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1.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请务必在答题纸上作答,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只收答题纸。
3.答卷前,请在答题纸上将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4.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5.主观题答案须用黑色字迹钢笔、签字笔书写。
6.必须在答题纸上题号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书写,无效。
7.保持卷面清洁、完整。禁止对答题纸恶意折损,涂画,否则不能过扫描机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你的密度大约是B. 你考试所用答题卡的宽度约3m
C. 你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1minD. 你答题用的2B铅笔的质量约为8g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人的密度比水的密度稍大一点,约为,故A不符合题意;
B.考试所用答题卡的宽度约30cm,即0.3m,故B不符合题意;
C.人1min呼吸约60次,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1s,故C不符合题意;
D.答题用的2B铅笔的质量较小,约为8g,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尖锐刺耳”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太高B. “引吭高歌”反映了声音的音调较高
C. “振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很大D.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尖锐刺耳”反映了声音的音调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引吭高歌”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展耳欲聋”是指响度很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如题图所示,把温度为10°C的固态镓放入图甲的装置进行加热,水的温度恒定为50°C,测得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
A. 镓的凝固点为30°C
B. 镓的熔化时间为16min
C. 12min之后,镓开始沸腾
D. 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乙可知,2~6分钟温度保持30°C,故镓的熔点为30°C,晶体的凝固点等于熔点,故镓的凝固点为30°C,故A正确;
B.2~6分钟为熔化过程,镓的熔化时间为
t=6min-2min=4min
故B错误;
C.由题意知,给镓加热的水的恒定为温度为50°C,镓的温度达到50摄氏度时,与水的温度相同,温度不再升高,但不能判断此时镓是否达到沸点,故C错误;
D.熔化是吸热过程。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需要吸热,故D错误。
故选A。
4. 一辆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测得它最后0.3m所用的时间为0.3s,则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 1.2m/sB. 1.1m/sC. 1m/sD. 0.4m/s
【答案】D
【解析】
【详解】小车最后0.3s内的平均速度为
而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故全程平均速度应小于最后0.3m的平均速度,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 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关于“海市㫳楼”的记载: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下列现象与其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 对着镜子画脸谱B. 水面上山的“倒影”
C. 树荫下圆形“光斑”D. 三棱镜分解白光
【答案】D
【解析】
【详解】A.题干中“海市㫳楼”是光的折射现象,对着镜子画脸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题干中“海市㫳楼”是光的折射现象, 水面上山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题干中“海市㫳楼”是光的折射现象, 树荫下圆形“光斑”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题干中“海市㫳楼”是光的折射现象, 三棱镜分解白光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 如图是小明在地铁站台的平面玻璃安全门前候车时看到的情景。关于这些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站台内的灯光在门上的“提醒标识”表面发生了反射
B. 站台内景物在玻璃门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C. 当安全门向两边打开时,门中像将随之向两边移动
D. 当小明远离玻璃门时,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变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站台内的灯光照到门上的“提醒标识”表面,会发生反射现象,故A正确;
B.站台内景物在玻璃门中所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B错误;
C.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人的位置不变,平面镜所在平面位置不变,平面镜成的像的位置不变,当安全门向两边打开时,门中像不随门平移,故C错误;
D.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当小明远离玻璃门时,他在玻璃门中的像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7. 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是否跳动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②乙图实验中用到的物理方法为理想化模型法
③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④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A. ①②③④B. ①③
C. ①③④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是否跳动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采用了转换法,故①正确;
②乙图实验中乒乓球的跳动表示音叉的振动,用到的物理方法为转换法 ,故②错误;
③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采用了理想实验法,故③正确;
④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伸出长度越短的锯条,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④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如果用激光笔照射水中的鱼,那么只要对准鱼在水中的像即可照到鱼
B. 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由凹透镜片做的眼镜
C. 雨后晴朗的夜晚,背着月光走,地面发暗的地方是积水,发亮的是土地
D. 站在岸上的人,看池底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折射
【答案】D
【解析】
【详解】A.激光照射水中的鱼,遵守折射定律,只要对准鱼在水中的像即可照到鱼,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需要用凹透镜进行矫正,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夜晚,背着月光走,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光反射到前方,故积水是暗的;土地发生漫反射,有光进入眼睛,故土地是亮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站在岸上的人,看池底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 小伟家里有一面大平面镜,可以从镜中看见自己一个完整的像,但他一不小心将镜子打碎了,懊恼的小伟捡起一块碎镜子照自己,那么此时小伟的像( )
A. 不能在镜中成像B. 能成像,但不是完整
C. 能成一个完整的像,大小比原来像小些D. 能成一个完整的像,大小跟原来像一样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的大小只与物体本身大小有关,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所以不小心将镜子打碎了,小伟捡起一块碎镜子照自己,那么此时仍能成完整的像,大小跟原来的像一样,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小明同学在测量一个鸡蛋的质量前,发现无论怎样都不能将天平调节平衡。于是他向右盘放入了一颗0.1g小石子,终于使天平平衡。在测量过程中,当右盘放60g砝码时,天平刚好平衡,则此鸡蛋的实际质量是( )
A. 60.1gB. 60gC. 59.9gD. 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右盘放入了一颗0.1g小石子后天平平衡,天平在测量前是平衡的,测量时游码的位置没有移动。因此,左盘中鸡蛋的质量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相等,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如图,商家推出扫码兑奖活动,手机扫描瓶盖二维码时,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瓶盖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C.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D. 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瓶盖上的二维码不能自主发光所以不是光源,只是反射了光源的光,故A错误;
BC. 手机摄像头成实像在影像传感器上,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可知,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故B错误,C正确;
D.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12.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量杯的质量为40gB. 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50g
C. 该液体密度为1g/cm3D. 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答案】C
【解析】
【详解】设量杯的质量为m0,液体的密度为ρ。
ACD.由图像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与量杯的总质量m1=40g,由可得
m1=m0+m液=m0+ρV1
即
40g=m0+ρ×20cm3 ①
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与量杯的总质量m2=100g,则
m2=m0+m液′=m0+ρV2
即
100g=m0+ρ×80cm3 ②
联立①②解得:m0=20g,ρ=1g/cm3,故AD错误,C正确;
B.由可知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
m=ρV=1g/cm3×40cm3=40g
故B错误。
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全部选对得3分,漏选得2分,错选得0分,共12分)
13. 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在时,两线相交,则由图象可知错误的是( )
A. 两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B. 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C. 两物体在时一定相遇D. 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 如图可知,当时间为5s时,两物体运动的距离均为3m,则两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 图中甲物体所时间的变化路程增加,且随时间增加路程的增加量变大,说明甲做加速运动;乙物体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变化,说明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 当时间为5s时两物体的路程相同,根据题意并未说明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起点,所以无法判断两物体是否相遇,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由图只能得出两物体的速度大小,无法得出两物体的运动轨迹,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ACD。
14. 如表列出了不同介质的密度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
A.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着介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快
C. 质量相同的实心铝球、实心铁球和实心铅球,实心铝球的体积最大
D.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
【答案】CD
【解析】
【详解】A.根据表中数据,空气和氧气比较、铝和铁比较可知,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着介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等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可得,质量相同实心铝球、实心铁球和实心铅球,实心铝球的体积最大,故C符合题意;
D.由表格数据可知,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故D符合题意;
故选CD。
15. 关于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固体熔化有一定的熔点B. 固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C. 固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都要吸热D. 液体在凝固的过程中都要放热
【答案】CD
【解析】
【分析】
【详解】A.晶体熔化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故A错误;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变化的,故B错误;
CD.不管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都要吸收热量,液化过程需要放热,故CD正确。
故选CD。
1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假如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
B. 此凸透镜的焦距满足
C.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则光屏上可呈现一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D. 将蜡烛移动到距凸透镜7cm位置时,光屏上能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答案】CD
【解析】
【详解】AB.如图所示,物距像距分别为
即,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则
解不等式组可得,此凸透镜的焦距满足
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此时,,像距小于物距,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及凸透镜成像规律,则光屏上可呈现一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将蜡烛移动到距凸透镜7cm位置时,则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所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D。
三、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17. 身高为168cm的同学距平面镜3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有________m,像的高度为________cm,当他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那么2s钟后,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________m。
【答案】 ①. 6 ②. 168 ③. 4
【解析】
【详解】[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该同学距平面镜3m,他的像距平面镜也是3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6m。
[2]像和物体大小相同,他身高168cm,则像的高度为168cm。
[3]当他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那么2s钟后,他与平面镜的距离变为
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
2m+2m=4m
18. 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所示。让一束光沿着AO方向贴着纸板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这束光沿着OB方向射出。当使一束光沿着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若入射光线AO向ON靠近10°,反射角会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10°。
【答案】 ①. 光路是可逆的 ②. 减小
【解析】
【详解】[1]如果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若入射光线向法线靠近10°,由入射角的定义可知入射角减小1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减小10°。
19. 如图1和图2所示,人眼的功能类似于照相机。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_____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眼睛患有近视时,近视眼镜对光起___________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可将像的位置矫正到视网膜上。要使照相机拍摄的苹果的像小一些,应将镜头_____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苹果。
【答案】 ①. 缩小 ②. 发散 ③. 远离
【解析】
【详解】[1]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所处位置大于二倍焦距,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戴上凹透镜后,使光线发散一些,将像的位置矫正到视网膜上。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因此要使照相机拍摄的苹果的像小一些,应将镜头远离苹果。
20. 如图所示,若在平面镜不动的情况下,要让激光笔射中目标,可保持激光笔的入射点不变,将其_____ (选填“顺”或“逆”)时针转过一定的角度;也可保持入射角不变,把激光笔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平移一段距离.
【答案】 ①. 顺时针 ②. 左
【解析】
【详解】如果保持激光笔的入射点不变,使光点下移到目标,则应使入射光线沿平面镜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若保持入射角不变,同样使光点下移,则应将激光笔向左平移,因为入射角不变,因此反射角不变,因为激光笔是平移的,所以原来的入射光线与平移后的入射光线平行,原来的反射光线与平移后的反射光线平行,所以平移后的反射光线击中目标.
【点睛】利用光的反射定律.
21. 当人们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够传递 ___________,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古筝演奏时分别拨动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古筝就能发出 ___________(填“音调”“响度”“音色”)不同的声音,“闻其声,知其人”,说的是根据 ___________来判断说话者(填“音调”“响度”“音色”)。
【答案】 ①. 能量 ②. 音调 ③. 音色
【解析】
【详解】[1]当人们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
[2]古筝是通过演奏者拨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的;演奏时,分别拨动长度、粗细不同的琴弦,琴弦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3] “闻其声知其人”,通过音色能辨别说话者。
22. 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小宁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如图所示,烛焰在凸透镜左侧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1)这个像是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
(2)小宁用眼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到此像,是因为光从________(选填“烛焰”或“此像”)发出,通过凸透镜后进入人眼。
【答案】 ①. 虚像 ②. 烛焰
【解析】
【详解】(1)[1]物距u<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2)[2]小宁用眼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到此像,是因为光从烛焰发出,通过凸透镜后进入人眼,人眼沿着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23. 带有滴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时间T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水滴,墨水滴在纸带上的分布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此可判断出小车做________(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
(2)若测出图中第1滴墨水至第7滴墨水的距离为s,则小车在此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为=________。
【答案】 ①. 减速 ②.
【解析】
【详解】(1)[1]根据题意知道,纸带上任意相邻两个“滴痕”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由图中纸带上“滴痕”的轨迹知道,每个时间间隔(相同的时间)内小车的路程越来越小,所以小车做减速直线运动。
(2)[2]小车每隔相等时间t滴一滴墨水,图中第1滴墨水至第7滴墨水,小车运动的时间为6个间隔时间,即小车运动时间为6t,则小车在此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
24. 如图所示,是两束光在玻璃和空气中传播的光路,①和②是入射光线,③和④是折射光线。其中入射光线②与折射光线______是同一束光,界面的上方是______(选填“玻璃”或“空气”)。
【答案】 ①. ③ ②. 空气
【解析】
【详解】
[1][2]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可知: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图可知,②和③是同一束光线,界面上方为空气。
25. 现有由同种材料制成的AB两个金属球,其中有一个是实心的,它们的质量分别是280g、64g,体积分别是50cm3、8cm3。则实心球是______球,密度为______g/cm3,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体积是______cm3。
【答案】 ①. B ②. 8 ③. 15
【解析】
【详解】[1][2]由题可知,金属球A的密度为
金属球B的密度为
因为金属球B的密度大于金属球A的密度,所以可以判断实心球是B球,空心球是A球。
[3]空心球的金属部分体积为
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体积是
四、作图及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26小题2分27小题2分,28小题5分,29题6分,30题5分,共20分)
26. “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如图所示为“井底观天”的示意图,设P点为青蛙的眼睛,请作出青蛙看到天空范围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光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能看到最大的天空的范围是井外的物体的光线能沿井沿直线射进井中的。作图如下:
27. 如图所示,物体AB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A′B′,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答案】
【解析】
【详解】连接AA′、BB′,作AA′、BB′的中垂线,此线就是平面镜的位置,在平面镜的背面应打斜线,如图所示:
28. 小明想测量一种玻璃水的密度。使用天平制玻璃水的质量,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进行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1)请你指出小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
(2)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小明使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烧杯与玻璃水的总质量,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质量为__________g;
(3)将烧杯中玻璃水一部分倒入量筒中,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玻璃水的体积为________。用天平测量烧杯与剩余玻璃水的总质量为38g,则玻璃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
(4)在两次测量质量时,小明发现都使用了同一个磨损了砝码,则对测量玻璃水密度的结果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产生影响。
【答案】 ①. 游码归零 ②. 93 ③. 50mL ④. 1.1g/cm3 ⑤. 不会
【解析】
【详解】(1)[1]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前,应先将游码归零,由图甲可知,此时天平横梁已经平衡,但游码没有归零,故遗漏的步骤是游码归零。
(2)[2]由图乙可知,右盘中砝码总质量为90g,标尺上游码读数为3g,被测物体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与游码示数和,故烧杯与玻璃水的总质量为93g。
(3)[3]由图丙可知,量筒的示数为50mL。
[4]量筒中玻璃水的质量
玻璃水的密度
(4)[5]使用磨损的砝码测量物体的质量,使测量值偏大,但两次测量均使用同一个磨损的砝码,即两次测量值偏差相同,而量筒中玻璃水的质量等于两次测量值之差,则求得量筒中玻璃水的质量就没有偏差,故不会对玻璃水的密度产生影响。
29. 如图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是点燃的蜡烛,B是与A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1)此实验最好在光线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纸板环境中进行,选用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的右方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__(选填“左”或“右”)方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体大小关系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
(3)实验中小明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4)本实验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
【答案】 ①. 较暗 ②.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③. 左 ④. 等效替代法 ⑤. 不能 ⑥. B
【解析】
【详解】(1)[1][2]为使成像清晰,此实验最好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行,玻璃板有透光性,既能成像也能确定像的位置,选用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3][4]平面镜成的像属于光的反射,如图所示,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的右方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左方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体大小关系的实验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5]若将另一侧的蜡烛点燃,结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所以像会更不清晰。
(4)[6]根据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有偶然性,本实验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0. 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继续深入探究,选用题表中某一规格的凸透镜做实验,调整好器材后如题图甲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1)光屏上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此时将蜡烛向___________调节可以使烛焰的像移到光屏中央;
(3)小明选的凸透镜焦距为___________cm;
(4)小明将蜡烛换成F字光源,调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观察到清晰的像,如题图所示,则小明看到的像应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
(5)小明认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能与凸透镜的直径有关;若要验证其猜想,则可在题表中选取编号为___________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验证。
【答案】 ①. 实像 ②. 上 ③. 10 ④. D ⑤. ①、②
【解析】
【详解】(1)[1]如图甲所示,物距小于像距,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2]一段时间后,蜡烛越烧越短,此时烛焰的像在光屏上方呈现,为了使烛焰的像移到光屏中央可以将蜡烛上移,使得烛焰,透镜的光心和光屏中央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3)[3]由甲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此时物距为15.0cm,在一倍到两倍焦距之间,像距为30.0cm,像距在两倍焦距之外,根据表格可知,小明选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
(4)[4]将蜡烛换成F字光源,调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观察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为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从左侧向光屏看,会看到图B所示的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5]若要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能与凸透镜的直径有关,则需要控制凸透镜的焦距相等,故可在题表中选取编号为①、②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验证。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31小题6分,32小题4分,共10分)
31. 我县为净化环境卫生,创建卫生城市,环卫工人驾驶洒水冲洗车每天对城区道路进行清扫。已知某洒水冲洗车空车质量为5t,该洒水冲洗车装满水后总质量为20t。请回答下列问题:(ρ水=1.0×103kg/m3,ρ冰=0.9×103kg/m3)
(1)该洒水冲洗车水罐的容积为多少m3?
(2)洒水冲洗车的清洗流量如果是125L/min,该洒水车装满水可以正常工作多长时间?
(3)塞冬已至,停放洒水车前应将水泵和水管内的水放空,以防冻裂相关设备。若水罐内残留有1.17m3水,当温度下降,水凝结成冰后,体积增大多少?
【答案】(1)15m3;(2)120min;(3)0.13m3
【解析】
【详解】解:(1)该洒水冲洗车装水的质量
m=m总﹣m车=20t﹣5t=15t=1.5×104kg
水罐装满水时,水的体积等于水罐的容积,所以水罐的容积为
(2)洒水冲洗车的清洗流量如果是125L/min,该洒水车装满水可以正常工作的时间为
(3)体积为V′水=1.17m3,当温度下降,水凝结成冰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则冰的体积
增大的体积
ΔV=V冰﹣V水′=1.3m3﹣1.17m3=0.13m3
答:(1)该洒水冲洗车水罐的容积为15m3;
(2)该洒水车装满水可以正常工作120min;
(3)若水罐内残留有水,当温度下降,水凝结成冰后,体积增大0.13m3。
32. 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请你计算该同学的身高为多少?
【答案】
【解析】
【详解】解:超声波从发射到该同学的头顶所用的时间
感应器到该同学的头顶的距离
s=v声t=340m/s×2.5×10-3s=0.85m
该同学的身高为
答:该同学的身高是1.65m。介质
空气
氧气
铝
铁
铅
密度(kg/m3)
1.29
1.43
2.7×103
7.9×103
11.3×103
声速(m/s)
340
316
6.3×103
5.9×103
2.2×103
凸透镜编号
焦距/cm
直径/cm
①
5
3.5
②
5
4.5
③
10
4.5
④
15
4.5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九级2023-2024学年物理九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九级2023-2024学年物理九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热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1月期末物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1月期末物理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保持卷面清洁、完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八上物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八上物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