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7.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含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第七单元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非选择题)——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docx
    • 练习
      第七单元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选择题)——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docx
    第七单元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非选择题)——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第1页
    第七单元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非选择题)——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第2页
    第七单元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非选择题)——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第3页
    第七单元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选择题)——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第1页
    第七单元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选择题)——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第2页
    第七单元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选择题)——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7.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7.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含解析),文件包含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非选择题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docx、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选择题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A.原始陆地B.原始大气C.原始海洋D.冷却的火山口
    2.米勒的实验开创了生命起源研究的新途径,该实验证明了( )
    A.原始大气可以转变为原始生命
    B.无机物可以转变为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
    C.有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合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D.有机大分子可以演变为原始生命
    3.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是( )
    A.原始陆地B.原始海洋C.原始大气D.土壤表层
    4.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为生命起源的某个阶段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该阶段是( )
    A.无机分子转变为有机小分子B.有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大分子
    C.有机大分子形成原始生命D.原始生命形成单细胞生物
    5.美国学者米勒在1953年进行了最著名的“生命起源”实验,该实验证明了( )
    A.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就可以转变为原始生命
    B.无机物可以转变为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
    C.无机物可以合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D.有机大分子可以直接演变为原始生命
    6.如图所示是用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描述正确的是( )
    A.米勒实验是模拟在原始大气中进行闪电能产生有机小分子,以论证生命起源的实验
    B.装置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含丰富的氧气
    C.实验后可检验到装置B内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大分子物质
    D.该模拟实验能够说明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大气
    7.下列关于生命的起源及实验探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原始陆地
    B.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成分相比没有氧气和氢气
    C.米勒实验中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闪电
    D.米勒实验证明了无机物可以合成蛋白质等有机物
    8.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不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是( )
    A.有机小分子物质B.有机大分子物质C.单细胞生物D.原始生命
    9.“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又经过大约10亿年才诞生了原始生命。研究表明原始大气中没有( )
    A.氧气B.氢气C.甲烷D.氨气
    10.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为生命起源的某个阶段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该阶段是( )
    A.无机分子转变为有机小分子
    B.有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大分子
    C.有机大分子形成原始生命
    D.原始生命形成单细胞生物
    11.若△、口、☆表示具有血缘关系三类生物,如图示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不同地层中的出现情况,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
    A.△→口→☆B.☆→口→△C.△→☆→口D.☆→△→口
    12.化石记录显示:形成越早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的特点是( )
    A.结构越简单,种类越多B.结构越复杂,种类越多
    C.结构越复杂,种类越少D.结构越简单,种类越少
    1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合理的是( )
    A.中华龙鸟化石证明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B.植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C.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D.生物总是由小体型进化为大体型
    14.学习了生物的进化后,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梳理归纳,你不认同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B.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序列差异,能反映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C.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D.始祖鸟化石证明了现代爬行动物经过长久年代可进化成鸟类
    15.下图为生命起源与进化时间轴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生命早期无细胞核
    B.细菌出现早于真核生物
    C.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具有维管束,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D.被子植物的适应性更强,是当今最繁盛的植物类群
    16.桃蚜是危害桃树的常见害虫,果农通过喷洒农药进行防治,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逐渐下降。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A.农药的使用选择了耐药性的桃蚜个体
    B.农药的使用导致桃蚜的遗传物质改变
    C.桃蚜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耐药性变异
    D.桃蚜耐药的个体比不耐药的个体繁殖能力更强
    17.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雷鸟的保护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北极熊为适应冰天雪地环境而产生白色变异
    C.不施农药前,害虫本身不存在抗药性的变异
    D.枯叶蝶形似枯叶与环境的选择无关
    18.兰花螳螂、北极熊等许多动物具有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这种体色叫保护色。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A.人工选择B.自然选择C.杂交培育D.遗传变异
    19.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昆虫的残翅是有利变异
    B.蚊子为了适应蚊香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细菌抗药性增强,体现了抗生素决定细菌进化的方向
    D.毒蛾的警戒色使其容易被敌害识别,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0.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永远都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
    D.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碗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B
    解析:米勒的实验装置包括将水注入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气等各种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 因此,米勒的实验可以证明,在模拟原始地球环境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这为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支持。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答案:B
    解析:地球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4.答案:B
    解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活性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成功证明了在生物体外可以将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为有机大分子物质。可见是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可见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B
    解析:米勒的实验装置包括将水注入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气等各种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 因此,米勒的实验可以证明,在模拟原始地球环境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这为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支持。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A
    解析:A.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气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即B装置模拟的是原始海洋,实验后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A正确。
    B.米勒实验装置中的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B错误。
    C.B处为取样活塞,若取样鉴定,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C错误。
    D.B装置模拟的是原始海洋,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D错误。
    故选A。
    7.答案:C
    解析:A.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所以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错误。
    B.水蒸气、氨、甲烷、氢气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错误。
    C.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其中甲烷、氨、氧气等气体模拟了原始大气,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冷凝器模拟了降雨,装置下的液体模拟了原始海洋,正确。
    D.米勒的实验证明在原始大气情况下,从无机小分子转化为有机小分子的可能性,错误。
    故选C。
    8.答案:A
    解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又经过漫长的年代,原始的生命一步步进化出原始的单细胞生物。由上可知,最初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在原始大气层中,产生有机高分子物质、原始生命和原始的单细胞生物的场所都是原始海洋。可见A符合题意。
    9.答案:A
    解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气、氢气、甲烷等构成了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活性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成功证明了在生物体外可以将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为有机大分子物质。可见是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可见 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1.答案:A
    解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从图中可以发现△在底层出现的较单一,说明生物较简单、低等,上一层出现“口”较高等,最上一层出现☆说明更高等,所以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口→☆,因此BCD错误,A正确。故选:A。
    12.答案:D
    解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形成早的古老的地层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少,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形成晚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多,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故D符合题意。
    13.答案:A
    解析:A、中华龙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现代鸟类有相似之处,故中华龙鸟进→步证实鸟类最可能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A正确。B.植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B错误。C.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后,某些鱼类进化成为原始的两栖类,某些两栖类进化成为原始的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成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C错误。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D错误。故选A。
    14.答案:D
    解析: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A正确;
    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B正确;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C正确;
    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而来的。最早的鸟类化石,就是世界闻名的始祖鸟化石,D错误。
    15.答案:C
    解析:原始生命形成后不久就出现了细菌,细菌没有细胞核,是原核生物,所以原始生命早期可能无细胞核结构,A 正确。根据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时间轴简图可知,细菌出现早于真核生物,B 正确。藤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得比较高大,用孢子繁殖后代,生殖过程离不开水,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C 错误。被子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是当今最繁盛的植物类群,D 正确。
    16.答案:A
    解析:A.桃蚜群体中存在着各种变异,既有耐药性的也有没有耐药性的,使用农药后,具有耐药性的个体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再次使用农药,具有强耐药性的个体存活下来,最终导致农药的防治效果下降,A符合题意。
    B.农药的使用不会导致桃蚜遗传物质的改变,B不符合题意。
    C.桃蚜群体中原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而不是因农药的使用导致桃蚜产生了耐药性变异,C不符合题意。
    D.桃蚜耐药的个体比不耐药的个体存活下来的几率更大,产生的后代更多,而不是繁殖能力更强,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答案:A
    解析:A.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所以雷鸟的保护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A正确。
    B.北极熊群体内早就存在多种变异,冰天雪地环境对它的变异进行选择,使具有有利变异的白色熊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故B错误。
    C.害虫群体中早就存在抗药性变异,使农药对它们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选择,故C错误。
    D.枯叶蝶形似枯叶是环境对它的树种进行选择的结果,故D错误。
    故选A。
    18.答案:B
    解析: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桦尺蛾、北极熊等许多动物具有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保护色,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可见B正确。故选: B。
    19.答案:B
    解析:A.由于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是不利变异;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是有利变异,A正确。
    B.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蚊子的抗药性本身就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只是在使用蚊香过程中,抗药性强的个体保存下来了,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蚊子大多是抗药性强的。B错误。
    C.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因此生物进化是定向的。因此细菌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抗生素的选择是定向的,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对细菌起到定向选择的作用,C正确。
    D.警戒色的形成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动物的警戒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因此毒蛾的警戒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20.答案:C
    解析:AB.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而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即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A正确,B正确。
    C.生物中普遍存在变异现象,变异是不定向的,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由于生物生活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适应当时环境的变异未必适应将来变化了的环境,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永远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说法是错误的,C错误。
    D.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D正确。
    故选C。

    相关试卷

    7.1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7.1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含解析),文件包含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选择题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docx、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非选择题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8.1传染病和免疫——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8.1传染病和免疫——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含解析),文件包含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选择题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docx、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非选择题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7.2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7.2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含解析),文件包含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选择题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docx、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非选择题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期末分层训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