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教师版).docx
    • 学生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生版).docx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教师版)第1页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教师版)第2页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教师版)第3页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生版)第1页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生版)第2页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生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教师版docx、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2.本试卷共8页,四大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中,我们不能____________,而是要深潜到作者内心去探寻独特的精神世界。壮阔、火烈、震撼人心的安塞腰鼓;童年在偏______(pì)的赵庄看过的令“我”难忘的社戏;“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那充满了浓郁陕北色彩的“信天游”;静______(mù)的夜里,浸润着长幼深情、人情世故、家国情怀的灯笼……这些都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____________这些民间文化,我们能够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____________到中华文明是多么伟大与神秘!
    1. 给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偏______(pì) 糜______子 静______(mù) 浸______润
    2. 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浮光掠影 通过 领悟B. 浅尝辄止 透过 领略
    C. 浅尝辄止 透过 领悟D. 浮光掠影 通过 领悟
    3. 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些都是从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
    B. 这些都是从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C. 这些都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D. 这些都是因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答案】1. ①. 僻 ②. méi ③. 穆 ④. jìn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偏僻:piān pì,远离城市或中心地区,交通不方便。
    糜子:méi zi,穄子,一种不粘的黍。
    静穆:jìng mù,安静庄严。
    浸润:jìn rùn,①(液体)渐渐渗入或附着于固体表面。② 谗言逐渐发生作用。③(积极而微妙地)影响。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一空,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一掠而过的影子。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句中形容阅读时不能不作深入研究,用“浅尝辄止”恰当;
    二空,通过:从一端或一侧到另一端或另一侧;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透过:通过、穿透的意思。句中形容我们从民间文化中能够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用“透过”恰当;
    三空,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并认识它的意义或对它进行辨别、欣赏。领悟:对事物有所了解和认识。句中形容欣赏到中华文明的伟大与神秘,用“领略”恰当;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画线句中“世代传承并创造”语序不当,应为“创造并世代传承”;
    故选C。
    4. 古诗文默写
    (1)参差荇菜,____________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周南》)
    (2)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子衿》)
    (3)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人诗作常常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诗中常有哀民生之艰、叹百姓之苦的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杜甫在《石壕吏》中对差役凶暴、老妪凄苦的揭露。
    【答案】 ①. 左右流之 ②. 寤寐求之 ③. 青青子衿 ④. 海内存知己 ⑤. 黄发垂髫 ⑥. 并怡然自乐 ⑦. 吏呼一何怒 ⑧. 妇啼一何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寤寐、衿、垂髫、怡、吏、啼”等字词容易写错。
    5.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钦佩《荒野求生》的男主角贝尔,因为面对孤独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乐观面对困难。
    B.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C. 王鹤同学作文经常文不加点,错字百出。
    D.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B项运用恰当。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A项“不以为然”意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用于句中与句意不符,可改为“不以为意”。C项“文不加点”比喻作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该成语与后面的“错字百出”相矛盾。D项“洗耳恭听”形容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该成语不能用于家长倾听孩子心声的语境。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成语的含义是正确使用成语的先决条件。有些人之所以用错成语,原因较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造成的。了解成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成语的“含义”:1、字面义;2、整体义;3、比喻义;4、褒贬义;5、特定义。二、要注意使用范围。三、明确对象,注意区别。四、用语得体,敬谦有别。
    6.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古诗中的“离情”:
    ①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②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③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④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⑤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材料二:
    腰封也称“书腰纸”,图书附封的一种形式,是包裹在图书封面中部的一条纸带,属于外部装饰物。腰封上可印与该图书相关的宣传、推介性文字。腰封主要作用是装饰封面或补充封面表现的不足。
    (1)你所在小组打算以“古诗中的离情别绪”为专题编纂一本诗集,请阅读材料二,为该诗集拟写几句推荐性的文字作为诗集的腰封。
    (2)你准备把材料一中的诗收入诗集,并打算按照情感的不同进行分类,请根据下面提示,把相应的诗句序号填在相应类别后的横线上。
    劝勉安慰:__________;依依惜别:___________
    (3)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序言中说:希望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其实这也说出了阅读经典作品的意义,请据此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在这次编写诗集活动中的收获。
    【答案】(1)示例:一聚一别,一喜一悲,离愁别绪千种,期待一次重逢。
    (2) ①. ①④ ②. ②③⑤
    (3)示例:学习古诗文要多读多感受,学会结合历史背景欣赏不同时期的诗人的各类作品。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腰封。拟写的腰封要切合“古诗中的离情别绪”这一主题,语言简练,富有文采即可。
    示例一:一合一分,一乐一哀,别情万种,盼望再次相逢。
    示例二: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逢,纵有千般不舍,也要学会告别。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
    ①“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意思是: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又沐浴在同一轮明月下,又何曾身处两地呢?写诗人与友人人分两地,但是有着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含劝慰之意;
    ②“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意思是:紧紧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体现出词人在分别之时的悲凉、伤感、失魄,有依依惜别之意;
    ③“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意思是: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诗人用“浮云”来比喻友人: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徐缓,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④“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思是: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此句雄壮豪迈,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既表现出诗人的开阔胸怀,含劝慰之意,又展现出与友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⑤“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意思是: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不催促着柳条发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更进一步地烘托离别的伤情;
    据此可知表现“劝勉安慰”的是①④;体现“依依惜别”的是②③⑤。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写出自己在这次编写诗集活动中的收获感悟即可。
    示例:古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我们的教育离不开古诗文的学习,这对我们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学习古诗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可以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我们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学习古诗可以汲取古诗的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16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口的威风锣鼓
    王剑冰
    ①一群红上衣红裤子的人,就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一样的耀眼炫红。前面的手拿铜镲,后面的拥着大鼓。鼓声起处,如大地滚过的闷雷;铜镲闪间,似高天亮起的闪电。雷,闪,雷,闪,雷闪,雷闪,雷闪!一只只甩起的重头鼓槌,一片片拍天的金黄镲片……
    ②鼓槌和花镲变换起花样,一两百人的阵容,起伏推涌,推涌起伏。让人想到一次次洪峰的冲击,一座座堤坝的高垒,一排排人墙的坚持。领舞的女子忍不住从高台上跳下,跳入这波涛中。波涛更加亢奋了。从小就见识过漫漫大水、从小就担惊受怕的这群汉子、这群婆娘,把自己变成了涛,化作了浪。
    ③周围看的人,血压在升高,心跳在加速,忍不住跟着眩晕,跟着摇摆,跟着喊叫: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
    ④你说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眼前的快乐。汗水在流淌,在飞迸,你的我的他的挥洒在一起,搅和在一起……怎么还有泪水?看到你的泪水,我的眼睛瞬间迷蒙。
    ⑤我见过黄土高坡的安塞腰鼓,见过壶口瀑布的斗鼓,却没有见到威风锣鼓这般动情,这场面太大,这锣鼓太震,这是在黄河口!
    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与黄河有着紧密的关系,以前人们听到雷声,望见闪电心就慌,大雨又要来了,黄河又要涨了!黄河九九八十一道弯,走到这里要入海了,还是汹汹浑浑,怒浪冲天,不定什么时候就冲出了堤坝。那个时候,百姓苦啊,房屋不保,庄稼无收,黄河滩区多少村,哪个村没有进过水?不敢想迎着黄水头的王庄险工[注],多少次大水与坝头几乎同归于尽。
    ⑦一代代人为此耗尽了时光。春天迎春汛,秋天忙秋汛,冬天防凌汛。滩区人把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垫台子、盖房子上。黄河口的百姓,对黄河体味得深,他们的手脚、他们的面容都已同黄河搅在一起,就像他们舍不去的家,那家被冲了一次又一次,垫高了一回又一回。
    ⑧这次看到的是利津一次彻底的整治。基台将新房高高托上去,整个村子都高高地托上去。高台上瞭望着黄河,心里变得踏实。十九个黄河沿岸村庄都是如此,顺畅的道路、绿色的植被和养殖基地、蔬菜基地,成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大水给佟家村留下的水荡和老屋,成了另一种景色,不少人来寻找灵感和乐趣。
    ⑨我真正见识了王庄险工,急转弯处的大水,如一只狂怒的怪兽横冲直撞,每一撞都水花迸裂,惊心动魄。谁忍不住发出了叫喊:这么大的水头!现在这水头遇到了铁壁铜墙,随你撞去,撞散架了,默默远去。
    ⑩一个小女孩在大堤上跑,完全不知道大堤曾经的险情。她的脚跳跃着,就像一双鼓槌。
    ⑪终于不再担惊受怕,天天都能做个囫囵梦,那梦也是柳绿花红。威风锣鼓成了黄河口人的发泄与倾诉,所有的话都在这震响里,所有的表达都在这狂吼中。
    ⑫我生活在黄河花园口,曾千难万险地考察过黄河源头,现在终于来到了它千万里不舍的入海口。我绝对相信,多少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大海。而现在,包括利津在内的东营,全站在了黄河三角洲上。这一片不断生长的沃土,是黄河为我们带来的福利。
    ⑬红掌花的红掌拨着清波,蝴蝶兰猛地蓝一下。还有野荷,硕大的荷叶捧着夕阳摇晃。更多的是苇,苇花子泛着白光,前浪后浪地赶,似乎那么赶,能赶到大海。无数白色的鸟在蓝天下划着弧线,朋友说,这里集中了全世界约三分之一的白鹳。除了白鹳,还有白鹤、丹顶鹤、黑嘴鸥。绿野中起伏的,还有一座座红色的抽油机。再往前的大海上,是威震四方的钻井平台。
    ⑭大雁列阵而过,台风要来了,后面还有霜雪,还有冰凌。但河口人已没有什么好怕的,他们站在黄河大堤上,看着滔滔涌涌的黄浪,就像看着十万亩小麦浩荡的景象。
    ⑮威风锣鼓仍然在响,众志所趋的气势,和黄河,和野荷,和苇丛,和如林的抽油机涌在一起。女声的尖嗓,男声的粗吼,同锣鼓铜镲混在一起。那是痛快的迸发,是放浪的欢畅。你看呐,随着鼓,随着镲,随着吼叫,他们扑伏又起来,跳起再蹲下,他们往左边歪,他们往右边歪……他们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烟尘蒸腾!
    ⑯入海口一片苍茫,从天上来的黄河,浩浩荡荡,又流到了天上。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减)
    【注】险工:因为黄河具有“悬河”的特点,所以黄河下游干流堤防及主要支流河口段堤防是管理的重点。黄河堤防主要是由堤防和坝垛、护岸所构成。为了防止水流淘刷,在直接临河的堤段上修筑的丁坝、垛和护岸工程,称为“险工”。
    7. 文章首先描写了震撼人心的①_________,然后分三个层次,依次写了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最后再次描绘威风锣鼓的热烈场景。
    8.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鼓声起处,如大地滚过的闷雷;铜镲闪间,似高天亮起的闪电。
    (2)威风锣鼓仍然在响,众志所趋的气势,和黄河,和野荷,和苇丛,和如林的抽油机涌在一起。
    9.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⑬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10. 阅读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结合上下文的相关内容,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黄河口“威风锣鼓这般动情”。
    【答案】7. ①. 锣鼓表演场面 ②. 黄河口人代代与决堤黄河抗争的历史 ③. 利津彻底整治后黄河口人的幸福欢乐 ④. 黄河口的美丽景象与令人振奋的建设前景
    8. 示例:(1)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把鼓声比作“大地滚过的闷雷”,把铜镲闪光比作“高天亮起的闪电”,句式整齐,节奏感强,突出了威风锣鼓的气势。(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和黄河,和野荷,和苇丛,和如林的抽油机”四个短语,一气而下,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威风锣鼓排山倒海的气势。
    9. 示例:内容上:①展现出黄河口经过整治后美丽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②从侧面反映出黄河治理的成功与显著效果;③表达了作者对黄河口治理成功的激动和喜悦之情。
    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黄河治理的效果之好;暗含着一股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再次描绘黄河口威风锣鼓表演的热烈场景做了铺垫。
    10. 示例:几代滩区人曾把时间、精力和财力用在应对黄河防汛、决堤险情上,深受其苦;如今利津彻底整治,家园平安,黄河成为河口人的福利,人们欢喜愉悦,用威风锣鼓来释放心中的欢乐豪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成功治理后的黄河不可割舍的热爱之情。因此,“威风锣鼓”才显得“这般动情”。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一空,结合①段“一群红上衣红裤子的人,就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一样的耀眼炫红。前面的手拿铜镲,后面的拥着大鼓。鼓声起处,如大地滚过的闷雷;铜镲闪间,似高天亮起的闪电。雷,闪,雷,闪,雷闪,雷闪,雷闪!一只只甩起的重头鼓槌,一片片拍天的金黄镲片……”、②段“鼓槌和花镲变换起花样,一两百人的阵容,起伏推涌,推涌起伏”、⑤段“我见过黄土高坡的安塞腰鼓,见过壶口瀑布的斗鼓,却没有见到威风锣鼓这般动情,这场面太大,这锣鼓太震,这是在黄河口”可知,文章①—⑤段首先描写了震撼人心的锣鼓表演场面;
    二空,结合⑥段“那个时候,百姓苦啊,房屋不保,庄稼无收,黄河滩区多少村,哪个村没有进过水?不敢想迎着黄水头的王庄险工,多少次大水与坝头几乎同归于尽”、⑦段“黄河口的百姓,对黄河体味得深,他们的手脚、他们的面容都已同黄河搅在一起,就像他们舍不去的家,那家被冲了一次又一次,垫高了一回又一回”概括可得:黄河口人代代与决堤黄河抗争的历史;
    三空,结合⑧段“这次看到的是利津一次彻底的整治。基台将新房高高托上去,整个村子都高高地托上去。高台上瞭望着黄河,心里变得踏实。十九个黄河沿岸村庄都是如此,顺畅的道路、绿色的植被和养殖基地、蔬菜基地,成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大水给佟家村留下的水荡和老屋,成了另一种景色,不少人来寻找灵感和乐趣”概括可得:利津彻底整治后黄河口人的幸福欢乐;
    四空,结合⑫段“而现在,包括利津在内的东营,全站在了黄河三角洲上。这一片不断生长的沃土,是黄河为我们带来的福利”、⑬段“红掌花的红掌拨着清波,蝴蝶兰猛地蓝一下。还有野荷,硕大的荷叶捧着夕阳摇晃。更多的是苇,苇花子泛着白光,前浪后浪地赶,似乎那么赶,能赶到大海。无数白色的鸟在蓝天下划着弧线”、⑭段“大雁列阵而过,台风要来了,后面还有霜雪,还有冰凌。但河口人已没有什么好怕的,他们站在黄河大堤上,看着滔滔涌涌的黄浪,就像看着十万亩小麦浩荡的景象”等内容概括可得:黄河口的美丽景象与令人振奋的建设前景。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结合“鼓声起处,如大地滚过的闷雷;铜镲闪间,似高天亮起的闪电”可知,这句话使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将“鼓声”比喻成“大地滚过的闷雷”,生动形象地写出鼓声的低沉和厚重;把“铜镲闪”比作“高天亮起的闪电”,形象地表现出铜镲闪烁时的耀眼和迅捷,通过这两个比喻,让读者能更真切地感受到锣鼓演奏时的独特音效和强烈的表现力。同时句式整齐,富有节奏和力量感,更能表现锣鼓的非凡气势。
    (2)结合“威风锣鼓仍然在响,众志所趋的气势,和黄河,和野荷,和苇丛,和如林的抽油机涌在一起”可知,这句话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和黄河”“和野荷”“和苇丛”“和如林的抽油机”的排比,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气势,突出了威风锣鼓与众多种事物融合在一起所展现出的宏大场景和强大气势,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威风锣鼓所营造出的独特氛围和影响力。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及作用。
    内容上: 这段景物描写展现了黄河口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如红掌花、蝴蝶兰、野荷、苇、白色的鸟等,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黄河口独特的生态之美。 同时提到抽油机、钻井平台等现代工业设施,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展现出黄河口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面,表达作者对黄河口成功治理后的欣喜和激动之情。
    结构上: 这些景物描写起过渡作用,使文章从对威风锣鼓和人们与黄河关系的描写自然地过渡到对黄河口整体环境的展现。为后文写人们面对黄河不再害怕,以及威风锣鼓所体现出的气势等内容做铺垫,使文章的叙述更加顺畅自然。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
    此题应主要分析黄河口人民的“情”,结合⑥段“以前人们听到雷声,望见闪电心就慌,大雨又要来了,黄河又要涨了”、⑦段“一代代人为此耗尽了时光。春天迎春汛,秋天忙秋汛,冬天防凌汛。滩区人把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垫台子、盖房子上”等语句可知,在彻底的整治之前,人们深受黄河泛滥之害,为了应对险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这时的“情”是对黄河又爱又恨;
    结合⑧段“整个村子都高高地托上去。高台上瞭望着黄河,心里变得踏实”、“这里成了乡村旅游目的地”、⑪段“终于不再担惊受怕,天天都能做个囫囵梦”“威风锣鼓成了黄河口人的发泄与倾诉,内心清空,五脏通透,唯有豪情在体内汹涌”、⑭段“河口人已没有什么好怕的”等语句可知,彻底整治后,人们不用再担惊受怕,而且肥沃的土地为人们带来了福利,这时的“情”是心中的豪情,是摆脱洪水的快乐,是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二)(1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猎猫科动物与猫科动物有着共同的祖先。猎猫科动物曾居住在北美大陆,大约在2300万年前消失了,直到1650万年前,猫科动物又在这块大陆上重新繁衍起来。是什么让猎猫科动物在此消亡,又让猫科动物在此繁衍?
    ②一种理论认为火山活动对猎猫科动物的消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卡尔迪拉火山爆发是当时最大的一次,在卡尔迪拉火山周围方圆至少150千米范围内,一切生物都会被滚烫的火山灰杀死。同时,上升到大气层中的火山灰会在一两年内久久不散,遮挡和反射阳光,使地面气温骤降。这对动植物来说也是毁灭性的。作为证据,一些保存最好的猎猫科动物化石就来自富含火山灰的地点。
    ③但猎猫科动物全部灭绝并非只因火山爆发,因为在一些没有火山灰的地区也发现了它们的化石。科学家研究发现,大约2300万年前,在北美大陆出现了一个大规模的寒冷和干燥时期,森林让位给了草原,这使作为猎猫科动物食物的动物们逐渐走向灭绝,作为掠食者的猎猫科动物自然也很快步其后尘。同时,猎猫科动物完全灭绝也因为其牙齿在进化中高度专门化,使它们几乎完全依赖肉食,一旦环境发生巨变,就不容易找到食物。
    ④在大约650万年后,寒冷的气候使两极冰川增长,海平面下降,连接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白令海峡常年冰冻,形成大陆桥。猫科动物穿过大陆桥,进入北美洲,并在那里繁衍生息。
    ⑤所以不难发现,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巨大。现在,人类活动也在影响着气候的变化。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加大了治理环境的力度,如加强能源结构调整、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节能减排、推广植树造林、发展生态农业、推进清洁能源等。
    (取材于《北美洲为什么没有狮子老虎?》)
    文本二:
    ①当前,我国已初步建成科学、全面、长时间序列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先进成果。
    ②针对关键生物类群的分布与迁徙特点,我国形成了覆盖陆生脊椎动物、昆虫、淡水鱼类等多个类群及多种生态系统的专项监测网络。中国科学院建立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是全球第一个具有完整纬度梯度的森林监测研究网络,包含亚洲最大的鸟类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和数据库。
    ③同时,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监测能力逐步提升,监测手段不断优化升级。自动化监测设备推动了生物多样性监测与创新研究,结合传统的生物多样性人才队伍和调查监测,浙江丽水、广东车八岭等地率先建设了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建立了“天眼+地眼+人眼”三位一体的生态环境数字监测监管体系。
    (取材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成果》)
    11.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猎猫科动物全部灭绝并非只因火山爆发,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B. 连接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白令海峡常年冰冻,形成大陆桥。猫科动物借此进入北美洲,并在那里繁衍生息。
    C.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巨大,能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对生物的迁徙繁衍没有好处。
    D. 我国形成了覆盖多个类群及多种生态系统的专项监测网络,还拥有亚洲最大的鸟类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和数据库。
    E. 自动化监测设备推动了生物多样性监测与创新研究,可以独立构成生态环境数字监测监管体系。
    12. 下面是关于猎猫科动物灭绝原因的思维导图。请结合文本一在方框中填入恰当的内容。
    13. 从上述文本内容可以看出,我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措施有哪些?请你简要总结。
    【答案】11. CE 12. 示例:①火山灰遮挡和反射阳光,使地面气温骤降,对猎猫科动物有毁灭性影响。②猎猫科动物牙齿高度专门化,难以找到其几乎完全依赖的肉食。
    13. 示例:①治理环境②建立监测体系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C.“对生物的迁徙繁衍没有好处”有误,结合文本一第④段“在大约650万年后,寒冷的气候使两极冰川增长,海平面下降,连接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白令海峡常年冰冻,形成大陆桥。猫科动物穿过大陆桥,进入北美洲,并在那里繁衍生息”可知,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巨大,能导致某种生物灭绝,促进生物的迁徙繁衍;
    E.“可以独立构成生态环境数字监测监管体系”有误,结合文本二第③段“自动化监测设备推动了生物多样性监测与创新研究,结合传统的生物多样性人才队伍和调查监测,浙江丽水、广东车八岭等地率先建设了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建立了‘天眼+地眼+人眼’三位一体的生态环境数字监测监管体系”可知,生态环境数字监测监管体系不能独立构成;
    故选CE。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一空,结合文本一第②段“同时,上升到大气层中的火山灰会在一两年内久久不散,遮挡和反射阳光,使地面气温骤降。这对动植物来说也是毁灭性的”概括可得:火山灰遮挡和反射阳光,使地面气温骤降,对猎猫科动物有毁灭性影响。
    二空,结合文本一第③段“同时,猎猫科动物完全灭绝也因为其牙齿在进化中高度专门化,使它们几乎完全依赖肉食,一旦环境发生巨变,就不容易找到食物”概括可得:猎猫科动物牙齿高度专门化,难以找到其几乎完全依赖的肉食。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炼概括。
    结合文本一第⑤段“现在,人类活动也在影响着气候的变化。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加大了治理环境的力度,如加强能源结构调整、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节能减排、推广植树造林、发展生态农业、推进清洁能源等”概括可得:治理环境。结合文本二①段“当前,我国已初步建成科学、全面、长时间序列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先进成果”,②段“针对关键生物类群的分布与迁徙特点,我国形成了覆盖陆生脊椎动物、昆虫、淡水鱼类等多个类群及多种生态系统的专项监测网络”概括可得:建立监测体系。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逍遥游》)
    【乙】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①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②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③(máng wù)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④然寝于巨室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⑥,故止也。”
    (选自《庄子·外篇·至乐》)
    【注】①鼓:乐器名,此处作动词,击打、敲击;②徒:仅仅,只;③杂乎芒芴(máng wù):夹,夹杂;芒芴,恍恍惚惚;④偃:静静地;⑤巨室:天地之间;⑥命:天命。
    1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怒而飞:_________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________
    (3)去以六月息者也:__________ (4)人且偃然寝于巨室:_________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16. 庄子的作品总喜欢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向世人宣告自己富含哲理的人生观,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或手法分别谈一谈庄子是如何做到“引人入胜”的。
    17. 下列对两篇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气象之宏,令人瞠目。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对天地浑茫、无拘无束的感慨,以及对绝对自由的追求。
    B. 【甲】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C. 【甲】文中,在作者看来,鹏鸟要在“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大风离开。
    D. 【乙】文中庄子丧妻而歌,是因为庄子认为生与死同为自然现象,就好像春夏秋冬四时运行一般。
    【答案】14. ①. 怒(振奋,在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②. 抟(盘旋飞翔) ③. 息(气息,在这里指风) ④. 且(尚且)或(暂且)
    15. 示例:(1)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2)(她/你的夫人)去世了,你不难过、不伤心、不流泪倒也罢了,竟然还要敲着瓦盆唱歌!你不觉得这样做太过分吗!
    16. 示例:【甲】文运用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和传说塑造出一只硕大无比、能力非凡的大鹏,幻想出一幅开阔苍茫的海天图景,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乙】文开篇设疑,通过描写庄子丧妻而歌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引起读者的疑问,再通过自己对这一荒谬行为的解答,顺理成章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17. A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怒:振奋,在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句意:旋转扶摇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抟:盘旋飞翔。
    (3)句意: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息:气息,在这里指风。
    (4)句意:死去的那个人尚且能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且:尚且,暂且。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苍苍:湛蓝色;正色:真正的颜色;邪:通“耶”,吗;至:到;极:尽头。
    (2)亦:也;足矣:罢了;鼓:敲打;歌:唱歌;甚:过分。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分析。
    【甲】文内容方面:以奇特的想象描绘出巨大无比的鲲和鹏,展现出一个奇幻而宏大的世界,这种对超自然生物的描写和对其活动场景的刻画充满了神秘色彩,能迅速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对这个奇妙世界的探索欲望,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手法方面: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力渲染鲲和鹏的巨大以及它们活动的壮阔,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让人对其所述充满好奇和向往。
    【乙】文内容方面:选取了庄子在妻子死后“箕踞鼓盆而歌”这一违背常人常理的行为作为切入点,瞬间勾起读者的好奇心,想知道庄子为何会有如此举动,进而引出庄子对生死的独特看法,引人入胜。 手法方面:通过庄子与惠子的对话来阐述庄子的观点,这种对话形式生动活泼,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A.“抒发了一种对天地浑茫、无拘无束的感慨,以及对绝对自由的追求”表述有误,作者借鲲鹏来表达自己追求精神自由以及向往逍遥生活的愿望,同时指出大鹏这种快活肆意的生活都是有所依仗。从而说明事物的存在都是依仗于某些条件,并不能获得真正的逍遥快活;
    故选A。
    点睛】参考译文:
    【甲】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有生命的万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乙】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去吊唁,庄子却正岔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说:“(你)和人家一起生活,(她)为你生儿育女一直到老。(现在)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竟然还敲着盆唱歌,不也太过分了吧!”庄子说:“不是这样的。她刚死的时候,我难道能不悲伤吗!然而推究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又变化而走向死亡,这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尚且能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二)(4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8. 杜甫作诗非常讲求语言的锤炼,所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请品析“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中的“独”字。
    19. 杜甫胸怀国家,心系苍生,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请你结合他的诗句谈一谈,其是怎样体现他的这一情感的。
    【答案】18. 示例:“独”是“只有、仅有”的意思,该句意为(如果有安置天下寒士的千万间高大宽敞的房子),(即使)只有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广济苍生)的崇高理想和博大胸怀。
    19. 示例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两句诗的意思是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作者运用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表达了诗人胸怀国家,心系苍生的情感。
    示例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诗的意思是贵族人家飘出酒肉的香味,穷人却冻死在街头。杜甫将封建贵族的奢华生活和老百姓的悲惨命运进行对比,揭露了社会的悲惨现状,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担忧,对老百姓的同情。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何时眼前突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意思是: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这句话表达了诗人饱受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独”字突出了作者推己及人,关心天下百姓,愿意牺牲自己的高尚品质,诗人的博大胸襟和济世情怀,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怀的理解。结合诗中能够体现诗人胸怀国家、心系苍生的诗句赏析。
    示例:“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两句大意是:什么时候这样的高楼大厦能突然出现在眼前,那么即使唯独我自己的茅屋破掉、使我受冻而死,我也心甘情愿,感到满足!这两句在原诗中,是紧接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而写的,诗人从自己的经历推己及人,把自己的困顿放在一边,设想可庇天下寒士的千万间广厦,这种非现实的幻想是建立在作者许身社稷,饮溺为怀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突出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四、名著阅读(5分)
    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
    ——《经典常谈》
    20. 《经典常谈》是作者________在著名学者杨振声的鼓励下写成的;上面文段所在篇章主要介绍的经典名著是______。
    21.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这本经典名著的新认识。
    【答案】20. ①. 朱自清 ②. 《诗经》
    21. 示例一:通过阅读材料可知,原先“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歌谣最初是个人心情的诉说;集众人聚唱,歌谣增多;经众人修饰,歌谣成为定本。
    示例二:通过阅读材料可知,原先“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那时的歌谣主要有抒发情感(消愁解闷)、酬神作乐(庆祝节日)、唱和竞胜的作用。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和理解。
    一问,《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对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文化经典的梳理和讲解,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十三个专题。
    二问,结合“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可知,这段文字描述了上古时期人们通过歌谣来表达情感的情景,而《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其中收录了大量的古代歌谣。这些歌谣在当时被人们用于各种场合,包括表达个人情感、庆祝节日等。《诗经》主要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在诗歌中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的章节和句子,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认识感受。
    首先明确:选段描述的是《诗经》相关的内容。这段材料让我们对《诗经》有了新的认识:它源于上古时期人们表达情感的需求。在没有文字的时代,歌谣成为人们抒发高兴、悲哀等各种心情的重要方式。人们通过歌唱来增强情感的表达力度,甚至加上舞蹈,充分展示内心的感受。而在节日等聚会场合,唱歌更是成为大家共同的娱乐和交流方式,有一唱众和的和谐,也有彼此竞胜的活泼。这让我们认识到《诗经》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文化底蕴,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上古时期人们生活、情感、娱乐的生动体现,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质朴而热烈的精神世界,也展现了早期人类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脉络。它是上古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历史与情感的沉淀。
    五、作文(50分)
    任选一题作文(50分)
    22. 话题作文
    从记事开始,我们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感受过十几度春花秋月,这其中有鲜花般美丽的记忆,也有刻骨铭心的难忘经历。它们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命中值得珍惜的时光。
    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例文:
    珍惜点滴的幸福
    幸福在哪里?真正的幸福其实就在咫尺之间,就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珍惜身边的幸福——这就是《青鸟》给我的启迪。
    比利时著名剧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创作的《青鸟》讲述了在平安夜两个孩子睡梦中离开家去寻找青鸟的故事。故事中的两个孩子在寻找青鸟的过程中一再得而复失,最后发现家里那只普通的斑鸠竟是梦中苦苦寻找的青鸟!从此,他们用心体会到身边的幸福,并且珍惜身边的幸福。作者把青鸟比作幸福,道出了幸福的真谛——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间。幸福在哪里?幸福并不藏身在遥远的某个童话般的地方。是的,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然而,我们却往往视而不见,忽视就在我们身边的幸福,身在福中却不知福。正如书中《幸福花园》一幕中“日常幸福”抱怨它们每时每刻都在创造幸福,却一直被小主人们忽视。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很多时候,我们渴望幸福,却看不见就在我们身边的幸福。就比如我吧,爸爸妈妈视我为掌上明珠,而我有时候仍不能珍惜爸爸妈妈给我的幸福。记得那天中午,妈妈把我从学校接回来吃饭。哎,又是满满一碗鱼汤!如牛奶一般的浓汤,还漂浮着一块块让我同样讨厌的豆腐。我一下子感到满腹怨恨,象征性的小口小口地啜着。
    妈妈一直在关切地看着我,不时地催促我:“多喝点鱼汤补钙,你长得太快了!”我没好气地打断她的叨唠:“你没看见吗?!我已经喝了很多了,总是给我喝这么多汤!烦死了!”妈妈似乎也急了:“你不是总说腿酸疼吗,鱼汤豆腐可以补充钙质的呀!”我也毫不示弱地嚷道:“我不是喝了吗?!我不是喝了吗?!”妈妈没有再说什么,可我却一直在生气。后来,爸爸告诉我,妈妈为了弄好这碗鱼汤,夜班下了就直接去菜场买农民钓的新鲜的小鱼,忙碌了一个上午精心烹制了这碗鱼汤。我歉疚极了,妈妈的煞费苦心没有赢得我的满意,甚至没有得到最起码的尊重!妈妈给我的关爱,不就是围绕在我身边的幸福吗?
    可我竟然无视这平凡的幸福,更没有珍惜它。幸福在哪里?亲爱的朋友们,不需要去苦苦寻觅,幸福就在我每天上学时妈妈的叮咛里,在雨天时爸爸为我遮风挡雨的臂弯里,在我取得成绩时朋友的祝福里,在我遇到困难时老师的鼓励里……只要用心体会,幸福就在我们身边,而且一直在,永远在!珍惜身边的幸福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珍惜,是“珍重爱惜”的意思,人的一生中有许多值得珍惜的对象,关键是作者要选出适合自己的对象来写,这样才能拓展思路,真情表达。围绕话题“珍惜”打开思路:珍惜什么?为什么珍惜?该不该珍惜?怎样对待生活中的得与失?人们常说:“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如果我们珍惜眼前的人事景物和情感,珍惜自己身边所拥有的-切,我们的生活便少了许多遗憾,增添了更多的美丽。珍惜是人类可贵的情感,是心灵碰撞的感动。有了珍惜,才有思念牵挂、体贴、关爱和慰藉,才能品味出生活的甜蜜,体味出存在的价值。
    二、选材构思。在确定选材的方向时候,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去思考。如果从“实(具体)”的对象来写,可以写:珍惜大自然,珍惜环境,珍惜土地,珍惜水资源,珍惜粮食,珍惜动物,珍惜植物,珍惜亲人、朋友……如果从“虚(抽象) ”的对象来写,可以写:珍惜时间,珍惜今天,珍惜过去的每一天,珍惜荣誉,珍惜幸福,珍惜感动,珍惜灵感,珍惜诚信,珍惜创新精神,珍惜美好的情感,珍惜纯真的友谊,珍惜锻炼的机会,珍惜自己的个性,珍惜自己的思想等。从正面或反面进行选材。正面的对象,也就是通常值得大家肯定、赞赏、能够给人以美好情感的对象,如:珍惜美好青春,珍惜自己的职责,珍惜自己的权利,珍惜浓浓的亲情,珍惜真挚的友情,珍惜难得的机会,珍惜宝贵的绿色等等。反面的对象,也就是人们否定、批判的对象,如珍惜失败,珍惜挫折,珍惜痛苦,珍惜短暂的生命,珍惜对手等。
    23. 半命题作文
    题目:爱________
    爱是人类的一种美好的情感,爱对人类来说就仿佛生命中的常青树,长盛不衰。我们都生活在爱与被爱之中,沐浴着爱的雨露成长。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与真实体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答案】例文:
    爱是我前行的动力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需要一股力量来支撑自己前行,而对我来说,这股力量就是爱。它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屈不挠。
    记得那是一个初秋的傍晚,我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飘落的黄叶,心中充满了迷茫和失落。那段时间,我因为学习成绩不佳而倍感压力,仿佛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之中。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妈妈走进了我的房间。
    她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轻轻地坐在我身边,用那双温暖的手握住了我冰冷的手。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妈妈的爱,那是一种深沉而无私的爱。她告诉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自己,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克服一切。
    妈妈的话给了我巨大的勇气,也让我重新找回了信心。我开始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学习中的挑战。每当遇到困难时,我都会想起妈妈的话,想起她那温暖的手,想起她对我无尽的爱。这些回忆让我变得坚强起来,让我有了前行的动力。
    除了妈妈的爱,我还感受到了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爱。他们在我迷茫时给予我指导,在我失落时给予我鼓励。他们的爱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也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他们的帮助下,我逐渐走出了困境,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爱的滋润下,我变得更加自信、更加乐观。我明白了,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力量,它能够激励我们不断前行,追求更好的自己。
    如今,我已经走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但那份爱却永远铭记在心。它成为了我前行的动力,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都会带着这份爱的力量勇往直前。
    爱是我前行的动力,它让我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我会珍惜身边的每一份爱,用它们来激励自己不断前行,去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首先,从题目给出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提取出关于“爱”的几个核心描述:爱是双向奔赴的付出,爱如春雨润物无声,爱是脸上的欢笑和心中的阳光。这些都是对“爱”的不同维度的解读,体现了爱的多元性和深度。因此,我们可以将立意确定为:通过分享个人成长经历中的“爱”或“被爱”的故事,展现爱的多样性和普遍性,以及爱对个人成长和心灵的积极影响。
    第二,构思选材。本文适合写作记叙文。可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挑选一两个与“爱”或“被爱”相关的具体事件。这些事件可以是家庭中的温馨瞬间,朋友间的互助,或者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描述事件时,要注意突出爱的特征。比如,如果是家庭中的事件,可以展现亲情的深沉和无私;如果是朋友间的事件,可以强调友情的真挚和互助;如果是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可以体现师爱的关怀和引导。:除了描述事件本身,还要注重表达自己在这些事件中的感受和体验。这些感受可以是对爱的领悟,对成长的思考,或者是对人性的理解。在结尾部分,可以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爱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升华主题,表达自己对爱的理解和感悟。

    相关试卷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教师版docx、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