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_2023学年6月福建厦门思明区厦门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

    2022_2023学年6月福建厦门思明区厦门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第1页
    2022_2023学年6月福建厦门思明区厦门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第2页
    2022_2023学年6月福建厦门思明区厦门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_2023学年6月福建厦门思明区厦门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2_2023学年6月福建厦门思明区厦门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6月福建厦门思明区厦门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已知A/a、B/b和C/c三对等位基因位于毛茛的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Cc的毛茛植株甲与基因型为
    aabbcc的毛茛植株乙杂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
    1∶1∶1∶1。毛茛植株甲的三对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A. B. C.

    D.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
    说法是(

    A. 孟德尔提出杂合子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的假说,并通过实际种植来演绎
    B. 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结论必然是正确的
    C. 摩尔根采用了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 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细胞分裂过程中SMC3蛋白在着丝粒区大量富集。研究者构建玉米SMC3基因突变体,观察野生型和突变体的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结果如图(A、B同时期,C、D同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C中都可发生基因重组
    B. 秋水仙素主要作用于C图所处时期
    D. C图所示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1:2
    C. 推测SMC3蛋白可维持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粘连

    下列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
    B. 在DNA分子中,A+T占碱基总数的M%,那么每条链中的A+T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
    C. 每个DNA分子中,都是碱基数=磷酸基团数=脱氧核糖数=脱氧核苷酸数
    D. DNA分子中,绝大多数的磷酸基团和两个脱氧核糖相连
    14
    15
    研究人员将1个含 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以 NH 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24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
    4
    菌的DNA.将DNA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试管中出现两种条带(如图)。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条带的数目和位置可以确定DNA的复制方式 B. 若直接将子代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也能得到两
    是半保留复制
    C. 解旋酶解开DNA双螺旋的实质是破坏核苷酸之间 D. DNA复制需要消耗能量且可推知该大肠杆菌的细
    的磷酸二酯键 胞周期大约为6h
    条条带
    如图为基因型AaXBY的个体中某个细胞分裂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细胞的形成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C. 该细胞形成的子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
    B. 该细胞的形成一定发生了基因重组
    D. B基因与性别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EPO是一类多肽类激素,可以使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生成红细胞。当机体缺氧时,低氧诱导因子(HIF)与
    EPO基因的低氧应答元件结合,使EPO基因表达加快,促进EPO的合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程①需要R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和氢键的
    形成
    B. ②过程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C. EPO作用于造血干细胞膜上的受体,调控造血干细 D. HIF从翻译水平调控EPO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红
    胞基因选择性表达 细胞生成
    利福平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活性。下列关于利福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福平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细菌的 B. 利福平可以抑制细菌转录时DNA双链的解开及后
    性状 续mRNA的合成

    C. 将利福平与其他药物联用,将诱导抗药性突变的产 D. 利用含利福平的培养基筛选出的抗性菌株,也可抵
    抗其他抗生素

    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谱图,其中一种为伴X遗传病,Ⅱ9患病情况未知。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 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 B. Ⅰ 、Ⅰ 两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
    2
    4
    传病
    C. 若Ⅱ 与Ⅱ 婚配,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为7/9
    D. Ⅱ9一定患病,但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8
    6
    7
    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
    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如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β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QβRNA复制后,RNA复制酶基因才进行表达
    B. 与HIV不同的是,Qβ噬菌体的复制不需要经历逆
    转录
    C. QBRNA模板翻译过程中,只需要大肠杆菌提供核 D. 噬菌体可在含血清的动物细胞培养液中繁殖
    糖体
    32
    35
    18
    14
    科研人员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同位素 P、 S、 O和 C对噬菌体以及大肠杆菌成分作了如
    下标记,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第一组
    第二组
    未标记
    第三组
    噬菌体成分
    用35S标记
    用14C标记
    大肠杆菌成分
    A.
    用32P标记
    用18O标记
    未标记
    第一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DNA单链都含有32P
    B.
    C.
    第二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中存在的氧元素是18O
    第三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中一定不含有14C
    D. 第三组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的部位是沉淀物和上清液
    研究遗传变异的分子机制,能为进化学和人类健康增添助力。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血红蛋白中谷氨酸的密码子GAG变为GUG,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
    B. 基因突变后的基因都将会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C.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D. 从基因角度看,结肠癌发生的原因只是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
    某XY型性别决定的动物(2N=38)体内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异(图中A、B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A. 图示发生的变异使染色体结构改变,数目不变
    C. 发生了图示变异的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可观察到
    18个正常的四分体
    B. 图示变异只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D. 图示变异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都可为生物进化提
    供原材料
    植物甲(2n=20,AA)的花粉不能正常萌发,无法完成受精作用;植物乙(4n=38,AABB)是正常自花传粉
    植物,现欲培育类似于植物甲的新类型植物丙。具体过程为:利用植株甲与植株乙杂交得到F ,F 再与植株甲
    1
    1
    杂交得到F ,通过选育便可得到符合要求的植物丙,其中A,B代表不同的染色体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2


    A. 由于植物甲花粉无法完成受精作用,故可作为杂交亲本中的母本
    B. 植物乙可能是由两个不同物种通过人工种间杂交后选育获得的
    C. F1是由无同源染色体组成的异源三倍体,体细胞中含有29条染色体
    D. F1产生配子时,B中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能随机移向细胞两极
    猫叫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染色体遗传病,由于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所引起的,或称5P-综合征。下图1为一个
    猫叫综合征患儿(Ⅲ-2、先证者)家系图,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该患儿的母亲(Ⅱ-5),姨妈(Ⅱ-2)、外祖
    母(Ⅰ-1)均存在5号,13号染色体平衡易位,属于平衡易位携带者,其染色体联会行为如下图2所示,在形
    成配子时,联会在一起的4个染色体随机分配,任意两条染色体移向细胞一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患儿不携带猫叫综合征有关的致病基因
    B. 平衡易位携带者基因数目未变,其遗传信息也不会
    改变
    C. Ⅱ-7、Ⅱ-8也可能是平衡易位携带者,可用光学
    显微镜检测确定
    D. 若不考虑染色体互换,Ⅱ-5有可能再生一个染色体
    完全正常的孩子
    科学家从已灭绝的斑驴化石样本中提取线粒体DNA片段并测序,在测定的229个碱基序列中,仅15个与斑马存
    在差异,推测二者的共同祖先生活于300~400万年前,这与化石证据相吻合。进一步与牛、人类的线粒体
    DNA序列进行比对,绘制出下图的进化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球生活着各种不同的生物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C. 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发生了不同方向的可遗传变异
    B. 线粒体DNA测序结果为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

    D. 牛和斑驴之间的亲缘关系近于人和斑马之间
    二、非选择题

    下图是某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高等动物(2n)细胞连续分裂过程中的图像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
    曲线(仅显示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乙、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图丙所示的细胞名称是
    ,图丙所示细胞分裂产生
    的子细胞基因型是
    (2)着丝粒分裂后,子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发生时期对应图丁中
    图丁中 段。

    段,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时期对应
    (3)若图乙所示细胞在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卵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
    常完成受精,产生基因型为AABBb的个体,则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及比例为
    ,若该卵细胞正

    糖原累积病是因遗传物质改变而引发相关酶活性异常的一类疾病。目前发现有I型(相关基因用A/a表示)。Ⅱ
    型(相关基因用B/b表示)等多种类型。图9为某家族的糖原累积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型糖原累积病无显
    著的性别差异。
    (1)据相关信息及已学知识判断,糖原累积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其相关细胞内可能存在差异的是
    (编号选填)

    ①糖原的结构②相关酶的空间结构③相关基因中的碱基序列④相关酶的活性⑤相关tRNA的种类⑥相关RNA序
    列中的信息
    (2)图为Ⅱ-1体内部分物质转换的过程。(其中“(-)”代表抑制作用)。据图分析,Ⅱ-1体内主要的供能物
    质是____________。(三羧酸循环是需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是糖类、脂类、氨基酸的最终代谢途

    径)
    A.葡萄糖
    B.脂肪
    C.蛋白质
    D.糖原
    (3)基因检测发现,与正常人相比,图9中Ⅱ-1体内GAA酶的第912位氨基酸由脯氨酸(密码子:5'-CCQ-3')
    变为亮氨酸(密码子:5'-CUG-3')。据此测,Ⅱ-1体内决定亮氨酸的模板链中碱基序列为5-
    (4)据遗传系谱图及相关信息判断,Ⅱ型糖原累积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XY/常)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
    (显性/隐性)遗传。
    (5)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正常情况下,下列细胞的子细胞可能是II-3传递给Ⅲ-1的是______________。
    -3'。

    A.
    B.
    C.
    D.
    (6)从预防糖原累积病的角度分析,请对人们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19世纪末,俄国的烟草染上了一种可怕的疾病,烟草的嫩叶抽出不久,就在上面出现一条条黄黄绿绿的斑纹,
    接着叶子卷缩起来,最后完全枯萎、腐烂,这种病叫做烟草花叶病,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当时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认为引起烟草花叶病的是一种化学毒素,荷兰微生物学家贝杰林克认为其是一
    种能自我复制的活的生命体,两者针锋相对,于是进行了以下实验:先把得病烟叶的提取液注射进第一株无病
    烟草的叶子里,过一段时间第一株烟草得病后,再把它的叶子做成浆液,再注射进第二株无病烟草的叶子里,
    以此类推。实验结果是发病越来越快,症状越来越重,这说明引起烟草花叶病的是
    (选填“化学毒
    素”或“生命体”),依据是:

    (2)为了寻找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科学家进行了以下实验:

    本实验的结论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但由于RNA在体外很不稳定,仅用RNA感染的成功
    率不高,请根据以下信息尝试改进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①存在S型和HR型两种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形成的病斑不同。
    ②两种病毒可以完成RNA的互换,互换后仍具有正常的致病能力。
    改进方案:
    预期结果:


    (3)科学家发现毡毛烟草能抵抗烟草花叶病病毒,但不抗旱,普通烟草不能抵抗烟草花叶病毒,但抗旱。为了得
    到既能抗烟草花叶病毒、又抗旱的烟草品种,将毡毛烟草与普通烟草杂交,F1均为抗病但不抗旱,为了检测烟
    草花叶病抗性基因和抗旱基因是否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请利用上述材料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

    实验结果:若
    ,则不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若
    ,则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玉米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磷、铁等,适当吃一些玉米有益身体健康。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
    突变体S,用S的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以普通玉米(aarr,白粒)为母本、突
    变体S(AARR,紫粒)为父本杂交,发现杂交后代中单倍体籽粒全为白色,二倍体籽粒全为紫色。请回答下列
    问题:
    (1)推测题中所述的单倍体籽粒是由
    发育而来的,基因型为

    (2)现有高产抗病白粒玉米纯合子G(aarr)、抗旱抗倒伏白粒玉米纯合子H(aarr),欲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
    抗倒伏的纯合品种,根据题干信息,育种流程为①
    ,②
    ,③根据籽粒颜色挑选出单倍体。将
    得到的单倍体进行染色体数目加倍以获得纯合子,选出其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该育种过程的遗传学原理


    (3)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科研人员通过诱变育种选育出了三个抗玉米螟的纯合品系
    甲,乙和丙(均由一对基因突变所致),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杂交组合
    F1表型
    F 自交所得F 的表型及比例
    1 2

    I
    品系甲(乙或丙)×感病品系
    品系甲×品系乙
    全为抗玉米螟
    全为抗玉米螟
    全为抗玉米螟
    抗玉米螟:感病=3:1
    全为抗玉米螟


    品系甲×品系丙
    抗玉米螟:感病=15:1
    ①基因突变是指
    。由于基因突变具有
    (至少答出两点)性,诱变育种需大量处理供试材料。
    ②实验1的结果可说明
    为显性性状。若品系甲和乙是由不同基因发生突变产生的(分别为A/a、
    B/b),根据实验Ⅱ的F 全表现为抗玉米螟,请在图中画出该实验中F 的A/a、B/b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
    2
    1


    ③若拔掉实验Ⅲ的F 中所有感病植株,让F 中所有的抗玉米螟植株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传粉,则理论上F 中抗玉
    2
    2
    3
    米螟植株的比例是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将原产于某纬度的一种一年生植物甲,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
    花时期如图1所示。将植物甲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


    。根据图1中花期可知,很多年以后,种群B和种群C已不是同一个物种,做出此判断的理由

    (2)在对该植物甲的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
    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
    和64%,在这一年中,该种群是否进化
    ,理由是

    (3)如图2: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使该植物发生变异前植物甲的“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
    表示使用诱变剂使该植物发生变异后植物甲的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由a变为b、c、d体现


    相关试卷

    2023_2024学年福建厦门思明区厦门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第一次适应性练习):

    这是一份2023_2024学年福建厦门思明区厦门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第一次适应性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共8页。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