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展开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2.请用2B铅笔、黑色钢笔或中性笔作答,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密封线内的项目填、涂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3分)
一、(15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
从多日的繁忙和疲惫中脱出身来,用手指碾开那纯淬的狼毫,我仿佛发现一束久别重逢的微光流进心湖。老墨在石砚中研磨出浓香,铺开一张雪白的宣纸,胸中涌出画面。润饱墨汁的笔尖与宣纸(交融/交汇)——烟雾氤氲,掩映着山涧,又蜿蜒出一道清溪。
我悬着腕,手执毛笔前后左右(起伏/游动),墨晕在宣纸上洇染开,将我的思绪带入苍茫寂寥的境地□缠满青藤的矮树 (甲) ,忽而狂风 (乙) ,卷土黄沙 (丙) 。在路的尽头,平静的湖水(映照/照射)出一片潋滟山光。(虽然/然而)这光影须臾便逝,闪烁着遁入水气中,只在我的心湖上留下层层涟漪。
我从梦境重回现实,将手中笔锋一转:清淡的墨色,追逐着山阴的行云徜徉;山阳的熙光□明媚了垄上新桑。我将胸中丘壑写意在纸上,然后题跋落款。横,是江南水乡碧苔染翠的幽径;撇,是塞外阡陌翩跹起舞的垂杨;竖,是西北大漠扶摇直上的孤烟□捺,是高原雄鹰开张滑翔的翅膀□皆为静中寓动,都在蓄势待发。放下毛笔,我感觉倦怠涤净,继而心神生出了久违的空灵。
1.结合文中语境,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疲惫碾开洇染(yīn)苍茫寂寥
B.青藤闪烁遁入翩跹起舞(qiān)
C.熙光(xī)明媚纯淬扶摇直上
D.丘壑题跋(bá)滑翔蓄势待发
2.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交融 起伏 映照 虽然 B.交汇 起伏 照射 然而
C.交汇 游动 映照 然而 D.交融 游动 照射 虽然
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与原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点缀着那条崎岖古道 ②掩埋了一个个过往的足印 ③侵袭出草木褪下的枯叶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4.下面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润饱墨汁”“烟雾氤氲”“须臾便逝”三个短语的结构都是相同的。
B.“一道清溪”“一片潋滟山光”“笔锋一转”中的“一道”“一片”“一转”都是数量词。
C.“我仿佛发现一束久别重逢的微光流进心湖。”这个句子的宾语是“心湖”。
D.“放下毛笔,我感觉倦怠涤净,继而心神生出了久违的空灵。”是递进关系的复句。试卷源自 试卷上新,欢迎访问。5.依次填入文中方框中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 ; ; 。B.—— , , ……
C.: , ; ……D.—— ; , 。
二、(10分)
6.请根据提示,在表格中横线上填写古文诗句。(10分)
三、(8分)
近年来,潍坊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旨在推动“文化城市”转型升级。我校拟举办“文化与城市”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新闻标题我拟写】
大众网9月9日报道 9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潍坊市以第一名的成绩,当选“东亚文化之都”,是我国第14个、全省第3个获此殊荣的城市。继去年获得“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后,潍坊市又收获第二张世界级文化名片——东亚文化之都。这对于充分展示潍坊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发掘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加强国际性文化交流与合作打开了新空间。
7.请你为上面的新闻拟写一则标题,不超过20字。(2分)
【文案语病我修改】
①据官方报道,“小而美”的城市书房作为一种新型公共文化,已开进了潍坊市的大街小巷、商圈乃至景区。②城市书房作为全民阅读的新型服务载体,不仅是对传统阅读阵地的有益化补充,而且是对旧有公共阅读服务缺位之处的现代化延伸。③城市书房的出现,增强了公共文化服务在阅读领域的覆盖面,真正打通了公共阅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8.上述介绍“城市书房”的文案内容中有三处语病,请你找出并修改。(3分)
(1)第____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____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推广我参与】
9.学校开展了“潍坊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并打算根据上图中的结果,在学生中开展“推广潍坊文化”的系列活动,请你设计三个活动主题。(3分)
第二部分 阅读(57分)
四、(22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0—11题。(7分)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①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②。
[注]①楚塞:指楚国地界。②山翁:指山涛之子山简,好饮酒,每饮必醉。
10.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眺望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汇合九派支流通向长江,勾勒出雄浑壮阔的景色,展现了汉江浩渺的水势。
B.颔联写远望江水好像流到了天地外,所见山色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了江水的邈远,后句又以苍茫的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
C.尾联写襄阳的风景的确值得欣赏,但我无缘与山翁豪饮酣醉,表现了诗人泛舟江上的苦闷愁绪。
D.该诗堪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充分体现出王维诗歌的风格。
11.颈联中“浮”“动”两词用得极妙,请简要赏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5分)
陶弼,字商翁,永州人。少俶傥,放宕吴中。一见丁谓,谓妻以宗女,因从学兵法,能持论纵横。庆历中,杨畋讨湖南贼。弼上谒,畋授之兵使往袭,大破之。以功得阳朔主簿。
调阳朔令。课民植木官道旁,夹数百里,自是行者无夏秋暑暍①之苦,它郡县悉效之。知邕州。邕地卑下,水易集,夏大雨弥月,弼登城以望,三边皆漫为陂泽,亟窒②垠江三门,谕兵民即高避害。俄而水大至,弼身先版歃,召僚吏赋役,为土囊千余置道上,水果从窦入,随塞之。城虽不坏,而人皆乏食,则为发廪以振于内,方舟以馌③于外,水不及女墙者三板,旬有五日乃退,公私一无所失亡。自横、浔以东数州皆没。郭逵南征,转弼康州团练使,复知邕州。民再罹祸乱,散匿山谷,弼率百骑深入左江峒,民知其至,扶老携幼以归。逵帅官军临富良江,使弼殿。交人纳款,逵欲班师,恐为所袭。乃以计夜起,军不整,骑步相蹈藉乱行。贼隔江阴伺觇④,知弼殿,弗敢追。
弼能为诗,好士乐施,所得俸禄,悉以与人,家至贫不恤也。既死,妻在乡里,僦⑤屋以居。
(节选自《宋史·陶弼传》)
[注]①暍:中暑。②窒:堵塞。③馌:送食物。④伺觇:窥视。⑤僦:租借。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谓妻以宗女妻: (2)它郡县悉效之悉:
(3)则为发廪以振于内廩: (4)民再罹祸乱罹: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水果从窦入,随塞之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B.而人皆乏食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旬有五日乃退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僦屋以居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弼上谒,畋授之兵使往袭,大破之。(2分)
(2)乃以计夜起,军不整,骑步相蹈藉乱行。(2分)
15.陶弼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4分)
五、(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6分)
风斗物语
雷果
①在乡间,我对风斗最为感伤。
②它有扬车、扇车、肠扇、扬谷器和风谷机等别号,风斗是乡间人的惯常叫法。
③它有过辉煌。曾被待若上宾,居功至伟。在粮食入仓的最后一环,听它轰轰声起,见它夜以继日,村民就两眼放光,眉开眼笑,欢天喜地。
④它最终落魄。灰尘蒙面,伤痕累累。独处农家一隅,很少被人谈及,鲜有被人想起。孤苦伶仃,坐以待毙。
⑤在不同人眼里,对于风斗的印象是不同的。
⑥农人眼中,它是丰收的象征。它伴随堆积如山的粮食出现,以去除杂质瘪壳为己任。身边总围有一堆忙人,两三个,五六个,一个个汗流浃背,灰头土脸,却笑容满面,干劲冲天。一兜兜粮食从漏斗灌入,经过风儿轻抚,吐出的粮食颗粒饱满,就可入仓了。
⑦工人眼中,它是精致的机械。它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前有圆肚,后有短尾,上有漏斗,中有出口,下有四肢,形如壮牛。手摇Z型铁制摇手,三页风扇咕噜转动,控制漏粮的开关徐徐打开,含有杂质的粮食簌簌落下。因杂质和粮食轻重不同,风力作用下飘出距离各异,由近及远依次为粮食、瘪粒、灰屑。干净的粮食从最近的大出口落下,瘪粒在小出口排出,灰尘草屑从最远处的出风口飞走。一切显得那么自然,那么随心所欲,让原本艰辛的分离轻松多了。不得不说,这是一项伟大发明,综合利用了流体力学、惯性、杠杆等原理,人为强制空气流动,曾是世界农具史上的“高新科技”。史料记载,我国风车最迟出现于西汉,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就有记载,具体是谁发明不可考,有人说是鲁班。
⑧学者眼中,风斗是最具诗意的农具,是研究“三农”(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活化石。凡是风斗歌唱的地方,就充满了诗情画意。你看,炊烟袅袅,鸡鸣犬吠。风斗咕咕,粮食簌簌,风吹谷落,井然有序,显风清韵正,合节奏音律。女人一面装粮入袋,一面呵斥小儿。此时老妪现身,笑骂儿媳,哄走顽孙,其乐融融,合于乾坤。
⑨最初,村子里难有一架风斗。每年就那么点儿出产,簸箕盖儿也能解决,哪有风斗的用武之地。最忙的几天,也是给地主老财打工,在土里刨食的农民连饱饭都吃不上。
⑩后来,农民当家作主,分了田地,每个队里至少有一架风斗了。丰收时节,集体夜战,晒场上,马灯高挂,尘土飞扬。风斗呼呼,摇动、装填、接纳、收藏,环环相扣。不一会,小麦、水稻、玉米等堆成小山,入库的入库,上交的上交,温饱基本无忧。
⑪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高涨,没日没夜奋战在土地上,家家出产的粮食都有上千斤,哪能离得开风斗呢?次次去借,麻烦人家,别人不怕麻烦你也怕麻烦。干脆自家做一架,师傅又紧俏得很。面对榫卯结构工序繁杂的风斗,几个能工巧匠身价倍增。这家请来,那家请去,好酒好烟,好茶好饭伺候。从这个意义上讲,风斗是粮食丰收催生的产物。
⑫而后,村民外出打工,庄稼由老弱病残侍弄,产量不温不火。随着主要劳动力的减少,土地出现荒芜,风斗开始受到冷遇。
⑬近年来,外来的联合收割机提供播种收割脱粒烘干一条龙服务,更不需要扬尘除灰,纯粹没有风斗的市场了。
⑭进城居住的人家,嫌风斗在老屋挡路,直接一斧头劈了烧柴。可怜风斗一世英雄,末了竟葬身火海。
⑮其余人家的风斗,大多移到僻静处,爱好的搭上薄膜,厌弃的不着寸缕。斗转星移,日晒雨淋,渐渐地,不着寸缕的风斗皮肤脱落,脏器朽腐,连最为坚硬的手柄也锈迹斑斑,一碰就烂,无法使用了。
⑯父亲爱惜风斗,一直将它放在堂屋。总爱一个人去东摸摸西看看,甚至自言自语。他说,风斗见证了自己的青春和活力,不能忘记,也无法忘记。还说这是传家宝,勤劳俭朴的家风要一直借着它传承下去。
⑰能制作风斗的木匠,存世者只有少正大爷了,也已是风烛残年。当他看到自己亲手参与制作的风斗一个个死去,心里别提多伤心了。想当年和师父一起熬更守夜,紧赶慢赶做出的风斗落到如此结局,不禁黯然神伤,悲从中来。
⑱城里的几位收藏人士对风斗尚感兴趣,于是几个品相完好的去了城里的博物馆,接受人们三三两两的观瞻。也有人愿意买去装饰门面,有意设置成为别具一格、富有情调的小景;也有人将它摆在办公室里,寓示一种怀旧情结,也总能引发观者的念旧情思。
⑲对它一往情深的几个老农,有条件的会进城去看一眼,像看到多年不见的兄弟。
⑳风斗呢,不管在城里抑或乡下,一如既往地站在那里。它不悲不喜,任凭人们谈论评说,都泰然处之,默默承受。
(21)其实,纵观而明了风斗的过去和现在之后,我们会更加发自内心地感谢它。它让我们了解农业的发展和变迁,认识农村的幸福和苦楚,走近农民的执着和坚守。
(22)它看似已经对人无用而被无情抛弃,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实则完成了重要社会使命之后仍旧身兼数职,发挥余热,劳苦功高。在当今这个浮躁而喧嚣的时代,它默默大隐,深藏功与名。多年以后,直到如今,才有极少数有肝胆的人真正意识到应该充分肯定它,发掘它,赞美它,树立它,表彰它,弘扬它;而许许多多曾经长期受恩惠、得便利于它的人,对此却几乎浑然不觉。
(23)它的遭遇,希望不会在后来者身上重演!
(改编自“中国作家网”)
16.如果将第③至⑳段内容划分为四部分,请仿照示例概括每部分大意。(3分)
17.结合上下文,根据要求品味、赏析语言。(5分)
(1)风斗咕咕,粮食簌簌,风吹谷落,井然有序,显风清韵正,合节奏音律。(品味句中加点词之妙)(2分)
(2)它不悲不喜,任凭人们谈论评说,都泰然处之,默默承受。(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18.第(22)段加点内容“仍旧身兼数职,发挥余热”具体指什么?请分条概括。(4分)
19.作者对风斗有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材料一】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针对40个样本城市的研究报告中指出:2023年我国最适宜长期居住的十座城市分别是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不过,课题组同时指出,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上述名单中没有任何一座城市的宜居指数得分超过60分,表明上述城市不能真正成为评价指数意义上的宜居城市,这一结果与人们日常的感受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课题组负责人解释说明:宜居城市,是指在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方面都能让市民惬意生活的城市。一座城市能否成为宜居城市,需要对城市适宜居住程度进行综合评价,课题组对众多适宜居住要素进行了梳理分类,最后确定了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生态环境舒适度、社会人文环境舒适度、交通便捷度和环境健康性作为6类一级评价指标,下设29个二级具体指标。不过,本次研究的对象仅限于40个样本城市,这些城市均为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部分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城市。所以,本次宜居城市研究的结论并不能涵盖全国2800多个城市。
(节选并改编自《钟源说焦点》说明文合集)
【材料二】
本次发布的我国宜居城市指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23年参与宜居指数综合评价的城市,得分都在30至60分之间,所有城市的得分都没有超过60分。其中,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的宜居指数得分排名全国前十。值得注意的是,除个别指标外,各城市综合得分普遍偏低,目前还没有形成明显宜居的城市特征。
那么,为何没有城市宜居指数得分超过60分呢?课题组认为,这与住房、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社会治理水平、区域交通等“城市病”有关。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扩张迅猛,但公共服务设施和治理水平没有跟上发展步伐,不少城市存在交通拥堵、环境脏乱、住房紧张等问题,这些都导致城市宜居性下降。
此外,课题组还发现,一些城市在自然生态环境舒适度方面表现较好,但在社会人文环境舒适度方面却存在不足。例如,一些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市民文化生活不够丰富;一些城市的社会治安状况不佳,市民缺乏安全感。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城市的宜居性。
因此,课题组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公共服务设施和治理水平的投入,以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同时,城市建设也应注重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节选并改编自2023年4月27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表示,从城市安全性看,城市犯罪率、火灾与安全事故、医疗设施、防疫情况、公安投入,甚至是城市的应急反应系统都亟需纳入宜居城市指数考察的对象。我国大多数城市在这些方面做得并不好,因此影响了宜居性。此外,在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上,城市间差距较大。大城市这方面得分较高,而中小城市得分较低。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无论是上学、就医、购物还是娱乐,都比较方便;而中小城市现在这些方面都不太完善,宜居指数自然较低。同时,张文忠还指出,我国城市在环境健康性方面也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近年来,不少城市雾霾天气增多,水质下降,噪声污染严重,这些都拉低了城市的宜居指数。
(节选并改编自2023年4月27日《科技日报》)
2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没有任何城市宜居指数超过60分,这与人们日常的感受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B.课题组公布了2023年我国十大宜居城市名单,分别是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
C.课题组认为住房、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社会治理水平、区域交通等“城市病”,导致城市宜居性下降。
D.与安全性密切相关的城市犯罪率、火灾与安全事故、医疗设施、防疫情况、公安投入,甚至是城市的应急反应系统都是目前宜居城市指数考察的对象。
2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上述三则材料的具体内容,都与《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发布的结论紧密关联。
B.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都紧紧围绕我国宜居城市综合评价得分,但分别侧重于不同的角度。
C.三则材料都指出了我国城市在宜居方面存在的问题,材料二关注了影响城市宜居性的几个重点问题,并列举了问题的某些具体表现。
D.材料三较为具体地指出了城市在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环境健康性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22.【材料二】第三段采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六、(9分)
23.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B.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讲述了尼摩船长驾驶“诺第留斯号”在大海深处航行并回到祖国的故事,体现了作者对科学、自由和正义的追求。
C.泰戈尔《飞鸟集》中的每首诗都不长,短的仅一两行,长的也不过三四行,简洁明快,而又富有哲理,发人深省。
D.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小说题材多样,大都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奇幻的世界,表达美好的期望,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意识。
24.学校开展“名著中的父亲”专题阅读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甲】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选自《朝花夕拾》)
【乙】又过了三日,二更天气,几个火把,几个人来打门,报道:“三姑娘饿了八日,在今日午时去世了!”老孺人听见,哭死了过去,灌醒回来,大哭不止。A走到床面前说道:“你这老人家真正是个呆子!三女儿他而今已是成了仙了,你哭他怎的?他这死的好,只怕我将来不能像他这一个好题目死哩!”因仰天大笑道:“死的好!死的好!”大笑着,走出房门去了。
(选自《儒林外史》)
(1)甲文中“我”去看的“会”是________;乙文中人物A的名字是________。(2分)
(2)甲、乙两文中父亲的表现有何异同?请结合原著进行分析。(4分)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七、写作(60分)
25.在初中阶段,哪一个精彩瞬间给你留下了最深刻印象?请描绘出来。(10分)
要求:①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充实;②思路清晰,有创意地表达,200字左右。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当我把荆棘丛生的荒地当作铺满鲜花的原野,人间便没有什么能将我折磨。
——张贤亮《绿化树》
请根据你阅读上述材料后的思考、感悟或联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符合材料内涵;②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抄袭或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可能透露答卷者信息的地名、校名、班名、人名等。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自测(二)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3分)
一、(15分,每题3分)
1.D(A.碾一捻;B.翩跹起舞(xiān);C.淬—粹)
2.C(“笔尖与宣纸”接触,是“交汇”,而“交融”强调的是“融合”,笔和纸无法融合为一体;根据“前后左右”一词,可以确定第二处应该填入“游动”;第三处“平静的湖水”可以像镜子一样,“映照出一片潋滟山光”,湖水无法发光,所以不可能是“照射”;最后一处根据句意判断为转折复句,应选择“然而”)
3.B(甲处根据前文“缠满青藤的矮树”,可以断定与三个选项中的“点缀着那条泥沼古道”搭配;乙处“狂风”和“侵袭出蓬草褪下的枯叶”搭配;丙处根据句意,应该是“卷土黄沙”“掩埋了一个个过往的足印”)
4.D(A.“烟雾氤氲”是主谓短语,“润饱墨汁”是动宾短语,“须臾便逝”是偏正短语;B.“一转”是动词;C.宾语是“一束久别重逢的微光流进心湖”)
5.C(第一处表示前面内容提示后面内容,用冒号或破折号都行;第二处是是句子内部的停顿,所以用逗号;第三处是分类列举,用分号;第四处是对于列举笔画形态的省略,所以用省略号)
二、(10分)
6.(10分,每空1分,错字、别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1)衡阳雁去无留意 (2)一抹晚烟荒戍垒 (3)纳兰性德 (4)是故谋闭而不兴.
(5)大道之行也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8)孤帆远影碧空尽 (9)萧萧班马鸣
三、(8分)
7.(2分)示例一:潍坊再添新的文化名片——东亚文化之都
示例二:潍坊成功当选“东亚文化之都”
8.(3分)
(1)第①句,修改:在“新型公共文化”后加“空间”或“载体”。(1分)
(2)第②句,修改:将“有益化补充”和“现代化延伸”交换位置。(1分)
(3)第③句,修改:将“增强”改为“扩大”或“拓宽”。(1分)
9.(3分)示例:(1)组织学生开展潍坊文化知识竞赛(1分); (2)组织学生实地探访潍坊历史建筑(1分); (3)组织学生开展潍坊民风民俗研学活动(1分)。
第二部分 阅读(57分)
四、(22分)
10.(3分)C(本诗体现了作者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诗人泛舟江上,充满了兴奋喜悦、乐观积极、舒朗阔达的情绪)
11.(4分)“浮”表面上写郡邑城郭宛如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1分);“动”表面上写远方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1分)。“浮”“动”两个词渲染了磅礴的气势(1分),表现了诗人泛舟江上的主观感受(1分)。
12.(4分)(1)嫁给某人做妻子 (2)全,都 (3)本指粮仓,引申为粮食 (4)遭受(每题1分)
13.(3分)B(B连词,表转折。A代词,指“洞”/音节助词,不译。C副词,才/副词,竟然。D介词,来/介词,因为)
14.(4分)
(1)陶弼前往拜访(杨畋),杨畋授权陶弼带兵前往袭击贼部,大破贼兵。(2分)
(2)(郭逵)于是按照计划晚上起程,军队不整,骑兵步兵互相踩踏混乱行军。(2分)
15.(4分)有军事才能;爱民如子(爱护百姓);善于治理,乐善好施;清正廉洁(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
【参考译文】
陶弼,字商翁,永州人。少年风流倜傥,在吴中一带流浪游学。有一次遇见当朝名士、曾任宰相之职的晋国公丁谓,丁谓把侄女嫁给他,于是陶弼跟从丁谓学习兵法艺文之术。(陶弼一时学业大进)经常能与人纵谈天下大势。庆历年中,朝廷派杨畋领兵征讨湖南贼人。陶弼前往拜访杨畋,杨畋授权陶弼带兵前往袭击贼部,大破贼兵。战事结束后,陶弼以军功得授阳朔主簿。
后调任阳朔县令。教导百姓在官道旁植树,有数百里长。从这以后行人不受烈日、中暑之苦,其他的郡县纷纷效仿。
后任邕州知府。邕州地势低下,大水容易聚集,夏天大雨一下整月,陶弼登上城楼而望,三面都被水泡成了水塘,于是陶弼马上下令堵塞江岸上的三个涵洞,通知军队和百姓到高处去躲避洪水。不久洪水汹涌而至,陶弼身先士卒,扛着铁锹,令官吏们都参加劳动,做了一千多土袋放在路边,水果真从洞渗入,随时堵塞。城池虽然保住了,但人们都缺粮食,于是陶弼就打开城内的粮仓发放粮食救灾,同时用船从外面运来粮食,洪水还差三板高就漫过城墙,十五天才退去,但邕州城内公家百姓无一损失。而从横县、浔州以东几个州县都被淹没了。
郭逵在南方征剿,调陶弼任康州团练使,后陶弼又任邕州知府。老百姓再次遭受战乱,四处逃散,藏匿在山谷中,陶弼率领百多骑兵深入到左江山间,老百姓知道他来了,扶老携幼而归。郭逵率领官军到富良江,让陶弼殿后。当地人都纳款投降,郭逵打算班师回府,害怕被袭击。(郭逵)于是按照计划晚上起程,军队不整,骑兵步兵互相踩踏混乱行军。贼人隔江暗中窥视,知道是陶弼殿后,不敢追。
陶弼能写诗,喜欢与士人交往,乐于施善,所得的俸禄全部送人,家中非常贫困也不救济。他死了以后,妻子在乡里租房子来居住。
五、(26分)
16.(3分)(1)风斗的地位变迁(风斗的待遇变化)(1分) (2)风斗在不同时代发挥的作用(1分) (3)不同人对待风斗的态度(1分)
17.(5分)
(1)(2分)“咕咕”“簌簌”都是拟声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风斗工作与粮食落下的状态(1分);“咕咕”“簌簌”都是叠词,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律之美(1分);让人联想到古诗词中淳朴天然而又富含韵味的用语,让文章增添了诗意(1分);“咕咕”“簌簌”来自于真实的劳动画面,如同《诗经》中讴歌劳动的情景(1分)。(每点1分,答出2点即可)
(2)(3分)运用拟人修辞,赋予了风斗以人的性情(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斗面对人们的谈论评说,泰然处之的情态(1分)。抒发了作者对风斗的喜爱、赞美之情(1分)。
18.(4分)①风斗被当作烧柴(1分),②风斗成为青春和活力见证(1分),③是勤劳俭朴家风传承下去的载体(1分),④是人们了解三农的凭借(1分),⑤是人们瞻仰的文物(1分),装饰门面(1分),⑥成为一种景物(1分),⑦成为摆设(1分),⑧引发人们的念旧情思。(1分)(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
19.(4分)①感伤,风斗失去利用价值后被无情抛弃;②感谢,风斗在艰苦年代,帮助农民轻松分离粮食与杂质,让艰辛的工作变得轻松。它是那一代农民青春活力的见证,是勤劳俭朴家风的传承;③希望风斗的遭遇不再重演。(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20.(3分)C(A选项中“我国没有任何城市宜居指数超过60分”,与资料一中“本次研究的对象仅限于40个样本城市……本次宜居城市研究的结论并不能涵盖全国2800多个城市”对比甄别,可知存在范围限定上的不一致。B选项中“2023年我国十大宜居城市”,与资料一中“2023年我国最适宜长期居住的十座城市”不符。D选项中“都是目前宜居城市指数考察的对象”与材料三中“都亟需纳入宜居城市指数考察的对象”比较,从“亟需”的意思可知这些内容还没有被纳入)
21.(3分)D(材料三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2.(4分)采用了举例子(1分)、分类别(1分)的说明方法。分类列举“服务设施不完善,社会治安状况不佳”这两种事例,说明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方面存在不足,使说明准确具体,条理清晰(2分)。
六、(9分)
23.(3分)B(“在大海探索航行并回到祖国”表述错误。尼摩船长和“诺第留斯号”在大漩涡中失踪,并没有回到祖国。)
24.(6分)
(1)(2分)五猖会 王玉辉(王蕴)(每空1分)
(2)(4分)相同点是两位父亲都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1分),而且让自己的孩子都成为了封建思想的受害者(1分)。不同点是“我”的父亲用封建思想中父权压迫的方式进行儿童教育,抹杀了“我”读书、看会的兴趣(1分)。王玉辉深受封建礼教思想的毒害,赞成自己的女儿成为“节妇烈女”,任凭自己的女儿活活饿死(1分)。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25.(10分)短文参考示例:
初中生活的画卷中,我最难以忘怀的,是那次在校运会上我们夺得400米接力赛冠军的瞬间。阳光洒在红色的跑道上,我看到同伴们的身影一个接一个,都如同离弦的箭一般飞驰,我接到第四棒,竭尽全力一跃而出。观众们的喝彩声、风的呼啸声,在我的耳畔交织成一首激昂的乐曲,让我感觉到力量源源不断从脚底涌出,我的速度没有片刻的停顿或降低,一直持续到冲刺。我冲过线,回首看到了身后另外几个队的选手还在奔跑。当裁判高举我的号码牌,宣布我们队获胜的那一刻,喜悦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我张开双臂,尽情享受这份荣耀,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我欢呼。这一精彩瞬间,凝聚了我的拼搏精神,更永久留在我青春的记忆中,永远不会褪色。
26.(50分)
略主题
古诗文片段
作者与题目
评点批注
塞外边关
(1)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西北边疆的风景与物候
(2)________________,半竿斜日旧关城。
(3)________《浣溪沙》
萧索、空寂的关城
治国安邦
(4)________________,盗窃乱贼而不作。
(5)《________________》
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
(6)_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选自《孟子译注》
离情别绪
(7)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与“_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9)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借孤独之声衬托离情
调查项目
非常了解
基本了解
不太了解
民风民俗
22%
25%
53%
历史文化
22%
28%
50%
地标建筑
17%
21%
62%
第一部分
包含③—④自然段
内容大意: (1)
第二部分
包含⑤—⑧自然段
内容大意:不同人眼中的风斗
第三部分
包含⑨—⑬自然段
内容大意: (2)
第四部分
包含⑭—⑳自然段
内容大意: (3)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共8页。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共4页。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