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一中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训练(二)地理含解析

    2024一中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训练(二)地理含解析第1页
    2024一中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训练(二)地理含解析第2页
    2024一中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训练(二)地理含解析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一中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训练(二)地理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一中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训练(二)地理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人口丰度指某地区的人口密度与所属国家人口密度的比值。根据人口丰度的数值可将中国边境地区分为人口极端稀疏区、绝对稀疏区、相对稀疏区、密度均下区、密度均上区五类。下图示意2000—2010年中国边境内外人口丰度及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中国边境内人口丰度整体低于边境外地区B. 西北边境内属人口密度均上区
    C. 东北边境人口集聚水平上升D. 西南边境内地区人口丰度下降
    2. 中越边境内外的人口密度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环境适宜②地形平坦③文化差异④经济
    A. ①③B. ①④C. ②④D. ③④
    3. 图示时期,中国边境人口分布( )
    A. 整体呈增加趋势B. 西北边境内降外升C. 西南边境增加较明显D. 东北边境涨幅较小
    紧邻机场高速和地铁的北京798艺术区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无线电器材厂。该厂由外国专家设计,厂房联栋并行排列,内部空间宽阔,南北向纵剖面呈锯齿状,南侧屋顶为弧形封闭墙体,北侧屋顶采用横向倾斜玻璃天窗。下图为北京798艺术区局部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 厂房设计为联栋并行排列样式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 土地资源B. 大风天气C. 强烈降雨D. 文化风格
    5. 南侧屋顶设计为弧形封闭墙体的根本目的是( )
    A. 增加建筑美观B. 减少自然强光C. 保护生产产品D. 利于屋顶排水
    6. 闲置厂房早期吸引工艺美术学院学生进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位置优越,交通便利B. 环境适宜,租金低廉
    C 政策支持,设施完善D. 集聚效应,知名度高
    重庆金佛山被两级陡峭的石灰岩崖壁环绕(见下图),每级崖壁水平延伸超过50km,山顶为波状起伏的古夷平面,被称为“喀斯特桌山”。金佛山最高峰海拔2238.2m,相对高度约1900m。地质历史上气候由暖转冷时期动植物迎来大灭绝,而金佛山却保留了大量的孑遗植物(起源久远的植物)。目前,金佛山上特有、孑遗植物保存较好且成片分布,成为罕见的“生物基因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与太行山相比,金佛山孑遗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是( )
    A. 纬度较低B. 山体海拔低C. 降水较多D. 山体坡度缓
    8. 还有待发现的金佛山特有植物最可能隐藏在( )
    A. 坡度平缓的山腰B. 大型溶洞的深处C. 人迹罕至的山谷D. 波状起伏的山顶
    山体滑坡会导致地表树木发生倾斜,滑坡体滑动速度与形成时间对树木形态影响较大,马刀树(图左)和醉汉树(图右)的形成通常与滑坡有关。完成下面小题。
    9. 马刀树形态可以指示( )
    A. 滑坡体重量B. 滑坡发生时间C. 滑坡体体积D. 滑坡滑动方向
    10. 与马刀树所滑坡体相比,醉汉树所在滑坡体( )
    A. 滑动速度慢,形成时间短B. 滑动速度慢,形成时间长
    C. 滑动速度快,形成时间短D. 滑动速度快,形成时间长
    龙巴萨巴湖位于喜马拉雅山北坡,近30年来湖泊面积不断扩张。 图a示意湖泊的位置,图b示意6~9月湖泊0~200cm深度范围的水温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龙巴萨巴湖的形成过程是( )
    A. 地壳运动——断裂下陷——汇水成湖B. 冰川刨蚀——形成洼地——融水成湖
    C. 山体崩塌——河道受阻——汇水成湖D. 冰川堆积——阻塞沟谷——融水成湖
    12. 推测湖泊的主要扩张方向是( )
    A. 东南B. 西北C. 东北D. 西南
    13. 导致6~9月表层(0~10cm)与深层(200cm)水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湖泊表层( )
    A. 接受太阳辐射少B. 冰川融水补给多
    C. 接受大气降水多D. 受山谷风影响大
    黄河流经壶口,河床宽度从千米骤缩至30米,垂直跌落40多米,形成壶口瀑布。该瀑布有水底冒烟、澎湃惊雷、冰峰倒挂等季节性奇观,其中水底冒烟景观主要受瀑布上下游水位差及水量等因素的影响。瀑布再往下游便是高狭深陡的“十里龙槽”河谷。现国家计划在瀑布上游兴建古贤水利枢纽工程,下图为黄河流域局部地区图。据此完成题。
    14. 壶口瀑布湍流急下,激溅起接天白雾,恰似水底冒烟。欣赏该奇观的最佳时节是( )
    A. 暮春B. 盛夏C. 初秋D. 隆冬
    15. 有人担心,澎湃惊雷的壶口瀑布将会消失,其主要是考虑到( )
    ①河水流量②溯源侵蚀③泥沙含量④河谷形状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16. 古贤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将使壶口瀑布( )
    A 观赏季延长B. 凌汛期缩短C. 水量更大D. 水色更黄
    二、综合题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M村位于江西省北部,20世纪80年代,当地从事双季稻生产。那时农民以水调温,早春育秧对稻田进行日排夜灌。如今,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工作,但水田并未荒芜,依然种植水稻。图为M村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与乙处相比,图中甲处各田块之间的相对高差较大。
    (1)早春育秧,农民通过稻田的日排夜灌来调节温度。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2)相较于乙处,说明甲处更适合作为育秧田块的原因。
    (3)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说明当前M村水稻生产特点的变化。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中村村民市民化进程备受关注,改革开放前,Y村是典型的岭南村落。20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对Y村进行城市建设,最终在其附近建成了新的城市中轴线和CBD发展过程中,村民对自住房屋进行加建和出租,Y村逐渐成为外来人口聚居地。2009年,Y村撤村建立居委会;2016年,历经三年拆迁改造后,Y村居民实现回迁。图左示意Y村现在的区位,图右示意Y村村民的市民化过程。
    (1)从村落时代发展至今,概括Y村地域景观发生的明显变化。
    (2)分析城中村时代Y村成为外来人口聚居地的主要原因。
    (3)简述城镇化对Y村村民市民化的意义。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半球中纬西风带多温带气旋,但少有气旋能进入南极洲。中纬度气旋进入南极洲,能冲击水热平衡状态,对冰冻圈产生较大的影响。下图示意某中纬度气旋进入南极洲时的状态,该气旋正整体向东南方向移动,此时南极洲边缘的海冰正处于部分消融期。
    (1)分析中纬度气旋难以进入南极洲的原因。
    (2)图示气旋西侧海温高于气温,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预测温带气旋进入南极洲对冰冻圈影响。
    2024届吉林市第一中学高考适应性训练(二)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人口丰度指某地区的人口密度与所属国家人口密度的比值。根据人口丰度的数值可将中国边境地区分为人口极端稀疏区、绝对稀疏区、相对稀疏区、密度均下区、密度均上区五类。下图示意2000—2010年中国边境内外人口丰度及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中国边境内人口丰度整体低于边境外地区B. 西北边境内属人口密度均上区
    C. 东北边境人口集聚水平上升D. 西南边境内地区人口丰度下降
    2. 中越边境内外的人口密度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环境适宜②地形平坦③文化差异④经济
    A. ①③B. ①④C. ②④D. ③④
    3. 图示时期,中国边境人口分布( )
    A. 整体呈增加趋势B. 西北边境内降外升C. 西南边境增加较明显D. 东北边境涨幅较小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从图文材料中来看,对比中国边境内外的人口丰度数值可以看出,中国边境外人口丰度在0.5-1之间的地区远多于中国边境内人口丰度,所以中国边境内的人口丰度是低于于边境外地区的,A正确;看图可知,西北边境地区接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人口丰度较低,属于人口稀疏区,B错误;东北边境地区接壤俄罗斯和朝鲜,从右侧图例中的圆圈大小可以看出中俄,中朝的人口丰度增幅为负,说明人口集聚水平下降,C错误;西南边境(如中不等)地区的人口丰度增幅为正,说明人口丰度升高,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中越边境内外的人口密度均较高,说明人口流动迁移较多,主要受文化差异、经济因素影响,中越边境地区靠近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加之文化差异小,交通便利,人口流动较为频繁,③④正确;越南环境相对更为湿热、地形崎岖,对人口流动(迁移)影响较小,①②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解答此题关键主要看人口丰度增幅负值居多,所以中国边境人口丰度整体呈减小趋势,A错误;在西北边境地区临靠国家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看其数值进行比对,发现中哈、中塔增幅较高,可以判定在西北边境地区呈现出内升外降的趋势,B错误;中国西南地区临靠国家有印度、尼泊尔、不丹。看其增幅大小,可以看出中不、中尼为负值,小于5%左右,而中印却接近20%,所以中国西南边境内人口增加较明显,C正确;东北边境地区接壤俄罗斯和朝鲜,看其增幅数值基本都为负值,并未增长,D错误。故选C。
    【点睛】人口丰度是一个相对指标,用于衡量某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其数值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
    紧邻机场高速和地铁的北京798艺术区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无线电器材厂。该厂由外国专家设计,厂房联栋并行排列,内部空间宽阔,南北向纵剖面呈锯齿状,南侧屋顶为弧形封闭墙体,北侧屋顶采用横向倾斜玻璃天窗。下图为北京798艺术区局部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 厂房设计为联栋并行排列样式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 土地资源B. 大风天气C. 强烈降雨D. 文化风格
    5. 南侧屋顶设计为弧形封闭墙体的根本目的是( )
    A. 增加建筑美观B. 减少自然强光C. 保护生产产品D. 利于屋顶排水
    6. 闲置厂房早期吸引工艺美术学院学生进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位置优越,交通便利B. 环境适宜,租金低廉
    C. 政策支持,设施完善D. 集聚效应,知名度高
    【答案】4. A 5. C 6. B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联栋厂房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可以节约土地资源,A正确;该地位于北京,大风天气较少,且大风不是影响联栋并行排列样式的主要因素,B错误;联栋并行排列样式不利于排水,C错误;文化风格不是该时期工业产房设计的主要因素,D错误。所以选A。
    【5题详解】
    该厂为无线电器材厂,电子元件对光比较敏感,南侧弧形封闭的墙体可以防止阳光直接照射,减少自然强光对电子元器件及成品的损害,保护生产产品,C正确;建筑美观不是20世纪50年代建造工厂的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减少自然强光是弧形封闭墙体的作用,但不是根本目的,B错误;弧形房顶上半部分坡度较小,不利于排水,D错误。所以选C。
    【6题详解】
    闲置厂房房租较低,且南北向纵剖面呈锯齿状,南侧屋顶为弧形封闭墙体,北侧屋顶采用横向倾斜玻璃天窗,建筑物景观独特,室内空间充足,适宜发展为艺术展馆和创作中心,吸引大量工艺美术学院学生进驻,B正确;该地紧邻急产高速和地铁,交通便利,但价格因素才是吸引学生进驻的主要因素,A错误;没有发现政策的相关材料信息,C错误;工艺美术学院的学生进驻之后,才吸引艺术产业集聚,D错误。所以选B。
    【点睛】798艺术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为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798原身是由苏联援建、东德负责设计建造、总面积达110万平方米的重点工业项目718联合厂,从2002年开始,由于租金低廉,诸多艺术家工作室和当代艺术机构开始聚集于798,逐渐形成了一个艺术群落。
    重庆金佛山被两级陡峭的石灰岩崖壁环绕(见下图),每级崖壁水平延伸超过50km,山顶为波状起伏的古夷平面,被称为“喀斯特桌山”。金佛山最高峰海拔2238.2m,相对高度约1900m。地质历史上气候由暖转冷时期动植物迎来大灭绝,而金佛山却保留了大量的孑遗植物(起源久远的植物)。目前,金佛山上特有、孑遗植物保存较好且成片分布,成为罕见的“生物基因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与太行山相比,金佛山孑遗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是( )
    A. 纬度较低B. 山体海拔低C. 降水较多D. 山体坡度缓
    8. 还有待发现的金佛山特有植物最可能隐藏在( )
    A. 坡度平缓的山腰B. 大型溶洞的深处C. 人迹罕至的山谷D. 波状起伏的山顶
    【答案】7. A 8. C
    【解析】
    【7题详解】
    金佛山位于重庆,与太行山相比,金佛山纬度较低,气候更为温暖,使得全球变冷时期许多植物能被保留下来成为孑遗植物,A正确;山体海拔、降水量对孑遗植物种类的影响较小,排除B、C;山体坡度主要影响的是植物的分布数量而不是种类,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坡度平缓的山腰和波状起伏的山顶区域,人类活动较多,不容易存在未被人类发现的植物,A、D错误;大型溶洞的深处由于缺少光照等植物生长的关键条件,几乎没有植物生存,排除B;人迹罕至的山区谷地人类活动少,可能有部分特有植物未被发现,C正确。故选C。
    【点睛】孑遗植物也叫作活化石植物,它们的起源久远,在新生代第三纪或更早有广泛的分布。其中大部分已经因为地质、气候的变化而灭绝,只存在很小的范围内。这些植物的形状和在化石中发现的植物基本相同,也保留了其远古祖先的原始形状。
    山体滑坡会导致地表树木发生倾斜,滑坡体滑动速度与形成时间对树木形态影响较大,马刀树(图左)和醉汉树(图右)的形成通常与滑坡有关。完成下面小题。
    9. 马刀树形态可以指示( )
    A. 滑坡体重量B. 滑坡发生时间C. 滑坡体体积D. 滑坡滑动方向
    10. 与马刀树所在滑坡体相比,醉汉树所在滑坡体( )
    A. 滑动速度慢,形成时间短B. 滑动速度慢,形成时间长
    C. 滑动速度快,形成时间短D. 滑动速度快,形成时间长
    【答案】9. D 10. C
    【解析】
    【9题详解】
    马刀树是滑坡后当时树木是倾斜的,随着后期的生长逐渐变直,因此形成下部弯、上部直的形态,弯曲指向滑坡的下坡方向,所以,马刀树形态可以指示滑坡滑动方向,D正确;滑坡体重量、滑坡发生时间和滑坡体体积都无法指示,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滑坡刚刚发生时,滑坡体上的树木是东倒西歪的,因此形成醉汉树的滑坡体形成时间短,滑坡速度快,导致树木明显倾倒,C正确,A错误;马刀树是滑坡后随着后期的生长逐渐变直,因此形成马刀树的滑坡体形成时间长,BD错误。故选C。
    【点睛】滑坡在滑动过程中,滑体上的树木向滑动方向倾斜,叫做醉汉林;此后滑坡非常缓慢,甚至数年,十多年停止滑动,倾斜树木上部向上直长,形成下部弯、上部直的树干称为马刀树。
    龙巴萨巴湖位于喜马拉雅山北坡,近30年来湖泊面积不断扩张。 图a示意湖泊的位置,图b示意6~9月湖泊0~200cm深度范围的水温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龙巴萨巴湖的形成过程是( )
    A. 地壳运动——断裂下陷——汇水成湖B. 冰川刨蚀——形成洼地——融水成湖
    C 山体崩塌——河道受阻——汇水成湖D. 冰川堆积——阻塞沟谷——融水成湖
    12. 推测湖泊的主要扩张方向是( )
    A. 东南B. 西北C. 东北D. 西南
    13. 导致6~9月表层(0~10cm)与深层(200cm)水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湖泊表层( )
    A. 接受太阳辐射少B. 冰川融水补给多
    C. 接受大气降水多D. 受山谷风影响大
    【答案】11. D 12. A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龙巴萨巴湖位于喜马拉雅山北坡,结合选项分析,最有可能是冰川堆积物阻塞沟谷,之后冰川融化形成湖水,即冰川堆积—阻塞沟谷—融水成湖,D正确;地壳运动断裂下陷形成的湖泊一般较深且面积较大,与该湖特征不太相符,A错误;冰川刨蚀形成洼地多为冰斗等,不会直接形成这样较大面积的湖泊,B错误;山体崩塌河道受阻形成的湖泊相对较少且较特殊,该地区主要受冰川作用影响较大,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从图a可以看出,湖泊东南方向地势相对较低,且有冰川,所以湖泊主要扩张方向最可能是东南方向,A正确;西北、东北、西南方向地势相对较高或缺乏明显的水流注入条件,BCD 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6~9 月表层(0~10cm)水温较低,主要是因为该季节冰川融水补给多,大量低温的冰川融水进入湖泊表层,导致表层水温较低,B正确;表层接受太阳辐射应多于深层,A错误;大气降水对整个湖水温度影响相对较小,C错误;山谷风主要影响湖泊局部地区的气流,对湖水整体温度差异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点睛】陆地水体的关系特征: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黄河流经壶口,河床宽度从千米骤缩至30米,垂直跌落40多米,形成壶口瀑布。该瀑布有水底冒烟、澎湃惊雷、冰峰倒挂等季节性奇观,其中水底冒烟景观主要受瀑布上下游水位差及水量等因素的影响。瀑布再往下游便是高狭深陡的“十里龙槽”河谷。现国家计划在瀑布上游兴建古贤水利枢纽工程,下图为黄河流域局部地区图。据此完成题。
    14. 壶口瀑布湍流急下,激溅起接天白雾,恰似水底冒烟。欣赏该奇观的最佳时节是( )
    A. 暮春B. 盛夏C. 初秋D. 隆冬
    15. 有人担心,澎湃惊雷的壶口瀑布将会消失,其主要是考虑到( )
    ①河水流量②溯源侵蚀③泥沙含量④河谷形状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16. 古贤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将使壶口瀑布( )
    A. 观赏季延长B. 凌汛期缩短C. 水量更大D. 水色更黄
    【答案】14. C 15. A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材料中明确指出“水底冒烟”景观的季节差异主要受瀑布上下游水位差及流量等因素的影响。隆冬季节,河流因水量少,气温低易结冰,瀑布易出现冰峰倒挂现象,D错误。暮春(5月),黄河流域普遍降水较少,气温回升蒸发大,加之农业用水量增大,使得瀑布流量达到全年最低,流量不足以形成水底冒烟,A错误。盛夏(7月)降水多,河道流量大,一时大量来水将造成瀑布下游的(高狭的)“十里龙槽”泄水困难,水位急剧抬升,从而减少了瀑布上下游水位落差(如左图),故B错误。雨季尾声的初秋(9月),相对暮春和盛夏,流量(较大)和水位差(较大)达到最佳结合点,同时因其含沙量下降,更易于激溅起接天“白雾”,C正确。故选C。
    【15题详解】
    落差大、水量大是形成瀑布“澎湃惊雷”的必要条件,近几十年壶口瀑布气势减弱的主要原因就是自然和人为等因素造成的水量减少,但从长期看,瀑布产生的溯源侵蚀也可降低瀑布坡度和落差,故①②正确。而“十里龙槽”高狭深陡、流水下切严重,利于维持甚至增大瀑布高差,同理,河道狭窄的黄河壶口段,因流速较快,泥沙不易堆积,故含沙量对瀑布高差影响不大,③④错误。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故选A。
    【16题详解】
    瀑布上游的水利工程通过蓄水可以调节下泄水量,从而使得壶口瀑布观赏期延长,故A正确。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兴建,主要是改变了径流量的时间分配,在不考虑调水、蒸发和下渗情况下,对水量影响不大,若考虑这些因素,水量将减少,B错误。黄河壶口瀑布段,虽有结冰期,但河流从较高纬度(海拔)流向较低纬度(海拔),且流速快,不易产生凌汛,C错误。在壶口瀑布.上游兴建水利枢纽工程,泥沙易在库区堆积,下游含沙量减少,瀑布水色变清,D错误。排除BCD。故选A。
    【点睛】水利工程作用:(1)调节净流量(2)防洪(3)发电(4)航运(5)灌溉(6)养殖等。
    二、综合题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M村位于江西省北部,20世纪80年代,当地从事双季稻生产。那时农民以水调温,早春育秧对稻田进行日排夜灌。如今,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工作,但水田并未荒芜,依然种植水稻。图为M村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与乙处相比,图中甲处各田块之间的相对高差较大。
    (1)早春育秧,农民通过稻田的日排夜灌来调节温度。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2)相较于乙处,说明甲处更适合作为育秧田块的原因。
    (3)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说明当前M村水稻生产特点的变化。
    【答案】(1)土壤比热小,吸热、放热更快(或水比热大,吸热、放热更慢);白天排水使土壤裸露,加快升温,促进秧苗的生长发育;夜晚灌水,利于保持夜间稻田温度,防止低温冷害。
    (2)田块间的相对高差大,排灌水的速度更快;靠近水库,灌溉更便利;离村落较远,可减少家禽啄食稻种和秧苗。
    (3)承包户种植或土地流转,出现种粮大户,生产规模扩大机械化水平提高;商品率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提高。
    【解析】
    【分析】本题以江西省北部双季稻生产为背景材料,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措施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河解读地理信息、调动河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早春昼夜温差较大,与水体相比,土壤比热小,白天吸热、晚上放热更快;白天太阳辐射强,排水使土壤裸露,加快升温,促进秧苗的生长发育;夜晚没有太阳辐射,土壤放热更快,此时灌水,利于保持夜间稻田温度,防止低温冷害。
    【小问2详解】
    据材料可知,与乙处相比,图中甲处各田块之间的相对高差较大,排灌水的速度更快;读图可知,甲地靠近水库,灌溉水源更充足;甲地离村落较远,可减少家禽啄食稻种和秧苗,减少稻谷和秧苗的损失。
    【小问3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工作。人口流失,土地闲置能够促进承包户种植或土地流转,从而出现种粮大户。土地集中成片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同时随着劳动力的减少,有利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生产规模扩大,粮食产量提高,本村对粮食的需求下降,导致商品率提高;随着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提高,种植技术更先进。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中村村民市民化进程备受关注,改革开放前,Y村是典型的岭南村落。20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对Y村进行城市建设,最终在其附近建成了新的城市中轴线和CBD发展过程中,村民对自住房屋进行加建和出租,Y村逐渐成为外来人口聚居地。2009年,Y村撤村建立居委会;2016年,历经三年拆迁改造后,Y村居民实现回迁。图左示意Y村现在的区位,图右示意Y村村民的市民化过程。
    (1)从村落时代发展至今,概括Y村地域景观发生的明显变化。
    (2)分析城中村时代Y村成为外来人口聚居地的主要原因。
    (3)简述城镇化对Y村村民市民化的意义。
    【答案】(1)农业用地变为建筑用地;自建平房变为高楼;道路等级提高;乡村景观转变为城镇景观。
    (2)村民可供出租的房源多;租金较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通勤时间较短;周围就业机会多。
    (3)由村民转变为城市居民;由主要从事第一产业转变为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解析】
    【分析】本题以Y村位置以及Y村村民的市民化过程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地域文化景观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城镇化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小问1详解】
    原有的岭南古村落建筑是以平房为主,现在是以建筑小区的高楼为主;政府对Y村进行城市建设,聚落建设用地扩大,农业用地变为建筑用地,乡村景观转变为城镇景观;交通便捷度提高,道路等级提高。
    【小问2详解】
    村民对自住房屋进行加建和出租,可供出租的房源多,租金较低,便于租客入住;最终在其附近建成了新的城市中轴线和CBD,说明当地地理位置优越,周围就业机会多;城市中轴线交通便利,通勤时间较短。
    【小问3详解】
    Y村村民原来是农民,现在为城市居民;由主要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转变为主要从事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城市经济较为发达,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依靠租房收益,居民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半球中纬西风带多温带气旋,但少有气旋能进入南极洲。中纬度气旋进入南极洲,能冲击水热平衡状态,对冰冻圈产生较大的影响。下图示意某中纬度气旋进入南极洲时的状态,该气旋正整体向东南方向移动,此时南极洲边缘的海冰正处于部分消融期。
    (1)分析中纬度气旋难以进入南极洲的原因。
    (2)图示气旋西侧海温高于气温,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预测温带气旋进入南极洲对冰冻圈影响。
    【答案】(1)受自高纬向低纬的极地东风影响,中纬度气旋难以南下;南极地区温度低,受冷高压控制,遏制气旋的上升气流;南半球西风带受陆地影响小,较少发生经向移动。
    (2)气旋西侧盛行偏南风,来自严寒的南极大陆,气温低;气流顺坡下沉,风速大,没有充足的时间与周围空气发生热量交换,持续保持低温;与南极大陆相比,海洋温度较高,海温大于气温。
    (3)带来中纬度的热量,加速海冰和陆地冰盖的消融,面积减小,海冰分布变得破碎;增加降雪补给,促进新冰的形成。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半球中纬度气旋为材料,涉及大气运动、海水的温度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解读和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大陆为冷高压,所以南极大陆周围分布有吹向中纬度的极地东风带,同时,中纬度气旋所处位置位于西风带内,且南半球西风带受陆地影响小,围绕南极大陆周围运动;结合上述原因,气旋在运动过程中受西风带推动影响,很难向南或北偏移,即很少发生经向移动;同时受南极高压和极地东风的阻挡,气旋也很难向南运动。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气旋所在海区比南极大陆纬度低,且南极大陆冰雪覆盖,故海洋温度较南极大陆高;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气旋西侧盛行偏南的风,为发源自酷寒的南极大陆的冷气团,故而气团温度极低;而且冷气团由海拔高的南极大陆吹响海平面,为下沉气流,导致风速进一步加快,冷气团没有足够时间与周围海洋和大气发生热量交换,故而保持来自南极大陆的寒冷性质,从而造成温度低于海洋。
    【小问3详解】
    气旋进入南极洲会造成南极洲和中纬度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即为南极洲带来中纬度的热量,使得南极洲海冰和陆地冰盖加速消融,导致冰面减小和破碎;同时从较热海区带来了充足的水汽,在南极地区遇冷形成降雪,增加了冰雪补给,促进新冰形成。

    相关试卷

    2024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二)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二)地理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在长白山苔原带内,随着全球持续变暖,长白山苔原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昆明一中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昆明一中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衡阳八中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练习(一)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衡阳八中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练习(一)地理试卷含解析,文件包含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地理试题一含解析docx、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地理试题一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