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必修1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微专题6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课件
展开1.减数分裂与基因突变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分子复制过程中若复制出现差错,则会引起基因突变,可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这种突变能通过配子传递给下一代,如下图所示。
2.减数分裂与基因重组(1)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自由组合定律)。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可因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出现基因重组,如下图中A与B或A与b组合。
(2)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导致基因重组。在减数分裂Ⅰ的四分体时期,可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如原本A与B组合、 a与b组合,经重组可导致A与b组合、a与B组合。
3.减数分裂与染色体变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些原因也会导致出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配子,这些变异可通过配子传递给下一代。
4.XXY与XYY类型的异常个体成因分析(1)XXY成因。
(2)XYY成因:父方减数分裂Ⅱ异常,即减数分裂Ⅱ后期Y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后,两条Y染色体进入同一精细胞。
1.(2023·湖南选择考)某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SHOX基因突变所致,某家系中一男性患者与一正常女性婚配后,生育了一个患该病的男孩。究其原因,不可能的是( )A.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四分体时期,X和Y染色体片段交换B.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性染色体未分离C.母亲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SHOX基因发生了突变D.该男孩在胚胎发育早期,有丝分裂时SHOX基因发生了突变
解析:假设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为A,非致病基因为a,若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四分体时期X染色体上含显性致病基因的片段和Y染色体片段互换,导致Y染色体上有显性致病基因,则可生出基因型为XaYA的患病男孩,A项不符合题意;若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会形成基因型为XAXA或YY的精子,从而生出基因型为XaYY的不患该病的男孩,B项符合题意;
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母亲的卵细胞形成时SHOX基因可能已经突变成显性致病基因,从而生出基因型为XAY的患病男孩,C项不符合题意;若SHOX基因突变成显性致病基因发生在该男孩胚胎发育早期,也可能导致该男孩出现XAY的基因型,D项不符合题意。
2.(2024·揭阳高三质检)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仅发生一次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基因组成为AAXBXB时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B.若产生4种精子则可能是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结果C.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和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D.若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aXB的精子,则与该精子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子的基因组成为AaXB、Y、Y
解析:一个基因型为 AaXBY 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可产生基因组成为AAXBXB和aaYY的次级精母细胞,A项正确;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终会产生4个两两相同的精子,如果4个精子互不相同,应该是两种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这是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部分片段发生互换的结果,B项错误;
减数分裂Ⅰ后期着丝粒不分裂,染色体数为2N,减数分裂Ⅰ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为N,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加倍为2N,C项正确;若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aXB的精子,则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产生了基因组成为AAaaXBXB和YY的次级精母细胞,进而产生4个基因组成为AaXB、AaXB、Y、Y的精子,D项正确。
3.(2021·浙江6月选考)某高等动物的一个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①~⑥表示细胞,基因未发生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⑥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B.若④的基因型是 AbY,则⑤是abYC.②与③中均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D.①为4 个染色体组的初级精母细胞
解析:由于与⑥同时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两条X染色体,故⑥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A项正确;④和⑤是由②经过减数分裂Ⅱ形成的,若④的基因型是AbY,对比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可知,应是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发生了互换,产生了同时含有Ab基因和ab基因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即②的基因型为AabbYY,分裂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基因型分别为AbY和abY,故⑤的基因型是abY,B项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③的基因型为AaBBXX,故②与③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均含有等位基因,所以在减数分裂Ⅱ时②与③中均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C项正确;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XY,含有2个染色体组,①为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因此①含有2个染色体组,D项错误。
4.(2020·浙江7月选考)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的基因型为DdEe,其1个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其中1个细胞如图所示,图中细胞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B.该精原细胞至多形成4种基因型的4个精细胞C.图中细胞为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D.该精原细胞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次胞质分裂
解析:题图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可判断此细胞为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DdEe,该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Ddee,推测形成该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片段的互换,因图中染色体的颜色未发生改变,排除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片段互换的可能性,A项、C项正确。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 微专题三 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 微专题三 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策略,微专题三,等位或相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4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专题精研课4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4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专题精研课4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课件,共20页。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微专题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微专题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课件,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