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二)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城市群是城市与城市之间因为比较紧密的经济联系、产业的协同配合形成的经济圈。都市圈是特大城市中心城区与周边新城和卫星城具有比较密切的职住关系形成的通勤圈。城市群与都市圈的交通需不同的类型轨道交通支撑。狭义上的轨道交通一般特指城际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两大类型,下图示意城市群和都市圈内满足三大主流出行方向的轨道交通模式、出行方向和出行目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abc所对应出行目的的顺序( )
A. 商务通勤游憩B. 通勤游憩商务
C. 游憩商务通勤D. 通勤商务游憩
2. ①②代表的轨道交通模式( )
A. ①城市轨道交通B. ②城市轨道交通
C. ①城际轨道交通D. ①②均为城市轨道交通
3. 图中轨道交通模式的优点( )
①促进区域融合②不受区域行政区划限制③速度高成本高④推进区域城市互补
A. ①②B. ②③
C. ①④D. ③④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城市生产及生活实际推测,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的出行即中心→中心多以商务出行为主,而都市圈内外围→中心大多是潮汐式日常通勤出行,都市圈内“中心→外围”多以游憩出行为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外围→中心”、“中心→外围”的出行方向主要在都市圈内部及附近,以城市轨道交通来进行支撑;“中心→中心”的出行方向主要在城市群的城市与城市之间进行,主要以城际轨道交通支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城际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支撑区域空间协同发展,利于推进区域融合,推进不同层次城市之间的分工演化,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且兼具灵活、快速和低价等多种特点,①④正确,③错误;轨道交通能够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但并非不受行政区划限制,②错误。故选C。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境内拍摄到“土星环”地貌景观。画面中,地貌上的环形与土星环的环形极为相似,且有若干个“土星环”依次排开。多处“土星环”地貌位于较低处,形成了闭环半闭环小盆地,初步认为其形成原因主要以地质构造作用和风蚀作用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形成土星环的地质构造作用是( )
A. 背斜B. 向斜
C. 挤压D. 张裂
5. 土星环出现凹凸不平的主要原因是( )
A. 风力侵蚀B. 差异侵蚀
C. 流水侵蚀D. 风力沉积
【答案】4. C 5. B
【解析】
【4题详解】
地质构造作用应是内力作用。“土星环”地貌位于较低处,沉积物易沉积形成沉积岩,深埋于地下的沉积地层受挤压使原本水平分布的岩层发生弯曲,形成“土星环”,C正确;背斜和向斜属于褶皱构造,褶皱构造属于地质构造结果,不是地质构造作用,AB错误;张裂属于地质构造作用但不易使岩层发生弯曲,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青海省降水较少,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排除C;土星环的形成是以风力侵蚀为主,但出现凹凸不平是因为岩石性质不同,抗风化能力不同,导致差异侵蚀,,B正确,排除AD。故选B。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豫南大别山区形成了带型、环型和团块型等多种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下图示意豫南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①②③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分别是( )
A. 带型、环型、团块型B. 环型、带型、团块型
C. 带型、团块型、环型D. 团块型、带型、环型
7. 环型传统村落的主要特点是( )
A. 以山体为中心布局B. 街巷穿插关系简单
C. 垂直于等高线排列D. 民居建筑空间联系紧凑
8. 影响豫南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候B. 河流
C. 文化D. 地形
【答案】6. B 7. A 8. D
【解析】
【6题详解】
由图中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可看出:①沿山体呈环状分布,②沿河流呈带型分布,③集中布局,为团块型。故选B。
【7题详解】
由图可判断①为环型传统村落,以山体为中心布局,沿山体呈环状分布,A正确;村落的布局因山体、河流、水塘等位置,街巷穿插关系较为复杂,B错误;沿山体分布,应平行于山体等高线排列,C错误;民居建筑空间联系不太紧凑,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豫南地处大别山区,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村落往往沿山水体势排列,产生多种空间形态,D正确;气候差异不大,A错误;河流、文化会影响村落形态,但不是主导因素,BC错误。故选D。
汤河发源于河南省鹤壁市牟山东麓,全长73.3km,海拔高度为150~400m。汤河不同河岸带植被宽度、侧向分布情况以及人类活动对河岸带生态产生的影响,为生态管理和植被修复提供依据。为了更好地量化植被分带的空间特征,将景观指数应用到河岸带植被分布的空间格局分析中。下表示意汤河岸带各子系统景观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斑块密度指单位面积上的斑块数量,反映景观被分割的破碎化程度景观形状指数反映景观形状的复杂程度,指数越大说明形状越不规则斑块连通指数反映各景观类型物理连接程度
9. 汤河河岸带占有绝对优势的植被为( )
A. 灌木/草地B. 林地
C. 农田D. 低覆被区
10. 与林地相比,汤河上游岸带的灌木/草地特点( )
A. 景观面积小B. 破碎度高
C. 连通度低D. 受干扰大
11. 影响河岸带纵向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B. 水分
C. 人类活动D. 土壤
【答案】9. A 10. B 11. C
【解析】
【9题详解】
由表中景观类型百分比可看出,汤河上中下游均为灌木/草地占比最高,因此灌木/草地为该河岸带占有绝对优势的植被。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由表可看出,与林地相比,汤河上中下游灌木/草地景观类型占比高,景观面积大,A错误;斑块密度较大而斑块连通指数大致相同,说明灌木/草地的斑块较为破碎,但由于占有优势地位,分布较为密集,连通度较高,B正确,C错误;其景观形状指数较大,边界不规则,说明受干扰较小,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河岸带从上游至下游,灌木/草地的面积占比相对稳定,斑块连通指数下降,表明受到干扰。林地面积呈现下降趋势,农田面积占比增加。随着地形变得平坦,河岸带内人类活动更加频繁,林地连通性降低,农田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这一变化凸显出农耕区的人地矛盾,说明人类活动对纵向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很大。C正确;地形高度变化不大,河流不长,降水差异小,土壤对景观格局影响小,AB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一)必考题:共46分。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西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潜力的释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车制造商和新能源科技企业关注和投入。2023年7月,比亚迪宣布将在巴西设立由三座工厂(一座主营电动客车和卡车底盘的生产工厂、一座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工厂,一座专门从事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的加工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该基地计划于2024年下半年投产,即将开启巴西本地化生产,深挖本地市场。巴西经济部决定,自2024年1月起,巴西将取消对进口电动汽车的免税政策,重新开始对新能源汽车征收进口关税。
(1)简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开启巴西本地化生产的优点。
(2)分析巴西吸引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布局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
(3)说明巴西政府提高新能源汽车进口关税的原因。
(4)简述中国企业在巴西深挖本地市场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可缩短生产整车的时间,有助于迅速打开当地市场;有助于加速新能源汽车在当地的普及;可充分利用当地企业的售后维护和服务,发挥各自优势,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可避开贸易壁垒,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2)巴西政府对电动汽车产业的支持政策;巴西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庞大,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销售量将继续增长;有一定的汽车制造工业基础;劳动力丰富且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国际人才资源充沛;与欧美等地区的国际经贸环境相对稳定等。
(3)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大量国际新能源汽车企业进入巴西市场,汽车进口量大幅增加,价格低廉,市场竞争力提高,对本土新能源汽车制造业造成很大冲击;增加贸易壁垒,保护本土制造企业的利益。
(4)与本地具影响力的汽车代理商展开紧密合作;在当地开展汽车销售、售后服务、品牌推广等综合性业务;深入了解本地人的生活文化习惯,对制度和企业文化做出适应性调整;在巴西本土招募和培养相关领域的人才,对员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巴西设立与汽车生产相关的工厂后进行本地化生产,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可缩短生产整车的时间,有助于迅速打开当地市场;离本地市场近,有助于加速新能源汽车在当地的普及,也可充分利用当地企业的售后维护和服务,发挥各自优势,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在当地生产,不用通过进出口,可避开贸易壁垒,减少关税,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小问2详解】
巴西的优势条件吸引中国电动车品牌布局生产基地,主要考虑市场、政策、劳动力、工业基础、营商环境等。市场:巴西是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工业基础:巴西的汽车制造业有一定的基础,产业配置较完善;劳动力:劳动力丰富且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国际人才资源充沛;营商环境:与欧美等地区的国际经贸环境相对稳定,保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政策:巴西政府对电动汽车产业的支持政策。
【小问3详解】
巴西政府决定提高对进口电动汽车的关税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保护本土汽车制造企业的利益。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大量国际新能源汽车企业进入巴西市场,汽车进口量大幅增加,价格低廉,市场竞争力提高,对本土新能源汽车制造业造成很大冲击;提高进口关税,减少进口量;其实质是增加贸易壁垒,保护本土制造企业的利益。
【小问4详解】
要深入挖掘本地市场,需考虑本地的优势及本地的员工、生活、文化、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合理建议。深挖本地市场,需与本地具有影响力的汽车代理商展开紧密合作,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在当地开展汽车销售、售后服务、品牌推广等综合性业务,利于提高知名度,扩大品牌影响力;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对产品和市场的认知差异,进而影响企业政策制定和实施。需对制度和企业文化做出适应性调整。社会环境差异需对产业工人进行培训和引导。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路涎流冰是寒冷地区一种特殊的工程地质现象,也是寒区公路主要工程病害之一。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地表水或地下水漫溢到地表,随流随冻,在公路路面和边坡形成隆起的冰体,称为公路涎流冰。涎流冰产生的位置,与该地区的岩性特征密切相关。下图示意涎流冰的形成过程。
(1)据图描述涎流冰的形成过程。
(2)推测涎流冰产生位置处的岩性特征。
(3)分析涎流冰对公路的影响。
(4)从治水角度为公路涎流冰防治提出工程措施。
【答案】(1)当气温下降到0℃以下,地表开始向下冻结,形成冻结区,过水断面减小;随着上部冻结层的加厚和过水断面全部冻结,地下水承受压力增大,沿薄弱区侵入冻结区,冻结区结冰导致土体变形;当地下水承受的压力超过地表或边坡冻结的强度时,从变形土体裂缝处流出,在地表结冰形成涎流冰。
(2)上层多为透水性较好的砂砾或裂隙较多的岩石,下层一般为不透水的隔离层或多年冻土,使得地下水容易在不透水层上聚集形成地下潜水。
(3)冬季涎流冰冻结时会产生巨大冻胀力,破坏公路桥涵和路面结构;春季气温回升,涎流冰融化,融水会冲刷或冲毁路基;融水渗入路基,行驶车辆经过时将导致道路翻浆等。
(4)建挡冰墙、挡冰堤、挡冰栅栏以拦截、蓄积、冻结流向路基的地表水或地下水;修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用于拦截、排导山坡上夏季和秋季降雨、春季冰雪融水、边坡渗水和浅层地下水等;修渗沟、盲沟以降低地下水位或汇集引排浅层地下水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从文字材料可知,涎流冰是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地表水或地下水漫溢到地表,随流随冻,在公路路面和边坡形成隆起的冰体的现象。结合图片材料可知,当气温下降到0℃以下,地表开始向下冻结,随着上部冻结层的加厚和过水断面的减小,含水层处地下水逐渐变成承压水,当孔隙水压力超过地表或边坡冻结的强度时,在地表和边坡薄弱处流出,漫流到公路上,承压水压力释放后,薄弱处又重新冻结,在这个反复过程中,涎流冰规模逐渐增大。
【小问2详解】
涎流冰的形成与地下水的运动密切相关,地下水易汇集的地方更易产生涎流冰。上层岩层渗水,下层岩层不透水,易使地下水汇集。
【小问3详解】
涎流冰对公路的影响主要从冻结和融化两个角度考虑,可以从对公路的路面、路基、桥涵的影响等方面作答。冬季涎流冰冻结时会产生巨大冻胀力,破坏公路桥涵和路面结构;春季气温回升,涎流冰融化,融水会冲刷或冲毁路基;融水渗入路基,行驶车辆经过时将导致道路翻浆等。
【小问4详解】
本题主要从工程措施角度作答。地下水是公路涎流冰形成的主导因素,防治公路涎流冰主要是治水:拦(截)水、排水、透水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主要用于拦截、排导山坡上夏季和秋季降雨、春季冰雪融水、边坡渗水和浅层地下水等,还可在冬季蓄存少量的冰,但是在严寒地区容易因冻结而失效,适用于水流和发展规模较小的涎流冰。渗沟、盲沟主要是用降低地下水位和汇集引排浅层地下水,治理涎流冰。渗井一般设在较集中的山坡地下水露头处,渗池用于汇集较分散的山坡地下水。对于半填半挖的路段,还可采用透水路基,使地下水从路基排到公路下方;对于积冰特别严重的路段以及河(溪)水涎流冰,可选择涵洞或桥涵跨越等。
(二)选考题:共10分。
1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近年来,青岛市深入挖掘海洋优势资源,积极探索发展海洋研学旅游的新路径、新模式,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海洋研学旅游首选目的地”目标,推动“海洋+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构筑海洋旅游新高地。青岛海洋研学旅游产业集群正以高质量的态势加速形成。
简述青岛发展海洋研学旅游的价值,并为其高质量发展提出至少两条具体建议。
【答案】旅游价值: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交通、餐饮、商贸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加快了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拓宽消费市场,提高收入;充分挖掘海洋旅游资源价值,增加旅游收入等。
具体建议:运用奖补、税收、金融等手段,加大对研学旅游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研学旅游示范区(基地)创建,优化提升项目产品和旅游服务;强化与各类海洋科研机构密切合作,推动海洋科普和研学旅游全面融合;策划节庆、会展、赛事等活动,拓展海洋研学旅游市场等。
【解析】旅游价值主要从经济、社会价值方面作答。为提高旅游价值,需要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经济收入的同时,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建设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提高专业化程度。提高知名度,获得更大的消费市场,通过进一步挖掘旅游价值,丰富旅游项目等,增加旅游收入。海洋研学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需考虑政府政策扶持、拓展市场、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提升旅游项目的品质和服务等方面。比如,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设研学旅游示范区,积极谋划各种旅游活动等。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湿地的碳汇功能主要是通过湿地土壤(沉积物)和植物对碳的捕获及封存而实现的。土壤有机碳(植物根系分泌物和植物死亡残体的输入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湿地土壤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湖泊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有重要影响。围垦是湿地受到人为干扰的主要形式之一,且围垦时间长短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不同。下图为湖泊湿地碳循环示意图。
指出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围垦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答案】特征:土壤有机碳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原因:围垦初期,湿地植被破坏,土壤有机碳的来源减少;围垦使被水淹没的土壤减少,反复耕作使土壤充分混合,裸露于空气中的土壤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有机碳增多;随围垦时间延长,人为有机肥源的输入会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升高。
【解析】由材料可知,“植物根系分泌物和植物死亡残体的输入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来源之一”。围垦需铲除植被,使得碳输入土壤的途径被切断;读图可知,土壤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碳,而围垦及耕作会使土壤裸露,使土壤呼吸作用增强,从而导致碳的输出增加。因此,围垦后土壤碳输入减少、输出增加,不利于碳的固存,土壤有机碳含量先降低后;随着开垦年限延长,人们在耕地中施用有机肥,又会使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增加。
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二)文综试题-高中政治(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二)文综试题-高中政治(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二文综试题-高中政治原卷版docx、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二文综试题-高中政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一)文综试题-高中地理(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一)文综试题-高中地理(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一文综试题-高中地理原卷版docx、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一文综试题-高中地理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四)文综试题-高中地理(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四)文综试题-高中地理(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四文综试题-高中地理原卷版docx、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四文综试题-高中地理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