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 )生物试题(学生版+教师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15927/1-171736672108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 )生物试题(学生版+教师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15927/1-171736672111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 )生物试题(学生版+教师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15927/1-171736672114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 )生物试题(学生版+教师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15927/0-171736671611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 )生物试题(学生版+教师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15927/0-171736671616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 )生物试题(学生版+教师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15927/0-171736671619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 )生物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一段高度简单重复的核苷酸序列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在分裂的细胞中,端粒核苷酸序列的合成只能由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催化完成。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条染色体均含两个端粒,随细胞分裂端粒不断延长
B. 端粒和端粒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
C. 端粒酶能为端粒核苷酸序列的合成提供所需的活化能
D. 研发提高端粒酶活性的药物有望延缓机体细胞的衰老
2. 细胞核是英国科学家布朗于1831年发现并命名,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信息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细胞核的核孔上有核孔复合蛋白,用于大分子物质的运输。下列有关细胞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的核膜与细胞膜两者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B. mRNA被运出细胞核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
C. 大肠杆菌细胞核内的核仁用于转录出核糖体RNA
D. DNA和DNA聚合酶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实现核质间的物质交换
3.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操作或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检测组织中的蛋白质时,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匀后再加入样液中
B. 用黑藻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能看到其液泡体积变小、颜色加深
C. 通过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判断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D.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将绿叶充分研磨后再加入适量的碳酸钙保护色素
4. 同一肿瘤组织中常有A型和B型两种癌细胞,两者的主要产能方式不同。研究发现,A型和B型两种癌细胞通过高表达MCT1、MCT4载体而紧密联系,形成协同代谢,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为糖酵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B. 过程②相比,过程③还需O₂直接参与反应
C. A型癌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常高于B型
D MCT1、MCT4共转运乳酸和H'能调节细胞内pH和代谢平衡
5. M13噬菌体和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都储存于DNA中,前者的DNA为单链环状结构,鸟嘌呤约占全部碱基的20%,后者的DNA为双链环状结构,鸟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M13噬菌体中胞嘧啶占全部碱基的20%
B. M13噬菌体中有转录mRNA的RNA聚合酶
C. T2噬菌体DNA分子的一条链中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6%
D. T2噬菌体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C+G=13/12
6. 鱼鳞病和神经性耳聋都是单基因遗传病,图1为甲、乙两个家庭有关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研究人员对甲家庭的部分家庭成员(I-1、I-2和Ⅱ-1)的鱼鳞病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注:受检测者DNA与相应探针进行杂交,若受检者DNA中有相应基因,则表现为阳性;否则为阴性。不考虑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鱼鳞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B. Ⅱ-2的基因型可能有4种
C. Ⅱ-3的体细胞中最多可含有4个相关疾病的致病基因
D. Ⅱ-5、Ⅱ-6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9/16
7. 植物器官脱离母体是在离区发生的,离区发育一般包括离区发育阶段、离区激活阶段和离区激活后阶段,该过程中生长素与乙烯的作用模式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离区发育阶段,生长素经极性运输至离区细胞后抑制细胞分裂
B. 离区激活阶段,乙烯和生长素对离区细胞的作用表现为协同关系
C. 离区激活后阶段,乙烯和生长素经信号传导诱导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D. 离区的发育过程由多种激素共同调节完成,并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8. 有些植物需经历一段时期低温之后才能开花,这种低温诱导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拟南芥的春化作用与FRI基因和FLC基因有关,该过程的分子机制如图所示,其中FRI基因编码的FRI蛋白在低温下易形成凝聚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知,温暖条件下,游离的FRI蛋白能使FLC染色质的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进而促进FLC基因表达,抑制开花
B. 低温条件下,FRI蛋白易在细胞核内形成凝聚体,组蛋白的甲基化程度因此变高,FLC表达抑制,从而解除抑制使植物开花
C. 植物开花还会受到光的调控,在受到光照时,光敏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使光敏色素的结构发生变化,经信息传递影响植物的开花
D. 温暖条件下通过增强FRI基因的表达能有效促进拟南芥的开花
9. 扑虱灵(一种农药)常用于防治稻飞虱。海南某地区由于多年单一施用扑虱灵进行防治,使稻飞虱对扑虱灵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突变导致稻飞虱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为其进化提供原材料
B. 施用扑虱灵能定向改变抗性基因的频率,决定稻飞虱进化方向
C. 抗药性稻飞虱的出现提高了物种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 与扑虱灵防治相比,生物防治通常具有污染小、成本低等特点
10. 人类耳蜗中的听毛细胞与正常听力密切相关。听毛细胞顶部的纤毛位于蜗管的内淋巴液中,其余部分位于外淋巴液中。当声音传到耳蜗时,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纤毛顶端的K⁺通道开启,K⁺内流,听毛细胞兴奋,并传递给听神经细胞,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听毛细胞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B. 内淋巴液维持高K⁺浓度,不利于听毛细胞产生兴奋
C. 听觉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
D 兴奋只能从传入神经单向传到听毛细胞
11. 稻田种养结合技术是指根据水稻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与甲鱼、小龙虾等的生活特点设计出的一种高效立体种养模式。 田里的水生害虫成了甲鱼的“营养餐”,甲鱼的粪便成为稻田的有机肥;小龙虾吃一种名叫伊乐草的植物,排泄物又可以成为滋养稻田的生态肥料。秸秆可加工成饲料或培养食用菌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稻田种养结合技术从生物和空间上对稻田生物资源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配置
B. 在稻田中养鱼养小龙虾,通过动物的取食、排泄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稻田生物体内的各种元素必须依赖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回到无机环境
D. 稻田种养技术可调整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方向且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12. 森林生物群落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并包括该地段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决定森林生物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B. 森林中,食性、栖息地都相同的不同种动物所处的生态位也相同
C. 森林中,原有的优势种不断地被取代,意味群落在发生初生演替
D. 森林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强,其外貌和结构不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
13.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曲江》中有诗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勾画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春天景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蝴蝶和蜻蜓都是能飞行的昆虫,所以它们之间的生态位高度重叠,种间竞争激烈
B. 蝴蝶能帮助农作物传粉,但不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植物吸引蝴蝶传粉的过程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以及行为信息的传递
D. 蝴蝶和蜻蜓都是异养厌氧型的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地位是可有可无的
14. 为拯救濒危野化单峰骆驼,科研人员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尝试进行人工培育,流程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中常用促性腺激素处理B.以便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
B. 过程②中卵细胞膜和透明带先后发生生理反应阻止多精入卵
C. 过程③应选用MI期的卵母细胞,过程④移植的应为原肠胚
D 与F后代相比,E常表现出发育困难和免疫失调等生理缺陷
15.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结果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AB. BC. CD.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计55分。
16. 我国北方蔗糖主要从甜菜的块根中提炼。研究发现,磷对甜菜光合作用产物的合成与转移分配具有一定的影响,其部分机理如下图,其中A、B表示相关物质,TPT为磷酸转运体(转运出1分子磷酸丙糖的同时会转运进1分子Pi),活性会受光抑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5-二磷酸核酮糖与CO₂生成3-磷酸甘油酸的过程称为_____。物质A、B分别为_____,其反应产物可转移至_____(结构)重新合成物质A、B.
(2)白天光合作用强,[3-磷酸甘油酸]/[Pi]的比值_____,叶绿体中会积聚大量淀粉颗粒。夜间,叶绿体中的淀粉颗粒发生水解,能为细胞生命活动的进行提供_____。
(3)为研究田间施用磷(P)和烯效唑(Un)对甜菜光合特性和产糖量的影响,科研人员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处理甜菜植株,处理16天后测定净光合速率及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收获时测定块根产量及产糖量,结果如下表。
①净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_____表示。
②与P组相比,Un组植株叶片积累的有机物总量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与CK、Un组相比,P组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均较高,原因是施磷处理能_____。
③科研人员建议甜菜生产中应采用磷和烯效唑联合喷施,其依据是_____。
17. 某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翅形(长翅、残翅)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眼色(红眼、紫眼)受等位基因B/b控制。为探究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某研究小组选择该昆虫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不考虑变异和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该昆虫翅形和眼色中的显性性状分别为____。
(2)根据杂交实验结果,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B/b在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
(3)为进一步探究B/b的位置,研究小组进行了杂交组合三和杂交组合四的实验:
杂交组合三和杂交组合四的子代表型比例均为____。其中杂交组合____(填“三”或“四”)能确定B/b在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
(4)另一研究小组对杂交组合一、二中的部分个体的眼色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对产物用某种限制酶酶切后进行电泳,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推测,B/b基因位于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请在图中画出组合一中F1红眼♀眼色基因电泳图____。
18. 炎症反应是机体针对感染和损伤的一种防御机制。免疫细胞分泌的促炎因子有利于清除外来病原体及坏死组织,但促炎因子产生过多会造成继发性组织损伤。发生炎症反应后,人体可以通过稳态调节机制,缓解炎症反应,部分机理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Th细胞与巨噬细胞相互识别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的功能,活化Th细胞的信号分子有_____。
(2)IL-1、IL-2等促炎因子能够刺激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兴奋在迷走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_____(填“单向”或“双向”),迷走神经纤维B与脾神经之间通过_____(结构)联系,在这一结构中完成的信号转化过程是_____。
(3)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进行的,这种分层调控方式称为_____。该方式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_____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图中,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有_____。
(4)临床上,研究人员通过利用适宜电流刺激迷走神经的方式来控制炎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该治疗方式的机理可能是_____。
19. 2022年我国成功举办了《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但目前一些河流、湖泊等仍然面临严峻的生态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某湖泊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与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包括____。
(2)图2表示该湖泊中部分营养关系(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的相对值),其中A表示的能量去向是____,a的数值是____,能量在Ⅰ、Ⅱ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保留整数)。如果人类对该生态系统利用强度较大,应给予____的投入,以保证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3)水体富营养化会引起蓝细菌的爆发性增殖,其中微囊蓝细菌会分泌毒素引起一系列生态问题。生态学家提出“投放一定数量的肉食性鱼类”的经典治理方案,该方案可抑制蓝细菌数量增长的机理是____。
(4)为了提高经典治理蓝细菌方案的效果,科学家又提出第二种方案:“投放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图3表示在放养一定数量鲢鱼后的相关实验结果(用高氮、低氮模拟水体污染程度)。
①高氮实验条件下,浮游动物优势物种发生了改变,造成该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
②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放养一定数量的鲢鱼在____条件下对经典治理方案促进作用更明显。
20. 人体肠道分布着大约38万亿个细菌,对于维持人体体内平衡和健康至关重要。研究发现,很多癌症是由于微生物群失调引起的,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了一些细菌具有促进癌细胞产生和促进癌症发展的作用,如:幽门螺旋杆菌、梭杆菌、厌氧消化链球菌等,科学家把这些细菌称为致癌细菌。同时我们的肠道还存在着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等能抑制癌症的抑癌细菌。
(1)致癌细菌促进癌细胞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
(2)某兴趣小组利用某动物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得到结肠组织来进行有关研究,下图表示某动物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过程:
将获取的胚胎干细胞制成B瓶中的细胞悬液,将细胞悬液转入C瓶中进行的初次培养称为______。在培养过程中干细胞正常是______(填“悬浮”或“贴壁”)生长,随着细胞数目增加,细胞之间的______(填物质名称)将细胞黏着在一起,细胞分裂和生长停止。将得到的胚胎干细胞转入含有特殊诱导因子的培养基上诱导形成结肠组织,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结肠组织的过程中诱导因子的作用可能有______(答出1点即可)。
(3)兴趣小组欲用上述途径得到的结肠组织,来探究白花蛇舌草提取液是否通过抑制致癌细菌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分裂,请补充实验思路。
(实验材料有:结肠组织,厌氧消化链球菌,嗜热链球菌,结肠癌细胞,动物细胞培养液,白花蛇舌草提取液,相关检测仪器等)
①分组:取等量的结肠组织,分别加入到含动物细胞培养液的______(填数量)组培养瓶中,然后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处理:往各组结肠组织中移植数量相同的结肠癌细胞培养一段时间,然后______。
③检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_。选项
实验名称
异常结果
可能原因
A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滤纸条上最下方两条色素带宽度较窄
研磨时未加碳酸钙
B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数量估算值比实际值高
清洗后的血细胞计数板未经晾干
C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视野中细胞彼此重叠
解离时间过短
D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向溶有白色丝状物的NaCl溶液中滴加二苯胺试剂后未出现蓝色
混合液未进行沸水浴加热
处理
净光合速率/μml·m⁻²·s⁻¹
叶面积指数
块根产量/t·hm²
产糖量/t·hm²
清水(CK)
25.25
3.14
97.4
15.44
2mg·L⁻¹KH₂PO₄(P)
27.07
3.35
107.21
17.66
30mg·L⁻¹烯效唑(Un)
27.06
4.21
99.2
15.93
2mg·L⁻¹KH₂PO₄(P)+30mg·L⁻¹烯效唑(Un)
33.22
3.83
108.1
18.88
亲本组合
子代表型及比例
杂交组合一
长翅、紫眼♂
残翅、红眼♀
1长翅、红眼:1长翅、紫眼:1残翅、红眼:1残翅、紫眼
杂交组合二
组合一中F1长翅、红眼♀
组合一中F1长翅、红眼♂
9长翅、红眼:3长翅、紫眼:3残翅、红眼:1残翅、紫眼
亲本组合
子代表型
杂交组合三
组合一中F1长翅、红眼♂
组合一中F1残翅、紫眼♀
长翅、红眼:长翅、紫眼:残翅、红眼:残翅、紫眼
杂交组合四
组合一中F1长翅、红眼♀
组合一中F1残翅、紫眼♂
长翅、红眼:长翅、紫眼:残翅、红眼:残翅、紫眼
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三模考试生物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三模考试生物试题(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三模考试生物试题学生版docx、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三模考试生物试题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生物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一)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一)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2024届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一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2024届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一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