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海市金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上海市金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积累(16分)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酣然(hān) 憎恶(zèng) 哺育(bǔ) 深恶痛绝(wù)
B. 亘古(gēng) 迭起(dié) 缠绕(chán) 妇孺皆知(rú)
C. 嗥鸣(há) 呜咽(yè) 校对(jià) 锲而不舍(qiè)
D. 污秽(huì) 谦逊(xùn) 咀嚼(jiá) 气冲斗牛(dǒu)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A.憎恶zèng——zēng;
B.亘古gēng——gèn;
D.咀嚼jiá——jué;
故选C。
2.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默契 震悚 镶嵌 苛绢杂税B. 深宵 荒僻 愧怍 锋芒毕露
C. 屏嶂 烦燥 澎湃 目不窥园D. 怪诞 惶恐 报歉 慷慨淋漓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识记。
A.苛绢杂税——苛捐杂税;
C.屏嶂——屏障,烦噪——烦躁;
D.报歉——抱歉;
故选B。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烛》是诗人臧克家的代表作,他的《说和做》一文赞颂闻一多先生拳拳爱国之心。
B. 《资治通鉴》由三国时期司马光主持编纂,希望统治者观古知今,吸取历代经验教训。
C. 《乐府诗集》由北宋时期郭茂倩所编,反映底层人民生活,《木兰诗》为其中的代表作。
D.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阿长与》写了童年与长妈妈的点滴轶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红烛》是闻一多的诗集,臧克家的诗集是《烙印》;
故选A。
4.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竹里馆》)
(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
(3)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4)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晚春》)
(5)语文课上,小明读到《邓稼先》中“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二句,不由得想到《木兰诗》中与之意思相近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独坐幽篁里 (2)凭君传语报平安 (3)此夜曲中闻折柳 (4)惟解漫天作雪飞 (5)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二、古诗文阅读(12分)
(一)(12分)
阅读以下两篇古文,完成各题。
【甲】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虎惟恃①勇
人有之山而与虎遇者,其穷②也,则谓之曰:“尔且止,吾与尔斗死之也。”虎闻其言而若有懈焉,止以待之。其人间③则伐树为梃④,执焉而呼曰:“虎来!”前与之合⑤,而折其前之左足;既而又合,而折其右足,以死。虎惟恃夫也,而不知卒以其所恃而毙于人,哀哉!
【注】①恃:凭借;依靠。②穷:窘迫至极。③间:间隙。④梃:棍棒。⑤合:古代指两军交锋为一合,此指决斗。
5. 【甲】文作者是宋代的_______(人名)。
6.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伐树为梃( ) (2)执焉而呼曰( )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徐以杓酌油沥之。
8. 【乙】文中老虎被人打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9. 【甲】、【乙】两则故事中的卖油翁和“其人”遇到对手时,都能保持□□,而康肃公与老虎最终甘拜下风,都是因为自己的□□。(用自己的话,在方框内填入恰当的词语)
10.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画线句中的“尔”和乙文画线句中的“尔”,所表示的意思相同。
B. 甲文康肃公对卖油翁的态度和乙文老虎对人的态度,前后都有所转变。
C. 甲文卖油翁酌油说明了“熟能生巧”,乙文“其人”面对老虎斗智斗勇。
D. 甲、乙两文都注重语言描写,寥寥数语,生动传神,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答案】5. 欧阳修
6. (1)伐:砍伐 (2) 执:拿,拿着,拿起
7. (卖油翁)慢慢地用勺子倒油向下灌注倒入葫芦。
8. “虎惟恃夫也,而不知卒以其所恃而毙于人”
9. 沉着/冷静/淡定/从容 自负/骄傲/自大
10. A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甲文《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6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译为:这人就砍了一棵树,制作成一根棍棒。伐,砍伐。
②译为:拿着它向老虎挑衅说。执,拿,拿着,拿起。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徐,慢慢的;以,用;杓,同“勺”。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虎惟恃夫也,而不知卒以其所恃而毙于人,哀哉”写作者发出感叹:老虎的死恰恰是因为他依靠自己的勇猛,揭示了老虎被人打死的根本原因。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甲文“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可知,面对陈康肃公愤怒的质问,卖油翁从容的以自己的亲身实际予以回答;根据乙文“人有之山而与虎遇者,其穷也,则谓之曰:‘尔且止,吾与尔斗死之也。’”可知,面对凶猛的老虎,“其人”冷静面对,与老虎进行谈判,这共同体现了两人冷静、从容的特点;
根据甲文“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可知,陈康肃公以自己的射箭技术为傲;根据乙文“虎惟恃夫也,而不知卒以其所恃而毙于人,哀哉”可知,老虎的死是因为他依靠自己的勇猛,两者的失败多因为自己的自大。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A.“惟手熟尔”译为: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尔,罢了;“吾与尔斗死之也”译为:反正我与你斗只有死路一条。尔,你。两句中的“尔”意思不同。本项“所表示的意思相同”有误;
故选A。
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凭借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很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次,只是微微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乙】有一个人到山上去,途中遇到了一只猛虎,困窘至极,于是对老虎说:“你先等会儿,反正我与你斗只有死路一条(不急这一时半会儿)。”老虎听了这话有所松懈,停在那里等这人到底要做什么。这人就砍了一棵树,制作成一根棍棒,拿着它向老虎挑衅说:“畜生,来吧!”于是老虎与此人决斗,被打断了左脚;不久又猛扑过去,又被此人打断了右脚。不久就一命呜呼了。老虎所依靠的,不过是自己的勇猛罢了,它不知道最终正是因为它所依靠的勇猛而被人打死的,真是悲哀啊!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1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②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③大概是太过于( )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④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⑤“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⑥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⑦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⑧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⑨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⑩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⑪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⑫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1. 联系课文内容,请为第③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
A. 耿耿于怀B. 刻骨铭心
C. 记忆犹新D. 念念不忘
12.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第④段画线句改成“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后给了我一包书,说道”好不好?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14.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中“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一句,既说明“我”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的身上,又为下文写阿长买来《山海经》做铺垫。
B. 第③段中,阿长把《山海经》说成是“三哼经”,说明了阿长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热情善良,幽默风趣,让人感到亲切。
C. 第④段中“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我”当时接到书时强烈的惊喜和震撼。
D. 第⑤段中“她确有伟大神力”,这里“神力”指的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答案】11. D
12. 她并非学者,却给我买来了我最想要的《山海经》。(或:她做成了别人不肯或不能做的事,竭尽所能为我买到《山海经》。/她千辛万苦买到《山海经》送给我。意思对即可。)
13. 不能,原文中运用“一……就”的连词,凸显了阿长送书动作之快,“高兴地”体现了她为自己买到书而感到喜悦、得意,表现出阿长以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对我的关心细致入微。
14. 抒情,寄托着“我”对长妈妈衷心祝愿,抒发了“我”对长妈妈真挚的怀念、敬爱与感激之情(任答两点情感)。
15. B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
耿耿于怀: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却;记忆犹新:过去的事,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比喻记忆深刻;念念不忘: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结合第②段“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可知,“我”一致想买一本《山海经》,因此本空应填“念念不忘”。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
“这”属于近指代词,一般指的是前面出现的,结合第五段“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第⑥段“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可知,“这”指的是阿长千辛万苦买到《山海经》送给我。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修改后与原句对比,先判断二者之间的不同,然后分析这些不同之处的表达效果。一般从句式(长短句 、整散句)、修辞、用词的角度分析。
原句比改句多了“一见面就”“高兴地”,原文中运用“一……就”的连词,可以看出阿长送书动作之快,另外“高兴地”属于对阿长的神态描写,足以将阿长给我买回来《山海经》之后的喜悦表现出来,可见其以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对我的关心细致入微。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和作者情感的理解。解答时要通读全文,理解文中记叙的事件和主要人物,然后再审清题意,分析思考,能明白文中体现出了作者(或人物)的什么思想感情即可。
这句话是一个感叹句,因此可判断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永恒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凝聚着 “我”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了“我”对善良人的衷心祝愿,抒发了对阿长的感激、敬爱之情。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风趣幽默”有误,阿长文化水平不高,因此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误听成了“三哼经”,可见其热情善良;
故选B。
(二)(14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眼,又一阵愣愣地张望。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啦——刷啦——”,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一个人在北京,爸和妈都去了干校。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刷啦刷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
⑥这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她的成分随了爷爷算地主。虽然我那个地主爷爷三十几岁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但人家说什么?人家说:“可你还是吃了那么多年的剥削饭”,这话让她无地自容。她要用行动证明。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⑧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有删减)
16. 第②段划线句属于人物的_______描写,“海底捞月”一词生动写出了__________
17. 理解文中“ 奶奶”这一人物形象,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内容。
18. 品读文中第⑦段的划线句,“奶奶。”“奶奶!”“奶奶——”对这三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用句号,写出“我”意识到伤了奶奶的心而不安,想得到奶奶的回应。
B. 第二句用感叹号,体现了“我”见奶奶不回应而焦急,想要得到奶奶的原谅。
C. 第三句使用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表现“我”对奶奶的反应感到纳闷和无奈。
D. 同一个称呼,不同的语气,连写三句话,凸显了“我”说错话后紧张的心情。
19. 分析文章标题的妙处。
【答案】16. ①.动作 ②生动写出了“我”接过碗筷时敏捷的动作,体现了“我”顽皮的个性。
17. ①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 ②奶奶在灯下学习(读报); ③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 ④跟上时代; ⑤勤劳肯干 ⑥踏实认真、积极、有上进心、善良、坚强、执着(任意写到两点形象即可)
18. C
19. 标题“老海棠树”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本文记叙了一年四季老海棠树的生长变化和奶奶在老海棠树下的活动,成为奶奶的一种象征。(奶奶如同这海棠树的四季,繁华落尽、枯萎老去。)含蓄地表现了“我”与奶奶浓浓的祖孙情。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与愧疚之情。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动作描写及其作用的能力。
依据②段中划线句中的“攀”“海底捞月”“接”可知,这是运用了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写出了“我”座在老槐树上接过碗筷时动作的敏捷,从中体现了“我”天真淘气的个性。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事件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空,依据③段“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可概括为: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
②空,依据⑦段“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可以概括为:奶奶在灯下学习(读报)。
③空,依据⑥段“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可以概括为: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
④空,依据⑥段“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可以概括为:跟上时代。
⑤空,依据“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奶奶大清早去扫院子”、“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可概括为:勤劳肯干、踏实认真。
⑥空,依据⑤段“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可概括为:有上进心。依据⑥段“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虽然我那个地主爷爷三十几岁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但人家说什么?人家说:“可你还是吃了那么多年的剥削饭”,这话让她无地自容。她要用行动证明。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⑦段“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可以概括为:坚强、执着。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辨析思想感情的能力。
依据⑦段“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这一语境可知,三句使用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表现“我”迫切想得到奶奶的回应心情。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标题作用的能力。
依据全文主要内容可知,全文以“老海棠树”这个事物为,回忆了老海棠树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尤其是记叙了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奶奶在树下头于床单或被罩、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读报纸灯等事情。据此可知,标题“老海棠树”作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依据②段“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③段“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④段“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吭声。”,⑦段“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可知,这一线索含蓄地表现了“我”与奶奶之间深厚的感情,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与愧疚之情。
四、名著阅读(6分)
请根据你对小说《骆驼祥子》的理解,完成下面小题
20. 【情节梳理】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自己的车,却经历了“三起三落”,请回忆小说情节,将祥子人生轨迹图填写完整。
21. 【主题探究】七年级某班学生集思广益,拟设计题为“成长与苦难”的阅读专题,以下哪一本名著不适合被选择在内( )
A. 《童年》B. 《鲁滨逊漂流记》
C. 《骆驼祥子》D. 《朝花夕拾》
22. 【人物勾连】学生在探讨“名著中的女性形象”时,产生了激烈的讨论,请根据你的理解,补全这段会话。
小天:我不喜欢《朝花夕拾》中的衍太太,她背地里幸灾乐祸地观赏别家的孩子闹乱子,怂恿他们干各种坏事,而在人前却立即换上另一副爱护关心的面孔,摆出正人君子的架势,阴险伪善,不安好心,自私自利的市侩嘴脸。
佳佳:我同意!说到市侩,《骆驼祥子》里的_________看不起大杂院儿里的穷苦人们,觉得只有自己可以吃好喝好,还贪图享乐、蛮横霸道假装怀孕骗婚,同样令我生厌。
小天:我觉得她不完全那么令人生厌。_________________,这何尝不是她的优点呢!
【答案】20. (1)人被大兵抓走,车被抢(2)攒的积蓄被孙侦探全部敲诈走
21. D
22.①虎妞 ②她敢爱敢恨,毫不掩饰对祥子的关爱与好感,大胆追求爱情/她还很有商业头脑,做事爽利能干,帮助父亲打理人和车厂。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识记。
根据曲线图可知,(1)是祥子的一落,他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车也被抢了,这是祥子理想第一次破灭。
(2)干包月时,在一次拉车回家的时候,祥子被孙侦探拦住,说祥子因为给曹先生拉车就是从犯,要让祥子花钱买命,结果祥子这么多天来辛辛苦苦挣的钱就全部被孙侦探给拿走了,第二次希望破灭。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A.《童年》讲述了阿廖沙从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这部小说体现了“成长与苦难”的主题;
B.《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在去非洲航海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这部小说体现了“成长与苦难”的主题;
C.《骆驼祥子》描写了一个外号“骆驼”,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惨遭遇,反映了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的痛苦,暴露了旧社会的罪恶。这部小说体现了“成长与苦难”的主题;
D.《朝花夕拾》则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重点不是写“苦难”;
故选D。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
(1)根据题干中给出的“自己可以吃好喝好,还贪图享乐、蛮横霸道假装怀孕骗婚”可知,这个人是虎妞。
(2)虎妞其实也有很多优点。她既聪明又能干,她帮助父亲经营偌大的车厂并且得到包括祥子在内的车夫尊重就是一个证明。由于父亲的私心和男人们择偶的偏见,虎妞直到三十多岁都没有嫁人,但是她依旧生活乐观而没有过多地怨天尤人。虎妞喜欢勤劳朴实的祥子,敢于大胆地去追求自己的所爱,甚至不惜和父亲翻脸,断绝关系,也要去追寻真爱。
五、写作(40分)
23. 岁月长河中,我们都是一叶扁舟,那些难以渡过的河,难以跨越的山,浸透着奋斗的血泪被一一征服。请回忆你曾经遇到的难关与困顿,你又是如何面对与克服的,如今的你,能否畅快高呼一声“轻舟已过万重山”……
请以《轻舟已过万重山》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答案】略
奶奶的“春夏秋冬”
春天
______;
夏天
奶奶在树荫里补花、洗菜;
秋天
奶奶大清早去扫院子;
冬天
______。
奶奶的“张望”
像“我”一样在树上自由;
像爸妈一样_____________;
像她自己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
奶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市金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市金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5页。
这是一份上海市金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