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答案.docx
    • 练习
      语文.docx
    答案第1页
    答案第2页
    答案第3页
    语文第1页
    语文第2页
    语文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答案docx、语文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1.(8分)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古人常常将自己内心幽微的感情通过美妙的文字巧妙地传达出来。如《关雎》中“① ,② ”写出男子长夜难眠的相思之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③ ,④ ”道出了对远行朋友的鼓励和安慰。
    自然美景,幸福生活,心向往之。《桃花源记》中诗人虚构了一个“⑤ ,⑥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优美环境,生活在此的人们怡然自乐;《小石潭记》中“⑦ ”的淙淙流水、“⑧ ,参差披拂”的青翠树蔓,鱼儿畅游,面对如此美景,作者暂忘忧愁。
    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卢毓骏父亲在福州开了一家书店,从小,父亲对卢毓骏的教育就不敢①(dài)
    慢,故卢毓骏自小学富五车,且有着浓厚的民族情怀。20世纪初,福州作为当时重要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不再闭②(sè) ,一跃成为进行西方经贸文化交易往来的重要港口。与此同时,建筑( ),尤其是那些中西结合的建筑样式,无不令人( )。1929年,卢毓骏组织设计南京考试院。该建筑群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糅合得( ),创造出符合时代潮流的新中式建筑,令人震③(hàn) 。在建筑整体形态布局中,他还悉心融入了艺术氛围,迎合了大众艺术多样化的需求。卢毓骏认为,艺术美学是推进建筑进步、发展现代建筑。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异彩纷呈叹为观止天衣无缝
    B.异彩纷呈有目共赏严丝合缝
    C.姹紫嫣红有目共赏天衣无缝
    D.姹紫嫣红叹为观止严丝合缝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卢毓骏认定,关键一步是艺术美学讲究建筑进步、发展现代建筑的。
    B.卢毓骏认为,艺术美学是推进建筑进步、发展现代建筑的关键一步。
    C.卢毓骏认定,艺术美学是发展建筑进步、推进现代建筑的关键一步。
    D.卢毓骏认为,关键一步是艺术美学推进现代建筑、发展建筑进步。
    3.(6分)名著阅读交流。
    《经典常谈》把两千年前的故事搬到了我们眼前,消除了我们与经典之间的隔膜。可以说,读《经典常谈》几乎是没有障碍的。朱自清先生是如何做到的呢?请你在“名著大家读”阅读交流课上分享你的阅读体会。
    二、阅读(67分)
    4.(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4分)
    (2)自古以来,人们对本诗的主题有着多重的理解。若把“伊人”理解为“理想”,则诗歌塑造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3分)
    5.(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钴鉧潭①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②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③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④。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选自柳宗元《钴母潭记》)
    【注】①钴鉧潭:在永州市零陵区河西柳子街柳子庙右侧愚溪西北面。②亟:多次。③芟(shān)山:锄草开荒。④潀(cóng)然:形容悦耳的水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
    B.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潭然。
    C.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潭然。
    D.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潭然。
    (2)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
    ②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4)小洲阅读完本文,认为作者游览潭水美景,甚至因此潭而忘却故土,体现了游山玩水之乐。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课文《小石潭记》,简要分享你的体会。(4分)
    6.(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遇见乡愁
    王晓
    ①秋天的午后,平潭猴研岛上风景殊美。
    ②据说,这座岛上有块石头像一只眺望着的猴子,大概岛名就由此而来。沿着蹬道穿石而过,一直走到小岛的高处,那儿有一处邮票状的景观。这张“邮票”以中国版图东南角为图案内容,用镂空图案展示台湾海峡的轮廓。海风拂过,很自然地让人打了个激灵,想起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句诗。
    ③红日渐渐西斜,将“邮票”、石头和人的影子拉得斜长。我伫立在“邮票”边的开阔地,眺望着宁静寥廓的海峡。此时,落日如金,抹红了一片海,西边的天空像一块绯红的天幕,气象恢宏,汪洋恣意。海边夕照浓烈如斯,心里却渐次惆怅。在悠长的海风中,一艘客轮从澳前对台客轮码头驶出,在残阳余晖中慢慢地驶向外海,前方浩渺的大海上,浪花翻滚,云谲波诡,客轮后面是绵长的海岸线。
    ④夕阳西下,天光慢慢沉下来,海水不复先前的蔚蓝,开始泛着暗灰色。“日暮乡关何处是”,黄昏已至,一种忧伤的情绪涌上心头,我知道这种情绪就是乡愁。此时的猴研岛仿佛是一处乡愁的集散地,让我诚惶诚恐,一遍遍地叩问我的乡愁所指何方。
    ⑤乡愁如野马尘埃充盈在浩渺的大海上,从浅浅海峡的这一端到那一端,蜿蜒绵亘的海岸线、“邮票”里的海峡轮廓、黄昏落日……天地寥廓,无一不是乡愁的意象。
    ⑥乡愁无处不在,可以无限绽放在悲喜交集的人世间,如此浩大。但诗人余光中把乡愁置于他在永春老家的那个小村庄和这一湾浅浅的海峡里,并以此抚慰世道人心,让无数人产生共情共鸣。故乡并不遥远,只是咫尺之间“一湾浅浅的海峡”,乡愁也不过是一张可以跨过海峡将之寄送回乡的邮票。
    ⑦残霞渐坠,暮色四合,一轮上弦月已升至半空,海水慢慢地呈暗灰色,夜空则呈现出如天鹅绒那般深邃的湛蓝色。在海水重重围困中的猴研岛上,我深陷时间的旋涡,咸涩的海风拂过,时光如潮水般漫过人的肌体,在异乡的人间烟火中,乡愁更浓郁了。
    ⑧“一湾浅浅的海峡”边的黄昏在不经意间的美好中消逝了。我们融入人潮中,一个华丽的转身后,已是茶蘼花开。美好的事物总要谢幕、消逝,在流光里婉转的惋惜眷恋,让人拂袖不忍,却之难舍。然而黄昏切割不了乡愁,仍在猴研岛上徜徉集结。
    ⑨在美丽的黄昏中,我站在海峡最窄处的一端,在遭逢人间大美的地方重新审视世间,安放自己的乡愁。在无尽的时空里,诗人的乡愁意识给予我生命许多滋养,让我意识到故乡不仅仅只是祖籍地,它也可以是文化地理上的,生我养我的异乡终会重塑成熟悉的故乡,而远去的诗人和我们并无阻隔,因为乡愁,他和我们的声息是相通的,在无尽的时空里,有着不尽的关联。
    (选自《福建日报》2023年2月24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猴研岛的美,美在气象恢宏、汪洋恣意的海景,美在可以安放乡愁。
    B.第②段的“大概”表示推测,既引出了猴研岛的风景特点,也体现了作者用语的严谨。
    C.文中引用余光中的诗句和古诗文“日暮乡关何处是”,增添了文学气息,增强了思乡之情。
    D.“邮票”贯穿文章的始终,表达了海峡之间由于通讯艰难,乡愁难抒的遗憾之情。
    (2)小洲认为文章有多重线索,请你帮助他进行梳理并简要分析。(4分)
    (3)按要求赏析句子。(6分)
    ①此时,落日如金,抹红了一片海,西边的天空像一块绯红的天幕,气象恢宏,汪洋恣意。(赏析修辞手法)
    ②美好的事物总要谢幕、消逝,在流光里婉转的惋惜眷恋,让人拂袖不忍,却之难舍。(赏析句子作用)
    (4)除了文章第⑤段中列举的意象,还有哪些意象可以表达文中情境下的“乡愁”?(4分)
    (5)班级阅读小组围绕文中的“乡愁”进行了主题探究。请结合文章结尾内容,写下你的探究结果。(3分)
    7.(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秋季为何更显天朗气清?
    张峰
    ①秋季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下降,尘埃等粒径较大的颗粒物数量减少,天空看起来更蓝,更高远;气温逐渐降低到人体感觉较为舒适的区间,湿度下降,令人感觉舒适。
    ②进入秋季,我国很多地方会迎来一段天高云淡、空气清新的日子,让人们感觉舒适惬意。那么,秋季为何更显天朗气清呢?
    ③秋季,北方南下的冷空气逐渐加强,南方输送的暖湿气流逐渐减弱,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下降,同时受到副热带高压系统的影响,盛行的下沉气流降低了降水的可能性,晴空万里的天气开始多了起来。
    ④另外,经过了此前雨季降水的洗刷,空气中尘埃等粒径较大的颗粒物数量减少,大气透明度提升,对阳光中波长较长的光的散射能力下降,蓝紫光的散射比例有所增加,让秋天的天空看起来更蓝,更高远,有一种天高云淡的感觉。而且,随着太阳辐射热量下降,气温逐渐降低到人体感觉较为舒适的区间,空气中的湿度也会明显下降,此时便令人感觉舒适、神清气爽。
    ⑤秋季日照时间和日照强度比多雨的夏季有所增加,更加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同时,秋季晴朗的夜空会出现明显的晴空辐射降温,导致夜间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减少了植物的呼吸消耗,因此这一时期作物的营养物质积累很快。另外,空气中水汽含量较低,天气干燥,有利于植物种子的脱水成熟。但随着气温下降,会出现秋露和秋霜,其中第一次秋霜也就是“初霜冻”,一般会影响尚未成熟的秋收作物和未收获的露地蔬菜等。因此,入秋后各地就要做好相关防范工作。
    ⑥当然,不同地区出现这样天气的时间不同。由于冷空气自北向南推进,副热带高压逐渐南退,各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和影响的时间不同,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差异较大。
    ⑦除了天朗气清令人欣喜,秋天色彩缤纷,美景如画,也是瓜果收获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欣赏享受美丽的秋天。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0月10日第14版,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加点词“看起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真实性。
    B.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对说明对象进行介绍的。
    C.第②段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这篇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秋季。
    D.本文除了说明秋季秋高气爽的原因,还介绍了入秋后丰富的农作物种类。
    (2)秋季天朗气清的原因具体是什么?请根据文章简要概括。(4分)
    (3)下面与文章相关的链接材料,放在文中哪里比较合适?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说明方法的运用及作用简要分析。(5分)
    链接材料:
    对于大豆来说,霜冻会导致叶片受损严重,基本失去活性,大豆茎叶营养成分向籽粒转化受限,产量削减。如果棉花在吐絮前遇霜冻,纤维将停止发育,强度较低,品质很差。
    8.(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极端天气正在全球各个角落发生。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气候数据部门负责人德古兹曼指出,菲律宾的海平面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许多沿海村庄处于被海水淹没的危险之中。欧洲地区的持续干旱也让许多河流出现前所未有的断流。频发的极端天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警惕。
    近年来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人类社会向大气排放过量的温室气体是气候变化的核心成因,而二氧化碳是人为排放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碳中和就是要把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大幅度减少,使得剩余排放量与自然吸收的二氧化碳数量相等而抵消,从而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稳定的状态。碳中和对导致气候变化的物理原因发力,是应对气候变化“釜底抽薪”的治本之策。
    材料二:
    近期,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针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问题,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如图)
    材料三:
    气候变化正损害着青年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成为这一代人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在时间维度上,碳中和的实现过程正是这一代青年蓬勃成长的时期。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代际传承。年轻一代有独立思想,能够跳出前辈形成的体系去思考和发现,容易接受崭新的生活方式,相信青年能够尽早担当起这一使命。
    “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虽然是一句老话,但这在气候变化面前并不过时。面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这一“现实且急迫的挑战”,不少受访大学生用力所能及的方式积极应对。调查显示,61.58%受访者参加过环保公益活动或环境保护工作。
    “我觉得在年轻人群体中,环保观念、环保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了。特别是现在的‘00后’甚至‘10后’,都有较强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意识。”沈毅奇在知识科普活动和社区志愿活动中担任过志愿者,介绍垃圾分类降解循环利用等内容,他发现有不少年轻人愿意接触并深入了解气候、环保方面的知识。“我和朋友们会参与线上公益项目,比如向生态保护区捐款或线上公益林捐赠等。”李雨晴觉得这样的活动成本较低,容易实现,参与感也比较强。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青年报》2022年10月19日第6版,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菲律宾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欧洲地区持续干旱等现象都是极端天气频发的表现。
    B.以二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温室气体向大气过量排放是气候变化的核心成因。
    C.中青报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受访大学生都认为“气候变化是现实且紧迫的挑战”。
    D.当代青年在碳中和的实现过程中蓬勃成长,应该尽早担当起实现双碳目标这一使命。
    (2)当代青少年可以通过哪些行动为保护气候环境出力?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5分)
    (3)校园“低碳生活”宣传周期间,班级开展“低碳——我们在行动”主题活动,某小组准备推荐右边的这幅海报。请你结合材料,拟写一段推荐语,代表该小组在班级交流。(4分)
    三、写作(60分)
    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可以通过书籍,去体验一个个精彩故事里主人公的人生,去探究书籍里的秘密,去看我们想看的世界。去阅读吧!去远离喧嚣,沉浸在精神成长的世界里。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以“读 有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
    其颠委势峻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A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根据成语推断词义
    山环水抱、众星环极
    B
    其上有居者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居:①居住;②安居;③处于;④平时。(《古代汉语词典》)
    C

    相关试卷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2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