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物理同步练习《4.1+光的直线传播》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844424/0-171799656626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初中物理同步练习《4.1+光的直线传播》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844424/0-171799656633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初中物理同步练习《4.1+光的直线传播》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844424/0-171799656638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初中物理同步练习《4.1+光的直线传播》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初中物理同步练习《4.1+光的直线传播》,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如图,我看不见“美景”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40小题)
1.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B.C.D.
2.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水中倒影
C.
手影游戏
D.
树下阴影
3.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树叶的影子B.树叶的实像C.太阳的虚像D.太阳的实像
4.2016年5月9日19时12分左右,“水星凌日”的天象于本世纪第三次出现。如图所示,水星如一颗小黑痣从太阳“脸上”缓慢爬过。它的形成与下列光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小孔成像B.河水看起来变浅
C.海市蜃楼D.水中荷花的倒影
5.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蟋蟀在鸣叫”说明蟋蟀是声源:“金光闪闪”说明金子是光源
D.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6.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水母B.萤火虫C.月亮D.霓虹灯
7.晚上,小明挑着一盏不带光源的工艺品小灯笼在家里玩。当把小灯笼移到发光面较大的吸顶灯正下方时(如图所示),会在小灯笼正下方的水平白纸上出现一个影子,关于这个影子的形状,图中正确的是( )
A.B.C.D.
8.如图,我看不见“美景”的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9.关于小孔成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像的形状决定于小孔的形状
B.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
C.像的亮度和清晰程度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D.以上均正确
10.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
A.B.C.D.
11.2015年4月5日晚,天空出现的”红月亮“是月全食奇观,月全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C.平面镜成像D.光的折射
12.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 )
A.镜子中的“自己”B.湖水有青山的倒影
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
13.现在,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设想你是一位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不但需要前车灯有良好的照明,还要会合理判断灯光的照射情况,若前方出现弯道时,灯光照射路面的情况是( )
A.照射情况不变B.灯光由路中移到路侧
C.灯光离开路面D.照射距离变短
14.晚上,一个人沿马路走向一盏路灯,人的影子将会( )
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
15.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B.蜡烛的倒立像C.三角形光斑D.圆形光斑
16.天文学上的“光年”是( )
A.速度单位B.时间单位C.长度单位D.质量单位
17.2015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应邀到俄罗斯红场参加纪念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彰显国威、军威。仪仗队整齐列队时利用了光的( )
A.直线传播B.反射C.折射D.色散
18.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个窗使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窗的位置应为( )
A.aeB.adC.bcD.bd
19.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照相机模型,为了在纸筒A的半透明纸上得到清晰的像,要适当调整A、B的位置,这时( )
A.眼睛应从B端向筒内观察,观察像是否清楚
B.在半透明纸上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
C.观察像时,应把纸筒A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在清晰地观察近处物体后,再看远处物体时就应该增加A、B间的距离
20.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
A.圆形的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D.成条形的
21.太阳光从空气中进入河水中,它的传播速度( )
A.增大B.减小
C.不变D.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2.夜晚有两个高矮不同的小朋友A和B,A比B高,相距d.他们分别站在路灯下,O′点是路灯在地面上的投影。 A、B两人的连线通过O′点,如图所示。他们头部分别在地面上留下两个影子A′和B′,相距d′,当两人沿过O′点的直线,以相同的速度行进时。A′和B′的距离将( )
A.不断增大B.不断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23.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
①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②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放大的
③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④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4.某学校进行百米赛跑时,由于发令枪失灵,所以临时改用吹哨和挥旗的方式发令:发令员将旗子举起,示意有关人员注意,然后在吹哨的同时将旗子向下挥动,此时运动员起跑。那么终点计时员开始计时的时刻应为( )
A.听到哨声时
B.看到旗子向下挥动时
C.看到运动员起跑时
D.听哨声或看旗子挥动时都可以
25.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C.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
26.夜晚,人们仰望天空,有时能看到闪烁的人造地球卫星。地球赤道处有一观察者,在日落4小时后看到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赤道正上方高空中经过,设地球半径为R,则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距赤道地面的高度至少为( )
A.R/2B.RC.2RD.4R
27.小明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到小孔会成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像,为了验证这个说法,他准备制作一个LED屏作为物体进行研究,下列关于LED屏制作形状的选择最适合的是( )
A.B.C.D.
28.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空,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形孔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
A.“▽”形的B.圆形的C.“△”形D.无法确定
29.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方形孔上,那么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 )
A.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B.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
C.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D.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30.光在水中的穿透能力很有限,即使在最清澈的海水中,人们也只能看到十几米到几十米内的物体,关于光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描述光的传播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
B.光线在海水中沿直线传播
C.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D.光线是客观存在的
31.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为了说明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甲、乙同学都用画示意图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在你看来,他们所画的图( )
A.都正确B.都不正确
C.甲正确,乙不正确D.甲不正确,乙正确
32.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带箭头的直线
B.激光笔发出的光是一条光线
C.光线是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
D.光线可以用虚线表示
33.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
B.晴天的月亮
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幕布
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
34.大伟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B.三角形光斑C.蜡烛的倒立像D.圆形光斑
35.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初步得出像的特点是倒立的等大的像。现他想在半透明纸上看到一个放大的烛焰像,正确的做法是( )
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换一根烛焰更大的蜡烛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小孔扩大至直径约3cm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小孔由三角形改成圆形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适当缩短烛焰到小孔的距离
36.2004年6月8日下午在我国发生了“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如图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金星的位置在( )
A.甲B.乙C.丙D.丁
37.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A.B.C.D.
38.无影灯是由多个大面积光源组合而成的,下列关于照明效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影灯下的物体没有影子B.无影灯下的物体有本影
C.无影灯下的物体没有本影D.无影灯下的物体没有半影
39.如图所示,AB为一物体,C是一个不透明的物体,若人眼在不同的区域1、2、3、4处来观察物体AB,则人眼完全看不到物体AB的区域是( )
A.1处B.2处C.3处D.4处
40.下列四个词语中所描述的光现象中,可称为光源的是( )
A.金光闪闪B.红光满面C.火光冲天D.波光粼粼
八年级上学期《4.1 光的直线传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0小题)
1.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B.C.D.
【分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必须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
【解答】解:(1)A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A符合要求;
(2)BC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
故选:A。
2.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水中倒影
C.
手影游戏
D.
树下阴影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解: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手影游戏和树下阴影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所以,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B项。
故选:B。
3.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树叶的影子B.树叶的实像C.太阳的虚像D.太阳的实像
【分析】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树阴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浓密的树叶中的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像,是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D。
4.2016年5月9日19时12分左右,“水星凌日”的天象于本世纪第三次出现。如图所示,水星如一颗小黑痣从太阳“脸上”缓慢爬过。它的形成与下列光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小孔成像B.河水看起来变浅
C.海市蜃楼D.水中荷花的倒影
【分析】解答此题要明确发生“水星凌日”现象时,太阳、水星和地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水星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解答】解:当水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看到水星从太阳面上移过,这就是“金星凌日”现象,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A、小孔成像”属于光沿直线传播,“B、河水看起来变浅”属于光的折射,“C、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D、水中荷花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
故选:A。
5.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蟋蟀在鸣叫”说明蟋蟀是声源:“金光闪闪”说明金子是光源
D.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3)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靠反射别的物体发光的物体不是光源,例如月亮;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A、“光”只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错误;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错误;
C、“金光闪闪”说明金子能够反射光线,而它自身不会发光,因此不是光源,故C错误;
D、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属于声音,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故D正确。
故选:D。
6.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水母B.萤火虫C.月亮D.霓虹灯
【分析】在生活中能够发光的物体,我们叫做是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解答】解:
水母和萤火虫自身能够发光是天然光源,发光的霓虹灯是人造光源,不符合题意;
月亮反射的太阳光,在晚上才比较亮,不是光源,符合题意。
故选:C。
7.晚上,小明挑着一盏不带光源的工艺品小灯笼在家里玩。当把小灯笼移到发光面较大的吸顶灯正下方时(如图所示),会在小灯笼正下方的水平白纸上出现一个影子,关于这个影子的形状,图中正确的是( )
A.B.C.D.
【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阴影部分,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
发光面较大的吸顶灯的光被灯笼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即灯笼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为吸顶灯的面积较大,所以在灯笼影子的边缘是光线较暗的半影区,中间是没有光线的全影区,所以C符合时间情况。
故选:C。
8.如图,我看不见“美景”的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解:由图知,站在高处的人能够看到远处的大海的美丽景色,而站在低处的人由于大山的阻挡看不到。原因是远处景物的光被大山挡住了,无法进入站在低处的人的眼睛,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故选:A。
9.关于小孔成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像的形状决定于小孔的形状
B.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
C.像的亮度和清晰程度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D.以上均正确
【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所以,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至于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
【解答】解:A、因为是小孔成像,像的形状决定于光源的形状;故本选项错误;
B、物离小孔距离一定时,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故本选项错误;
C、小孔太大,由小孔进的光线就越多,像虽亮,但不清晰;小孔太小,进的光线小,像是清晰的,但较暗,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C。
10.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
A.B.C.D.
【分析】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从光的传播方向和传播路径去分析4个图即可。
【解答】解: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O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
A图是正确的。
B图中光的传播方向标错了;
C图中光线发生了偏折,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C图也不正确;
D图中不仅光线发生了偏折,而且光的传播方向也标错了,所以D图也不正确;
故选:A。
11.2015年4月5日晚,天空出现的”红月亮“是月全食奇观,月全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C.平面镜成像D.光的折射
【分析】月食是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当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太阳发出的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地球完全挡住,光线照不到月球上,在地球上完全看不到月球的现象就是月全食,月全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A。
12.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 )
A.镜子中的“自己”B.湖水有青山的倒影
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
【分析】自然界中的光现象主要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结合思维导图中的分类,可确定所要填写的内容。
【解答】解:读思维导图可知,图中Ⅰ处要求填写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
A、镜子中的“自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
B、湖水有青山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
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
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是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形成的,不合题意。
故选:C。
13.现在,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设想你是一位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不但需要前车灯有良好的照明,还要会合理判断灯光的照射情况,若前方出现弯道时,灯光照射路面的情况是( )
A.照射情况不变B.灯光由路中移到路侧
C.灯光离开路面D.照射距离变短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解:夜间行车出现弯道时,由于汽车发出的光柱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汽车发出的灯由路面中间移到路侧。
故选:B。
14.晚上,一个人沿马路走向一盏路灯,人的影子将会( )
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
【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人离路灯较远和离路灯较近时影子长度如图:
【解答】解:人的身高是不变的,按数学图形知识可知,影子逐渐变短。
故选:B。
15.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B.蜡烛的倒立像C.三角形光斑D.圆形光斑
【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
【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故选:B。
16.天文学上的“光年”是( )
A.速度单位B.时间单位C.长度单位D.质量单位
【分析】宇宙中恒星间的距离都非常大,为了表达起来方便一些,天文学家使用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光年,光年是指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
【解答】解: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3×108m/s×3600s×24×365=9.4608×1015m=9.4608×1012km。
故选:C。
17.2015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应邀到俄罗斯红场参加纪念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彰显国威、军威。仪仗队整齐列队时利用了光的( )
A.直线传播B.反射C.折射D.色散
【分析】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很多,例如:(1)小孔成像;(2)射击瞄准;(3)激光准直;(4)排直队要向前看齐等;(5)影子的形成;(6)日月食的形成。
【解答】解:仪仗队整齐列队时,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故选:A。
18.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个窗使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窗的位置应为( )
A.aeB.adC.bcD.bd
【分析】根据题意,两人要想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来自对方头和脚的光线都必须经过窗户到达另一方的眼睛,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则我们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作出两条从乙到达甲眼睛的光线和两条从甲到达乙眼睛的光线,由此确定出所需最小窗的位置。
【解答】解:
如图所示,过乙头顶和脚底分别作两条直线到甲的眼睛,过甲头顶和脚底分别作两条直线到乙的眼睛(这两条直线就可以确定出所需最小窗的位置),由这四条直线与墙的交点即可确定出所需最小窗的位置应为bd。
故选:D。
19.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照相机模型,为了在纸筒A的半透明纸上得到清晰的像,要适当调整A、B的位置,这时( )
A.眼睛应从B端向筒内观察,观察像是否清楚
B.在半透明纸上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
C.观察像时,应把纸筒A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在清晰地观察近处物体后,再看远处物体时就应该增加A、B间的距离
【分析】在本题的模型照相机中在纸筒B的右端为凸透镜,纸筒A的左端的半透明纸就相当于真实照相机的底片,在半透明纸上所看到的就是凸透镜前方的景物通过凸透镜所生成的像。
【解答】解:A、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应该对着A端观察半透明的纸,而不对着B端向内方向观察,故错误;
B、据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可知,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在半透明纸上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故正确;
C、为使半透明纸上得到的像更亮一些,要成像的物体就应该在明亮的地方,所以应该把模型照相机的B朝着室外面,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故错误;
D、在清晰地观察近处物体后,再看远处物体时,即物距变大,相距应该变小,所以应该减小A、B间的距离,故错误;
故选:B。
20.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
A.圆形的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D.成条形的
【分析】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当太阳光通过很小的正方形小孔时,就会形成太阳的像,即小孔成像,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解答】解:因为太阳离地面非常远,而小孔又非常小,符合小孔成像的条件,当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经过小孔时会形成太阳的像(圆形的),也就是我们见到的地面上的光斑;所以选项B、C、D不正确,选项A正确;
故选:A。
21.太阳光从空气中进入河水中,它的传播速度( )
A.增大B.减小
C.不变D.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分析】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传播最快,在其它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真空中的速度。
【解答】解:光在越稀疏的介质中传播越快,在真空中最快,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在空气里的;所以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光的传播速度会减小。
故选:B。
22.夜晚有两个高矮不同的小朋友A和B,A比B高,相距d.他们分别站在路灯下,O′点是路灯在地面上的投影。 A、B两人的连线通过O′点,如图所示。他们头部分别在地面上留下两个影子A′和B′,相距d′,当两人沿过O′点的直线,以相同的速度行进时。A′和B′的距离将( )
A.不断增大B.不断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分析】设A小朋友身高为a,设B小朋友身高为b,灯高度为h,若A小朋友向前移动x,则影子向前移动x1,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x1,再根据两个影子A′和B′,相距d′,则同速度行进x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小朋友影子与原影子的距离、B小朋友影子与原影子的距离,然后即可得出A′和B′的距离变化。
【解答】解:
如图所示:
设A小朋友身高为a,灯高度为h,若A小朋友向前移动x,则影子向前移动x1,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解得′由两个影子A′和B′,相距d′,以相同的速度行进时,
A小朋友影子与原影子的距离x1′=,B小朋友影子与原影子的距离x1″=,
因为x1′>x1″,A比B高,即a>b,
此时影子d″=d′﹣x1′+x1″<d′。
同理,当两人头部的影子达到重合后,再继续远离路灯时,
因为A比B高,即a>b,
此时A影子会超过B的影子,
两者的距离变化为:先减小,后增大。
此题也可假设A,B两人站在一起,则A的影子比B长。两人一起往前走,由此可知,两人影子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增大。现在A站在B后,两人影子移动速度仍符合假设的规律,因此A的影子会先追上B的影子,然后再超过它。所以A'和B'的距离会先减小,后增大。
故选:D。
23.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
①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②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放大的
③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④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分析】当光通过小孔时由于光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在小孔的后方形成一个倒立的像,像的大小既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又与屏幕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在小孔成像中由于屏幕到小孔的距离不同,即可成倒立放大的像,也可成倒立缩小的像,但小孔不能太大,否则不能成像。
【解答】解:①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故①正确;
②孔离物的距离大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缩小,孔离物的距离小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放大,故②正确;
③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因为像距变大,所以烛焰的像变大,故③正确;
④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像变小,则烛焰的像更明亮,故④正确。
故选:D。
24.某学校进行百米赛跑时,由于发令枪失灵,所以临时改用吹哨和挥旗的方式发令:发令员将旗子举起,示意有关人员注意,然后在吹哨的同时将旗子向下挥动,此时运动员起跑。那么终点计时员开始计时的时刻应为( )
A.听到哨声时
B.看到旗子向下挥动时
C.看到运动员起跑时
D.听哨声或看旗子挥动时都可以
【分析】根据光速和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进行解答。
【解答】解: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传播100m所用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比光速慢的多。听哨声属于听声音,看旗子属于看光,所以终点计时的体育老师根据旗子向下挥动时开始计时。
故选:B。
25.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C.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
【分析】小孔成像实验中,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小孔的形状没有关系,并且所成的像为倒立的实像,成像的大小与像到小孔的距离、物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解答】解:A、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B、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因为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则木板与小孔距离越小,像也越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26.夜晚,人们仰望天空,有时能看到闪烁的人造地球卫星。地球赤道处有一观察者,在日落4小时后看到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赤道正上方高空中经过,设地球半径为R,则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距赤道地面的高度至少为( )
A.R/2B.RC.2RD.4R
【分析】“人们夜晚仰望天空,有时能看到闪烁的人造地球卫星”,4小时后,太阳光刚好可以照到卫星,求出在4小时内,地球转过的角度,由几何关系可知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可以求得高度
【解答】解:假设地球是正圆形,最后看到太阳时它位于所处点的切线方向,日落后4小时即地球转过60度。沿转60度后的那一点画地球切线,将人所在点和地心连线并延长,两条线的交点即为卫星的最低高度,最后再将地心和60度点相连,即成一个一锐角为30度的直角三角形,地心和卫星和连线为斜边,那么得出地球在4小时内转过的角度为×4=60°,由此可知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可以求得高度h=R。
故选:B。
27.小明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到小孔会成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像,为了验证这个说法,他准备制作一个LED屏作为物体进行研究,下列关于LED屏制作形状的选择最适合的是( )
A.B.C.D.
【分析】小孔会成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像,所以根据图形中字母颠倒后的形状分析即可判断。
【解答】解:
A、X形状的光源,颠倒后,形状和原来是一样的,所以不能明显的表现出上下颠倒的特性,故A错误;
B、H形状的光源,颠倒后,形状和原来是一样的,所以不能明显的表现出上下颠倒的特性,故B错误;
C、W形状的光源,左右颠倒后,形状和原来是一样的,所以不能明显的表现出上下颠倒的特性,故C错误;
D、L形状的光源,上下颠倒、左右颠倒后,形状和原来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能明显的表现出小孔成像的特性,故D正确;
故选:D。
28.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空,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形孔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
A.“▽”形的B.圆形的C.“△”形D.无法确定
【分析】因为是很小的孔,所以当太阳光照射时会形成太阳的像即小孔成像,又因为太阳是圆形的,所以,地面上的光斑也是圆形的,而小孔成像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因为太阳离地面非常远,而小孔又非常小,所以该现象为小孔成像,即形成太阳的像(圆形的);并且小孔成像就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所形成的。
故选:B。
29.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方形孔上,那么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 )
A.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B.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
C.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D.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地面上产生的光斑是太阳的实像。
【解答】解: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原理,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方形孔上,那么地面上产生的光斑是太阳的实像,形状是圆形的。
故选:C。
30.光在水中的穿透能力很有限,即使在最清澈的海水中,人们也只能看到十几米到几十米内的物体,关于光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描述光的传播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
B.光线在海水中沿直线传播
C.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D.光线是客观存在的
【分析】①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这条直线叫光线;
②光线实际不存在,是为了形象描述光的传播特点而假想出来的,采用的是模型法;
③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解:A、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描述光的传播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光线在海水中沿直线传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光线实际不存在,是为了形象描述光的传播特点而假想出来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1.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为了说明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甲、乙同学都用画示意图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在你看来,他们所画的图( )
A.都正确B.都不正确
C.甲正确,乙不正确D.甲不正确,乙正确
【分析】青蛙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造成的;要比较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应控制:①井口在同一水平面内;②井口大小(直径)相同。
【解答】解:
青蛙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造成的,要比较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应保持井口一致,即:①井口在同一水平面内;②井口大小(直径)相同。井口直径相同时井越浅,看到的范围越大;井口直径相同时,井越深,看到的范围应该越小;由图分析可知,甲正确,乙不正确。
故选:C。
32.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带箭头的直线
B.激光笔发出的光是一条光线
C.光线是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
D.光线可以用虚线表示
【分析】①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这条直线叫光线;
②光线实际不存在,是为了形象描述光的传播特点而假想出来的,采用的是模型法。
【解答】解:
A、光线实际不存在。此选项错误;
B、激光笔发出的是光,不是光线。此选项错误;
C、光线是形象地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此选项正确;
D、在光路图中,光线用实线表示,以与法线和反向延长线相区别。此选项错误。
故选:C。
33.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
B.晴天的月亮
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幕布
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能够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解答】解:
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晴天的月亮反射的是太阳的光,不是光源,故B错误;
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幕布,是反射了放映机发出的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
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可以自身发光,是光源,故D正确。
故选:D。
34.大伟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B.三角形光斑C.蜡烛的倒立像D.圆形光斑
【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
【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故选:C。
35.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初步得出像的特点是倒立的等大的像。现他想在半透明纸上看到一个放大的烛焰像,正确的做法是( )
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换一根烛焰更大的蜡烛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小孔扩大至直径约3cm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小孔由三角形改成圆形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适当缩短烛焰到小孔的距离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通过小孔时由于光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在小孔的后方形成一个倒立的像,像的大小既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又与屏幕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在小孔成像中由于屏幕到小孔的距离不同,即可成倒立放大的像,也可成倒立缩小的像,但小孔不能太大,否则不能成像。
【解答】解:做小孔成像实验时,成倒立的等大的像;若想在半透明纸上看到一个放大的烛焰像,正确的做法: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适当缩短烛焰到小孔的距离,使烛焰所成的像变大;故D正确;
若更换更大的蜡烛、扩大小孔的直径和改变小孔的形状,得到的还是等大的像,都不能在半透明纸上成放大的烛焰像,A、B、C错误。
故选:D。
36.2004年6月8日下午在我国发生了“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如图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金星的位置在( )
A.甲B.乙C.丙D.丁
【分析】由图可知,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太阳、金星和地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金星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解答】解:“金星凌日”现象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如图,当金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图金星的位置在丁;
故选:D。
37.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A.B.C.D.
【分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通过小孔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
【解答】解:由小孔成像的特点可知日偏食经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对侧,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38.无影灯是由多个大面积光源组合而成的,下列关于照明效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影灯下的物体没有影子B.无影灯下的物体有本影
C.无影灯下的物体没有本影D.无影灯下的物体没有半影
【分析】定义:点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亮,在背光面的后方形成一个光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影区是发自光源并与被照物体的表面相切的光线围成的。
A、本影:光源上所有发光点都照不到的区域。
B、半影:光源上一部分发光点能照到,而另一部分发光点照不到的区域成为半明半暗的半影。
本影与半影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结果。
【解答】解:对同一个物体,其本影区的大小,与光源发光面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光源到物体的距离一定时,光源发光面越大,则物体的本影越小;光源发光面越小,则物体的本影越大。光源发光面一定时,光源到物体的距离越小,则物体的本影区越大;光源到物体的距离越大,则物体的本影区越小。
因为医院外科手术室中的无影灯是由多个大面积光源组合而成的,光源到物体的距离一定,因此可以认为没有本影,但有半影,故只有C正确。
故选:C。
39.如图所示,AB为一物体,C是一个不透明的物体,若人眼在不同的区域1、2、3、4处来观察物体AB,则人眼完全看不到物体AB的区域是( )
A.1处B.2处C.3处D.4处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无法传播,就会在该物体后面形成影子。
【解答】解: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故从A、B上各画两条光线过C物体的两端,物体后面两光线相交的区域,人眼完全看不到物体AB,是图中的1区域。
故选:A。
40.下列四个词语中所描述的光现象中,可称为光源的是( )
A.金光闪闪B.红光满面C.火光冲天D.波光粼粼
【分析】根据光源的概念答题: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自身不发光反射其它物体的光的物体不是光源。根据选项中的描述,看是否是自身在发光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A、金光闪闪是说物体表面很亮,一般是发生镜面反射所致,不是自身发光,不合题意;
B、红光满面是指人的脸色发红,可反射红光,不是自身发光,不合题意;
C、火光冲天是火焰发出的光,是自身发光,属于光源,符合题意;
D、波光粼粼是指水面对光的反射,不是自身发光,不合题意。
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2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光年与光的反射-初中物理自主招生精品讲义练习,文件包含12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光年与光的反射教师版docx、12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光年与光的反射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复习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光的直线传播》同步练习,294sB,如图是小孔成像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自主招生讲义12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光年与光的反射(含详解),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光直线传播的应用,8米,人的高度为1,75米/秒的速度匀速行走,5米B.路灯距离地面约为4,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光的反射现象,8米,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