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六)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重建附近”:年轻人如何从现实中获得力量?
——人类学家项飙访谈(节录)
康岚:您最早在什么时候提出“附近”这个概念?为什么想到提出这个概念?
项飙:我第一次提“附近”应该是在2019年夏天,我跟许知远在“十三邀”节目上的对话。当时好像是在谈现代人的时空观念,为什么现在人们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耐烦?我们说到现代生活完全是被时间逻辑统治了,空间逻辑消失了。原来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通过人的行动,比方说我和你的距离是一袋烟的工夫,或者说这个距离是从你家走到荷塘边上的那个工夫,其实时间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空间来衡量的,但在工业化之后,抽象时间也就是钟表时间变得非常重要。当这种抽象时间统治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就完全变成了附属性的东西。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满,是因为你根本不考虑他是从空间中哪个点到餐馆拿了东西,以及路上的交通是怎样的、进你家小区的门时他要跟保安怎样交涉,这些经历性、空间性的东西,你是不管的,你要的就是那个东西要在你规定的时间内送到你的手里。这种心态是“时间的暴政”造成的。在这样的场景下,我提到“附近的消失”。
“附近”这个空间的消失,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的暴政”,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建立自己对世界的感知越来越通过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则,而不是通过对自己周边的感知来理解。比如,你的邻居是干什么的,楼下打扫卫生、门口卖水果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家在哪里,如果家不在这里,一年回几次家,他们的焦虑和梦想是什么。这些人对你的生活很重要,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由他们来组织的,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不能够正常运行。但是,我们对这些“附近”经常是视而不见的。
这个“附近”,它是一个空间,它的有趣在于它有很强的社会性,它是你这个社会主体的物质基础,把你托起来。在这里面,有很多很细密的又很复杂的、看似好像不重要的但其实是很重要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所以我提出,要关注“附近”,一方面是要重构自己的生活,将自己从“时间的暴政”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是在主观意识上,要重新树立一种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这个话题的表达,既有描述性,也有针对性。后来大家觉得“附近”值得讨论,大概是因为它的确有针对性。
康岚:您说过,“重建附近”不是一种论述,而是一种劝说,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劝说,为什么“附近”对年轻人尤其重要?
项飙:当时我好像还提到,年轻人关心的就是两极。一方面他们非常关注自我,比如考试、毕业以后去哪里等,对这些问题很焦虑﹔但是另一方面,通过社交媒体,他们又非常关心远方,比如全球的一些危机、民族的兴盛啊,这些由各种抽象说法形成的宏大叙事,造成了社交媒体上各种辩论中很大的情绪波动。但是人们对自己周边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认知反而是很模糊的。
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对身边的事情都讲不清楚,那他讲远方的事情肯定也讲不出什么意思来,因为他缺乏对人的经验进行洞察的能力,他讲来讲去都是书面上的词语。所以,从一个教师的角度,我觉得,学生不懂得“附近”,也就不可能懂得世界.
我在想,“附近”这个概念为什么后来会引起反响,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它点出了一个症结,就是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失控的。一方面,年轻人觉得社会非常复杂,充满不确定性,他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选择,特别是从小地方出来的或者说一般家庭的孩子,只有考学这一条路,这造成他很累,但又不知道未来究竟能不能获得他要的东西,因为他觉得这个世界一旦超出他那个“泡泡”,是一个好像特别不能把握的世界。从这两重意义上来讲,年轻人都觉得不够控制自己的生活。当觉得自己的生活失控,感到焦虑、劳累、恐惧和无意义时,他会产生一种很自然的愿望,就是要重新在生活里找到一个抓手,重新找到一个锚、一个立足点。
那这个立足点是什么呢?我觉得,大家在“附近”这个意象里看到了一种可能,觉得“附近”可能是一个新的抓手和立足点,是大家重新建立对生活的可控感、至少是可知感的一个基础。
康岚:为什么“附近”能够满足这一点?
项飙:因为“附近”跟地方、跟社区、跟小区、跟群体、跟部落都不一样,“附近”不是一个有边界的单位。跟“附近”最接近的单位可能是社区,但在社区里面是一群相对固定的人,它有相对固定的边界,内部的关系是稳定的,人员是相对同质的。但“附近”不一样,就像我前面说的,在“附近”,你要看到那些卖菜的、卖早点的、搞保洁的;而且这个“附近”是跟着你走的,你走到哪里,“附近”就跟到哪里。所以“附近”跟社区不一样:第一,它很强调人的具体的经验,强调你怎么去看它;第二,“附近”不是一个可以行政化的、可以去客观描述的单位,“附近”是以你为中心的、在这个意义上,可能“附近”有它特别的使用价值吧。
(选自《当代青年研究》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人对时间逻辑的重视以及对空间逻辑的忽视,可能导致“时间的暴政”。
B.和周边的人聊聊天,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可提升我们对“附近”的感知。
C.“附近”包含着细密而复杂的社会关系,是我们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D.相比社区,“附近”边界更灵活,更强调个体经验,也更值得重视和认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理解时间的主要方式由通过人的行为转变为通过钟表,与工业化后的生产生活需要用抽象时间来衡量有关。
B.重新树立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需要减少对宏大叙事的关注,积极投入到对自己周边生活的具体感知之中。
C.跳出个人的小天地,进一步认识社会,并为自己未来发展做好充分准备,能够有效增强年轻人对生活的可控感。
D.乡土社会的人们在熟人社群长大且不轻易流动,与现代社会的人们不同,他们对“附近”的认知比较具体清晰。
3.下列有关访谈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康岚作为提问者,能够围绕着“附近”这一话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提问,从而将访谈逐渐推向深入。
B.画线句通过对被访者观点的引述拉近双方的距离,又为话题的自然过渡做好铺垫,体现提问者对访谈较强的掌控力。
C.项飙用词形象生动,如以“时间的暴政”说明我们在时间上对他人的苛责,以“泡泡”暗示个人的小天地并不牢靠。
D.项飙回答时经常用“一方面”“另一方面”和“可能”,作为人类学家的他思路很清晰,也比较注重语言的严谨性。
4.根据访谈内容对项飙的阐述思路进行梳理,下列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附近消失B.②重建附近C.③尤其重要D.④从而做到
5.项飙在访谈中提到,他对话题的表达“既有描述性,也有针对性”请结合访谈分析其表现及效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春天
张承志
乔玛是被奶奶从睡梦里揪起来的。他满心不痛快地穿着袍子和马靴。
好凶的白毛风呐,马群一定顺风跑啦。他连着打了两个寒噤。真是见鬼啦,草地变绿了还下雪。他靠着毡包的门定了定神,辨清了方向,然后拿起倚在毡包上的套马杆,大步朝绊在雪地上的马走去。
乔玛追上马群时,大概已经是下半夜了。马群准是顺着长沟被暴风雪裹挟着南去的,他伏在马背上想。乔玛握紧套马杆子,吆喊出第一声——但他绝望地发现,平日里还显得蛮威风的喊声一出口就消失在漫天的风吼里。他腾出左手,重重地抽了马一鞭。现在只有冲到马群前面,才能截住这些吓疯了的畜生,他想。
在马群最前头,他终于看见了领头逃窜的那匹马。安巴·乌兰!在整个东乌珠穆沁草原上,安巴乌·兰的名字像雷一样响亮。在强悍的摔跤手和套马手的圈子里,安巴·乌兰被描绘成一匹神马。在那些嗜爱玩摔儿马把戏的大力士们一对对地站成门户,粗声叫喊着赶着安巴·乌兰驰过他们的长阵时,乔玛总是心跳不已。安巴·乌兰能拉翻一个个大汉,脖颈两侧拖着好多根套马杆,穷凶极恶地闯过那种长廊。没有人套得翻它,乔玛想,这匹马有一个钢铁的脖子。
暗白色的安巴·乌兰斜瞟着他。他看见那马猛地把满颈拖着地的长鬃甩过头顶。这白鬃毛像白色的旗子,乔玛想,猛地甩过一面沉甸甸的白色大旗。雪片还在脖子那儿化成水往下淌,他感到背部已经完全湿透了。冻硬的薄皮子像石片一样刺着肉。
我应当换匹马,他想,一定要换匹快马。这样的夜里必须骑着一匹最快的马。他开始留神辨认黑夜中的马群。乔玛抖擞起精神,轻轻地把套马杆探了出去。柳木梢做成的马杆在他手中均匀地、轻微地颤着。他心头掠过一丝满意,他感觉到杆头的牛筋绳圈正听话地切过雪幕。他也对自己的眼睛感到满意。我在这样的黑夜里也能清楚地看见杆头的牛筋绳圈,瞧,它正冷冷地俯视着逃跑的马群。我换了马就是要截住你,安巴·乌兰,你不要以为你可以带着马群一直窜到西藏。
乔玛发现了他最中意的黄骒马。好极了,这匹马又快又老实。我要把马杆子在这黄踝马头上轻巧地甩出一个漂亮的弧,然后一毫不差地套住它的一只耳朵和半边脸。就在这时,他听见一声可怕的马嘶。
安巴·乌兰!他吓得哆嗦了一下,同时猛地竖起了马杆。它打算撞断我的马杆哪,他听见自己的心怦怦地跳。白鬃儿马愤怒地嘶吼着,闪电般地冲进了黑暗的雪夜,乔玛举不住迎风竖着的高高马杆了,他顺风松开了它,马杆子可耻地倒拖在雪地上。你这白色的魔鬼!他小声骂着。不过,没有人会看见这可耻的竖杆子。他狡黠地笑了一下。他不失时机地纵马扑向黄骒马,像抡一条大棒一样,把马杆子胡乱揍在那黄骒马的脖颈上。
温顺的黄踝马立即害怕地站住了,委屈又害羞地垂下头。
乔玛撑着马杆,跃上黄骒马的背。他发现脚底也湿透了。天呐,这雪太湿啦,他想,换一匹马的工夫,靴子就被雪浸透啦。
乔玛左驰右突地拦截着马群,不知不觉地,天亮了。我全身都湿透了,他麻木地想,从脖子,到胸口和后背,还有腿和膝盖,全身都湿透了。连靴子里都泡着水,他冻得僵硬地跨在鞍上,听着袍子外层的冰壳在咔咔作响地相撞、风雪还在穷凶极恶地驱赶着马群。他想,我该在乌拉盖河以北截住它们,这样下去不行。
瞧,前面就是乌拉盖河。他看见第一批到达的马群正扑通扑通地冲进河水。随即不动了,凝固了,静静地堆在灰蒙蒙的水面上。它们全死啦,他恐惧地想,它们甚至没有嘶叫一声就冻僵在那儿,水面上像是堆上了一堆石头。他哑声吼着,怪声尖叫着,拼命地抡圆马杆子,把马群赶上木桥。这时,他一眼瞥见了安巴·乌兰。
安巴·乌兰!他恨得格格地咬着牙。这匹白鬃儿马在领着马群跑呢,他狂怒地想,它正在拖着马群去死。他感到嘴里迸碎了什么.“你这白色的魔鬼!他大叫起来。乔玛咆哮着,横马堵在安巴·乌兰前面,“滚回去,嘿依!”他高声喊着.“停住!嗬依!你这白色的鬼!”他完全清醒了,他又感到结冰的袍子在粗糙地割伤着他的皮肉。好吧,就这么干吧。他从牙缝里吹出一声难听的唿哨。他同时听见心中在响着震耳的号角。马嘶叫着,箭一般超过了安巴·乌兰,远远地冲上了南方的山坡。
乔玛在山坡上扯转了马头。他沉重地跨下马背,冻结在鞍上的袍襟嗤地撕掉了一块。他拖着套马杆朝侧面走着,一面看着安巴·乌兰率领着马群追上来。来啦,它来啦,他斜眼盯着安巴·乌兰的长鬃,慢慢地探出套马杆。他握紧了套马杆的底端,他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冷静、清醒和充满力量。柔软的柳木长杆在空中划了一个好看的、简直是优雅的弧。乔玛感动得差点流下泪来。牛筋绳圈分厘不差地切过空气和雪雾,朝他意念中的那个位置飞去。乔玛清清楚楚地看见绳圈下切时正和一只尖耸的白色耳朵相会。
他吃惊地看见,一个身躯巨大的白兽像车轮一样在他眼前旋转着滚翻。巨兽颈上的白旗栽进雪地里,缠着亮铮铮的铁蹄。安巴·乌兰被摔倒啦,安巴·乌兰被我乔玛干脆利落地摔了一个筋斗。他痴痴地坐在雪地上微笑着望着安巴·乌兰,那白马正惊慌失措地爬起来,害怕地一步步踱开。他幸福地笑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乔玛满心不痛快地被奶奶叫起来套马,连骑马时发出的吆喊声都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B.无论是温顺的黄踝马还是魔鬼般的安巴·乌兰,乔玛在套取它们时都是颇为满意的。
C.马群冲进乌拉盖河,水面上像堆了一堆石头,写出了马入河水后迅速被冻死的状态。
D.马群送死使乔玛“感到嘴里迸碎了什么”,透着一种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的委屈和无奈。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春天》为题,既指出故事发生的时间,也对小说主人公套马成功加以暗示。
B.小说善于用细节展现恶劣的天气,例如主人公艰难的套马动作和坚硬而破损的袍子。
C.小说在描写客观事物和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使用了不少拟人手法,例如文中加点的语句。
D.文中交替出现“我”“你”这样的人称代词,呈现了乔玛在面对安巴·乌兰时的内心矛盾。
8.文中有两处画横线的语句,其内容完全一致。请简要分析其心理的差异和反复出现的效果。(5分)
9.崇高是审美范畴中的一种,是一种庄严、刚劲、雄浑的壮美。本文也具有这种审美特质,请结合文本,从自然意象、人物形象、精神意蕴等角度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曹操既得荆州,顺流东下,遗孙权书,言:“治水军八十万众,与将军会猎于吴。”张昭等曰:“长江之险,已与敌共、且众寡不敌,不如迎之,”鲁肃独不然,劝权召周瑜于鄱阳。瑜至,谓权曰:“操托名汉相,实汉贼也。将军割据江东兵精粮足当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又今盛寒,马无藁草,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险,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瑜请得精兵五万人,保为将军破之!”权曰:“孤与老贼誓不两立!”因拔刀砍案曰:“诸将敢复言迎操者,与此案同。”竟败操于赤壁。
(选自《智囊·识断卷》,有删改)
材料二: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注]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冑,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散,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选自《资治通鉴·汉记五十七》,有删改)
[注]刘豫州,指刘备,其曾任豫州牧。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将军割据A江东B兵精C粮足D当为E汉家F除残去秽G况操自送死而可H迎之耶?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遗孙权书”与“小学而大遗”(《师说》〉两句中的“遗”词义相同.
B.周瑜,字公瑾,东吴名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描述了他的形象。
C.举,这里指拿、用,与《鸿门宴》“杀人如不能举”中的“举”词义不同。
D.诚,这里指如果,与《陈情表》“愿陛下矜悯愚诚”中的“诚”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在夺取荆州后,顺着江水东下,写信给孙权,约定要和孙权一起来打猎,当时张昭等人震慑于曹操水军的声势而主张迎接曹操。
B.在听了周瑜的分析之后,孙权对曹操的进犯心里有了主意,他用砍断桌子角的方式表明了坚决抵抗的态度,禁止归顺曹操的言论。
C.面对诸葛亮的激将法,孙权以反问刘备为何不投降来进行回击,后来表明了要和刘备共同抗曹的决心,但也关注了刘备新近战败的情况。
D.诸葛亮向孙权提出了联合抗曹的建议,并且预计到曹操战败后将形成三方鼎足而立的局势,孙权听后非常高兴,就去与其部属商议。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险,不习水土,必生疾病。(4分)
(2)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得复而为之下乎!(4分)
14.周瑜和诸葛亮对孙权的劝说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行经褒城寄兴元姚从事
顾非熊
往岁客龟城①,同时听鹿鸣②。
君兼莲幕③贵,我得桂枝④荣。
栈阁危初尽,褒川路忽平。
心期一壶酒,静话别离情。
【注】①龟城:指四川成都。②鹿鸣:古代通常用来形容金榜题名,科举高中。③《南史·庾果之传》(王俭)用果之为卫将军长史。时人以俭府为莲花池,后因称幕府为“莲幕”。④桂枝:“桂林一枝”的省言,喻登科及第。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回顾了诗人与姚从事曾客居龟城共度美好时光,“同时听鹿鸣”写出了两人都科举高中。
B.颔联中,“莲幕”和“桂枝”都是借代,分别指姚从事任职幕府和诗人自己科举及第,表达了两人的喜悦。
C.颈联写旅程变化,由当初蜀地的危险栈道到如今褒川的平缓大路,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感慨。
D.诗歌尾联用“心期”和“静话”两个词,表达了诗人期待与友人再聚,诉说绵绵别情。
16.古人认为“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请简析本诗是如何表达深远意蕴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青年肩负着时代使命,责任重大,应当以《论语·秦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假设的语气发表议论,说明六国国君不够爱民是被秦灭国的根本原因。
(3)《逍遥游》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需有所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请看这句话末尾的句号。仅为这个句号1/10000大小的粒子,能有什么用?答案超乎你的想象。这个大小的粒子是纳米级的,依托纳米级材料的技术,正在许多领域发挥着作用。例如,碳纳米纤维可增加飞机的强度,银纳米粒子可制成抗菌织物,而保湿纳米粒子可用于化妆品。
纳米粒子正在改变医学。一直以来,当大脑需要药物治疗时,A________。近日,麻省理工学院发明了一种纳米粒子。这种可穿过血脑屏障的神奇的纳米粒子,是科学家们经过不断探索研发出来的能够解决脑部疾病药物递送难题的新型脂质体,它将会是脑部疾病患者的福音。此外,眼药水中的纳米粒子可以协助矫正视力﹔植入眼睛、耳朵或大脑中的纳米粒子,可使人类的夜视能力或听力高度提升。
纳米粒子能带来诸多好处,那么它们对人类来说安全吗?①以大家较熟悉的氧化锌为例,②氧化锌经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审核,认为是安全有效的。③科学家们尽管已经比较了解大粒子氧化锌对健康的影响,④但并不完全了解纳米级氧化锌对健康的影响。⑤一些前沿的使用人类细胞进行分析的研究,⑥甚至得出了相互矛盾的结果,人们既担心穿过人体细胞膜的纳米级粒子对健康的影响,B________。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防晒霜中的纳米级氧化锌正在破坏珊瑚礁,但目前全世界每年要产出数百吨的纳米级氧化锌,这种物质不易降解,如果人们不能更好地了解它,必然也无法预测它最终是否会造成巨大的环境问题。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4分)
19.文中第一段对纳米级粒子大小和用处的说明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为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根据《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现就加强耕地保护的相关工作通告如下:
①县内大片的耕地遭到无情地毁坏,不禁让人感到惋惜。为此,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要切实增强耕地保护意识,节约用地。永久基本农田是依法划定的优质耕地,要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严禁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②照着自己的想法在耕地上建房、采石、取土等;严禁未经批准在耕地上种植树木;严禁在耕地上挖湖造景、种植草皮;严禁违规超标准建设绿化带;严禁违规占用耕地进行非农建设。非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达到5亩或耕地10亩以上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占用耕地的,依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七条,可以处每平方米100至1000元罚款,并责令拆除复耕到位。
根据《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违规在耕地上种植树木、苗木的,由当事人自行移除,恢复耕种;未自行移除的,将依法强制清除。非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或者挖塘养鱼的,依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③责令改正;未自行改正的,将进行相应处罚。
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凡在本县区内存在违反耕地保护有关规定的行为,务必于一周内整改,恢复耕种条件。④较长时间不整改的,由公安机关等部门依法依规进行从重处理。
特此通告。
某县农业农村局
2023年9月21日
21.下列关于这则通告加点四处表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处表达对遭破坏的耕地的惋惜,可引起共鸣,用在此处比较贴切。
B.②处属于口语化的表达,用在此处显得不够庄重,应改成“擅自”。
C.③处含有命令的语气,带有强制的意味,用在此处体现了严肃性。
D.④处未指出明确的时间,缺乏严谨性,此处应改成“逾期”。
22.请把第二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我们即将面临前所未遇的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的获取将变得更为容易。对此,有人认为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已不再重要,运用知识处理问题才重要。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人生就像不停地在使用的铅笔,开始笔尖很尖,但慢慢地就磨圆了,不过太圆了也不好,那就把笔尖再适当地削一削。
“尖”与“圆”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在这样一个奔赴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当代青少年在人生路上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选择。如高中阶段的职业规划,填报高考志愿时学校、专业的选择,大学毕业或研究生毕业的就业选择,等等。这些选择关乎未来的职业,不只是个人的事,还与社会、国家息息相关。
你对“职业选择”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六)答案
1.D(3分) 2.B(3分) 3.C(3分) 4.D(3分)
5.①描述性:用生活的例子具体描述“时间的暴政”“附近”等抽象概念。②针对性:针对人们被时间逻辑统治、不再关注附近,年轻人感到生活失控等具体问题发表意见。③效果:使学术观点更接地气、更通俗易懂,也更能激起人们的共鸣、引发人们的思考。(每点2分,共6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也更值得重视和认识”缺少限制,曲解文意,原文“在这个意义上,可能‘附近’有它特别的使用价值吧”,可见原文有限制语“在这个意义上”,而且原文还有“可能”。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需要减少对宏大叙事的关注”无中生有,原文“如果一个人对身边的事情都讲不清楚,那他讲远方的事情肯定也讲不出什么意思来”,并不是要求年轻人减少对宏大叙事的关注,而是要他们关注宏大叙事的同时也要关注“附近”。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以‘时间的暴政’说明我们在时间上对他人的苛责”错,原文“当这种抽象时间统治了我们的生活”,表明“时间的暴政”指的是时间统治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被这种时间控制,一切由它说了算。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思路,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
D.“从而做到”错,原文“所以‘附近’跟社区不一样:第一,它很强调人的具体的经验,强调你怎么去看它﹔第二,‘附近’不是一个可以行政化的、可以去客观描述的单位,‘附近’是以你为中心的。在这个意义上,可能‘附近’有它特别的使用价值吧”,可见“强调具体经验”“以个体为中心”不是要求我们以“附近”为抓手“做到”的内容,而是“附近”本身的特点。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的能力。
①描述性:以“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满”这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说明这种心态是“时间的暴政”造成的;用“你的邻居是干什么的,楼下打扫卫生、门口卖水果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家在哪里,如果家不在这里,一年回几次家,他们的焦虑和梦想是什么”来描述“附近”等抽象概念。②针对性:“附近”这个概念的提出,就是因为作者关注到“时间的暴政”统治了我们的生活,并且“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建立自己对世界的感知越来越通过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则,而不是通过对自己周边的感知来理解”,因而我们不再关注“附近”,而年轻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失控的”,作者给出的意见就是年轻人要关注“附近”、总之,作者针对人们被时间逻辑统治、不再关注附近,年轻人感到生活失控等具体问题发表意见。
③效果:因为有“描述性”,使得学术观点并不抽象,易于让人理解,更接地气、更通俗易懂;因为有针对性,大家觉得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给出的解决办法也很实用,从而更能激起人们的共鸣、引发人们的思考。
6.C(3分)【解析】A.“吆喊声都失去了往日的威风”错,是因为天气的恶劣,乔玛的喊声一出口就消失在漫天的风吼里。B.“乔玛在套取它们时都是颇为满意的”错,乔玛套取黄骒马的过程并不令人满意。D.“委屈和无奈”错,“感到嘴里迸碎了什么”体现的是乔玛对带领着马群去送死的安巴乌兰的极度愤怒,并非“委屈和无奈”。
7.D(3分)【解析】“内心矛盾”错,“我”“你”代词的交替使用体现的是叙述时的视角转换,以此形成了叙述的真实性和对话感,并没有体现人物的内心矛盾。
8.心理差异:①第一句是乔玛被马嘶惊吓,套马未能成功时略带羞赧的诅咒。(1分)②第二句是乔玛眼睁睁地看到马群被引领着送死时的愤怒。(1分)效果:①两处语句虽内容相同,但表达的心理有差异,显示出人物心理的复杂性。(1分)②两句话在形式上构成前后呼应的效果。(1分)③反复的语言表达,强化了主人公的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自然意象:小说的自然意象辽阔博大,如辽阔的草原、极端恶劣的暴风雷之夜、如千军万马般难以掌控的发了疯的马群,都体现出一种刚劲、雄浑的壮美。②人物形象:小说刻画了一位在暴风雪之夜与马群搏击的年轻马信形象,在与领头马安巴·乌兰的较量过程中,不畏严寒,不惧对手,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呐喊式的语言都彰显了一个了不起的英雄形象,即使最后精疲力竭也在精神上屹立不倒。③精神意蕴:乔玛与暴风雪的抗争、与安巴·乌兰的较量传递出人与自然力的冲突,紧张激烈的气氛下是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和强烈的艺术震撼力,为读者揭示了生命的伟大,留下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BDG(3分,每断对一处1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将军割据江东,兵精粮足,当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句意:主公占据江东,兵精将广而粮草充足,应当为汉室除去奸贼,再说曹操现在正自寻死路而我们哪有归顺他的道理呢?
11.A(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掌握文言知识的能力。A项,两句中的“遗”词义不同,前者为“送、给予”;后者为‘放弃、遗弃”。B项,解说正确。C项,“杀人如不能举”中的“举”词义为“全、尽”,与文中加点的“举”词义不同。D项,“愿陛下矜愍愚诚”中的“诚”词义为“诚意、诚心”,与文中加点的“诚”词义不同。
12.A(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约定要和孙权一起来打猎,当时张昭等人震慑于曹操水军的声势而主张迎接曹操”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是曹操要与孙权交战,东吴的张昭等人认为曹操兵力强大,主张投降曹操。
13.(1)中原地区的曹军,长途跋涉来到南方(偏狭的江湖地带),不服水土,一定会生病。(“中国”“江湖之险”“习”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
(2)如果大事不成,这就是天意,怎么能再屈居于曹操之下!(“济”“安”“为之下”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关键词。第(1)句关键词:中国,中原地区;江湖之险,险之江湖,陆地偏狭的江湖地带,这里指南方;习,习惯、服。第(2)句关键词:济,成、成功;安,怎么;为之下,屈居于曹操之下。
14.①都强调了抗曹的正当性:周瑜说曹操是汉贼;诸葛亮用激将法劝孙权向曹操称臣,并说刘备是皇室后裔,不可能臣服曹操。(1分)②都分析了曹操的劣势,帮助孙权树立信心:周瑜认为孙权占有地利,曹操北有后患,远道而来不服水土;诸葛亮认为刘备、刘琦还有实力,曹操远来疲敝,不习水战。(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并概述文章特定内容的能力.根据原文“操托名汉相,实汉贼也”“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况刘豫州王室之冑,英才盖世”“今北土未平……此数者,用兵之患也”“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逼兵势耳,非心服也”等内容,分析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曹操取得荆州后,顺流东下,写信送给孙权,说“将率领八十万水军,与将军您在东吴交战”。东吴的张昭等人说:“我们所凭借的只有长江天险,曹操取得荆州后,长江天险已经成为敌我双方所共有。再说敌众我寡,双方兵力悬殊,不如投降曹操。”只有鲁肃不这样认为,他劝孙权立即召回在鄱阳的周瑜商议大计。周瑜赶回后,对孙权说:“曹操虽名为汉朝丞相,其实却是汉朝的奸贼。主公占据江东,兵精将广而粮草充足,应当为汉室除去奸贼,再说曹操现在正自寻死路而我们哪有归顺他的道理呢?请主公听我详说平曹的计划。现在北方并没有完全平定,关西的马超和韩遂,是曹操的后顾之忧;如今曹操竟舍弃善战的骑兵,而想与擅长水战的吴军在水上决战;再加上现在正值隆冬时节,马草军粮的补给都不方便﹔中原地区的曹军长途跋涉来到南方(偏狭的江湖地带),不服水土,一定会生病。刚才所列举的,都是曹操用兵的不利情况,周瑜请求主公给我精兵五万人,我保证会击败曹操!”孙权听了周瑜这番话后说:“我与曹操这老贼势不两立!”说完抽出宝刀砍断桌子一角,说:“诸位再有敢说归顺曹操的,就会和这桌子同样下场!”后来东吴果然在赤壁打败了曹操。
材料二:
诸葛亮在柴桑见到孙权,对孙权说:“如果将军能以江东的人马与占据中原的曹操相抗衡,不如尽早与曹操断绝关系;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早点解除武装,向他称臣!现在,将军表面上服从朝廷,而心中犹豫不决,事情已到危急关头,却不果断处理,大祸就要临头了。”孙权说:“假如真像你说的那样,刘备为什么不向曹操称臣?”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壮士,还坚守节义,不肯屈辱投降﹔何况刘备是皇室后裔,英雄才略,举世无双,士大夫们对他的仰慕,如同流水归向大海。如果大事不成,这就是天意,怎么能再屈居于曹操之下!”孙权勃然大怒,说:“我不能拿全部吴国故地和十万精兵拱手奉送,去受曹操的控制。我的主意已定!除刘备以外,再没有能抵挡曹操的人;但刘备新近战败之后,怎么能担当这项重任呢?”诸葛亮说:“刘备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大败,但现在陆续回来的战士和关羽的水军加起来有一万精兵,刘琦集结江夏郡的战士,也不下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经疲惫,听说追赶刘备时,轻骑兵一天一夜奔驰三百余里,这正是所谓‘强弩射出的箭,到了力量已尽的时候,连鲁国生产的薄绸都穿不透’。所以《兵法》以此为禁忌,说‘必定会使上将军受挫’。而且北方地区的人,不善于进行水战;另外,荆州地区的民众归附曹操,只是在他军队的威逼之下,并不是心悦诚服。如今,将军如能命令猛将统领数万大军,与刘备齐心协力,一定能打败曹军。曹操失败后,必然退回北方,这样荆州与东吴的势力就强大起来,可以形成鼎足三分的局势。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今天!”孙权听后非常高兴,就去与他的部属们商议。
15.B(3分)
16.①用典。首联“鹿鸣”,用《诗经》中的典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金榜题名的欢乐。(或:颔联“莲幕”“桂枝”用典,写出了人生际遇的变化,含蓄深远。)②对比。颔联将过往的艰险和现在的顺畅进行对比,由行路象征人生,抒发感慨,暗含哲理,意味深长。③虚实结合。首联回忆客居龟城,尾联期待有一天能和友人把酒言欢,共叙离情,都是虚写,而友人荣任要职,诗人自己金榜题名都是实写人生变化。虚实之间,尽显人生况味,言近意远。(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7.(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每空1分,共6分)
18.A.如何把药送达对应的脑组织是个挑战(2分) B.也担心这些粒子对环境的影响(2分)
19.(1)用“句号”来和纳米粒子的大小作比较,十分形象直观地来说明纳米粒子的微小。
(2)采用设问的方式,通过一问一答来引起读者对纳米材料的用处的注意。
(3)采用列数字来准确地说明纳米粒子的大小。
(4)采用举例子来具体说明纳米材料的多种用处。
(5)采用总分式来有层次地说明纳米材料的广泛用途。(答对1点1分,2点3分,3点5分。)
20.②中途易辙,“认为”前加“被”。(2分)
⑤语序不当,“前沿的”放到“研究”的前面(2分)。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结合“这种可穿过血脑屏障的神奇的纳米粒子,是科学家们经过不断探索研发出来的能够解决脑部疾病药物递送难题的新型脂质体,它将会是脑部疾病患者的福音”的语境可知,此处的关键内容是“解决脑部疾病药物递送难题”,可填:如何把药送达对应的脑组织是个挑战。
B.结合“既担心穿过人体细胞膜的纳米级粒子对健康的影响”的内容、关联词语以及后文“这种物质不易降解,如果人们不能更好地了解它,必然也无法预测它最终是否会造成巨大的环境问题”的提示可知,此处可填:也担心这些粒子对环境的影响。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中相关段落说明特点的分析能力。
①由“请看这句话末尾的句号。仅为这个句号,1/10000大小的粒子,能有什么用”可知,用“句号”来和纳米粒子的大小作比较,十分形象直观地来说明纳米粒子的微小。
②由“仅为这个句号1/10000大小的粒子,能有什么用?答案超乎你的想象。这个大小的粒子是纳米级的,依托纳米级材料的技术,正在许多领域发挥着作用”可知,采用设问的方式,通过一问一答来引起读者对纳米材料的用处的注意。
③由“仅为这个句号1/10000大小的粒子”可知,采用列数字来准确地说明纳米粒子的大小,
④由“例如,碳纳米纤维可增加飞机的强度,银纳米粒子可制成抗菌织物,而保湿纳米粒子可用于化妆品”可知,采用举例子来具体说明纳米材料的多种用处。
⑤采用总分式来有层次地说明纳米材料的广泛用途。“这个大小的粒子是纳米级的,依托纳米级材料的技术,正在许多领域发挥着作用”是总说,“碳纳米纤维可增加飞机的强度,银纳米粒子可制成抗菌织物,而保湿纳米粒子可用于化妆品”是分说。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不合逻辑,“氧化锌经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审核,认为是安全有效的”中途易辙,第一句主语是“氧化锌”,第二句主语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应使句子前后主语一致,在“认为”前加“被”。
⑤语序不当,“一些前沿的使用人类细胞进行分析的研究”多重定语语序不当,“前沿的”放到“研究”的前面.
【答案】
21.A(3分)“表达对遭破坏的耕地的惋惜,可引起共鸣,用在此处比较贴切”错误。通告属于公文,公文不宜用描写和抒情性很强的语言。故选A。
22.全县干部群众要增强耕地保护意识(1分),明确不同耕地的主要用途(1分),同时严禁各种破坏和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2分)。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由“为此,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要切实增强耕地保护意识,节约用地”可概括出:全县干部群众要增强耕地保护意识。由“本农田是依法划定优质耕地,要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可概括出:明确不同耕地的主要用途。由“严禁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占用耕地建窑、建坟,……严禁未经批准在耕地上种植树木;严禁在耕地上挖湖造景、种植草皮﹔严禁违规超标准建设绿化带﹔严禁违规占用耕地进行非农建设”可概括出:严禁各种破坏和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
23.一)、【写作指导】
本题是思辨类材料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价值取向和思辨能力。
“人工智能时代”是本题写作思考的大背景。对考生而言,这一背景是真实的,并且在不断发展中,是能让考生有切实体验和感受的思考内容。
本题充满思辨色彩、在“人工智能”盛行的生活背景下,“知识”的获取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是应该依然注重学习积累的过程,还是应该更看重利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过程?“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本质上是在说学习的积累过程;“运用知识处理问题”本质上是在说学习可达到的结果。如果认为前者“已不再重要”,后者“才重要”,本质上是在淡化过程,突出结果。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思辨作文题。考生可以支持材料中“有人认为”的观点,因为这一观点在“智能时代”的大背景下有其合理性,例如可以缩短学习的时间,更高效地解决问题,考生也可以反对这一观点,坚持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当然,考生也可以有更加综合性的考量。无论是哪一种思考,都有较大的写作空间,可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体会去选择立意,选取写作内容。
参考立意:①学不可以已,过程不可替﹔②智能时代,让知识获取更便捷﹔③注重学习,亦重视运用;④知识需获,运用当活;等等.
二)、【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比喻性的材料作文。将人生比作“铅笔”,将铅笔分为了三个状态:第一阶段是很尖,第二阶段是变圆,第三阶段是过于圆了就再削一削。对于“尖”和“圆”到底比喻什么,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拘一格。比如“尖’可以比喻锋芒毕露,“圆”可以比喻韬光养晦、低调谦逊;“尖”可以比喻锐气十足、为人刚直,“圆”可以比喻为人处世圆滑、八面玲珑。“尖”与“圆”都是人生必要的、正常的状态,但“很尖”“太圆”就不好了,所以材料结尾说“把笔尖再适当地削一削”,意思是使其处于一种既不太尖也不太圆,达到一种中庸的、平衡的状态。另外可以紧扣“开始”“慢慢地”等时间词,打开写作思路,“开始笔尖很尖”可以对应人的青少年时期,“慢慢地就磨圆了”可以对应人的中年、老年时期,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状态。无论如何立意,只要围绕“圆”与“尖”阐释,言之有理,均视为符合题意。
【参考立意】①人生当尖则尖,当圆则圆﹔②人生当尖圆有度﹔③处世莫太圆滑,永葆奋进锐气;④为人要圆融,做事有锐气;⑤成熟中带点棱角,是最好的人生状态;等等。
三)、例文:
择心之所属,立利国之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择业观,我们这一代无疑是幸福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行业不断涌现,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越是多元的选择、越需要有清晰的规划和坚定的原则,就如龚逸帅所做出的选择。这让我想起伟大哲人马克思告诉我们的:“职业选择应该遵循的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我认为,职业的选择应将个人兴趣与时代需要相结合,才能择心之所属、立利国之业。
作家路遥曾说,只有拥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才能成就某种事业。了解自己兴趣,发现自身特长是职业选择的依据。很多人艳羡网红,向往成为主播,其实并非源于兴趣,而只是想像李子染“——夜成名”、只需对着屏幕笑靥如花,便有打赏源源不断.还能告别秉烛的夜晚,告别如山的试卷,告别酸涩的眼和僵直的背。想当网红,不过是想避开寒窗苦读的苦与累罢了,这种选择的背后不是理性的思考与责任的指引,只是拒绝奋斗的颓丧,是目光短浅的浮躁与功利。
何况,他们对“网红”职业的认识有失偏颇,只看到轻松获取日进斗金的舒适和惬意,却看不到“网红”成功背后的漫长奋斗与艰辛付出。其实,没有哪份职业是轻松的,只有内心真正地热爱,才能不惧工作中的困难,坚持到底,也只有干一行,爱一行,脚踏实地才能做成、做好一番事业。
职业的选择还与国家、社会息息相关。“无尽的远方,无穷的人,都与我有关”,无数人对此作出了生动的诠释。58年前,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青年人扎根塞罕坝,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在风沙肆虐的茫茫荒原创造了绿色事业;同在那一年,年轻的樊锦诗深入大漠,在艰苦与孤寂中坚守了半个世纪、以保护敦煌为终身事业﹔还有放弃百万年薪选择回到最贫困山村的秦玥飞,疫情当前不计报酬的最美逆行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他们自觉践行的择业观。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社会,才能在每一份职业中无愧于心,才能实现自身的完美与人类幸福的统一。
诚如马克思所言,在职业的选择上,个人的完美与人类的幸福并非敌对、互相冲突。时代与祖国的发展给了我们更多选择职业的机会,我们的奋斗与收获,也能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为时代的幸福增色,这是一个成就他人与自我成就的过程。将个人选择与国家发展相统一,融“小我”于“大我”,则涓滴可汇聚成汪洋、个人与时代共成长。
愿我们择心之所属,立利国之业。摆脱不劳而获的思想,带着热爱,选择理想的职业并为之奋斗,做一颗星,点缀时代的天空,让更多人分享璀璨星光!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六)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六)语文试卷,文件包含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六语文试卷pdf、语文答案pdf、语文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考模拟(四)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考模拟(四)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外国语学校高考模拟(三)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外国语学校高考模拟(三)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外国语学校高考模拟三语文试题docx、语文考点总结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