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部分学校联考中考二模地理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5820456/0-17174621045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部分学校联考中考二模地理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5820456/0-171746210459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部分学校联考中考二模地理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5820456/0-171746210466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部分学校联考中考二模地理试题
展开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二个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20分)
日晷(guǐ)由晷面和晷针组成,是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下面左图为郑州某天日晷计时图,右图为该日日出日落情况手机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晴朗的白天可以观察到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转动,原因在于( )
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地壳运动D. 天气变化
2. 此时太阳位于( )
A. 东北方B. 西南方C. 东南方D. 西北方
3. 这一天太阳直射( )
A. 赤道至北回归线地区B. 赤道至南回归线地区C. 赤道D. 北极圈
【答案】1. A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日晷”的意思为“太阳的影子”,它是利用日影变化规律制成的天文计时仪器,使用日晷测量时间的原理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自转的时候,太阳对于地球上的固定位置是随时间改变的,因此阳光照射的直立物体的影子也会随时间改变,所以这个影子可以告诉我们大概的时间,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试卷源自 试卷上新,欢迎访问。【2题详解】
读图可知,此时晷针的影子指向东北方向,故判断太阳位于西南方,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读该日日出日落的手机截图可知,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出郑州该日的昼长为13小时46分钟,说明这一天郑州昼长夜短,故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至北回归线之间,A正确,故选A。
【点睛】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2019年,京张高铁通车。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先进水平,京张线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下图为京张铁路青龙桥站附近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京张铁路在青龙桥站附近采用“人”字形设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风险B. 减少工程建设成本
C. 减缓坡度,易于列车爬坡D. 增加更多就业机会
5. 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是世界上最深的高铁地下车站。在地下建高铁站的主要目的是( )
A. 保护八达岭长城B. 改善沿途生态环境C. 缓解北京人口压力D. 降低工程建设难度
【答案】4. C 5. A
【解析】
【4题详解】
京张铁路在青龙桥站附近经过的地形部位是山谷,该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附近采用“人”字形设计,最可能的原因是减缓坡度,易于列车爬坡,C正确;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风险、增加更多就业机会不是采用“人”字形设计的原因,AD错误;采用“人”字形设计会增加工程建设成本,B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京张高铁在八达岭长城站采用全地下建站应用了高新技术,保护了文物古迹,保护八达岭长城,A正确;改善沿途生态环境、缓解北京人口压力、降低工程建设难度不是地下建高铁站的主要目的,BCD错误;故选A。
【点睛】用多条等高线表示的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可以根据等高线上标注的海拔判断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也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凹凸方向,判断山脊与山谷等。
在2023年3月举行的联合国水事会议上,乌兹别克斯坦代表团呼吁国际社会继续支持乌兹别克斯坦的咸海生态修复工作。下图为咸海水域范围变化示意图及中亚气候分布和主要河流水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此区域最突出的自然特征为( )
A. 干旱B. 湿热C. 高寒D. 冷湿
7. 咸海危机主要表现在( )
①水域范围逐渐缩小②湖水盐度不断增加③水体污染愈发严重④调蓄洪水能力减弱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8. 造成咸海危机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 蒸发旺盛导致湖水盐度增加B. 引水灌溉导致汇入水量减少
C. 围湖造田造成水域面积缩小D. 大量排污造成水体污染严重
【答案】6. A 7. A 8. B
【解析】
【6题详解】
图示区域为中亚地区,中亚位于内陆地区,植被稀少,以草原和荒漠为主,最突出自然特征是干旱,故选A。
【7题详解】
读图可知,咸海的水源补给是阿姆河和锡尔河,两条河流都是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流域内气候干旱,由于沿途大量发展种植业,过量引水灌溉,导致注入咸海的水流快速减少,导致咸海水域范围逐渐缩小,湖水盐度不断增加,①②正确;与水体污染愈发严重、调蓄洪水能力减弱无关,③④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读图可知,咸海其水源补给是阿姆河和锡尔河,两条河流都是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流域内气候干旱,由于沿途大量发展种植业,过量引水灌溉,导致注入咸海的水流快速减少,导致咸海面积不断缩小,主要人为原因是引水灌溉导致汇入水量减少,B正确;蒸发旺盛属于自然原因,A错误;围湖造田、大量排污不是咸海危机的主要人为原因,CD错误;故选B。
【点睛】中亚地区位于亚欧大陆内部,由于远离海洋,难以受到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属于冬冷夏热,年温差和日温差都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湖大多数为内流河和咸水湖。
肯尼亚是非洲主要鲜花出口国,肯尼亚玫瑰品质优良。产自肯尼亚奈瓦沙湖畔的新鲜玫瑰到中国消费者手中仅需1~2天。下面左图为肯尼亚示意图,右图为奈瓦沙湖畔玫瑰园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关于肯尼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非洲西部,东南濒临印度洋B. 赤道穿过中部,地处热带
C.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北高南低D. 当地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
10. 奈瓦沙湖畔成为肯尼亚玫瑰产地的有利条件是( )
①海拔高,气候温和,光照充足②靠近湖泊,水源充足③经济发达,需求量大④铁路、航空运输便利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9. B 10. B
【解析】
【9题详解】
从海陆位置看,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东南濒临印度洋;从纬度位置看,赤道穿过肯尼亚中部,属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从地形看,肯尼亚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从人种看,肯尼亚居民以黑色人种为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奈瓦沙湖畔①海拔高,气候温和,光照充足;②靠近湖泊,水源充足,有利于玫瑰生长;④铁路、航空运输便利,利于玫瑰运输和销售,①②④选项是奈瓦沙湖畔成为肯尼亚玫瑰产地的有利条;当地经济较为落后,需求量小,以出口为主,③选项不是奈瓦沙湖畔成为肯尼亚玫瑰产地的有利条件。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奈瓦沙湖畔成为肯尼亚玫瑰产地的有利条件的一项,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肯尼亚被赤道穿过,位于东非高原上,气候温和宜人,四季鲜花怒放,其首都内罗毕被誉为“阳光下的花城”。该国大力发展了花卉业、旅游业、成为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和著名的旅游国家。
2022年10月,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2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加速能源转型,全球清洁能源产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下图为可再生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应用量在世界占比居前六位的国家(2030年展望)。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应用量在世界占比最高大洲可能是( )
A. 南极洲B. 亚洲C. 北美洲D. 大洋洲
12. 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意义有( )
①增加居民收入②保障能源安全③减轻环境污染④降低能源消耗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应用量在世界占比最高的大洲可能是亚洲,因为在亚洲的应用量在世界占比居前六位的国家有中国占20%、印度占6%,印度尼西亚占3%。故选B。
【12题详解】
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意义:能够增加能源的供给,能够拓宽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领域,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能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大 气污染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②③正确;增加居民收入和降低能源消耗与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关系不大,①④错误。故选C。
【点睛】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如:矿石资源,土壤资源,煤,石油等。
2021年2月8日,连云港至乌鲁木齐高速铁路全线贯通。其中兰州至乌鲁木齐段建有防护墙、地上隧道等防护工程。下图为连云港至乌鲁木齐高速铁路沿线示意图和防护墙、地上隧道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连云港至乌鲁木齐高速铁路经过的省级行政中心及对应的省级行政区域正确的是( )
A. 兰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 合肥——安徽省
C. 乌鲁木齐——内蒙古自治区D. 郑州——河南省
14. 连云港至乌鲁木齐高速铁路的全线贯通( )
A. 沟通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B. 有利于开发沿线的矿产资源
C. 有利于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D. 有利于改善我国东部能源消费结构
15. 兰州至乌鲁木齐段建防护墙、地上隧道的主要作用是( )
A. 防洪涝B. 防风沙C. 防地震D. 防台风
【答案】13. D 14. C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中心是乌鲁木齐,A错误;安徽省行政中心是合肥,连云港至乌鲁木齐高速铁路未经过合肥,B错误;内蒙古自治区行政中心是呼和浩特,C错误;河南省行政中心是郑州,连云港至乌鲁木齐高速铁路经过,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兰新高铁是从兰州到新疆的高速铁路,该铁路主要经过西北地区,未沟通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A错误;高速铁路以客运为主,不利于开发沿线的矿产资源,B错误;有利于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C正确;高速铁路以客运为主,与改善我国东部能源消费结构无关,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兰新高铁是从兰州到新疆的高速铁路,该铁路主要经过西北地区,沙漠和荒漠广布,很容易出现沙尘暴天气,洪涝、地震出现概率小,台风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所以修建防护墙和地上隧道可以起到防风沙的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连云港至乌鲁木齐高速铁路线路自连云港向西经过郑州、西安、兰州、西宁到达乌鲁木齐,经过5个省级行政中心;呈自东向西再向西北走向。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中国人口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在人口负增长背景下,我国人口红利将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下图为2012—2022年我国净增人口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 )
A. 数量逐年减少B. 2022年出现负增长C. 2012年数量最多D. 2021年自然增长率最低
17. 未来我国人口将面临( )
①就业困难②数量激增③老龄化加剧④劳动力短缺
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②
18. 为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可持续转变,我国应( )
A. 提倡少生优生B. 大力引进国外人才C. 倡导人口外迁D. 提高国民教育水平
【答案】16. B 17. C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读图分析,我国人口数量波动变化,并非逐年减少,A错误;2022年出现负增长,2021年数量最多,B正确,C错误;根据图中人口数量,不能判断2021年自然增长率最低,D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读图分析,近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未来我国人口将面临:①人口老龄化加剧,②劳动力资源短缺,③④正确;①就业困难、②数量激增都是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①②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为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可持续转变,我国应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D正确;提倡少生优生会加剧我国人口问题,A错误;大力引进国外人才、倡导人口外迁均不利于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可持续转变,BC错误;故选D。
【点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但近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
成渝经济区和长江三角洲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地域。下图为成渝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成渝经济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是( )
A. 海陆交通便利B. 科技水平较高C. 资金优势明显D. 矿产资源丰富
20. 长江经济带要想实现上下游经济区的协同发展,必须充分发挥长江的( )
A. 灌溉价值B. 航运价值C. 文化价值D. 防洪效益
【答案】19. D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成渝经济区相矿产资源丰富,D正确;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科技水平高、同时海陆交通运输便利、资金优势明显,ABC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
长江经济带能够实现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协同发展,其最有利的条件是:长江有“黄金水道”之称,航运价值高,B正确;灌溉价值、文化价值 、防洪效益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CD,故选B。
【点睛】成渝经济区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发展优势主要是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长三角地区资金和劳动力资源充足,人才和技术力量雄厚,海陆空交通运输便利。
二、综合题(4小题,30分)
21.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印度是全球重要稻米生产国和稻米出口国。但受极端气候、人口过多、农业发展落后等原因的影响,印度的粮食供给经常短缺,饥饿人口比例长期居高不下。下图为世界粮食安全分布示意图、孟买气候统计图、南亚1月和7月风向示意图。
(1)印度的粮食安全类型是____。
(2)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印度种植水稻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3)列举印度为保障粮食安全可采取的措施。
沙特阿拉伯、伊朗、阿联酋等是印度稻米的主要进口国。
(4)分析沙特阿拉伯等国家需要从印度进口大米的原因。
【答案】(1)极不安全
(2)有利条件:印度全年高温,热量充足,(雨季)降水多,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不利条件:西南季风(或夏季风)不稳定,导致旱涝灾害频发,影响水稻产量。
(3)修建水利工程;改进灌溉技术;改良品种。
(4)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气候干旱,水源不足,不适宜种植水稻,因此需要从印度进口大米。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世界粮食安全分布示意图、孟买气候统计图、南亚1月和7月风向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印度的粮食安全、气候对印度粮食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小问1详解】
受极端气候、人口过多、农业发展落后等原因的影响,印度的粮食供给经常发生短缺,饥饿人口比例长期居高不下。读图可得,印度粮食安全类型是极不安全。
【小问2详解】
印度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印度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水热资源充足、气候雨热同期;不利条件是:西南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影响水稻产量。
【小问3详解】
印度应保障粮食安全采取的措施有:修建水库等水利设施;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田的抗旱抗涝能力;改进灌溉技术;改良品种等。
【小问4详解】
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气候干旱,水源不足,不适宜种植水稻,因此需要从印度进口大米。
2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凡是会走路的芬兰人都会滑雪。”芬兰是冬季运动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冰雪运动强国。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度,同学们分组开展了“走进芬兰”的地理学习活动。左图为芬兰在欧洲的位置图,右图为芬兰简图。
(1)第一小组从不同角度对芬兰位置展开探究,发现芬兰( )(双选)
A. 几乎全部位于高纬度地区B. 全部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
C. 西临波罗的海,南临地中海D. 与俄罗斯、瑞典等国相邻
(2)第二小组发现芬兰是冬季运动(滑雪、滑冰)强国,芬兰发展冰雪运动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任答2点)
(3)第三小组对芬兰的城镇和人口分布进行研究。他们发现芬兰城镇多沿____和沿河湖分布。芬兰的地势____,90%的人口集中分布在南部。研究小组据此判断,影响芬兰城市、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和____。
【答案】(1)AD (2)芬兰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严寒漫长;北部丘陵地区降雪丰富,地形坡度有利于滑雪;河流、湖泊众多,冬季结冰有利于滑冰
(3) ①. 海 ②. 北高南低 ③. 纬度 ④. 地形
【解析】
【分析】本题以芬兰为材料,涉及芬兰的地理位置、适合滑雪的优越自然条件、人口和城市分布及原因,考查学生综合读图分析能力。
【小问1详解】
高纬度地区为60°-90,读图可知,芬兰纬度位置 约在60°N-70°N,故芬兰几乎全部位于高纬度地区,A正确。 东西半球分界线为20°W,160°E形成的经线圈, 20°W-0°- 160°E 区间为东半球,读图可知,芬兰经度位置约为20°E-30°E,故芬兰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B错误。芬兰西临波的尼亚湾和 瑞典,南临波罗的海和芬兰湾,故C错误。芬兰与俄罗斯、瑞 典等国相邻,D正确。故选AD。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芬兰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漫长,降雪量多,且北部有山地,利于滑雪,是冬季滑雪运动强国。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芬兰的城镇多沿河、沿湖泊、沿海分布,芬兰90%的人口集中分布在南部,纬度低,气温高,北部是丘陵,南部湖泊众多,地势北高南低,故影响其城市、人口分布的因素是纬度、地形。
23.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藏高原地区与南极地区一并被科学界称作“天然实验室”,我国对这两个地区进行了多次科学考察。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珠峰顶部积雪厚度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2023年7月,我国科考团队公布了2022年测量的珠峰顶部积雪厚度的数据。
(1)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这里与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共同点为____,分别说明其成因差异____。
(2)说出珠峰顶部积雪厚度测量数据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
(3)请你为我国南极科考选择合适的时间段,并解释原因。
(4)青藏高原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地区和南极地区中任选一个地区,说出当下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对其造成的影响。
【答案】(1) ①. 气候寒冷 ②. 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寒冷主要是由于海拔高,南极地区气候寒冷主要是由于纬度高。
(2)测量技术的变化;测量年份降雪量不同;等等。
(3)12月—次年2月。此时南极洲为暖季,白昼时间长。
(4)对青藏高原地区的影响:冰川萎缩,冻土融化;高海拔湖泊、湿地面积发生变化;等等。
对南极地区的影响:海冰消融,冰盖面积缩小;极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发生变化;等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极地区为材料,设置四个小题,涉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基地科考,人类影响气候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地处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平均海拔位于4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气候高寒,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气候高寒,故两地自然环境的共同点是气候寒冷。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测量手段和方法由木杆插入雪层、逐渐演变为铁杆测量、雷达测量估算、雷达剖面测量,故可能受测量技术的变化影响数据发生变化;还可能受到测量年份降雪量不同影响。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我国南极科考选择合适的时间段为12月—次年2月,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白昼时间长,利于科学考察的开展。
【小问4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对南极地区的影响有海冰消融,冰盖面积缩小;极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发生变化;青藏高原地区的影响有冰川萎缩,冻土融化;高海拔湖泊、湿地面积发生变化;等等。
2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南省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环境生态化”的要求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创建工作。到“十四五”末,河南省将建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下图为河南省地形图。
(1)分析河南省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有利自然条件。
2022年7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关于2022年夏粮产量数据的公告》发布,河南夏粮总产量、播种面积两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2)把“粮食优质高产”“提高土壤肥力”“机械化、信息化”填到下表中。
①____、②____、③____。
从地头到餐桌,农业链条实现了智慧化衔接,农田种植品种随着市场消费需求不断升级调整。河南从“中原粮仓”转变为“国人厨房”,进而向“世界餐桌”发展。
(3)河南从“中原粮仓”转变为“国人厨房”,决定农田种植品种的是( )。
A. 气候条件B. 市场需求C. 劳动力价格D. 产品质量
(4)列举河南向“世界餐桌”发展的有利交通条件。
【答案】(1)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黄河、淮河等河流流经,有灌溉水源。
(2) ①. ①提高土壤肥力 ②. ②机械化、信息化 ③. ③粮食优质高产
(3)B (4)郑欧班列开通,铁路运输便利;航空运输便利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河南省地形图为材料,涉及河南省的农业生产条件、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河南地处我国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南省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从图中可知,有黄河、淮河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丰富,适合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小问2详解】
河南夏粮总产量、播种面积两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采用有机肥代替化肥,休耕轮作,①提高了土壤肥力,培育优良种子,采用北斗导航监测、电脑、手机控制,②机械化、信息化使河南③粮食优质高产。
【小问3详解】
河南从“中原粮仓”转变为“国人厨房”,决定农田种植品种的是市场需求,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B正确。气候条件、劳动力价格、产品质量不是河南转变为“国人厨房”,决定农田种植品种的关键因素,ACD错误。故选B。
【小问4详解】
河南向“世界餐桌”发展的有利交通条件是:河南省有陇海线、京广线等重要的国家铁路干线穿越,铁路运输便利,随着郑欧班列开通,国际贸易将更快更便捷;河南省还有很多机场,航空运输便利,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时间
测量手段和方法
珠峰顶部积雪厚度
1975年
木杆插入雪层
0.92米
1992年
铁杆测量
2.55米
2005年
雷达测量估算
3.5米
2022年
雷达剖面测量
9.5±1.2米
01,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部分学校中考二模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01,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部分学校中考二模地理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部分学校联考中考二模地理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部分学校联考中考二模地理试题(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部分学校联考中考二模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部分学校联考中考二模地理试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部分学校中考二模地理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部分学校中考二模地理试题(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部分学校中考二模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部分学校中考二模地理试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