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市房山区高考一模地理试卷含详解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814041/0-171733775208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北京市房山区高考一模地理试卷含详解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814041/0-171733775216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北京市房山区高考一模地理试卷含详解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814041/0-171733775221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北京市房山区高考一模地理试卷含详解
展开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某校开展“水稻与中国”主题学习活动。下图为小龙同学整理的思维导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 )
①甲地水稻生长周期短②甲地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③乙地水稻种植历史悠久④乙地黑土肥沃利于水稻生长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2. 立夏至小满期间( )
A. 甲地正值水稻插秧最佳时节B. 甲地比乙地的白昼更短
C. 乙地传统习俗吃粽子、赛龙舟D. 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变大
M乡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其集镇区由上下两片区组成。上片区主要为居住区,居民多从事农业活动;下片区为乡政府所在地,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 据图判断( )
A. 商业网点仅服务M乡居民B. 汽修厂位于乡政府的东北方向
C. 上片区的地势低于下片区D. 集镇区分布在河漫滩上
4. 图示区域( )
A. 茶马古道是居民日常出行的主要通道
B. 老国道影响了上片区的人口迁移方向
C. 新国道提高了M乡的区域通达性
D. 高速公路促使M乡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
我国某山脉K谷地季节性冻土广布。某学习小组在研学过程中获得K谷地四个站点的部分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 据表推断( )
A. 冻土主要存在于11月至次年3月
B. 土壤冻结最大深度随土壤冻结天数增多而加深
C. 站点①处植被可能为落叶阔叶林
D. 站点②处年降水量受气温影响显著
6. ③④站点坡度相近、坡向相同,导致两站点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积雪深度B. 土壤有机质C. 冬季气温D. 大气环流
下图为某兴趣小组利用信息技术软件记录的2023年7月21日~29日每日20点,台风“杜苏芮”中心所在位置及气压数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 台风“杜苏芮”( )
A. 生成于西南太平洋热带洋面
B. 28日移动速度比23日快
C. 主要经历先减弱后增强的过程
D. 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合上升
8. 台风“杜苏芮”在我国沿海登陆时,泉州( )
①伏旱天气得到缓解②附近海域可能发生海啸、风暴潮
③可能出现洪涝灾害④当地居民应在坚固的建筑内躲避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9. 一定时间内的人口迁入数量减去人口迁出数量来计算人口净迁入量,这是衡量地区或国家人口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图为2011—2017年我国两个城市群人口迁入状况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与珠三角地区相比,京津冀地区人口净迁入特点不同,主要是因为( )
A 流动人口总量更小
B. 经济发展水平更低
C. 人口老龄化更严重
D. 落户政策更加严格
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图中( )
A. 甲海区冬季受寒流影响B. 乙海区表层海水密度大
C. 丙海区有丰富的油气资源D. 丁海区海岭、岛屿众多
11. 《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
A. 斯里兰卡沿海平原B. 帕米尔高原
C. 印度河上游谷地D. 塔里木盆地
目前,甲企业是我国知名民族品牌汽车制造商,是国内唯一一家掌握“动力电池、电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核心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下图为甲企业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 甲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初期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 生产技术先进B. 产业基础较好
C. 市场需求广阔D. 品牌知名度高
13. 甲企业从“垂直整合”供应链到“开放式”供应链的转变可以( )
A. 吸收优质供货资源,降低核心技术研发成本
B 提高整车生产效率,促使企业布局趋于集中
C. 保证零部件供应稳定,提高产品市场销售量
D. 强化技术开放与合作,培育产品竞争新优势
磐安县地处浙江省中部大盘山区,为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推动流域协调发展,在金华市建设金磐开发区,用于磐安县异地发展工业,这一模式被称为“飞地生态补偿”。下图为浙江省金华市部分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 该区域( )
A. 地处热带与亚热带交界处B. 河流大致自东向西流
C. 城镇沿交通线分布D. 人口环境承载力小
15. “飞地生态补偿”模式有利于( )
①加快磐安县木材加工业发展②提升磐安县的生态环境质量
③提高金华市的城市等级④推动金华市区域协同发展
A ①②B. ①④C. ②④D. ③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5分)
16. 泾河流域是黄土高原的典型沟壑区。某校中学生赴该流域进行野外研学。下图(a)为该流域局部示意图,图(b)为某同学撰写的考察报告。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考察平凉红牛产业
(1)概述平凉市发展红牛产业的有利条件。
任务二走访水文站,查阅文献
泾河流域耕地非点源污染排放强度
注:非点源污染指污染物以广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体。
(2)描述该流域耕地非点源污染排放强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理由。
任务三调研流域的综合治理
该流域因地制宜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图9为黄土高原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模式图。
(3)在建谷坊、筑淤地坝中任选其一,简述该措施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用。
17. 塞拉利昂是世界金刚石储藏量最多的国家。该国经济以农业和矿业为主,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图(a)为塞拉利昂地图,图(b)为首都弗里敦市气温、降水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表明,金刚石主要形成于距离地表100多公里的高温高压环境中,在特殊的情况下进入岩浆到地表附近形成金刚石原生矿。塞拉利昂有很多次生矿以金刚石砂矿的形式富集在洪积扇、冲积扇等低凹地区。
(1)推测该国金刚石砂矿富集在洪积扇、冲积扇的主要地质过程。
近年,弗里敦市很多集贸市场在屋顶铺设镜面板。
(2)分析该市的集贸市场在屋顶铺设镜面板的原因。
18. 夏威夷岛人口稀少,以第三产业为主。下图为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补绘AB沿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并描述AB沿线的地势特征。
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冒纳罗亚观测站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该站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2)分析该站的观测数据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的原因。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报告指出,2030年到2052年之间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以内,可以避免一系列对全球环境的不利影响。世界各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大幅度减少碳排放。
(3)指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并提出合理的合作措施。
19. 老田的父亲原为辽宁鞍钢职工,20世纪60年代,为响应国家大力开展“三线建设”的号召,到攀枝花支援建设。随后几年,攀枝花由小山村迅速崛起成为“西南钢城”。近年来,老田在企业中竞聘成为钒钛新材料企业的操作员,老田的哥哥下岗后在芒果果园工作,老田的儿子在攀枝花市康养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攀枝花市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钛材料广泛用于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领域。我国钛矿资源丰富,已探明钛矿储量的95%分布在攀枝花,多为品位较低的原生矿,伴生多种矿种,利用率低,钛矿对外依存度高。2023年“微细粒钛铁矿选矿高效回收创新技术”在攀枝花正式投运,该技术将使选钛率由29%左右提升到40%以上,实现科学增储的同时还减少钛资源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2)说明攀枝花市采用新技术开发钛矿资源对保障国家安全的意义。
2023年,攀枝花市提出持续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建设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3)简述攀枝花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内容。
20.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整理不同时期新疆地区农业活动与水资源的相互作用发展演变的相关资料。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资料卡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人类社会的早期,新疆地区很少有农业活动,人们多聚居在河流附近。
②2000多年前,人们利用新疆地区的地形、土质和地下水资源特点,设计修建了坎儿井,将地下水引流至居住区和农区,灌溉农田,发展起绿洲农业。随着农业规模的扩大,多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加剧了土壤盐碱化。
③20世纪末,新疆逐步推广使用“膜下滴灌技术”,将肥料随水滴直接送达地膜覆盖下的农作物根部。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膜下滴灌技术不仅能节省约80%的水资源,还能减轻土壤盐碱化。
④随着新疆农作物地膜覆盖的面积逐年增大,地膜残膜污染也日益严重,残膜改变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含水量,削弱土壤抗旱能力,阻碍土壤对农作物的水分供应。对此,当地推广“适时揭膜”和“可降解地膜”等技术,既提高农作物产量,还能减轻残膜的危害。
结合实例,从人地关系演变的角度,论述新疆农业活动与水资源的相互影响。
房山区2024年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地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某校开展“水稻与中国”主题学习活动。下图为小龙同学整理的思维导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 )
①甲地水稻生长周期短②甲地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③乙地水稻种植历史悠久④乙地黑土肥沃利于水稻生长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2. 立夏至小满期间( )
A. 甲地正值水稻插秧最佳时节B. 甲地比乙地的白昼更短
C. 乙地传统习俗吃粽子、赛龙舟D. 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变大
【答案】1. C 2. A
【1题详解】
依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甲省为黑龙江,纬度较高,温度低,水稻的生长周期较长,①错;黑龙江地处东北平原地区,土壤为黑土,较肥沃,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适合水稻的生长,②对④错;乙省为湖南,属于南方地区,纬度低,温度高,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且降水充足,土壤为红壤,③对。综上所述,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立夏至小满是处于春夏之交的两个节气,此期间,甲地(黑龙江)地区的温度开始上升,降水增多,开始适合水稻的生长,所以此时是水稻插秧最佳时节,A项正确;立夏至小满为五月份期间,此时为北半球夏半年,纬度越高,昼越长,甲地比乙地纬度高,昼较乙地长,B项错误;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南方都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传统习俗,此期间为阳历,时间上对不住,C项错误;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对甲乙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差值影响不大,其差值保持不变,D项错误。故选A。
【点睛】东北地区有广阔的黑土地平原,土地平坦,地势东西稍高,中部低,有利于排水灌溉,土壤深厚,且为富含腐植质之黑土,土地肥沃,有利于水稻生长;东北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季风区,降雨较多,且主要集中于夏天,夏季高温多雨,即雨热同期,非常适合水稻生长需要。
M乡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其集镇区由上下两片区组成。上片区主要为居住区,居民多从事农业活动;下片区为乡政府所在地,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 据图判断( )
A. 商业网点仅服务M乡居民B. 汽修厂位于乡政府的东北方向
C. 上片区地势低于下片区D. 集镇区分布在河漫滩上
4. 图示区域( )
A. 茶马古道是居民日常出行的主要通道
B. 老国道影响了上片区的人口迁移方向
C. 新国道提高了M乡的区域通达性
D. 高速公路促使M乡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
【答案】3. B 4. C
【3题详解】
商业网点不仅服务M乡居民,也服务周边的其他乡临近的村民,A错误;由图可知,乡政府位于汽车修理厂的西南方向,汽修厂位于乡政府的东北方向,B正确;上片区远离河流,地势更高,上片区的地势高于下片区,C错误;河漫滩洪水期被淹没,集镇区不可能分布在河漫滩上,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图示区域新国道是居民日常出行的主要通道,A错误;新国道影响了上片区的人口迁移方向,B错误;新国道沿途途径商业网点、政府区域、汽车修理厂等,提高了M乡的区域通达性,C正确;河流促使M乡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D错误。故选C。
【点睛】该乡地处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制约了集镇区的辐射范围;非农业活动主要有采石、采砂、商贸、汽修、外出务工等,各种活动联系松散;采砂、采石等采掘业没有进一步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化,附加值低,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小。
我国某山脉K谷地季节性冻土广布。某学习小组在研学过程中获得K谷地四个站点的部分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 据表推断( )
A. 冻土主要存在于11月至次年3月
B. 土壤冻结最大深度随土壤冻结天数增多而加深
C. 站点①处植被可能为落叶阔叶林
D. 站点②处年降水量受气温影响显著
6. ③④站点坡度相近、坡向相同,导致两站点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积雪深度B. 土壤有机质C. 冬季气温D. 大气环流
【答案】5. A 6. A
【5题详解】
根据图表可知,冻土天数平均为120天左右,且季节性冻土冻结主要在冬季,所以A正确;①到④冻结天数增加,但是④的冻结深度比③小,故B错误;①处海拔低,应该属于基带,降水量只有276mm,属于半干旱地带,无法发育森林,故C错误;从①到④海拔逐渐升高,降水逐渐增多,故降水受海拔影响,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③④两站点除冻结深度差异较大以外,④的海拔更高,降水更多,冻结天数更多,所以④的降水应该是降雪为主,为积雪带,且积雪量大厚度大,所以对土层保温作用较好,使得冻结深度较小,故A正确;两地坡度相近,外力对土壤侵蚀强度接近,且土壤有机质跟冻结深度关系不大,B错误;④的海拔高,冻结天数多,所以④的冬季气温低,故C错误;两地位于同坡向、坡度,大气环流几乎相同,D错误。故选A。
【点睛】季节性冻土指地表层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土(岩)。
下图为某兴趣小组利用信息技术软件记录的2023年7月21日~29日每日20点,台风“杜苏芮”中心所在位置及气压数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 台风“杜苏芮”( )
A. 生成于西南太平洋热带洋面
B. 28日移动速度比23日快
C. 主要经历先减弱后增强的过程
D. 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合上升
8. 台风“杜苏芮”在我国沿海登陆时,泉州( )
①伏旱天气得到缓解②附近海域可能发生海啸、风暴潮
③可能出现洪涝灾害④当地居民应在坚固的建筑内躲避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7. B 8. D
【7题详解】
读图可知,台风“杜苏芮”生成于北太平洋,A错误;7月27日20时至7月28日20时的移动距离,要远远大于7月22日20时至7月23日20时的移动距离,因此台风“杜苏芮”28日移动速度比23日快,B正确;由中心气压值大致先降低后升高可知,台风“杜苏芮”主要经历先增强后减弱的过程,C错误;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的台风(气旋)呈逆时针辐合上升,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伏旱出现在长江中下游,泉州不在长江中下游区域,①错误;海啸一般由海底火山爆发、地震、水下滑坡等引起,台风不会海啸,②错误;台风引起狂风、暴雨、风暴潮,登陆后泉州可能出现洪涝灾害,狂风可能导致室外广告牌倒塌、吹断树枝等,故当地居民应在坚固的建筑内躲避,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台风灾害主要是在台风登陆前和登陆之后引起的。台风引起的直接灾害通常由狂风、暴雨、风暴潮三方面造成。
9. 一定时间内的人口迁入数量减去人口迁出数量来计算人口净迁入量,这是衡量地区或国家人口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图为2011—2017年我国两个城市群人口迁入状况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与珠三角地区相比,京津冀地区人口净迁入特点不同,主要是因为( )
A. 流动人口总量更小
B. 经济发展水平更低
C. 人口老龄化更严重
D. 落户政策更加严格
【答案】D
【详解】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总净迁入人口=非户籍总迁入人口+户籍净迁入人口。京津冀地区户籍净迁入人口占总净迁入人口比例远小于珠三角,这是因为该区域的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吸引力大,总净迁入人口多,人口流动量大,但是落户门槛很高,所以户籍迁入人口少,占比小,D正确,AB错误;人口老龄化严重利于外来人口迁入,但是对人口的落户影响很小,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社会经济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政策、政治、军事等。其中,经济因素中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是影响当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因素。
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图中( )
A. 甲海区冬季受寒流影响B. 乙海区表层海水密度大
C. 丙海区有丰富的油气资源D. 丁海区海岭、岛屿众多
11. 《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
A. 斯里兰卡沿海平原B. 帕米尔高原
C. 印度河上游谷地D. 塔里木盆地
【答案】10. C 11. A
【10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甲海域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为暖流,A错误;乙海域纬度位置较低,水温较高,密度较小,B错误;丙海域位于我国南海,油气资源丰富,C正确;丁海域位于台湾岛南侧,为巴士海峡,地处板块消亡边界,没有海岭,D错误。所以选C。
【11题详解】
由“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可知,这段话描述的区域全年气温较高,降水较多,位于热带,可判断所描述的区域应为斯里兰卡沿海平原,A正确;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青藏高原上,和帕米尔高原一样为高山气候,终年气温较低,草木茂盛的时间短,BC错误;塔里木盆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多沙漠分布,气候、植被的季节变化明显,D错误。所以选A。
【点睛】斯里兰卡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如夏,无四季之分,只有雨季和旱季。年均气温28℃。5~8月为西南季风雨季,11~2月为东北季风雨季。
目前,甲企业是我国知名民族品牌汽车制造商,是国内唯一一家掌握“动力电池、电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核心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下图为甲企业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 甲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初期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 生产技术先进B. 产业基础较好
C. 市场需求广阔D. 品牌知名度高
13. 甲企业从“垂直整合”供应链到“开放式”供应链的转变可以( )
A. 吸收优质供货资源,降低核心技术研发成本
B. 提高整车生产效率,促使企业布局趋于集中
C. 保证零部件供应稳定,提高产品市场销售量
D. 强化技术开放与合作,培育产品竞争新优势
【答案】12. B 13. D
【12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甲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初期缺乏生产经验,生产技术不先进,A错误;市场需求对所有新能源汽车公司开放,且该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初期,品牌知名度不高,CD错误;由图文材料可知,甲企业最初生产电池,后在2003年开始生产燃油汽车,所 以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基础较好,B正确。故选B。
【13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开放式”供应链能够吸收优质供货资源,但是不能直接降低核心技术研发成本,A 错误;“开放式”供应链能提高整车生产效率,部分零部件向外采购,最终会促使企业布局更加分散,B错误;“开放式”供应链能保证零部件供应稳定,进而保证产品出产率的稳定,但不能就说产品市场销售量提高,C错误;甲企业从“垂直整合”供应链到“开放式”供应链的转变强化技术开放与合作,培育产品竞争新优势,D正确,故选D。
【点睛】工业区位选择受到市场、政策、技术、交通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磐安县地处浙江省中部大盘山区,为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推动流域协调发展,在金华市建设金磐开发区,用于磐安县异地发展工业,这一模式被称为“飞地生态补偿”。下图为浙江省金华市部分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 该区域( )
A. 地处热带与亚热带交界处B. 河流大致自东向西流
C. 城镇沿交通线分布D. 人口环境承载力小
15. “飞地生态补偿”模式有利于( )
①加快磐安县木材加工业发展②提升磐安县的生态环境质量
③提高金华市的城市等级④推动金华市区域协同发展
A. ①②B. ①④C. ②④D. ③④
【答案】14. B 15. C
【14题详解】
浙江省中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地处亚热带,并不在热带与亚热带交界处,A错误;据图示河流信息可知东南江和武义江自东向西汇入到金华江(支流呈锐角方向汇入干流),B正确;图中磐安县城镇大多沿河流分布,C错误;金华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适宜,人口环境承载力较大,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木材加工业会对森林资源产生破坏,不应是主要的发展方向,①错误;“飞地生态补偿”模式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升磐安县的生态环境质量,②正确;金华市的城市等级不会因为“飞地生态补偿”模式而发生变化,③错误;在金华市建设金磐开发区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流域协调发展,从而推动金华市区域协同发展,④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为发展经济,磐安实施生态富县战略,在80公里外的金华城中设置了一块“飞地”,开创了全国“生态补偿”的先河,创下了省级“山海协作”的样板,成为磐安对外开放的示范窗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5分)
16. 泾河流域是黄土高原的典型沟壑区。某校中学生赴该流域进行野外研学。下图(a)为该流域局部示意图,图(b)为某同学撰写的考察报告。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考察平凉红牛产业
(1)概述平凉市发展红牛产业的有利条件。
任务二走访水文站,查阅文献
泾河流域耕地非点源污染排放强度
注:非点源污染指污染物以广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体。
(2)描述该流域耕地非点源污染排放强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理由。
任务三调研流域的综合治理
该流域因地制宜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图9为黄土高原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模式图。
(3)在建谷坊、筑淤地坝中任选其一,简述该措施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1)育种技术先进;饲养经验丰富;丰富优质饲料牧草;政策支持力度大;牛肉品质高,积极维护品牌形象。
(2)特点:泥沙排放强度降低,磷排放强度降低。原因: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农业生产磷肥使用量降低、利用率提高
(3)谷坊:减缓沟道坡度,降低径流流速,减轻流水对沟底、沟岸侵蚀;拦蓄泥沙。淤地坝:筑坝拦泥;滞洪,拦蓄雨水和径流;淤地增加耕地面积。
【分析】本题以泾河流域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农业区位因素、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凉改良牛种,完成“役用”到“肉用”的转变,育种技术先进;牧业发展历史悠久,饲养经验丰富;草地面积广阔,有丰富优质饲料牧草;政策支持力度大,当地政府建立科研基地;牛肉品质高,树立平凉红牛品牌,积极维护品牌形象。
【小问2详解】
阅读表格可知,泥沙排放强度从46.11到19.56,泥沙排放强度降低,磷排放强度从3.94到1.43,磷排放强度降低。原因主要从生态保护、农业绿色种植角度分析,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增加植被面积,保持水土,农业生产磷肥使用量降低、利用率提高,农业绿色生产,发展生态农业。
【小问3详解】
结合模式图可知,谷坊成阶梯状,起到减缓沟道坡度,降低径流流速,减轻流水对沟底、沟岸侵蚀,阶梯面相对平坦,流速慢,能够拦蓄泥沙。淤地坝主要起到拦水拦沙的作用,筑坝拦泥,滞洪,拦蓄雨水和径流,当泥沙积累到一定程度,能够进行作物种植,增加耕地面积。
17. 塞拉利昂是世界金刚石储藏量最多的国家。该国经济以农业和矿业为主,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图(a)为塞拉利昂地图,图(b)为首都弗里敦市气温、降水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表明,金刚石主要形成于距离地表100多公里的高温高压环境中,在特殊的情况下进入岩浆到地表附近形成金刚石原生矿。塞拉利昂有很多次生矿以金刚石砂矿的形式富集在洪积扇、冲积扇等低凹地区。
(1)推测该国金刚石砂矿富集在洪积扇、冲积扇的主要地质过程。
近年,弗里敦市很多集贸市场在屋顶铺设镜面板。
(2)分析该市的集贸市场在屋顶铺设镜面板的原因。
【答案】(1)因地壳运动或岩浆活动到达地表附近形成金刚石原生矿;风化、侵蚀作用使原生矿破碎;流水侵蚀、搬运作用把含有金刚石的碎屑携带到地势较低处,在洪积扇、冲积扇等低凹地区沉积、富集。
(2)纬度低,气温高;每年干季,云量少,光照强,市场内温度极高;经济发展水平低、降温设备安装不足;电力供应不足,降温设备不能正常运转;安装镜子可以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市场内的温度。
【分析】本题以塞拉利昂为材料,涉及金刚石矿形成地质过程以及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金刚石主要形成于距离地表100多公里的高温高压环境中,在特殊的情况下进入岩浆到地表附近形成金刚石原生矿。塞拉利昂有很多次生矿以金刚石砂矿的形式富集在洪积扇、冲积扇等低凹地区。”可知,金刚石来源于岩浆岩,在特殊的地壳运动或岩浆活动过程中,岩浆到达距离地表100多公里的高温高压环境中,冷却凝固形成原生金刚石矿;发生地壳运动,原生金刚石矿抬升,遭受外力作用风化、侵蚀,原生金刚石矿变得破碎;流水不断侵蚀、搬运金刚石矿石碎屑,并携带其向下游运移;达到河流出山口处的洪积扇、冲积扇的低凹地,沉积、富集形成金刚石矿。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纬度位置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降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干季降水量较少,云量少,太阳辐射较强,集贸市场内温度较高;根据材料信息“该国经济以农业和矿业为主,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可知,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电力供应不足,导致商贸市场内降温设备不能正常运作降温;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降温设备较少,不能满足市场内的降温需求;在屋顶铺设镜面板,能够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到达市场内的太阳辐射,降低市场内的温度。
18. 夏威夷岛人口稀少,以第三产业为主。下图为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补绘AB沿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并描述AB沿线的地势特征。
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冒纳罗亚观测站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该站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2)分析该站观测数据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的原因。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报告指出,2030年到2052年之间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以内,可以避免一系列对全球环境的不利影响。世界各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大幅度减少碳排放。
(3)指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并提出合理的合作措施。
【答案】(1)地势特征:中部高、两侧低;地势起伏大,西坡较陡、东坡较缓。
(2)位于太平洋腹地,远离大陆(远离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区);该岛生活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碳少;观测站位于山上,受人类活动干扰小;二氧化碳经过长距离输送,与空气充分混合,浓度基本稳定;建站时间早,观测时间长。
(3)必要性:全球大气圈是一个整体,大气圈变化对地球的其他圈层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危害人类所依赖的生态系统及生存空间,甚至粮食安全等。(合理即可)
合作措施:加强技术合作;资金支持;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
【分析】本题以夏威夷岛位置、地形示意图及二氧化碳浓度观测站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地势特点、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右图沿AB线海拔由0米(海岸线)增加到(3000,3600)再减小到0米(海岸线),说明地形起伏大,中间高,东西两侧低;西侧等高线较东侧更密,说明西侧坡度更陡,东侧更缓,剖面图绘图如下: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夏威夷岛位于太平洋腹地,受不同方向气流远距离输送影响,远离大陆,受某一大陆排放的干扰小;大陆(人口密集区)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大气运动的长距离输送,与空气充分混合,得到净化,浓度基本稳定;由材料可知,夏威夷岛人口稀少,以第三产业为主。岛上人口密度低,生产生活使用的化石燃料少,排放的二氧化碳少;由地形图可知,观测站位于(3000,3600)米处,海拔高,远离岛上人类活动区,受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干扰小;由材料可知,该观测站自1958年开始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由此可知,建站时间早,统计资料时间长,数据丰富。
【小问3详解】
必要性: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公共问题。全球大气圈是一个整体,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大气圈变化会对地球的其他圈层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危害人类所依赖的生态系统导致生态失衡、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繁危及人类生存空间、全球农业结构发生巨大调整,大部分宜耕地区退化,危及粮食安全。合作措施:不同国家间应加强技术合作,共享环保技术,降低清洁能源开发成本;欠发达国家面临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用于节能减排;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可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增强各国的环保意识,并能促使各国进行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19. 老田的父亲原为辽宁鞍钢职工,20世纪60年代,为响应国家大力开展“三线建设”的号召,到攀枝花支援建设。随后几年,攀枝花由小山村迅速崛起成为“西南钢城”。近年来,老田在企业中竞聘成为钒钛新材料企业的操作员,老田的哥哥下岗后在芒果果园工作,老田的儿子在攀枝花市康养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攀枝花市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钛材料广泛用于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领域。我国钛矿资源丰富,已探明钛矿储量的95%分布在攀枝花,多为品位较低的原生矿,伴生多种矿种,利用率低,钛矿对外依存度高。2023年“微细粒钛铁矿选矿高效回收创新技术”在攀枝花正式投运,该技术将使选钛率由29%左右提升到40%以上,实现科学增储的同时还减少钛资源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2)说明攀枝花市采用新技术开发钛矿资源对保障国家安全的意义。
2023年,攀枝花市提出持续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建设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3)简述攀枝花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案】(1)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攀枝花大力开发矿产资源,大量外来人口迁入,城市初步形成,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采矿业、钢铁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城市用地规模逐渐扩大;交通条件逐步改善,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城市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城市进一步发展。
(2)提高了钛矿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可利用的钛矿量;降低了钛矿对外依存度,有利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钛材料增加,促进国防、新型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保障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3)利用钒钛等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积极布局钒钛产业,推动新型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大技术投入,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突出发展高附加值钢铁新材料;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水果、鲜花);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康养),建立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融合化发展。
【分析】本题以攀枝花的形成发展为材料,涉及工业区位因素、资源安全、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攀枝花位于川滇交界处,铁矿、煤矿、钛矿、钒矿资源富集、潜力巨大,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攀枝花大力开发矿产资源,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迁入,城市初步形成,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随着采矿业、钢铁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城市用地规模逐渐扩大;交通条件逐步改善,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城市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城市进一步发展。
【小问2详解】
攀枝花市采用新技术开发钛矿资源,选钛率由29%左右提升到40%以上,提高了钛矿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可利用的钛矿量;降低了钛矿对外依存度,减少钛矿资源的进口,有利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钛材料广泛用于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领域,钛矿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促进国防、新型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保障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采用新技术减少钛资源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减轻对环境污染,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小问3详解】
钒钛等产品高端产品市场需求量大,攀枝花市利用钒钛等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积极布局钒钛产业,有利于推动航空航天等新型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大技术投入,提高钛矿的利用效率,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突出发展高附加值钢铁等新型航空航天材料;利用河谷地形的优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水果、鲜花);利用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康养城市”,建立相关的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融合化发展,提高经济水平和城市知名度。
【点睛】攀枝花的特色农业(水果、鲜花)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纬度较高,生长周期长,品质优良。攀枝花冬季平均气温较高,有利于发展现代化的康养服务业。
20.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同学搜集整理不同时期新疆地区农业活动与水资源的相互作用发展演变的相关资料。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资料卡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人类社会的早期,新疆地区很少有农业活动,人们多聚居在河流附近。
②2000多年前,人们利用新疆地区的地形、土质和地下水资源特点,设计修建了坎儿井,将地下水引流至居住区和农区,灌溉农田,发展起绿洲农业。随着农业规模的扩大,多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加剧了土壤盐碱化。
③20世纪末,新疆逐步推广使用“膜下滴灌技术”,将肥料随水滴直接送达地膜覆盖下的农作物根部。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膜下滴灌技术不仅能节省约80%的水资源,还能减轻土壤盐碱化。
④随着新疆农作物地膜覆盖的面积逐年增大,地膜残膜污染也日益严重,残膜改变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含水量,削弱土壤抗旱能力,阻碍土壤对农作物的水分供应。对此,当地推广“适时揭膜”和“可降解地膜”等技术,既提高农作物产量,还能减轻残膜的危害。
结合实例,从人地关系演变的角度,论述新疆农业活动与水资源的相互影响。
【答案】早期,农业活动少,人们多聚居在河流附近,体现了人地关系中适应自然环境;修建坎儿井,发展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体现了人类开发自然环境;“膜下滴灌技术”技术,体现技术革新和环境意识提升的演变过程;“适时揭膜”和“可降解地膜”技术,体现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在农业活动中不断寻求与水资源的和谐共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分析】本题以新疆为背景,涉及新疆农业活动与水资源的相互影响的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在人地关系演变的视角下,新疆农业活动与水资源的相互影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阶段来论述。
早期适应阶段: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新疆地区的农业活动非常有限。人们主要聚居在河流附近,利用自然水资源进行简单的农业种植和牧业活动。这一时期,人类对水资源的影响较小,人地关系相对和谐。
初步开发阶段:2000多年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们开始更广泛地利用新疆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通过修建坎儿井等引水工程,人们将地下水引流至居住区和农田,发展起绿洲农业。这一阶段,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但同时也导致了土壤盐碱化等问题,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紧张。
技术革新阶段:20世纪末,为了解决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壤盐碱化问题,新疆开始推广“膜下滴灌技术”。这种技术将肥料随水滴直接送达地膜覆盖下的农作物根部,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并减轻了土壤盐碱化。这一时期,人类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对水资源的更高效利用,人地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
环境意识提升阶段:随着地膜覆盖面积的增大,地膜残膜污染成为新的环境问题。残膜改变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影响了农作物的水分供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推广了“适时揭膜”和“可降解地膜”等技术,既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又减轻了残膜的危害。这一阶段,人类在追求农业发展的同时,开始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了协调。
综上所述,新疆农业活动与水资源的相互影响体现了人地关系从原始的适应到开发、再到技术革新和环境意识提升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在农业活动中不断寻求与水资源的和谐共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站点
海拔(m)
年降水量(mm)
土壤冻结天数(天)
土壤冻结最大深度(cm)
①
663
276
97
41
②
1106
554
120
64
③
1210
599
126
103
④
1854
802
144
85
时间
泥沙排放强度(吨/平方公顷/年)
磷排放强度(千克/平方公顷/年)
1967-1990
46.11
3.94
2000-2020
1956
1.43
站点
海拔(m)
年降水量(mm)
土壤冻结天数(天)
土壤冻结最大深度(cm)
①
663
276
97
41
②
1106
554
120
64
③
1210
599
126
103
④
1854
802
144
85
时间
泥沙排放强度(吨/平方公顷/年)
磷排放强度(千克/平方公顷/年)
1967-1990
46.11
3.94
2000-2020
19.56
1.43
2024年上海市静安区高考二模地理试卷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静安区高考二模地理试卷含详解,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场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47km2,2万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二模地理试卷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二模地理试卷含详解,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4级地震,35,7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北京市房山区高考地理一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北京市房山区高考地理一模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