的总质量为:
    m= m水+ m鱼+ m缸=4 kg+60×10﹣3 kg+600×10﹣3 kg=4.66 kg;
    鱼缸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为:F'=G= mg=4.66 kg×10 N/kg=46.6 N;
    鱼缸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p'=F′S=46.6N100×10−4m2=4.66×103 Pa。
    【答案】(1)水对鱼缸底产生的压力是20 N;
    (2)鱼缸对桌面的压强是4.66×103 Pa。
    9.【解析】(1)容器内水的深度:h′=20 cm+4 cm=24 cm=0.24 m,
    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强:p=ρ水gh′=1.0×103 kg/m3×10 N/kg×0.24 m=2400 Pa;
    (2)杯子底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 m水+ m木)g=(200×10﹣3 kg+40×10﹣3 kg)×10 N/kg=2.4 N;
    杯中水的体积:V=m水ρ水=200g1g/cm3=200 cm3,
    杯的底面积:S=Vℎ=200cm320cm=10 cm2;
    杯子底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FS=2.4N10×10−4m2=2400 Pa。
    【答案】(1)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强为2400 Pa;
    (2)杯子底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2.4 N和2400 Pa。
    10.【解析】(1)甲液体的体积为:V=mρ甲=1kg1.0×103kg/m3=10﹣3 m3,
    由图可知甲为柱形容器,所以容器的底面积为:
    S=Vℎ=10−3 m30.2 m=5×10﹣3 m2;
    (2)由p=ρgh可得:ρ=pgℎ,
    所以,ρ甲ρ乙=p甲p乙×ℎ乙ℎ甲=23×20cm20cm=23,
    所以乙液体的密度为:ρ乙=32ρ甲=32×1.0×103 kg/m3=1.5×103 kg/m3;
    (3)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为:
    p乙=ρ乙gh乙=1.5×103 kg/m3×10 N/kg×0.2 m=3×103 Pa。
    【答案】(1)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为5×10﹣3 m2;
    (2)乙液体的密度为1.5×103 kg/m3;
    (3)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为3×103 Pa。
    11.【解析】(1)样本的总质量: m=21.6 kg,
    样本的重力:G= mg=21.6 kg×10 N/kg=216 N;
    (2)浇筑的混凝土对地面的压强p=FS=GS=216N4×80×10−4m2=6750 Pa;
    (3)混凝土的总体积V=4Sh=4×80×10﹣4 m2×0.25 m=0.008 m3,
    则混凝土样本的密度ρ=mV=×103 kg/m3>2.6×103 kg/m3,故混凝土样本的密度高于标准的密度,故混凝土标准是合格。
    【答案】(1)所取样本的总重力是216 N;
    (2)通过样本分析,浇筑的混凝土对地面的压强约是6750 Pa;
    (3)混凝土标准合格。
    12.【解析】(1)潜艇所受重力为:G= mg=5×106 kg×10 N/kg=5×107 N;
    (2)因为潜艇悬浮在海水中,
    所以潜艇所受浮力为:F浮=G=5×107 N;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潜艇排开海水的重力为:
    G排=F浮=5×107 N。
    【答案】(1)潜艇所受重力为5×107 N;
    (2)潜艇所受浮力为5×107 N;
    (3)潜艇排开海水的重力为5×107 N。
    13.【解析】(1)如图乙中,A对地面的压力为:FA=GA= mAg=1.5 kg×10 N/kg=15 N,
    A的底面积为:SA=FApA=15N5000Pa=3×10−3m2=30cm2;
    (2)B的底面积为:
    SB=800 cm2=0.08 m2,
    如图丙中,将A叠放在B上方,此时B对地面的压力为:
    FB=pBSB=750Pa×0.08m2=60N,
    则B的重力为:
    GB=FB﹣GA=60 N﹣15 N=45 N,
    B的质量为:mB=GBg=45N10N/kg=4.5kg;
    (3)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为:
    pB′=56pB=56×750Pa=625Pa,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为:
    FB′=pB′SB=625Pa×0.08m2=50N,
    A剩余部分的重力为:
    GA′=FB′﹣GB=50 N﹣45 N=5 N,
    A剩余部分的质量为:
    mA′=GA′g=5N10N/kg=0.5kg,
    A切去部分的质量为:
    mA切= mA﹣ mA′=1.5 kg﹣0.5 kg=1 kg,
    由于圆柱体A密度均匀,所以 m=ρV=ρSh,
    由此可知ℎA切ℎA=mA切mA,
    则A切去的厚度为:ℎA切=mA切mA×ℎA=1kg1.5kg×90 cm=60 cm。
    【答案】(1)A的底面积30 cm2;
    (2)B的质量为4.5 kg;
    (3)切去的厚度h为60 cm。
    14.【解析】(1)小球的重力:G= mg=2 kg×10 N/kg=20 N;
    (2)由表中数据可知,小球浸入前,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水1=2000 Pa,
    由p=ρgh可知容器中水的深度:
    h水=p水1ρ水g=2000Pa1×103kg/m3×10N/kg=0.2 m;
    (3)小球浸入前和浸没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差:
    △p桌=p桌2﹣p桌1=3500 Pa﹣2500 Pa=1000 Pa,
    由p=FS可得受力面积(容器底面积):
    S=△F△p桌=G△p桌=2kg×10N/kg1000Pa=0.02 m2,
    小球浸入前和浸没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差:
    △p水=p水2﹣p水1=2400 Pa﹣2000 Pa=400 Pa,
    由p=ρgh可知容器中水的深度变化:
    △h水=△p水ρ水g=400Pa1×103kg/m3×10N/kg=0.04 m,
    因为小球浸没,所以小球的体积:
    V=V排=S×△h水=0.02 m2×0.04 m=8×10﹣4 m3,
    小球的密度:
    ρ=mV=2kg8×10−4m3=2.5×103 kg/m3。
    【答案】(1)小球的重力为20 N;
    (2)小球放入前,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2 m;
    (3)小球的密度为2.5×103 kg/m3。
    15.【解析】(1)容器中水的体积:V水=Sh=0.04 m2×0.3 m=0.012 m3,
    由ρ=mV可得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103 kg/m3×0.012 m3=12 kg;
    (2)距容器底部0.2 m处A点液体的压强:
    p=ρgh=1×103 kg/m3×10 N/kg×(0.3 m﹣0.2 m)=1000 Pa;
    (3)设塑料球的体积为V,
    塑料球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V,
    塑料球的重力为:G= m球g=ρ球Vg,
    使塑料球完全浸没在水中时,F+G=F浮,16 N+ρ球Vg=ρ水gV,
    16 N+0.2×103 kg/m3×10 N/kg×V=1×103 kg/m3×10 N/kg×V,
    解得塑料球的体积:V=0.002 m3,
    塑料球的重力:G= m球g=ρ球Vg=0.2×103 kg/m3××0.002 m3×10 N/kg=4 N。
    【答案】(1)容器中水的质量是12 kg;
    (2)距容器底部0.2 m处A点水的压强是1000 Pa;
    (3)把塑料球放入该容器中,用了16 N的力恰好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塑料球的重力是4 N。
    16.【解析】(1)容器内水的深度:h=10 cm=0.1 m,
    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强:p水=ρ水gh=1.0×103 kg/m3×10 N/kg×0.1 m=1000 Pa;
    (2)由ρ=mV可知,容器内水的体积:V水=m水ρ水=2kg1×103kg/m3=2×10﹣3 m3,
    容器下部分横截面积:S下=V水ℎ=2×10−3m30.1m=0.02 m2=200 m2;
    由上下两部分的横截面积之比为1:2,所以,容器上部分的横截面积:S上=12S下=12×0.02 m2=0.01 m2=100 cm2;
    (3)因柱形的薄壁容器重10 N,所以,圆柱形下部分装满水前,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大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设容器内水的深度为h′时,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力与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容器上下两部分的高度为h上=h下=20 cm=0.2 m,
    此时容器内水的体积:V水′=S下h下+S上(h′﹣h下)=0.02 m2×0.2 m+0.01 m2×(h′﹣0.2 m)=0.002 m3+0.01 m2×h′,
    容器内水的重力:G水′= m水′g=ρ水V水′g=1×103 kg/m3×(0.002 m3+0.01 m2×h′)×10 N/kg=20 N+100 N/m×h′,
    容器对地面的压力:F′=G容+G水′=10 N+20 N+100 N/m×h′=30 N+100 N/m×h′,
    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力:F水=p水′S下=ρ水gh′S下=1×103 kg/m3×10 N/kg×h′×0.02 m2=200 N/m×h′,
    由F′=F水可得,30 N+100 N/m×h′=200 N/m×h′,
    解得:h′=0.3 m。
    【答案】(1)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强为1000 Pa;
    (2)容器下部分横截面积为200 cm2;
    (3)往容器内加水,当水的深度为0.3 m时,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力与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相等。
    17.【解析】(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
    V排=S(h2﹣h1)=50 cm2×(16 cm﹣10 cm)=300 cm3=3×10﹣4 m3,
    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3×10﹣4 m3=3 N;
    (2)容器内水的体积:
    V排=Sh1=50 cm2×10 cm=500 cm3,
    由ρ=mV可得,容器内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0 g/ cm3×500 cm3=500 g,
    容器和水的总质量:
    m总= m水+ m容=500 g+200 g=700 g=0.7 kg,
    容器和水的总重力:
    G总= m总g=0.7 kg×10 N/kg=7 N,
    因物体受到的浮力和物体对液体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所以,当金属块刚好浸没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总+F压=G总+F浮=7 N+3 N=10 N,
    此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1=FS=10N50×10−4m2=2000 Pa,
    因当金属块触底细线松弛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与触底前相比增大了4740 Pa,
    所以,金属块触底细线松弛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2=p1+Δp=2000 Pa+4740 Pa=6740 Pa;
    (3)金属块触底细线松弛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2=p2S=6740 Pa×50×10﹣4 m2=33.7 N,
    由F=G= mg可得,此时容器的总质量: m总′=F2g=33.7N10N/kg=3.37 kg,
    则金属块的质量: m金= m总′﹣ m总=3.37 kg﹣0.7 kg=2.67 kg,
    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
    所以,金属块的密度:ρ金=m金V金=2.67kg3×10−4m3=8.9×103 kg/m3。
    【答案】(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3 N;
    (2)金属块触底细线松弛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6740 Pa;
    (3)金属块的密度为8.9×103 kg/m3。
    18.【解析】(1)因为鸭子漂浮在水面上,则鸭子受到的浮力为:
    F浮=G鸭= m鸭g=0.05 kg×10 N/kg=0.5 N;
    (2)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鸭子排开水的体积为:
    V排=F浮ρ液g=0.5N1.0×103kg×10N/kg=5×10﹣5 m3;
    (3)鸭子漂浮时,水的深度不变,
    所以水对缸底的压强为:p=ρgh=1.0×103 kg/m3×10 N/kg×0.2 m=2000 Pa,
    则水对缸底的压力为:F=pS=2000 Pa×100×10﹣4 m2=20 N。
    【答案】(1)鸭子受到的浮力为0.5 N;
    (2)鸭子排开水的体积为5×10﹣5 m3;
    (3)鸭子漂浮在玻璃缸中时,水对缸底的压力为20 N。
    19.【解析】(1)水对圆柱形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为F水=G水= m水g=6 kg×10 N/kg=60 N,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F水S容=60N3×10−2m2=2000 Pa;
    (2)现将潜水艇模型完全浸入薄壁圆柱形容器的水中(水未溢出),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为1500 Pa,
    水面上升的高度△h=△p水ρ水g=1500Pa1×103kg/m3×10N/kg=0.15 m,
    潜水艇模型的体积等于潜水艇模型排开水的体积,为V艇=V排=S容△h=3×10﹣2 m2×0.15 m=4.5×10﹣3 m3,
    潜水艇模型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4.5×10﹣3 m3=45 N,
    容器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增加量为2000 Pa,
    根据p=FS可知放入潜水艇模型后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变化量△F容=△p容S容=2000 Pa×3×10﹣2 m2=60 N,
    则G艇=△F容=60 N,
    水中的潜水艇模型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且处于静止状态,可得G艇=F支+F浮,
    容器底部对潜水艇模型的支持力F支=G艇﹣F浮=60 N﹣45 N=15 N。
    【答案】(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2000 Pa;
    (2)潜水艇模型的体积和容器底部对潜水艇模型的支持力分别为4.5×10﹣3 m3、15 N。
    20.【解析】(1)因为冰川漂浮,所以冰川熔化前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 m冰g;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海V排g知,冰川熔化前排开海水的体积:V排=F浮ρ海g=Gρ海g=m冰gρ海g=m冰ρ海;
    (3)因为冰川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所以 m水= m冰,
    若冰川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水的体积:V水=m水ρ水=m冰ρ水;
    (4)因ρ海>ρ水,所以由V排=m冰ρ海和V水=m冰ρ水可知,V排<V水,所以海中冰川熔化后,海平面会升高。
    【答案】(1)冰川熔化前受到的浮力为 m冰g;
    (2)冰川熔化前排开海水的体积为m冰ρ海;
    (3)冰川完全熔化成水后水的体积为m冰ρ水;
    (4)因ρ海>ρ水,所以由V排=m冰ρ海和V水=m冰ρ水可知,V排<V水,所以海中冰川熔化后,海平面会升高。
    21.【解析】(1)当物块没有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物块的重力,即G=F=5 N,
    故此物块的质量 m=Gg=5N10N/kg=0.5 kg;
    (2)物块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浮=G﹣F示=5 N﹣3 N=2 N,
    (3)根据F浮=ρ液gV排可得,物块排开水的体积:
    V排=F浮ρ水g=2N1×103kg/m3×10N/kg=2×10﹣4 m3,
    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
    故物块的体积V=V排=2×10﹣4 m3,
    则物块的密度:ρ=mV=0.5kg2×10−4m3=2.5×103 kg/m3。
    【答案】(1)此物块的质量为0.5 kg;
    (2)当物块全部浸没到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 N,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为2 N;
    (3)该圆柱体物块的密度是2.5×103 kg/m3。
    22.【解析】(1)由乙图可知,液体深度h=0时,弹簧的长度x=6 cm,弹簧压缩的长度:△x=16 cm﹣6 cm=10 cm,此时F=G=48 N,
    k=F△x=48N10cm=4.8 N/ cm;
    (2)正方体的质量: m=Gg=48N10N/kg=4.8 kg,
    当水深为26 cm时,弹簧长度为16 cm,正方体浸入水中的深度为:26 cm﹣16 cm=10 cm,正方体的边长为20 cm,正方体体积为:V物=(20 cm)3=8000 cm3=8×10﹣3 m3;
    正方体的密度:ρ=mV=4.8kg8×10−3m3=0.6×103 kg/m3;
    (3)正方体有一半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12V物,弹簧恰好处于原长,此时F浮=G=48 N,由ρ液gV排=ρ物gV物,ρ液=2ρ物=2×0.6×103 kg/m3=1.2×103 kg/m3,
    正方体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正方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此时F′浮=ρ液gV物=1.2×103 kg/m3×10 N/kg×8×10﹣3 m3=96 N,对正方体受力分析得:F′浮=G+F′,F′=F′浮﹣G=96 N﹣48 N=48 N,弹簧伸长的长度为:△x′=F′k=48N4.8N/cm=10 cm,此时弹簧的长度为:16 cm+10 cm=26 cm,则液体的深度为:26 cm+20 cm=46 cm=0.46 m;
    液体的压强为:p=ρ液gh=1.2×103 kg/m3×10 N/kg×0.46 m=5520 Pa。
    【答案】(1)k的值为4.8 N/ cm;
    (2)正方体的密度为:0.6×103 kg/m3;
    (3)液体的压强为:5520 Pa。
    23.【解析】(1)电池充一次电的能量为:W=1千瓦时=1kW•h=1000 W×3600 s=3.6×106 J;
    如果滑翔机一直耗电,则运行时长为:t′=Wp=3.6×106J4W=9×105 s;
    因为滑翔机实际只有9%的时间耗电,故实际运行时长为:t=t′9%=9×105s÷0.09=107s;
    故滑翔机充一次电可以航行的路程为:s=vt=0.2 m/s×107s=2×106 m=2000 km;
    (2)滑翔机悬浮在600米时,由图乙可知,海水的密度为1.03×103 kg/m3;
    滑翔机悬浮,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F浮=G=515 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外油囊中有油时滑翔机排开的水的体积为:V排=F浮ρ海水g=515N1.030×103kg/m3×10N/kg=0.05 m3;
    外油囊中油的体积为:V=V排﹣V'排=0.05 m3﹣0.0495 m3=0.0005 m3。
    【答案】(1)滑翔机充电一次总共能航行的路程为2000千米;(2)外油囊中油的体积为0.0005 m3。
    24.【解析】(1)注油前,圆柱体对支撑板C的压强为:
    p=FS−S0=GS−S0=12N2×10−2m2−8×10−3m2=1000 Pa;
    (2)圆柱体刚好浮起离开支撑板C时浸入油中的体积为:
    V排=S(h﹣h0)=2×10﹣2 m2×(0.175 m﹣0.1 m)=0.0015 m3;
    (3)圆柱体刚好浮起离开支撑板C时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12 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知,
    油的密度为:
    ρ油=F浮gV排=12N10N/kg×0.0015m3=800 kg/m3
    当油面上升到压力传感器时,停止注油,此时撑杆的P点对圆柱体有20 N的竖直向下的压力,此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为:
    F浮′=G+F压=12 N+20 N=32 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知,
    排开油的体积为:
    V排′=F浮′gρ油=32N10N/kg×800kg/m3=0.004 m3,
    因为圆柱体全浸,V=V排′=0.004 m3,
    圆柱体的高度为:h′=VS=0.004m32×10−2m2=0.2 m。
    【答案】(1)注油前,圆柱体对支撑板C的压强为1000 Pa;
    (2)圆柱体刚好浮起离开支撑板C时浸入油中的体积为0.0015 m3;
    (3)圆柱体的高度为0.2 m。
    25.【解析】(1)物块B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6×10﹣4 m3=6 N;
    (2)物块受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向下的拉力,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物块所受的重力为:G=F浮﹣F拉=6 N﹣1 N=5 N;
    (3)物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浸=V排S=6×10−4m30.1m×0.1m=0.06 m;
    则水的深度为:h'=h浸+L线=0.06 m+0.06 m=0.12 m;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ρ水gh'=1.0×103 kg/m3×10 N/kg×0.12 m=1200 Pa。
    【答案】(1)物块B受到的浮力为6 N;
    (2)物块B受到的重力为5 N;
    (3)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200 Pa。
    26.【解析】(1)由题意可知,甲中玻璃杯A处于漂浮状态,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玻璃杯A受到的浮力:F浮=GA=5 N;
    玻璃杯A漂浮,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水对玻璃杯A底部的压力F=F浮=5 N,
    则玻璃杯A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FSA=5N0.02m2=250 Pa;
    图甲中绳子没有伸直,细线对B没有拉力,即细线对B的拉力为0 N;
    (2)由图乙可知当金属块B被提起时绳子的拉力F=2 N,
    金属块B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VB排=VB=4×10﹣5 m3,
    则金属块B受到浮力:
    FB浮=ρ水gVB排=1.0×103 kg/m3×10 N/kg×4×10﹣5 m3=0.4 N;
    因金属块B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浮力和拉力,且金属块受平衡力,
    所以金属块B的重力:GB=FB浮+F=0.4 N+2 N=2.4 N,
    由G= mg可知,金属块B的质量:
    m=Gg=2.4N10N/kg=0.24 kg,
    则金属块B的密度:
    ρB=mBVB=0.24kg4×10−5m3=6×103 kg/m3。
    【答案】(1)5;250;0;
    (2)实心金属块B的密度为6×103 kg/m3。
    27.【解析】(1)容器内原有水的深度为:h1=40 cm=0.4 m,
    柱体M未下移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p=ρgh1=1.0×103 kg/m3×10 N/kg×0.4 m=4000 Pa;
    (2)由图可知,当h=0时,此时柱体M受到重力与细杆的拉力F作用,
    则柱体M的重力为:G=F=10 N,
    所以柱体M的质量为: m=Gg=10N10N/kg=1 kg;
    (3)当柱体M下降h2=2 cm时,图像斜率发生了变化,说明此时液恰好达到容器上部与下部接合处,此时液面上升的高度为:
    h3=ℎ2S物S下−S物=2cm×50cm2150cm2−50cm2=1 cm,
    所以容器下部的高度h0=h1+h3=40 cm+1 cm=41 cm;
    (4)当柱体M下降h4=20 cm时,即在h2的基础上继续下降h5=18 cm,此时液面继续上升的高度为:
    h6=ℎ5S物S上−S物=18cm×50cm2250cm2−50cm2=4.5 cm,
    此时柱体M浸入液体的总深度为:
    h7=h3+h4+h6=1 cm+20 cm+4.5 cm=25.5 cm,
    此时柱体M受到的浮力为:
    F浮=ρ水gV排=ρ水gS物h7=1.0×103 kg/m3×10 N/kg×50×10﹣4 m2×0.255 m=12.75 N,
    此时柱体M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压力,竖直向上的浮力,处于平衡状态,力传感器的示数为:F=F浮﹣G=12.75 N﹣10 N=2.75 N。
    【答案】(1)柱体M未下移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4000 Pa;
    (2)柱体M的质量为1 kg;
    (3)容器下部的高度h0=41 cm;
    (4)当柱体M下降高度为20 cm时,柱体M受到的浮力为12.75 N,力传感器的示数为2.75 N。
    28.【解析】(1)由图2可知,圆柱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始终不为零,表明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
    当注入液体的质量为 m0时,圆柱体恰好浸没,
    此时薄壁圆柱形容器内液体的体积:V液=(S容﹣SA)h0=(3S0﹣S0)h0=2S0h0,
    则液体的密度:ρ液=m液V液=m02S0ℎ0;
    (2)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最大,此时圆柱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S0h0,
    则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F浮=ρ液gV排=m02S0ℎ0×g×S0h0=12 m0g;
    (3)由图2可知,容器内没有液体时圆柱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0,
    因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圆柱体的重力:G=F0,
    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最大,其对容器底的压力最小,对容器底的压强最小,
    圆柱体对容器底的最小压力:F=G﹣F浮=F0−12 m0g,
    则圆柱体对容器底的最小压强:p=FS容=F0−12m0g3S0=2F0−m0g6S0。
    【答案】(1)液体的密度为m02S0ℎ0;
    (2)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为12 m0g;
    (3)圆柱体对容器底的最小压强为2F0−m0g6S0。
    29.【解析】(1)物件完全离开水面后,由图像可知此时的拉力为2200 N,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物件的重力G=F拉=2200 N,
    由G= mg可得,物件的质量:
    m=Gg=2200N10N/kg=220 kg,
    (2)物件浸没在水中时,由图像可知此时的拉力为1100 N,
    根据称重法可得此时物件受到的浮力为:F浮=G﹣F拉′=2200 N﹣1100 N=1100 N,
    物件上表面刚露出水面时,上表面受到压力F向下=0 N,
    此时物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F向上=F向下+F浮=0 N+1100 N=1100 N;
    (3)当物体浸没时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F浮=ρ水gV排可得,物件的体积为:
    V=F浮ρ水g=1100N1.0×103kg/m3×10N/kg=0.11 m3;
    则物件的密度为:
    ρ物=mV=220kg0.11m3=2×103 kg/m3。
    【答案】(1)物件的质量为220 kg;
    (2)物件上表面刚露出水面时,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100 N;
    (3)物件的密度为2×103 kg/m3。
    30.【解析】(1)物块的体积:V物=S2h2=100 cm2×20 cm=2000 cm3,
    物块的密度:ρ=mV=1600g2000cm3=0.8g/ cm3=0.8×103 kg/m3;
    (2)容器内水的体积为:V水=S1h1=300 cm2×8 cm=2400 cm3,
    放入物块后容器内水的深度为:h3=V水S1−S2=2400cm3300cm2−100cm3=12 cm,
    则此时物块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S2h3=100 cm2×12 cm=1200 cm3=1.2×10﹣3 m3;
    (3)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则有F浮=G物= m物g=1.6 kg×10 N/kg=16 N,
    排开水的最小体积为:V排=F浮ρ水g=16N1.0×103kg/m3×10N/kg=1.6×10﹣3 m3=1600 cm3,
    则容器内水的最低小深度为:h4=V排S2=1600cm3100cm2=16 cm,
    则容器的最大底面积为:S大=V水+V排ℎ4=2400cm3+1600cm316cm=250 cm2=0.025 m2。
    【答案】(1)长方体物块的密度是0.8×103 kg/m3;
    (2)此时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是1.2×10﹣3 m3;
    (3)保持水的质量不变,若想要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则容器的底面积不能超过0.025 m2。
    31.【解析】(1)由图乙知,当水的深度为0.06 m以后,又加水到0.1 m的深度变化量为:Δh=h2﹣h1=0.1 m﹣0.06 m=0.04 m,
    则加入的水的质量变化量为:Δ m= m2﹣ m1=2.9 kg﹣0.9 kg=2 kg;
    根据ρ=mV得所加水的体积为:
    ΔV=Δmρ水=2kg1.0×103kg/m3=2×10﹣3 m3,
    则此时所加水的横截面积为:
    S水=ΔVΔℎ=2×10−3m30.04m=0.05 m2,
    由于薄壁柱形容器的底面积S容=0.05 m2,则S水=S容,
    即:当水的深度为0.06 m以后,所加水的横截面积S水与薄壁柱形容器的底面积S容相等,说明实心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故当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1 m时,实心物体处于漂浮状态;
    (2)停止加水时,实心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G物= m物g=2.1 kg×10 N/kg=21 N;
    (3)当h1=0.06 m时实心物体刚刚开始漂浮,此时物体浸入水的深度为0.06 m,
    则:V水1=(S容﹣S物)h1,
    根据ρ=mV得水的质量为: m1=ρ水V水1=ρ水(S容﹣S物)h1,
    所以物块的底面积为:
    S物=S容−m1ρ水ℎ1=0.05 m2−0.9kg1.0×103kg/m3×0.06m=0.035 m2,
    则实心物体的体积为:V物=S物h物=0.035 m2×0.1 m=3.5×10﹣3 m3,
    所以,实心物体的密度:
    ρ物=m物V物=2.1kg3.5×10−3m3=0.6×103 kg/m3;
    (4)当水的深度小于0.06 m时,假如容器内加水的深度为h′时p容=2p水,
    则: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容=G容+G物+G水′S容=m容g+m物g+ρ水(S容−S物)ℎ′gS容,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水=ρ水gh′,
    即:m容g+m物g+ρ水(S容−S物)ℎ′gS容=2ρ水gh′,
    所以,h′=m容+m物ρ水(S容+S物)=0.45kg+2.1kg1.0×103kg/m3×(0.05m2+0.035m2)=0.03 m;
    若水的深度超过0.06 m时(即物块漂浮后),也能满足p容=2p水,
    因物块漂浮,且容器为柱形容器,所以,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水和物体的总重力,
    则根据题意可得:G容+G物+G水′S容=2×G物+G水′S容,
    化简可得:G容=G物+G水′,而由已知条件可知G容<G物,所以,水的深度超过0.06 m时,不能满足p容=2p水;
    综上可知,若使p容=2p水时,容器内加水的深度为0.03 m。
    【答案】(1)漂浮;
    (2)停止加水时,实心物体的浮力为21 N;
    (3)实心物体的密度为0.6×103 kg/m3;
    (4)当p容=2p水时,求容器内加水的深度为0.03 m。
    浸入前
    浸没后
    p水/ Pa
    2000
    2400
    p桌/ Pa
    2500
    3500

    相关试卷

    最新中考物理三轮复习重点计算压轴难题(讲义) 专题03 压强与浮力的综合(压轴难题)计算: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物理三轮复习重点计算压轴难题(讲义) 专题03 压强与浮力的综合(压轴难题)计算,文件包含专题03压强与浮力的综合压轴难题计算原卷版docx、专题03压强与浮力的综合压轴难题计算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压强、浮力综合计算 专题突破-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含解析卷:

    这是一份压强、浮力综合计算 专题突破-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含解析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液体压强的计算以及公式的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中考物理专题练习—压强、浮力综合计算:

    这是一份2023中考物理专题练习—压强、浮力综合计算,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