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理解标题的含义(专项训练)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暑假衔接讲练测(原卷版+解释版)
展开★★备注:标红的题目为该考点对应练习★★
一、(2023·四川·小升初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栅栏两边苹果甜
①艾尔和胡安住在普韦布洛村村口两幢并排的房子里。尽管他们的房子十分相似,但艾尔家的庭院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苹果树,而胡安家却没有。在艾尔看来,除了家人和好脾气,胡安拥有的东西很少。
②春天,苹果树蓬蓬勃勃地开出满树的粉色花朵;秋天,苹果树的枝头缀满红艳、甜美的果实。这时,艾尔每天都会对着苹果树吹嘘一番:“我的苹果树开出的花最美丽,结出的果实最甜美,这使我成为普韦布洛村最棒、最幸福的人。”“那的确是棵很美的苹果树。”胡安赞同地说,“你也让我们一同欣赏它的美丽,我感觉很开心。”听到别人也从他的苹果树上获取益处,艾尔的幸福减少了一大半。他越想越不高兴,为了独享苹果树恩赐的幸福,他悄悄地建造了一道高高的栅栏。
③尽管如此,有一年春天,艾尔还是沮丧地看到,苹果树的一根枝条已悄悄伸进了邻居家的庭院。艾尔想:我不能剪掉它,秋天它还会结出很多的苹果呢。不过,胡安怎么可以从我的树上获得好处呢?在粉红色花朵盛开的春天,他异常烦恼;到绿叶满枝头的夏天,他心事重重;当果实挂满枝头的秋天来到时,他决定解决此事。
④艾尔站在庭院里采摘苹果,他很努力,却怎么也够不到栅栏另一边枝条上的苹果,他很沮丧。然而,第二天,他在家门口发现了一个苹果蛋糕,卡片上面写着“谢谢”,署名“胡安”。艾尔恼火极了,他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把卡片甩到地上,胡安偷了他的苹果!
⑤他带着蛋糕,急匆匆赶往市长家。他把蛋糕掷到桌上说:“看这个,这是用从我家树上采摘的苹果制作的,胡安犯了偷盗罪!”市长问:“你肯定做蛋糕的苹果是你的吗?”艾尔怒气冲冲地说:“当然!许多年前,我父亲在庭院里亲手栽下这棵苹果树,土地和树都属于我,苹果当然也属于我。”市长说:“从现在起四天后,法官将去普韦布洛村考察。你既然提交了案子,肯定能得到公正的裁决。”艾尔皱起眉头问:“我应该怎么为法官准备证词?”“你已经站在自己一方讲述了事情,但一个栅栏有两边,就像所有争论一样,法官希望你了解问题的两个方面,请你明天带着胡安的观点再来。”市长说。
⑥艾尔朝家的方向走,他努力想象胡安可能会说什么。树枝确实越过了栅栏,胡安又那么贫穷,任何食品当然都受他欢迎。“不过,那是我的苹果树!”艾尔对着一条路过的狗语气坚定地说。
⑦第二天清晨,艾尔返回市长家,说出了他想象的胡安一方的辩词。“他会说苹果落到了他家庭院,因此变成他的了。”艾尔说,“但是,如果一条狗跑进他家院子,狗却不会变成他的。”艾尔为自己想出的精彩辩词感觉十分自豪。“但胡安为什么要送给你苹果蛋糕呢?”市长问道。“为什么?嘲笑我呗!”艾尔说。市长说:“可是,胡安没有能力送给别人食物啊。你的说法欠妥当。一个栅栏有两边,就像所有争论一样,你还需要考虑一天。”艾尔勉强地说:“我将去和胡安谈一谈,但这只会使我的证据更加充分!”
⑧晚上,艾尔坐在院子中,出神地凝视着树木和栅栏。A微风下,苹果树发出沙沙的声响;栅栏边,盛开的小花也快活地眨着眼睛。艾尔想:苹果树是我的,所以它的果实也是我的,但是苹果落到了胡安家院子里……胡安为什么要送给我蛋糕呢?
⑨艾尔来到胡安家门口,轻轻敲了几下门。胡安打开门,一看是艾尔,就十分友好地笑起来:“你喜欢那个蛋糕吗?我必须感谢你。你家苹果树伸过来的树枝,给我和家人增添了许多快乐。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绿荫,都令我们无比幸福。我知道,拥有普韦布洛村最棒苹果树的人肯定也是最慷慨之人,但那些苹果,当然属于你。我想,我们从你的苹果树那里得到了如此多幸福,只把苹果归还给你就显得过于微薄了,所以,我妻子用所有的苹果烤成了一个香甜的蛋糕,我们希望你喜欢它!”
⑩艾尔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感觉自己比一只蚂蚁还要矮小。此时,他最初的气愤已经像棉花糖一般完全融化在水中了。
⑪“你愿意和我们共进晚餐吗?”胡安指着餐桌说。餐桌上摆着一些简单的饭菜:豆子、米饭和玉米饼。艾尔知道,明天法官到来时,他不用提供任何证词了。他说:“很乐意,和你们在一起,我很幸福!但请允许我带点东西过来。”B说完,艾尔连忙跑回家,仔仔细细地选了一篮最大、最红的苹果,带着这边的甜甜的苹果去了栅栏的另一边。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阅读选文第②~⑪段,根据本文的故事情节,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艾尔不满分享果树,修建栅栏。→(1) →(2) →艾尔到胡安家考察,得知真相。
2.选文中艾尔两次“脸涨得通红”。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不同的心理。
(1)艾尔恼火极了,他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把卡片甩到地上……
(2)艾尔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感觉自己比一只蚂蚁还要矮小。
3.文中有A、B两个画线的句子,请选择其中一处,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4.怎样理解文章标题“栅栏两边苹果甜”的含义?
5.你认为文中的胡安除了拥有“家人和好脾气”,还拥有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
1.艾尔发现树枝伸过栅栏,心事重重。 艾尔发现苹果被偷,想投诉。
2.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表现了艾尔因发现自己的苹果被“偷”而气愤、恼火的心理。 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表现了艾尔明白真相后羞愧、内疚的心理。
3.选A句,这句话运用了景物描写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微风中苹果树的声响和栅栏旁边星星点点的小花在风中摇曳的情态,渲染了温馨的气氛,衬托了艾尔此时内心微妙的变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既指艾尔家的苹果香甜,也指善良、宽容消除了二人的隔阂,给栅栏两边的两个家庭带来愉悦、幸福、甜蜜。
5.①善良宽容,例如艾尔建高高的栅栏,但胡安仍然把伸过栅栏的苹果做成蛋糕感谢他;当艾尔来考察时,胡安热情邀请他共进晚餐。②感恩,例如胡安因为艾尔的苹果树给他带来了幸福和快乐,所以他让妻子做苹果蛋糕感谢艾尔。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尽管如此,有一年春天,艾尔还是沮丧地看到,苹果树的一根枝条已悄悄伸进了邻居家的庭院。艾尔想:我不能剪掉它,秋天它还会结出很多的苹果呢。不过,胡安怎么可以从我的树上获得好处呢?在粉红色花朵盛开的春天,他异常烦恼;到绿叶满枝头的夏天,他心事重重”可知艾尔看到苹果树枝条伸进邻居家的庭院,异常烦恼;
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艾尔恼火极了,他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把卡片甩到地上,胡安偷了他的苹果!”可知艾尔觉得胡安偷了他的苹果,十分恼火。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艾尔恼火极了,他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把卡片甩到地上,胡安偷了他的苹果!”可知艾尔觉得胡安偷了他的苹果,十分恼火。结合加点词“脸涨得通红”可知描写了艾尔恼火的神态,生动形象地写出艾尔觉得胡安偷了他的苹果后十分气愤的心理。
(2)结合文章第⑩自然段句子“艾尔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感觉自己比一只蚂蚁还要矮小。此时,他最初的气愤已经像棉花糖一般完全融化在水中了。”可知听完胡安的话之后,艾尔知道了自己误解了胡安,觉得十分不好意思,“脸涨得通红”写出了艾尔羞愧的心理。
3.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结合文章第⑪自然段句子“说完,艾尔连忙跑回家,仔仔细细地选了一篮最大、最红的苹果,带着这边的甜甜的苹果去了栅栏的另一边。”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细致、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艾尔此时因被邻居感动而心甘情愿送给邻居最好的苹果的幸福心理。
4.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结合本文的标题“栅栏两边苹果甜”可知标题中含有三个关键词:“栅栏两边”“苹果”和“甜”。从“栅栏两边”和“苹果”二词来讲,故事的情节都围绕着栅栏两边的两个家庭和苹果而展开;从“甜”一词来讲,它有两重含义,表面含义是指艾尔家苹果很香甜,深层含义是指胡安的善良和友好消融了艾尔对胡安的敌意和误解,从而给栅栏两边的家庭带来了如苹果般甜蜜的幸福与和谐。综合上述分析,即可整理得出答案。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比如:艾尔建高高的栅栏,但胡安仍然把伸过栅栏的苹果做成蛋糕感谢他;当艾尔来考察时,胡安热情邀请他共进晚餐。从中可以看出胡安还拥有善良与宽容。胡安因为艾尔的苹果树给他带来了幸福和快乐,他让妻子做苹果蛋糕感谢艾尔,可以看出胡安还拥有懂得感恩的心。
二、(2020·重庆涪陵·小升初真题)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像空气一样的母爱
①有人说,母爱像寒夜中温暖的烛火;有人说,母爱像大旱过后的甘霖;我却认为,母爱像空气,常被人忽略、冷落,但却无怨无悔伴着你。
②记得中考前一天,妈妈特意请假,在家里陪伴我,期望我调整好状态,考出理想的成绩。
③那天晚上,我还是在书房复习,却烦躁不安,一点儿也学不进去。手里的笔不停地在书桌上敲打。这时,妈妈轻轻推开门进来,手里端着一杯热腾腾的牛奶,关切地说:“妮子,明天就要中考了,今晚就别看书了,喝了牛奶,早点睡吧!”
④虽然知道妈妈的心意,但那时的我好像变成了一只刺猬,妈妈成了我发泄的对象。“我不想喝,我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了,还有空喝牛奶吗?”我头也不抬。
⑤“明天考试,你还是早些睡吧,否则明天会没精神的。”妈妈皱了皱眉,故意压低声音说道。
⑥□你别烦我了□害我书都看不进去了□□我朝妈妈大吼。
⑦气氛一下子变得很死寂很尴尬。妈妈就像没有甲壳的乌龟一样被我扎得遍体鳞伤。其实,我真的不想说那些尖利、刻薄的话,可不知为什么,一张口,这些话就像连珠炮一样射了出来。
⑧妈妈默默地收拾着我铺在床上的书本,见我没有“睡意”,转过身叹了口气,轻轻地带上门。
⑨听着妈妈掩门而去的脚步声,我拿起她收拾好的书,正准备发泄心中那无名的“气”。“怎么书页上有两处被水浸湿的地方?”望向那被妈妈轻轻带上的门,再看看眼前冒着热气的牛奶,我恍然大悟……内疚!酸酸的内疚!我多想跑出去对妈妈说声“对不起”!可是,我没有勇气。我立马关了灯,躺在床上,强迫自己睡过去,以求自我安慰,可辗转难眠。
⑪过了好一会儿,我又听到那熟悉的开门声和由远及近的脚步声,接着一个软绵绵的东西盖在了自己身上。
⑫我紧紧地闭着眼睛,努力地控制着自己……在那个寂静的夜晚,我伤害了妈妈,妈妈却把它当空气一样。突然,我觉得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呵护着我,宽容着我,让我赖以生存,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6.在第⑥段中的□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7.第⑨段画“ ”的句子中“水”指的是 。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9.短文情节在发展,“我”的心情也在变化。联系相关动作、语言等描写,选择与“我”当时心情最恰当的一项,填序号。
书房看书→妈妈要我睡觉→发现妈妈流泪→妈妈为我盖被
( ) ( ) ( ) ( )
A.内疚 B.烦躁不安 C.感慨万分 D.烦躁、生气
10.用波浪线画出与短文最后一句照应的句子。
11.短文中几处比喻句把抽象的情感、事物写得形象,有较好的表情达意效果。当妈妈掩门而出,妮子看到冒着热气的牛奶时,她的心情会像( )一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A.她的心像被放进了醋瓶里,酸酸的有点哀伤。
B.她的心像被放进了盐罐里,咸咸的有味道。
C.她的心像被茶水浇过一样,醇醇的有暖意。
12.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答案】
6.“ , ! ”
7.妈妈的眼泪
8.在中考的前天晚上,妈妈心疼“我”,让“我”早点休息。而“我”却不懂事地伤害她,后来“我”明白了妈妈对“我”默默的爱,“我”感慨万分。
9.B D A C
10.有人说,母爱像寒夜中温暖的烛火;有人说,母爱像大旱过后的甘霖;我却认为,母爱像空气,常被人忽略、冷落,但却无怨无悔伴着你。
11.A
12.母爱是伟大而无私的,有时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时时刻刻在呵护着我们健康成长。
【解析】
6.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标点符号的用法。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标点符号的用法相关方面的知识。
一.叹号的基本用法:感情强烈句和段,其中叹号常出现。请求反问都该用,有它文章起波澜。感叹号常用句末,表示增强语气!例句:老天有眼,让我们再次相见啦!
二.逗号,表示句子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例句:这个西瓜非常大,而且特别甜。
三.引号的基本用法:
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7.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句子含义。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归纳总结。
通过分析可知,妈妈心疼“我”,让“我”早点休息。而“我”却不懂事地伤害她,妈妈流下了委屈的泪水。
8.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归纳总结。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理解文章每个层次的意思,学会归纳总结。
通过分析可知,妈妈心疼“我”,让“我”早点休息。而“我”却不懂事地伤害她,妈妈流下了委屈的泪水。后来“我”明白了妈妈对“我”默默的爱,“我”感到非常内疚,“我”感慨万分。
9.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
从以下语句:那天晚上,我还是在书房复习,却烦躁不安,一点儿也学不进去。
虽然知道妈妈的心意,但那时的我好像变成了一只刺猬,妈妈成了我发泄的对象。
望向那被妈妈轻轻带上的门,再看看眼前冒着热气的牛奶,我恍然大悟……内疚!酸酸的内疚!
我紧紧地闭着眼睛,努力地控制着自己……在那个寂静的夜晚,我伤害了妈妈,妈妈却把它当空气一样。突然,我觉得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呵护着我,宽容着我,让我赖以生存,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10.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
从以下语句:有人说,母爱像寒夜中温暖的烛火;有人说,母爱像大旱过后的甘霖;我却认为,母爱像空气,常被人忽略、冷落,但却无怨无悔伴着你。
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首尾呼应是写作手法的一种,文章前后说明一个意思,或者说是铺盖,互相照应。所以,又称对照。一般在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也就是说,在文章开头提到一次相应内容,结尾时再呼应一次。本文的结尾与开头形成呼应,强调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1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修辞手法。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修辞手法相关方面的知识。
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通过分析可知,“我”此时的心情应该是“酸溜溜”的。因此,A项最符合题意。
1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标题含义。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归纳总结。
通过分析可知,母爱是伟大而无私的,就像空气一样,有时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在时时刻刻地呵护着我们的健康成长。
三、(2022·全国·小升初模拟)阅读理解
花儿要开了
①那株花在窗台上。离他大约有 3 米的距离。他靠在床头只要平视就能看见它。此时有一只小鸟停在窗台,朝里面探头探脑地张望。
②没多久,小鸟还是飞走了。墙上的时钟“滴答滴答”,他仿佛看见时间正飞快地跑向他生命的尽头。他不是特别害怕,只是有点无聊。姐姐上学了,爸爸上班了,家里只剩下他和那株花。
③那是一株月季。姐姐路过花木市场时发现了它。它被人遗弃了,姐姐捡回来种在一个白色的瓷盆里,细心地填土浇水。花儿枯黄萎靡,他觉得像极了他现在的样子。姐姐说:“不怕,这株花一定会活得好好的,就像弟弟你一样。”
④经过姐姐的侍弄,花儿真的返青了,一天比一天有精神。他很开心,他问姐姐:“这株月季会开花吗?”姐姐很有信心地点点头,说:“当然。”
⑤风从窗子里吹进来,花儿轻轻晃动。在一个枝丫间似乎鼓出了一个小小的绿色的花苞。他为他的发现而激动,他很想走过去,为它浇浇水,或者抚摸它一下。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在他连坐着都很费劲,只能半躺着。忽然,他看见有一片叶子出现了锯齿状。“有虫子!”他发出一声惊呼。是虫子,一条绿色的长着小绒毛的虫子,它正快速地噬咬着花的叶子。他仿佛看到花皱起了眉头,发出细微的呻吟。他把书敲击出很响的声音,企图把虫子吓跑。显然没用,虫子根本无动于衷,继续贪婪的啃噬。情急之中,他竟然扶着椅子站立起来,并用手搬动椅子,一点一点移过去……
⑥窗户前有一张桌子,是他和姐姐写字用的。快够着了,他伸出手……失去了手的支撑,身子在顷刻间倾斜,椅子重重地砸在他胸口……
⑦他醒来时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医生护士不停地忙碌着,父亲和姐姐眼里含着泪水。他故作轻松地笑笑,说:“我真没用。”姐姐搂住他,眼泪就像两汪清泉不住地往外涌。她说:“好弟弟,你是最棒的,你一定会好起来。”是的,他很棒。他的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他短跑比赛得了第一名。可是这都过去了,留给他的是美好的也是沉痛的回忆。
⑧这一切的转变只是因为他摔了一跤。让他摔跤的罪魁祸首是一颗小石子。那颗小石子小得不能再小。他可以轻松地一脚把它踢上天,或者捡起来准确地砸中操场外面那颗大树上的鸟巢。所以当时他一点也没有担心,只要屈腿撑地,就可以直接从地上蹦起来。他真的这样做了,可是这次没有成功,他的腿像两团棉花。他想也许腿有点痉挛,他用手捏了几下,重新屈腿撑地……一次、二次、三次……
⑨他愤怒了,使劲捶打,他感觉到了痛,只是痛,痛证明这一切都是真的。他开始害怕,他的泪水涌出来。教室近在咫尺,现在他只能用目光接近。老师打电话叫来了父亲。父亲赶紧送他上医院。
⑩“突发性重症肌无力。”医生皱起了眉头。父亲说:“啥?是不是腿抽筋?”
①①“不是。这是一种疾病。肌肉失去运动能力,直至肌肉萎缩,完全瘫痪。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这无疑是个晴天霹雳……是啊,他只有十岁,十岁的他再也不能站起来。
①②他虚弱地闭上眼睛,又慢慢睁开,一滴泪从眼角滑落。他说:“姐姐,那株花上有一条虫子。”姐姐说:“没事,我一会就捉了它。”他说:“你马上去。”姐姐说:“好,我马上去。”他说:“姐姐,那株花长出花苞了……你把花儿搬过来好吗?我想看它开花。”他的眼神充满期待。姐姐连连点头,说:“好。你等着,你一定会看见花开的。”
①③姐姐是跑着回家的。花儿枝丫间果然有个花苞,顶端红艳艳的,很快就会绽放。弟弟说的虫子早已不知去向。姐姐抱着花拼命往医院跑,一边跑一边喊:“弟弟,花儿要开了。”
13.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题目“花儿要开了”的理解。
14.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请你概括出本文的两条线索。
15.文章第8-11自然段属于哪种记叙方式?请简要概括叙述的内容,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16.“是虫子,一条绿色的长着小绒毛的虫子,它正快速地噬咬着花的叶子。他仿佛看到花皱起了眉头,发出细微的呻吟。”请你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17.你认为文中的“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答案】
13.表面指月季花就要开放了,实际是姐姐鼓励弟弟要有信心,战胜病魔,顽强地活下去。
14.“他”的人生经历和花儿的成长历程。
15.插叙,讲述了“他”得病的情况。这段插叙为读者揭开了他一个人在家、不能上学的原因。
16.这句话看似描写虫子咬花的叶子,其实暗喻病魔在侵蚀“他”的身体,使他极度痛苦。
17.“他”是个积极乐观,意志坚强,没有被病魔所击倒的孩子。
【解析】
13.本题考查赏析题目的含义。
需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细读文本可知,这个题目表面上指的是月季花要开了。深层含义则表现了姐姐对弟弟的鼓励,希望弟弟可以像这花一样,重新焕发生机,顽强的活下去。
14.本题考查查找线索。
所谓线索,就是贯穿文章始终的事物或是感情,把文章串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读文本可知,全文主要是围绕着弟弟的人生经历和花的成长经历为组织材料,这就是本文的两条线索。
15.本题考查分析记叙方法和段落作用。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经读第八段到第十一段可知,运用了插叙的记叙方式,介绍了他发病的经过,告诉读者前文他不能去学校,独自在家的原因。使文章的故事情节更加的完整。
16.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作答时,需先明确修辞,然后结合修辞本身特点,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这句话中的“呻吟“把花人格化,这是拟人的手法,结合此处语境可知,这个句子表面是写虫子咬着花,实际是指的是病魔在吞食着他的身体。让他很痛苦。
17.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
作答时,需根据人物在文本中的表现,结合自己的情感体悟分析。细读文本可知,他被病痛折磨,但还是没有忘记照顾月季花,还想为它捉住虫子,即使住院了,还想着月季开花没有,可知他并没有被病魔打倒,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意志很顽强。
四、(23-24六年级上·黑龙江哈尔滨·期末)阅读《成长》,回答习题。
①年轻的老师带孩子们去小吃城。
②“你们来了。”摊主热情地跟孩子们打招呼。回过头,对她说:“辛苦!辛苦!”目光中满是理解和赞许。
③一股暖流,在她心里涌动。小吃摊上弥漫着氤鱼的热气,空气里是食物诱人的香味。很快,孩子们都挑了自己爱吃的,付了钱,坐下来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④多年前的情景又浮现在她脑海里。
⑤那一年,校长宣布了一个决定:“把学生带出去!让他们走进社区!走向真实的生活场景!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生.活.!”
⑥“这怎么行?万一出了事怎么办?”老师们议论纷纷。普通学校的孩子,组织学生外出,老师尚且悬一颗心,更何况,他们面对的是一大群脑瘫、智障、自闭症的特教学校的孩子。有些孩子患有癫痫,路上发作怎么办?走失了又怎么办?可是,校长的眼神异常坚定。看来,她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做的这个决定。
⑦第一次,她带着孩子们去小吃城。出发前的那个晚上,她紧张得睡不着觉。在家里,她还像个孩子,常常在父母面前撤娇呢。在学校里,她是个年轻的老师,虽然已经能够熟练地给脑瘫的孩子擦鼻涕、口水,给大小便失禁的孩子换洗内裤,但带孩子们出去,还是第一次啊!
⑧第二天,他们准时出发了,她和另一位老师,一前一后,紧紧护着学生,唯恐一个闪失,就有孩子离开她们的视线。她背着一个宽大的包,里面装着几位学生干净的衣裤。正如她所担心的那样,路上行人异样的目光,让她感到难堪,甚至不敢抬起头来。
⑨刚走近小吃摊,摊主们看着一大群面容特殊的孩子,顿时变了脸色。“傻子来了!”“走开!走开!”摊主们粗声大气地对学生嚷着,唯恐他们带来什么晦气似的。而且,他们还特意看了她几眼。“老师是不是也有毛病?”他们悄悄嘀咕。那目光就像犀利的刀子,划过她的面庞,刺在她心坎上。在摊主的斥骂声中,一些孩子已经有所察觉,慢慢地围到她们身边,像受惊的小鸟看着她;大部分孩子仍然在东张西望,五花八门的小吃让他们目不暇接;还有两个孩子眼睛直直地盯着摊位,小手已经蠢蠢欲动,想去拿摊上香喷喷的肉串。望着孩子们的眼神,年轻的老师感到一阵揪心的痛。
⑩结果,什么都没吃成,他们回来了。其他老师也回来了。说起来,都是一肚子委屈。去超市的,不仅挨了骂,还赔了钱。因为,有些孩子第一次到大超市,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就抓,还把糖果放进自己的嘴里。超市保安步步紧跟,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们。
⑪年轻的老师去找校长。说着说着,她哭了。校长也哭了。她乞求似的望着校长,希望不用带孩子去外面上课了。“那孩子们好吗?”校长问。
⑫年轻的老师沉默了。走出围墙,教学效果绝对比关在学校教学要好得多。孩子们快乐、兴奋,就像放飞的鸟儿一样。即使是小吃城那不愉快的一幕,也立刻如轻烟般散了。他们看到了林立的店铺和繁华的街道。世界原来这么大,这么美丽。“只要孩子们好就好。”校长意味深长地说,脸上依旧是那坚定的眼神。年轻老师听出了校长的弦外之音:对孩子有利的,就得坚持。
⑬于是,他们坚持带孩子们出去。好几次,校长全程陪同。在公交车上,校长教孩子们给老人、孕妇让座。有一次,一位妇女把孩子们叫做“傻子”。“这位阿姨很尊重我们孩子的,是吧?”校长说。这位妇女有点不好意思了。“我们无法改变别人,只能改变我们自己。”校长对她们说。孩子们学会过红绿灯了,学会自己乘坐公交车了,能够在花园里观赏类丽的花木、感知春天了。
⑭“他们又来了。”小吃城的摊主渐渐换了称呼。虽然,态度不冷不热,但是,他们没有再叱骂孩子们,同时,把小吃卖给了他们。
⑮时光如流水,冲洗着一些坚硬的东西。“你们来了。”当一位摊主第一次招呼孩子们时,年轻的老师眼角湿润了。
⑯那一年,全国特教专家来了。年轻的老师从容大方地带上孩子们去小吃城上观摩课。孩子们井然有序地点餐、付钱,坐下后安静就餐。一位轻度智障的女孩,还给专家介绍起本地小吃,乐得专家开怀大笑。
⑰“老师,你吃!”孩子的声音,把她从记忆中唤回。一位孩子手里拿着一串羊肉串,憨憨地看着她。这是一个患唐氏综合症的孩子,和同龄人相比,他长得慢。他永远是那种憨憨的让人爱怜的表情。
⑱路边的一棵树上,传来传来了一声清脆的鸟叫。
(选文有改动)
18.选文第⑤段校长提出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生活”,联系全文回答:
第一个“生活”指 ,第二个“生活”指
19.结合上下文回答,为什么“出发前的那个晚上,她紧张得睡不着觉”?
20.选文第⑨段“望着孩子们的眼神,年轻的老师感到一阵揪心的痛”,老师从孩子们的眼神里感受到了什么?
21.品读细节,回答问题。
(1)从选文第⑧段“她和另一位老师,一前一后,紧紧护着学生,唯恐一个闪失,就有孩子离开她们的视线。”这句话可以看出她是一位 的老师。
(2)选文第⑩段“‘只要孩子们好就好。’校长意味深长地说,脸上依旧是那坚定的眼神。”这句话表现出校长具有 、 的品质。
22.结合选文,从孩子、老师、社会这三个角度理解文章标题“成长”的含义。
【答案】
18.真实的生活场景 生活常识
19.她自己是个年轻的老师,缺乏带孩子外出的经验;孩子们情况特殊,她担心会有各种意外发生;同时也担心他们会受到外人的歧视。因此,她紧张得睡不着觉。
20.老师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感受到了孩子们受斥骂后的惊恐不安,对各种新鲜事物的好奇以及想吃到美食的渴望。
21. 认真负责 关心学生 执着
22.(1)特教学校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社会,逐渐掌握了生活常识,获得了成长。
(2)①年轻老师克服了各种困难,变得坚强、成熟;②带孩子们上观摩课,赢得全国特教专家的赞许,心理和教学上都获得了成长。
(3)社会上的人们改变了对特教学校的孩子和老师的偏见,逐渐理解、接纳他们,社会也在成长进步。
【解析】
18.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结合短文内容可知,讲了特教学校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社会,逐渐掌握了生活常识。故“在生活中学会生活”第一个“生活”指:社会生活环境。第二个“生活”指生活技能。
19.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从第⑥自然段“普通学校的孩子,组织学生外出,老师尚且悬一颗心,更何况,他们面对的是一大群脑瘫、智障、自闭症的特教学校的孩子。有些孩子患有癫痫,路上发作怎么办?走失了又怎么办?”可知,她担心特教学校孩子们第一次去小吃城出意外,故紧张得睡不着觉。
20.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从第⑨自然段“在摊主的斥骂声中,一些孩子已经有所察觉,慢慢地围到她们身边,像受惊的小鸟看着她;大部分孩子仍然在东张西望,五花八门的小吃让他们目不暇接;还有两个孩子眼睛直直地盯着摊位,小手已经蠢蠢欲动,想去拿摊上香喷喷的肉串。”可知,老师看到孩子们被斥骂,感受到了孩子的不安,感受到了孩子们想吃美食而不得,心疼他们。
21.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1)从选文第⑧段“她和另一位老师,一前一后,紧紧护着学生,唯恐一个闪失,就有孩子离开她们的视线。”可知,这位老师是多么的负责任,爱护学生。
(2)从选文第⑩段“‘只要孩子们好就好。’校长意味深长地说,脸上依旧是那坚定的眼神。”可知,校长关爱学生、坚定的品质。
22.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
结合短文内容可知,一是指特教学校的孩子们的成长变化。他们在校长和老师的带领下走向社会,逐渐掌握了购物、点餐、乘公交等生活常识,丰富了知识、变得快乐。二是指年轻老师的成长,她克服了难堪、担心和挫折带来的伤心,坚持带孩子们走向社会,变得坚强、成熟,带孩子们上观摩课,赢得全国特教专家的赞许。三是指社会在成长,社会上的人们态度转变,理解接纳了特教学校的孩子。
五、(23-24六年级下·全国·小升初模拟)下面是妙妙找到的革命故事,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一顶红军帽
①胡东生是长征开始时加入红军的小战士,当时才16岁。东生是个苦娃子,从小父母双亡,参加红军以后,打仗、行军、饿肚子他都不怕,惟有一件事,他的心里总是觉得委屈,那就是他一直没能戴上一顶红军帽。
②唉,要是有顶红军帽多好,那才像个真正的红军呢!没有帽子怎么能算正式的红军呢?
③因此,行军路上,东生总是找一切机会缠着指导员要帽子。指导员是个和蔼可亲的中年人,身体不太好,一路上,东生总是听到他不停地咳嗽。指导员对东生特别关心,每次东生缠着他要帽子,指导员总是像父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半哄半劝地说:“以后一定发给你。”
④可是,东生的帽子一直没有得到,因为当时的行军路上,连一根布条都难找到,哪里有帽子发啊!
⑤有一天,在爬过第二座雪山时,小东生实在走不动了。他两天没有吃粮食,饿得两眼直冒金星,脚上的鞋子早走烂了,光着的脚丫子冻得裂开了血口,一步一步,小腿也肿得老粗。东生看着望不见顶的雪山,心里想,这下完了,不由得哭了起来。
⑥“东生,为什么哭啊?”
⑦指导员柔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东生赶紧擦了擦眼泪抬起头来。只见这几天指导员变得更加憔悴了,他的颧骨突得更高,胡子有半寸长,脸上苍白消瘦,一走就喘粗气,显然指导员的病更严重了。
⑧“指导员,我饿得走不动了。”
⑨指导员坐到东生的旁边,帮他揉了揉脚。这时,小东生从指导员身上感受到一种巨大的爱,他的心里热乎乎的,于是,他站起来,跟着指导员又向前走了。
⑩东生和指导员一边走,一边听指导员讲话。他用低低的声音对东生说:“革命是艰苦的事,可是革命是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不再受苦,因此,我们现在吃苦受累,甚至流血牺牲,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所以,你一定要坚持住。”
⑪第二天,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东生又落在队伍后面了。突然,他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人躺在雪地里,走近一看,啊,竟是指导员!东生吃了一惊,连忙上去,想把指导员扶起来,可是,指导员的脸差不多像地上的白雪一样,他已经奄奄一息了。
⑫指导员睁开了眼睛,看着东生说:“不要管我……你去吧……不要掉队……”
⑬东生伏在指导员的身上哭起来,指导员慢慢脱下自己的帽子,轻轻地说:“东生……红军帽子……给你……”
⑭东生心里就像刀扎一样难受,大风卷着雪块,疯狂地吼叫着。也不知过了多久,东生才从惊愕中清醒过来。指导员的身躯已经僵冷了,这时,东生好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他坚强地站起来,找了些树枝掩埋了指导员,戴上指导员的帽子,迎着风雪,毅然向前走去。
⑮泪水在东生的脸上像决了口的河流一样,一串一串地顺着腮面滚落下来。
⑯东生就是戴着指导员的红军帽走完了长征路。
⑰在忻口保卫战中,东生英勇牺牲了。临死前,他从身上掏出那顶红军帽,交给班里的战士,他说:“拿着这顶红军帽,永远革命,不要掉队!要像老指导员那样活着和死去……”
(选文有删改)
23.选文标题“一顶红军帽”有怎样的含义?
24.结合上下文,认真阅读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简要概括指导员的形象特点。
只见这几天指导员变得更加憔悴了,他的颧骨突得更高,胡子有半寸长,脸上苍白消瘦,一走就喘粗气,显然指导员的病更严重了。
25.东生临死前对班里的战士说了一句话,请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加点词的深意。
他说:“拿着这顶红军帽,永远革命,不要掉队!要像老指导员那样活着和死去……”
26.请你运用“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扩展选文第⑪段的内容。(150字左右)
【答案】
23.表层含义:指指导员在临牺牲前送给胡东生的这顶红军帽。深层含义:代表着坚强、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红军精神,更代表着红军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24.这是描写指导员外貌的句子,刻画出了指导员憔悴、消瘦、虚弱的形象。
25.活着:坚持革命,吃苦受累,不畏艰苦,为了更多的老百姓不再受苦,为了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活着。
死去:为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流血牺牲,舍身殒命,只要死得其所,虽死不悔。
26.天刚蒙蒙亮,天上就飘起了鹅毛大雪,行进变得困难起来。整个队伍十分沉默,大家都弯着腰,缩着脑袋,试图抵挡一丝寒冷。突然,东生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人躺在雪地里,走近一看,啊!竟是指导员!东生深一脚浅一脚,趔趔趄趄地扑到指导员身边。可此时指导员眼睛紧闭着,他的脸上结上了冰霜,脸色也差不多像地上的白雪一样,他已经奄奄一息了。
【解析】
23.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由第⑬段“东生伏在指导员的身上哭起来,指导员慢慢脱下自己的帽子,轻轻地说:‘东生……红军帽子……给你……’”可知,表层含义指指导员在临牺牲前送给胡东生的这顶红军帽;由第⑩段指导员说的话“革命是艰苦的事,可是革命是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不再受苦,因此,我们现在吃苦受累,甚至流血牺牲,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所以,你一定要坚持住”可知,深层含义代表着坚强不屈,奋勇向前,不畏艰险的红军精神,还代表着这种精神的继承相传。
24.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
由“憔悴”“颧骨突得更高”“胡子有半寸长”“脸上苍白消瘦”“一走就喘粗气”可知,这是对指导员的外貌描写,指导员没有心思打理自己的形象,连走路都呼吸不顺,刻画了指导员憔悴、消瘦、病弱的形象。
25.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
由第⑩段指导员说的话“革命是艰苦的事,可是革命是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不再受苦,因此,我们现在吃苦受累,甚至流血牺牲,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所以,你一定要坚持住”可知,指导员在教导东生要坚持革命,为了百姓的生活而奋斗。“活着”是指在有限的生命里,要不畏艰险,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有意义地活着;“死去”是指为了人民百姓的美好生活,哪怕是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26.本题考查扩写句子。
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如:第二天,天空变得阴沉,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这场大雪,给行军的队伍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每个人都低着头,想把脑袋尽可能地缩到衣服里,然而寒风冻伤了他们的耳朵,冰雪拖住了他们的步伐。突然,东生看见前方不远处似乎有个人影躺在雪地里,他感到一阵惊慌,快步走过去,试图看清那人的面孔。当他走近时,惊愕地发现那正是指导员。指导员躺在雪地里,一动不动,仿佛已经陷入了昏迷。他的脸庞被雪花覆盖,几乎和地上的白雪一样苍白。东生立刻冲上去,想要扶起指导员。然而,指导员的身体僵硬而冰冷,如同被冰雪冻住一样。他脸上的皮肤几乎没有任何的血色,看起来是那么的脆弱和无助。
六、(2021·山西太原·小升初真题)阅读
夜深了,那盏灯
那一年的春天,我被一场飞来车祸轧断了双腿,造成粉碎性骨折。医生说,治愈的希望很渺茫。除了整天瞪着天花板挨着以泪洗面的日子,还能做什么呢?
在小学教音乐课的姐姐给我抱来了课本,默默地放在我枕边,我怒气冲冲,像一头被激怒的豹子。一股脑儿地将它们撒了一地,姐姐弯下了腰,一本一本拾起来,大滴大滴的泪水从她眼睛里涌出来,我①__________。
一天夜里,姐姐突然推门进来,,把我扶起,指着对面那栋黑黝黝的楼房,激动地说:“弟弟,瞧见那扇窗子了吗?三楼,从左边数第二个窗户?”她告诉我里面住着一个全身瘫痪的姑娘,和她的盲人母亲相依为命。姑娘白天为一家工厂糊鞋盒,晚上拼命地读书和写作。才十七岁,已发表了十几万字的作品……看着那扇窗子的灯光,我脸红了。
“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打那时起,那扇窗口的灯光时时陪伴着我。只要能看到那束柔和的灯光,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枕边的课本。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姐姐为了抢救一名落水儿童,竟不幸牺牲了!噩耗传来,全家人悲痛欲绝。
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我躺在床上,②__________。突然,一束灯光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脸。我心里倏地起了个念头:我想见见那姑娘,把姐姐的故事讲给她听,还……还要感谢她夜晚的灯光,伴我度过了这个难熬的季节。我拄着双拐,跌跌撞撞地爬上了那幢楼,轻轻叩响了门。
没有回音,我使劲敲了敲它。对面的房门打开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上下打量着我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我呆住了。
“……从前我儿子住在这儿,后来他调走了,这间房一直空着,两个月前,一个长辫儿姑娘赁下了,可说也奇怪,她并不在这儿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关掉……”
我突然扔了双拐,③__________。耳畔似乎又响起姐姐叮咛的声音:
“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27.在文中①②③处的横线上填入下列恰当的语句。(填序号)
A.辗转反侧,泪流满面B.跌倒在那扇门前,失声痛哭起来C.忍不住失声痛哭
28.读文中画“﹏﹏﹏”的句子,这句话是对“我” 的描写,此刻“我”可能在想
29.“弟弟,拿出勇气来呀!”这是姐姐说的话,请你摘录出体现“弟弟”有勇气的句子。
30.这个租房的长辫儿姑娘是谁?她为什么要吩咐房东老太太那样做?
31.你认为文中的姐姐是个怎样的人?
32.联系短文内容和对生活的感悟,说说你对题目“夜深了,那盏灯”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
27.CAB
28.神态 那个姑娘生活条件比我差,她都可以活下去并努力学习,而我却在这里发呆、发怒,真是不应该。
29.只要能看到那束柔和的灯光,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枕边的课本。
我想见见那姑娘,把姐姐的故事讲给她听,还……还要感谢她夜晚的灯光,伴我度过了这个难熬的季节。我拄着双拐,跌跌撞撞地爬上了那幢楼,轻轻叩响了门。
30.姐姐 为了用一个善意的谎言安慰、鼓励弟弟,使他摆脱困境,发奋读书。
31.是一个聪慧、爱弟弟的好姐姐,也是一个善良、敢于为他人牺牲自己人。
32.表层含义是深夜对面那扇窗的灯光。
深层含义是指弟弟遭遇车祸后而暗淡失望,姐姐的关爱和帮助像明灯指引着弟弟前行。
【分析】
27.本题考查句子衔接,注意结合前后文分析。
①结合“我被一场飞来车祸轧断了双腿,造成粉碎性骨折。医生说,治愈的希望很渺茫。除了整天瞪着天花板挨着以泪洗面的日子”可知,这时候的“我”是痛苦的,在看到姐姐流泪后就忍不住痛苦了,故选C。
②结合“姐姐为了抢救一名落水儿童,竟不幸牺牲了!噩耗传来,全家人悲痛欲绝”“我躺在床上”可知,此时“我”躺在床上是难以入睡且伤心难过的,故选A。
③结合前文可知,“我”敲开了对面的门,知道了姐姐用一个善意的谎言安慰、鼓励“我”,使“我”摆脱困境,发奋读书。回想起姐姐的好,“我”跌倒在那扇门前,忍不住失声痛哭,选B。
28.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手法的辨析以及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注意结合上下文分析。
“脸红”属于脸上的神态表情,故运用了神态描写;结合上文“她告诉我里面住着一个全身瘫痪的姑娘,和她的盲人母亲相依为命。姑娘白天为一家工厂糊鞋盒,晚上拼命地读书和写作。才十七岁,已发表了十几万字的作品”等内容可知,姐姐用一个生活条件比“我”差的女孩激励“我”,使“我”意思到自己的错误,故这时“我”的心里应该是对女孩的感叹,对自己行为的后悔,学生围绕此作答即可。
29.本题考查学生信息筛选能力,注意认真阅读原文分析。
结合“只要能看到那束柔和的灯光,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枕边的课本”“我想见见那姑娘,把姐姐的故事讲给她听,还……还要感谢她夜晚的灯光,伴我度过了这个难熬的季节。我拄着双拐,跌跌撞撞地爬上了那幢楼,轻轻叩响了门”可知,在经过姐姐的鼓励后,“我”已经能面对生活,看书,甚至走出去了,是他有勇气的具体表现。据此可以得到答案。
30.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结合“……从前我儿子住在这儿,后来他调走了,这间房一直空着,两个月前,一个长辫儿姑娘赁下了,可说也奇怪,她并不在这儿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关掉……”和“我”的反应可知,这是个租房的长辫儿姑娘是姐姐;结合前文姐姐用对面的姑娘鼓励“我”的事情可知,姐姐是为了用善意的谎言安慰、鼓励弟弟,使他摆脱困境,发奋读书。
3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学生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文中的姐姐,用一个善意的谎言安慰、鼓励弟弟,使他摆脱困境,发奋读书。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聪慧、爱弟弟的好姐姐;她为了抢救一名落水儿童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善良、勇敢、为了他人奉献自己的人。
32.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含义的理解,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结合“打那时起,那扇窗口的灯光时时陪伴着我。只要能看到那束柔和的灯光,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枕边的课本”可知,“夜深了,那盏灯”指深夜对面那扇窗的灯光;
结合文中“我”的遭遇,和姐姐对“我”的帮助和引导,可知,“夜深”喻指弟弟遭遇车祸后那暗淡失望的情绪;“那盏灯”姐姐关心弟弟的爱心如明灯指引着弟弟前行。
专题13 理解标题含义-2024小升初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3 理解标题含义-2024小升初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文件包含专题13理解标题含义教师版docx、专题13理解标题含义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9 理解句子的含义(讲义)-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讲练测(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9 理解句子的含义(讲义)-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讲练测(统编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理解标题的含义(专项训练)-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专练(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0 理解标题的含义(专项训练)-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专练(统编版),文件包含专题10理解标题的含义专项训练原卷版docx、专题10理解标题的含义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