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一)
展开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考生条形码区”。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按各题答题说明,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选择题
选择题共28题,每小题3分,共8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2年9月13日,某国际科研团队发现了一颗新行星LP890-9c,距离地球约100光年,可能适合生命生存。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存在生命的天体是( )
A.AB.BC.CD.D
2.若行星LP890-9c存在生命,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表面温度变化幅度小B.表面地形平坦开阔
C.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存在液态水
将一张白纸置于阳光下,观察投到纸上的阳光,结合太阳各种辐射的波长范围图,完成下面小题。
3.投射到纸上的阳光,主要属于图中的( )
A.①区 B.②区 C.③区 D.全部区域
4.有关太阳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B.太阳辐射能能量巨大,很容易被人类直接利用发电
C.太阳辐射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提供能量D.太阳辐射能是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动力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炽热气体球,源源不断地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给地球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读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太阳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层用肉眼不可直接观测 B.②层常出现暗黑斑点
C.③层会突然出现增亮的斑块 D.太阳黑子集中的区域耀斑出现也多
6.下列关于太阳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太阳以光的形式放射能量 B.极地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多的因素是纬度
C.太阳活动使长波通信质量下降 D.太阳活动峰年出现异常气候的概率增加
读图,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B.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上升D.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8.图中的X处即为( )
A.内核与外核交界B.莫霍界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D.古登堡界面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12月31日22时27分在甘肃白银市平川区发生4.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6.74度,东经105.00度。据此并结合如图地球图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E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D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唯一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ABCD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10.岩石圈( )
①包含地壳及上地幔 ②位于软流层以上 ③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④包括水圈的全部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A~G地层中,形成最早的是( )
A.A B.B C.D D.G
12.D地层中生物兴盛的地质年代,甲地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
A.炎热干旱 B.寒冷干燥 C.森林密布 D.热带海域
13.下列关于化石和岩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地层都有化石分布 B.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
C.结构简单的化石一定在地层深处 D.种类相同的化石一定在同一地层里
北京时间2024年4月30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完成下面小题。
14.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撤离空间站返回地面的过程中,经过的大气层依次是( )
A.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B.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
C.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D.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
15.图示B层大气层( )
A.随着高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B.有若干电离层,利于无线通讯
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非常适合航空飞行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0日7时18分,印度尼西亚杜科诺火山喷发,火山灰柱最高处距峰顶约700m。下图分别示意火山喷发及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此次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源自( )
A.岩石圈 B.大气圈 C.生物圈 D.软流层
17.火山灰所处的大气层的热量直接来自( )
A.⑤ B.② C.③ D.④
18.火山灰在当地空中飘浮期间,最可能导致( )
A.连续性暴雨 B.太阳辐射增强 C.大气逆辐射减弱 D.日较差减小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热力环流示意图,虚线a、b、c、d示意气流运动轨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若该环流出现在白天,且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①②③④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0.若该环流出现在夜晚,且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a为(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下图为北半球某时刻海陆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图中①、②、③、④点,气压最高,气温最高的分别是( )
A.①② B.③① C.②① D.④②
22.此时滨海地区近地面的风向,图中所示季节分别是( )
A.海风、夏季 B.海风、冬季 C.陆风、夏季 D.陆风、冬季
下图为某年4月5日8时世界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局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甲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2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南宋天文学家、思想家何承天在《论浑天象体》中记载“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入海。”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如图中代号最能解释“百川发源……归注入海”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①降水 B.②蒸发 C.③水汽输送 D.④地表径流
26.有关水循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 )
①塑造地形地貌 ②促进海陆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③促使全球水资源的总量增加 ④使地球上水体不断更新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关于图中所示海区盐度及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海区—盐度较高—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B.乙海区—盐度最高—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C.丙海区—盐度最低—降水丰富,蒸发量小 D.丁海区—盐度最低—降水最多,蒸发量大
28.影响图中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水温度 B.海水盐度 C.海水深度 D.海水运动
第II卷 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共2题,共16分)
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图中D、F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并说明地震波向下传播经过两个不连续面后所发生的变化。
(2)描述地壳的范围划分并说出其厚度特点。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示意秘鲁东南部某河流上、中游区域部分信息。
(1)说明图中A-B段河流地貌特点。
(2)分析中游地区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29.(1)D为莫霍面;F为古登堡面。在莫霍面下,纵(B)波和横(A)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地震波向下经过古登堡面时,纵(B)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A)波完全消失。
(2)范围划分:地壳指地表至莫霍面之间的部分;厚度特点:地壳厚薄不一(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30.(1)A-B段位于河流上游,河流下蚀作用明显,河谷深、陡;河谷横剖面主要呈“V"形;河道弯曲程度较低等。
(2)中游地区地势较平坦流水不断侵蚀河岸〈凹岸)) ,河床出现弯曲且弯曲度不断增大;受流水的侵蚀作用,河流最终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分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扼湖。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C
D
D
D
D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C
D
D
C
D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C
D
C
B
D
B
B
A
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共17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地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包括选择题、综合题,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乙地貌景观的特点是,科考队登顶后处于图中,科考队在登顶过程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2年7月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2年7月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属于海岸地貌的是, 与流水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现象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