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_2024学年江西上饶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蓝天教育集团)
展开2023~2024学年江西上饶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蓝天教育集团)
一、新添加的题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秦岭被认为是中国南北分水岭,是中国重要的地理标识之一。1908年地理学家张相文在《新撰地文学》中
提出的“北岭淮水”说,是近代以来最早以秦岭为中国南北分界线的观点。中国地理自古以南北来划分,少以
东西来界定,因秦岭阻隔,形成了南北两种不同的文化,既有“江南杏花春雨,塞北铁马秋风”的南北方截然
不同的风景,也存在南稻北麦、南船北马的迥异生活方式。
以秦岭为轴心地带形成的华夏文明具有鲜明的南北文化差异,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华夏民族这样具有强烈
的南北意识,文化的各个分支均有南北分流情形。然而中国人的南北意识不是早就有的,秦汉时,“汉文化的
核心地带,一直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关中和山东,曾是两个高度的开发区”。汉唐文献中,秦岭之南经常被
描述为沼泽与丛林之地,到处是烟瘴之气、怪鸟异兽,故而开发较迟。及至晋室南迁,才初步改变北方经济、
文化在华夏文明中占主导地位的态势。
中国南北疆域分化,南北自然、人文景观存在差异。秦岭具有横亘东西、划分南北的自然地理特征,在华
夏民族不断向秦岭南麓开拓、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南北意识逐渐形成,滋养出华夏文明独有的南北文化。历史
上秦、汉、隋、唐、元、清都有秦岭南北疆域空间和政权上“大一统”的行政区划。晋之后的一个世纪,中国
又以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划分而分裂,从而出现南北中国的局势。从十一到二十世纪,长江流域甚至更南的地域
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文化中心。
中国文化也存在南北分流的现象。中国哲学,春秋时孔墨在北,老庄在南。北方兴盛儒学,南方尤喜道
家。《春秋繁露》及其他经说,北学之代表;《淮南子》及其他辞赋,南学之典范。文学艺术的南北分化特征
也很鲜明。黄河流域的《诗经》与长江流域的《楚辞》是古代中国北方与南方文学的两座高峰。南北朝时,北
朝诗歌常有慷慨悲壮之气,南朝辞赋多有婉丽柔媚之美。
秦岭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远古以来华夏民族就在秦岭一带繁衍生息,发展绵延。秦岭北麓关中平原
是华夏民族文化摇篮,是中国农耕文明重要发祥地,也是华夏文化基因产生源地。沿着渭河流域向东形成一条
华夏文明中心轴,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秦岭南麓的汉中是汉文化发祥
地,刘邦在此经过长时期力量积淀,入关中夺取天下,建立西汉王朝,今天的汉字、汉语、汉族都与发祥于汉
中的西汉帝国有密切关系,汉文化对东亚文明的发展亦有深远影响。
秦岭重峰叠嶂,河溪纵横,山中云气变幻、四季景色壮美,骊山晚照、华岳仙掌、太白积雪皆为秦岭著名
景观,这孕育了相当发达的山水隐逸文化。隐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产,最早是与“出仕”相对应的一个概
念,指有才能却无法出仕,或暂不出仕的士人,隐居山中,或求志,或避世,或待仕,或悟道修行。唐时有很
多名士隐居终南山中与达官贵人结交,借此走上仕途之路,唐人称之为“终南捷径”。伟大的山水诗人王维半
官半隐于秦岭,在辋川隐居时,将生活与艺术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别开生面的禅境,富有意趣。
秦岭山水文化包括山水诗文、山水画、园林艺术。历代文人墨客或隐居秦岭,或游历于此,写下流传千古
的诸多诗篇,既有对秦岭的整体描述,也有对各山岭、山脉的吟咏,由此构成绚丽的秦岭山水文学。以秦岭山
水为创作对象,中国北方山水画取得突出成就,王维所绘的《辋川图》,对后世山水画产生巨大影响。北宋著
名画家关仝、范宽常年居住关陕一带,对华山、终南山潜心揣摩临摹,对景造意,自成一家,其作品成为中国
山水画的高峰。
虽然秦岭阻隔南北,文化也存在南北差别,但自古以来秦岭南北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始终在进行。秦岭山中
诸多河流形成的天然河谷是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自东至西,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皆是沟通南北
的著名古道。这四条古道均通达汉中盆地,在陕西境内被称为泰古道,从汉中进入四川后则被称为蜀道。子午
道开通时间大约在秦汉时期,全长在千里以上,长而险,沿途居民很少,汉代全程均无行政建置,一般不为人
所用。傥骆道开通时间约在两汉之间,在跨越秦岭四条道路中最短,道路沿途多坡坂,且骆水与傥水之间隔水
距离较长,行走不易,故这条道路通行耗时最长。褒斜道由秦岭北侧的斜水谷地与南侧的褒水谷地组成,整个
道路多谷地少坡阪,且里程不足八百里,成为秦汉魏晋各代关中与汉中之间的主要交通道路;褒斜道早在西周
时期已开通。陈仓道北起今宝鸡市,宝鸡古称陈仓,故此道被称为“陈仓道”;陈仓道的开通应在商周之际,
历史久远,道路长达一千二百里,沿途多山间谷地,不但易行走,而且适宜居住,村落相连,故秦汉时期沿道
路设有故道、河池、沮县三个县级建置,唐代设有风州、兴州两个州级建置。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道路建设
蓬勃发展,改写了古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
交通道路的畅达,带来南北文化交流的便利。南北文化交融以唐为最。贞观初,孔颖达、颜师古等奉诏撰
《五经正义》,有折中南北之意。书家欧阳修、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皆兼北碑南帖之长,别开生面。近
世以来,汽车、轮船、铁路沟通南北,文化和合而趋于统一。毋庸置疑,几千年来华夏民族在秦岭南北的黄河
与长江间推移,华夏文明在南北地域空间上展开,南北文化区分与融合状态,秦岭是其发展的历史见证。
(白宽犁《秦岭与华夏文明初论》)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基于秦岭阻隔形成南北迥异的生活方式,张相文提出“北岭淮水”说,认为秦岭是中国南北分界线。
B.南北自然地理的差异,促使中国人的南北意识在秦汉时期形成,滋养出华夏文明独有的南北文化。
C.秦岭是华夏民族的文化摇篮,也是中国农耕文明发祥地,在此产生的汉文化影响了东亚文明的发展。
D.秦岭南北文化存在着差别,但文化交流与融合始终存在,陈仓道等古道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与《楚辞》是古代中国北方与南方文学的两座高峰,也是中国文化存在南北分流的例证。
B.秦岭壮美的风景孕育出的山水隐逸文化与士人关系密切,隐居与出仕成为隐逸文化的一体两面。
C.北宋画家范宽常年居住关陕一带,以秦岭山色为对象进行创作,所以他的山水画成为中国山水画的高峰。
D.本文从不同角度探究秦岭与华夏文明之间的多重关系,论述了以秦岭为分界线中国南北的区分与融合。
【小题3】根据材料内容, 下列关于秦岭古道的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
A.沟通南北的秦岭古道在天然河谷基础上形成,改写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
B.因为子午道道路长且险,没有利用价值,所以汉朝廷又开通了路途最短的傥骆道。
C.《华阳国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蜀之师进军道路可能是褒斜道。
D.陈仓道沿途多山间谷地,易行走,秦汉在此建州立县,出现了村落相连的景象。
【小题4】请结合文本内容为秦岭拟写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
【小题5】秦岭于华夏文明而言有哪些重要意义? 请结合材料加以梳理概括。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静
沈从文
春天日子是长极了的。天上白白的日头慢慢的移着,云影慢慢的移着,什么人家的风筝脱线了,各处便都
有人仰了头望到天空,小孩子都大声乱嚷,手脚齐动,盼望到这无主风筝,落在自己家中的天井里。
女孩子岳珉年纪约十四岁,有一张营养不良的小小白脸,穿着新上身不久长可齐膝的蓝布袍子,正在后楼
屋顶晒台上,与五岁的北生一起倚在朽烂发霉摇摇欲坠的栏杆旁,数天上的大小风筝。晒楼前面是石头城墙,
可以望到城墙上石罅里植根新发芽的葡萄藤。晒楼后面是一道小河,河水又清又软,很温柔的流着。河对面有
一个大坪,绿得同一块大毡茵一样,上面还绣有各样颜色的花朵。大坪尽头远处,可以看到好些菜园同一个小
庙。菜园篱笆旁的桃花,同庵堂里几株桃花,正开得十分热闹。
他们是逃难来的,这地方并不是家乡,也不是所要到的地方。母亲,大嫂,姐姐,姐姐的儿子北生,小丫
头翠云,一群人中,就只五岁大的北生是男子。糊糊涂涂到了这里以后,应当换轮船了,一打听各处,才知道
过上海或过南京的船车全已不能开行。既然不能通过,回去也不是很容易的,因此照妈妈的主张,就找寻了这
样一间屋子权且居住下来,等候各方面的回信。爸爸是一个军部的军事代表,哥哥是个军官,二哥在上海教
书。岳珉只希望上海先有信来,因此才好读书。
几个人住此已经有四十天了,每天总是要小丫头翠云跑到城门口那家本地报馆门前去看报,看了报后又赶
回来,将一切报上消息,告给母亲同姐姐。几人就从这些消息上,找出可安慰的理由来,或者互相谈到晚上各
人所作的好梦,从各样梦里,卜取一切不可期待的佳兆。
母亲身体原来就很坏,加之路上又十分辛苦,自然就更坏了。女孩岳珉常常就想:“再有半个月不行,我
就进党务学校去也好吧。”那时党务学校,一进去不必花一个钱,六个月毕业后,派到各处去服务,还有五十
块钱的月薪。
岳珉到房里去时,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静静的如一个死人,很柔弱很安静的呼吸着,又瘦又狭的脸上,
为一种疲劳忧愁所笼罩。
岳珉望到母亲日益消瘦下去的脸,说:“妈,妈,天气好极了,晒楼上望到对河那小庵堂里的桃花,今天
已全开了。”
病人不说什么,微微的笑着。想到刚才咳出的血,伸出自己那只瘦瘦的手来,摸了摸自己的额头。
“你咳嗽不好一点吗?”
“好了好了,不要紧的。”
这样问答着,女孩便想走过去,看看枕边那个小小痰盂。
病人明白那个意思了,就说:“没什么。”又说:“珉珉你站着莫动,我看看,这个月你又长高了!”
女孩岳珉害羞似的笑着:“我不像竹子吧,妈妈。我担心得很,人长太高了要笑人的!”
静了一会。母亲记起什么了。
“珉珉我作了个好梦,梦到我们已经上了船,三等舱里人挤得不成样子。”
其实这梦还是病人捏造的,因为记忆力乱乱的,故第二次又来说着。
女孩岳珉望到母亲同蜡做成一样的小脸,就勉强笑着:“我昨晚当真梦到大船,还梦到三毛老表来接我
们。今早上喜鹊叫了半天,我们算算看,今天会不会有信来。”
“今天不来明天应来了!”
两人故意这样乐观的说着,互相哄着对面那一个人。
姐姐同嫂嫂,从城北补课回来了,两人正在天井里悄悄的说着话。
女孩岳珉走过天井,拉了姐姐往厨房那边走去,低声的说:“姐姐,看样子,妈又吐了!”
姐姐说:“怎么办?北京应当来信了!”
“你们抽的签?”
姐姐一面取那签上的字条给女孩,一面向蹲在地下的北生招手,小孩走过身边来,把两只手围抱着他母
亲,“娘,娘,大婆又咯咯的吐了,她收到枕头下!”
姐姐说:“北生我告你,不许到婆婆房里去闹,知道吗?”
小孩很懂事的说:“我知道。”
这小孩走过小姨身边去,捏了一下小姨的手,乖乖的到他自己的小卧房去了。
病人在房里咳嗽不止,姐姐同大嫂便进去了。女孩岳珉在天井中看了一会日影,走到病人房门口望望。三
个人皆勉强的笑着,且故意想从别一件事上,解除一下当前的悲戚处。女孩岳珉不知为什么,心里尽是酸酸
的,站在天井里,同谁生气似的,红了眼睛,咬着嘴唇。过一阵,听到翠云丫头在晒楼说话:“珉小姐,一个
一块瓦的大风筝跑了,快来,快来,就在头上,我们捉它!”
女孩岳珉抬起来了头,果然从天井里也可以望到一个高高的风筝,如同一个吃醉了酒的巡警神气,偏偏斜
斜的滑过去,隐隐约约还看到一截白线,很长的在空中摇摆。
女孩岳珉上了晒楼,仍然在栏杆边傍着,眺望到一切远处近处,心里慢慢的就平静了。
下楼后,向病人房门边张望了一下,母亲同姐姐三人都在床上睡着了。再到小孩北生小房里去看看,北生
不知在什么时节,也坐在地下小绒狗旁睡着了。
这时听到隔壁有人拍门,有人互相问答说话。女孩岳珉心里很稀奇的想:“谁在问谁?莫非爸爸同哥哥来
了,在门前问门牌号?”这样想着,心便骤然跳跃起来,忙匆匆的走到门边去,只等候有什么人拍门拉铃子。
可是,过一会儿,一切又都寂静了。
女孩岳珉便不知所谓的微微的笑着。日影斜斜的,把屋角同晒楼柱头的影子,映到天井角上,恰恰如另外
一个地方,竖立在她们所等候的那个爸爸坟上的一面纸制的旗帜。
一九三二年三月(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再有半个月不行,我就进党务学校去也好吧”,体现了岳珉的早慧、懂事,生活的变化让她不得不面对
成人世界沉重的责任。
B.“珉珉我作了个好梦,梦到我们已经上了船”,在焦灼地等待家人的音讯时,母亲只能编织好梦,通过不
切实际的幻想来安慰女儿。
C.姐姐不让北生去母亲房间里闹,北生表现得很懂事,他的举止让人心酸,表明其已在无意识中受到了家中
压抑氛围的影响。
D.标题“静”在文中有两层含义:既指小城风土人情的恬静,也指岳珉家中死气沉沉的寂静。文章的重点在
前者。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情节发生在一个温暖的午后,围绕对话展开,人物矛盾冲突激烈,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读来心潮彭
拜。
B.小说中“风筝”多次出现,“断线的风筝”飘摇无所依傍,象征战乱时代下人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C.小说的细节描写生动准确,如对岳珉听到隔壁有人拍门、说话时的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了她盼望亲人的
急切。
D.小说具有散文化的倾向,以少女岳珉的视角,将外面的世界和家中的天地,逃难的原因等有机结合起来,
使小说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小题3】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题4】沈从文惯于“最后却以一个出人意料的转折,一下子打断前面的歌咏,把你推入对人生无常的强烈
预感之中”,请结合小说《静》的结尾和《边城》的结尾,分别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边城》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
.
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
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
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 . .
.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
. .
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
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
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
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曰:“人亦有言,有因
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
赐、兴。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注:①醮:古时称妇女出嫁嫁。②烝(zhēng)烝:热切的样子。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
【小题1】下列对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2】对加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洗马:中国古代官职名。“洗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太子洗马”就是太子的侍从官,后来逐渐演
变为掌管书籍的官职。
B.字: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名”和“字”不能混为一谈。一般来说,出生时只取名,成年后再取字。其
中,“名”主要用于他称,“字”主要用于自称。
C.疏:奏章。封建社会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也可用来指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
D.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阕,终了。居丧制度是中国古代丧葬制度的一部分,如有“居丧三年”不能外出
工作的规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很有才学。他曾拜谯周为师,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身世坎坷。他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祖母亲自抚养他。他对祖母非常孝顺,有时照顾祖母劳累过度以
致生病。
C.李密忠孝两全。他为祖母守丧期满后,应征担任太子洗马,兑现了他“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D.李密因怨被罢。他认为自己没有得到重用,颇有怨言。李密在诗中流露怨气,引起了皇帝的不满,最终被
罢免了官职。
【小题4】把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小题5】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课文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李密这一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风一吹,黄陂湖的湖面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眼前。白鹭成群地飞翔,在浅滩处落下。也许是小鱼小
虾还沉浸在冬眠的梦里,白鹭轻而易举地觅得食物,不一会儿,它们就嬉戏起来,我啄你一下,你啄我一下;
一个腾地飞起,一个紧追不舍,湖湾里一片热闹景象。野鹜躲得远远的,在比较隐蔽的地方偷偷地享受捕获的
美餐,一有风吹草动,要么扑棱着短翅贴着水面疾驰,在菖蒲、茭白和芦苇丛中隐蔽好。要么一个猛子扎下
去,在很远的地方露出头,警觉地东张西望。若没危险,就大模大样地游弋。
岸边,除了柳树风光无限,芦苇和水草也呈现了强劲的势头。别看芦苇表面枯萎,但你往它的根部看,已
经有小生命在萌动,隐约有纤纤玉指粗的芦笋崭露头角。西北的长堤上有一丛竹子,也有几株桃树,却不见桃
花,没有“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意境,让我有些失落。但堤上的蒌蒿葱郁,得意地拔出地面,有鹤立鸡群的味
道,又让我欣喜。蒌蒿在冬季就依偎在枯草里顽强地生长,一到春天,一些草芽不声不响地顶破泥土,呈现出
锐不可当的韧劲和气势。春风一亲吻,小草就长一截;春雨一滋润,又长一截。“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状况在
不知不觉中变得绿草如茵。
黄陂湖送出了春讯,一个欣欣向荣、姹紫嫣红的春天指日可待。
【小题1】下列对文段中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依偎在枯草里”运用了比拟手法,把蒌蒿在枯草丛中东歪西倒的样子写得如在目前。
B.“顶破”极为形象,“顶”写出了草芽在春天到来后向上生长的态势,“破”显示结果。
C.“春风一亲吻……又长一截”四句话,句式整齐,还运用了反复的手法,读来朗朗上口。
D.借韩愈诗句的意境,生动地写出了春初大地的草色,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文采。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竹外桃花三两枝”的引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是“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B.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
C.船上的人听到水面的喊声,在隐约里也喊出:“二老,二老,你真能干,你今天得了五只吧?”
D.清代的法律规定:“境内只要发现天花患者,一定要将其隔离;凡海外来华的船只,要严格排查‘出痘
者’,切断一切输入通道。”
【小题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近几年冬天,大学生裹着军大衣笑着走进教室、穿着军大衣爬武功山的视频爆红网络。军大衣为什么在
“00后”中风靡?有人说受经济环境影响,年轻人消费更追求性价比;有人说军大衣的流行,满足了当代年轻
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即独立、个性与归属感;有人说,军大衣的火热代表了人们集体潜意识中的一种怀旧情
绪;还有人说,军大衣作为中国军队的标志性服饰,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穿军大衣既是文化认同,更是文化
自信;也有人认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蜀相
杜甫(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蜀相》首联的“何处寻”,说明作者是有意识的寻访,并流露出钦慕和迫切之感。
B.《蜀相》尾联两句承接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里的
“英雄”指不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一切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
C.《书愤》颔联作者选用意象组合,简洁却巧妙地回忆了作者亲历的瓜洲渡、大散关两次抗金经历,洋溢着
豪迈的爱国热情。
D.《书愤》全诗紧扣住一“愤”字,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
废。
【小题2】《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说说两首诗在
主要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异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补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扬州作为“九州”之一,自古繁华,可惜屡遭战祸,姜夔《扬州慢》中的“
两句,化用典故,以一片乐景尽显其黍离之悲。
,
”
(2)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一)》中“
朴安详的村落图景。
,
”两句运用叠词,简笔勾勒出一幅古
(3)“美人”是中国古典诗词中表达个人情感的重要载体,频频出现在文人笔端,如
“
,
”。
四、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饮料、零食、糕点流行减糖、无糖的同时,菜肴和主食当中却在大量放糖。
多,实在不是一个好事情。
A
因为摄入糖太
在餐馆里,
B 。菜品如糖醋排骨、宫保鸡丁、红烧肉、烧茄子等,面食如杂粮馒头、小窝头、果仁红
豆卷等。淡淡的甜味,会让人放松警惕,不知不觉摄入大量的糖。我们日常不小心会吃进去多少糖?①加5%
的糖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甜味,②而加8%的糖则认为很可口。③至于饼干点心之类食品,④要想让人吃得出
正常的甜味,就得至少加到15%以上的糖。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⑥一天最好把添加糖克制在25克以
内,最多不能超过50克。⑦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就更要谨慎喝饮品了。⑧100克酸奶就含8克糖,⑨一份冰淇
淋如果再加上,⑩就可能超过50克的限额了。
有人问:用糖醇替代糖来做菜可以吗?这样做并不能解决问题。 一方面,用糖醇做菜不 能增香增色;另
一方面,
C ,研究结果显示,糖醇吃多了会增加血栓风险,还会导致腹泻,扰乱肠道菌群平衡。
【小题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怡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
【小题2】文中第二段有四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
原意。
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上饶市2023_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pdf: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2023_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pdf,共13页。
江西省抚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pdf: 这是一份江西省抚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pdf,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