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复旦五浦汇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月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展开(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 90分钟 )
考生注意:
本卷共有24 题。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古诗文(28分)
一、古诗默写。(6分)
1.终日不成章, 。《迢迢牵牛星》
2. ,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吟》
3.咬定青山不放松, 。《竹石》
4. ,快走踏清秋。《马诗》
5.《十五夜望月》中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为 ,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7题(5分)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6.文化常识填空。(2分)
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或者106天,在 节(传统节日)前1-2天,古代习俗要 , 吃冷食。
7.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春城无处不飞花”写出了暮春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风光。
B“寒食东风御柳斜”剪取“御柳”一景,写出寒食日折柳插门的习俗。
C.“日暮汉宫传蜡烛”表现出寒食节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的独特景象。
D.“轻烟散入五侯家”可理解为暗含着对唐代专权的官宦的讽喻之味。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知弗若与?曰:非然也。
8.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6分)
9.通过文中的小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 ) (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9分)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10.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日月广明之道道
11.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B.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12.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_______和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第二部分现代文(28分)
五、阅读《腊八粥》,完成第13——16题(12分)
腊八粥
①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②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A看到那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③他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④“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⑤“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晴可急红了。B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⑥“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⑦“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⑧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⑨“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⑩“是啊!孥孥说得对。”
⑪“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⑫C“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了。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⑬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赤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⑭“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⑮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赤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总之,一切固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⑯“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⑰“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拣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⑱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⑲晩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13. 下列对第①自然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用“甜甜”“腻腻”“糊糊涂涂”等叠音词,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黏稠甜腻的特点。
B.用“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形象地描画出吃粥时狼吞虎咽的情形,写出腊八粥的美味,表现作者对幸福生活的满足和向往。
C.本段从形、色、味、声等各个角度介绍了腊八粥,使读者忍不住想尝一尝这美味。
D.文章起语不凡,不说老老少少,用“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代指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
14.上文②⑤⑫三个自然段反复写到锅中粥的“叹气”, 这里采用 的修辞手法,表达的含义却有不同,请你试作分析。(4分)
A
B
C
15.第⑩自然段“是啊!孥孥说得对。”,从这一句中的称谓语,我读出了 这一信息。而八儿的回答,可见八儿 、 的性格特点。(3分)
16.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美食,已成为特定的民俗,盛开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刚刚过去的清明节,你一定品尝到了我们上海的特定美食。请展开想象,模仿课文第①自然段写一段文字介绍它。(3分)
六、阅读短文,完成17——21习题。(16分)
透早的枣子园
林清玄
①返乡的时候,我的长裤因脱线裂开了,妈妈说:“来,我帮你车一车。”
②我随妈妈走进房间,她把小桌上的红绒布掀开,一台裁缝车hè然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个景象震慑了我,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台裁缝车吗?怎么现在还在用?而且看起来像新的一样?
③“妈?这是从前那一台裁缝车吗?”
④妈妈说:“当然是从前那一台了。”
⑤妈妈熟练地坐在缝纫机前,把裤脚翻过来,开始专心地车我裂开的裤子,我看着妈妈专注的神情,忍不住摩挲着缝纫机上优美的木质纹理,那个画面突然与时空交叠,回到童年的三合院。
⑥当时,这一台缝纫机摆在老家的东厢房侧门边,门外就是爸爸种的一大片枣子园,妈妈忙过了养猪、耕田、晒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后,就会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一边监看在果园里玩耍的我们。
⑦善于女红的妈妈,其实没有什么衣料可以做衣服,她做的是把面粉袋、肥料袋车成简单的服装,或者帮我们这一群“像牛一样会武”的孩子补撕破的衫裤,以及把太大的衣服改小,把太小的衣服放大。
⑧妈妈做衣服的工作是至关重大的,使我们虽然生活贫苦,也不至于穿破衣去上学。不车衣服的时候,我们就会抢着在缝纫机上写功课,那是因为孩子太多而桌子太少了。抢不到缝纫机的孩子,只好拿一块木板垫膝盖,坐在门槛上写字。
⑨有一次,我和哥哥抢缝纫机,不小心跌倒,撞在缝纫机的铁脚上,在我的耳后留下一条二十几厘米的疤痕,如今还清晰可见。
⑩我喜欢爬上枣子树,回头看妈妈坐在厢房门边车衣服,一边吃着清脆香甜的枣子。那时的妈妈青春正盛,有一种秀气而坚毅的美。由于妈妈在生活中表现的坚强,常使我觉得生活虽然贫乏素朴,心里还是无所畏惧的。
⑪如果是星期天,我们都会赶透早去采枣子,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
⑫妈妈是从来没有假日的,但是星期天不必准备中午的便当,她总是透早就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
⑬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这时我会感到无比的感动,想着要把刚刚采摘的最好吃的枣子献给妈妈。
⑭我跳下枣子树,把口袋里最好吃的枣子拿去给妈妈,她就会停下手边的工作,摸摸我的头说:“真乖。”然后拉开缝纫机右边的抽屉放进枣子,我瞥见抽屉里满满都是枣子,原来,哥哥弟弟早就采枣子献给妈妈了。
⑮这使我在冬日的星期天,总是透早就去采枣子,希望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
⑯“车好了,你穿看看。”妈妈的声音使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妈妈忍不住笑了:“大人了,整天憨呆憨呆。”
⑰我看着妈妈依然温柔的侧脸,头发却都花白了,刚刚那一失神,时光竟匆匆流过三十几年了。
注:“透早”是闽南方言,指清晨。
17.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女红( ) hè然( )
18. 本文采用了 的记叙顺序,通过作者的“一失神”主要回忆了两件与母亲有关的往事,一是:
二是: (请简要概括)。(5分)
19.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3分)
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
20. 联系文本,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文中开头写到妈妈的缝纫机,是为了设下悬念,吸引读者,引起下文对三十多年前妈妈用裁缝车陪伴我们度过艰苦童年的温馨回忆。
B 童年的我们都“透早就去采枣子”是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而且大家都希望自己是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的人,表达出孩子们对母亲浓浓的爱。
C 第②自然段中的“震慑”有“震惊”的意思,作者震惊的是三十年过去了,这台缝纫机还像新的一样。
D 文章第⑤自然段“那个画面”所指的具体内容是“妈妈忙过了养猪、耕田、晒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后,就会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一边监看在果园里玩耍的我们。”
21.文中的“母亲”和史铁生《那个星期天》一文中的“母亲”一样,都有 的特点。时空变幻,文章传递出丰厚的情感,请结合最后一段进行分析。
(3分)
第三部分综合运用(4分)
22.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生活中处处皆语文。社会生活给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街上或者电视里见到的广告、宣传语等。
下面是两则广告词,第一则是茶叶的广告,第二则是图书馆的公益广告。选择其中一则,仔细品味其语言风格,自选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1)一杯茶,一份情,一生缘。(2)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选第 (填序号)则,我的看法: (2分)
23.近期,学校向全体师生征集宣传标语,想要提醒同学们在教学楼内不准喧哗打闹。下面标语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 )(2分)
A 嘘,请莫打破求知的梦!
B 推广普通话,沟通你我他。
C 放低你的音量,优雅你的举止。
D 把宁静给予别人,把礼貌留给大家。
第四部分写作(40分)
24.题目:这一次,我真
要求:(1)请先补充题目,在横线处可填写情感体验,如:畅快、感动、盼望、归心似箭、欣慰、沮丧、追悔莫及……
(2)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古诗文(28分)
一、古诗默写。(6分)
1.泣涕零如雨
2.千锤万凿出深山
3.立根原在破岩中
4.何当金络脑
5.今夜月明人望尽,不知秋思落谁家
二、古诗鉴赏(4分)
6.(2分)清明 禁火
7. (2分)B
三、课内文言文(9分)
8.(1分)《孟子》或者《孟子·告子上》 书名号不写扣0.5分
(2分) 取来 因为
(3分)(其中一人/他)只听奕秋的教诲( 主语,惟 ,语序 )
9.(3分)学习效果不同并不是智力有差异的缘故,而是学习态度不同导致的。/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学习时,还是要看主观努力的程度,要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听老师讲课,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言之有理即可。
四、课外文言文(9分)
10.(2分)道理
11.(3分)C
12.(4分)博览群书 梦中诵文 。
第二部分现代文(28分)
一、阅读《腊八粥》,完成习题(12分)
1. (2分)C
2.(4分,1+3)拟人
A 这里的叹气既写出了熬粥的慢,又写出了八儿内心的急切与期待。
B 这里的叹气表现粥熬制初期的情况,也暗含八儿内心的失落与着急。
C 这里“叹气”的声音是“噗”,既实写粥熬制过程中的声音,又仿佛是忍俊不禁的笑声,同时又再次唤起八儿的好奇。,三处叹气衬托出了八儿从着急期盼到失落无奈,再到又唤起好奇的心理变化。
3. (3分)妈妈对八儿的亲密与喜爱,聪慧可爱、狡黠。
4. (3分)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拓展延伸,答案不唯一。(结合材料、烹饪方式、外形、文化内含等方面)
二、阅读短文,回答以下习题。(16分)
1.(2分)gōng 赫
2.(5分,1+2+2).倒叙 母亲为我们车衣服 我们为母亲摘枣子
3. (3分)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阳光下妈妈温柔的侧脸比作一座立体派的浮雕(1分),生动地写出了阳光下妈妈温柔、梦幻、迷人的样子(1分),表现出“我”对妈妈发自内心的热爱与赞美(1分)
4.(3分)C
5. (3分,1+2)温柔/和蔼/勤劳;通过肖像描写,今昔对比,写出母亲温柔如初却年华老去。体现出作者伤感失落,对过往深刻的怀念,对母亲深厚的爱意。
第四部分综合运用(4分)
22.(2分) 我选第 1 /2(填序号)则,我的看法:
这则广告词化用歌曲,或者用排比的修辞,或者引用诗句,生动有趣 ,印象深刻,感染力强 , 句法结构相同,音乐和谐,节奏感强, 生动有趣 , 有吸引力等…… (答题思路要明晰,语言表述准确明晰,可从广告词的语言、节奏、形式、手法、内容是否积极健康、符合体式等方面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23. (2分) ( B)
文学常识(1分)
解释划线词语(2分)
句子翻译(3分)
本文选自:________
思援弓缴而射之念
援______
为是其知弗若与
为
惟弈秋之为听
译句:
四川省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4页。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浦河实验小学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浦河实验小学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3页。
2024届上海市普陀区十二校联考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招生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上海市普陀区十二校联考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招生语文试卷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句子加工厂,快乐阅读,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