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5-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连云港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5分)
选择题:请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每题1分,共15分)
1.为了“探究植物生长是否需要无机盐”,某同学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装有蒸馏水的甲瓶和装有土壤浸出液的乙瓶进行无土栽培,结果乙瓶中的幼苗明显长得健壮。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瓶与乙瓶可以组成一组对照实验B.该实验的变量是无机盐
C.该实验的结论是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D.该实验应该设两组对照
【答案】D
【分析】植物的生长也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详解】A.甲瓶和乙瓶除甲瓶中装蒸馏水、乙瓶中装土壤浸出液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形成对照实验,A正确。
B.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植物生长是否需要无机盐,将两株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分别培养在甲瓶蒸馏水和乙瓶土壤浸出液中,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无机盐,B正确。
C.甲、乙两组液体分别是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土壤浸出液含丰富的无机盐,蒸馏水中缺乏无机盐,对比甲、乙瓶中的幼苗,乙瓶中幼苗更健壮,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C正确。
D.该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即可,为了提高可信度,减少实验误差,可以设置重复组,D错误。
故选D。
2.据图找出关于生物体结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图(1)所示结构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④内含有DNA
B.图(3)属于植物的营养组织
C.储存在(2)中的营养物质最终来自于图(1)所示③的光合作用
D.从结构层次上看,由微观到宏观的排列顺序为(1)→(3)→(2)
【答案】B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植物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分生组织等。
【详解】A.图(1)是植物细胞的结构,是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植物细胞的结构中①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②细胞质能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③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作用;④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⑤是液泡内含细胞液;⑥叶绿体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故A正确。
B.图中(3)属于植物的输导组织,有导管和筛管,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故B错误。
C.储存在(2)种子中的营养物质最终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在③叶绿体中进行,故C正确。
D.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图中(1)是细胞,(2)是器官,(3)是组织,故D正确。
故选B。
3.下列关于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开始消化的场所是胃
B.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C.肝脏分泌的胆汁能消化蛋白质
D.无机盐在消化道内不能被直接吸收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消化和吸收的相关知识。
【详解】A.淀粉开始消化的场所是口腔,口腔中有唾液,唾液中有可以消化淀粉的唾液淀粉酶,A错误。
B.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B正确。
C.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可以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C错误。
D.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其中大肠可以吸收一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D错误。
故选B。
4.李奶奶家种的大豆今年大丰收,细心的她发现大豆根部有许多瘤状物。瘤状物内含有的微生物是( )
A.根瘤菌B.酵母菌C.硫细菌D.乳酸菌
【答案】A
【分析】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
【详解】共生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例如花生、大豆等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利用的含氮物质,而豆科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据此可知,大豆根部有许多瘤状物,是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的,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5.下列说法中属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
A.都没有输导组织 B.都不产生种子 C.都是多细胞生物体 D.都有根
【答案】B
【分析】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处,无根,有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它们都用孢子繁殖,因此生活在水中或阴湿的环境中。
【详解】A.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处,无根,有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A错误。
B.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能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B正确。
C.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如衣藻等,也有多细胞的,如海带、紫菜、水绵等,C错误。
D.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具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D错误。
故选B。
6.下列花的结构中错误的是( )
A.一朵花中最主要部分是花蕊
B.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
C.一朵花只要传粉就能结出果实和种子
D.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植物完成传粉与受精两个生理过程后发育情况为
解:A、雌蕊和雄蕊合称花蕊,对果实种子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是花的主要结构,A正确;
B、传粉是成熟花粉从雄蕊花药中散出后,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B正确;
C、一朵花能结出果实和种子必须历经传粉和受精,C错误;
D、据分析可见: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D正确.
故选C
7.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发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B.脊髓可以调节人体一些基本的生理活动,如眨眼、排尿等
C.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D.人醉酒后走路摇摆、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麻痹了大脑
【答案】D
【分析】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详解】A.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发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A正确。
B.脊髓可以调节人体一些基本的生理活动,如眨眼、排尿等,B正确。
C.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正确。
D.人醉酒后走路摇摆、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麻痹了小脑,D错误。
故选D。
8.出入肾小球的血管是:( )
A.均为小动脉B.入球为小动脉,出球为小静脉
C.均为小静脉D.入球为小静脉,出球为小动脉
【答案】A
【详解】肾小球是个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成出球小动脉。
9.下图是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代表男性染色体,乙代表女性染色体
B.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是XX
C.图乙中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D.甲、乙中的16号到23号染色体都是常染色体,控制与性别无关的特征
【答案】D
【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叫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详解】A、图甲中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上差别较大,有明显区别,为XY染色体,因此图甲是男性染色体的组成;图乙中的第23对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是XX染色体,因此图乙是女性染色体的组成,A正确。
B、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称为XY染色体,B正确。
C、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C正确。
D、人类的染色体中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其它22对男女都一样称为常染色体。因此甲、乙中的16号到22号染色体都是常染色体染色体,与性别无关,第23号染色体在形态上差别较大,有明显区别,是性染色体,与性别有关,D错误。
故选:D。
10.河蚌的呼吸器官是( )
A.1B.2C.3D.4
【答案】B
【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具外套膜,身体外面大多有贝壳.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用鳃呼吸.图中1贝壳,2鳃,3斧足,4外套膜。
【详解】河蚌生活在江河、湖泊的水底,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体外有贝壳,因此属于软体动物;河蚌是水生软体动物,用3斧足在水底爬行;用2鳃呼吸,鳃里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鳃是适于水中呼吸的器官。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1.有关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人类的祖先是类人猿 D.生物适应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D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故A错误;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不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故B错误;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C错误;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而生物适应环境,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正确。故选D。
12.如图是某同学利用木板、松紧带、螺丝等材料制作的一个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木板、松紧带、螺丝分别代表运动中的( )
A.骨 关节 骨骼肌 B.骨骼 肌腹 关节
C.骨 骨骼肌 关节 D.肌腱 骨 关节
【答案】C
【分析】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肌肉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详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因此,木板相当于骨,松紧带相当于骨骼肌,螺丝相当于关节,C符合题意。
故选C。
13.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中有错误的是( )
A.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B.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
C.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D.血液→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尿液
【答案】D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一些生物的生命活动的流程图,涉及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思考解答。
【详解】A.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由此可知,听觉形成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A正确。
B.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由此可知,光线进入人眼的途径依次是: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B正确。
C.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排尿时,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因此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C正确。
D.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生理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D错误。
故选D。
14.下列鸡卵结构中,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和营养物质的是( )
A.卵壳B.卵白C.胚盘D.气室
【答案】B
【分析】鸟卵的结构包括:胚盘,卵壳,系带,卵黄膜,卵黄,气室,卵白,卵壳膜。
卵壳起保护作用;内层卵壳膜和外层卵壳膜起保护作用;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有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卵黄系带起到固定卵黄的作用;卵黄膜是紧包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详解】A.卵壳起保护作用,上面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细胞进行气体交换,A不符合题意。
B.卵白可以保护卵细胞,为胚胎发育的提供营养和水分,B符合题意。
C.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鸡,C不符合题意。
D.气室贮存空气,有利于胚胎进行呼吸,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行为中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使用一次性筷子B.爱护花草树木
C.垃圾进行分类回收D.洗手不忘关水龙头
【答案】A
【分析】选择绿色产品,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则应减少能源的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详解】A.使用一次性木筷,既浪费能源,也污染环境,不符合主题,故A错误。
B.绿色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故B正确。
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符合主题,故C正确。
D.洗手不忘关水龙头,节约能源,符合“绿色”理念,故D正确。
故选A。
第 = 2 \* ROMAN II卷(非选择题 共15分)
二、综合题(15分)
16.小李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视野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片回答以下问题。
(1)小李在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较大污点(如图所示),经转动转换器、移动玻片后污点都没有动,这说明污点最可能在 上。
(2)已知小李使用的目镜是10x,物镜是20x,则物像被放大了 倍。
(3)如果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要使该物像移至视野的正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
(4)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小李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后,再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为便于观察,此时应改用 面反光镜(填“平”或“凹”).
【答案】(1)目镜
(2)200
(3)右上方
(4)凹
【分析】(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
(2)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详解】(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玻片,污点移动就在玻片,不动就不在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当你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如果移动玻片和转换器,污点均不动,污点可能在目镜上。
(2)显微镜对物体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倍数乘以目镜的倍数,10×20=200倍。
(3)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若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才能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4)由于黑藻叶片颜色较深,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会比较暗,因此观察时,就需要把视野调的亮一些,使用凹面镜
17.下面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主动脉和肺动脉中流动的血液分别是 和 。
(2)图中体循环的途径为 (填符号),人体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是发生在 处的气体交换后。
【答案】(1)动脉血 静脉血
(2)①→③→⑤→⑧ 肺泡
【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其中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详解】(1)肺动脉中的血液是由右心室而来,这是进行完体循环的血液,氧气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为静脉血。主动脉中的血液是由左心室而来,这是刚刚完成肺循环的血液,携带了丰富的氧气,为动脉血。
(2)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用图中的符号表示为:①→③→⑤→⑧。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图中体循环的途径为①→③→⑤→⑧,人体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是发生在肺泡处的气体交换后。
18.3 月 24 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我国目前有 500 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接种卡介苗、积极参加“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①、不随地吐痰②可以有效预防该病。按医嘱规范用药,结核病人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并治愈。
(1)从传染病的起因看,结核杆菌属于 ;患者属于 ,应及时隔离治疗。
(2)接种卡介苗后,体内会产生抗体,这属于 免疫。
(3)资料中的①和②,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填序号)。
【答案】(1)病原体 传染源
(2)特异性/后天性
(3)②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肺结核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肺结核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据此解答。
【详解】(1)肺结核病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从传染病的起因看,结核杆菌属于病原体;而患者属于传染源,应及时隔离治疗。
(2)卡介苗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接种卡介苗后能使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其原理是:注入体内的卡介苗,会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机体由此获得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免疫作用,即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免疫力,只能对该特定抗原有作用,而对其他抗原不起作用。
(3)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资料中的①接种卡介苗、积极参加“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活动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保护易感者,“②不随地吐痰”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19.冬季风干物燥,我们要注意防范火灾事故。当可燃液体发生火灾时,消防员常用氟蛋白泡沫灭火剂灭火。泡沫喷在着火液体上后能浮在液面起覆盖作用。火灭后,这些泡沫灭火剂若得不到有效处理就会随水流入河流、湖泊等水域生态系统。关于泡沫灭火剂对环境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①选择健康、体长一致的斑马鱼若干条。
②设置1个对照组和5个氟蛋白泡沫灭火剂浓度分别为5.0%、6.0%、6.5%、7.5%、8.5%的实验组。
③在每组容器内随机放入30条斑马鱼,适宜温度条件下饲养。定期喂食、换水和清理杂质。
④分别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观察记录,结果如下图所示。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步骤中对照组的容器内氟蛋白泡沫灭火剂的浓度应为 。
(3)选择健康、体长一致的斑马鱼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每组都放入30只而不是1只的目的是 。
【答案】(1)不同浓度氟蛋白泡沫灭火剂对斑马鱼的生存有影响吗?/不同浓度氟蛋白泡沫灭火剂对斑马鱼的死亡率有影响吗?
(2)0
(3)控制单一变量/控制无关变量 避免偶然性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本实验探究了关于泡沫灭火剂对环境的影响,结合柱形图可知,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不同浓度氟蛋白泡沫灭火剂对斑马鱼的生存有影响吗?(或“不同浓度氟蛋白泡沫灭火剂对斑马鱼的死亡率有影响吗?”)
(2)在对照实验中,通常把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叫实验组,把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自然状态)的对象组叫对照组。该实验中的唯一变量是不同浓度氟蛋白泡沫灭火剂,因此,实验步骤中对照组的容器内氟蛋白泡沫灭火剂的浓度应为0。
(3)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以便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该实验中的唯一变量是不同浓度氟蛋白泡沫灭火剂,其他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因此选择健康、体长一致的斑马鱼进行实验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或“控制无关变量”)。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每组都放入30只而不是1只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卷01-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连云港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卷01-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连云港卷)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诗句中描写裸子植物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卷05-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深圳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卷05-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深圳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生产者的,血液成分中具有运输作用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卷05-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苏州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卷05-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苏州卷)(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