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课件(43份)
古代中国的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古代中国的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考情分析,中央与地方关系变迁,中央集权方式的变迁,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的时期。
特点:神权色彩、家国同构、贵族政治(等级森严)、尚未集权。
明太祖:废丞相 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
丞相 太尉御史大夫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门下 枢密院 三司
二、中国古代中枢机制的变化
中国古代中枢机制的演变是围绕君相矛盾而展开的,其规律是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主题1:中国古代中枢管理体系的演变
春秋时期,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战国时期,君主权力加强
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三公九卿制组成中央政府
汉武帝设立中朝,加强皇权
三省六部制,既削弱了相权,又能保证皇权独尊,同时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①宋朝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分掌行政、军事和财政,削弱了相权②元朝:中书省是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机构
①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后来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②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1、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补充资料P1)
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 中枢机制演变的重要阶段及其特点
国家治理:是自有阶级社会以来最重要的政治现象之一。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称国家治理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体制机制,以及人们的社会担当和责任意识。
主题2:国家治理与地方治理
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一种管理方式。
考情分析:历年高考注重利用新材料以重大政治经济制度的演变角度,考查古代地方治理的特点、影响及评价,以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选择性必修1第1课相关内容,在时间轴上填写相应地方治理制度。
宏观把握: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2020·天津卷·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12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8分)
探究一: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变迁
题型解法:述(是什么)+评(怎么样)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12分)
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宋初为戏曲前朝教训,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元朝疆域辽阔,为了更好的管理国家,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实行行省制,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权力受中央节制,对地方管理宽严并举,是中国古代省制的开端,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2020·天津卷·16)(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12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8分)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
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 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 元朝: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探究二: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变迁
材料二(2022·广东高考·2)“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2022.1·浙江高考·4)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2022·全国乙卷高考·26)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2018·天津高考·2)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试概括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有哪些?
小结: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①纵向收权:将地方的权力收回中央,如郡县制、州县制、行省制的长官由中央任免;收回王国的治权;将地方的兵权、财权收归中央等。②横向分权:分割地方权力,相互制约,北宋地方设立知州、通判,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等。③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对地方主要长官规定任期年限并须籍贯回避。④采用犬牙交错的地方行政区划原则。
秦汉以来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的变迁概况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层级如何变化?说明什么?
从两级制到三级制再到四级制、五级制的演变,其中三级制占主体地位,层级的增加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2)哪一级最稳定?谁变化最频繁?
县最稳定,最高一级变化最频繁(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特征)
(3)州、道最初的职能是什么?
中央设立的监察机构演变成行政单位(由虚入实)
探究三: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
解题方法:图表数据型:“三看”——看图表头及出处、看图表中的项目、看图表中的数据
(2023·重庆模拟·16)材料一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核心是层级的变化。作为地方高层的道、省、州等统县政区,主要由原监察区或军事区等虚区转化而来,其总体上幅员缩减。例如,郡的幅员不断缩小而至消失,但后人常把州、府主官雅称为郡太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主要原因。(
原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疆域的扩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了国家治理难度(现实社会的需要和制约);地方开发、人口增多;自然地理因素(以天然的山脉、河流、湖泊作为各个行政区域的边界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构想课件课题12古代中国国家制度体系的设计,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主排查,关键能力·素养提升,命题研析·聚焦高考,世袭制,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秦朝的政治制度,尚书台,三省六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构想课件课题13古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演变,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主排查,关键能力·素养提升,命题研析·聚焦高考,井田制,什伍连坐,均田制,富国强兵,整肃吏治,一条鞭法,敬天保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 古代中国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元提升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轮复习,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