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5月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16,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5月期末语文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完短文,回想课文《腊八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积累·运用(共29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 (共4分)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我国的航天事业wàn xiàng gēng xīn( )。4月25日, 观众坐在电视机前, 全神guàn zhù( )地看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随着一声“点火”的口令,火箭缓缓升空。当听到“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句话时,电视里bà fā ( )出排山倒海的掌声。这场直播看得大家rè xuè fèi téng ( ) , 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二、智慧世界(共6分)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浣溪沙”是词牌名,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是本词的引子,交代了词人写作的背景,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与“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
C.荀子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你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赶上你的同桌。
D.写作品梗概时要先读懂内容,把握脉络;再筛选概括,合并成段;最后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爸爸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这句话把爸爸比作大山,感受到他的愤怒。
B.“运动会中,贝贝同学在跑步比赛中摘得桂冠,牛牛同学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中, “摘得桂冠”和“拔得头筹”都是得到前三名的意思。
C.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升官发财。
D.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与“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在思想感情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3.下列四组词语中,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不缺机会,所以也势必会让每个人面临很多选择,那么,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 ;是直面挑战还是 ;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利、还是 的善良。无论如何,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出一个在日后回想时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A.落荒而逃 随波逐流 恒久平静 B.恒久平静 随波逐流 落荒而逃
C.随波逐流 恒久平静 落荒而逃 D.随波逐流 落荒而逃 恒久平静
三、句子加工厂(共6分)试卷源自 试卷上新,欢迎访问。1.仿写句子,用排比句写写学校。 (2分)
学校是精美的相册,记录着我成长的足迹;学校是 , ;学校是 , 。
2.选下面一位同学,抓住神情或动作,用一两句话写出人物特点。 (2分)
①认真听讲的阳阳 ②操场上活泼的明明
选人物
3.我们的心情不同,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当你心情愉快时,处在下面的情境中,你会有哪些感受?请用两三句话写一写。(2分)
行走在春雨里,
四、日积月累(根据课文内容、古诗文和名言警句填空。)(共13分)
1.【雨中看人】烟衰雨笠,诗里常客:“黑云翻墨未遮山, ”是苏轼的喜悦; “ ,草色遥看近却无”是韩愈的欣喜;“渭城朝雨浥轻尘, ”是王维的离愁;“ ,润物细无声”是杜甫的赞叹。 (4分)
2.【月中寄情】月有圆缺,触景生情: “移舟泊烟渚, ”是孟浩然的羁旅之愁; “ ,不知秋思落谁家”是王建的思乡之情; “明月别枝惊鹊, ”是辛弃疾的愉悦之乐。(3分)
3.【心向远方】心有光芒,奔赴远方: “捐躯赴国难, ”是曹植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 “ ,快走踏清秋”是李贺渴望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 (2分)
4.【书中悟理】阅读经典,寻找自我: “太阳他有脚啊, ,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让我明白了要珍惜时光;“树欲静而风不止, 。”让我明白要孝敬父母; “ ,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让我懂得民族精神的可贵;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曰:非然也。”让我明白了做事要一心一意。 (4分)
沟通·交流(共7分)
六年级1班级开展“童年有味书有味”阅读分享活动,四位同学分享了他们的阅读感受。
1.根据分享的内容,判断陆鸣、李磊、谢珊分别读的是以下哪部作品。(3分)
A. 《草房子》 B. 《童年》 C. 《汤姆·索亚历险记》
2.读书会上,何伟说自己读小说总是读不出什么味道,你会推荐哪个阅读锦囊给他? (1分)
A.大声地诵读,读出节奏和韵律,感受语言的优美。
B.边读边想象情节,还可以猜想人物接下来会怎么做。
C.罗列学到的知识要点,遇到不懂地方的查查资料。
3.本学期“快乐读书吧”还推荐了《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爱丽丝漫游奇境》 ,请你从中选择一本,也学着写一写你读出的味道。
书目《 》,读出的味道: (3分)
阅读·思考(共34分)
(一)为人民服务 (节选) (14分)
人总是要死的,但 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下面匾幅上的“为人民服务”,单从字体上来说,属于(1分)
A. 草体 B. 楷体 C. 隶书 D. 黑体
2.按原文空。 (3分)
3.说说画横线句子中两个“死”字的不同含义。
“为人民利益而死”中的“死”字可以换成“ 、 ”等四字词语;后一个“死”字带有贬义,可以换成“ 、 ”等四字词语。作者这样用词的作用是 。(5分)
4.语段中第一句和第二、三句话的关系是(1分)
A.先因后果 B.并列关系 C.先概括后具体
5.除张思德外,我知道的死得“重于泰山”的英雄人物还有: 。(1分)
6.如果“感动中国”剧组让你给张思德写段颁奖词,你会怎样写? (80字以内)(3分)
(二) 母亲的“土月饼” (20分)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单位发了两盒月饼,包装( ),八个月饼,八种口味,有肉松的、豆沙的、火腿的、莲蓉的……尝了一下,觉得味道很一般。这不禁让我怀念起小时候母亲做的“土月饼” 。
②在那物资kuì乏的年代,我们是很盼望中秋节的。因为中秋节的到来,就意味着我们能吃上母亲做的月饼。
③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月饼用油纸包裹着,剥开油纸,就能看到黄澄澄、油亮亮的月饼了,上面还沾满香喷喷的芝麻。掰开月饼,冬瓜条、花生仁、核桃仁等馅儿就露了出来,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甜甜的、香香的、酥酥的。吃的时候,一只小手小心地在下巴下托着,吃完了再把掉到手心里的渣一点点舔掉。但是,那个时候家里穷,能吃这样的一个月饼是很( )的。
④母亲为了省钱,每逢中秋节,她都自己做月饼给我们解馋。中秋前夕,母亲从集市买来糯米,经过淘洗、晾干,然后拿到磨坊去磨成米粉。回家后,母亲先把米粉倒进锅里用小火炒好,然后按一定比例掺进点油和水,再慢慢( )成长条,像做馒头一样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饼,再裹进豆沙、碎花生、核桃仁、桂花干、白糖、薄荷等馅料,然后轻轻把包着馅料米饼的边缘紧紧捏在一
起,月饼的雏形就出来了。
⑤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打模了。月饼模子是木质的,一个模子上有五个凹进去的圆形图案,图案大都是一些花朵或者“福禄寿”字样,边上还有一圈齿状花边。我们洗净双手,小心地往月饼模子里放面团,边放边轻轻挤压,等到月饼从模子里出来的时候,那份满足和幸福溢满了我们的笑脸,清脆的笑声也在屋子里久久( )。
⑥最后一道工序是蒸烤。母亲在土灶上放好蒸笼,我们坐在灶下,不时地添加柴火。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曲曲欢快的舞蹈,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渐渐地,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了我的五脏六腑,把我的馋虫全都勾出来了。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
⑦好不容易等到月饼出锅,看着冒着热气的月饼,我急不可耐,趁母亲不注意就抓一个,一口咬下去,满嘴的桂花香,和着豆沙的甜润,再加上薄荷的清凉,真是无比的美味!
⑧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好了,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了,而且品种繁多、口味各异,价格也越来越贵,可吃在嘴里,总感觉没有母亲做的“土月饼”那么有味。想起母亲的“土月饼”,我的眼睛忍不住又湿润了……
1.这篇短文拟题的方法是(1分)
A.以人物命题 B.以事物命题 C.以事件命题
2.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1分)
A. bó mú huó B. bá mó hé C. bò mú hè
3.结合文意,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分)
A.精美 奢侈 揉搓 飘荡 B.精致 贵重 揉搓 漂浮 C.精致 奢侈 挤压 飘荡
4.“在那物资kuì乏的年代”, 根据字典解释, “kuì”字应是(1分)
A. B.
C.
5.第③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下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
A.那时候的月饼的馅料和口味
B.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
C.那时候留下的吃月饼的记忆
6. 母亲做“土月饼”需要哪些工序?请将下面补充完整。
买糯米→淘洗糯米→晾干糯米→ →做米饼→ →捏雏形→ → (4分)
7.短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土月饼”的制作过程,请以第⑥自然段为例,结合具体语句(至少一处)加以分析。 (2分)
8.短文写的是母亲的“土月饼”,而第①自然段和第③自然段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单位发的月饼与“那时候的月饼”,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2分)
9.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分)
10.读完短文,回想课文《腊八粥》。 《腊八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和 两件事。其中, 写得详细。通过比较阅读,我发现《母亲的“土月饼”》这篇短文主要回忆了 和 这两件事。其中, 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 。 (4分)
习作·表达(共30分)
不久以后,你们就要告别校园、老师、同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你是否有许多心里话想倾诉?请拿起笔写一封信吧。你可以给老师、同学写,回忆美好时光,表达深切的感恩之情:也可以给母校写,提出中肯的建议,期许美好的未来;还可以给自己写,展望将来的自己,放飞纯真的梦想。
要求:①注意书信的格式;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文章不少于5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张华: 我从《爱的教育》中读到了“甜”, 故事中都是一些平凡的人,但他们之间深厚真挚的情感特别打动我。
陆鸣: ①小说《________》充满了悬念, 情节惊险, 人物经历了许多我意想不到的冒险, 读这本书就像吃“辣”一样刺激!
李磊: ②“苦”, 真苦! 我在《________》这书中看到了贪婪、残忍、愚昧, 我为小主人公悲惨的童年生活感到不幸。
谢珊: ③小说《________》里孩子们都有各自的成长, 无忧无虑的童年慢慢远去, 故事很美, 可是心里却泛起淡淡的“酸”……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3,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5月期末语文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5月期末语文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