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送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巴列湖(下图)位于约旦河谷,曾是以色列重要水源地,在经历近20年的水位下降后,于2018~2020年回升至最高水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太巴列湖最深处的水深约为( )
A. 43米B. 54米
C. 210米D. 255米
2. 太巴列湖成为以色列重要水源地,主要得益于( )
A. 湖泊面积大B. 湖泊水位高
C. 融水补给多D. 湖水盐度低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深线判读可知,湖泊边缘地区等深线海拔约为210米,而湖泊中心海拔约为250~260米,因此该湖泊深度为40~50米,符合题意的只有43米,因此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太巴列湖位于约旦河谷城市以色列重要水源地,主要原因在于,太巴列虎是以色列唯一的淡水湖泊,湖水盐度较低,能够为人们提供水源,D正确;太巴列湖湖泊面积并不大,水位较低,排除AB;泰巴猎狐主要以地表径流(河流)补给为主,排除C。故选D。
加尔米勒赫地区(下图)的居民利用潟湖沙坝种植作物。当山丘上的雨水到达高潮时,雨水并未立即与下层咸水混合,而是在表面形成薄层淡水,并随潮汐被输送至耕作区的作物根部,在无人工供水的情况下实现全年种植。此外,当地居民还根据潟湖的水位变化,采用增减沙土的方式调整作物种植高度,避免作物根系受下层咸水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地的作物种植区最可能位于( )
A. ①地B. ②地
C. ③地D. ④地
4. 该地居民将沙土增至最厚的时段通常出现在( )
A. 春季B. 夏季
C. 秋季D. 冬季
5.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该地的作物种植区( )
A. 种植面积扩大B. 作物产量减少
C. 复种指数降低D. 作物品质提升
【答案】3. D 4. D 5. B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加尔米勒赫地区的居民利用潟湖沙坝种植作物,因此图中④为沙坝地区,该地种植作物,D正确;①②③都属于潟湖沿岸地区,排除ABC。故选D。
【4题详解】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结合材料信息,当地居民根据潟湖的水位变化,用增减沙土的方式调整作物高度,当潟湖水位较高时增加沙土。该潟湖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温和多雨补给较多,潟湖水位较高,因此,沙土增至最厚的时段通常出现在冬季,D正确,排除ABC。故选D。
【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该潟湖水位升高,该地区作物种植区种植面积减小,排除A;种植面积减少,作物产量减少,B正确;气温较高,热量充足,复种指数升高,排除C;热量充足,生长周期缩短,作物品质下降,排除D。故选B。
朱鹮主要栖息于低山疏林地带,常在附近的稻田、河塘觅食,曾因环境恶化等原因一度濒临灭绝,现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81年,在秦岭南麓的Y县深山中发现了当时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当地随即建立保护站进行就地保护。2002年,该地建立朱鹮自然保护区,并开始实施人工迁地保护和野生种群重建。2008年,位于浙江北部的D县依托当地的国家湿地公园,建立朱鹮繁育基地,并将驯养的朱鹮放归自然。如今,中国的朱鹞种群已恢复至7000余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20世纪80年代野生朱鹮以就地保护为主,主要是由于Y县( )
A. 居民环保意识较强B. 朱鹮天敌数量较少
C. 朱鹮食物供给较充足D. 朱鹮生存环境较适宜
7. 与D县朱鹮繁育基地相比,Y县朱鹮自然保护区应注意( )
A. 增加冬季食物供给B. 栽植高大乔木
C. 严禁开展任何活动D. 防范伏旱威胁
8. 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野生朱鹮种群重建区域,需要考虑各地( )
①自然保护区类型与规模 ②基本农田面积
③历史时期朱鹮分布状况 ④物种繁育技术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D. ③④
【答案】6. D 7. A 8. B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81年在秦岭南麓的Y县深山处发现了当时仅存的七只野生朱鹮,当地选择建立保护站进行就地保护,说明本地的自然环境有利于野生朱鹮的生存,因而选择就地保护,D正确;就地保护不能反映居民环保意识,排除A;不能排除本地天敌数量的多少,排除B;无法确定食物供给来源是否充足,排除C。故选D。
【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与繁育基地相比,就地保护的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干扰较少,靠野生朱鹮自我生存自我繁育,但秦岭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冬季时气温较低,需要增加冬季食物供给保证其生存,A正确;Y县深山处的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率较高,需要保护原有植被,不需要栽种高大乔木,排除B;Y县自然保护区分为人工迁地保护和野生种群重建,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教育活动,排除C;秦岭南麓存在伏旱现象,但影响程度较小,排除D。故选A。
【8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野生朱鹮种群重建区域,需要考虑各个地方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规模以及历史时期朱鹮分布状况,根据朱鹮曾经生存自然环境找到合适的生存环境,进行规模有大有小的朱鹮种群重建,①③正确;一个地区基本农田面积对其影响较小,排除②;野生朱鹮种群是自然繁殖,不会使用人工物种繁育技术,排除④。故选B。
某年6月,森特前往位于奥地利的绿湖旅游(下图)。他站在高处拍摄了一张绿湖的照片,并撰写游记(节选如下)真实地记录在当地的见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绿湖水质清澈,宛若一颗珍珠镶嵌在高山之间。该湖水深通常仅有1~2米,但每年有3个月湖水水位明显上升,淹没湖边草地,深达12米的湖底公园清晰可见。此行期间恰是绿湖水位最高的时段,之后湖水将不断减少,仅需1个月便可恢复至原有深度。欣赏绿湖的最佳方式是潜水观赏,但遗憾的是2016年后当地政府限制潜水、游泳等所有水下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9. 森特拍摄绿湖照片的地点最有可能在( )
A. 甲地B. 乙地
C. 丙地D. 丁地
10. 推测绿湖每年水位明显上升时段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 降雨径流B. 融雪径流
C. 冰川径流D. 地下径流
11. 当地政府限制所有水下活动主要是因为绿湖( )
A. 救援设施较少B. 水生生物量较大
C. 自净能力较弱D. 水体透明度较高
【答案】9. D 10. C 11. C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森特前往奥地利的绿湖旅游,他站在高处拍摄了一张绿湖照片,排除乙;在游记中写道,绿湖水质清澈,宛若一颗珍珠镶嵌在高山之间,因此,该拍摄地点可以看到,绿湖位于两山之间,符合该描述的为丁地,甲和丙无法看到位于绿湖位于高山之间,因此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0题详解】
结合所学信息可知,奥地利位于欧洲西部地区,该地区出现三个月湖水水位明显上升,应为夏季,原因在于,夏季时除雨水补给外,存在冰川融水补给和冰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使得水位上升形成绿湖,其中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在于夏季气温较高,绿湖周边高山上冰川融化,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1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2016年后,当地政府限制潜水、游泳等所有水下活动,主要原因在于绿湖湖泊面积较小,自净能力较弱,当人类活动过多时,容易导致该地生态环境遭受破坏,C正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较好,救援设施配置较好,排除A;该地区湖泊面积较小水生生物量整体偏少,排除B;水体透明度高低与限制潜水关联性较小,排除D。故选C。
云南省个旧市锡矿资源丰富,开采历史逾2000年。滇越铁路(中国昆明一越南海防港)建成于1910年,由法国人主持修筑,境内滇段全长465千米,共有桥梁425座,隧道158座。该铁路曾是云南百年前唯一的运输“大动脉”,将个旧锡矿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2008年,个旧被列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该市依托东南亚的锡矿资源,建立原料外来、产品外销的“两头在外”锡矿加工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云南百年前仅有滇越铁路一条运输“大动脉”,反映了该地区( )
A. 人烟稀少B. 技术落后
C. 气候湿热D. 地形复杂
13. 滇越铁路通车后的十余年间,个旧( )
A. 主导产业发生变化B. 生态环境破坏加剧
C. 城市空间结构改善D. 战略资源储备减少
14. 近年来,个旧选择“两头在外”模式发展锡矿加工,主要考虑的是( )
A. 减轻环境污染B. 增加就业机会
C. 发挥产业基础优势D. 提高锡矿加工技术
【答案】12. D 13. B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云南百年前仅有滇越铁路一条运输大动脉,主要原因在于云南地区山地较多,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复杂,不利于交通道路的修建,D正确;仅有一条铁路不能反映本地区人烟稀少,也不能反映本地区气候湿热,不能反映出该地技术落后,排除ABC。故选D。
【13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1910年滇越铁路建成通车,将个旧锡矿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因此,滇越铁路通车后的十余年间,个旧地区大力开发锡矿资源,使得本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加剧,B正确;结合材料可知,云南个旧锡矿资源丰富开采历史逾2000年,增加滇越铁路后,使得个旧锡矿资源开发力度增大,主导产业并没有发生变化,城市空间结构也没有明显改善,排除AC;滇越铁路通车十余年间,开发锡矿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战略储备资源,但没有明显变化,排除D。故选B。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近年来,该市锡矿资源枯竭,依托东南亚的锡矿资源,建立原料外来产品外销的两头在外的锡矿加工模式,主要是依靠个旧地区原有的产业基础优势,C正确;在本地进行锡矿资源加工利用,会加重环境污染,排除A;并没有明显增加就业机会,也没有提高锡矿加工技术,排除BD。故选C。
北极地区(下图)的海冰密集度(单位面积海洋中海冰的占比)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洋流和入海径流等因素的影响。北极上空的低云通过调节辐射和湍流热交换,对海冰的生消起重要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与波弗特海相比,冬季巴伦支海海冰密集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入海径流较多B. 极地东风较弱
C. 受洋流影响较大D. 受陆地影响较小
16. 当上空低云增多时,北极地区( )
A. 海冰融化加速B. 海面蒸发减弱
C. 大气降水减少D. 海冰面积扩大
【答案】15. C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极地区的海冰密集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洋流和入海径流等因素的影响,对比波福特海冬季时,巴伦支海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其温度较高,海冰密集度较低,C正确;两者都位于陆地北部,受陆地影响较大,存在入海径流,差别不大,排除AD;两者都位于北极圈以北地区,位于极地东风带无陆地阻挡,受极地东风影响相差较小,排除B。故选C。
【1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北极上空的低云通过调节辐射和湍流热交换,对海冰的生消起重要作用,当上空低云增多时,大气逆辐射增强,具有保温作用,该地温度有所升高,海冰融化加速,海冰面积缩小,海面蒸发增多,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降水增多,A正确,排除BCD。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过去,浙江省杭州市城区的水源主要来自钱塘江。2019年千岛湖配水工程(下图)正式通水运行,改变了这一供水格局。该工程全长113.22千米,采用全线封闭的地下隧洞自流引水;年配水量可达9.78亿立方米,部分通过取水口供应沿途县(区),其余大多流入闲林水库,再输往市区内各大自来水厂。为保障水资源安全,杭州市加大对千岛湖的保护力度。
(1)归纳2013年杭州市水资源的主要特征。
(2)简述千岛湖配水工程采用地下隧洞自流引水的益处。
(3)说明千岛湖配水工程建成后对保障杭州市水资源安全的意义。
(4)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列举杭州市为保障水资源安全可在千岛湖周边地区采取的措施。
【答案】(1)2013年杭州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县区水资源总量分布不均,钱塘江以北地区水资源总量较多,钱塘江以南地区水资源总量较少。
(2)减少占用土地资源;避免水资源受到污染;减少水量蒸发;增加下渗,回补地下水;自流引水可节省动力能源。
(3)保障杭州市水资源供给量,保障杭州水资源供给的安全;确保水资源质量,提升人们饮水水质。
(4)减少农业生产种植形成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减少高污染工业布局于千岛湖周边地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将生活污水截污纳管;优化湿地植物群落,提高植被覆盖率,净化水质。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2013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杭州只有1596立方米,而中国平均为2020立方米,杭州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杭州市内各县区水资源总量分布不均,钱塘江以北地区水资源总量较多,钱塘江以南地区水资源总量较少。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千岛湖配水工程采用全线封闭的地下隧洞自流饮水,建在地面以下可以少占用地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空间利用率;采用全线封闭的地下隧洞,可以避免水资源遭受污染;同时,建在地面以下,减少水分蒸发,可调水量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资源的下渗,回补地下水;利用隧洞自流引水,可以节省动力能源。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千岛湖配水工程建成之后,杭州市作为调入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资源的调入量,保障了杭州市水资源供给;同时,采用全线封闭的地下隧道,自流饮水可调水质较好,提升杭州市人们饮水水质。
【小问4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杭州市为保证水资源安全,可以在千湖岛周边做到切断点、面污染。切断点污染,可以在周边切断工业污水的排放点,减少高污染工业布局于千湖岛周边地区,可以调整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切断面污染主要是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肥、湖泊农药进入;同时,利用工程措施将生活污水截污纳管,集中处理;同时,在湿地内部提高植被覆盖率,优化湿地植物群落,净化水质。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智利是全球废弃衣物和未售出服装的处理中心之一。甲区域(下图)人口密度极低,部分企业从欧美和亚洲地区进口大量废弃衣物,并将未被处理的废弃衣物长期堆放于此。
(1)指出甲区域的主要植被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气候条件。
(2)分析企业进口大量废弃衣物并堆放在甲区域的主要原因。
(3)说明甲区域废弃衣物堆放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答案】(1)荒漠植被。全年干旱少雨,蒸发旺盛,适合荒漠植被生长。
(2)进口未售出服装或废弃物获取废弃物处理的费用,倒卖部分二手服装获取经济利益。
靠近港口,距离较近;大部分服装无法处理,处理成本较高,堆放于此。
(3)大量废弃物堆积于此,占用土地,衣物中的化学物质进入土壤导致土壤污染;污染水源,导致水污染严重;大量废气排出,导致大气污染加重。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南纬20~30°大陆西岸地区,属于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少雨,同时,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旺盛,使得本地自然植被稀疏,只有少量的荒漠植被在此生长。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智利是全球废弃衣物和未售出服装的处理中心之一,智利进口废弃衣物主要原因是可以通过进口处理废弃衣物,获取经济利益,同时还可以对部分衣物进行二手倒卖,从而获取经济利益。将大量的废弃衣物堆放在甲处,主要是距离南美最大的免税港较近,而大部分进口的废弃衣物无法被处理,或者处理成本较高,需要运输增加成本,因此,为了节省成本,将大量废弃衣物直接堆放于此。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废弃衣物中含有化学物质,大量废弃衣物堆放于此,占用土地,使得本地区土地面积利用率较低,衣物中的化学物质会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进而引发水资源污染;同时,大量废弃衣物堆放于此,长期以往会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导致本地区环境污染加重,影响该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厦门某旅游爱好者前往美国66号公路(下图)自驾游,并攥写游记(节选如下)向杂志社投稿。
去年暑假,我们乘坐飞机抵达芝加哥,办理相关手续后顺利租到一辆越野车。次日,我们便起了个大早,驾车直奔66号公路的起点。…这条公路始建于1926年,全长约7000千米,曾是美国历史上的交通要道。随着等级更高、通行速度更快的洲际公路建成,66号公路部分路段虽仍可通行,但几近荒废。…从城区开出不久,我们便看到城郊农场里成群的奶牛在草地上悠闲地漫步,享受着阳光和清新的空气。…跨越正值枯水期的密西西比河,公路沿途景观多样,多数地方地狭人稠,街区热闹非凡。…经过十多天的旅程,我们终于抵达了终点—位于大西洋之滨的洛杉矶。强大的暖流使得这里夏季炎热,于是我们前往海边纳凉,欣赏着浪花在蓝天下追逐,眺望着板块张裂造就的雄伟奇峰,倍感惬意,旅途的疲惫一扫而光。
主编森特在审稿时发现这则游记中存在不少科学性错误,向作者反馈了若干意见。请你仿照示例,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帮助森特继续填写4项审稿意见。
示例:文中“位于大西洋之滨的洛杉矶”错误。理由:(根据世界海陆分布可知,)美国西临太平洋。
【答案】文中“跨越正值枯水期的密西西比河”错误,理由:密西西比河正处丰水期。
文中“多数地方地狭人稠”错误,理由:美国地广人稀。
文中“强大的暖流使得这里夏季炎热”错误,理由:沿岸为寒流,夏季凉爽。
文中“眺望着板块张裂造就的雄伟奇峰”错误,理由:该地位于板块挤压碰撞边界。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文中提及,跨越政治枯水期的密西西比河错误,原因在于这是恰逢暑假期间,北半球的夏季,密西西比河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此时恰逢其丰水期;文中提及多数地区地狭人稠错误,原因在于,美国国土面积较多,而人口较少,多数地区地广人稀;文中提及强大的暖流使这里夏季炎热错误,原因在于,洛杉矶沿岸地区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对气候的影响为降温减湿,使夏季气候凉爽;文中提及眺望着板块张裂造就的雄伟奇峰错误,原因在于北美洲西海岸地区属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挤压碰撞边界,地壳隆起形成山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1中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等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