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物理 讲义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物理 讲义01
    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物理 讲义02
    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物理 讲义03
    还剩47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物理 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物理 讲义,共47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前技能篇1,考前技能篇2,考前技能篇3,考前技能篇4,考前技能篇5,考前技能篇6,考前技能篇7,考前技能篇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前技能篇
    【考前技能篇1】2024年中考物理命题规律
    【考前技能篇2】2024年中考物理必备公式
    【考前技能篇3】物理常见物理量的估测
    【考前技能篇4】中考物理重点名词解释
    【考前技能篇5】中考物理解题技巧大全
    【考前技能篇6】中考物理易混易错点总编
    【考前技能篇7】中物理思维导图导向复习
    【考前技能篇8】中考物理核心考点总编
    押题突破篇
    【押题突破篇1】第1—23题题号押题
    【押题突破篇2】开放创新实验题押题
    【押题突破篇3】课本小资料估测常识题押题
    【押题突破篇4】教材插图常考原理分析押题
    【押题突破篇5】物理学史,宇宙,材料,能源,信息等时事热点押题
    临考心理篇
    【临考心理篇1】冲刺阶段怎么复习备考
    【临考心理篇2】高考倒计时即将清零,要有怎样的心理准备
    【临考心理篇3】遇到不会的题目,怎么办
    考场注意篇
    【考场注意篇】做好万全准备,决胜考场
    考后疏导篇
    【考后疏导篇1】7种方法舒缓考生大考后心理压力
    【考后疏导篇2】考后提醒:中考结束适当娱乐可以放松不可放纵
    终极押题篇
    新中考通用卷
    考前技能篇
    2024年中考物理命题规律
    【声学部分】
    命题规律一《声现象》
    【光学部分】
    命题规律一《光现象》
    命题规律二《透镜及其应用》
    【热学部分】
    命题规律一《物态变化》
    命题规律二《内能及其应用》
    【力学部分】
    命题规律一《机械运动》
    命题规律二《质量与密度》
    命题规律三《力》
    命题规律四《运动和力》
    命题规律五《压强》
    命题规律六《浮力》
    命题规律七《功和机械能》
    命题规律八《简单机械》
    【电磁学部分】
    命题规律一《电流和简单电路》
    命题规律二《电压和电阻》
    命题规律三《欧姆定律》
    命题规律四《电功和电功率》
    命题规律五《生活用电》
    命题规律六《电和磁》
    【信息与能源部分】
    2024年中考物理必备公式
    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2024年中考物理常见物理量的估测
    长度
    1.中学生身高约 1.6--1.8m指甲宽手掌宽度约 10cm度约 1cm
    2.中学生步长约 50-70cm
    3.居民楼房每层约 3m
    4.教室门高约 2m
    5.一只新铅笔长度 18cm
    6.物理课本长约 26cm 宽 18cm
    7.1元硬币直径约 2.4cm 10 元人民币长约 14cm
    8.课桌高度约 0.8m 椅子高度约 0.4m
    9.物理书一张纸的厚度 0.1mm
    时间
    1.人脉搏跳动的频率约为 70 次/min脉搏跳动一次时间约 1s
    2.正常人呼吸一次的时间为 3s
    3.我国国歌演奏一次时间为 46s
    4.男中学生 1000 米跑完所用时间 4min 女中学生跑完800 米所用时间约 4min
    5.做一次眼保健操时间为 5mim
    6.中学生百米成绩约 15s
    7.中学生眨眼的时间约 0.3 秒
    温度
    1.使人感觉舒适的房间温度约 23℃℃左右。
    2.人的正常体温约 36.5℃℃-37°℃
    3.标准大气压下沸水 100°C冰水混合物0℃
    4.考场温度约 25℃左右
    5.盛夏中午,室外温度约 35°C-39℃
    6.洗热澡水时水的温度约 40℃
    速度
    1.中学生步行速度1.1m/s或4km/h
    2.自行车速度约5 m/s
    3.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 3x10'm/s
    4.声音在15℃空气中速度是340m/s
    5.高速公路上的汽车 80-120km/h
    6.短跑运动员比赛时的速度可达 8m/s
    7.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 7m/s
    质量
    1.中学生质量约为 50kg
    2.物理教科书质量约为200g
    3.一个篮球质量约为 500g
    4.一个苹果质量约为150g
    5.一瓶矿泉水质量为 550g
    6.1枚鸡蛋质量约为 50g
    7.一只公鸡质量约为2kg
    8.一份中考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2g
    9.一支中性笔的质量约为 15g
    10.一袋方便面的质量约100g
    11.一张邮票的质量约 50mg
    12.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6g
    压强
    1.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压强约为 10'Pa
    2.中学生行走时对地面压强约为2&0'B教学
    3.物理课本平放对桌面压强约 60-80Pa
    4.1张报纸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上的压强约为0.5Pa
    电流
    1.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的电流约1A
    2.台灯正常工作电流 0.05A
    3.教室日光灯正常发光的电流约0.2A
    4.电饭锅中的电流约 2A
    5.家用空调的电流约 5A
    6.申视机正常工作时的申流约为0.45A
    7.家庭节能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1A
    电压
    1.一节新干电池电压为1.5V
    2.一节新的铅蓄电池电压2V
    3.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 36V
    4.电动自行车一节蓄电申池电斥12V
    5.我国家庭电路电压220V
    6.工厂一般的动力电压是 380V
    功、功率
    1.将一带 10kg 大米从地上扛到肩上,做功约为150J2.一名中学生上楼的功率约为150W
    电功率
    1.家用空调约 1000W电吹风机约500W
    2.台灯的额定功率约 20-30W
    3.液晶电视约 100W.室内一盏日光灯约 40W·
    4.台式计算机(电脑)约 200W
    5.电冰箱的电功率约 100W
    6.微波炉的电功率约 700W排风扇约 20W
    7.电视机机顶盒的电功率约 35W
    需要牢记的数值常量
    1.声音在 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340m/s
    2.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0x108m/s
    3.水的密度为 1.0x10³ kg/m
    4.水的比热容为 4.2x10’J/kg·°C
    5.人耳听觉频率范围约为 20Hz~20000Hz
    6.一标准大气压能支持 760mm 高汞柱,能支持约 10.3m 高水柱.
    2024年中考物理重点名词解释
    2024年中考物理解题技巧归纳
    声学部分
    【技巧一】如何正确认识振动跟声音的关系?
    【方法技巧】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正在振动,但是物体正在振动,人们未必一定能听到声音,只有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 (即 20一200000Hz) 才能被人耳感受,引起听觉。“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
    【技巧二】日常用语中的“高”的是音调还是响度呢?
    【方法技巧】日常用语里的“高”“低”大部分是指音调,也有少部分指响度.比如著名歌手李娜唱的《青藏高原》最后的高潮部分,音调非常高一般人是唱不上去的.“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这里所说的“高”、“低”则是指大小.就是声音的响度了
    【技巧三】如何根据声音在示波器上的波形图识别声音的三特性?
    【方法技巧】如图所示,同一个示波器上的波形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即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同时也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即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波形的疏密反映了振动频率,疏则频率低、音调低,密则频率高、音调高。波形的高低反映了振动的振幅,高则振幅大、响度大,低则振幅小、响度小。
    另外,音色表现在示波器上的波形不同。
    【技巧四】如何控制噪声?
    【方法技巧】
    通常,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大厅内的蜂窝状天花板就是吸收声音,减弱声音的反射,避免回声的干扰。
    【技巧五】如何利用回声测距?
    【方法技巧】利用回声测距离时要特别注意,接收到回声的时间为声音往返的时间,因此用公式 s=vt 计算时,t 应为题目所给时间的一半.
    【技巧六】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方法技巧】发声体振动的快慢(音调的高低) 与发声体的形状(长短、粗细)、松紧(一般指弦)和所用材料等多种因素有关.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大弦小声,小弦大声”的记载,即弦越短、越细、张得越紧,它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反之越低. 弦乐器和管乐器就是通过改变振动弦或空气柱的长度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光学部分
    【技巧一】 三种光现象的辨识
    【技巧二】 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对比
    【技巧三】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技巧四】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1. 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2.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3. 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技巧五】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分析应用
    【照相机】
    1.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物距)大于底片离照相机的距离(像距)。
    2.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胶卷上所成的像越小,像的位置(底片或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越近。
    【幻灯机和投影仪的对比分析】
    【放大镜】
    (1)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2)放大镜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大;(3)如果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大到一定程度,所成的放大的虚像便消失了。
    【技巧六】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技巧七】凹透镜成像的规律
    凹透镜成像规律: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如图所示。
    凹透镜成像光路图
    注意:大家还要记住:虚像,物、像同侧;实像,物、像异侧。
    【技巧八】眼镜的度数
    (1)焦度:透镜的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透镜焦距的倒数叫透镜焦度。用φ表示即:;
    (2)焦距以米为单位时,焦度的单位是屈光度。眼镜度数是屈光度数乘以100。如焦距为1/5m的凸透镜,焦度为5屈光度,用它做成的远视镜片为+500度;
    (3)度数:远视镜的度数为正数,近视眼的度数为负数。
    热学部分
    技巧一 蒸发和沸腾的对比分析
    eq \\ac(○,1)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
    eq \\ac(○,2)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eq \\ac(○,3)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eq \\ac(○,4)沸腾比蒸发剧烈;
    注意:“白气”不是气体(水蒸气),是液态的小水滴.水蒸气是用肉眼看不到的.
    技巧二 云、雨、雪、雾、露、霜、白气的形成
    1. 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液化)
    2. 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大水滴,就形成雨;(液化)
    3. 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凝华成小冰粒,就形成雪;(凝华)
    4. 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液化)
    5. 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液化)
    6. 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凝华)
    7. “白气”是水蒸汽遇冷而成的小水滴;(液化)
    技巧三 水的分析理解
    固态:冰(凝固)、霜(凝华)、雪(凝华)、凇、"窗花"(凝华)、雹(凝固)、白冰;
    液态:水、露(液化)、雨(液化)、雾(液化)、"白气"(液化);
    气态:水蒸气【注:水蒸气不可见,可见的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
    技巧四 分子热运动与扩散现象的辨析
    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可以彼此进入对方中去的现象,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例如:冷热水混合,虽然冷水分子和热水分子都能彼此进入对方,但不是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能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灰尘颗粒、大雾中的微粒及烟尘中的微粒等肉眼能观察到的分子聚合体在外力下的机械运动,都不是扩散现象。
    (3)扩散是人能够直接观察或感知到的宏观现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微观现象,人无法直接观察。因此不能说“观察到分子无规则运动”,或“分子的扩散现象”。
    技巧五 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2)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3)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4)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技巧六 分子热运动与机械运动的辨析理解
    技巧七 做功和热传递的理解应用
    eq \\ac(○,1)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eq \\ac(○,2)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eq \\ac(○,3)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eq \\ac(○,4)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技巧八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理解应用
    注: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中含有多少热量,只能用“吸收”和“放出”来描述.
    技巧九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
    (1)汽油机的气缸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的气缸顶部是喷油嘴。
    (2)汽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柴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空气。
    (3)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点燃式;柴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
    (4)柴油机比汽油及效率高,比较经济,但笨重。
    (5)汽油机和柴油机在运转之前都要靠外力辅助启动。
    技巧十 4-2-2-1工作原理的理解
    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周,活塞上下往复2次,做功1次。
    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力学部分
    技巧一: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测量细钢丝直径、纸张厚度等微小长度时,先测出n个相同长度的物体的总长度L,则有l=L/n。
    (2)滚轮法:待测的长度是弯曲的,并且在长度很长的情况下,无法直接测量,可采用滚轮法.例如,测环形跑道的路程,可以先测出一个轮的周长C,再用轮在待测的路程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n,则有s=nC。
    (3)化曲为直法:用此方法测弯曲的物体长度、弧长等较方便.具体做法:将柔软的无弹性的细线与被测物体的弯曲部分重合,并在细线上标出与被测弯曲部分重合的起、终点,然后把细线拉直,用直尺测出其长度即为被测物体弯曲部分的长度.
    技巧二:停表的读数方法。
    a.先观察表盘:如图所示,小盘内示数的单位为分,指针转一圈的时间是15 min,分度值为0.5min,大盘内示数的单位为秒,指针转一圈的时间为30 s,分度值为0.1s;
    b.确定小盘的示数:小盘内指针刚好经过的刻度线所表示的时间即为小盘的示数;
    c.确定大盘的示数:若小盘内指针处于前0.5 min 内,则大盘内示数在0~30 s读数,若小盘内指针处于后0.5 min 内,则大盘内示数在30~60 s读数;
    d.读数:停表示数=小盘示数+大盘示数。
    技巧三:运动的相对性分析理解。
    (1)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2)静止是相对的:通常所说的静止,只是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某一特定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3)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描述某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论有可能不同,但都是正确的。因而,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某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做出准确地描述
    技巧四: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理解。
    ①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②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或者说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相等;
    ③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
    技巧五:平均速度理解。
    (1)平均速度:为了粗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上)运动快慢,我们引入了“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2)平均速度的公式:。式中,“s”是通过的路程,“t”是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v”是这段时间内(或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3)由于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通过不同的路程(或在不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
    技巧六:运动图像的理解分析。
    1.路程图像:(s-t图像),纵坐标表示路程(s),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如果是图像是一条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倾斜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
    由图可以看出甲比乙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长,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但甲的速度大,乙的速度小。
    2.速度图像:(v-t图像),纵坐标表示速度(v),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甲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是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加速运动),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减速运动)。
    技巧七:质量概念的理解。
    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如:铝勺、铝锅都是由铝组成的,牙签和木块是由木材组成的。所以“物体”是指具体的东西;“物质”是做成物体的材料。
    2.质量是描述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物体所含物质多,其质量就大。
    3. 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技巧八: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1)测量时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
    (2)保持天平干燥,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
    (3)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不要把砝码弄脏,以免锈蚀;
    (4)在使用前首先要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标尺上的分度值;
    (5)天平指针偏左偏右与平衡螺母旋出旋入的关系: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左侧说明左边沉,平衡螺母应向右移;指针偏向右侧说明右边沉,平衡螺母应向左移。
    (6)注意调好的天平不能在桌面上移动,移动后要重新调节,天平的左右盘是不同的。是不能互换的。横梁上的螺母更是不能再动,否则横梁的平衡就被破坏。
    技巧九:密度的理解分析。
    (1)与物体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测量密度的原理:。
    (2)同种物质,密度相同,物体的质量m与体积V成正比,即当ρ一定时;
    (3)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即。
    技巧十 力的概念的理解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发生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就是受力物体.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可以是接触的,也可以是不接触的.
    技巧十一 力的示意图作图细节注意
    (1)如果不知道力的大小,在力的示意图中可不表示力的数值,但要注意: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2)作力的示意图时,一般不需要画出物体,一般是画一个方框(或其它形状)来代替物体;(3)力的作用点可以用线段的起点表示,也可以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4)还有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5)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则多个力的作用点一般取物体的中心。
    技巧十二 弹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理解
    1.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的关系。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就随着消失。对于拉伸形变(或压缩形变)来说,伸长(或缩短)的长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对于弯曲形变来说,弯曲的越厉害,产生的弹力就越大。对于扭转形变来说,扭转的越厉害,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2.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种。
    (1)轻绳的拉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跟接触的面垂直,面与面接触,点与面接触,都是垂直于面。
    技巧十三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一切物体”表明该定律适用于任何物体。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理想情况下物体不受力,实际情况下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
    (3)该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时的运动规律。
    (4)运动和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技巧十四 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理解
    (1)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不能仅根据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变化来判断力的大小或变化。
    (2)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要看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
    (3)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且受到的是非平衡力。
    技巧十五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辨析
    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技巧十六 力和运动的关系理解
    力和运动的关系
    不受外力 静止状态
    受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不变
    (合力为零) 匀速直线运动
    受力情况 运动状态
    速度大小改变
    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改变
    (合力不为零) 运动方向改变(拐弯)
    技巧十七 三种摩擦力的分析理解
    三种摩擦力的比较
    技巧十八、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判断
    不同情况下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已知物体所受重力为G)
    技巧十九、压强与压力的理解分析
    ⑴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此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⑵同一压力作用在支承物的表面上,若受力面积不同,所产生的压强大小也有所不同。受力面积小时,压强大;受力面积大时,压强小。
    ⑶压力和压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压力是支持面上所受到的并垂直于支持面的作用力,跟支持面面积,受力面积大小无关。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跟受力面积有关。
    ⑷压力、压强的单位是有区别的。压力的单位是牛顿,跟一般力的单位是相同的。压强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它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的单位组成的。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牛顿/平方米,称“帕斯卡”,简称“帕”。
    技巧二十、压强公式p=eq \f(F,S)的理解分析
    (1)p=eq \f(F,S)适用于所有物体间压强的计算(无论物体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
    (2)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对应,如p的单位为Pa,F的单位为N,S的单位为m2.
    (3)F是压力而不是重力,但有些情况下压力的数值可能等于重力.
    (4)公式中的S是受力面积,它是施力物体挤压受力物体时,两者相互接触的面积.
    (5)压力F和受力面积S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压强p与压力F和受力面积S之间有密切关系.即在S一定时,p与F成正比;在F一定时,p与S成反比.
    技巧二十一、压强公式p=ρ液gh的理解分析
    总结归纳:公式p=ρ液gh中的h表示液体的深度,而不是高度.深度是指液体的液面到计算压强的那个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A、B、C三点的深度分别为:hA=20cm,hB=40cm,hC=50cm.
    注意:三种情形下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液体重力的关系:
    技巧二十二、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注意事项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有流动性
    2.实验前的两个操作:(1)先检查U型管左右两边的液面是否相平。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型管中液面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明显,则气密性良好)
    3.实验时发现U型管内高度差没变化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
    答:气密性不好,拆下来重新安装
    4.使用的U型管是不是连通器?答:不是
    5.此实验U型管内液体为什么要染成红色?答:使实验效果明显,便于观察
    5.实验需要多次进行,目的是:总结普通规律
    6.比较乙、丙实验结论是:液体密度一定时,深度越深,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7.比较丙、丁实验结论是: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技巧二十三、对大气压强的几点理解
    1.产生: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①大气压的存在;②大气压很大。
    3.托里拆利实验表明76cm汞柱的高度是由当地的大气压的大小和水银的密度所共同决定的,与玻璃管的粗细、形状、长度(足够长的玻璃管)无关。所以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3×10⁵Pa。
    技巧二十四、浮力的四种计算方法?
    1.示差法(称重法):F浮=G-F拉(空气中重力减去弹簧测力计拉力)(用弹簧测力计)
    2.公式法:F浮=G排=m排g=ρ液gV排
    3.漂浮法:F浮=G物(又叫平衡法)
    4.压力差法:F浮=F↑-F↓(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
    技巧二十五、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应用?
    (1)原理中所说的“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包含两种状态:一是物体的全部体积都浸入液体里,即物体浸没在液体里;二是物体的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里,另一部分露在液面以上。
    (2)G排指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 G排表示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3)V排是表示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里时,V排=V物;当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入液体里时,则V排(4)由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两个因素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多少等因素无关。
    (5)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但公式中ρ液应该为ρ气。
    技巧二十六、漂浮问题的几个规律技巧?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技巧二十七、功和功率的对比分析?
    技巧二十八、实验中的考点?
    1.斜面的作用:使物体具有速度并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
    2.实验研究对象:小球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
    3.使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的目的:使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4.如何判断动能大小:通过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多少;
    技巧二十九、机械能守恒的几种典型情况?
    (1)“在光滑面上”、“不计空气阻力”等文字,表示没有摩擦等阻力,此时机械能总和可看作是不变的。
    (2)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近地点动能(速度)最大,势能最小;远地点势能最大,动能(速度)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动能转化为势能,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势能转化为动能,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
    (3)滚摆上升下落过程中,如果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上升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最低点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最高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下降过程反之。
    考虑空气阻力,滚摆每次上升高度减小,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技巧三十、杠杆作图技巧?
    (1)根据题意先确定支点O;
    (2)确定动力和阻力并用虚线将其作用线延长;
    (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并用l1和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
    技巧三十一、三类杠杆的对比分析?
    技巧三十二、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理解?
    技巧三十三、滑轮组承担重物绳子段数n的判断?

    如图所示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有几段绳子通过动滑轮,就有几段绳子承担物重.如图甲、乙所示,图甲有3段绳子通过动滑轮,图乙有2段绳子通过动滑轮,所以图甲有3段绳子承担物重,即n=3;图乙有2段绳子承担物重,即n=2.
    滑轮组绕线作图
    1. 绕线方法
    (1)首先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段)数n;
    (2)若n为奇数,那么绕线从动滑轮出发,若n为偶数,那么绕线从定滑轮出发,且绕线由内向外进行;简称“奇动偶定”.
    2. 最省力作图:保证动滑轮上连接的绳子股数最多,即绳子承担物重的股数n最大即可.
    技巧三十四、滑轮组、斜面的机械效率计算?
    电磁学部分
    技巧一 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1)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2)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技巧二 摩擦起电的理解分析
    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
    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③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
    ④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
    技巧三 电路图作图技巧及注意事项
    (1)电路元件符号用统一规定的符号;
    (2)连线时应横平竖直,呈方形;
    (3)各元件符号不要画在拐角处,且导线尽量避免交叉;
    (4)线路要连接到位,中间不能有断点;
    (5)电路图中各元件符号的位置必须和实物电路的位置一致;
    (6)元件做好标注,如L、S等;
    (7)同一电路中涉及多个相同元件,加下标进行区别,如S1、S2等;
    (8)画电路图时,一般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的方向依次画出元件符号,并用导线连接起来。
    (9)导线交叉相连时要画实心点,实物图中导线不能交叉,电路图中导线可以交叉,但尽量不要交叉。
    技巧四 电路图的识别和设计
    (1)定义法:分析电路中各用电器的连接方式,是首尾相连还是首相连、尾相连;
    (2)电流法:让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各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途中不分流,这个电路一定是串联电路;若电流在某处分成几条支路,且每条支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再在某点处汇成一股电流,则这几个用电器就是并联的;
    (3)拆除法:因为在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相影响,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因此在串联电路中拆除任何一个用电器,其他的用电器就没有电流无法工作;在并联电路中,拆除任何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仍有电流可以继续工作。所以可以通过拆除一个用电器看其他用电器是否还能正常工作来判断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
    (4)短路法:用导线将某一用电器短路,如果其他用电器仍能工作,这几个用电器是串联;如果其他用电器都不能工作,则这几个用电器是并联的;
    (5)节点法:在识别不规范的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这两点间没有电源、用电器、导线两端点就可以看成同一点,如果电路中从一个点出发电流有三条或三条以上的路可走,那么这个点就是节点,有节点的电路是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没有节点。
    技巧五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1)电流必须从红色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黑色接线柱(“—”)流出电流表;
    (2)电流表有两个量程,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3)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4)任何时候都不能使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
    技巧六 电流表指针异常的原因分析
    (1)不偏转:可能电流表所在电路是开路或电流表已坏;
    (2)反偏:即指针向反方向偏转,说明“ +”、“—”接线柱接反了;
    (3)满偏:可能是造成短路导致电流过大或者是所选量程太小;
    (4)偏转太小;所选量程太大,应改用小量程。
    技巧七 电流表与电压表的对比分析
    技巧八 电表法判断电路故障
    用电流表判断电路故障
    1.电流表无示数:(1)电路有断路的地方;(2)用电器工作时,电流表内部发生短路
    2.电流表有示数但示数很小:(1)电路有接触不良;(2)电流表量程过大
    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1.电压表无示数:(1)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短路;(2)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以外的电路断路
    2.电压表有示数且等于电源电压:(1)电压表并联的电路断路,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与电源构成通路
    技巧九 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改变电阻的判断方法
    1.明确滑动变阻器哪两个接线柱连入电路;
    2.判断滑动变阻器哪段电阻丝连入电路;
    3.根据滑片的移动方向,判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长度的变化情况;
    4.根据电阻丝接入电路长度变化,判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的变化情况.
    技巧十、电学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2)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串联的干电池的个数或调节学生电源的电压,但实验时常采用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来达到改变电压的目的;
    (3)电路连好,开关闭合前,应使滑片位于变阻器的最大值处;
    (4)调节滑动变阻器时,要缓慢移动滑片,防止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变化过快;
    技巧十一、欧姆定律计算公式的应用技巧
    (1)同体同路:欧姆定律中电流、电压和电阻,是对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的,三者要一一对应;
    (2)同一时刻: 中的三个物理量是同一时刻的值,不可混淆电路结构变化前后的关系。
    (3)统一单位: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使用国际单位中的单位。U的单位是伏特(V)、R的单位是欧姆(Ω)、I的单位是安培(A)
    (4)规范做题:a计算时,要写出必要文字说明;b代入数值或写计算结果时,不要忘记单位。
    技巧十二、电路故障判断技巧
    技巧十三、动态电路电阻判断技巧
    电路(串联、并联)中某个电阻阻值增大,则总电阻随着增大;某个电阻阻值减小,则总电阻随着减小。
    技巧十四、电阻的串并联计算方法
    1.电阻的串联
    (1)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2)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等于各分电阻之和:R串=R1+R2+……Rn。
    (3)n个相同电阻R串联时的总电阻为:R串=nR。
    2.电阻的并联
    (1)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2)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阻值倒数之和,即:。
    (3)n个相同电阻R0串联时的总电阻为:。
    (4)两个电阻R1和R2并联时的表达式为:R总= eq \f(R1R2, R1+R2) 。
    技巧十五、电流做功的计算公式汇总
    ①W=UIt U= eq \f(W,It) I= eq \f(W, U t) t = eq \f(W, U I)
    ②W=I2Rt I2= eq \f(W,Rt) I = eq \f(W,Rt) R= eq \f(W, I2 t) t = eq \f(W, I2R)
    ③W= eq \f(U2,R) t U2= eq \f(WR, t) U = eq \f(WR, t) R = eq \f(U2 t,W) t = eq \f(WR,U2)
    ④W=UQ U= eq \f(W,Q) Q = eq \f(W,U)
    ⑤ W=Pt P= eq \f(W,t) t= eq \f(W,P)
    技巧十六、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做功与电阻的关系
    (3)在任何情况下,在一定时间所做的总功。
    技巧十七、用电能表测量电路消耗电能的方法
    a.消耗电能较多时,电能表的计数器在一段时间内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所消耗电能的总量.(最后一位表示小数点后第一位)
    b.消耗电能较少时,可通过转盘所转过的圈数(或指示灯闪烁的次数)间接计算出电路消耗的电能.如参数为Nr/(kW·h)的电能表,转盘转n转消耗的电能为W=eq \f(n,N) kW·h或W=eq \f(n,N)×3.6×106 J.
    技巧十八、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对比应用分析
    拓展:额定功率P额与实际功率P实的区别和联系
    技巧十九、串并联电路中的小灯泡亮度与功率的关系
    (5)串并联电路P实与R大小的关系
    技巧二十、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与伏安法测电阻阻值的异同
    技巧二十一、电路故障与实验现象分析
    技巧二十二、保险丝的使用?
    (1)电路发生故障导致保险丝熔断时,首先应查清导致保险丝熔断的原因,在排除故障后才能恢复供电;
    (2)若无特别的原因,更换保险丝时要注意替换成相同规格的保险丝;
    (3)家庭电路中的保险丝不能用铁丝、铜丝代替,因为铁丝、铜丝的熔点高,在电流过大时不易熔断,起不到保护电路的作用使用保险丝时要关注三个因素。
    (4)连接:为了安全,保险丝熔断后要保证家庭电路与火线断开,所以保险丝要接在火线上。
    技巧二十三、家庭电路的连接作图?
    技巧:(1)插座:左零右火上接地;
    (2)开关必须安装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
    (3)螺口灯泡的螺旋套接零线,顶部金属片接火线;
    技巧二十四、不同强度的电流危害?
    注意:人体的安全电压:不超过36V。
    1mA左右:使人产生麻的感觉
    8~10mA:人手很难摆脱带电体
    超过10mA:使人感到剧痛,甚至神经麻痹,呼吸困难
    达到100mA:3s就会使人窒息,心跳停止
    技巧二十五、电路的定性分析策略?
    电路定性分析的特点是:没有定量计算,只有定性分析,在电源电压和定值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经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或开关的连通或断开从而改变了电路的结构,使电路的总电阻、总电流、分电压、分电流及分功率等物理量发生了变化。
    定性分析的思维顺序:
    (1)“先看总电阻”(用串、并联特点)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右)滑动或开关断开(闭合)时,由串、并联特点可以推出如下结论:当电路(串、并)中的任何一个电阻变大(小)时,电路的总电阻将变大(小);串联电路中,越串,总电阻越大;并联电路中,越并,总电阻越小。
    (2)“再看总电流”(用欧姆定律,电源电压不变)
    “串联看分电压”先用欧姆定律看定值电阻的电压,再用串联特点看另一电阻的分电压。
    “并联看分电流”先用欧姆定律看定值电阻的电流,再用串联特点看另一电阻的分电流。
    (3)“最后看功率”(用功率公式)
    实在难以分析的时候,可以根据题意假设一些用电器(一段电路)的电阻、电流以及它们两端的电压。
    技巧二十六、安全用电原则?
    (1)保险丝必须安装在火线上;
    (2)开关必须安装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
    (3)带金属外壳的用电器要使用三线插头;
    (4)螺口灯泡的螺旋套接零线,顶部金属片接火线;
    (5)家庭电路的接地线要良好接地。
    技巧二十七、判断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
    (1)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将被测物体靠近铁类物质(如铁屑),若能吸引铁类物质,说明该物体具有磁性,否则没有磁性。
    (2)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被测物,静止时若总是指南北方向,说明该物体具有磁性,否则便没有磁性。
    (3)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将被测物体分别靠近静止的小磁针的两极,若发现有一端发生排斥现象,则说明该物体具有磁性。若与小磁针的两极都表现为相互吸引,则该物体没有磁性。
    (4)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A、B两个外形相同的钢棒,已知其中一个具有磁性,另一个没有磁性,具体的区分方法是:将A的一端从B的左端向右滑动,若发现吸引力的大小不变,则说明A有磁性;若吸引力由大变小再变大,则说明B有磁性。
    技巧二十八、对磁感线的理解?
    ①磁感线是假想的,不是真实存在的.
    ②磁感线可以表示磁场的强弱,其密集处磁场较强,稀疏处磁场较弱.
    ③磁感线布满磁体周围的所有空间,并且磁感线不交叉.
    ④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
    ⑥在磁体的内部,磁感线从磁体的S极指向磁体的N极,在磁体的外部则相反,从而形成闭合的曲线.
    技巧二十九、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电路闭合;
    (2)导体要在磁场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3)切割磁感线运动的导体只能是一部分,三者缺一不可。如果不是闭合电路,即使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也不会有感应电流产生,只是在导体的两端产生感应电压。
    技巧三十、电磁现象的理解分析
    声学部分
    易混易错点一:声源振动停止,声音随之消失?
    “发音停止”是指声源不再振动、停止向外传播声波,但原先传送出去的声波仍要继续传播。在不考虑声音损失的情况下,声源停止振动后,离声源距离不同的人仍能陆续听到它原先发出的声音,声音并未随声源振动停止而消失。
    易混易错点二: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非所有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人耳及听觉系统的局限性。
    3.声音的响度必须足够大,才能引起人耳内鼓膜的振动,人才能听到声音。
    4.人的听觉必须正常。
    易混易错点三:音调、响度和音色区分不开。
    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也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也和声音的集中程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可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易混易错点四:对回声定位的应用易错。
    回声是声音从声源发出,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反射回来又传入人耳的声音.利用回声可以测定距离?例如要测定发声体到障碍物的距离,发声体发出特定的声音,并接收到回声信号,记录下回声和原声之间的时间间隔t,在查出声音传播速度的条件下,即可求出距离
    易混易错点五:对噪声概念的理解易错。
    对噪声的界定有两种表述:一是从物理学角度,二是从环保角度.应该说,符合其中之一的声音就属于噪声,所以,乐音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成为噪声。
    光学部分
    易混易错点一:三种光现象区分不清。
    (1)光在同种、透明、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当光遇到两种介质分界面时,若是不透明界面,光会返回原介质中发生反射;
    (3)当光斜射到透明界面上,一部分光会返回到原介质中发生反射,一部分光会射入另一种介质中发生折射.
    易混易错点二:混淆平面镜成像特点与“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
    人们在观察物体时,却有“近大远小”的视觉体验同一个物体,人离它越远就会感觉物体越小,但实际上物体本身的大小并没有改变,只是人们观察视角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观察结果,因此,平面镜所成的像与人观察到的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易混易错点三:影与像、实像与虚像的概念辨析。
    影是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光线被物体挡住无法穿透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与物体轮廓相似的黑暗区域,如日食、月食,晚上斜射灯光下的人影,手影,皮影戏等;
    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过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折射后的光线会聚(或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与原物相似的图形,该图形明亮、有细节、有层次,如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等。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可以用眼看到,也可以用光屏承接到,如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光屏承接,如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易混易错点四:声、光传播的条件及传播速度混淆。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将不再沿直线传播,会发生弯曲,【误区】(只要是在同种介质中,光的传播路径就是直的)。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x108m/s(在空气中近似为3x108m/s),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易混易错点五:平面镜成像原理理解不透导致作图错误。
    在光学作图题中,实际的光线用带箭头的实线表示,作图的痕迹则应该用虚线表示;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也应该用虚线画;法线作为研究问题的辅助线,也要画成虚线,部分同学在作图时不能分清楚什么情况下画实线,什么时候画虚线.
    易混易错点一:透镜对光的作用理解不透彻。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判断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与发散,并不是看光线经过透镜后是否相交,而是看光线经过透镜后,与原来的传播方向相比是会聚还是发散。
    易混易错点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运用不熟练。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物远虚像大。
    易混易错点三:凸透镜成像的变焦问题分析不到位。
    当凸透镜的焦距发生变化时,其对光的偏折能力也发生变化:焦距越小(透镜越厚),偏折能力越强。
    易混易错点四:凸透镜的应用之眼睛与眼镜,佩戴眼镜后的各种变化理解不透彻。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所以像距是固定不变的当物体与眼睛的距离发生变化时,晶状体通过调整弯曲程度来改变焦距:物距减小,焦距也减小;物距增大,焦距也增大.当“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焦距调到最大,像成在视网膜前方,需要用凹透镜矫正;而“远视眼"看近处物体时,焦距调到最小,像成在视网膜后方,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两个透镜组合,整体的折光能力变弱,物距不变时,成像位置延后,会导致像距增大;给凸透镜戴上远视眼镜,两个透镜组合,整体的折光能力变强,物距不变时,成像位置提前,会导致像距减小。
    易混易错点五:凸透镜的动态成像情景分析不熟练。
    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物分居在透镜两侧,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即“物近像远像变大”。物体经凸透镜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同侧,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小,即“物近像近像变小”无论是成实像还是成虚像,只要物体向焦点靠近,所成的像都变大.
    易混易错点六:凸透镜所成像与物的关系,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实像)。
    物体经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即物与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若将物向上移动,则所成的实像会向下移动,如实验时间过长,蜡烛燃烧变短,则实像向光屏上方移动.实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
    热学部分
    易混易错点一:常见的白气、白雾的理解易错?
    白气、白雾并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人眼无法观察到的,而白气、白雾是悬浮在空中的雾状小水滴,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白气、白雾等出现的情况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热的物体冒白气,另一类是冷的物体冒白气。它们虽然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来的,但是水蒸气的来源不一样。不要把看得到的白气、白雾错误地当成水蒸气
    易混易错点二:物态变化的判断易错?
    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生活中有很多天气的变化都属于物态变化,例如雪是凝华形成的,雾是液化形成的,霜是凝华形成,露是液化形成的等,有些同学容易把汽化和液化混淆在一起,或写错别字,比如把“汽化”错写为“气化”,把“熔化”错写为“融化"。
    易混易错点三:熔化和沸腾的条件理解易错。
    认为晶体达到熔点就会熔化,液体达到沸点就会沸腾。
    冰的熔点是0℃,有些同学就认为冰达到0℃就会熔化。事实上,冰熔化的条件是:(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当冰块正在熔化时,如果撤掉热源,冰块吸不到热将不再熔化。同样,液体沸腾也需要类似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易混易错点四:忽略气压对沸点的影响易错。
    气压对液体的沸点有影响,高压锅内气压一般是1.2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接近120℃。如果在真空罩里放一杯40℃的水后开始往外抽气,会发现40℃的水也能够沸腾.
    易混易错点五:温度的理解和温度计的读数易错。
    1.温度只有“高低”之分,而没有“有无”之分,我们可以说某个物体温度很低,但是不能说某个物体没有温度.
    2.关于温度计的读数是个易错点,我们可以先找零刻线的位置,然后假设温度升高,判断液面是靠近零刻线还是远离零刻线,如果是靠近则现在是零摄氏度以下,如果是远离则现在是零摄氏度以上.有些同学因为没有认清楚零刻线的位置而会把温度读错。
    易混易错点一:内能、热量和温度的理解易错
    (1)内能和温度是状态量,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吸收和放出热量或吸和放热。
    (2)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反之,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熔化和水沸腾。
    (3)物体不对外做功,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反之,物体不一定吸收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易混易错点二:比热容的理解易错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无关。
    (2)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的吸热能力强弱的物理量,比热容越大,吸或放热能力越强,水的比热容较大一般被选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注意和燃料的热值区分。
    易混易错点三:热传递的条件分析不清易错?
    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而不是从能量高的物体传到能量低的物体。热传递只与温度高低有关,与能量高低无关。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易混易错点四:汽油机的4221工作原理理解不透彻易错。
    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周,活塞上下往复2次,做功1次。
    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易混易错点五:汽油机工作过程中能量转化记忆不清易错。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易混易错点六:热机效率与功率理解易错
    (1)效率和功率没有关系,不能认为功率大效率就大。
    (2)效率是百分数总是小于1。
    力学部分
    易混易错点一:速度的理解不透彻易错?
    误认为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
    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快慢程度,数值上等于物体运动的总路程与物体在这段路程上所用总时间的比值。例如,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1,在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则物体在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而不是速度平均值
    易混易错点二:运动状态的判断易错?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只有选定了参照物,才能确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易混易错点三:对s-t和v-t图象的物理意义理解。
    机械运动中常见的图象有s-t与v-t图象两种,能形象直观地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同学们要会区分s-t与v-t图线的不同之处,熟练地掌握图象中s-t与v-t图线的物理意义.
    易混易错点四:误差的理解易错。
    在测量各类物理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误差是不能消除的,但可以尽量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等造成的,是不该发生且能够避免的。误差不是错误。
    易混易错点一:生活中的重和物理学中的重混淆易错?
    物理学中,质量是指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生活中我们经常说到的“重”指的就是物体的质量,而物理学中的“重”是指物体所受的重力,不是质量。
    易混易错点二:质量和密度的理解有误易错?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物体的温度等因素有关,而与质量、体积无关.
    易混易错点三:公式的理解易错。
    正确理解、m和V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方便地分析和解决有关密度问题,但一定要注意控制变量。
    ①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甲和乙,因一定,可得
    ②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甲和乙,当它们体积相同时,则
    ③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甲和乙,当它们的质量相同时,有
    易混易错点四:密度的单位换算易错。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常用单位有"gc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g/cm3=1 000 kg/m3.
    易混易错点一: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易错?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物体对B物体施力时,B物体同时对A物体施加反作用力.
    这两个力被称为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易混易错点二: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易错?
    对于整个物体,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个点上,这个点叫作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之外,也可以在物体之外。
    易混易错点三: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理解易错。
    初中阶段,我们主要学习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越大。对于静摩擦力,我们是根据二力平衡来判断其大小的。
    易混易错点四:摩擦力的方向判断易错。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有挤压、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且接触面粗糙这里我们要明确“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含义,“相对”是以跟被研究物体接触的另一物体为参照物,来描述被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则多以静止的地面为参照物。
    易混易错点五: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易错?
    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物体间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也不变。有些同学误以为速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越大,是忽略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本质因素。
    易混易错点六:运动的物体受摩擦力,静止的物体不受摩擦力?
    物体间有没有摩擦力主要看物体间有没有相对运动,或者有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与物体是否运动或静止无关。
    易混易错点一:压力等同于重力易错?
    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例是重力和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常被误认为是同一个力,但压力和重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力,两者没有直接关系。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易混易错点二:液体压强,对深度的理解易错。
    液体压强公式p=ρgh中,h是指从自由液面到该点的竖直距离,同学们在理解此处时,常见的错误有:(1)认为h是该点到液体底部的距离(混淆深度和高度的概念)。(2)认为h是该点到液面的长度(混淆深度与长度的概念)。
    易混易错点三:对压强概念的理解易错。
    在日常生活中,作用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与重力大小相等,但对于非柱形容器,即使容器在水平面上,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也不等于液体所受的重力,有些同学在判断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时,不考虑容器的形状,简单地认为一定与容器内液体所受的重力相等而导致错误.
    易混易错点四:固体压强的计算易错。
    1.在运用压强公式计算时,要明确受力面积应该是指物体相互挤压的那部分面积部分同学容易错误地理解为是物体的面积,或对受力面积考虑不周全,导致多计、少算的现象。
    2.关于压强公式中压力的确定,部分同学会错误地认为压力大小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其实只有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易混易错点五: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判断易错。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因此,在确定流体压强大小时,首先要判断流体流速的快慢,可从以下方面来分析:自然流动—如流动的空气(风)、流动的水,一般是在较宽阔的地方流体流速慢,较狭窄的地方流体流速快;运动的物体引起的空气和液体流动-运动物体周围流体流速快,其余地方流体流速慢知道了流体流速的快慢,就可以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判断压强的大小部分同学在理解时,容易错误地认为流体在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易混易错点一:浮力的方向判断易错?
    浮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不是垂直向上),与重力的方向相反,和物体所处的位置、运动状态、形状、液体放置方式都无关。
    易混易错点二: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理解易错?
    (1)“浸在”包含两种情景,一是部分浸入;二是全部浸没。
    (2)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两种情况)
    eq \\ac(○,1)物体浸没前,物体浸入的深度越深,浮力越大
    eq \\ac(○,2)物体浸没后,浮力与深度无关。
    (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排开水的体积。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体积、密度,液体的多少,物体所处的状态等均无关。
    易混易错点三:物体体积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理解易错。
    (1)物体的体积与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
    ①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 V物,物体体积不变,排开液体体积也不变,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
    ②当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时,V排 < V物,当物体逐渐浸人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物体所受浮力也增大。
    (2)只有溢水杯中的水与溢水口相平时,溢出水的体积才等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易混易错点四:物体在液体中沉浮时的各种状态分析易错。
    易混易错点五:有关漂浮问题的五大规律理解易错。
    规律一:“二力平衡”即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物体所受浮力等于自身重力(F浮=G物)。
    规律二: “质量相等”即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排开液体的质量等于自身质量(m排=m物)。
    规律三:“体积比与密度比有关”,即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浸入液体的体积是物体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即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四:“浮力恒等”, 即物体漂浮在不同液面上时,所受浮力相等(F1=F2=······=Fn=G物)。
    规律五:“密大浸少”,即物体漂浮在不同液面上,在密度大的液体中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小。
    易混易错点一: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判断易错?
    (1)有力而无距离:
    物体受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此情况叫“劳而无功”;
    (2)有距离而无力:
    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在此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如物体因惯性而运动),此情况叫“不劳无功”;
    (3)有力也有距离、但力与距离垂直:
    物体既受到力,又通过一段距离,但两者方向互相垂直(如起重机吊起货物在空中沿水平方向移动),此情况叫“垂直无功”。
    (4)力做功的两种情况
    ①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称为力对物体做功。
    ②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称为克服某个力做功。
    易混易错点二:(1)功和功率的比较理解易错?
    (1)“功”表示做功的“多少”;
    (2)“功率”则表示做功的“快慢”;(功率与功和时间两个因素有关)
    (3)在做功时间相同时,做功多的做功快;
    做功多不一定做功就快,即“功率”不一定就大。
    易混易错点三:功率的计算应用易错。
    (1)公式P=Fv的适用条件: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沿拉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F所做的功的功率可表示为Fv。(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拉力,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该公式也适用于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只能用于求平均功率,P=Fv既可以用于求平均功率,也可以用于求瞬时功率。
    (3)由公式P=Fv可知:在功率P一定时,力F与速度v成反比。
    易混易错点四: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理解易错。
    (1)做功角度: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无其它力做功;其它力不做功或其它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系统内如摩擦阻力对系统不做功。
    (2)能量角度:首先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能量转化,无其它形式能量转化;只有系统内能量的交换,没有与外界的能量交换。
    (3)机械能守恒一般都是理想状态下才发生的,物体能量的转化一般都不太可能只有机械能的转化,还有其他能量的转化。
    (4)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时,机械能是守恒的。
    (5)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中,若受摩擦等阻力,则机械能的总和减少。
    易混易错点一:杠杆的五要素理解易错?
    (1)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任何形状的。
    (2)动力和阻力都是杠杆受到的力,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3)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4)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5)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其力臂为零。
    易混易错点二:三类杠杆的特点及应用辨别易错?
    易混易错点三: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相关概念理解易错。
    易混易错点四: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易错。
    (1)确定绕过动滑轮的绳子的根数:首先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如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F、要承担的重物G物和动滑轮的重力G动,计算出承担物重所需绳子段数n=+,如果算出的绳子段数不是整数,一律进一位。例如:所得结果为n=3.4时,我们应选择绳子的根数为4。
    (2)确定绳子固定端的位置和绳子的绕法。当绳子的根数n为偶数时,绳子的固定端应拴在定滑轮上,开始绕绳子;当n为奇数时,绳子的固定端应拴在动滑轮上,开始绕绳子。
    (3)示例:
    易混易错点五:几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易错。
    电磁学部分
    易混易错点一:摩擦起电的本质理解易错?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获得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
    易混易错点二:小球所带电性的判断易错?
    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物体所带电荷的种类时,若果相互排斥,一定带同种电荷。但是相互吸引,可能带异种电荷,还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区分的时候先确定物体是否是带电体,再判断相互作用情况。
    易混易错点三:导体和绝缘体理解易错?
    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也有可能导电,变为导体。例如,常温下玻璃板时绝缘体,而在高温下达到红炽状态时,就变成了导体。
    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易混易错点四:电路连接方式判断易错。
    1.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的方法是:从电源的一端出发,观察电流有几条路径,若只有一条,则是串联,否则是并联。
    2.只有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电器两端都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中间有开关和电流表的不影响),才是并联,否则是混联。
    易混易错点五:电压表测量哪一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判断易错?
    电压表与哪一个用电器并联,电压表就测的是哪个的电压。注意: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需要直接与被测用电器的两端相连接(中间可以有开关和电流表)。
    易混易错点六:电路故障判断易错?
    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判断串联电路中的故障,一般方法是:电流表判断故障的类型,有示数,短路故障;无示数,断路故障。电压表确定故障的位置,短路时,电压表无示数的用电器短路;断路时,电压表无示数时,电压表所测电器以外的部分断路,有示数时,所测部分断路。
    易混易错点七:滑动变阻器的原理理解易错。
    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实质是当导体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通过滑片的移动,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电压。所以接入电路时要与被控制电器串联,“一上一下”接入电路中,否则,达不到分压和变流的作用。
    易混易错点一:欧姆定律的理解应用易错?
    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数学表达式:I=U/R。变形公式:U=IR;R=U/I。U-电压,单位:V;I-电流,单位:A;R-电阻,单位:ῼ。
    3.在计算时,三个量必须是同一用电器的同一状态的三个量。
    【注意】不要错误的认为: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易混易错点二:欧姆定律的因果关系理解易错。
    (1)对于欧姆定律变形公式U=IR而言,不能说成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电压是因,电流是果;先有电压才有电流。
    (2)对于欧姆定律变形公式而言,不能说成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一种性质,其大小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易混易错点三:小灯泡电阻计算易错?
    不能对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求平均值!因为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电压越高时,电流越大,小灯泡灯丝发热越厉害。
    易混易错点四:动态电路电表示数变化判断易错。
    分析电表示数变化问题,第一步是准确判断出电路的连接方式和各电表所测的是哪个用电器的什么量。第二步是按照上述分析模式进行具体分析。遇到比例问题,要分析清楚这个比例反映的是什么量:若果是定值电阻的阻值,则不会改变,若果是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则根据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即可,其它的情况依次类推,具体分析即可。
    易混易错点一:利用电能表计算电功和电功率易错
    假设电能表标有M/Kw.h,电能表在t时间内转过N转,则电功W=N/M kW.h=N/M×3.6×106J。电功率为P= W/t =3.6×106J/Mt。
    易混易错点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易错
    1.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额定功率只有一个,在额定电压下取得;实际功率有无数多个,一个实际电压对应一个实际功率。
    2.灯的明暗程度由它的实际功率决定,与额定功率无关。
    易混易错点三:题目条件提取不完整易错。
    题设的“潜在条件”:如“用电器恰好正常工作”,含义是“该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它的额定电压,功率为额定功率,电流为额定电流”;“在家庭电路中”,含义是“此时它两端的电压为220V”等。对于动态电路,注意要根据题设要求先准确画出其等效电路图,再根据等效电路进行分析,
    易混易错点四:串联式加热模型档位问题易错?
    如图所示,对于两个电阻串联后组成的加热装置,都可以等效为这种模型。当S闭合时,R1被短路,只有R2工作,这时处于加热状态,R2为一个阻值较小的电阻。当S断开后,R1、R2串联,电路处于“保温”状态,R1是一个阻值较大的电阻。
    对这类问题涉及的主要计算公式为:
    (1)R2=U2/P加热 (2)R=R1+R2=U2/P保温 (3)P=PR1+PR2
    (4)W=Pt (5)Q=I2Rt (6)Q=cmΔt
    易混易错点五:并联式加热模型档位问题易错?
    如上图所示,对于将电阻并联后的加热装置原理,都可以等效为这个模式。当S闭合时,只有R2工作,处于低温档(或保温档),当S、S0同时闭合时,处于加热状态,或者“高温档”。这里R2的阻值一般比R1大,用作保温加热。
    计算该类题目的常用公式:
    (1)P保温=U2/R2 (2)R= (3)P=PR1+PR2
    (4)W=Pt (5)Q=I2Rt (6)Q=cmΔt
    易混易错点六:电热计算易错。
    1.对于所有的电热计算,均可用公式Q=I2Rt。对于纯电阻电路(电能都转化为内能的情形)还可以用公式:Q=W=UIt和Q=×t。
    2.对于电热的转化效率,可用公式η=×100%计算。对于W电可灵活选用1中的公式;
    Q热一般用Q=cmΔt计算。
    3.若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Q等于消耗的电能W,即Q=W=UIt。Q= 。
    易混易错点一:保险丝的理解易错?
    作用:电流过大时,自动熔断,以保护用电器和人身安全。
    制作材料:一般为电阻较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
    原理:保险丝的电阻较大而熔点较低,当电路中通过较大电流时,保险丝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使温度达到熔点自动熔断,从而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电路作用。
    选用原则: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熔断原因:(1)电路总功率过大;(2)电路中发生短路。
    连接方式与安装:保险丝与被保护的电路串联,保险丝安装在总开关之后。
    易混易错点二:试电笔的使用易错?
    注意事项:在使用试电笔时,千万不能用手接触试电笔的笔尖,以免发生触电事故。但是手要接触试电笔的金属帽。
    正确使用:
    错误使用:
    易混易错点三:触电事故的判断理解?
    单线触电:
    双线触电:
    高压电弧触电:
    跨步电压触电:
    易混易错点一:电磁实验区分不清易错。
    易混易错点二: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理解不透彻易错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注意:(1)“闭合”:没有构成回路的电路是不会有电流的;(2)“一部分”:全部电路都在磁场中做运动也不符合条件;(3)“切割”:运动方向与磁感线不平行不是指导体的运动方向一定要与磁感线垂直。
    易混易错点三:电流的磁效应与电磁感应记混易错。
    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和法拉第(电磁感应)的发现。奥斯特发现的是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首先揭示了磁与电的联系;法拉第发现的是利用磁产生电流的条件。
    易混易错点四:电和磁基本概念混淆易错。
    1.电荷的种类与电极的种类:电荷分正电荷(+)、负电荷(—);磁极分磁北极(N)、磁南极(S)。
    2.磁体吸引的是含铁、钴、镍元素的磁性物质;电荷吸引的是一切轻小物体。
    2024年中考物理思维导图复习导向
    2024年中考物理核心知识点考点归纳
    声现象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因为已经产生的声音还会在介质中继续传播,不会立即消失),如“余音绕梁”。
    注: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声,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常见发声体的辨识
    4.研究声音的产生的方法
    转换法:借助其他轻小物体的振动把发声物体的微小振动显示出来,如图所示.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 真空不能传声;
    3. 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 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知识点三:回声及其应用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 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 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声音传播路程:S=V╳T,距离L= S /2(注意:请各位同学一定要认真审题再下结论)
    考点二 声音的特性
    知识点一:音调
    (1)定义: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2)决定因素: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3)频率:频率是指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
    (4)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5)波形图:
    注意:各种乐器的音调
    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
    弦乐器:材料一定时,弦越细、越短、越紧,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
    管乐器: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
    知识点二:响度
    (1)定义: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2)决定因素:
    a.发声体发出声音的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b.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等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声音越分散,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就越小.
    (3)波形图:
    (4)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
    知识点三:音色
    (1)定义: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也叫音质或音品,它反映了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特有的品质.
    (2)决定因素: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等.
    (3)生活实例:闻声识人、口技演员模仿动物的叫声等.
    注意:识别声音的波形图
    左右看音调:相同时间内出现的波峰越多,音调越高.甲、乙、丙三种声音的音调相同。
    eq \\ac(○,2)上下看响度:上下长度越长,响度就越大.甲、乙、丙三种声音的响度相同。
    eq \\ac(○,3)波形看音色:甲、乙、丙的波形不同,三种声音的音色不同。
    (4)音调、响度、音色总结如下:
    考点三 声音的利用
    知识点一:声音的利用
    1. 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 传递信息(交谈,医生查病时的听疹,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 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
    知识点二:超声波和次声波及其应用
    1. 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超声波
    (1)传递信息:B超检查身体、倒车雷达、声呐探测鱼群、蝙蝠回声定位、超声波探伤.
    (2)传递能量:超声波除垢、超声波碎结石.
    3.次声波
    (1)传递信息:预报地震、台风、检测核爆炸等.
    (2)传递能量:次声波武器.
    注:(1)超声波频率高于20 000 Hz,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故人耳听不到.
    (2)超声波、次声波也属于声,传播仍需要介质。
    考点四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知识点一:噪声
    1. 噪声:
    (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 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 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 噪声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 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 噪声的危害
    (1)>90dB,会破坏听力,引起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
    (2)>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3)>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知识点二:噪声的控制
    (1)在声源处减弱(安装消声器);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
    (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拓展考点 声、电磁波的异同
    光现象
    考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
    知识点一:光源
    1.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电灯、点燃的蜡烛、水母等都是光源;
    注意:月亮、发光的金子、自行车尾灯、电影银幕等都不是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知识点二: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会作图)
    3. 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注意:光线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
    4. 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知识点三:小孔成像
    原理:光的直线传播.
    成像性质:
    (1)像距大于物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像距等于物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知识点四:光速
    1. 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约为3×108m/s,合3×105k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非常接近c,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2. 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注意:光年是天文学中表示距离的单位;1光年等于光在真空中1年内传播的距离.
    3. 光速的几点理解: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考点二 光的反射
    知识点一:光的反射定律
    1.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 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 光的反射定律:(如图所示)
    (1)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分居)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光路可逆)
    注意:在光的反射定律中,表述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错误的,因为反射角是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的.
    4. 光路图: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知识点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光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考点三 平面镜成像
    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1.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2.成像特点:
    (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3.应用:潜望镜、镜子等.
    4. 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
    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考点四 光的折射
    知识点一:光的折射定律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1)如图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2)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注意:快速记忆光的折射规律
    (1)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异侧.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3)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知识点二: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1)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
    (2)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
    (3)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
    (4)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
    (5)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考点五 光的色散
    知识点一:光的色散
    1.发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2.光的色散
    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雨后彩虹属于色散现象.
    3.色光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4.看不见的光:
    (1)太阳光谱,如图所示.
    知识点二:红外线、紫外线及应用
    (1)红外线:我们把红光之外的辐射叫做红外线.应用:红外线夜视仪、电视遥控器等.
    (2)紫外线:在光谱的紫光以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使荧光物质感光.应用:验钞机、紫外线灯等.
    6.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2)白色的物体可以反射各种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在什么颜色的光的照射下就呈现什么颜色.
    (3)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不论什么颜色的光照到黑色物体上,物体都呈现黑色.
    (4)除了黑、白色物体,其他颜色的物体只有在白光和本色光的照射下呈现物体本色,在其他颜色光的照射下,物体都呈现黑色.
    透镜及其应用
    考点一 透镜
    知识点一:透镜
    1.定义: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
    2.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放大镜等等;
    3.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知识点二: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注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或发散作用是和光线原来的传播方向相比的,并不是指光线的最终传播方向.
    知识点三:透镜的几个基本物理量
    (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如甲、乙两图所示,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主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焦距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考点二 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点一:照相机
    (1)原理:镜头由凸透镜制成,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构造:镜头(凸透镜)、胶片、调焦环、光圈环、快门等几部分组成。
    (3)成像特点: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像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像距大于物距.
    知识点二:投影仪(幻灯机)
    (1)原理: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构造:凹面镜、光源、螺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
    (3)成像特点: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像距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大于物距.
    知识点三:放大镜
    (1)原理:镜片由凸透镜制成,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成像特点: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像距大于物距.
    考点三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知识点一:【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目的: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物距变化成像规律变化、像的虚实。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等。
    实验步骤:1、按图组装器材。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水平线上。
    2、将蜡烛放在远处(此时u>2f),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立还是倒立,并测量物距和像距;数据记录实验表格。
    3、将蜡烛往凸透镜方向移动,使2f>u>f,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立还是倒立,并测量物距和像距;数据记录实验表格。
    4、将蜡烛继续往凸透镜方向移动,使u=f,移动光屏,看能否成像。
    5、将蜡烛继续往凸透镜方向移动,使u6、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实验结论】等大、等距、对称、反向、虚像。7、整理器材。
    知识点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应用:测焦距。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应用:放大镜。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物远虚像大。
    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知识点三: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光路分析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光路分析
    利用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可以画出相应的光路图,从而判断出像距的大小和成像的具体情况.
    (1)当u>2f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此时f<v<2f.光路如图所示.
    (2)当u=2f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此时v=2f.光路如图所示.
    (3)当f<u<2f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此时v>2f.光路如图所示.
    (4)当u=f时,折射光线是一束平行光线,不能相交,其反向延长线也不能相交,所以不能成像.光路如图所示.
    (5)当u<f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此时v>u.光路如图所示.
    考点四 眼睛和眼镜
    知识点一:眼睛的结构及成像原理
    (1)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眼睛与照相机成像的比较
    (3)正常人眼睛的成像特点: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知识点二: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知识点三:近点、远点和明视距离
    1.远点:当晶状体变得最扁平时,眼睛能看清的最远点叫做远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穷远处。
    2.近点:当晶状体变得最凸起时,眼睛能看清的最近点叫做近点。正常眼睛的近点一般为10cm处。
    3.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看25cm远的物体时,感到既清楚又不易疲劳,因此把25cm的距离叫做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
    4.当物距变化时,眼睛的睫状肌会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使物体的像总能落在视网膜上。
    考点五 显微镜和望远镜
    知识点一:显微镜
    1.显微镜: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对物体进行两次放大。
    普通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成像。第一次先经过物镜(凸透镜1)成像,这时候的物体应该在物镜(凸透镜1)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的像应该是放大、倒立的实像。而后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为“物体”,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
    2.由于我们观察的时候是在目镜的另外一侧,第二次成的像应该是一个虚像,这样像和物才在同一侧,因此第一次成的像应该在目镜(凸透镜2)的一倍焦距以内,这样经过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知识点二:望远镜
    1.望远镜: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目镜和物镜)组成,它的结构特点是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
    2.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是:物镜的作用是得到远处物体的实像,由于物体离物镜非常远,所以物体上各点发射到物镜上的光线几乎是平行光束,这样的光线经过物镜汇聚后,就在物镜焦点以外,在离焦点很近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又位于目镜的焦点以内,所以目镜起了放大镜的作用,目镜把经过物镜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成了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这就是远处物体通过望远镜所成的虚像。
    热学部分
    考点一 温度
    知识点一:温度和摄氏温标
    1.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 摄氏温标: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标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4)常考温度的估测:
    ①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37 ℃;
    ②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 ℃;
    ③人们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23 ℃.
    知识点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液体温度)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注意:温度计读数时,应特别注意先判断温度计中的液柱的液面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若图中没有标明零刻度,则温度计上的数字由下往上越来越大,为“零上”,反之为“零下”.
    (4)温度计的使用
    知识点三:体温计
    1. 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
    2. 测量范围: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3.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
    4. 使用及读数方法: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 ℃,分度值为0.1℃,读数时要把它从腋下或口腔中取出,每次使用前,都要将水银甩下去.
    5. 体温计的读数方法
    体温计的示数为大格示数+超过的小格数×分度值(0.1 ℃),如图体温计的读数为37℃+5×0.1 ℃=37.5℃.
    考点二 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一:熔化和凝固
    1.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物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
    2.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物质凝固时要放出热量。
    3. 熔化和凝固是互为可逆过程
    知识点二:晶体和非晶体
    1.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例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2. 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3.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知识点二:晶体熔化和凝固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 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2 熔化过程:
    (1)AB段,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为固态;
    (2)BC段,物体吸热,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但温度不变,物体处在固液共存状态;
    (3)CD段,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已经熔化完毕,物体为液态;
    3. 凝固过程:
    (1)DE段,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物体为液态;
    (2)EF 段,物体放热,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 50℃),开始凝固,但温度不变,物体处在固液共存状态;
    (3)FG 段,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物体凝固完毕,物体为固态。
    注意: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知识点二: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对比分析
    考点三 汽化和液化
    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
    1.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 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 汽化的两种形式:沸腾和蒸发
    4. 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能通过这种方式液化);压缩体积(生活中、生产中、工作中的可燃气体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液化,便于储存和运输)
    知识点二:沸腾和蒸发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eq \\ac(○,1)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
    eq \\ac(○,2)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eq \\ac(○,3)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
    eq \\ac(○,4)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eq \\ac(○,1)跟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很快就干);
    eq \\ac(○,2)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
    eq \\ac(○,3)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考点四 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一:升华和凝华
    1.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3. 升华和凝华是互为可逆的过程,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识点二: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1.升华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雪堆没有熔化变小、灯丝变细、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干冰升华、碘升华、固体清香剂消失等。
    2.凝华现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霜、雾凇等都是凝华。
    考点拓展 水循环
    云: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
    雨:云中小水滴或小冰晶随气流变化,体积增大,下落过程中小水滴变大,小冰晶熔化,大水滴下落形成雨。
    雪:云中水蒸气遇0°C以下气温,凝华成小冰晶,体积增大下落。
    冰雹:云中水蒸气遇冷气团,凝华成小冰块,下落过程中不能完全熔化,落到地面。
    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空中。
    考点一 分子热运动
    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
    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隙。
    2.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具有物质的基本性质。
    知识点二: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 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扩散现象说明:
    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3)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4)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5)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知识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处于正常状态的固态物质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基本平衡,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2)物体受到拉伸时,分子间距离变大,分子间引力更为显著。
    (3)当物体受到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间斥力作用更为显著。
    考点二 内能
    知识点一:内能
    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5.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1)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2)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3)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4)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知识点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1)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2)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拓展知识点:内能的理解
    (1)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不是分子的内能,更不能说内能是个别分子和少数分子所具有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共同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所以,单纯考虑一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2)任何物体存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3)内能具有不可测性。只能比较物体内能的大小,不能确定这个物体具有的内能究竟是多少,因为内能是物体的所有分子具有的总能量,宏观量度比较困难。
    (4)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我们易误认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拓展知识点:内能的应用
    (1)利用内能来加热:实质是热传递。
    (2)利用内能来做功:实质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考点三 比热容
    知识点一: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2)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4)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5)比热容的应用
    1.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物质的状态有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如果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的大小随之改变,如水变成冰。
    2.水的比热容较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知识点二:热量的计算公式
    (1)温度升高时用:
    Q吸=cm(t-t0)
    c= eq \f(Q吸, m(t-t0))
    m= eq \f(Q吸, c(t-t0))
    t= eq \f(Q吸, cm) + t0
    t0=t- eq \f(Q吸, cm)
    (2)温度降低时用:
    Q放=cm(t0-t)
    c= eq \f(Q放, m(t0-t))
    m= eq \f(Q放, c(t0-t))
    t0= eq \f(Q放, cm) + t
    t=t0- eq \f(Q放, cm)
    (3)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
    Q=cm△t
    c= eq \f(Q, m△t)
    m= eq \f(Q,c△t)
    △t= eq \f(Q,c m)
    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
    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考点四 热机
    知识点一:热机
    定义: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知识点二:内燃机
    1.汽油机
    (1)汽油机的构造:气缸、活塞、连杆、曲轴、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
    (2)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由气缸最上端向下运动,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从进气门被吸入气缸。当活塞运动到最下端时,进气门关闭。
    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由气缸的最下端向上运动,燃料混合物被压缩,气缸内温度升高,气压增大。
    做功冲程。在压缩冲程结束后,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燃料混合物。燃料混合物剧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并通过连杆驱使曲轴转动。
    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从气缸最下端向上运动,把废弃排出气缸,为下一个循环做好准备。
    2.柴油机
    (1)柴油机的构造:气缸、活塞、连杆、曲轴、进气门、排气门、喷油嘴。
    (2)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由气缸最上端向下运动,空气从进气门被吸入气缸。当活塞运动到最下端时,进气门关闭。
    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由气缸的最下端向上运动,燃料混合物被压缩,气缸内温度升高,其温度超过柴油的燃点。
    做功冲程。在压缩冲程结束后,由喷油嘴向气缸内喷射雾状的柴油,这些柴油在气缸内高温的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并通过连杆驱使曲轴转动。
    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从气缸最下端向上运动,把废弃排出气缸,为下一个循环做好准备。
    知识点二:内燃机的理解
    1.内燃机:内燃机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2.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1)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汽油或柴油在气缸里燃烧时生成高温高压的燃气,用来推动活塞做功。活塞通过连杆使内燃机的飞轮转动,从而带动其他机械转动。
    (2)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3)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汽缸内的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动两周。
    (4)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都是靠飞轮惯性完成的。
    (5)一个工作循环有两次能量转化,在压缩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知识点三:热值
    燃料燃烧,使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1)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
    单位:固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J/kg)、气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立方米(J/m3)。
    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无关。
    (2)公式:
    ①Q=qm m= eq \f(Q, q) q= eq \f(Q, m)
    Q—放出的热量—焦耳(J);q—热值—焦耳每千克(J/kg);m—燃料质量—千克(kg)。
    ②Q=qV V= eq \f(Q, q) q= eq \f(Q, V)
    Q—放出的热量—焦耳(J);q—热值—焦耳每立方米(J/m3);V—燃料体积—立方米(m3)。
    (3)物理意义:
    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
    考点五 热机的效率
    1. 影响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一是燃料很难完全燃烧,二是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散失很多,只有一小部分被有效利用。
    2. 有效利用燃料的一些方法:把煤磨成粉末状、用空气吹进炉膛(提高燃烧的完全程度);以较强的气流,将煤粉在炉膛里吹起来燃烧(减少烟气带走的热量)。
    3. 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与热机的功率无关。
    4. 公式: Q总= eq \f(Q有用,η) Q有用= Q总η
    由于热机在工作过程中总有能量损失,所以热机的效率总小于1。
    5. 热机能量损失的主要途径:废气内内、散热损失、机器损失。
    6.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1)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
    (2)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3)在热机的各种能量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7. 常见热机的效率:蒸汽机6%~15%、汽油机20%~30%、柴油机30%~45%
    内燃机的效率比蒸汽机高,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高。
    考点六 能量转换和守恒
    1. 能量:能量存在多种形式,如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光能、核能等.
    2. 能量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图).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4. 能量转移、转化的特点:具有方向性.
    力学部份
    考点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一:长度
    (1)测量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2)长度单位:
    eq \\ac(○,1)基本单位:米(m)
    eq \\ac(○,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eq \\ac(○,3)单位换算:
    (3)常考长度估测:
    eq \\ac(○,1)普通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 m,腿长大约是80 cm;
    eq \\ac(○,2)教室每层楼高约为3 m;
    eq \\ac(○,3)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m;
    eq \\ac(○,4)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3 cm;
    eq \\ac(○,5)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为15 cm;
    eq \\ac(○,6)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 m;
    eq \\ac(○,7)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 cm,宽度约为18 cm.
    知识点二: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1.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如图所示刻度尺的量程为0~10m.
    2.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如图所示,常见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
    3.使用
    (1)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
    (2)放:零刻度线要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3)读:视线要垂直刻度线,若零刻度线已经磨损,测量时可使待测物体的一端对准某一整刻度线,待测物体的长度等于末端所对应的刻度值减去初始端所对应的刻度值。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知识点三:时间及其测量
    1.国际单位:秒(s).其他常用单位:分钟(min),小时(h)等.
    2.单位换算:1 h=60min=360s.
    3.常用测量工具:秒表、电子表、机械表、钟表;在操场和实验室,经常用秒表来测量时间.
    4测量:看清停表的量程与分度值。停表的读数=分针读数+秒针读数。
    知识点四:错误和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误差是不能避免的,只能通过提高测量水平、改进测量手段就能尽量减小误差;但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或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也是不该发生的。
    2.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精密度,测量环境变化和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改进测量方法。
    4.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考点二 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时,选择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不能选取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注意:参照物的选取原则
    (1)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
    (2)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
    (3)通常情况下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时,默认选地面为参照物。
    3.参照物的选取:
    知识点二:运动的相对性
    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必须选取参照物才能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
    2.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
    考点三 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一:速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m)和时间单位(s)组成,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m/s(读作米每秒)。速度的常用单位还有km/h(1m/s=3.6km/h)。
    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
    知识点二: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一种理想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意义上的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存在的。为了简化问题,便于研究,我们将某些运动,如在平直公路上以某一速度运动的汽车,在平直轨道上以某一速度行驶的列车等,都可以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属于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三:速度的计算
    1.公式: v=S/t
    s——表示路程,单位m(km);
    t——表示时间,单位s(h);
    v——表示速度,单位m/s(km/h).
    2.单位换算:1 m/s=3.6km/h.
    3.常考速度估测:
    (1)成年人步行的正常速度约为1.1 m/s
    (2)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7.5 m/s
    (3)高速公路上小轿车的速度约为120 km/h.
    知识点四:运动的图像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即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其s-t图像与v-t图像如图甲、乙所示.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即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3.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
    考点四 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点一: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学会简单的实验报告;
    4.会用公式 进行简单的计算。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υ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υ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υ2。
    实验结论:物体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每个时刻的速度并不相同。
    考点一 质量
    知识点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2.单位及单位换算:
    (1)基本单位:千克,符号kg;
    (2)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3)换算关系:1 t=103kg=106 g=109 mg.
    3.常见物体的质量:
    ①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g;
    ②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③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g;
    ④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 g.
    注意: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知识点二:质量的测量—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
    1.测量工具: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2.在实验室中也可以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物体的重力,再通过公式计算出物体的质量,这属于间接测量.
    3. 托盘天平的使用: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2)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指针向分度盘左端偏斜,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指针向分度盘右端偏斜,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注意:要掌握如何通过指针来判断调节平衡螺母的方向和判断是否调平了。
    (3)测量: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注意:要掌握什么顺序加砝码,怎么知道调平了?这时能调节平衡螺母吗?调了又会怎么样影响测量的结果呢?
    (4)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注意:要掌握如果砝码质量变大了或变小了测量值又会怎么变呢?
    4.质量的测量步骤:
    (1)看:观察天平的指针和标尺的零刻度线。
    (2)放: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3)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4)测: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横梁恢复平衡(左物右码、先大后小).
    (5)读: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标尺游码左侧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之和就为被测物体的质量,即m物=m砝码+m游码.
    注意事项:
    (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2)称量时,从大到小添加砝码,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潮湿的物体和腐蚀性物体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4)移动位置后,要重新调节天平平衡.
    注意:托盘天平的使用,右图中存在的错误有:
    ①游码没有调零.
    ②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③用手拿取砝码,未用镊子.
    考点二 密度
    知识点一: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
    2.公式:,变形公式:m=ρV,V=eq \f(m,ρ).
    3.单位:密度的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kg/m3.实验室常用的单位是g/cm3;二者的关系是1 g/cm3=1×103kg/m3.
    4.物理意义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如纯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表示体积为1 m3的纯水的质量为1.0×103 kg.
    5.密度的可变性:密度在外界因素(如温度、状态、压强等)改变时会发生改变,如氧气瓶中的氧气在使用过程中,瓶中的氧气质量减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
    6.对密度公式的理解:
    (1)同种物质在相同状态下,密度是相同的,它不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2)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当ρ一定时,=.
    (3)不同物质组成物体,在体积相同情况下,质量与密度成正比,即当V一定时,=.
    (4)不同物质组成物体,在质量相同情况下,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即当m一定时,=.
    7.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密度
    ①水的密度ρ水=1×103kg/m3
    ②冰的密度ρ冰=0.9×103 kg/m3
    ③海水的密度ρ海水=1.03×103 kg/m3
    ④煤油、酒精的密度为0.8×103 kg/m3
    知识点二:密度与外界的关系
    1.温度与密度的关系
    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在我们常见的物质中,气体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最大;一般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显著,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2.水的密度与温度
    4℃的水的密度最大。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也越来越小。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把水的这个特性叫做水的反常膨胀。
    注意:水在0至4℃时反常膨胀,即温度升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温度下降,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考点三 密度的测量
    知识点一:量筒的使用
    1.量筒的使用步骤:
    (1)看:看量程、分度值和单位,如图所示,量筒的量程为50mL,分度值为2mL
    (2)放:放在水平台上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如图中正确的读法是B(填字母)
    (4)记:记录时,要包括数字和单位,如图所示,液体的体积为40mL

    知识点二:测量固体的密度
    (1)测比水的密度大的固体物质的密度
    ①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1
    ②利用量筒测量适量水的体积V1
    ③将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测得体积为V2
    (2)测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物质的密度。
    ①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
    ②利用排水法测固体体积时,有两种方法。一是用细而长的针或细铁丝将物体压没于水中,通过排开水的体积,测出固体的体积。二是在固体下面系上一个密度比水大的物块,比如铁块。利用铁块使固体浸没于水中。铁块和固体排开水的总体积再减去铁块的体积就等于固体的体积。固体的质量、体积测出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固体的密度。
    知识点三:测量液体的密度
    (1)步骤:
    ①用天平测量装有适量液体的容器的质量m1
    ②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量体积V
    ③用天平测量剩余液体和容器的质量m2
    (2)液体体积无法测量时,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借助于水,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在体积相等时,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密度之比。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理进行测量。测量方法如下:
    a.用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m;
    b.将空瓶内装满水,用天平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1;
    c.将瓶中水倒出,装满待测液体,用天平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
    考点四 密度的应用
    知识点一: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1.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密度相同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密度不同一定不是同种物质。所以,利用物质密度可以鉴别不同物体。例如外观、规格完全相同的水与盐水,可以通过测量密度来区分;普通石头与铁矿石的密度差距较大,由此可以区分普通石头和铁矿石等。
    2.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可以算出它的质量。
    3.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可以算出它的体积。
    4.判断物体空心实心。
    考点一 力
    知识点一:力
    1. 力的相关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性质
    (1)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物体之间产生的力是相互的。
    (3)同时性: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4)方向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大小相同的力,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5)独立性: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不影响其他力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知识点二:力的三要素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 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注意: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考点二 弹力
    知识点一:弹力
    1. 弹性和塑性:
    (1)弹性: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2. 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的基本特征
    (1)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会发生弹力作用。
    (2)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知识点二:弹簧测力计
    3. 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考点三 重力
    知识点一:重力
    1. 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 重力的大小
    (1)重力也叫重量。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G是重力,单位:牛顿(N);
    m是质量,单位:千克(kg)。
    g=9.8N/kg。
    (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 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知识点二:重心
    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注意: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2.稳度:稳度就是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越大,物体就越不容易倾倒。
    提高稳度的方法:一是增大支持面,二是降低重心。
    3. 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4.重心位置在工程上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例如起重机在工作时,重心位置不合适,就容易翻倒;高速旋转的轮子,若重心不在转轴上,就会引起激烈的振动。增大物体的支撑面,降低它的重心,有助于提高物体的稳定程度。
    考点四 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的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知识点二:惯性
    1.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2.生活中利用惯性的实例:①跳远运动员的助跑;②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③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④利用盛水容器,泼水浇菜;⑤烧锅炉时,用铁锨往炉膛内添加煤;⑥撞击锤柄几下,套紧锤头;⑦摩托车飞跃断桥;⑧使劲甩手可把手上的水甩掉;⑨拍打衣服可除去灰尘等。
    3.生活中防止惯性的实例:①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②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③运输玻璃制品,装玻璃制品需要包装且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④骑自行车的速度太快,容易发生事故;⑤当汽车超载时,汽车遇到紧急情况时,车不容易刹住等。
    考点五 二力平衡
    知识点一:平衡力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 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
    3.平衡力的应用:
    (1)如果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可用平衡力的知识判断或求解未知力。根据平衡力判断物体在所要研究的方向上所受力的情况(一般考虑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最后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分析出所求力的情况。
    (2)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力为0(受平衡力),则可判断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物体所受合力不为0(受非平衡力)。
    知识点二:二力平衡
    1.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单记为:同体、等大、反向、共线。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
    3. 二力平衡的应用
    (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或寻求物体平衡的方法、措施。
    考点六 摩擦力
    知识点一:摩擦力
    1.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接触并挤压。(2)接触面粗糙。(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 摩擦力的分类
    (1)静摩擦力: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滑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滚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4. 静摩擦力
    (1)大小:0﹤f≦Fmax(最大静摩擦力)(2)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注意:对静摩擦力方向的理解
    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相同.例如,人走路时脚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与人的运动方向相同.
    知识点二:滑动摩擦力
    (1)决定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4)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知识点三:摩擦力的应用
    (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
    ①减少压力;
    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用滚动代替滑动;
    ④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用气垫的方法)。
    考点一 压力与压强
    知识点一:压力
    1.压力
    (1)定义: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
    (3)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4)大小: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的大小,压力的方向也不一定与重力的方向相同。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才等于物体的重力。
    (5)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知识点二:压强
    1.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的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压强用符号P表示.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公式: p=eq \f(F,S).
    (4)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2. 规则柱体的压强计算:
    注意事项:(1)公式是压强的定义式,具有普遍适用性,既适用于固体也适用于液体和气体.
    (2)公式中的S是受力面积,它是施力物体挤压受力物体时,两者接触面的面积.如图所示,将一底面积为S的物体分别放置在面积为S1和S2的两个水平桌面上,两种情况下,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变,但图甲中受力面积是S1,图乙中受力面积是S2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应用
    考点二 液体的压强
    知识点一:液体压强
    1.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发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 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 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ρgh。式中,
    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 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是三峡船闸。
    4.液体内部压强大小:
    (1)同种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同一深度处,压强一致;(3)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2)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公式:p=ρgh 式中g=9.8N/kg 或g=10N/kg,h的单位是m,ρ的单位是kg/m³,压强p的单位是Pa。
    (4)由于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所以我们只要算出液体竖直向下的压强,也就同时知道了在这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这个公式定量地给出了液体内部压强地规律。
    深度是指点到液面的距离,液体的压强只与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无关。
    4.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
    (1)液体内部某处的压强只取决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与液体的质量、体积等无关.
    (2)液体深度是指液体中被研究的点到液面(液体与空气的分界面)的竖直距离.
    (3)公式p=ρgh适用于静止的、密度均匀的和均匀的柱体,不适用于质地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和流动的液体、气体。
    知识点二: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考点三 大气压强
    知识点一:大气压强
    1. 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并且大气压强很大。
    3. 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cm。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0=p水银=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0=1.013Xl05Pa=760mmHg。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
    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
    (5)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
    3. 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高度、天气等。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1).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不断减小.
    (2).与沸点的关系: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
    (3).与体积的关系:温度和气体质量不变时,气压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4. 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计)。
    5. 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等。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都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考点四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知识点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 飞机的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压强大。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3.跟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相关的生活实例
    (1)足球运动中的香蕉球;
    (2)乒乓球运动中的弧旋球;
    (3)火车站站台上的安全线;
    (4)窗外有风吹过时,窗帘飘向窗外.
    4.飞机的升力与空气对飞机的浮力的区别
    升力不等于浮力,升力是由于机翼上、下表面空气的流速不同,产生向上的压力差;浮力是由于飞机上、下表面所处的大气层的高度不同,产生向上的压力差。
    考点一 浮力
    知识点一:浮力
    1.定义: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产生原因:如图所示,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的压力不同,且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这个压力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公式为F浮=F向上-F向下,当物体漂浮时,F向下=0N。
    注意:浮力产生的理解:
    (1)当物体上表面露出液面时,F向下=0,则F浮=F向上。如: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都受到浮力。如:桥墩、拦河坝等因其下底面同河床紧密黏合,水对它向上的压力F向上=0,故物体不受浮力作用。可见产生浮力的必要条件是:F浮=F向上—F向下>0,即F向上>F向下。当F向上=0或F向上≤F向下时,物体不受浮力作用。
    (3)同一物体浸没在液体的不同深度,所受的压力差不变,浮力不变。
    (4)浮力的实质是液体对物体各个表面压力的合力。因此,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浮力和液体的压力不能同时考虑。
    F向上
    F向下
    F向上
    3.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液(气)体。
    4.影响因素: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或气体)的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考点二 阿基米德原理
    知识点一:阿基米德原理
    1. 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 公式:F浮=G排=m排g=.ρ液表示液体密度,单位为kg/m3;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为m3
    (注: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时V排<V物,当物体完全浸没时V排=V物)
    3. 变形式:求液体密度:ρ液= ;求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
    4. 适用范围: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考点三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
    知识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浮沉情况由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共同决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在悬浮时,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若是上浮,则浮力大于重力,若是下沉,则浮力小于重力;漂浮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重力等于浮力。
    浮力表达式:F浮=ρ液gV排,重力表达式:G=mg=ρ物gV物
    ①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有上浮、下沉以及悬浮三种情况,都满足V排=V物。
    上浮:F浮>G,ρ液gV排>ρ物gV物,ρ液>ρ物
    下沉:F浮悬浮:F浮=G,ρ液gV排=ρ物gV物,ρ液=ρ物
    ②物体漂浮时,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V排漂浮:F浮=G,ρ液gV排=ρ物gV物,V排ρ物
    ③判断物体浮沉条件,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大小关系或比较ρ液与ρ物的大小关系。
    ④切片问题: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同一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放入同一液体中,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即浮沉情况没有发生改变,和没有切割前相同,因为物块切割前后密度始终没有发生改变。此时的浮沉情况可由密度来进行判断。
    知识点二: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①工作原理:空心法,即把密度比水大的钢材制成空心的,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增大可利用的浮力,从而漂浮在水面上,这是浮沉条件的应用;
    ②轮船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轮船的重力等于浮力,也可以根据浮沉条件中密度关系进行分析:轮船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③同一搜轮船,不论在海里航行,还是在河里航行,浮力均等于重力,所以浮力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由于海水和河水的密度不同,ρ海水>ρ河水,故轮船在海水里排开的体积小于河里,即河里吃水深度(吃水线)大于海里。轮船的排水量=船自身重量+满载时货物的重量。
    eq \\ac(○,4)排水量:F浮=排水量(千克)×g轮船的满载重量,一般是以排水量表示的,即是排开水的质量,船也是浮体,根据浮体平衡条件得:船受到的总F浮=G总=排水量(千克)×g,就是船排开水的重,即是浮力,又等于船、货的总重力。
    (2)潜水艇
    靠改变自重来实现上浮或下沉的。当潜水艇需要下潜时,就打开两侧的水舱,当水舱注水后,潜水艇重力变大,超过水的浮力,它就开始下沉。当潜水艇需要上浮时,就启动压缩机,用高压的空气将水舱内的水排出,潜水艇自身重力减小,就可以上浮。
    (3)气球和飞艇
    热气球和飞艇通过加热空气或氢气、氦气等措施,使球内密度小于球外空气密度到一定程度,从而使气球上升到空中,若要使充有氦气或氢气的气球降回地面,可以放出球内的一部分气体,使气球体积缩小,减小浮力;对于热气球,只要停止加热,热空气冷却,气球体积就会缩小,浮力减小。
    (4)密度计
    eq \\ac(○,1)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二力平衡)。
    eq \\ac(○,2)构造:下面的金属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eq \\ac(○,3)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上小下大)。
    考点一 功
    知识点一:功
    1. 功
    (1)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有力无距离;②有距离无力;③有力有距离,但是力垂直距离。
    【归纳总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2. 功的计算
    (1)计算公式: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W=Fs。
    (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J),1J=1N·m;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N);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
    注意事项:
    ①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
    ②公式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
    ③F、s的单位分别是N、m,得出的功的单位才是J。
    (4)变形公式:求距离:s= ;求力:F= .
    (5)常考功的估算
    a.将地面上的物理课本捡起放到课桌上,人对课本做的功约为2 J;
    b.从地上拿起一个鸡蛋,缓缓举过头顶做的功约为1 J;
    c.一名普通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三楼,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约为3 000 J.
    考点二 功率
    知识点一:功率
    定义:功与做功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用符号“P”表示。
    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 公式:P=.在国际制单位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则功率的单位是焦耳每秒,它有个专门的名称叫做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工程技术上常用千瓦(kW)作为功率的单位.
    4. 单位换算:1 kW=1000W.
    5. 变形公式:求物体所做的功:W=Pt;求做功所用的时间:t=.
    6.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功率公式推导:P=Fv.
    (1)要特别注意公式中速度v的单位必须是m/s,力F的单位是N,功率P的单位是W.
    (2)由公式可知,当功率一定时,减小速度可以增大牵引力.(如汽车上坡时换挡减速)
    7. 功率的估测:中学生跳绳的功率约为60 W、中学生正常步行上楼的功率约为150 W、家用小轿车正常行驶的功率约为80 kW.
    考点三 动能和势能
    知识点一:动能和势能
    1. 能量
    (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2)单位:焦耳(J)
    2. 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功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①物体的质量;
    ②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 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①物体的质量;
    ②物体被举高的高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4. 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考点四 机械能及其转化
    知识点一:机械能及其转化
    1. 机械能
    (1)定义: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量。
    (2)单位:J。
    2.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2)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是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3)在分析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是在哪一个过程中,再分析物体质量、运动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程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能的变化和转化情况。
    注意:机械能的转化:
    3. 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1)从能量的角度来看,自然界的流水和风都是具有大量机械能的天然资源。让水流冲击水轮转动,用来汲水、磨粉;船靠风力鼓起帆来推动航行。到19世纪,人类开始利用水能发电。
    (2)修筑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一定量的水,上、下水位差越大,水的重力势能越大,能发出的电就越多。风能也可以用来发电,风吹动风车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
    4. 人造地球卫星
    (1)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运行,所以存在动能和势能。
    (2)卫星在大气层外运行,不受空气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因此机械能守恒。
    (3)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考点一 杠杆
    知识点一:杠杆
    1. 杠杆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2. 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当有两个力或几个力作用在杠杆上时,杠杆能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则我们说杠杆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3)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此时杠杆自重的力臂为0;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方便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大小;实验中要多次试验的目的是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注意:无论动力还是阻力,都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一般情况下,把人施加给杠杆的力或使杠杆按照人的意愿转动的力叫做动力,而把阻碍杠杆按照需要方向转动的力叫阻力。
    力臂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的,其力臂为零,对杠杆的转动不起作用。
    3. 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省力但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知识点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当有两个力或几个力作用在杠杆上时,杠杆能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则我们说杠杆平衡。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此时杠杆自重的力臂为0;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方便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大小;实验中要多次试验的目的是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注意:在实验过程中绝不能再调节螺母。因为实验过程中再调节平衡螺母,就会破坏原有的平衡。
    (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考点二 滑轮
    知识点一: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1.滑轮: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的轮子叫滑轮。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2.定滑轮
    (1)定义:工作时,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2)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轴心O点固定不动为支点,其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圆的半径r,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因为重物匀速上升时不省力。
    (3)特点:不省力,但可改变力的方向。
    所谓“改变力的方向”是指我们施加某一方向的力能得到一个与该力方向不同的力。
    (4)动力移动的距离与重物移动的距离相等。
    对于定滑轮来说,无论朝哪个方向用力,定滑轮都是一个等臂杠杆,所用拉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G。(不计绳重和摩擦)
    3.动滑轮
    1.定义:工作时,轴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实质: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动力移动的距离是重物移动距离的2倍。
    对于动滑轮来说:1)动滑轮在移动的过程中,支点也在不停地移动;2)动滑轮省一半力的条件是:动滑轮与重物一起匀速移动,动力F1的方向与并排绳子平行,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
    4.滑轮组
    (1)连接:两种方式,绳子可以先从定滑轮绕起,也可以先从动滑轮绕起。
    (2)作用: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费距离。
    (3)省力情况:由实际连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决定。绳子段数:“动奇定偶”。
    拉力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其中n是绳子的段数,h是物体移动的高度。
    5.轮轴和斜面
    (1)轮轴: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是一种省力机械。轮和轴的中心是支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F2,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F1,轴半径r,轮半径R,则有F1R=F2r,因为R>r,所以F1(2)斜面:是一种省力机械。斜面的坡度越小,省力越多。
    考点三 机械效率
    知识点一:机械效率
    1. 有用功—W有用: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也就是人们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时必须做的功。在提升物体时,W有用=Gh。
    2. 额外功—W额外
    (1)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2)额外功的主要来源:
    ①提升物体时,克服机械自重、容器重、绳重等所做的功。②克服机械的摩擦所做的功。
    3. 总功—W总:
    (1)人们在使用机械做功的过程中实际所做的功叫总功,它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 W有用+ W额外。
    (2)若人对机械的动力为F,则:W总=F•s
    4. 机械效率—η
    (1)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2)公式:η= W有用/ W总。
    (3)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①改进结构,使它更合理、更轻巧;②经常保养,使机械处于良好的状态。
    (5)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区别:
    ①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
    ②它们之间的物理意义不同,也没有直接的联系,功率大的机械效率不一定大,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也不一定大。
    电磁学部分
    考点一 两种电荷
    知识点一:两种电荷
    1. 两种电荷:
    (1)带电体: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这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2)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eq \\ac(○,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
    eq \\ac(○,2)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带电体既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又能吸引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
    注意: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轻小物体是否带电无关,当带电体带有大量电荷时,不论轻小物体带何种电荷,都会被带电体吸引。
    (5)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2.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2)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接触带电后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同种电荷)
    (3)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注意:“导电”与“带电”的区别: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3. 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注意: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知识点二:验电器
    (1)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如图所示。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和物体带电多少(带电多,金属箔张开角度大)。
    (3)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4)使用方法: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验电器金属箔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
    知识点三:导体和绝缘体
    1. 导体:有的物体容易导电,叫做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
    2. 绝缘体: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叫做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都是绝缘体.
    3. 半导体
    (1)半导体:有一些材料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称为半导体.常见的半导体有硅和锗.
    (2)特点:温度、光照、杂质等外界因素对半导体的导电性能有很大影响.
    (3)应用:利用半导体材料可以制成二极管、三极管、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等.
    4. 超导现象
    (1)超导体:在很低的温度下,电阻为0的材料称为超导体,超导体也称为超导材料.
    (2)超导现象应用于实际的好处
    延长电路元件的使用寿命;
    降低电能损耗;
    实现电子设备微型化.
    拓展知识:静电现象
    1.静电现象的应用:静电除尘、静电分离、静电植绒、静电纺纱、静电喷漆、静电复印等。
    2.静电现象的危害与防护:
    ①印刷厂中的静电处理不慎会引起火灾;应保持适当的空气的湿度。
    ②运输汽油的油罐车会因汽油与罐体的摩擦而产生静电,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火花放电,从而引发安全事故;为此需要在油罐车下面拖一条铁链,使其接地,随时释放摩擦产生的静电荷,以防止电荷的积累和放电。
    ③带电物体的尖端容易产生放电现象,如雷电是一种发生在大气中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会造成很大的破坏,甚至发生人、畜的死伤事故;为了避免被雷电直接袭击,可以在建筑物的顶端安装避雷针。
    考点二 电流和电路
    知识点一:电流
    1. 电流
    (1)电流的形成: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
    注意: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2.持续电流形成的条件:① 必须有电源; ② 电路必须闭合(通路)。(只有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才能有持续电流。)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用符号A表示;电流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μA);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4.一些常见的电流值:
    (1)家用电冰箱的电流约为1A,
    (2)家用空调的电流约为5A,
    (3)计算器中电流约为100μA,
    (4)手电筒中的电流约为200mA等。
    5.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知识点二:电路
    1. 电路的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1)电源: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
    干电池、蓄电池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3)用电器: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装置。
    (4)导线:传导电流,输送电能。
    2. 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此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是闭合的。
    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无电流。
    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正、负极连在一起,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或使导线的绝缘皮燃烧引起火灾,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的情况也属于短路(此时电流将直接通过导线而不会通过用电器,用电器不会工作)。
    3. 电路图:
    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
    4.电路图作图
    (1)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eq \\ac(○,1)替换法:先用电路元件的符号替换实物电路图中各元件,然后再整理成规范的电路图;
    eq \\ac(○,2)电流路径法:先找出电流的路径,再用笔画线将电流的路径表示出来,沿电流路径逐一画出相应的电路元件符号。
    (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eq \\ac(○,1)连接实物图时,连线尽可能清晰明了;
    eq \\ac(○,2)连线不能交叉,导线两端要连在接线柱上。
    考点三 串联和并联
    知识点一:串联电路
    1.概念: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了就组成了串联电路。
    2.特点:
    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②各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一个用电器因开路停止工作,其它用电器也不能工作;
    ③只需一个开关就能控制整个电路。
    知识点二:并联电路
    1.概念: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就组成了并联电路。
    电流在分支前和合并后所经过的路径叫做干路;分流后到合并前所经过的路径叫做支路。
    2.特点:①电流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有干路、支路之分;
    ②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当某一支路为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
    ③干路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各支路开关控制所在各支路的用电器。
    考点四 电流的测量
    知识点一:电流
    1.概念:在物理学中,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表示。
    2.单位:
    (1)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电流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
    (3)换算关系:1A=103mA=106μA。
    3.计算:电流等于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公式:

    t = eq \f(Q有用,I)
    Q = I t
    其中I表示电流,单位为安培(A);Q表示电荷,单位为库伦(C);t表示通电的时间,单位为秒(s)。
    知识点二:电流表及其使用
    1. 电流表:
    (1)测量电流的仪表叫电流表。符号为 eq \\ac(○,A),其内阻很小,可视为零,接入电路中不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电流表相当于导线。
    (2)电流表的示数:
    在0~3A量程读出的示数是指针指向相同位置时,在0~0.6A量程上读出的示数的5倍。
    部分电流表的三个接线柱分别是“+”、“0.6”和“3”。这时“0.6”和“3”是负接线柱,电流要从“+”流入,再从“0.6”或“3”流出。
    (3)正确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
    ①使用电表前,如果指针不指零,可调整中央调零螺旋使指针调零。
    ②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如果电流表与用电器并联,不但测不出流经此用电器的电流,如果电路中没有别的用电器还会因为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使电流过大而烧坏电流表。
    ③“+”“-”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来。否则电流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
    ④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量程。若不能预先估计待测电流的大小时,应选用最大量程进行试触。
    若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将使指针转出刻度范围把指针打弯或把电流表烧坏。在试触过程中若指针偏转超过最大值则应断开开关检查;如果指针偏转幅度太小(小于0.6A),会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应选用小量程档。
    eq \\ac(○,5)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否则将烧坏电流表。
    考点五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知识点一: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2.猜想或假设:由于串联电路的电流只有一条通路,故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相同。
    3.设计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干电池、开关、几个规格不同的灯泡、电流表、若干导线。
    (2)电路图:
    (3)实验步骤: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并进行测量。
    (4)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换上另外两个规格不同的灯泡,再次测量各点的电流,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
    4.实验数据:
    5.实验结论: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IA=IB=IC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知识点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2.猜想或假设:干路电流可能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3.设计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两节干电池、开关、几个规格不同的灯泡、电流表、若干导线。
    (2)电路图:
    (3)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并进行测量。
    (4)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设计的表格中。
    (5)换上另外两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再次测量各点的电流,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
    4.实验数据:
    5.实验结论: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IA=IB+IC。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考点六 电压
    知识点一:电压
    (1)电压使电路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的符号是U,单位为伏特(伏,V)。比伏特大的有千伏(kV),比伏特小的有毫伏(mV),1 kV=103 V,1 V=103mV,1 kV=106 mV
    (3)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注意:先有电压,再有电流。
    (4)常见的电压:
    家庭电路电压—220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每节铅蓄电池电压—2V
    3. 电池组电压特点:
    (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电压之和;
    (2)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池的电压相等。
    知识点二:电压表及其使用
    1. 电压表:
    (1)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叫电压表,符号为 eq \\ac(○,V),其内阻很大,接入电路上相当于开路。
    (2)电压表的示数:
    在0~15V量程读出的示数是指针指向相同位置时,在0~3V量程上读出的示数的5倍。
    * 部分电流表的三个接线柱是“+”、“3”和“15”。这时“3”和“15”是负接线柱,电流要从“+”流入,再从“3”和“15”流出。
    2. 电压表的使用:
    ①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并联。
    如果与被测用电器串联,会因为电压表内阻很大,此段电路开路而无法测此用电器两段的电压。如果被测用电器在支路上,这时电压表测的是其他支路两端的电压;如果被测用电器在干路上,则整个电路便成开路了,这时电压表测的是电源电压。
    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压表,从“-”接线柱流出来。
    否则电压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
    ③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若不能预先估计待测电压的大小时,应选用最大量程进行试触。
    若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将使指针转出刻度范围把指针打弯或把电压表烧坏。若指针偏转超过最大值则应断开开关检查;如果指针偏转幅度太小(小于3V),会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应选用小量程档。
    ④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可以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此时测得的是电源的电压值。
    使用电表前,如果指针不指零,可调整中央调零螺旋使指针调零。
    考点七 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2.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都等于电源电压值。
    注意:在同一电路中,并联的用电器两端电压相等。但两端电压相等的用电器不一定是并联,也可能是规格相同的用电器串联。
    考点八 电阻
    知识点一:电阻
    1.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符号是R,
    2.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为欧,符号是Ω,比欧姆大的单位还有兆欧(MΩ)和千欧(kΩ)。1MΩ=103kΩ,1 kΩ=103Ω,1MΩ=106Ω
    3.常见导体的电阻率从小到大排列,分别是:银、铜、铝、钨、铁、锰铜合金、镍铬合金等。
    4.对电阻的理解: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即导体的电阻由导体自身的情况决定。不管导体是否接入电路、是否有电流通过,也不管导体两端电压是否改变或怎样改变,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电阻)都是存在的。无电流通过时,这种阻碍作用仅仅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知识点二: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1. 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电阻率ρ)、长度(L)和横截面积(S),还与温度有关。与导体是否连入电路、是否通电,及它的电流、电压等因素无关。
    注意:①导体材料不同,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电阻也一般不同;
    ②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③在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④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温度有关。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只有极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例如玻璃)
    2. 由电阻公式R=ρ eq \f(L,S) 可知:
    ①将粗细均匀的导体均匀拉长n倍,则电阻变为原来的n2倍;
    ②将粗细均匀的导体折成等长的n段并在一起使用,则电阻变为原来的 eq \f(1, n2) 倍。
    3.导体电阻和温度的关系:
    (1)一般的物体,如金属,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下降减小。
    (2)有的合金,如康铜和锰铜,其电阻几乎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是制作标准电阻的好材料。
    (3)半导体的电阻和温度的关系较为复杂,有些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有些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考点九 变阻器
    知识点一:滑动变阻器
    1.变阻器:能改版接入电路中队长大小的元件叫做变阻器。学生实验中常用的变阻器有两种,一种是滑动变阻器,另一个是电阻箱
    2. 滑动变阻器:
    变阻器应与被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有时还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铭牌:例如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1A”的字样,表明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
    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注意事项:
    ①接线时必须遵循“一上一下”的原则。
    ②如果选择“全上”( 如图中的A、B两个接线柱),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接近于0,相当于接入一段导线;
    ③如果选择“全下”(如图中的C、D两个接线柱),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将是最大值且不能改变,相当于接入一段定值电阻。
    上述②③两种错误的接法都会使滑动变阻器失去作用。
    ④当所选择的下方接线柱(电阻丝两端的接线柱)在哪一边,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有效电阻就在哪一边。(例如:A和B相当于同一个接线柱。即选用AC、BC或AD、BD是等效的。选用C接线柱时,滑片P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将减小;选用D接线柱时,滑片P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将增大。)
    (滑片距离下侧已经接线的接线柱越远,连入电路中的电阻越大)
    2. 电阻箱:
    电阻箱是一种能够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的变阻器。
    电阻箱的读数方法: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Δ)的示数乘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接入电路的阻值。
    3. 滑动变阻器与电阻箱的比较:
    (1)相同点: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能起到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作用。
    (2)不同点:
    ①滑动变阻器有4种接法,电阻箱只有1种接法;
    ②电阻箱能直接读出连入电路的阻值,而滑动变阻器不能读数;
    ③滑动变阻器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而电阻箱不能连续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
    考点一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知识点一: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
    eq \\ac(○,2)猜想与假设:电压是产生的电流的原因,同一个小灯泡,在以一节干电池供电时,小灯泡发光较暗,用两节干电池供电时,小灯泡发光较亮,所以有两种猜想:①导体两端电压越大,导体中电流越大;②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③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④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
    ⑤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eq \\ac(○,6)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实验结论:
    1. 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 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考点二 欧姆定律
    知识点一:欧姆定律
    1. 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德国物理学家欧姆)
    (2)公式: I = eq \f(U,R) R= eq \f(U,I) U=IR
    U—电压—伏特(V);R—电阻—欧姆(Ω);I—电流—安培(A)
    (3)使用欧姆定律时需注意:R= eq \f(U,I) 不能被理解为导体的电阻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其大小跟导体的电流和电压无关。人们只能是利用这一公式来测量计算导体的电阻而已。
    知识点二:欧姆定律的理解
    1.U=IR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不确定).
    2.R=eq \f(U,I) eq \b\lc\{(\a\vs4\al\c1(电阻与电压成正比,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此变形式只是提供一种测量、计算电阻的方法,电阻的大小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考点三 电阻的测量
    知识点一: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实验原理:R= eq \f(U,I)
    (2)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3)实验电路:
    (4)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②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使小灯泡发光,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代入公式R= eq \f(U,I) 算出小灯泡的电阻。
    ③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多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根据R= eq \f(U,I) ,计算出每次的电阻值,并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5)实验表格:
    (6)注意事项
    ①接通电源前应将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
    ②连好电路后要通过试触的方法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
    ③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保护电路。
    知识点二:实验补充
    1.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
    (1)保护电路;
    (2)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电压,实现多次测量。
    (3)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实现多次测量。
    2.电流表多、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选择原则
    (1)电流表、电压表:在不超过量程的前提下,选用小量程测得的值要比选用大量程测得值准确,这是因为小量程的分度值小,准确的高。因此测量时,能用小量程就不要大量程。
    (2)滑动变阻器:所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应接近待测电阻的阻值;
    考点四 欧姆定律的应用
    知识点一:电阻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注意:电路(串联、并联)中某个电阻阻值增大,则总电阻随着增大;某个电阻阻值减小,则总电阻随着减小。
    知识点二: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1)串联电路:当串联电路中一个电阻改变时,电路中电流及另一个电阻电压也随之变化。
    (2)当并联电路一个支路的电阻改变时,这个支路电流也会改变干路电流也会变化;但另一个支路电流和电压都不变。
    (3)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采用并联方式接入电路。
    知识拓展: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1.串联电路电阻和电压的定性关系
    (1)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R=R1+R2+…+Rn.
    (2)串联电路的电压:eq \f(U1,U2)=eq \f(R1,R2),eq \f(U1,U)=eq \f(R1,R).
    即U=U1+U2.
    2.并联电路电阻和电流的定性关系
    (1)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即eq \f(1,R)=eq \f(1,R1)+eq \f(1,R2)+…+eq \f(1,Rn).
    (2)并联电路的电流:eq \f(I1,I2)=eq \f(R2,R1),eq \f(I1,I)=eq \f(R,R1).
    即I=I1+I2.
    考点一 电能
    知识点一:电功
    1.定义: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功的符号是W
    2.单位:焦耳(焦,J)。电功的常用单位是度,即千瓦时(kW·h)。1kW·h=3.6×106J
    注意:电流做功的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3.公式: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①W=UIt U= eq \f(W,It) I= eq \f(W, U t) t = eq \f(W, U I)
    ②W=I2Rt I2= eq \f(W,Rt) I = eq \f(W,Rt) R= eq \f(W, I2 t) t = eq \f(W, I2R)
    ③W= eq \f(U2,R) t U2= eq \f(WR, t) U = eq \f(WR, t) R = eq \f(U2 t,W) t = eq \f(WR,U2)
    ④W=UQ U= eq \f(W,Q) Q = eq \f(W,U)
    ⑤ W=Pt P= eq \f(W,t) t= eq \f(W,P)
    4.公式中的物理量:
    W—电能—焦耳(J) U—电压—伏特(V) I—电流—安培(A)
    t—时间—秒(s) R—电阻—欧姆(Ω) Q—电荷量—库伦(C)
    P—功率—瓦特(W)
    知识点二:电能表
    1. 测量电功的仪表是电能表(也叫电度表)。下图是一种电能表的表盘。
    2. 表盘上的数字表示已经消耗的电能,单位是千瓦时,计数器的最后一位是小数,即1234.5 kW·h。用电能表月底的读数减去月初的读数,就表示这个月所消耗的电能。
    3. 铭牌说明:
    (1)“220 V”表示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压是220V,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
    (2)“10(20 A)”表示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A,额定最大电流为20 A。
    (3)“50 Hz”表示这个电能表在50 Hz的交流电中使用;
    (4)“600 revs/kW·h”表示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上的表盘转过600转。
    知识点三: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的特点
    1. 串并联电路电功特点:
    (1)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所做的总功等于各用电器电功之和;
    (2)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电功与其电阻成正比,即 eq \f(W1,W2) = eq \f(R1,R2) ;
    (3)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电功与其电阻成反比,即 eq \f(W1,W2) = eq \f(R2,R1) (各支路通电时间相同)。
    【拓展】1.应用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时的注意事项
    (1)W、U、I、t四个物理量应该是同一个用电器或同一段电路在同一段时间内对应的值.
    (2)W、U、I、t四个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分别是焦(J)、伏(V)、安(A)、秒(s).
    考点二 电功率
    知识点一:电功率
    1. 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1秒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
    (2)物理意义: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3)符号:P
    (4)单位:瓦特(瓦,W),常用单位为千瓦(kW),1kW=103W
    (5)电功率的定义式:P= eq \f(W,t) W=Pt t= eq \f(W,P)
    第一种单位:P—电功率—瓦特(W);W—电功—焦耳(J); t—通电时间—秒(s)。
    第二种单位:P—电功率—千瓦(kW);W—电功—千瓦时(kW·h);t—通电时间—小时(h)。
    2. 串并联电路电功率特点:
    (1)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电功率之和;
    (2)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电功率与其电阻成正比,即 eq \f(P1,P2) = eq \f(R1,R2) ;
    (3)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电功率与其电阻成反比,即 eq \f(P1,P2) = eq \f(R2,R1) 。
    知识点二: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1)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
    (2)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额定功率。
    (3)额定电流:用电器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叫额定电流。
    (4)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三种情况:
    ①U实②U实>U额 P实>P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有可能烧坏。(如果是灯泡,则表现为灯光极亮、刺眼、发白或迅速烧断灯丝);
    ③U实=U额 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注意:电灯泡上的“PZ220 25”表示额定电压是220V,额定功率是25W。
    【易错警示】灯泡的亮度是由其所消耗的实际电功率决定的,与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无关。
    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不同的灯泡,灯丝越粗,功率越大。
    将这两个灯泡串联,额定功率大的,实际功率小;将这两个灯泡并联,额定功率大的,实际功率大。
    考点三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知识点一:伏安法侧小灯泡的功率
    1. 伏安法测小灯泡的功率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3)实验电路图
    (4)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②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发光,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代入公式P=UI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③调节滑动变阻断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约为额定电压的1.2倍,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代入公式P=UI计算出小灯泡此时的实际功率。
    ④调节滑动变阻断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小于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代入公式P=UI计算出小灯泡此时的实际功率。
    (5)实验表格:
    (6)注意事项:
    ①接通电源前应将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
    ②连好电路后要通过试触的方法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
    ③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保护电路;
    ④不需要计算电功率的平均值。
    考点四 焦耳定律及其应用
    知识点一:焦耳定律
    1.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电能转化为内能),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英国物理学家焦耳)
    3. 定义式:Q=I2Rt I2= eq \f(Q,Rt) R= eq \f(Q, I2 t) t = eq \f(Q, I2R)
    4. 导出式:①Q=UIt U= eq \f(Q,It) I= eq \f(Q, U t) t = eq \f(Q, U I)
    ② Q= eq \f(U2,R) t U2= eq \f(QR, t) U = eq \f(QR, t) R = eq \f(U2 t,Q) t = eq \f(QR,U2)
    ③Q=Pt P= eq \f(Q,t) t= eq \f(Q,P)
    Q—热量—焦耳(J); I—电流—安培(A); R—电阻—欧姆(Ω);
    t—通电时间—秒(s); P—电功率—瓦特(W); U—电压—伏特(V)。
    5. 有关焦耳定律的注意事项:对于纯电阻电路,电流做功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Q=W),这时以下公式均成立Q=Uit Q= eq \f(U2,R) t Q=Pt;对于非纯电阻电路,电能除了转化为内能,还要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求Q时只能用Q=I2Rt。
    知识点二:焦耳定律的应用
    1. 利用电热的例子:热水器、电饭锅、电熨斗、电热孵化器等。
    2. 防止电热的例子:电视机外壳的散热窗;计算机内的散热风扇、电动机外壳的散热片等。
    3. 串并联电路电功特点:
    (1)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产生的总热量等于部分电热之和;
    (2)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热量与其电阻成正比,即 eq \f(Q1,Q2) = eq \f(R1,R2) ;
    (3)并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热量与其电阻成反比,即 eq \f(Q1,Q2) = eq \f(R2,R1) (各支路通电时间都相同)。
    4 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1)利用:电热水器、电饭锅、电熨斗、电热孵化器.
    (2)防止:散热窗、散热片、散热孔、电脑的微型风扇.
    考点一 家庭电路
    知识点一:家庭电路
    1. 家庭电路的组成: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开关、电灯、插座、导线等组成。
    2. 家庭电路中各部分电路及作用:
    (1)进户线:进户线有两条,一条是端线,也叫火线,一条是零线。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火线与地面间的电压为220V。正常情况下,零线之间和地线之间的电压为0V。
    (2)电能表:电能表安装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这样才能测出全部家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3)闸刀开关:闸刀开关安装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
    (4)保险丝:
    电路符号:
    材料:保险丝是由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原因:保险丝电阻较大,使得电能转化为热的功率比较大,保险丝温度易升高,达到熔点后就自动熔断。)
    保险丝规格:保险丝越粗,额定电流越大。
    选择: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家庭电路的最大工作电流。
    连接:保险丝应串联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且一般只接在火线上。
    注意事项:不能用较粗的保险丝或铁丝、铜丝、铝丝等代替标准的保险丝。因为铜丝的电阻小,产生的热量少,铜的熔点高,不易熔断。
    电能表、闸刀开关和保险丝是按照顺序依次连接在家庭电路干路上的。
    (5)插座
    种类:常见的插座有二孔插座(下图左)和三孔插座(下图右)。
    安装:把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在把用电部分连入电路的同时,也把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起来,防止了外壳带电引起的触电事故。(万一用电器的外壳和电源火线之间的绝缘损坏,使外壳带电,电流就会流入大地,不致对人造成伤害。)
    (6)用电器(电灯)和开关:
    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并联的;开关和用电器串联,开关必须串联在火线中;与灯泡的灯座螺丝口相接的必须是零线。
    (7)测电笔:用试电笔可以辨别火线和零线。使用时笔尖接触被测的导线,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用试电笔测火线时氖管会发光;测零线时不会发光。
    3. 家庭电路中触电的原因:一是站在地上的人触到火线(单线触电),二是站在绝缘体上的人同时接触到火线和零线(双线触电)。
    4. 触电急救常识:发现有人触电,不能直接去拉触电人,应首先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使触电人脱离电源。发生火灾时,要首先切断电源,决不能带电泼水救火。为了安全用电,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考点二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知识点一: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1.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① 发生短路;
    ② 接入电路中的总功率过大。
    这两个原因都可以使保险丝熔断。此外,如果保险丝太细(额定电流过小),也容易烧坏。
    2. 电路计算
    当遇到带有电路的题时,首先要识别电路,画出等效电路图(如果能够直接分析,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画出等效电路图)。识别电路、电路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认清用电器(电阻)的连接关系:是串联还是并联(目前我们很少研究混联电路);
    认清电路是“通路”、“断路”还是“断路”;
    认清各个开关分别控制哪个用电器或哪部分电路;
    认清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时将如何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从而改变电路电流的。(有时,滑动变阻器相当于一端导线或定值电阻,但与滑动变阻器连接的电表会让我们“闹心”,这时最好画等效电路图进行分析)
    认清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个用电器或哪部分电路的电流、电压。
    可以把电表两端沿着导线(或跨过开关、电流表)移动,以方便分析。
    考点三 安全用电
    知识点一:安全用电
    1. 电压越高越危险:由欧姆定律可知,人体的电阻R一定,加在人体身上的电压越大,通过人体的电流就越大。电流大到一定程度,人就会发生危险。所以电压越高越危险。
    2. 高压触电的两种方式:高压电弧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3.触电与触电急救知识
    4.安全用电原则
    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②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③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④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
    考点一 磁现象 磁场
    知识点一:磁现象
    1. 磁现象:
    (1)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钢铁、钴、镍一类物质(吸铁性)的性质叫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磁体具有吸铁性和指向性。
    (3)磁体的分类:
    ①形状: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针形磁体;
    ②来源:天然磁体(磁铁矿石)、人造磁体;
    ③保持磁性的时间长短:硬磁体(永磁体)、软磁体。
    (4)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极在磁体的两端。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的磁性最弱。
    (5)磁体的指向性: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个磁极指南(叫南极,用S表示),另一个磁极指北(叫北极,用N表示)。无论磁体被摔碎成几块,每一块都有两个磁极。
    (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若两个物体互相吸引,则有两种可能:①一个物体有磁性,另一个物体无磁性,但含有钢铁、钴、镍一类物质;②两个物体都有磁性,且异名磁极相对。)
    (7)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钢和软铁都能被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性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知识点二:磁场
    1. 磁场:
    (1)磁场: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
    (2)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磁场的方向: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那点磁场的方向。磁场中的不同位置,一般来说磁场方向不同。
    (4)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店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2.不同磁极间的磁感线
    异名磁极间 同名磁极间(N) 同名磁极间(S)
    3. 地磁场:
    地磁场: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地球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
    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小磁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受到了地磁场的作用。
    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地理的南北极方向稍有偏离(地磁偏角),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的学者沈括。(《梦溪笔谈》)
    考点二 电生磁
    1. 奥斯特实验:
    最早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奥斯特实验:

    对比甲图、乙图,可以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有磁场;
    对比甲图、丙图,可以说明: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2.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方向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通电螺线管的两端相当于条形磁体的两个极,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
    3. 安培定则:
    (1)内容: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螺线管的北极。
    (2)判断方法:先标出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考点三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知识点一:电磁铁
    1. 电磁铁:
    (1)定义:插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
    (2)特点:
    ①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由通断电控制,通电有磁性,断电无磁性;
    ②电磁铁磁极极性可由电流方向控制;
    ③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电磁铁,线圈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知识点二:电磁继电器
    2. 电磁继电器:
    电磁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电磁继电器的结构: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衔铁、弹簧、动触点和静触点组成,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组成。
    3. 扬声器:
    扬声器是将电信号转化成声信号的装置,它由固定的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构成。
    扬声器的工作原理:线圈通过如图下所示电流时,受到磁体吸引而向左运动;当线圈通过方向相反的电流时,受到磁体排斥而向右运动。由于通过线圈的电流是交变电流,它的方向不断变化,线圈就不断地来回振动,带动纸盆也来回振动,于是扬声器就发出了声音。
    考点四 电动机
    知识点一: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1.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1)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磁感线方向垂直,跟电流方向垂直;
    (2)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当电流方向或磁感线方向两者中的一个发生改变时,力的方向也随之改变;当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两者同时都发生改变时,力的方向不变。)
    (3)当通电导线与磁感线垂直时,磁场对通电导线的力最大;当通电导线与磁感线平行时,磁场对通电导线没有力的作用。
    知识点二:电动机
    2. 电动机:
    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因受力而发生转动的原理制成的,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电动机是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的。
    换向器的作用是每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使线圈连续转动。
    改变电动机转动方向的方法:改变电流方向(交换电压接线)或改变磁感线方向(对调磁极)。
    提高电动机转速的方法:增加线圈匝数、增加磁体磁性、增大电流。
    考点五 磁生电
    知识点一:电磁感应现象
    1. 电磁感应现象: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内容: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当导体运动方向或磁感线方向两者中的一个发生改变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也随之改变;当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两者同时都发生改变时,力的方向不变。)
    知识点二:发电机
    2. 发电机:
    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发电机是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的。
    从电池得到的电流的方向不变,通常叫做直流电。(DC)
    电流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简称交流电。(AC)
    在交变电流中,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电压是220V,频率是50Hz,周期是0.02s,即1s内有50个周期,交流电的方向每周期改变2次,所以50Hz的交流电电流方向1s内改变100次。
    考点一 信息的传递
    知识点一:电话
    1. 电话——1876年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了第一部电话
    (1)基本结构:主要由话筒和听筒组成。
    (2)工作原理:话筒把声信号变成变化的电流,电流沿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在另一端,电流使听筒的膜片振动,携带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2. 电话交换机
    为了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
    3.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1)模拟信号: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
    (2)数字信号: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学信号,使用数学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数字通信。
    知识点二:电磁波
    1. 电磁波的产生—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周围空间激起电磁波。
    2.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任何介质。
    3.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速为c,大小和光速一样, c=3×108m/s =3×105km/s
    4. 电磁波波速、波长λ和频率f的关系:
    (1)波长:电流每振荡一次电磁波向前传播的距离叫做波长,用λ表示,单位是m。波长表示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或相邻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
    (2)频率:一秒内电流振荡的次数交频率,用f表示,单位是赫兹(Hz),比赫兹(Hz)大的还有千赫(kHz)、兆赫(MHz)。1 MHz=103 kHz 1 kHz=103 Hz 1 MHz=106 Hz
    (3)波速:一秒内电磁波传播的距离,用c表示,单位是m/s。
    (4)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c=λf λ= eq \f(c,f) f = eq \f(c,λ) 。
    (5)电磁波的波长λ与频率f成反比。
    5. 电磁波中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是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
    6. 无线电波特点:无线电波的波长从几毫米道几千米,通常根据波长或频率把无线电波分成几个波段,包括:长波、中波、短波、微波等,各个波段的无线电波有各自的传播方式和用途,如下表所示。
    知识点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电磁波是传递信息的载体。
    无线电通信系统由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两大部分组成。
    1.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受: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信号的接受由收音机完成。
    2. 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
    电视用电磁波传送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电视信号的发射由电视台完成,接收由电视机完成。
    3. 移动电话:
    移动电话由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移动电话机既是无线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
    移动电话的体积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它和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转移,这种固定的电台叫基地台。
    4. 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
    由声音变成的电信号,它的频率跟声音相同,在几十赫到几千赫之间,叫做音频信号。
    由图像变成的电信号,它的频率在几赫到几兆赫之间,叫做视频信号。
    音频电流和视频电流在空间激发电磁波的能力很差,需要把它们加载到具有更好的发射能力的电流上,才能发射到天空中,这种电流的频率更高,这种更高频率的电流教做射频电流。
    不同的电视台使用不同的射频范围进行广播,以免互相干扰;这一个个不同的频率范围就叫做频道。
    知识点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信息理论表明,作为载体的无线电波,频率越高,在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就越多。
    1. 微波通信
    微波的波长在10m~1mm之间,频率在30 MHz~ 3×105MHz之间。
    微波的性质更接近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绕射,因此,必须每隔50km左右就建设一个微波中继站。
    2. 卫星通信
    通信卫星相当于微波通信的中继站。
    通信卫星大多是相对地球“静止”的同步卫星,在地球的周围均匀地配置3颗同步通信卫星,就覆盖了几乎全部地球表面,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3. 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是光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反射,从另一端射出,这样就把它携带的信息传到了远方。
    光导纤维是很细很细的玻璃丝,由内芯和外套两部分组成。
    光纤通信传送的不是普通的光,而是一种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的激光,激光最早是在1960年由美国科学家梅曼发现的。
    光纤通信的保密性强,不受外界条件的干扰,传播距离远,容量大。
    4. 网络通信
    目前使用最频繁的网络通信形式是电子邮件。
    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叫做因特网。
    计算机之间的联结,除了使用金属线外,还使用光缆、通信卫星等各种通信手段。
    宽带网是指频率较高,能传输更多信息的网络。
    考点二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一:能源家族
    1.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2. 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如:食物、柴薪等。所有生命物质中都含有生物质能。
    3. 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为一次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柴薪等。
    4. 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能。
    5. 不可再生能源:凡是越用越少,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6. 可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食物、柴薪、地热能、沼气、潮汐能等。
    按使用开发的时间长短来分类,能源还可以分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如化石能源、水能、风能等数常规能源,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属新能源。
    知识点二:核能
    1. 裂变:用中子轰击较重的原子核,使其裂变为较轻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
    核反应堆中的链式反应是可控的,原子弹的链式反应是不可控的。
    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目前核电站中进行的都是核裂变反应。
    2. 聚变:使较轻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也被成为热核反应。
    氢弹爆炸的聚变反应是不可控的。
    (1)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①核能的优点:核能将是继石油、煤和天然气之后的主要能源。利用核能发电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煤、石油等能,而且用料省,运输方便。核电站运行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等对大气和环境污染的物质,核电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②利用核能可能带来的问题:如果出现核泄漏会造成严重的放射性环境污染。
    知识点三:太阳能
    1. 在太阳的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度条件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2. 大部分太阳能以热和光的形式向四周辐射除去。
    3.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的化学能。
    4. 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实际上是来自上亿年前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
    5. 太阳能的利用:
    (1)利用集热器加热物质(热传递,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2)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6. 太阳能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无污染等优点。
    知识点四: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 能源革命:
    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就是所谓的能源革命。能源革命导致了人类文明的跃进。
    第一次能源革命:钻木取火;
    第二次能源革命:蒸汽机的发明;
    第三次能源革命:核能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
    2.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知识点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 煤和石油燃烧时生成的主要污染物是粉尘和有害气体。
    2. 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2)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
    (3)相关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
    (4)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解决能源紧张的途径:由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得能源的消耗量持续增长,因此人类必须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同时增强节能意识,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这是目前解决能源紧张的重要途径。
    押题突破篇
    押第1—7题单选题(30题)
    1.古筝是汉民族乐器,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被称为“众乐之王”。如图所示是演员弹古筝的情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古筝演奏时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古筝演奏时用力拨动琴弦,响度增大
    C.古筝演奏时拨动琴弦越快,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D.古筝演奏时发出的声音优美动听,但也可能成为噪声
    【答案】C
    【详解】A.古筝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出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演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琴弦,琴弦振动的幅度不同,响度不同,用力拨动琴弦,是为了增大响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演奏时拨动琴弦的快慢,不影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弹奏古筝时发出的声音如果影响人们学习、工作、休息时,就可能变成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四个悬挂着的带电泡沫小球,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那么D球可能( )
    A.带与A球不同的电荷B.带与B球相同的电荷
    C.带与C球相同的电荷D.带与A球相同的电荷
    【答案】A
    【详解】A和B相互排斥,因此它们一定带同种电荷,可能是正电,也可能是负电;
    B和C相互排斥,则C与B带同种电荷,所以ABC带同种电荷;
    C和D相互吸引,因为都是带电小球,则D带的电荷与ABC不同,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3年5月28日12时31分,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型客机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正式进入民航市场。下列关于C919飞机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机外形做成流线型,且表面平滑,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
    B.飞机加速起飞过程,其惯性增大
    C.飞机在空中转弯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飞机在上升过程中,舱外的大气压会变大
    【答案】A
    【详解】A.飞机的机翼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机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且表面平滑,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故A正确;
    B.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飞机加速起飞过程中,其质量不变,所以惯性不变,故B错误;
    C.受平衡力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由题意可知,飞机在空中转弯时,故受力是非平衡力,故C错误;
    D.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飞机在上升过程中,高度变高,则舱外大气压逐渐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4.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利用的是核裂变释放的能量
    B.复兴号动车组控制系统中的芯片由超导体制成
    C.新能源纯电汽车是利用的二次能源驱动汽车行驶的
    D.中国空间站利用的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答案】B
    【详解】A.核能发电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复兴号动车组控制系统中的芯片是由半导体制成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纯电汽车是靠电能来驱动的,电能是二次能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如图是小明妈妈买的新手机,手机的宽度约为( )
    A.7mmB.7cmC.7dmD.7nm
    【答案】B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手机的宽度在5~8cm之间,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夏天,一罐易拉罐饮料在冰箱中被冷藏一段时间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即使马上用干毛巾擦,一会儿又变湿。这是发生了( )
    A.蒸发B.液化C.凝华D.升华
    【答案】B
    【详解】一罐易拉罐饮料在冰箱中被冷藏一段时间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即使马上用干毛巾擦,一会儿又变湿,这是因为刚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的温度很低,室内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易拉罐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在了易拉罐表面,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如图甲所示,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A、B两种液体,液体质量相等。用两个规格相同的加热器连入电路加热,该过程中忽略液体蒸发且加热器产生的热量全部被液体吸收,得到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当加热2min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吸收的热量多,比热容大
    B.B吸收的热量多,比热容大
    C.A、B吸收的热量一样多,A的比热容大
    D.A、B吸收的热量一样多,B的比热容大
    【答案】D
    【详解】用相同规格的加热器加热时,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由图可知当A、B均加热2min时(吸收的热量相同),A的温度变化的多,由知,A的比热容较小,B的比热容较大,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8.如图是超市安装的一种刷脸自助储物柜。某顾客站在屏幕前60cm处,按下“存”按钮,屏幕上方的摄像头启动,出现人脸缩小的像,柜门打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该摄像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该摄像头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
    D.该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40cm
    【答案】C
    【详解】AB.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人站在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在摄像机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B错误;
    C.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所以该摄像头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故C正确;
    D.某顾客站在屏幕前60cm处,在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

    则该摄像头的焦距小于30cm,故D错误。
    故选C。
    9.一只白鹤静立在平静的水中,在岸边可以看到白鹤的两个“影”——影子和倒影,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白鹤的影子是由于光反射形成的
    B.白鹤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白鹤飞离水面时,它的倒影会变小
    D.白鹤在水中的倒影是虚像
    【答案】D
    【详解】A.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错误;
    BD.白鹤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D正确;
    C.白鹤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白鹤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即它的倒影不变,故C错误。
    故选D。
    10.周末小明帮妈妈做家务,他拎起水壶向热水瓶灌水,妈妈在一旁提醒他“快满了,小心水溅出烫到”。妈妈判断出水快充满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答案】A
    【详解】在向暖瓶中倒水时,瓶中的空气柱会振动发出声音,随着水的增多,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也在发生变化,频率与声音的音调有关,所以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断改变,妈妈是通过音调的变化来判断的。
    故选A。
    11.如图,某客运站利用5G智能机器人为旅客提供多样化智能服务。5G智能机器人除了智能交谈、路线指引、购票服务等多种功能,还搭载温度传感器及红外热成像仪等装置,当检测到旅客体温异常或未戴口罩时,机器人会向相关人员自动发送警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能与人交谈发声,说明声音的产生不需要振动
    B.红外测温仪工作时通过仪器发出红外线来测体温
    C.人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D.远程控制机器人的5G信号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答案】C
    【详解】A.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红外测温仪工作时通过仪器接收周围物体辐射的红外线来测体温,故B错误;
    C.人体能向外辐射红外线,人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故C正确;
    D.远程控制机器人的5G信号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D错误。
    故选C。
    12.2023年8月29日,搭载某款芯片的新型手机发布。此芯片有自主知识产权,彰显了我国科技实力的再度崛起,为我国整个科技产业注入了信心和动力。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可知,制造芯片的主要材料是( )
    A.导体B.半导体C.纳米材料D.超导体
    【答案】B
    【详解】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制造芯片的主要材料是半导体,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水平桌面上放有两个质量和底面积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两种不同液体,将A、B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VB>VA)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如图所示,两物体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B物体受到的浮力
    B.甲容器中液体密度大于乙容器中液体密度
    C.两物体放入前,甲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受到的压强
    D.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可能大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答案】A
    【详解】A.由图可知,A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B悬浮,受到的浮力也等于其重力,由于A、B质量相等,重力相等,受到的浮力也相等,故A错误,符合题意;
    B.A、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A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B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公式可知,甲容器中液体密度大于乙容器中液体密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两物体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由于A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B排开液体的体积,说明两物体放入前,甲容器中液面高于乙容器中液面,且甲容器中液体密度大于乙容器中液体密度,根据公式可知,两物体放入前,甲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受到的压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物体、液体的总重力,其中,容器重力相同,物体重力相同;甲容器中液体密度大于乙容器中液体密度,由于液体体积大小无法确定,甲容器中液体重力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乙容器中液体重力,则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可能大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2024年初中体育测试选考项目为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考生从7个项目中自选一个,许多同学会选择球类项目进行测试,下列球类中直径最接近40mm的是( )
    A.篮球B.足球C.排球D.乒乓球
    【答案】D
    【详解】根据生活经验可知,足球、篮球、排球的直径比人的手掌大一些,大约30cm;而乒乓球的直径在4cm左右,最近接40mm,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5.如图甲所示,水平向右的推力F将重为4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粗糙程度相同的墙面上,墙面足够大。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且已知前2s物体静止,在2s~4s时间内物体向下滑动速度逐渐增大到5m/s,之后保持5m/s速度不变,则( )
    A.当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2N
    B.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小于4N
    C.在时间内, 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D.在内, 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为40 W
    【答案】B
    【详解】A.0~2s时物体运动的速度为0,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t=1s时,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4N,故A不符合题意;
    B.物体在2~ 4s时间内物体做加速运动,此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因此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小于4N,故B符合题意;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所以在2~6s时间内,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改变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4N,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为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水平桌面上的深桶容器中装有水,小明在空玻璃瓶口蒙上橡皮膜,将其置于水中某一深度处,恰好悬浮,如图所示现沿桶壁向容器中缓慢加水,在水面上升的过程中,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玻璃瓶保持静止B.玻璃瓶受到的浮力变小
    C.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D.桌面对容器的支持力增大
    【答案】A
    【详解】AB.由题意可知,空玻璃瓶口蒙上橡皮膜悬浮在水中时,竖直方向受浮力和重力且这两个是一对平衡力,当向试管中加入水时,橡皮膜所处的深度增加,压强增加,会向里凹陷,排开水的液体变小,浮力变小,重力不变,所以空玻璃会下沉到容器底部。故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向试管中加入水时,水的深度增加,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桌面对容器支持力的大小等于容器自身重力和容器中水的重力之和,向试管中加入水,水的重力增大,所以桌面对容器支持力的大小增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如图甲,在升降电梯内的地板上放一体重计,晓敏同学站在体重计上。0~t1内,电梯静止,体重计示数为40kg,t1时刻后电梯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运动。0~t4内,体重计示数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乙,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内,晓敏一定随电梯做加速运动
    B.内,晓敏的机械能一定保持不变
    C.内,晓敏同学的重力一定变大
    D.内,晓敏所受支持力一定保持不变
    【答案】A
    【详解】0~t1内,电梯静止,晓敏同学所受重力和体重秤对她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且其对体重秤的压力等于其重力G。
    A. 内,同学对体重秤的压力减小,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同学所受支持力变小,受力不平衡,由静止变为运动,速度变大了,则运动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说明电梯是向下加速运动的,故A正确;
    B. 内,压力恢复到静止时大小,说明受平衡力,因而匀速下降,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故B错误;
    C. 体重计示数小于或大于体重说明晓敏对体重计的压力小于或大于重力,并不是所受重力变小,故C错误;
    D. 重力始终不变。内,支持力小于重力,内,支持力等于重力,内,支持力大于重力,故D错误。
    故选A。
    18.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飞船进入太空,并与空间站实现对接如图,6名航天员在我国自主研发的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共聚一堂,他们随空间站一起绕地球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间站绕地球转动时,不需要力的作用
    B.与在地面上相比,航天员在空间站内时,其质量不变
    C.航天员在核心舱内睡觉时,航天员相对月球是静止的
    D.航天员在空间站与地面控制中心的对话信息可以用超声波传递
    【答案】B
    【详解】A.空间站绕地球转动时,是因为受到地球引力作用,需要力的作用,故A错误;
    B.航天员在空间站内时,质量与在地面上相比不发生变化,故B正确;
    C.航天员在核心舱内睡觉时,航天员相对月球是运动的,故C错误;
    D.航天员在空间站与地面控制中心的对话信息可以用电磁波传递,故D错误。
    故选B。
    19.清明节将至,社区请了专业的电工师傅帮孤寡老人检查安全用电情况。下列不需要整改的是( )
    A.私拉电线为电动轮椅充电
    B.同一个插座接入多个大功率用电器
    C.进户线安装了空气开关
    D.使用绝缘皮破损的充电线给手机充电
    【答案】C
    【详解】A.私拉电线为电动轮椅充电,电线裸漏在外时间过长,容易破损或老化,形成短路,引发触电事故甚至火灾,因此需要整改,故A不符合题意;
    B.在电压一定时,总功率越大,干路上电流越大,同一个插座接入多个大功率用电器,由于总功率较大,会导致插座的干路导线电流过大,发热,损坏插板甚至火灾,因此需要整改,故B不符合题意;
    C.空气开关可以在电流过大时断开电路,对电路有保护作用,故符合安全用电,故C符合题意;
    D.使用绝缘皮破损的电线,人体和电线接触,容易造成触电事故,因此需要整改,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如图所示为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当发电机的线圈ABCD 绕转轴逆时针转动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线圈转到图乙位置时,线圈BC、AD边中不能产生感应电流
    B.当线圈转到图乙位置时,线圈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
    C.当线圈转到图丁位置时,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与图乙相同
    D.加快线圈的转动速度,产生的感应电流会增大
    【答案】C
    【详解】A.当线圈转到图乙位置时,线圈BC、AD边没有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线圈中不能产生感应电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线圈转到图乙位置时,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线圈中感应电流,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当线圈转到图丁位置时,与图乙相比,线圈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图丁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与图乙相反,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加快线圈的转动速度,切割磁感线速度变大,产生的感应电流会增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图甲是小红设计的检测环境温度变化的电路图。电源电压为6V且恒定不变,是定值电阻,是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后,当环境温度为20℃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的阻值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C.当电压表示数为3V时,环境温度为25℃
    D.当环境温度为30℃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1.44W
    【答案】D
    【详解】A.由图乙可知,的阻值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变小,故A错误;
    B.分析电路可知,、串联,电压表测电压。当环境温度升高时,阻值变小,则电路总电阻变小,根据可知电流变大,根据可知定值电阻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B错误;
    C.闭合开关S后,当环境温度为20℃时,由图乙可知,的阻值为,此时电路电流为
    则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当电压表示数为3V时,电路电流为
    此时的阻值为
    由图乙可知,此时环境温度为40℃,故C错误;
    D.当环境温度为30℃时,由图乙可知,的阻值为,则电路电流为
    则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故D正确。
    故选D。
    22.如图甲所示是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枪,图乙是它的工作原理图,其中R0是定值电阻,R是红外线热敏电阻,其阻值随人体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以下对该电路分析正确的是( )
    A.体温越高,R的阻值越大
    B.体温越低,电压表示数越大
    C.体温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大
    D.体温越低,R0消耗的功率越大
    【答案】C
    【详解】由电路图可知,R与R0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
    ABC.由图丙可知,红外线热敏电阻R的阻值随人体温度升高而减小,由串联分压原理,热敏电阻的电压越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R0两端的电压越大,即电压表示数越大,故C正确,AB错误;
    D.当体温越低时,R的阻值越大,电路的总电阻越大,由可知,电路中的电流越小,由P=I2R0可知R0的电功率越小,故D错误。
    故选C。
    23.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在地理方面也有卓越贡献。他是第一个用科学的方式描述风的人,他写道:“风产生于地球上的两个地区的温差和空气密度差”。学科之间存在联系互通,地理中的“海陆风”也可用物理学的知识进行解释。如图为白天海陆风形成的示意图。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与海洋相比,陆地的土地( )
    A.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B.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C.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D.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答案】A
    【详解】海洋水多,陆地的土地多,白天相同的太阳光照射,水和土地吸收的热量相同,水和土地的质量相同时,由得,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升高得少,气温较低,陆地的土地的比热容小,温度升高得多,气温较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4.如图所示装置甲、乙、丙完全相同,燃料质量均为10g;烧杯内液体初温和质量都相等,燃料完全燃烧完后,液体均未沸腾,液体的末温分别为、、,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料b放出热量最多B.液体2体吸收的热量最少
    C.燃料a的热值比燃料b的大D.液体1的比热容比液体2的大
    【答案】C
    【详解】AB.对比甲丙,燃料的种类相同,均为燃料a,质量相同,根据可知燃料完全燃烧完后放出的热量相同,则甲烧杯中液体1和丙烧杯中液体2吸收热量相同;对比甲乙,加热相同的液体1,液体的末温,则甲烧杯中液体1吸收的热量大于乙烧杯中液体1吸收的热量,也说明甲中燃料a放出的热量更多。所以燃料b放出热量最少,乙中液体1吸收热量最少,故AB错误;
    C.对比甲乙,加热相同的液体1,液体的末温,说明甲中燃料a放出的热量多于乙中燃料b放出的热量,燃料质量均为10g,则燃料a的热值比燃料b的大,故C正确;
    D.对比甲丙,用相同的燃料加热不同的液体,液体的末温,说明甲中液体1升温较快,则液体1的比热容比液体2的小,故D错误。
    故选C。
    25.中华大地,河山锦绣,随着四季更替,水在不同的形态之间变化,形成了多彩的自然奇观。下列景观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A.冰雪消融B.露珠晶莹
    C.白雾弥漫D.霜满枝头
    【答案】D
    【详解】A.暖春冰雪消融,固态的冰吸热熔化成液态水,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晶莹,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B不符合题意;
    C.白雾弥漫,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
    D.霜满枝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6.下列现象中,不是光的折射的是( )
    A.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B.雨后“出现的彩虹”
    C.铅笔看起来“在水面被折断”D.凸透镜把“字放大了”
    【答案】A
    【详解】A.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是光的折射,故A符合题意;
    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铅笔的光线从水射入空气,发生偏折,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放大镜把课本上的字放大属于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7.如图,夜色中的五亭桥流光溢彩,让游客小明流连忘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看到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水中折射入空气,再进入小明的眼睛
    B.小明取下近视眼镜,看到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廊桥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
    C.小明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桥,发现看到一个倒立的桥,这个像是虚像
    D.小明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答案】D
    【详解】A.小明看到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桥反射的光线经过水面反射后,再进入小明的眼睛,故A错误;
    B.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会使像距变远,小明取下近视眼镜,看到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廊桥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故B错误;
    C.小明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桥,发现看到一个倒立的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这个像是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小明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故D正确。
    故选D。
    28.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恰能看到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15cm时,仍要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向左移动的距离应( )
    A.小于10cmB.等于10cm
    C.介于10cm到15cm之间D.大于15cm
    【答案】A
    【详解】由图得

    将蜡烛向左移动15cm时,物距大于2f,像距在f~2f之间,即像在60~70cm之间,则光屏向左移动的距离应小于10c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9.有关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B.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发声的音调不同
    C.真空不能传声,航天员利用电磁波通话
    D.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D
    【详解】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橡皮筋振动的频率与粗细有关,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橡皮筋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航天员利用电磁波通话,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0.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配送机器人已被广泛使用,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输入(扫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机器人旁边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B.机器人通过扫描条形码取货,条形码是光源
    C.行人都能看见机器人,是由于阳光在它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D.用户进行声纹识别时,利用了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答案】C
    【详解】A.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物体,在其后面留下的阴影,所以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但不是像,故A错误;
    B.条形码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B错误;
    C.机器人本身不发光,行人能看见它,是因为光在其身上发生了反射,而各个方向的行人都能看见,是因为光在它身上发生的是漫反射,故C正确;
    D.声纹识别是利用不同人发声的音色不同,而不是音调,因为不同人发出的声音其音色一般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押第1—7题(2)单选题(25题)
    1.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和特色。如图所示,这是演员在演唱陕北信天游代表歌曲《三十里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歌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使用话筒是为了增大歌声的响度
    C.歌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歌声引起观众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B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使用话筒是为了增大歌声的大小,即增大歌声的响度,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歌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歌声引起观众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有关电与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实验说明磁能“生电”,根据此原理可制作发电机
    B.如图乙所示原理可制造新能源汽车的电动机
    C.如图丙所示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D.如图丁所示说明了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
    【答案】D
    【详解】A.图甲中,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现象,与电流的磁效应不同,故A错误;
    B.图乙中,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产生感应电流,可以根据此原理可制作发电机,而不是电动机,故B错误;
    C.图丙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根据此原理可制作电动机,而不是发电机,故C错误;
    D.图丁中,通电线圈匝数越多,吸引的小铁钉越多,说明磁性越强,即说明了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故D正确。
    故选D。
    3.如图为冬奥会的一些运动项目,关于这些项目中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跳台滑雪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不变
    B.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转弯滑行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C.冰壶运动员掷出去的冰壶能继续向前减速运动,是由于运动员的力改变了冰壶的运动状态
    D.运动员用球杆推着冰球使其水平滑动的过程中,冰球所受重力没有做功
    【答案】D
    【详解】A.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高度减小,故重力势能变小,故A错误;
    B.运动员在转弯滑行的过程中,运动方向改变,故运动状态改变,故B错误;
    C.冰壶运动员掷出去的冰壶能继续向前减速运动,是由于冰壶具有惯性,在地面对冰壶的摩擦力作用下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停下来。故C错误;
    D.冰球在水平滑动的过程中,冰球所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移动的距离的方向沿水平方向,没有在重力方向上移动距离,故冰球所受重力没有做功,故D正确。
    故选D。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同时闭合开关S1、S2,在确保各元件安全的前提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B端滑到图示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路的总电阻减小
    B.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逐渐减小
    C.电流表示数减小
    D.灯泡变暗
    【答案】A
    【详解】由图可知小灯泡和滑动变阻器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B端滑到图示位置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减小。
    A.根据并联电阻的规律,电路总电阻减小,故A正确;
    B.并联电路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不变,故B错误;
    C.根据并联电路电流规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减小,电流增大,干路电流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故C错误;
    D.并联电路个支路互不影响,所以灯泡亮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5.元宵节晚会,宇航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茉莉花》给全国人民送祝福。关于琴声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琴弦振动产生了琴声
    B.琴声通过空气传播到空间站的每个角落
    C.拨动不同粗细的琴弦,琴声的音调发生了变化
    D.琴弦拨动的越快,琴声在空间站里传播的越快
    【答案】D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空间站内部存在空气,所以琴声通过空气传播到空间站的每个角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拨动不同粗细的琴弦可以改变琴声的音调,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拨动琴弦越快,琴发声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琴声在空间站里传播的速度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小明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如图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A两端的电压与其通过的电流成正比
    B.导体A和B的电阻之比为2︰1
    C.当导体B两端电压为0V时,导体B的电阻变为0Ω
    D.当导体A和B并联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上,电路中的总电流为0.6A
    【答案】D
    【详解】A.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题图所示,说明通过导体A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不能说电压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当电压为2.0V时,通过的电流分别为0.4A和0.2A,导体A和B的电阻之比等于
    故B错误;
    C.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与电流无关,当导体B两端电压为0V时,电阻B不为0,故C错误;
    D.当导体A和B并联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上,由图可知此时通过A和B的电流分别为0.4A和0.2A,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故D正确。
    故选D。
    7.图-1是一款新能源智能汽车,车顶覆盖薄膜式太阳能电池板,车窗采用具有单向透光性的“智能玻璃”。汽车抬头显示系统如图-2所示,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行驶信息。电子后视镜通过摄像头成像,将车侧后方情景呈现在显示屏上,如图-3所示。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B.“智能玻璃”可以有效减少红外线对人体的伤害
    C.抬头显示系统利用平面镜能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的特点
    D.侧后方情景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D
    【详解】A.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能,产生电能,能量转化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
    B.由材料可知,智能玻璃能防紫外线,可以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故B错误;
    C.抬头显示系统利用平面镜原理,成等距、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
    D.摄像头利用的是照相机原理,侧后方情景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D。
    8.“一池曲江水,千秋盛唐梦。”如图所示是西安曲江大唐芙蓉园大型水舞光影秀《大唐追梦》,在亦幻亦真的场景构建中,用光影水舞描绘了盛唐时期古人的丰富情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屋顶的红砖是光源
    B.夜空中笔直的光束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游客能从各个角度观察到建筑物,是因为发生了光的镜面反射
    D.水中绚丽多彩的建筑物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答案】B
    【详解】A.屋顶的红砖不能自行发光,能反射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夜空中笔直的光束可以证明这一点,故B正确;
    C.因为发生了光的漫反射,所以游客能从各个角度观察到建筑物,故C错误;
    D.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其本质是光的反射,故D错误。
    故选B。
    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不变
    B.医院里检查身体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能量
    C.弹琴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琴键,主要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D.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C
    【详解】A.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声速减小,故A错误;
    B.医院里给病人检查身体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故B错误;
    C.弹琴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琴键,琴弦振动的幅度会不一样,响度不一样,故C正确;
    D.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10.如图所示,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
    B.图-2,人若远离平面镜,镜中人的像会变小
    C.图-3,筷子在水中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
    D.图-4,医院、饭店常用红外线灯灭菌
    【答案】C
    【详解】A.根据小孔成像特点可知,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不是虚像,故A错误;
    B.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像物等大特点可知,人若远离平面镜,人的大小不变,镜中人的像大小不会变,故B错误;
    C.筷子在水中弯折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光线发生偏折造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正确;
    D.紫外线具有化学效应,可用来灭菌、可使荧光物质发光。因此医院、饭店常用紫外线灯灭菌,故D错误。
    故选C。
    11.关于下列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抽出玻璃板后观察到的现象能说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B.图-2,将瓶塞弹出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少
    C.图-3,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之间没有斥力
    D.图-4,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B
    【详解】A.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放在了上方,抽出玻璃板后观察到气体颜色都变成均匀的红棕色,不能说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因为不能排除重力的干扰,故A错误;
    B.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将瓶塞弹出时,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减少,内能转化成瓶塞的机械能,故B正确;
    C.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分子之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C错误;
    D.由图可知,进气门、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火花塞打火,是做功冲程,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气体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B。
    12.四季更替,岁月变迁,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立春时冰雪消融
    B.寒露时露珠晶莹
    C.霜降时霜挂枝头
    D.冬至时千里冰封
    【答案】B
    【详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吸热后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放热后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中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故C不符合题意;
    D.千里冰封,冰是水在低温环境中遇冷放热后凝固形成的,属于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下列自然现象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河水结冰——凝固B.积水干涸——升华C.草叶披霜——液化D.大雾弥漫——汽化
    【答案】A
    【详解】A.河水结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故A正确;
    B.积水干涸,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
    C.草叶披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故C错误;
    D.大雾弥漫,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A。
    14.如图是熬制麦芽糖的情景,在熬制过程中,麦芽糖香气四溢。请你在下列论述中找出合理的论述( )
    A.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传递给了麦芽糖
    B.人能闻到香味是分子不停的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C.液体麦芽糖变成固体后,分子间的距离变大
    D.拉起的麦芽糖能被拉长,是麦芽糖分子变大的结果
    【答案】B
    【详解】A.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可能全部传递给麦芽糖,有一部分热量散失在了空气中,故A不符合题意;
    B.人能闻到香味是是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的无规则热运动的结果,故B符合题意;
    C.液体麦芽糖变成固体后,分子间的距离变小,故C不符合题意;
    D.拉起的麦芽糖能被拉长,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麦芽糖分子大小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冲程是( )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
    【答案】C
    【详解】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其中有两个冲程存在能量转化: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气体对其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6.如图所示,一螺线管左端放着一颗可自由转动的小磁针。若闭合开关S,并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a端移动,则以下说法正确是( )
    A.小磁针N极向左偏转,螺线管磁性增强
    B.小磁针N极向右偏转,螺线管磁性增强
    C.小磁针N极向左偏转,螺线管磁性减弱
    D.小磁针N极向右偏转,螺线管磁性减弱
    【答案】C
    【详解】如图,闭合开关,电流从通电螺线管左端流入,右端流出,通电螺线管左端为N极,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小磁针N极向左偏转;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a端移动,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大,电路中电流变小,通电螺线管磁性减弱,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7.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多档可调。将电流表A接在电路中a处或b处,闭合开关S后可以调节电源电压并移动滑片P,能使电压表V和电流表A示数的乘积减小的方案是( )
    A.电流表A接在a处,电源电压不变,滑片P向右移动
    B.电流表A接在a处,增大电源电压,滑片P向左移动
    C.电流表A接在b处,电源电压不变,滑片P向左移动
    D.电流表A接在b处,减小电源电压,滑片P向右移动
    【答案】D
    【详解】AB.图示电路中,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并联,当电流表A接在a处,电流表测量电阻R1的电流,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由于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则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不变,电源电压不变,则电压表V和电流表A示数的乘积不变;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由于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则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不变,若增大电源电压,则电压表V和电流表A示数的乘积将变大,故AB不符合题意;
    CD.图示电路中,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并联,当电流表A接在b处,电流表测量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同时减小电源电压,电压表示数减小、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也将变小,则电压表V和电流表A示数的乘积将变小;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由可知,若电源电压不变,则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将变大,则电压表V和电流表A示数的乘积将变大。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8.如图所示,下列对所示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①中铁钉生锈,②中铁钉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或氧气)
    B.乙: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于汽油,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
    C.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弱,可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丁:直尺伸出桌面一定长度,拨动时用力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大,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
    【答案】D
    【详解】A.实验是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也是利用对比实验,实验目的是隔绝氧气,该实验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于汽油,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同时也与溶质种类有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后听到罩内的闹钟铃声逐渐变小,若无空气,将听不到闹钟铃声,据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直尺伸出桌面一定长度,拨动时用力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大,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9.甲、乙两物体质量相同,分别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同一位置同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两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相对于乙的速度大小一定等于乙相对于甲的速度大小
    B.甲受到的拉力比乙大
    C.以甲为参照物,乙一定竖直向下运动
    D.第4s时两者相距8m
    【答案】A
    【详解】A.甲相对于乙的速度大小为
    乙相对于甲的速度大小为

    所以甲相对于乙的速度大小等于乙相对于甲的速度大小,故A正确;
    B.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受到的重力与拉力大小相等,甲、乙两物体质量相同,则重力相等,所以甲受到的拉力等于乙受到的拉力,故B错误;
    C.根据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为
    乙的速度
    因为
    如果甲、乙均向上运动,则以甲为参照物乙竖直向下运动,如果乙向上运动而甲向下运动,则以甲为参照物乙竖直向上运动,如果甲、乙均向下运动,则以甲为参照物乙竖直向上运动,如果乙向下运动而甲向上运动,则以甲为参照物乙竖直向下运动,故C错误;
    D.如果甲、乙均向上运动,4s时两者相距
    如果一个向上而另一个向下运动,则4s时两者相距
    故D错误。
    故选A。
    20.如图所示,校园运动会上,九年级一班和二班进行拔河决赛,最终一班获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应该穿鞋底较光滑的鞋子参加比赛
    B.比赛时,一班对绳子的拉力大于二班的
    C.选体重大的运动员,能增大对地面的压力
    D.一班运动员拉动二班运动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答案】C
    【详解】A. 拔河比赛需要增大摩擦力,运动员应该穿鞋底较粗糙的鞋子参加比赛,故A错误;
    B.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班与绳子接触产生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二班与绳子接触产生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同一根绳子拉力相等,则一班对绳子的拉力等于二班,故B错误;
    C. 队员的体重越重,对地面的压力越大,摩擦力也会增大,故C正确;
    D. 一班运动员拉动二班运动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21.如图所示,用甲、乙、丙三种机械装置使同一重为G的物体匀速升高2m,动滑轮重为G动(且G>G动)不计绳重及摩擦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机械效率等于乙的机械效率
    B.甲比乙更省力,且
    C.若物重G=100N,F3=50N丙的机械效率为75%
    D.若物重G=100N,甲、乙、丙装置所做的有用功都是200J
    【答案】D
    【详解】B.由图可知n甲=2,n乙=1,不计绳重及摩擦,则绳子受的拉力
    F2=G,又因为G>G动,所以
    故B错误;
    ACD.若物重G=100N,因为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相同,所以甲、乙、丙装置所做的有用功相同,有用功为
    相比乙装置,甲装置做的总功多了对动滑轮做的功,所以甲、乙装置做的总功不一样,根据可知,甲、乙装置的机械效率不一样;若F3=50N,则丙装置所做的总功为
    则丙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故D正确,AC错误。
    故选D。
    22.民俗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面谚语中,对应声现象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判断出来的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高”是指声音的音色
    D.“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有关
    【答案】B
    【详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意思是可以通过人的声音来判断是哪个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可以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故A错误;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意思是听到狗叫声,就知道有人回来了,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故B正确;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意思是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扰到天上的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响鼓还要重锤敲”意思是用更大的力敲鼓,鼓的声音的响度才更大,用的力越大,鼓面的振幅越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D错误。
    故选B。
    2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地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B.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C.乙图中如果把烛焰从如图位置再向左移动5cm的距离,那么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更大的像
    D.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
    【答案】D
    【详解】AB.乙图中物距大于像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AB错误;
    C.乙图中如果把烛焰从如图位置再向左移动5cm的距离,物距变大,像距变小,那么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更小的像,故C错误;
    D.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由光路可逆的,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此时像距变为原来的物距,物距变为原来的像距,凸透镜依然能成像,像距大于物距,凸透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故D正确。、
    故选D。
    24.五彩缤纷的世界,色彩斑斓的光现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的乐趣,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在放映的电影屏幕是光源
    B.彩色电视多彩的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C.成语“白纸黑字”从物理学看,说明白纸反射所有色光,而黑字不反光
    D.我们看到的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树叶吸收绿光
    【答案】C
    【详解】A.屏幕自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彩色电视多彩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故B错误;
    C.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吸收所有的色光,“白纸黑字”说明白纸反射所有色光,而黑字不反光,故C正确;
    D.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树叶反射绿光,故D错误。
    故选C。
    25.在底面积为S0的薄壁平底容器中,注入密度为0的某种液体后,液体的深度为h0.现将一个底面积为S1的金属圆柱体立于容器中(已知该金属圆柱体的密度大于所注入液体的密度),圆柱体有一部分露出液面,水也未溢出,如图所示。则此时( )
    A.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B.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C.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D.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答案】BD
    【详解】容器中液体的体积, 金属圆柱体会沉底,相当于容器底面积减小了金属圆柱体的底面积,放入圆柱体后液体深为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根据可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故AC错误,BD正确。
    故选BD。
    押第8—10题多选题(30题)
    1.图中的情景节选自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六桨客船”中,划水的船桨对水的作用力改变了客船的运动状态
    B.乙图“河池山锡”中,水由高处流下时,水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C.丙图“竹笆沉底”中,船上装载的竹笆越多时,船受到的水的浮力越大
    D.丁图“没水采珠”中,水面下的采珠人下潜的越深时受到水的压力越小
    【答案】BC
    【详解】A.图甲“六桨客船”中,用桨划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桨一反作用力,使船前进运动,是水对船的力改变了船的运动状态,故A错误;
    B.图乙“河池山锡”中,水由高处流下,水的质量不变,速度增大,高度减小,故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所以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B正确;
    C.图丙“竹笆沉底”中,由漂浮条件可知,船上装载的竹笆越多,总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故C正确;
    D.图丁“没水采珠”中,由可知,水面下采珠人下潜的越深,受到水的压强越大,由可知,受到水的压力越大,故D错误。
    故选BC。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电压表量程为“”,电流表量程为“”,滑动变阻器规格为“”,小灯泡标有“”(忽略灯丝电阻变化)。在保证电路各元件安全的情况下,移动清动变阻器的滑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是B.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是
    C.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D.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是
    【答案】ABC
    【详解】A.电路中最大电流为0.5A,灯泡两端的电压最大为2.5V,则滑动变阻器两端最小电压为
    小灯泡的电阻为
    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时,其两端的电压最大,为
    则电压表的变化范围是,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由A可知,电路中电流最小值为0.3A,最大值为0.5A,所以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是,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当电路中电流最大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小,最小值为
    由A可知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为10欧姆,所以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3.小明在探究沉与浮的条件时,用一根细线连接A、B两个物体,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处于悬浮状态,如图甲所示。剪断细线后,A物体处于漂浮状态,B物体沉到烧杯底部,如图乙所示。设甲、乙两图烧杯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变化为Δp,甲图中细线的拉力为F,乙图中B物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为pB。已知B物体的重力为G,体积为V,烧杯的底面积为S,水的密度为ρ。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有( )
    A.甲图中细线的拉力
    B.甲、乙两图烧杯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则
    C.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变化
    D.乙图相对于甲图烧杯中水面高度变化
    【答案】ACD
    【详解】A.甲图中B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竖直向上的浮力,所以细线的拉力
    F=G﹣F浮=G﹣ρgV
    故A正确;
    B.甲、乙图中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变,都等于烧杯、A、B的总重力,受力面积不变,由 知道,甲、乙两图烧杯对桌面的压强不变,即
    p1=p2
    故B错误;
    CD.甲、乙图浮力的减小量为
    排开水的体积减小量为
    液面高度的减小量为
    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变化为
    故CD正确。
    故选ACD。
    4.2023年10月24日15时许,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驾驶着南昌设计制造的“教—8”教练机,以8机编队拉彩烟的方式飞越滕王阁,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八架飞机同向同速飞行时,以长机为参照物,身后的其余飞机是静止的
    B.飞机俯冲时,它们在赣江中的倒影会变大
    C.飞机飞行时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因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小于机翼下方空气流速
    D.飞机发动机的热机效率肯定小于100%
    【答案】BC
    【详解】A.八架飞机同向同速飞行时,飞机之间没有位置变化,则以长机为参照物,身后的其余飞机是静止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飞机俯冲时,它们在赣江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即倒影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飞机机翼上凸下平,飞行时机翼上表面空气的流速大于下表面的空气流速,机翼上表面压强小于下表面的压强,产生向上的压强、压力差,即为机翼获得的升力,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飞机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总有能量损失,所以飞机发动机的热机效率肯定小于100%,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5.如图甲所示,物体位于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用水平拉力F作用于物体上,拉力F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6s,物体受到的拉力小于摩擦力B.0~6s,物体所受摩擦力逐渐增大
    C.6~8s,物体受到的拉力大于摩擦力D.6~12s,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始终为10N
    【答案】BCD
    【详解】AB.由图丙得,0~6s,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受到的拉力等于摩擦力,由图乙得,此过程中受到的拉力变大,则物体所受摩擦力逐渐增大,故A错误,B正确;
    C.6~8s,物体做加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拉力大于摩擦力,合力大于0,故C正确;
    D.由图丙得,8~12s,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由图乙得,此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拉力等于10N,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10N;由图丙得,6~8s,物体做加速运动,物体运动过程中,对水平面的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为10N,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CD。
    6.如图是一个自动体重测试仪的工作原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重显示表是用电流表改装成的
    B.体重越大,体重显示表的示数越大
    C.体重测试仪中的电阻R1可以去掉
    D.体重测试仪所测体重越大,电路中的总功率越小
    【答案】AB
    【详解】A.由图得,体重显示表串联在电路中,是用电流表改装成的,故A正确;
    B.变阻器与R1串联,体重越大,滑片向上移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越小,此时电路电阻越小,电路电流越大,则体重显示表的示数越大,故B正确;
    C.体重测试仪中的电阻R1起到保护电路作用,不可以去掉,故C错误;
    D.体重测试仪所测体重越大,电路电流越大,由得,电路中的总功率越大,故D错误。
    故选AB。
    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创造了无数充满智慧的语言文字,这些文字不仅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还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对部分诗句中所蕴含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磁针石是受地磁场的作用指向南北方向的
    B.“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中的“汤沸”是指水加热后发生汽化现象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的“鱼翔浅底”是由于光的反射使得潭底看上去更浅了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飞流直下”是由于水受到重力的作用
    【答案】ABD
    【详解】A.“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意思是,我的心就像一块磁针石,如果不永远指向南方,就永远不会停止。表明了磁针石是受地磁场的作用指向南北方向的,故A正确;
    B.“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它的意思是,在寒冷的夜晚,有客人来访,用茶来当作酒来招待,竹炉里的汤水已经沸腾,红色的火焰刚刚燃起。沸腾是汽化的一种方式,所以“汤沸”是指水加热后发生汽化现象,故B正确;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的“鱼翔浅底”是潭底反射的光射到水面时发生了折射现象,从而使得潭底看上去更浅了,故C错误;
    D.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飞流直下”是由于水受到重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ABD。
    8.如图所示的四幅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中,水蒸气对塞子做功过程与汽油机做功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是相同的
    B.乙实验中,活塞对气体做功过程与汽油机压缩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是相同的
    C.丙实验中,为验证扩散现象,应将盛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瓶放在空气瓶的上方
    D.丁实验中,将两个铅块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答案】ABD
    【详解】A.实验甲中将塞子喷出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与汽油机做功冲程能量相同,故A正确;
    B.实验乙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汽油机压缩冲程也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正确;
    C.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必须将密度较大的气体放在下面瓶子,故C错误;
    D.实验丁说明的是分子间存在引力,使得两个铅块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故D正确。
    故选ABD。
    9.如今的智能手机充电技术飞速发展,早期手机充电电流和电压都比较低,充电时间较长,而现在的快充技术主要采用低压高电流快充技术或高压低电流快充技术,以缩短充电的时间。下表所示为用两种技术分别对相同的电池容量为的手机的充电速度对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过程中电池外部电流方向为从电池负极到电池正极
    B.快充技术是通过提高充电的电功率以缩短充电的时间
    C.采用低压高电流快充技术,相同时间内充电导线发热会更多一些
    D.采用低压高电流快充技术在前10~30min内充电效率更高
    【答案】BCD
    【详解】A.充电过程中电池外部电流方向为从电池正极到电池负极,故A错误;
    B.无论是采用低压高电流快充技术还是高压低电流快充技术,由可知,都增大了充电的电功率,所以可以缩短充电的时间,故B正确;
    C.由可知,采用低压高电流快充技术,相同时间内充电导线发热会更多一些,故C正确;
    D.由表中数据可知,采用高压低电流快充技术30min可以充50%,采用低压高电流快充技术可以充60%,所以采用低压高电流快充技术在前10~30min内充电效率更高,故D正确。
    故选BCD。
    10.如图所示的四幅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中,水蒸气对塞子做功过程与汽油机做功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是相同的
    B.乙实验中,活塞对气体做功过程与汽油机压缩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是相同的
    C.丙实验中,为验证扩散现象,应将盛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瓶放在空气瓶的上方
    D.丁实验中,将两个铅块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答案】ABD
    【详解】A.实验甲中将塞子喷出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与汽油机做功冲程能量相同,故A正确;
    B.实验乙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汽油机压缩冲程也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正确;
    C.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必须将密度较大的气体放在下面瓶子,故C错误;
    D.实验丁说明的是分子间存在引力,使得两个铅块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故D正确。
    故选ABD。
    11.为什么许多公共场合的地面在用水打扫过后会摆放“小心地滑”的牌子呢?小明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水平瓷砖地板上滴不同滴数的水并涂匀,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块不吸水的木块在地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摩擦力(如图),记录数据如下表。关于这一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B.小明在研究接触面的水的多少对摩擦力的影响
    C.分析数据可得,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水滴数成正比
    D.分析数据可得,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水滴数成反比
    【答案】AB
    【详解】AB.根据题意知道“在水平瓷砖地板上滴不同滴数的水并涂匀,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块不吸水的木块在地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即控制了水平瓷砖的面积和木块对瓷砖的压力,而滴不同滴数的水,说明应用了控制变量法研究接触面的水的多少对摩擦力的影响,故AB正确;
    CD.由表格数据知道,前4次实验过程中,水滴数增加,摩擦力增大,第5次实验后,水滴数增加,摩擦力变小且趋于平稳,故能得出的结论:水量在一定范围内会增大物体之间的摩擦力,超过一定范围后会减小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直至稳定不变,故CD错误。
    故选AB。
    12.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b点滑到a点过程中,两个电压表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是12V
    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10Ω
    C.该过程中电路的总功率最大值为36W
    D.图乙中线段dc表示电压表V1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图像
    【答案】ABC
    【详解】由电路图知,滑动变阻器R和电阻R0串联,电压表V1测R0两端电压,V2测R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
    D.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点滑到a点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R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R0两端的电压变大;所以图乙中dc是表示电压表V2的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图线,ec是表示电压表V1的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图线。故D错误;
    A.由图像可以看出,滑片P在b点时,,,,所以电源电压
    故A正确;
    B.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b点时,接入阻值最大,其两端电压,电路中电流为,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
    故B正确;
    C.滑片P在a点时,电路中电阻最小,电流最大,最大电流,则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值
    故C正确。
    故选ABC。
    13.我们用如图所示的水流来类比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进水口相当于和电源正极相连B.进水口相当于和电源负极相连
    C.较粗的水管相当于阻值较大的电阻D.较粗的水管相当于阻值较小的电阻
    【答案】AD
    【详解】AB.电路中电流从正极出发,最终回到负极。如图所示的水流来类比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进水口相当于和电源正极相连,出水口相当于和电源负极相连,故A正确,B错误;
    CD.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相同,电阻越小,根据则电流越大。较粗的水管中水流较大,相当于阻值较小的电阻,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某学习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0.0cm
    B.投影仪成像特点与图乙中烛焰的成像特点相同
    C.图乙中的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图乙中若用黑纸片将凸透镜挡一半,光屏上成半个烛焰的像
    【答案】BC
    【详解】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会聚于一点,这点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
    f=40.0cm-30.0cm =10.0cm
    故A错误;
    B.图乙中,物距为
    u=50.0cm-35.0cm=15.0cm
    像距为
    v=80.0cm-50.0cm=30.0cm
    物距小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原理制成了投影仪,所以投影仪成像特点与图乙中烛焰的成像特点相同,故B正确;
    C.图乙中的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C正确;
    D.用黑纸片将凸透镜遮挡一半,透镜的上半部分仍能会聚烛焰发出的光线,成烛焰完整的像,只是像比原来变暗,故D错误。
    故选BC。
    15.一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 800N的物体A,动滑轮重 200N。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A在10s内竖直匀速上升了 2m。此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F=400NB.动滑轮做的有用功为2000J
    C.拉力F的功率为200W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答案】CD
    【详解】A.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n=2,根据
    可得,此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的大小为
    故A错误;
    B.动滑轮做的有用功为
    故B错误;
    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拉力在这10s内做的功为
    则拉力F的功率为
    故C正确;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故D正确。
    故选CD。
    16.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将砝码放到小桌上后海绵的凹陷程度会增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B.图乙:用测力计向上提放在水平水面上的玻璃片,测力计示数增大,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图丙:在本次实验中,闭合开关,导体AB竖直上下运动,能使灵敏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D.图丁:在实验过程中如果石块接触溢水杯底部,那么根据本次所测数据会得出
    【答案】ABD
    【详解】A.图甲:将砝码放到小桌上后海绵的凹陷程度会增大,受力面积不变,压力增大,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明显,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故A正确;
    B.图乙:用测力计向上提放在水平水面上的玻璃片,测力计示数增大,说明玻璃片和水面之间相互吸引,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正确;
    C.图丙:在本次实验中,闭合开关,导体AB竖直上下运动,没有切割磁感线,不会产生感应电流,灵敏电流表指针不会发生偏转,故C错误;
    D.图丁:在实验过程中如果石块接触溢水杯底部,石块受到支持力,测力计示数会变小,根据称重法可知所测变大,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则所测不变,所以会得出,故D正确。
    故选ABD。
    17.如图所示,小丽用水平方向的力F把一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静止。下列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A.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墙对木块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对小丽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AC
    【详解】A.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墙对木块的弹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B.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的重力不在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对小丽的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AC。
    18.如图所示,重为600N的货物用滑轮组以0.2m/s的速度匀速提升,忽略摩擦及绳重,该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 )
    A.工人所用的拉力为200N
    B.动滑轮的重力为150N
    C.拉力的功率为150W
    D.提升重力不同的货物时,此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变
    【答案】BC
    【详解】A.如图所示,有3段绳子承担物重,则
    工人所用的拉力为
    故A不符合题意;
    B.动滑轮的重力为
    故B符合题意;
    C.拉力的功率为
    故C符合题意;
    D.根据效率的公式
    当动滑轮的重力一定时,提升重力越大,此滑轮组机械效率越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9.如图甲所示,有质量相等的两个小球a、b,将它们分别放入A、B、C三种液体中,静止时的情形如图乙所示(三个容器完全相同,三种液体的液面恰好相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
    B.a、b小球在C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不相等
    C.a小球在A、B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D.C液体的质量最大
    【答案】AD
    【详解】A.对于质量相等的小球a来说,在A液体中沉底、B液体中悬浮、C液体中漂浮,所以小球a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是
    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
    故A正确;
    B.如图,在C液体中,a、b小球都是漂浮,浮力均等于自身重力,因两个小球质量相等,根据可知,a、b小球在C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相等,故B错误;
    C.a小球在A、B液体中分别处于沉底和悬浮状态,沉底时的浮力小于悬浮时的浮力,即受到的浮力不相等,故C错误;
    D.因小球a、b在C液体中排开的体积最小,且三种液体的液面恰好相平,所以C液体的质量最大,故D正确。
    故选AD。
    20.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首先通过实验发现通导线周围存在磁场,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由此电和磁在人们生活中就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电和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B.图乙:电磁继电器的实质是一个电磁铁控制的开关
    C.图丙:开关S掷向2时铁钉的磁性更强
    D.图丁:金属导体只要在磁场中运动灵敏电流计就会有示数
    【答案】AB
    【详解】A.地磁场的北极分布在地球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分布在地球的北极附近,故A正确;
    B.电磁继电器主要是由电磁铁构成的,其实质是一个由电磁铁控制的开关,故B正确;
    C.开关S掷向2时,电流大小不变,线圈匝数变少,磁性减弱,故C错误;
    D.金属导体在磁场中上下竖直运动,导体没有切割磁感线,不会产生感应电流,灵敏电流计不会有示数,故D错误。
    故选AB。
    21.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盛有适量水的烧杯,将苹果放入烧杯中,苹果漂浮在水面上,如图甲所示。将其取出后切成大小两块,再次投入烧杯中,发现大块苹果仍漂浮,小块苹果缓慢沉入水底,如图乙所示。若苹果不吸水,杯中水的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块苹果的密度等于整个苹果的密度
    B.整个苹果受到的浮力小于大小两块苹果受到的总浮力
    C.甲图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大于乙图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
    D.甲图中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乙图中烧杯对桌面的压力
    【答案】CD
    【详解】A.小块苹果放在水中沉入水底,小块苹果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整个苹果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整个苹果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小块苹果的密度大于整个苹果的密度,故A错误;
    B.整个苹果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整个苹果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将小块放入水中,发现小块沉入水底,说明
    F浮小<G小
    大块仍漂浮,则
    F浮大=G大
    又因为
    G大+G小=G
    整个苹果的浮力为
    F浮=G= G大+G小
    两块苹果受到的浮力为
    F浮两=F浮大+F浮小<F浮
    整个苹果受到的浮力大于大小两块苹果受到的总浮力,故B错误;
    C.根据题意可知,甲图的水的深度比乙图的水的深度深,根据可知,甲图中杯底所受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图中杯底所受水的压强,故C正确。
    D.烧杯对桌面的压力都是为
    F=G水+G杯+G苹果
    甲图中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乙图中烧杯对桌面的压力,故D正确。
    故选CD。
    22.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上午7时18分,在经历了296天的太空之旅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及其着陆组合体成功降落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南部。中国航天实现了史无前例的突破,成为首次火星探测即实现着陆的国家!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中使用了我国独立自主研发的多项“黑科技”。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火星车的车轮上有很多凸起的纹路,可以减小火星车在行进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
    B.火星车大量使用了纳米气凝胶材料,极大减小了火星车的自重,得益于这种材料的密度非常小
    C.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很多,从同一高度下落时,其着陆速度会更大,如何有效减速是必须要考虑的
    D.其搭载的高分辨率相机拍摄并传回了大量清晰的火星地表的地貌照片,相机镜头所成的是放大的实像
    【答案】BC
    【详解】A.火星车的车轮上有很多凸起的纹路,是为了增大在行进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故A错误;
    B.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可知,材料的密度非常小可以减小火星车的自重,故B正确;
    C.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很多,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阻力较小,从同一高度下落时,其着陆速度会更大,所以必须考虑如何有效减速,故C正确;
    D.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BC。
    23.虎年春晚,《只此青绿》以《千里江山图》的故事为载体,舞者以绚烂之身,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垠山河,将中国古典式传奇娓娓道来,给观众带来了一股“青”流分析图“青绿腰”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演员受到的重力和演员对舞台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演员受到的重力和舞台对演员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演员弯腰的过程中,对地面的压力变小
    D.演员弯腰的过程中,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发生变化
    【答案】ACD
    【详解】A.演员受到的重力和演员对舞台的压力两个力的方向都向下,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演员受到的重力和舞台对演员的支持力,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都作用在演员身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演员做为一个整体,做弯腰动作的过程中,对地面的压力仍等于重力,所以压力大小不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重力来自于地球的吸引,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CD。
    24.如图是某同学正在利用电动取水器(本质上是一个小型抽水机)从水桶中取水时的情景。已知此时桶中水的重力为80N,水面到桶底的距离为30cm,桶底面积为300cm2,水中A点距桶底12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水器是利用自身的吸力将水从桶中吸出来的
    B.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90N
    C.水中A点水的压强为1.8×103Pa
    D.水桶和水杯二者构成了连通器
    【答案】BC
    【详解】A.抽水机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故A错误;
    B.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水对桶底的压强与桶底面积的乘积,则压力
    故B正确;
    C.水面到桶底的距离为30cm,A点的深度
    水中A点水的压强为
    故C正确;
    D.水桶和水杯是通过弯管,将上部连接,不是连通器,故D错误。
    故选BC。
    25.图甲中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1A”字样,电流表量程0~0.6A,灯泡L的额定电流是0.5A。当开关都断开或都闭合两种情况中,移动滑片P(所有元件都安全)得到了两次电流表示数与阻值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灯泡在工作时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12V
    B.电阻R0的阻值为10Ω
    C.小灯泡L的额定功率为6W
    D.开关都断开与都闭合时电路最大功率之比为6∶11
    【答案】BD
    【详解】AB.当开关S1、S2都断开时,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R1串联,由图乙知道,R1=0Ω时,I=0.6A,电源电压
    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1并联,电流表测R1电流,灯泡在工作时正常发光,由图乙知道,R1=20Ω时,I1=0.3A,电源电压
    所以
    故A错误,B正确;
    C.灯泡L的额定电流是I额=0.5A,则
    故C错误;
    D.开关都断开时电路最大功率
    开关都闭合时
    电路最大功率
    开关都断开与都闭合时电路最大功率之比为
    故D正确。
    故选BD。
    26.关于下图所示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穿着旱冰鞋推墙,人会后退,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乙图: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使用铅垂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C.丙图:洗手池排水管的U型“反水管”,是连通器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D.丁图:人们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是利用锤柄具有惯性
    【答案】ABC
    【详解】A.甲图:穿着旱冰鞋推墙,人会后退,人与墙壁相互作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
    B.乙图:建筑工人砌墙时,常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特点,故B正确;
    C.丙图:洗手池的U型“反水管”,上端开口,底部相通,构成了连通器,与此原理相同的有茶壶、锅炉水位计、船闸等,故C正确;
    D.丁图:向下挥锤柄时,锤头随着锤柄一起向下运动,锤柄撞击板凳时,由运动变为静止。而锤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所以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了,故D错误。
    故选ABC。
    27.2022年9月9日,我国科学家通过X射线采用一系列高新技术手段,在十四万个月球样品颗粒中,分离出一颗粒径约10微米大小的单晶颗粒,命名为嫦娥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
    B.嫦娥石粒径约1×10﹣6m
    C.嫦娥石从月球来到地球质量不变
    D.嫦娥石与地球上的其他物体一样都要受到惯性的作用
    【答案】AC
    【详解】A.X射线、γ射线、无线电波、可见光等都是电磁波,故A正确;
    B.嫦娥石的直径是
    10μm=10×10-6m=10-5m
    故B错误;
    C.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着其状态、位置、形状、温度等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嫦娥石从月球带到地球质量不变,故C正确;
    D.嫦娥石与地球上的其他物体一样都具有惯性,而不是受到惯性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AC。
    28.如图,电源电压为8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 ”,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小灯泡上标有“6V 3W”字样,不考虑灯丝电阻变化,并保证电路安全。则( )
    A.S闭合,、都断开,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范围是
    B.S闭合,、都断开,调节滑动变阻器,灯泡的功率变化范围是0.75W~3W
    C.S、、都闭合,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小值为4.8W
    D.S、、都闭合,当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是
    【答案】BD
    【详解】AB.S闭合,S1、S2都断开时,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由P=UI可得,灯泡的额定电流为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 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0.5A,此时灯泡的功率为3W,电路中的总电阻和灯泡的电阻分别为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值
    R滑小=R总-RL=16Ω-12Ω=4Ω
    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4~20Ω。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灯泡的功率最小,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灯泡的最小实际功率
    则灯泡的功率变化范围为0.75~3W,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D.S、S1、S2都闭合时,R1与滑动变阻器并联,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最小,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小值
    当电流表的示数I″=0.6A最大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 通过R1的电流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
    I滑=I″-I1=0.6A-0.1A=0.5A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BD。
    29.如图所示,对下列四幅图描述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原子,人们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B.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其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刚梳过头的塑料梳子会吸引碎纸屑,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D.燃料燃烧的越充分,燃料的热值就越大
    【答案】AB
    【详解】A.金是由金原子组成的,分子、原子很小,人们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度量分子或原子,故A正确;
    B.实验室中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其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正确;
    C.刚梳过头的塑料梳子,通过与头发的摩擦,使梳子带上电,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刚梳过头的塑料梳子会吸引碎纸屑,故C错误;
    D.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燃料是否充分燃烧无关,故D错误。
    故选AB。
    30.下面关于这四个课堂实验的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图甲说明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B.图乙中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C.图丙中小明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发现挂在左边音叉旁的泡沫塑料球也会弹起,表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D.图丁是研究电动机工作原理的实验装置
    【答案】ACD
    【详解】A.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的内能会增大,故A正确;
    B.图乙中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误;
    C.图丙中小明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发现挂在左边音叉旁的泡沫塑料球也会弹起,乒乓球的能量来源于音叉,故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
    D.图丁是研究电动机工作原理的实验装置,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了力的作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
    故选ACD。
    押第11—16题填空题(30题)
    1.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它是利用 来传递信息的。我们通过手机传出的声音就知道是哪一位熟人在通话,是因为不同人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相同。
    【答案】 电磁波 音色
    【详解】[1]手机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无线电波是电磁波,通话的时候,手机是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2]不同的人发声的音色不同,我们通过手机传出的声音就知道是哪一位熟人在通话是靠音色来辨别的。
    2.酒精涂抹在手上有凉凉的感觉,是因为酒精蒸发, 热量的缘故;用两个相同电热器,同时给初温、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煤油比水温度升高快,是因为水的 比煤油大。
    【答案】 吸收 比热容
    【详解】[1]酒精涂抹在手上有凉凉的感觉,是因为酒精蒸发变为气体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缘故。
    [2]用两个相同电热器,同时给初温、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根据可知,在吸收热量和质量相同时,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变化大,所以煤油比水温度升高快,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煤油大。
    3.如图所示,这是我国航天员正在舱外作业的场景。航天员在轨道舱外作业时,需要系上一根安全绳连接轨道舱。当航天员意外飘离轨道舱时,可拉着绳返回轨道舱。这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答案】相互
    【详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航天员拉着绳返回轨道舱时,绳子会给他一个反作用力。
    4.如图甲所示,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如图乙所示,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这与汽油机的 冲程相同。
    【答案】 温度 压缩
    【详解】[1]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墨水,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这是因为热水温度高,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比较剧烈,所以墨水扩散快。
    [2]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其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空气温度升高,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相同。
    5.声呐是一种声学探测设备,舰船可以利用声呐水下通信和对水下目标进行定位。声呐是利用 (填“超声波”、“次声波”)来传递 。
    【答案】 超声波 信息
    【详解】[1][2]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人们利用超声波能传递信息的特点制成了声呐、B超、超声波探伤仪、倒车雷达等。
    6.如图所示,用6N的水平拉力F拉动木板A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B相对地面静止不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则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N。
    【答案】2
    【详解】物体B相对地面静止不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即拉力为2N,则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f=F=2N
    7.AI智能系统可让用户以语音对话的方式实现多项功能的操作。当主人对系统说:“请将歌声调大”,上述操作改变了声音的 ;当主人对系统说:“请关闭窗户窗帘”,关闭窗户窗帘可在 中减弱噪声。
    【答案】 响度 传播过程
    【详解】[1]“请将歌声调大”,意思是将声音调大声,响度指的是声音强弱,则上述操作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2]声音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人耳处减弱,当主人对系统说:“请关闭窗户窗帘”,关闭窗户窗帘是在传播中减弱噪声。
    8.图中的甲和乙是乐音和噪声的波形图,属于噪声的是 图。控制噪声、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如图丙的交通标志,是在 控制噪声。
    【答案】 乙 声源处
    【详解】[1]甲的波形图是有规律的,乙的波形图杂乱无章,所以属于噪声的是乙图中的声音。
    [2]图中的标志表示的是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9.物理学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为人类的文明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用光的色散实验证明了白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明确指出,指南针所指的方向“常微偏东,不全南也”,即指向 极偏东。
    【答案】 牛顿 南
    【详解】[1]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牛顿用光的色散实验证明了白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人们把指南针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明确指出,指南针所指的方向“常微偏东,不全南也”,即指南针指向南极但略偏东。
    10.如图所示,金湾区金湖公园湖面上立着一只白鹭,水中的“白鹭”是光的 形成的虚像。当白鹭飞离水面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白鹭离水面5米时,像到白鹭的距离为 米。
    【答案】 反射 不变 10
    【详解】[1]水中的“白鹭”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2]平面镜成的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当白鹭飞离水面时,像的大小不变。
    [3]平面镜成的像,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当白鹭离水面5米时,像到水面的距离也为5米,所以,像到白鹭的距离为10米。
    11.有一种能自动调节角度的新型太阳能热水器,太阳光始终能直射到集热器上,使流经集热器的水快速升温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增加了水的内能;若使10kg的水温度升高10℃,则需要吸收热量 J[水的比热容为]。
    【答案】 热传递 4.2×105
    【详解】[1]集热器管道中的水温度升高,水吸收了热量,是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水的内能。
    [2]水吸收的热量
    12.2023年8月25日,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1012A 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它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该过程是通过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释放巨大的核能,反应中的原子核是由中子和 构成的;核能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 核聚变 质子 不可再生
    【详解】[1]由题图可知,氘和氚,在特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能够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氦和电子,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因此该过程是通过核聚变释放巨大的核能。
    [2]根据原子结构可知,反应中的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构成的。
    [3]核能消耗的原料是矿产资源,使用后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13.如图所示是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 冲程,在这个过程中将 能转化为内能。尾气中的“汽油味”越浓,燃料燃烧得越不充分,燃料的热值 (选填“越低”、“越高”或“不变”)。
    【答案】 压缩 机械 不变
    【详解】[1]图中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上移,表明该冲程是压缩冲程。
    [2]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气缸内气体,对其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本身决定,和燃料的质量、放出热量的多少、燃烧是否充分、温度高低无关,所以燃料的热值不变。
    14.标有“6V,3W”的小灯泡,它的“I﹣U”图像如图所示。若将它与一个标有“10Ω,1A”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源电压为8V的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灯泡正常放光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为 W。

    【答案】1
    【详解】灯泡L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由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
    I滑=IL=0.5A
    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滑=U-UL=8V-6V=2V
    此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
    P滑=U滑I滑=2V×0.5A=1W
    15.如图所示,标有额定功率为“0.9W”字样的白炽灯L和特殊电子元件E并联接在电路中,改变电路两端电压U,通过电灯和特殊电子元件的电流也相应改变,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它们的图像甲和乙。则白炽灯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图像是 (甲/乙),白炽灯的额定电流为 A。若将RL和RE串联后接在电压为6V的电路中,电路的实际总功率是 W。
    【答案】 乙 0.3 1.8
    【详解】[1]白炽灯随两端电压增大,通过的电流也会增大,灯会变亮,灯丝的温度升高,电阻会随之增大,甲图中随电压、电流的增大,导体的电阻在减小,乙图中随电压、电流的增大,导体的电阻增大,所以图乙是白炽灯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图像。
    [2]乙图是白炽灯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图像,其额定功率为“0.9W”,由公式P=UI,灯正常发光时UI=0.9W,由图乙可知此时灯两端的电压为3V,电流为0.3A,所以白炽灯的额定电流为0.3A。
    [3]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当它们串联在电压为6V的电路中时,结合图甲、乙可知,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是0.3A,电路的实际总功率
    P=UI=6V×0.3A=1.8W
    16.如图,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1、S2同时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3A,电压表示数是6V,若两表互换位置,当开关S2闭合、S1断开时,电流表示数是0.2A,则电源电压为 V,R2消耗的电功率为 W。
    【答案】 6 0.4
    【详解】[1]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1、S2同时闭合时,两电阻并联,电压表测两电阻并联电压,即电源电压为6V。
    [2]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1、S2同时闭合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流过电阻R1的电流,则R1的电阻为
    两表互换位置,当开关S2闭合、S1断开时,两电阻串联,电阻R1两端电压为
    U1=I2R1=0.2A×20Ω=4V
    电阻R2两端电压为
    U2=U﹣U1=6V﹣4V=2V
    电阻R2消耗的功率为
    P2=U2I2=2V×0.2A=0.4W
    17.如图是用铅笔芯制作调光台灯的原理图,AB是铅笔芯,闭合开关S后,把滑片P移到A端时,小灯泡正常发光,这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把滑片P移到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5A。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10Ω,铅笔芯的最大阻值是20Ω,则电源电压为 ,滑片P移到B端时,小灯泡的电阻 Ω,电路以最大电功率工作,1min消耗的电能为 。
    【答案】 6V 4 216J
    【详解】[1]由电路图知,闭合开关,灯泡和铅笔芯电阻串联接入电路,滑片P移到A端时,此时铅笔芯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电流表的示数为0.6A;已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10Ω,则电源电压为
    [2]滑滑片P移到B端时,铅笔芯接入电路最大阻值20Ω,电流表的示数为0.25A,根据欧姆定律可得铅笔芯两端的电压
    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
    此时灯泡的电阻
    [3]当滑片在A端时,电流最大,根据P=UI知,电路的总功率最大,则1min消耗的电能为
    18.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伏,通过它的电流为0.5安,10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库,电流做功为 焦。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减小为3伏时,该导体的电阻为 欧。
    【答案】 5 30 12
    【详解】[1]10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2]电流做功为
    [3]导体的电阻为
    导体的电阻与它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与它两端电压无关,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减小为3V时,该导体的电阻仍为。
    19.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闭合S0,当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示数之比;当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表示数之比 ,此时R1、R2消耗的功率之比 。
    【答案】 4∶7 3∶4
    【详解】[1][2]当闭合S0,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电阻R1、R2串联,电压表甲测量电源电压,电压表乙测量R2两端电压,两表示数之比
    则电阻R1、R2两端电压之比为
    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得
    当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甲测量R2的电流,电流表乙测量干路电流,根据并联分流原理可得
    则两表示数之比
    此时R1、R2消耗的功率之比
    20.如图为某景区设计的盘山公路,利用此设计可以省 ,但不可以省 。一辆总重为1×105N的汽车经过某一长为200m的路段时,竖直高度上升了20m,如果汽车的牵引力恒为2.5×104N,此过程中盘山公路的机械效率为 。
    【答案】 力 距离/功 40%
    【详解】[1][2]某景区设计的盘山公路为斜面,此设计可以省力,但不能省距离,根据功的原理可知,也不能省功。
    [3]此过程中盘山公路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21.如图,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用竖直向下的拉力通过滑轮组将一个物体匀速提升,物体的重力为60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则在拉动物体的过程中,工人所用的力为 N。

    【答案】400
    【详解】由图可知滑轮组的动滑轮绕绳子的段数n=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得工人所用的力F=400N。
    22.“雪龙2号”(如图所示)是我国第一触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它主要是使用柴油发电机进行发电,产生动力驱动船只前行“雪龙2号”是全球首条艏艉双向破冰的极地科考船,破冰时船首下部凸起部分的破冰艏柱类似尖利的刀锋,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对冰面的 ;同时利用船首重压对冰面进行破坏,电动机带动船尾的四叶螺旋桨使其高速旋转,对厚冰层的底部进行削切,将冰脊掏空,使冰层塌陷,电动机工作时利用了 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冰层塌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答案】 压强 通电导体 形状
    【详解】[1]破冰时船首下部凸起部分的破冰艏柱类似尖利的刀锋,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对冰面的压强。
    [2]根据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可知,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来工作的。
    [3]冰层塌陷,即冰层在力的作用下形状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3.如图所示,质量为2千克的小球落入水中,小球所受重力的大小为 牛;当小球恰好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为米3,此时小球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牛;随着小球浸没于水中深度越深,它所受浮力的大小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 20 10 不变
    【详解】[1]小球所受重力的大小为
    [2]当小球恰好浸没在水中时,小球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3]随着小球浸没于水中深度越深,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所受浮力的大小不变。
    24.如图两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活动,舱内悬空的航天员轻推另一名航天员,他们将同时向相反方向飘动,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航天员分开后会继续沿原来方向飘动,是因为航天员具有 。
    【答案】 相互 运动状态 惯性
    【详解】[1][2]舱内悬空的航天员轻推另一名航天员后,两名宇航员的运动状态都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且两名宇航员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说明两名宇航员都受到了推力作用,也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由于宇航员具有惯性,所以在分开后会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运动,从而继续沿原来方向飘动。
    25.一块冰块静止在装有盐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冰块熔化后盐水面 (上升,下降或不变),一个装有水的容器漂浮一个小船,小船里面放有ABC三个小球,A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B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C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C球扔到水中,水面 (上升,下降或不变)。
    【答案】 上升 下降
    【详解】[1]冰块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静止时漂浮在盐水面上,浮力等于冰的重力,冰熔化后质量不变,则有
    因为水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则
    冰块熔化后盐水面上升。
    [2] C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C球扔到水中,根据物体沉浮条件,C球沉底,C球受到浮力小于重力,船与三个球受到的总浮力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故水面下降。
    26.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re、mi、s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录音棚的墙面材料要求是尽量减小对声音的 。(选填“吸收”或“反射”)
    【答案】 振动 音调 反射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宫、商、角、徵、羽是五个不同的音阶,即声音的高低不同,所以,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音调。
    [3]录音棚的墙面材料要求是尽量增加对声音的吸收,减小对声音的反射,以免回声对原声造成干扰。
    27.如图是天文爱好者用望远镜观测“嫦娥五号”落地后的图片。世界上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 ,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 透镜,“嫦娥五号”在月球采集了1731g的月壤,返回到地球后月壤的质量将 。
    【答案】 伽利略 凸 不变
    【详解】[1] 望远镜的使用使人类对宇宙的研究更进一步,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
    [2] 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成在目镜一倍焦距以内,故望远镜目镜相当于凸透镜。
    [3]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所以月球土壤样品被带回地球后,质量不变。
    28.小明利用注射器做了几个物理实验。如图-1所示,注射器针尖做得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 来增大压强。如图-2所示,向放在水平桌面的两只乒乓球中间打气,会看到两只乒乓球 (选填“分开”或“靠近”)。如图-3所示,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再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 现象。如图-4所示,光屏上呈清晰的像,当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增加时,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应将蜡烛 (选填“靠近”或“远离”)水透镜。
    【答案】 减小受力面积 靠近 汽化 靠近
    【详解】[1]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注射器针尖做得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的。
    [2]向放在水平桌面的两只乒乓球中间打气,中间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减小,外侧流速小,压强大,这样乒乓球会受到向中间的压力差,所以两只乒乓球相互靠近。
    [3]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变成了气态,所以会消失,这是汽化现象。
    [4]当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增加时,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对光的会聚作用增强,所以像会成在光屏前面;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即像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应将蜡烛靠近水透镜。
    29.如图甲是一款网红“旋转杯”,杯子由上端开口的粗细两部分组成,杯子粗细两部分构成一个 。如图乙所示是一款网红“发光杯”,当杯内倒入的液体是 (填“导体”或“绝缘体”)时,就会连通杯底电路,使LED灯发光,看到的是它变 (填“深”或“浅”)的虚像。
    【答案】 连通器 导体 浅
    【详解】[1]连通器的结构特征是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由图可知,旋转杯上端开口中间端连通,是连通器。
    [2]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叫做绝缘体,杯中液体会连通杯底电路,使得LED发光,说明该液体容易导电是导体。
    [3]LED灯发出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变浅的虚像。
    30.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U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前后,电压表V示数始终不变。若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R1或R2上。
    (1)若电压表V示数始终为0,则故障一定是 ;
    (2)若电压表V示数始终为U,为了进一步确定故障,在电路中ab、bc或ac两点间再并联接入一个电压表V1。请写出电压表V1接入的位置,以及闭合开关前后,电压表V1的示数及对应的故障。
    【答案】 R2断路 在电路中bc两点间再并联接入一个电压表V1,闭合开关S后,若电压表V1有无示数,说明R2短路;若电压表V1示数为U,说明R1断路
    【详解】(1)[1]若电压表V示数始终为0,说明电路中没有电流流通,当R2断路时,无论如何闭合开关S,电路都处于断路状态,没有电流流通。
    (2)[2]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有示数,说明与电压表并联的部分断路,或者与电压表并联之外的地方发生短路。闭合开关S前后,电压表V示数始终不变。当R1断路,闭合开关S前后,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量电源电压,符合情况;当R2短路,闭合开关S前,电压表接电源两端,测电源电压,闭合开关S后,电路为只有R1工作的简单电路,电压表仍然并联在电源两端测电源电压。所以电路的故障是R2短路。若ac两点间并联接入一个电压表V1,电压表与电源并联,闭合开关S前后,示数不变,不能确定故障。若电路中ab并联接入一个电压表V1,此电压表与电压表V等效,所以也无法判断电路故障。在电路中bc两点间再并联接入一个电压表V1,闭合开关S后,若电压表V1无示数,说明R2短路,没有电流经过电压表V1,闭合开关S后,若电压表V1有示数,此时测量电源电压,所以示数为U,说明有电流流过电压表V1,说明R1断路。
    押第17题作图题(30题)
    1.如图所示,请作出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答案】
    【详解】根据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发散后,其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2.图甲是小明同学掷飞盘的场景。掷出的飞盘在空中某段时间沿虚线方向匀速飞行,请在图乙中画出飞盘这段时间所受力的示意图。
    【答案】
    【详解】飞盘在空中某段时间沿虚线方向匀速飞行,即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则飞盘受力平衡,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飞盘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阻力,如图所示:
    3.如图所示,这是厨房里用开关控制的三孔插座,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其接入电路中。
    【答案】
    【详解】为了安全,开关接在火线上,三孔插座中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如下图所示:
    4.图中,光线AO自空气斜射向水面,画出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答案】
    【详解】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5.如图,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图中的三孔插座接入家庭电路中。
    【答案】
    【详解】三孔插座左侧连接零线,右侧连接火线,上面的孔连接地线,如图所示
    6.如图所示,夕阳下钓鱼爱好者正在垂钓,阳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到垂钓者眼中,形成了唯美画面。如图点S代表太阳,A代表钓鱼爱好者,请你画出太阳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照进钓鱼爱好者眼中的光路图,并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详解】过水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水面中的像,连接S′A与水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OA即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或多接了一根导线。请在多接的导线上画“ד,使电路连接正确;或在错误的导线上画“×”,用笔画线代替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并按照改正后的实物图,在答题卡中的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选取一种方案即可)
    【答案】或
    【详解】去掉连接两盏灯泡右接线柱的导线,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L1两端的电压,如图所示
    或者去掉连接电压表与开关的导线,将开关端的导线改接到灯泡L2的左侧接线柱上,如图所示
    8.如图所示,某商店放置有一平面镜,顾客可以通过镜面观察到自己脚上的A点,请画出相对应的光路图,B点表示眼睛。
    【答案】
    【详解】先做出脚尖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连接像点A′和人的眼睛B,与平面镜交于O,连接AO就是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9.根据图中通电螺线管的N极,标出小磁针的N极、磁感线方向和电源的正、负极。
    【答案】
    【详解】螺线管左侧是N极,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流从螺线管右侧流入,则电源右侧是正极;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由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左侧为N极,如图所示
    10.中国高铁闻名世界,在水平匀速直线行驶的高铁上,一枚硬币稳稳地立在水平窗台上,如图,请作出硬币受到力的示意图(O是重心,不考虑阻力)。
    【答案】
    【详解】分析可知,硬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G和支持力F支,二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过硬币的重心,分别沿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分别用G和F支表示,注意两条线段长度要相等,如图所示:
    11.如图所示,用刀切食物,O为支点,请在图中画出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
    【答案】
    【详解】图中杠杆支点为O点,由图知,最长的动力臂为OA,所以当动力方向与OA垂直时,动力臂最长,动力最小,方向垂直于OA向下,如下图所示:
    12.如图所示,开关闭合时,三孔插座提供工作电压;开关断开时,三孔插座不能提供工作电压,根据安全用电原则把电路补充完整。
    【答案】
    【详解】三孔插座的接法: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为了用电的安全,开关接在右孔与火线之间,如图所示:
    13.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在图中虚线框内填入电源、电流表或电压表元件符号,使电路成为并联电路,且使电流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一致。

    【答案】
    【详解】由图可知,电路中必须要有电源,且根据电流方向可知电源正极,若下方的虚线框是电源,闭合开关,灯泡会短路,所以只能上方虚线框为电源;若下方虚线框为电压表,则左端灯泡不工作,则下方虚线框只能为电流表,如图所示:

    14.如图所示的螺线管通电后,请根据螺旋管的磁感线方向,在图中标出电源的正极和螺旋管的N极。
    【答案】
    【详解】在磁体的外部,磁场方向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所以通电螺线管的左侧是N极,根据安培定则确定螺线管正面的电流方向向上,所以电源的右侧是正极,如图所示:
    15.如图所示是用测电笔接触家中电线时出现的情景,请在括号中标出零线和火线,并将两盏照明灯和开关正确接入电路。(要求:两灯并联,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

    【答案】
    【详解】由图得,测电笔接触下面的电线,氖管会发生,说明此电线为火线,则上面的电线为零线,家庭电路中,灯泡之间互不影响,采用并联方式,开关控制两盏灯泡,则开关在干路上,火线先连接开关,再经过开关,在分别连接灯泡的顶端金属点,在分别通过灯泡的螺口接线柱回到负极,如图所示:

    16.如图是小刚用试电笔接触b线时的场景,请你帮助小刚将照明灯和控制开关连入电路。
    【答案】
    【详解】由图可知,试电笔接触b线时,氛管发光,则b线为火线、a线为零线;为了用电安全,火线先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如图所示:
    17.请标出图中通电螺线管旁边小磁针的N极,并在电源左端的“()”里面选填“+”或“-”。

    【答案】
    【详解】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靠近通电螺线管N极的小磁针左端的磁极为S极,则小磁针右端的磁极为N极,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当通电螺线管N极在右端时,通电螺线管外部电流方向向下,根据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从电源负极流入可知,电源左端为正极,如下图所示:

    18.小明利用螺丝刀和小木块撬起了钉在木板上的图钉,他的操作方法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画出作用在螺丝刀A点上撬起图钉的最小动力F及其力臂l。(O点为支点)

    【答案】
    【详解】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力最小则力臂要最大,连接支点O与A,OA作为动力臂,过A点作垂线画出动力,如图所示

    19.如图所示为水面下点光源S发出的射向水面的两条光线的折射光线,请根据光的折射特点画出入射光线和点光源S的位置。
    【答案】
    【详解】由光的可逆原理可知,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将光线两条折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点A,则A即为像点,分别过入射点作法线,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两条入射光线,交点为S点,即为点光源S的位置,作图如下:
    20.如图所示,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答案】
    【详解】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会发散射出,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作图如下:
    21.被称为“超级镜子发电站”的敦煌,电站内的1.2万多面定日镜以同心圆状围绕着260米高的吸热塔,这些定日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吸热塔,其中某束光的传播路径如图丙,在图中画出定日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
    【答案】
    【详解】由图可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180°-64°-36°=80°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40°,用虚线作出法线平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过入射点作镜面垂直于法线,如下图所示:

    22.一束射向平面镜的光OP,经平面镜MN反射后进入水中,请画出OP的反射光线和在水中的折射光线。
    【答案】
    【详解】过入射点O′,做垂直于镜面的法线,根据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射到水面后过入射点做出垂直水面的法线,根据光线由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做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3.旅顺口区双岛湾街道张家村是远近闻名的爱鸟村,每年东方白鹳都要来到旅顺觅食栖息。若A点为人们看到东方白鹳的嘴在水中倒影的点,请在图乙中画出光从东方白鹳的嘴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答案】
    【详解】由题可知,A点为人们看到白鹭的嘴在水中倒影的点,是白鹭嘴通过水面所成的像,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据此画出白鹭嘴的位置A',连接人的眼睛和A,则连线与水面的交点为反射点,据此作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24.甲图是渔民叉鱼的场景;图乙所示的A、B两个位置,一个代表鱼的实际位置,请作出人看到水中鱼的光路图,并用i标出入射角。
    【答案】
    【详解】人之所以能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鱼反射的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眼,结合光的折射规律可判断B为人眼看到鱼的虚像,A是鱼的实际位置,所以直接连接眼睛与B,再连接A和入射点即为入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入射角,如图所示:
    详解片段
    25.如图所示,这是一台金属切割机,小王师傅用该机器切割A点下方的钢管时,用力压B点,机器OAB 部分可绕O点转动。请在图中画出杠杆静止在此位置时,作用在A点的阻力F的力臂l。
    【答案】
    【详解】过支点O做阻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线段即为F的力臂l,如图
    26.如图所示,站在地面上的小明利用滑轮组将重物G提到高处,请画出绳子最省力的绕法。
    【答案】
    【详解】小明站在地上,则拉力方向应向下,故作图如下:
    27.如图甲所示,为方便老人上下楼,社区为老旧楼楼梯侧安装了一组“电梯”,请在图乙中画出居民乘坐“电梯”匀速向上时的受力示意图。
    【答案】
    【详解】居民乘坐“电梯”匀速向上时,受力平衡,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图如下:
    28.如图是工艺品平衡鸟,将平衡鸟的喙尖放在任何支持面上,它都能保持水平平衡。请大致确定图中平衡鸟的重心O,并画出平衡鸟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
    【答案】
    【详解】静止在支架上的平衡鸟处于平衡状态,其重心在平衡鸟与支架接触处的鸟嘴处,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如图所示
    29.如图所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处于水平平衡状态,为动力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动力及阻力的示意图。
    【答案】
    【详解】由图可知,O为支点,物体对杠杆的拉力是阻力F2;作力臂L1的垂线即力F1的作用线,与杠杆的交点就是作用点,F1使杠杆的转动方向与力F2的相反;如下图所示:
    3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要求连接电路图,要求:
    (1)两灯泡并联;
    (2)电流表测灯L1的电流;
    (3)闭合开关后,向A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两灯均变暗。
    【答案】
    【详解】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电流表测灯L1的电流,则电流表与L1串联在一支路上,电路中电源为两节干电池,电压为3V,小灯泡的电阻约为10欧,通过L1的电流约为
    所以电流表选用小量程。闭合开关后,滑片向A端移动,两灯均变暗,说明滑动变阻器同时控制两灯,接在干路上。向A端移动,灯变暗,说明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电路的电流变小,所以变阻器下端接线柱接在B端。作图如下:
    押第18—20题(1)热学实验题(10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也相同。
    (1)实验中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通过液体吸热后温度的变化来反映的。本实验要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
    (2)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
    ①应选择 图进行实验;
    ②在燃烧同种燃料时还需要控制火力相同,是为了使两种液体是相同时间内吸收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热量,所以该实验主要用 (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两种液体吸热的多少;
    ③如果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a、b液体,吸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由图可看出b液体的温度升高得较慢,则 (选填“a”或“b”)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3)某同学用图甲装监测燃料1的热值,假设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供液体a吸收。假设加热前燃料1的质量为m1,加热一段时间变为m2;烧杯中液体a的质量为m,初温为t1,末温为t2,液体a的比热容用c表示、用以上符号表示该同学测燃料1的热值的计算式:q= 。
    【答案】 甲乙 甲丙 相同 加热时间的长短 b
    【详解】(1)[1]本实验要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根据控制变量法,为了能通过液体温度变化来间接反映吸热的多少,应选择等质量的同种液体,不同的燃料进行实验,故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
    (2)①[2]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根据控制变量法,为了能通过加热时间来间接反映吸热的多少,应选择相同加热器即燃料相同的加热器,等质量的不同种液体进行实验,应选择甲丙图进行实验。
    ②[3][4]物体吸收热量不易直接测量,使用完全相同的加热器,相同时间产生的热量相同,故在燃烧同种燃料时还需要控制火力相同,是为了使两种液体是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该实验主要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两种液体吸热的多少。运用了转换法。
    ③[5]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a、b液体,加热相同时间,即吸热相同热量,由图可看出b液体的温度升高得较慢,根据可知, b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3)[6]烧杯中液体a的质量为m,初温为t1,末温为t2,液体a的比热容c,不考虑损失,则液体a吸收热量即燃料放出的热量为
    测燃料1的热值的计算式为
    2.小明发现严冬时路面会结冰,道路工人常通过在路而撒盐的方式来融冰,从而保障路而不打滑。小明猜想,这是因为水中加入盐后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小明就观察盐水的物态和记录盐水温度,并根据凝固过程中记录的温度数据。
    (1)在图甲中的第5min时,物质的状态是 态,凝固过程用了 min;
    (2)从图甲中可知此盐水凝固点为 ℃,由此证明了在雪上撒盐可以 (选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3)如果将一个装有纯净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假设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烧杯中含盐的冰未完全熔化前,试管中纯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试管中纯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液 10 -2 降低 变多 减小
    【详解】(1)[1][2]由图甲可知,第5min时,物质的状态是液态,物质在10~20分钟凝固,凝固过程用了
    (2)从图甲可知,温度保持不变时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水的凝固点是0℃,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即可以降低雪的熔点。
    (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故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凝固放热,内能减小。
    3.学校物理探究小组进行了以下三个热学实验:

    (1)用图甲装置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该实验须控制沙子和水的 (体积/质量)相等,以及加热装置相同。本实验可以通过 来反映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
    (2)用图乙装置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实验中控制酒精与碎纸片质量相等,烧杯中水的质量与初温相等,通过 反映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小明发现用碎纸片加热的烧杯中水温升得快,这 (能/不能)说明碎纸片的热值大;
    (3)用图丙装置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A、B两烧瓶内煤油的质量及初温均相同,闭合开关,通电2min温度计2的示数变化更大,据此可以得出结论: ;仅利用图中现有的装置 (可以/不可以)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
    【答案】 质量 加热时间 水升高的温度 不能 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可以
    【详解】(1)[1]用图甲装置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要控制水和沙子的质量相同。
    [2]实验中用相同的加热器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也相同,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物质吸热的多少,这用到了转换法。
    (2)[3]用图乙装置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控制酒精与碎纸片质量相等,烧杯中水的质量与初温相等,通过水升高的温度来反映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越高,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4]实验中发现用碎纸片加热烧杯中水温度升得快,但升高的不一定多,不能说明碎纸片的热值大。
    (3)[5]由图丙可知,两电阻串联,通过两电阻丝的电流相等,B烧瓶内的电阻大,通电2min温度计2的示数变化更大,说明B烧瓶内的电阻产生的热量更多,所以可初步得出论: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6]该装置中有滑动变阻器,可以移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可以探究电阻RA或RB的电热与电流的关系。
    4.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也相同。
    (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甲和 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通过 来反映的(选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
    (2)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
    ①应选择甲和 两图进行实验;
    ②不同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选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
    【答案】 乙 液体升高的温度 丙 加热时间
    【详解】(1)[1]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不同的燃料加热相同的物质,即用甲、乙两图进行实验。
    [2]质量相同的加热物质,温度变化越大,说明吸收热量越多,所以实验中通过液体升高的温度(温度计升高的示数)来表示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
    (2)[3][4]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的实验中,需要燃烧相同的燃料,加热不同的物质,控制物质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相同,通过比较加热时间可知吸热的多少,进而判断两种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关系,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实验。
    5.【问题】图是小明学习了热量与比热容之后,对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和“不同燃料燃烧放热能力”的实验设计的装置图:
    【证据】
    (1)小明在进行甲组实验时,取质量相等的沙子与水,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在进行乙组实验时,他除了要保证水的质量与初温相同,还应使 相同;
    (2)在进行探究时需用到一些测量工具,除了上图中已经呈现的,在两组实验时小明均还需使用的测量工具是 ;实验中搅拌器的作用是:使被加热物体 ;
    【解释】
    (3)甲组实验是通过 来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乙组是通过 来比较不同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
    【拓展】在探究乙实验的过程中,小明在燃料全部完全燃烧完后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4)根据表中数据,可计算出碎纸片的热值是 J/kg;
    (5)通过实验得到的纸片热值与实际相比偏 (选填“大”或“小”)。
    【答案】 酒精与碎纸片的质量 托盘天平(天平) 受热均匀 加热时间的长短 水温上升的多少(温度计的示数、温度计的升高值) 1.2×106 小
    【详解】(1)[1]图乙是探究“不同燃料燃烧放热能力”的实验,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所以还应使酒精与碎纸片的质量相同。
    (2)[2]甲图中研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要控制物质质量相等;乙图中探究“不同燃料燃烧放热能力”,也要控制不同燃料质量相同,即甲、乙两图,物质的质量都必须相等,因此还要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即还需使用的测量工具是托盘天平。
    [3]实验中搅拌器的作用是:使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
    (3)[4][5]甲组实验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乙组是通过水温上升的多少来比较不同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
    (4)[6]由表可知,酒精加热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为
    碎纸片加热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为
    因酒精与碎纸片的质量相同,所以他们的质量为
    碎纸片的热值为
    所以,碎纸片的热值为1.2×106J/kg。
    (5)[7]因碎纸片在燃烧过程中有一部分热量会散失在空气中或被烧杯吸收,水吸收的热量比碎纸片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要小,由可知,通过实验得到的纸片热值与实际相比偏小。
    6.如图甲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某物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的装置。
    (1)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存在两处错误,请找出一处错误写 ;
    (2)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A的示数,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通过图乙分析可知该物体是 ;
    (3)图乙中,则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处于 状态,此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 ;
    (4)观察并记录温度计B的示数,绘制出图丙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此环境中水的沸点为95℃,说明当地的大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
    (5)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此时试管中的水 沸腾(选填“会”或“不会”)。
    【答案】 温度计B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温度计A的玻璃泡没有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晶体 固液共存 增加 小于 不会
    【详解】(1)[1]由图知道,图甲中的温度计B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存在错误,因为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会使得温度计所测水温偏高;另一处错误是温度计A的玻璃泡没有浸没在碎冰中,不能测量碎冰块的温度。
    (2)[2]由图乙知道,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持续吸热,因此该物体是晶体。
    (3)[3][4]图乙中,t1~t2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温度不变,但持续加热,因此内能增加。
    (4)[5]水沸腾后温度不变,水的沸点为95℃;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高,因此当地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5)[6]水沸腾时要满足两个条件:达到沸点和持续吸热;由于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则试管中的水虽然可以到达沸点,但无法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因此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7.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提供了两块比烧杯口略大的圆形硬纸板,小明和小华分别在硬纸板上剪出小孔,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甲所示,剪裁合适的是 (选填“A”或“B”),理由是 ;
    (2)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水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 ℃,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是 ;
    (3)实验过程中,应根据 判断水是否已经发生了沸腾;
    A.温度计的示数 B.观察到的现象
    (4)为验证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接下来的操作是: 。
    【答案】 A 避免温度计玻璃泡碰到容器壁 98 保持不变 B 撤去酒精灯,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详解】(1)[1][2]B在纸板边缘剪孔,放入温度计后,温度计的玻璃泡会接触到烧杯侧壁,从而导致测量温度不准确,故剪裁合适的是A。
    (2)[3][4]由图像可知,水温达到98℃后吸热温度不变,即水的沸点为98℃,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是保持不变。
    (3)[5]水沸腾时温度较高,会不断有大量水汽化成水蒸气进入气泡,这些气泡上升时体积逐渐变大,迅速到达液面破裂开,由此现象可判断水是否已经发生了沸腾,故选B。
    (4)[6]为探究水沸腾的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撤去酒精灯,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8.小明所在的学习小组开展了“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探究,在标准大气压下,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在第分钟时,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做完熔化实验后,小明想起严冬时路面结冰,道路工人常通过在路面撒盐的方式来使冰熔化,从而保障路面不打滑。小明猜想,这是因为水中加入盐后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的物态和记录盐水温度,并根据凝固过程中记录的温度数据,画出了凝固图像如图丙所示。从图丙中可知此盐水凝固点为 ,由此证明了在雪上撒盐可以 (选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丁所示,烧杯中含盐的冰未完全熔化前,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4)如图乙所示,AB段与CD段的加热时间相同,由此可计算出冰在固态时的比热容是 J/(kg·℃)。
    【答案】 固液共存 -2 降低 变多 2.1×103
    【详解】(1)[1]由图乙可知,在第3min到第8min,冰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知冰是晶体;在第3min到第8min,物质正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在第5min时,冰处于固液共存态。
    (2)[2]从丙图可知,在盐水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盐水的凝固点为-2℃。
    [3]正常情况下,冰的凝固点是0℃,同种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等;由于盐水的凝固点为-2℃,所以可推断出在雪上撒盐可以降低雪的凝固点,即降低雪的熔点。
    (3)[4]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故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4)[5]由于同一个的酒精灯在相同时间放出的热量相同,所以AB段与CD段的加热时间相同,则相同质量的冰和水,在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即
    Q冰=Q水

    则冰在固态时的比热容
    9.小明班的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小明在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进行的调整是 ;
    (2)改正错误后,小明组继续实验。用酒精灯给水加热,随时观察实验现象,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1min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
    如图乙所示是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
    (3)第5分钟开始观察到水中出现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则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 ;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时水的沸点为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 ;
    (5)小明又改用烧瓶进行了实验,他在烧瓶内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小明看到水不再沸腾;然后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丙所示,结果发现已停止沸腾又重新沸腾,水重新沸腾的原因是 。
    【答案】 将温度计适当往上调节 96 水蒸气 98 不变 浇冷水,使瓶底内的气压降低,沸点降低,导致水重新沸腾起来的
    【详解】(1)[1]当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会导致测得的液体的温度不准确,这应进行的调整是将温度计适当往上调节。
    (2)[2]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的上表面在90℃往上6格,所以示数为96℃。
    (3)[3]根据表格可知,第5分钟开始后,水已经开始沸腾,这时观察到水中出现大量气泡,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液体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4)[4]水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称为沸点,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温度保持在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8℃。
    [5]观察表中数据,水达到沸点之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3)[6]因为液体的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烧瓶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导致水的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
    10.如图所示,A、B、C三个实验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为10g,烧杯内液体的质量都相同。
    (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 两个装置,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该选择 两个装置(选填装置序号A、B、C);
    (2)在“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的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 表示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已知酒精的热值为,水的比热容是,10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35%被500g的水吸收,可以使水的温度升高 ℃。
    【答案】 BC AB 温度计示数变化 50
    【详解】(1)[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控制液体种类相同,而燃料的种类不同,由图可知,BC两图符合要求。
    [2]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该控制燃料的种类相同,而液体种类不同,由图可知,AB两图符合要求。
    (2)[3]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需要通过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来体现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通过温度计示数变化来体现。
    [4]10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被水吸收的热量为
    水升高的温度为
    押第18—20题(2)光学实验题(10题)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丽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可以绕着ON转动。
    (1)实验中为了使光路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应该 ;
    A.向纸板喷烟或雾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
    (2)如图乙所示,小丽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实验时在纸板B上观察到 现象,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3)某同学在实验中,测得入射角和反射角均为45°,由此便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互为余角”的不科学结论。对该同学做的实验,你的改进建议是 。
    【答案】 C 下半部分有反射光线,上半部分无反射光线 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应进行多次实验
    【详解】(1)[1]为了使光路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应该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因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将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出现的现象是在纸板B的下半部分有反射光线,上半部分无反射光线。
    (3)[3]根据实验操作可知,只有一次实验数据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应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多次实验。
    2.老师指导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像的位置)。
    (1)从如图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 (选填“放大镜”、“幻灯机”或“照相机”);
    (2)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15到30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以外处。但是,当他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 ;
    (3)为了让蜡烛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
    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 15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 (选填“大”或“小”),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方(选填“前”或“后”)。
    (4)如图1所示,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某实验小组不小心将透镜摔成了三部分,在中间部分未找到的情况下,该小组将凸透镜的上下两部分粘在一起放回原位,继续完成实验,如下图所示。此时该小组在光屏上将看到 个清晰的像。
    【答案】 放大 幻灯机 像距太大(或超出了光具座的长度范围) 小于 大 后 1
    【详解】(1)[1][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
    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幻灯机。
    (2)[3]蜡烛放在C位置时,此时物距接近于15.0cm,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可能是物距接近于焦距,像距太大,不能成在光屏上,此时像距太大(或超出了光具座的长度范围)。
    (3)[4]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此透镜焦距小于15cm。
    [5]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焦距变大,近处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后,因此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可以用凸透镜的镜片进行矫正。
    (4)[6]根据题意可知,将上下两部分重新粘在一起后,光屏上仍能成1个完整的像,只是凸透镜会聚光线数量比原来减少,像比原来变暗。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丽同学准备了透明玻璃板、刻度尺、光屏和A、B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如图所示: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 。多次改变点燃蜡烛A的位置,发现未点燃的蜡烛B总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
    (2)为了判断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移去蜡烛B,在此处放一光屏,此时人眼应在蜡烛 (选填“A”或“B”)一侧观察光屏的情况;
    (3)若玻璃板沿水平切去一部分,使玻璃板的高度低于蜡烛A的高度,人眼通过玻璃板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完整的像。
    【答案】 确定像的位置 相等 B 能
    【详解】(1)[1]薄玻璃板有透光性,既能成像,又能看清玻璃板后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多次改变点燃蜡烛A的位置,发现未点燃的蜡烛B总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因两蜡烛完全相同,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2)[3]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为了判断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移去蜡烛B,在此处放一光屏,此时人眼应在蜡烛B一侧观察光屏的情况。
    (3)[4]若玻璃板沿水平切去一部分,因像与物大小相等,仍成完整的像,故人眼通过玻璃板能看到蜡烛A完整的像。
    4.如图甲是小融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选用薄玻璃板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A、B两根蜡烛的大小和形状相同,这样便于验证像和物的 关系;
    (3)将点燃的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方,小融的眼睛应该在蜡烛 (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的像,若发现蜡烛A的像不太清晰,通过点燃蜡烛B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使像变清晰;
    (4)实验中,若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如图乙所示,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近的像A'较 (选填“亮”或“暗”),较远处的像A''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 (选填“P”或“Q”)面成像得到的;
    (5)丙图为猫咪照镜子的情境,若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中间截成两半,将右边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则左、右两半面镜子 。
    A.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B.左半边镜子成完整像,右半边不成像
    C.都成完整的像,但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答案】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大小 A 不可以 亮 Q C
    【详解】(1)[1]厚玻璃板两个反射面成两个相距较远的像,不易确定像的位置,故实验中应选用薄玻璃板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实验中为了验证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A、B两根蜡烛的大小和形状应相同,当B与A的像重合时可知像与物大小相等。
    (3)[3][4]平面镜成的像属于光的反射,将点燃的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方,小融的眼睛应该在蜡烛A侧观察蜡烛A的像;若发现蜡烛A的像不太清晰,若点燃蜡烛B,则周围环境亮度增大,故不可以使像变清晰。
    (4)[5][6]光线射到玻璃上,要发生反射和折射,玻璃有两个表面,前表面直接反射,较亮,所以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近的像较亮;根据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其中较远处的像A''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Q平面镜成像得到的。
    (5)[7]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平面镜仍能成完整像;平面镜左右两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像与小猫关于镜面对称,因为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所以两个像的位置是不同的,故选C。
    5.在探究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与物距、焦距的关系时,三个小组的同学用高度相同的发光体以及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等器材进行了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
    (1)由表中数据可知:物体高度、凸透镜焦距一定时,物距变大,所成实像高度的变化情况是: ;物体高度、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焦距变大,所成实像的高度变化情况是: ;
    (2)讲台上有一发光体,同学们利用凸透镜和光屏观察发光体在各自光屏上所成的像,小京所用凸透镜离发光体较远,小强所用凸透镜离发光体较近,发现两人光屏上呈现的像的高度相等,则小京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小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 变小 变大 大于
    【详解】(1)[1]表1中,凸透镜焦距不变f₁=5cm,物距11cm、17cm、40cm不断增大,像高5cm、2.5cm、0.9cm逐渐减小;同理表2中、表3中也可看出物体高度、凸透镜焦距一定时,物距变大,所成实像高度变小。
    [2]观察三个表中的最后一项,凸透镜焦距变大5cm、8cm、10cm,物距不变都是40cm,像高变大0.9cm、1.5cm、2cm。
    (2)[3]同一个物体,两个凸透镜所成像的高度相等,离物体近的透镜对光的折射能力强,焦距短,所以小京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大于小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6.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明选择了薄玻璃板按如图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小明应在 (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3)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4)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5)小明根据所学的平面镜知识,设计了如乙图所示的水位测量仪,从C点发出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D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若C点与水面相距3m,则C与它在水中的像C′之间的距离为 ;若光斑D向左移动了1m,说明水位 (选填“上升”或“下降”)了 m。
    【答案】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A 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6 上升 0.5
    【详解】(1)[1]玻璃板有透光性,既能成像有能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实验时,利用点燃的蜡烛A成像,所以应在A这一侧接收反射光线,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3]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而虚像不能,所以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4)[4]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B蜡烛与A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因此蜡烛B不能与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5)[5]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的像距等于物距可知,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在水中的像A'距离水面为3m,所以C与它在水中的像C′之间的距离为
    s=3m+3m=6m
    [6][7]由于光斑向左移动了,所以液面上升了,如下图所示
    由所学知识可知
    DE=OF=1m
    因为从C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所以水面上升的高度为
    7.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
    (2)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
    (3)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此现象可以体现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4)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为了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小明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所视物)、水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如下图甲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水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此时所成的像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
    (5)向水透镜内继续注水,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如上图乙所示,小明在水透镜前放置一个 (选填“近视镜”或“远视镜”),发现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撤去放置的镜,应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水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 10.0 同一高度 缩小 近视眼 照相机 近视镜 靠近
    【详解】(1)[1]如图甲所示,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是焦点所在的位置,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故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f=30.0cm-20.0cm=10.0cm
    [2]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水平高度。
    (2)[3]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物距为30.0cm,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4]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即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像距会变小,像在光屏的前方,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近视眼因为晶状体会聚能力过强或眼球前后径距离过大导致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故此现象可以体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4)[5]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因此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照相机。
    (5)[6]向水透镜内继续注水,水透镜的焦距会变短,会聚能力变强,使像提前会聚,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延迟像的形成,所以在水透镜前放置一个放一个凹透镜,即近视镜。
    [7]若撤去放置的镜,因像提前会聚了,所以应将光屏靠近水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8.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将平面镜放置在水平面上,纸板垂直于镜面,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前后转动,如图甲所示。
    (1)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选填选项字母);
    A.改变纸板与平面镜的夹角
    B.沿ON向后转动纸板F
    C.多次改变光线入射的角度,并测量对应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2)小羽同学又利用图乙所示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3)小羽将图乙中的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将 (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保持不变”)。
    【答案】 C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保持不变
    【详解】(1)[1]A.在实验过程中,平面镜应与纸板垂直,改变纸板与平面镜的夹角,无法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反射光线的位置并不会随之发生改变,纸板F不能显示出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不能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时,为了得出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这样才能避免结论的偶然性,应进行的操作是改变光线与的夹角,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2]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在物体的一侧,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3]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位置不变,观察到蜡烛的像保持不变。
    9.如图为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应选用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
    (2)在图甲中,在玻璃板前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小明在蜡烛A的 (选填“同侧” 或“异侧”)观察像A',并取另一支完全相同的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移动,发现蜡烛B 跟像A'完全重合,此现象表明了像与物的 相等。
    (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反复移动光屏都无法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4)在图乙中将一枚象棋放在竖直的玻璃板前,观察到它的像在a处;将玻璃板向右 平移至图丙所示的位置时.象棋的像在 (选填“a”“b” 或“c”)处。
    【答案】 薄 同侧 未点燃 大小 虚 a
    【详解】(1)[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的玻璃板。
    (2)[2][3][4]实验时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将一支蜡烛点燃,另一支蜡烛不点燃,使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实验中在A蜡烛同侧能看到A蜡烛的像,又能看到代替A蜡烛的B蜡烛,由于A、B蜡烛大小完全相同,当未点燃的蜡烛B与蜡烛A所成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3)[5]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所成,是虚像,不能被光屏承接。
    (4)[6]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故象棋子所成的像应在a处。
    10.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甲和焦距为18cm的凸透镜乙进行实验。
    (1)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选用的凸透镜是 (填“甲”或“乙”), (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根据该原理工作的;
    (2)保持上述实验中凸透镜及其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线处,应将光屏移到 cm刻度线处,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改用另一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保持蜡烛、凸透镜分别位于20cm、50cm刻度线处不变,应将光屏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答案】 甲 投影仪 65 远离
    【详解】(1)[1][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则物距和像距分别为:u=15.0cm,v=30.0cm,由于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根据该原理工作的;此时应满足
    2f>u=15.0cm>f
    可得
    7.5cm所以选择的甲凸透镜。
    (2)[3]保持上述实验中凸透镜及其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线处,物距
    u1=50.0cm-20.0cm=30.0cm
    由此时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即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时为15.0cm,所以光屏放在65cm刻度线处。
    (3)[4]改用另一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即f1=18cm,此时凸透镜焦距变大。物距不变,此时应满足
    2f1>u1=50.0cm-20.0cm=30cm>f1,v1>2f1
    成放大的实像,应物距不变,焦距变大,则光线的会聚点变远,故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押第18—20题(3)力学实验题(20题)
    1.某实践小组利用身边物体测量液体的密度。
    (1)如图甲,在刻度尺左端扎上橡皮筋(橡皮筋相当于平衡螺母),用细绳悬挂刻度尺;调节橡皮筋位置,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将悬挂铝块(密度为)的细绳固定于a位置并保持不变,记录Oa的长度为;调节悬挂石块的细绳b的位置,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Ob的长度为;
    (3)如图丙,将铝块浸没于待测液体中,调节右侧细绳至c位置,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Oc的长度为L;位置c应在位置b的 (选填“左”或“右”)侧;
    (4)待测液体的密度 (用上述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5)更换待测液体,重复以上步骤,就可以测出不同液体的密度,在刻度尺相应刻度上标记液体密度,即制成了“密度秤”,此密度秤的测量范围为 ,它的刻度是否均匀?答: 。
    【答案】 左 否/不均匀
    【详解】(3)[1]将铝块浸没于待测液体中,铝块受到浮力的作用,拉力等于重力减去浮力,故拉力减小,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右侧力臂应变小,所以位置c应在位置b的左侧。
    (4)[2]由图乙可知
    解得
    将铝块浸没于待测液体中,左侧减小的拉力等于铝块受到的浮力,右力臂减小也是因为浮力,故有
    解得
    (5)[3] [4]未将铝块放入液体中时,L2等于L,所以液体密度为0。由可知,,则且L和不成正比,所以密度计的刻度不均匀,测量范围是。
    2.小智发现妈妈购买的防滑地垫的A面比B面更粗糙,为了比较A、B两个面的防滑性,小智利用商家赠送的小块地垫样品和弹簧测力计进行了下列探究:
    (1)如图甲、乙,分别将B、A面与同一水平地面接触,用弹簧测力计水平 拉动小块地垫,根据 原理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2)小智发现完成甲、乙两次实验测得的滑动摩擦力都很小,比较不出A、B两个面的防滑性,于是又找来一个铁块,在原水平地面上进行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通过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发现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
    (3)为了完成探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在丙图实验的基础上小智只将 ,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2.2N,通过与丙图实验测得的滑动摩擦力相比,得到了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一个重要结论 。
    【答案】 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压力 大 A、B两个面对调 压力大小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详解】(1)[1][2]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直线拉动小块地垫,此时地垫受力平衡,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2)[3][4]甲、丙两图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但压力不同,丙图压力大,摩擦力大,故得出结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5][6]滑动摩擦力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所以只需将A、B两个面对调即可,图丙中摩擦力为1.6N,换成更粗糙的A面后,摩擦力变为2.2N,说明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项目学习小组自制了果汁,他们利用量筒、烧杯、天平等器材测量果汁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 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小组同学测出烧杯和果汁的总质量为103g后,将烧杯中的部分果汁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然后测出烧杯和剩余果汁的质量(如图丙所示)为 g,则该果汁的密度为 。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又想利用电子秤、水、玻璃瓶和记号笔测量果汁的密度,请你帮他们将以下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用电子秤测出空玻璃瓶的质量;
    ②向玻璃瓶中倒入适量水,用笔标记液面位置,用电子秤测出玻璃瓶和水的质量;
    ③将玻璃瓶内的水倒出并擦干, ,用电子秤测出玻璃瓶和果汁的质量;
    ④果汁密度的表达式 (用所测和已知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水的密度用表示)。
    【答案】 零刻度线 右 71.2 向玻璃瓶中倒入果汁至标记位置
    【详解】(1)[1]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使用之前要进行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与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对齐,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2]天平使用前调节平衡时,要调节平衡螺母,规则是“右偏左调,左偏右调”,即指针向右偏就向左调平衡螺母,指针向左偏就向右调平衡螺母。
    (2)[3]据图可知,此时天平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所以此时烧杯和剩余果汁的质量是
    [4]由题可知,倒入量筒中的果汁重量为
    根据乙图,果汁的体积为30mL即为30cm3,则根据密度公式,果汁的密度为
    (2)[5][6]小组同学利用玻璃瓶内所装液体体积相同的特点进行测量。将玻璃瓶中装入适量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则玻璃瓶中水的质量为
    用向玻璃瓶中倒入果汁至标记位置,用天平测出玻璃瓶和果汁的总质量为,则果汁的质量为
    根据密度公式,水的体积为
    玻璃瓶中果汁体积与水相同,则果汁密度为
    4.小薛和小程同学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实验器材,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如图1所示。请你完成下列内容:
    (1)本实验通过观察海绵的 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在 相同时,压力越 ,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3)小薛联想到坦克车履带的设计,这可用图1中 (选填“甲、乙”、“甲、丙”或“乙、丙”)两组实验所得结论解释;
    (4)如图1,若将丙图中放有砝码的小桌放在木板上,如图1丁所示,比较图丁与图丙,小桌对木板和海绵的压强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5)如图2,三个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三种方法均切去一半,剩余的一半仍在桌面上。切割后,桌面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变的是 ;(选填“A”、“B”或“C”)
    (6)小程取三个高度均为h,密度均为ρ的实心均匀物体甲、乙、丙。甲、丙是圆柱体,乙是长方体,甲、乙底面积相同且是丙底面积的2倍,如图3。把它们放在水平桌面的海绵上,发现海绵被压下的深度相同。他分析出了甲、乙、丙三个物体对海绵的压强均为p= (写出推导过程),解释了“海绵被压下的深度相同”的原因。
    【答案】 凹陷程度 受力面积 大 乙、丙 相等 A
    【详解】(1)[1]本实验采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2][3]甲、乙中,受力面积相同,乙图的压力较大,海绵的凹陷程度较明显,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3)[4]坦克车履带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这可用图1中乙丙两组实验所得结论解释,乙丙中控制压力相同,受力面积越大,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小,说明压力相同,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4)[5]丙丁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相同,由得,小桌对木板和海绵的压强相等。
    (5)[6]AB切割完后,密度不变,A的高度不变,B的高度减小,由得,切割后,A对桌面受到的压强不变,B对桌面受到的压强变小;C切割完后,重力变为原来的一半,对桌面的压力变为原来的一半,受力面积大于原来的一半或者小于原来的一半,由得,切割完后,C对桌面的压强改变。
    (6)[7]物体在水平面上,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重力,即
    柱形物体的体积为
    则柱形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甲、乙、丙是三个高度均为h,密度均为ρ的实心均匀物体。甲、丙是圆柱体,乙是长方体,则甲乙丙对水平面的压强均为
    5.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物块的重力为 N,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N;
    (2)分析A、B、C、D四图,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 有关;
    (3)分析 三图,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密度有关;
    (4)如图F 所示,小明将物块切去一部分后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与图 D 对比,得出结论:浮力大小与物体自身的形状有关。这个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5)若弹簧测力计损坏,小明利用电子秤进行探究,他将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电子秤上,再用细线挂着物块,将物块缓慢浸入水中,物块始终没有接触烧杯底,则该过程中电子秤示数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深度的关系图像是下图中的 。(填字母)
    【答案】 4.8 2 体积 A、D、E(或A、C、E) 错误 改变自身形状时也改变了自身的体积(或没有控制浸入水的体积相同) B
    【详解】(1)[1][2]由A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则物体的重力为G=4.8N,由C、D可知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G-F=4.8N-2.8N=2N (2)[3]由A、B、C、D四图可知,排开水的体积不同,测力计示数不同,由称重法可得,受到的浮力不同,且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浮力越大,故可以得出当液体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大,所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3)[4]由A、D、E或A、C、E图可知,物体全部浸没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2N ;全部浸没时在盐水时浮力为
    F浮1=G -F'=4.8N-2.6N=2.2N
    由于水和盐水的密度不同,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密度有关。
    (4)[5][6]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自身的形状的关系,要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图D、F中物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故得出 浮力大小与物体自身的形状有关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5)[7]随着物块浸在水中体积的增大,浮力增大,当物体完全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台秤显示的是烧杯对台秤的压力,烧杯对台秤的压力大小等于烧杯和水的重力加上物块对水的压力,物块对水的压力与水对物块浮力大小相等,故台秤示数先增大后不变,故选B。
    6.如图所示,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程0~2.5N,分度值0.05N)、水槽、相同规格的圆柱体组(铜柱、铁柱)、相同规格的圆柱体大物块、细线、水、盐水等。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图组装好实验器材,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为物体重力G,记录在表格中;
    (2)打开阀门,使水和盐水进入透明水槽,并浸没金属块和大物块后再关闭阀门;
    (3)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将其记录在表格中;
    (4)计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并填入表格中。
    分析论证:
    (1)由A、B两组实验对比可以得出结论: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 ;
    (2)由 两组实验对比可以得出结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体积有关;
    (3)由D、E两组实验对比可以得出结论,浮力大小与 有关;
    评估交流:
    (4)打开阀门向水槽内放水时,水瓶与水槽构成的容器名称叫做 ;
    (5)在进行D、E两组实验时没有选用B组实验所用的铁块,而是选用两个体积更大的圆柱体大物块,其原因可能是铁块在水和盐水中的浮力差距小于弹簧测力计分度值,通过增大 来增大两次浮力的差值,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6)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所用的盐水的密度为 ;
    (7)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木架上,通过水瓶往水槽注水的方式使物体浸入液体中,这样操作的好处是 。
    【答案】 无关 A、C 液体密度 连通器 排开液体体积 能同时观察各组弹簧测力计示数,便于比较
    【详解】(1)[1]由A、B实验可知,物体分别为铜块、铁块,它们的密度不同,体积相同,浸没在液体中时,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则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2)[2]要想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体积的关系,应改变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保持其他量不变,即液体的密度不变,由图可知,A、C实验中,A为一个铜块,C为两个铜块,故浸入液体的体积不同,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A中物体受到的浮力0.10N,实验C中物体受到的浮力0.20N,浮力大小不同,故可得出结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体积有关。
    (3)[3]由D、E两组实验可知,均为大物块,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但D实验大物块在水中,E实验大物块在盐水中,由表中数据可知,受到的浮力分别为0.75N、0.90N,故所受浮力大小不同,则可得出结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4)[4]打开阀门向水槽内放水时,水瓶与水槽上端开口,底部相通,所以属于连通器。
    (5)[5]由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液体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盐水与水的密度差固定,因此铁块在水和盐水中的浮力差距小于弹簧测力计分度值,可通过增大排开液体体积增大浮力之差从而得出结论。
    (6)[6]大物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联立①②可得,实验所用的盐水的密度为
    (7)[7]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木架上,通过矿泉水瓶往水槽注水的方式使物体浸入液体中,这样操作不需要再用手拿着弹簧测力计测量,几组实验可以同时观察各组弹簧测力计示数,便于比较。
    7.小刘同学在使用同一装置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的两次实验中,将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释放时的场景如图甲、乙所示;木板固定在水平面上。
    (1)甲、乙所示实验中,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即悬挂点的正下方),速度大小 (填“相等”或“不相等”)。实验中是通过比较 来比较小球动能大小的。
    (2)图乙装置中有一处错误,正确的操作是 。改正后进行实验,发现木块会从木板右侧滑出,为改变这种情况,可以 (填“增大”或“减小”)木块的质量或者 (填“增大”或“减小”)小球释放的初始高度。
    (3)若想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应将质量 (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球从 (填“相同”或“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
    【答案】 相等 木块移动的距离 保持木块初始位置相同 增大 减小 相同 不同
    【详解】(1)[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道,图甲、乙中,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速度大小相等;
    [2]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恰好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碰撞,木块都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本实验就是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反映小球撞击木块前的动能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2)[3]图中错误的操作是两次实验中未保持木块初始位置相同,所以,正确的操作是保持木块初始位置相同。
    [4][5]改正后进行实验,发现木块会从木板右侧滑出,则可以采取的措施:可以通过增大木块的质量来加以改进;也可以降低小球的初始高度或减小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3)[6][7]根据控制变量法知道,在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要选择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让它们分别从不同高度落下。
    8.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小钢球从高度为h的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同一小木块向前移动一段距离s后停下。完成甲、乙、丙所示的三次实验,其中,。
    (1)小钢球在滚下斜面的过程中,它的 能转化为动能。其动能大小是通过 来反映的;
    (2)小木块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 力的作用。
    (3)分析比较甲和乙两组实验可知,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 。
    (4)分析比较 两组实验可知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5)如果水平面光滑,则 (选填“能”或“不能”)完成本实验。
    【答案】 重力势 木块移动的距离大小 阻 大 甲、丙 不能
    【详解】(1)[1][2]小钢球从斜面滚下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故重力势能减小,同时速度变大,动能增加,所以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其动能大小是通过小木块移动的距离大小来反映的。
    (2)[3]小钢球在水平面上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小钢球具有惯性,小木块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
    (3)[4]分析比较甲和乙两组实验知道,小球的质量相同,在斜面上的高度不同,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不同,甲中小木块移动的距离较远,说明动能较大,故可得出结论: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4)[5]甲、丙两组实验中物体的质量不同,其高度相同,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由此可知,甲、丙实验可得出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5)[6]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木块在滑动过程中不受力,木块就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木块移动距离的远近,达不到探究目的。
    9.斜面在物理实验探究中应用广泛。
    实验一: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实验中发现:接触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
    (3)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
    实验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用质量不同的A、B两个小球()碰撞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纸盒。
    (4)将甲与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 有关。将甲与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 有关。
    【答案】 相等 慢 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 质量
    【详解】(1)[1]要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据控制变量法,需要控制小车到达斜面的速度相同,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可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2)[2]由图示知,①②③三次实验中,木板表面最光滑,小车所受阻力最小,滑行距离最大,即速度减小得最慢,毛巾表面最粗糙,小车所受阻力最大,滑行距离最小,速度减小得最快,所以小车所受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3]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0,它的速度将不改变,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4]图甲和乙中,相同的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滚下,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撞击木块移动的距离也不同,所以可得小球的动能大小与小球的速度的有关。
    [5]图甲与丙中,不同质量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滚下,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撞击木块移动的距离不同,所以可得小球的动能大小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10.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装置,每只钩码重为0.5N(钩码个数若干),弹簧测力计量程为0~5N。
    (1) 图甲中,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移;
    (2) 图乙中,小明实验时始终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时,其示数是 N,若将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其示数将变 。若钩码和测力计的位置保持不变,则在 A点最多可挂 个钩码;
    (3) 图丙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₁,杠杆受到绳的拉力为F₂,小明发现F₁×OD≠F₂×OC,其原因是 ;
    (4)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需要测量多组数据。下列实验中与其目的相同的是 。
    A.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B.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
    【答案】 左 2.5 变大 6 见详解 A
    【详解】(1)[1]杠杆左高右低,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
    (2)[2]图乙中,A点挂三个钩码,重为
    G=0.5N×3=1.5N
    设杠杆上每格长度为L,根据杠杠的平衡条件可得
    1.5N×5L=F×3L
    解得:F=2.5N。即当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时,其示数是2.5N。
    [3]将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拉力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拉力变大。
    [4]已知拉力最大为5N,若钩码和测力计的位置保持不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G'×5L=F'×3L
    解得:G'=3N。可挂钩码数量
    (3)[5]图丙中,杠杆的重心在其中心,而杠杆的支点没有位于杠杆的重心上,杠杆自身的重力影响了杠杆的平衡。
    (4)[6]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需要测量多组数据,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寻找杠杆平衡的普遍规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改变入射角的读数,多次实验。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减小误差,故A与其目的相同。
    故选A。
    11.如图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装置。

    (1)在杠杆上挂钩码前,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保持 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2)该小组在实验中操作规范,由于不知道钩码的重力大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分析数据后,初步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与阻力之比和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互为倒数。显然,钩码重力的具体数值对得到杠杆平衡条件 (选填“有”或“没有”)影响。根据此结论,表中第3次实验数据的阻力臂为 cm;
    (3)为明确钩码的重力大小,该小组找来天平测其质量。调整天平横梁平衡时,要先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 处。测量钩码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托盘中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质量为 g,即可求出重力大小;

    (4)杆秤是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工作的。如图丙,当秤盘不放物品时,秤砣悬挂在0kg刻度线处杆秤刚好平衡(简称“调零”)。某杆秤的秤盘因不慎磕坏了一个缺口,导致杆秤不能调零,继续使用该杆秤,测量结果将 。该小组在秤盘底粘一块橡皮泥,使杆秤能调零,那么使用该杆秤,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答案】 水平 没有 20 0刻度 50.2 偏小 不受影响
    【详解】(1)[1]为了便于测量力臂,在杠杆上挂钩码前,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保持水平并静止。
    (2)[2]根据题意知道“动力与阻力之比和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互为倒数”,即
    由数学知识知道,此结论也可以表述为,说明钩码重力的具体数值对得到杠杆平衡条件没有影响。
    [3]根据“动力与阻力之比和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互为倒数”知道,表中第3次实验数据的阻力臂
    (3)[4]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调至标尺的0刻度线处,然后按“左偏右调”的方法调节。
    [5]由图乙知道,砝码的总质量为50g,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示数为0.2g,则钩码的质量为
    50g+0.2g=50.2g
    (4)[6]由于某杆秤的秤盘因不慎磕坏了一个缺口,在测量时需要多放物品去不足缺口处的质量,所以,在不变时,测量结果偏小。
    [7]该小组在秤盘底粘一块橡皮泥,则补足了因缺口而减小的秤盘的质量,所以使杆秤能调零,那么使用该杆秤,测量结果将不变。
    12.某实验小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将装置放在水平工作台后,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时,在已调好的杠杆两侧挂上钩码后,出现如图乙所示的情形。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左侧钩码向左移动 B.将右侧钩码向右移动 C.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3)在杠杆左侧位置4悬挂了3个钩码后,用2个钩码悬挂在杠杆右侧位置5时,发现杠杆并不能保持水平,于是在右侧位置2处又悬挂了1个钩码,杠杆恰能在如图丙所示位置保持静止,此时杠杆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面对这样的实验现象,在接下来的探究步骤中,该小组面临的困难是 ;
    (4)猴、兔分萝卜的过程如图丁所示。漫画中看似取得了皆大欢喜的结果,但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实际上猴子分得的萝卜重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兔子分得的萝卜重量;
    (5)我国古人运送巨木的劳动情景如图戊所示。他们通过横杆、支架、石块等,将巨木的一端抬起,垫上圆木,以便将其移到其他地方。其中横杆属于 杠杆。
    【答案】 右 A 平衡 杠杆的力和力臂数目过多,不易得出结论 大于 省力
    【详解】(1)[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由图甲可知,杠杆的右端上翘,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2]由图乙可知,杠杆右端下沉,要想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边的钩码向左移动或将左边的钩码向左移动;在实验过程中,不能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杠在水平位置平衡,故BC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3)[3]设1个钩码重为G,杠杆上一格的长度为L,图丙中,左侧力与力臂之积为
    右侧力与力臂之积分别为
    则有
    则此时杠杆平衡。
    [4]在初中阶段,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只有一个动力和一个阻力,不探究多个动力或阻力的作用下的杠杆平衡,即因为杠杆的力和力臂数目过多,不易得出结论。
    (4)[5]将萝卜看作是杠杆,如下图所示:
    以O为支点,左端的重心在A处,右端的重心在B处,则
    lOA<lOB
    即A端重力的力臂小于B端重力的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
    因为
    lOA<lOB
    所以
    GA>GB
    故猴子分得的萝卜重量大于兔子分得的萝卜重量。
    (5)[6]由图戊可知,横杆在使用的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
    13.小明同学利用以下器材设计甲和乙两种方案测量金属球的密度,按图所示完成以下步骤。
    (一)方案甲:器材:天平、量筒、水、细线(质量和体积均不计,不吸水)
    (1)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置于“0”刻度线,调节 ,直至天平平衡;
    (2)接着他按如图A所示的方法来称量金属球的质量,其中有两个错误,请指出错误:① ;
    ②用手拿取砝码;
    (3)改正错误后,正确测出金属球的质量和体积,所测数据如图B和图C所示。密度的测量值是 g/cm3;合 kg/m3;
    (4)在上述测量过程中,小明将金属球放入量筒中时,不小心将量筒中的水溅到了量筒壁上,则他所测的金属球密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二)方案乙:器材:电子秤、溢水杯、水
    ①用电子秤测出金属球的质量,如图D所示;
    ②将金属球放入溢水杯中,然后向溢水杯中注满水,测出总质量,如图E所示;
    ③缓慢取出金属球,再向溢水杯中补满水,测出此时总质量,如图F所示;
    (5)金属球密度的测量值是 g/cm3;实验中取出金属球时会带出一些水,则金属球密度的测量值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平衡螺母 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 7.2 7.2103 偏大 7.5 不变
    【详解】(1)[1]该实验中,应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置于“0”刻度线,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横梁平衡。
    (2)[2]图A中,天平的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而天平在测量时,应该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3)[3][4]由图B知,金属球的质量
    m=50 g+20 g+2g=72g
    由图C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水的体积为20cm3,金属球与水的总体积为30 cm3,金属球的体积
    V=V1-V2=30 cm3-20cm3=10cm3
    金属球的密度
    (4)[5]将金属球放入量筒中时,量筒中的水溅到了量筒壁上,导致水和金属球的总体积偏小,则金属球的体积偏小,由可知,金属球密度的测量值偏大。
    (5)[6][7]由图D、E知,金属球的质量为72.0 g,溢水杯中金属球与水的质量为98.0 g,此时溢水杯中水的质量
    m水=mE-mD=98.0g-72.0g=26.0g
    由图F知,溢水杯装满水时,水的质量为35.6 g,所以金属球排开水的质量
    m排=mF-m水=35.6g-26.0g=9.6g
    排开水的体积,即金属球的体积
    金属球的密度
    取出金属球,带出一些水,造成往溢水杯中所加的水的质量偏多,但加满水时,溢水杯中水的总质量不变,求得金属球排开水的质量不变,求得的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即金属球的体积不变,金属球的质量为准确值,由知,求得的密度不变。
    14.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图-1中,杠杆静止时处于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相同规格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直接在杠杆上测量 ;
    (2)如图-2所示,在杠杆左侧A位置(左边位置第四格)先挂了3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在右侧B位置(右边位置第三格)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3)如图-3所示,小明在A位置挂一个弹簧测力计,在B位置挂了2个钩码,现将弹簧测力计从C位置移到D位置,在此过程中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示数 ,原因是测力计的拉力力臂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明用如图-4装置进行探究,发现总是无法得到教材上所给出的杠杆平衡条件,其原因是 。
    【答案】 平衡 右 力臂 2 变小 变大 见详解
    【详解】(1)[1]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图中杠杆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
    [2]杠杆静止在图-1所示位置,杠杆右端偏高,应将杠杆上的螺母向右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相同规格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力臂恰好沿着杠杆的方向,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同时可以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2)[4]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0.5N,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由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得
    (3)[5][6]图丙中,当弹簧测力计绕A点从C位置转动到D位置的过程中,要保持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F将变小,这是因为当拉力由倾斜变成竖直时,阻力阻力臂不变,拉力F力臂变大,所以相应的力会变小,这样才能保持平衡。
    (4)[7]利用如图-4所示装置进行探究,杠杆的重心没有通过支点,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有影响,因此总是无法得到教材上所给出的杠杆平衡条件。
    15.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利用完全相同的两块木块A、B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测量前,发现弹簧测力计指针不在零刻度线上,实验前应该先在 (选填“竖直”或“水平”)方向对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零;
    (2)比较图中丙、丁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 (选填“有关”或“无关”),图丙中木块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则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为 N;
    (3)小明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戊所示。两个传感器可分别显示拉力和压力的大小。往沙桶中加减沙子的目的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实验过程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答案】 水平 无关 0 压力 不需要
    【详解】(1)[1]弹簧测力计使用时,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测力计水平使用,所以测量前,发现弹簧测力计指针不在零刻度线上,应该在水平方向对测力计进行指针调零。
    (2)[2][3]对比图中丙和丁图的信息,发现虽然接触面积不同,但测力计的示数却相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丙图中的木块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两木块保持相对静止,即未发生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可将A、B看做一个整体,则木块B不受摩擦力,即所受到的摩擦力为0N。
    (3)[4][5]添加沙子后,铁块受到向上的拉力变大,铁块对木板的压力变小,往沙桶中加减沙子的目的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的;由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速度无关,所以实验中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
    16.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所示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 。
    (2)实验中是通过改变 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
    (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快/慢);。
    (4)若实验中小车仅在木板上滑行时滑出了右端,,是否需要重做本实验以获取可靠的证据? (填“需要”“不需要”)理由是 。
    (5)在本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反映的是 。
    (6)如果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即不受阻力作用,那么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此实验基础上可知 。
    【答案】 相等 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慢 不需要 见解析 阻力对小车运动情况的影响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详解】(1)[1]每次都从斜面上不同位置滑下来,位置越高,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越大,故每一次从同一位置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水平面时初速度相同。
    (2)[2]在做“斜面小车实验”时,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阻力的大小不同,故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阻力。
    (3)[3]实验中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小车受到了阻力的作用;实验中,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表面上滑行,其在最粗糙的毛巾表面,受到的阻力最大,通过的距离最短,速度减小的最快;在最光滑的木板表面,受到的阻力最小,通过的距离最长,速度减下的最慢,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
    (4)[4][5]本实验中,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反映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可以说明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若实验中小车仅在木板上滑行时滑出了右端,说明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大,能够与其它两次实验结果做比较,因此,不需要重做本实验也可以获取可靠的证据。
    (5)[6]本实验中,小车在水平表面受到阻力不同,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反映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这里用到了转换法的思想。
    (6)[7]假如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的速度就不会减小,小车将以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故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17.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
    (1)小明用图甲所示的方式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这样操作的错误之处是 ;纠正错误后,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做 运动;
    (2)实验中从开始拉木块直到木块匀速滑动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0~4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像可知:当木块所受的拉力是2N时,木块运动状态可能是 ;
    (3)后来小明将木板P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Q放在木板P上,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一端挂在木块Q上,如图丙所示,拉动木板P,木块Q稳定时,读取测力计的示数。读取测力计的示数,是为了测量 (填选项字母);
    A.木板P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B.木板P受到木块Q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C.木块Q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D.木块Q受到木板P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4)小明又在木块Q上放质量不同的砝码,再做实验,这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的关系;
    【拓展】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还想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重力有关,他将一张白纸贴在竖直放置的磁性黑板表面,如图丁所示,将三个表面粗糙程度相同但重力不同的物体a、b、c()竖直悬挂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下,并对三个物体施加垂直纸面且大小相同的压力F,当从静止开始竖直向下拉动白纸时,三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量分别为、、,则三者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 拉力不在水平方向 匀速直线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D 压力大小 A
    【详解】(1)[1][2]实验中应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但图中却斜拉弹簧测力计。
    (2)[3]分析图像可知:当木块所受的拉力是2N时,木块可能在0~4s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在8s左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3)[4]木板P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Q放在木板P上,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一端挂在木块Q上,拉动木板P,木块Q稳定时,读取测力计的示数,根据二力平衡知识,此时木块Q受到木板P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示数相等,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D正确。
    (4)[5]根据控制变量法,用相同的木板P和木块Q,在木块Q上放不同个数的砝码,拉动木板P快慢相同,记录测力计的示数及对应的砝码个数;这是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这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6]拉动白纸前,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弹簧测力计显示物体的重力值。然后对三个物体施加垂直纸面且大小相同的压力F,当从静止开始竖直向下拉动白纸时,由于对物体的压力相同,物体与白纸间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相同,因此各个物块受到的摩擦力相同,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物体重力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之和,所以三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量相同,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如图所示是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1)压强计上的U形管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图甲,调节的方法是 (选填“将右侧管中高出的水倒出”或“取下软管重新安装”),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相平;
    (3)如图乙所示,保持探头在此深度不变,转动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侧水面的高度差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 有关;
    (5)比较 两图,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6)该实验中除了用到控制变量法,还用到的科学实验方法是 。
    【答案】 不属于 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不变 深度 丙丁 转换法
    【详解】(1)[1]压强计上的U形管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不是属于连通器。
    (2)[2]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图甲,调节的方法是取下软管重新安装,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上方的压强相同,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相平。
    (3)[3]如图乙所示,保持探头在此深度不变, 转动探头的方向,探头受到的液体压强不变,U形管两侧水面的高度差不变。
    (4)[4]比较图乙和图丙,探头在水中不同深度,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
    (5)[5]丙丁中探头在不同液体中的同一深度,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相同,比较丙丁两图,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6)[6]该实验中除了用到控制变量法,还用到的科学实验方法是转换法,即通过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看出液体压强大小。
    19.小明用压强计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使用压强计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指轻压探头橡皮膜,观察U形管的 ;
    (2)小明把压强计的探头浸入水中一定深度,把探头分别朝侧面、朝下、朝上(如图A、B、C),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高度差保持不变,说明在同种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 的压强都相等;
    (3)小明根据图D和E实验得出“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的结论,请指出小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
    (4)同组的小刚同学想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来测量液体密度:
    ①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适量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竖直 在液体中;
    ②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用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用、h及H写出液体密度的表达式是 ;
    ③根据上述表达式标出刻度后测量食用油的密度,操作时出现了如图(c)所示的情形,这是因为密度计的重力 (选填“大于”或“小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在不更换食用油和密度计的情况下,仍用此密度计能正常测量食用油的密度,可以进行的改进操作是: (仅要求写一种,合理即可)。
    【答案】 两侧液面高度差 各个方向 没有控制压强计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漂浮 大于 可多放一些食用油
    【详解】(1)[1]为了能使实验顺利进行,需要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使用前用手指按压强计的橡皮膜,观察U形管的两侧液面高度差。
    (2)[2]比较图A、B、C,它们除了探头橡皮膜的方向不同其它都相同,两边液面高度差相同,说明在同种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着各个方向的压强相同。
    (3)[3]液体压强与密度和深度有关系,要研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需要保持液体深度相同,由图D和E可知,压强计的金属盒在两种液体中的深度是不同的,由于没有控制液体深度相同,所以结论不可靠。
    (4)①[4]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适量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便于测量密度计在液体中的深度。
    ②[5]密度计在水中和在液体中都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受到的浮力都等于重力,所以密度计在水中和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水浮=F液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故液体的密度为
    ③[6][7]密度计测量食用油的密度时,密度计沉底,受到容器底的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这三个力是平衡力,故重力大于浮力。实验时可以多放一些食用油,增加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浮力,使密度计漂浮在食用油中。
    20.如图-1所示,水火箭是一种广受学生喜爱的科技制作。在可乐瓶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带有打气管的瓶塞将瓶口塞住,配置上火箭顶端的导流罩就完成了水火箭的制作,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将水火箭置于地面,利用打气筒通过打气管向瓶内打气,当瓶内压强足够大时,瓶塞脱落,瓶内的水向后喷出,水火箭迅速飞起。在一次训练中,小刚对影响水火箭飞行的最大高度的因素产生了兴趣,接着他作出以下猜想:
    Ⅰ、可能与起飞前瓶内的最大气压有关
    Ⅱ、可能与发射的角度有关
    (1)瓶内的水向后喷出时,水火箭向前运动,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2)当水火箭斜向上发射时,无法直接测量水火箭发射的最大高度,这时可以测量水火箭从发射到落地时的水平距离来间接反映发射的高低,这种实验方法叫做 法;
    (3)在探究猜想Ⅰ时,小刚控制水火箭的发射角度一定,分别用同样的打气筒加压不同次数,从而改变水火箭起飞前的 通过多次实验并将记录的数据绘制如图-3 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以得出结论:当发射角度一定时,水火箭起飞前瓶内最大气压越大,飞行的最大高度 ;
    (4)在探究猜想Ⅱ时,选用同一支水火箭,每次用同样的打气筒加压15次,依次改变其发射角度(水火箭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35°、45°、55°、65°,并记录水平方向飞行的距离如下表: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当发射角为 时,水火箭水平方向飞行的距离最远。当发射角为 30°时,水火箭水平飞行的距离可能为 (选填“30”“40”或“50”)m;
    (5)除上述探究过的影响因素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水火箭飞行的最大高度: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 相互 转换 气压的大小 越高 45° 40 见解析
    【详解】(1)[1]瓶内的水向后喷出,水火箭给水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水火箭一个向前的力,水火箭向前运动。
    (2)[2]火箭上升的高度越高,到落地时所需的时间就越大,所以实验中可以测量水火箭从发射到落地的时间来间接反映这个高度,这种实验方法叫做转换法。
    (3)[3][4]在探究猜想Ⅰ时,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控制水火箭的发射角度一定,分别用同样的打气筒加压不同次数,从而改变水火箭起飞前气压的大小,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如图-3 所示的图像可知,水火箭起飞前瓶内最大气压越大,水火箭水平飞行的水平距离越远,即飞行的最大高度就越高。
    (4)[5]分析数据可知,当发射角为45°时,水火箭水平方向飞行的距离最远,为52.8m。
    [6]分析数据可知,发射角度由25°到45°时,飞行距离逐步变远,而超过45°以后,飞行距离随着发射角度的增加却越来越近,由此可知,当发射角为 30°时,水火箭水平飞行的距离应大于31.1m,小于43.2m,即水火箭水平飞行的距离可能为40m。
    (5)[7]除上述探究过的影响因素外,水火箭自身的质量可能会影响水火箭飞行的最大高度。
    押第18—20题(4)电学实验题(15题)
    1.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如图所示,若选用的电源电压恒为4.5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
    (2)电路连接好后,检查无误,闭合开关后,缓慢移动滑片P,当滑片P移至某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V;
    (3)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还应将滑片P缓慢向 端移动。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小灯泡才正常发光,这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答案】 2.3 B 0.7
    【详解】(1)[1]电路中最大约为
    因此电流表量程选择0~0.6A,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如图所示:
    (2)[2]如图乙所示,电压表选择小量程,电压表示数为2.3V。
    (3)[3]电压表量程是0~3V,分度值是0.1V,电压表示数是2.3V,小于灯泡额定电压,要测灯泡额定功率,由电路图可知,应向B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滑动变阻器分压,增大灯泡两端电压,使电压表示数等于灯泡额定电压。
    [4]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为0.28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PL=UIL=2.5V×0.28A=0.7W
    2.小强同学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电路图,并找来了如下一些实验器材:电压恒为3 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个,阻值分别为5Ω、10 Ω、20 Ω、50 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导线若干。
    (1)如图甲,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最 (选填“左”或“右”)端。
    (2)某次实验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V。
    (3)多次实验后画出如图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得结论: 。
    (4)当小强改用50 Ω 的电阻继续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示数达到实验要求的值,为顺利完成实验,需更换最大阻值至少 Ω的滑动变阻器。
    【答案】 右 2.4 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5
    【详解】(1)[1]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由图甲知,滑片左侧电阻丝接入电路,所以滑片应移到阻值最大的右端。
    (2)[2]电源电压为3V,电压表的示数不会超过3V,电压表选择的应是小量程,由图乙可知,电压表示数为2.4V。
    (3)[3]由图丙图像可知,导体的电阻增大,通过导体的电流减小,其中由可得
    即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故可得出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4]由题意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2V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
    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可得,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定值电阻分得的电压
    倍,由此可知,当接入的定值电阻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
    3.小明同学探究“欧姆定律”。实验器材为:电源(4.5V)、开关S、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20Ω ; 1A)、四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20Ω)。
    (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
    (1)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经仔细检查后发现电路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图中错误的那根导线上画“×”,并画出正确的连线 (要求:导线不得交叉);
    (2)排除故障后,移动滑片P,得到多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本实验所用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Ω;
    (3)分析实验数据可得探究结论: 。
    (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
    (4)先将5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某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将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后,他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左/右)端移动,同时观察电压表的示数为 V时,再次读取电流表的示数;
    (5)在实验过程中小明为了能够充分利用4个定值电阻,得到4组I、R数据,所控制不变的电压理论上应不低于 V。
    【答案】 10 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右 2.5 2.25
    【详解】(1)[1]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后,电流经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回到电源负极,故电压表无示数,本实验中,电阻要与电流表串联后再与变阻器串联,电压表应与电阻并联,改正后如下图所示
    (2)[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本实验所用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3)[3]根据表格的数据关系可知,电压增加到原来的几倍,电流也增加到原来的几倍,故可得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4)[4][5]将5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某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电流表接入电路的是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由图乙可知,电流表的读数为0.5A,5Ω的定值两端的电压为
    当将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后,其两端电压会增大,为了保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应增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则他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端滑动,同时观察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再次读取电流表的示数。
    (5)[6]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及分压原理有
    方程左边为一定值,故右边也为一定值,当变阻器最大电阻接入电路时,对应的定值电阻最大,这是电压表所控制的电压最小,即
    解得
    可得所控制不变的电压理论上应不低于2.25V。
    4.某课外小组学习了导体电阻的知识后,对食盐溶液的导电性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了以下猜想:
    ①可能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②可能与溶液的质量有关;
    ③可能与溶液中两金属片间的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的装置,将电路中的a、b两金属片分别插入甲、乙、丙、丁溶液中所示位置(金属片a、b每次插入溶液中的深度都相同)进行探究:
    (1)定值电阻在电路中起到 的作用;
    (2)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可以通过观察 来判断;
    (3)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如图甲、乙位置可探究猜想 (选填序号),为了探究猜想②应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 两图所示位置;
    (4)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如图乙、丁位置,若 (选填“=”或“≠”),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中两金属片间的距离有关;
    (5)如图戊所示,小红在原有的实验器材上再加一个开关,即测量出了食盐水溶液的电阻,实验操作为:①先闭合S,电流表的示数为;②再闭合,电流表的示数为;则可计算出 (用、和表示)
    【答案】 保护电路 电流表的示数 ① 甲、丙 ≠
    【详解】(1)[1]定值电阻在电路中起到保护电路,避免烧坏电流表,电源。
    (2)[2]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越好,电流表的示数越小,故可以根据电流表的示数来判断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
    (3)[3][4]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如图甲、乙位置,溶液的浓度不同,溶液的质量相同,溶液中两金属片间的距离相同,可探究猜想①与液体浓度的关系;为了探究猜想②可能与溶液的质量有关,溶液的质量不同,溶液中两金属片间的距离相同,浓度相同,故应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甲、丙两图的位置。
    (4)[5]从得到的结论是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中两金属片间的距离有关,距离不同,导电性能不同,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也会不同,可以推测出两次的电流不相等。
    (5)[6]①先闭合S,定值电阻与待测电阻串联,电流表的示数为,电源电压为
    ②再闭合,只有定值电阻接入,则电流表的示数为,则电源电压为
    则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5.小马同学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用到以下器材:额定电压为2.5V的待测小灯泡、滑动变阻器“30Ω;0.5A”、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学生电源、开关、导线若干。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实物电路补充完整 (要求滑片向右移动时灯泡变亮);
    (2)连接好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小明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为0,经检查电表完好,则故障可能是 ;
    A.小灯泡断路 B.小灯泡短路 C.滑动变阻器断路 D.滑动变阻器短路
    (3)故障排除后,正确操作,刚闭合开关时,电流表示数为0.15A,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灯泡两端电压,小马根据实验中获得的数据绘制小灯泡“”图像如图丙所示,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额定功率为 W;
    (4)移动滑片使小灯泡正常发光的过程中,当滑动变阻器达到功率最大时,最大功率可能是 W;
    A.0.5W B.0.5625W C.0.6075W D.0.675W
    (5)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又找来5Ω、10Ω、15Ω、20Ω的电阻各一个,不改变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和电源电压,来完成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电压表要完成这四次实验,应控制的电压表示数的范围为 V。
    【答案】 C 0.7 C 1.8~2.5
    【详解】(1)[1]实验中,应将灯泡与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灯泡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灯泡变亮,说明滑片向右移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变小,则变阻器的右下接线柱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
    (2)[2]连接好电路,正确操作,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小明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为0,经检查电表完好,则故障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断路,导致电路中没有电流,灯泡两端没有电压,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3]由图乙得,电流表的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8A,即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灯泡电流为0.28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4)[4]移动滑片使小灯泡正常发光的过程中,当时,滑动变阻器达到功率最大,此时
    由图丙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约为0.275A,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可能是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5]由图得,电源由3节干电池组成,电源电压为4.5V。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定值电阻与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实验中要控制定值电阻的电压不变,当定值电阻接入电路中电阻最大为20Ω,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最大为30Ω时,定值电阻的电压最小,由串联电路电流特点与欧姆定律得
    由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得
    解得定值电阻的最小电压为
    当5Ω电阻接入电路中时候,滑动变阻器阻值也会很小,所以电流会较大,而滑动变阻器最大电流为0.5A,比电流表0.6A要小,所以取电流0.5A,所以电压表示数
    为电压表的最大测量值,则此时定值电阻的电阻最大,综上所述电压表取值范围为1.8V-2.5V。
    6.为完成“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小海同学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选用5Ω、10Ω、25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
    (1)用笔画线将图甲中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 )
    (2)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 ,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接近于电源电压,电流表几乎无示数,则实验电路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选填字母)
    A.定值电阻处短路 B.定值电阻处断路
    C.电压表处断路 D.滑动变阻器处断路
    (3)小海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直到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记为 V,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接着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然后一边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一边用眼观察电压表示数,使 ,并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4)通过实验得到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得出的结论是 ;
    (5)实验中R的阻值分别是5Ω、10Ω、25Ω,为顺利完成三次实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 Ω。
    【答案】 断开 B 2.5 电压表的示数仍为2.5V 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35
    【详解】(1)[1] 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则变阻器阻值变小,则变阻器应选择右下接线柱与定值电阻串联,作图如下:
    (2)[2] 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断开。
    [3] 电流表几乎无示数,说明电路断路或者相当于断路,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仍然处于通路状态,故障为电压表并联部分断路,即定值电阻处断路。故选B。
    (3)[4] 由图可知,电压表选择小量程,分度值为0.1V,故读数为2.5V。
    [5]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故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后,然后一边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一边用眼观察电压表示数,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2.5V,并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4)[6] 由图中数据可知,电流和电阻乘积为
    电流和电阻乘积为定值,所以可得: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5)[7] 实验中要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为2.5V不变,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当接入时,则有
    解得,则为顺利完成三次实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
    7.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实验用到的定值电阻分别为10Ω、15Ω、20Ω、25Ω和3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
    (1)请根据图甲把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 。
    (2)该同学先将1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进行实验,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设定电压U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电流为 A。
    (3)该同学用另一定值电阻替换10Ω电阻进行实验,忘了将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滑片依然保持在上次实验所在的位置,发现电压表示数为3V,此次接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Ω,为了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应该将滑片向 移动。
    (4)五次实验中,有一次实验无论怎样移动滑片,都不能将电压表的示数调到,这次实验中电压表示数最小只能调到U= V。
    【答案】 0.2 20 右 2.25
    【详解】(1)[1]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接入电路中,当接入最小阻值定值电阻时,并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最小,则电路为定值电阻的简单电路,由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电路电流最大为
    由此可知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如图所示:
    (2)[2]由图丙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A。
    (3)[3]由欧姆定律可知,将1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时,此时电阻两端的电压,即电压表的示数为
    U1=I1R1=0.2A×10Ω=2V
    由于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U滑=U-U1=6V-2V=4V
    根据串联电路和欧姆定律可知,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
    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更换电阻后,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此次接入定值电阻的阻值
    [4]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为了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右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不变。
    (4)[5]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控制电压表示数不变,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设电压表示数为U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
    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

    因电压表示数UV为定值,则方程左边为一定值,右边也为一定值,因此当定值电阻取最大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则
    解得
    UV=2.25V由此可知,该实验中电压表示数最小只能调到2.25V。
    8.放假前,项目式学习小组利用湿敏电阻Rx和电磁继电器为班级种植的植物设计自动送水电路。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设计的土壤湿度为35%。
    (1)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探究湿敏电阻Rx阻值随湿度变化的规律;
    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电路连接完整;
    ②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应将开关 ;
    ③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接近于电源电压,电流表几乎无示数,则故障为 ;
    ④将Rx放入湿度为35%的土壤内,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测得多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2组实验数据中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A,根据三次实验的数据可得:湿度为35%的土壤内,Rx的阻值为 Ω。
    ⑤将湿敏电阻Rₓ置于不同湿度的土壤中,重复步骤④,测得的湿敏电阻Rx的阻值随所在土壤湿度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得:湿敏电阻的阻值随湿度的增大而 。
    (2)根据上述探究结果,利用定值电阻R0和电磁继电器设计自动送水电路。已知蓄电池电压恒定,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25 Ω,线圈电流大于或等于0.2 A时衔铁被吸下,小于0.2A时衔铁被弹回,线圈电阻不计。
    ①请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所示的电路连接,要求:闭合开关S,当土壤湿度低于35%时,电动机转动送水;当土壤湿度高于或等于35%时,电动机不转,停止送水。
    ②蓄电池电压恒为 V。
    【答案】 断开 Rx断路 0.18 15 减小 8
    【详解】(1)①[1]根据实验要求,电压表测量Rx两端电压,应并联在Rx两端,如图所示
    ②[2]连接电路的过程中,为防止错误连接导致电路元件损坏,应将开关断开。
    ③[3]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电流表几乎无示数,表明电路中可能存在断路,电压表示数接近于电源电压,表明电压表两接线柱到电源两极为通路,故障可能发生在与电压表并联的部分,则故障为Rx断路。
    ④[4][5]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接入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18A,根据三次实验的数据可得
    Rx的阻值为
    ⑤[6]如图所示,土壤湿度越大,电阻越小。故分析图像可得:湿敏电阻的阻值随湿度的增大而减小。
    (2)①[7]闭合开关S,当土壤湿度低于35%时,Rx电阻变小,电路中电流变大,电磁铁磁性增加,吸引衔铁向下运动,接通电动机,电动机转动送水,故电动机应与下方静触点相连,当土壤湿度高于或等于35%时,Rx电阻变大,电路中电流变小,电磁铁磁性减弱,衔铁在弹簧作用下向上运动,断开电动机,电动机不转,停止送水,如图所示
    ②[8]蓄电池电压恒为
    9.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小高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
    (1)请将如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
    (2)闭合开关前,小高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偏转,其原因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小高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测出通过定值电阻R的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依据是 ;
    (4)实验完成后,将电阻换成小灯泡,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则图像中A、C两点电阻RA、RC大小关系为RA RC;
    (5)完成上述实验后,该小组的同学又利用图丁的电路,在MN间接入一个 (填电子元件),还能够完成的实验是 。
    【答案】 电流表没有调零 见解析 见解析 < 未知定值电阻Rx 测未知定值电阻的阻值
    【详解】(1)[1]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电压表测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故电压表应与电阻并联,而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中,据此完成电路连接如下图
    (2)[2]由图乙知道,电流表指针左偏,说明闭合开关前,电流表没有调零。
    (3)[3] [4]由图丙a所示的I-U图像知道,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呈线性关系,由此可得出的结论为当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5]由图可知,通过灯泡的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加,增长的越来越慢,说明灯泡的电阻的阻值在不断增大,故可得
    RA<RC
    (5)[6][7]图中电压表可测MN间的电压,电流表可测电路中的电流,接入一个未知定值电阻Rx,可测未知电阻Rx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由知道,未知定值电阻Rx的阻值。
    10.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用“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Rx的电路图。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实验前,为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最 端;
    (2)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当滑片P滑至到某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2.4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未知电阻Rx= Ω;
    (3)若实验中电压表损坏,利用其他的原有器材也能测出未知电阻Rx的阻值。实验电路如图丙所示(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0,电源电压未知且不变),请将下列相关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至a端,记录电流表示数为I1;
    ②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至b端,记录电流表示数为I2;
    ③写出待测电阻的表达式,Rx= (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符号表示)。
    【答案】 断开 右 8
    【详解】(1)[1][2]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应接阻值最大,即滑片在最右端。
    [3]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A,则未知电阻Rx为
    (3)[4]滑片P滑至a端,只有Rx接入电路,电流表示数为I1,电源电压为

    滑片P滑至b端,Rx与R0串联,电流表示数为I2,电源电压为

    联立①②可得
    11.同学们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他们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其中滑动变阻器标有“30Ω;1A”字样。
    (1)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未知电阻,实际操作中,小华小组发现两个电表只有一个有示数,初步检查确认,电路接线完好,两个电表均无故障,则发生故障的元件应是 (选填字母);
    A.电源 B.电阻 C.滑动变阻器
    (2)另一组的小明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如图乙所示,各元件均无故障,则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正确操作后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为0.12A,电压表示数为1.8V,则电源提供的实际电压为 V,计算的阻值为 Ω。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可靠,下一步的操作是 ;
    (4)请你在上面的虚线框内为他们的实验设计一个合理的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
    【答案】 B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没有移到阻值最大处 5.4 15 移动滑片的位置,多次读取电压和对应的电流值,计算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见解析
    【详解】(1)[1] 实际操作中,小华小组发现两个电表只有一个有示数。
    A.若电源有故障,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无示数,故A不符合题意;
    B.若电阻Rx 有故障,若断路,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若短路,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故B符合题意;
    C.若滑动变阻器有故障,两表同时有示数或无示数,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 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如图乙所示,即电压表偏转过大,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滑片没有移到阻值最大处。
    (3)[3] 闭合开关前滑片在阻值最大处,即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30Ω,因为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则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为0.12A,则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为
    U滑=IR滑=0.12A×30Ω=3.6V
    电源电压为
    U=U滑+=3.6V+1.8V=5.4V
    [4] 则的阻值为
    [5] 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可靠,需要改变滑片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少误差。
    (4)[6] 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设计表格如下:
    12.实验小组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至某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应将滑片P向 (选填“A”或“B”)端移动;
    (2)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小灯泡的电阻是 Ω(保留1位小数);
    (3)小灯泡的I﹣U关系如图丙所示为一条曲线,原因是灯丝电阻受 的影响;
    (4)小组同学计划用该装置测量某定值电阻阻值时,发现电压表损坏,于是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测量的阻值。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滑片移到a端,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1;
    ②将滑片移到b端,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2;
    ③读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则= (用I1、I2和R表示)。
    【答案】 B 9.6 温度
    【详解】(1)[1] 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至某位置时,小于灯泡额定电压2.5V,应增大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应减小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应减小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应将滑片P向B端移动。
    (2)[2] 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选用的小量程,分度值0.02A,示数为0.26A,则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
    (3)[3] 分析图像丙可知,当小灯泡两端电压增大时,电阻在增大,这是因为当小灯泡两端电压增大时,温度也会升高,灯丝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4] ①将滑片移到a端,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1,此时电路中只有,则电源电压为

    ②将滑片移到b端,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2,此时和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则电源电压为

    ③联立①②,解得。
    13.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两节新干电池、额定电压为2.5V的待测小灯泡、滑动变阻器(R1“5Ω 2A”,R2“15Ω 1A”)各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和若干导线,如图所示:
    (1)图甲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该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导线不得交叉)。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压表、电流表均有示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小灯泡的电阻是 Ω。依据表中数据,实验中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 (选填“R1”或“R2”),当电压表示数为3V时,电流表示数可能是下列数据中的 (选填序号)。
    A.0.44A
    B.0.48A
    C.0.5A
    (4)若实验时发现电流表已损坏,为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阻值,利用定值电阻R0设计了如图丙的电路,实验步骤如下:
    ①闭合开关S,单刀双掷开关S1接1,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 V;
    ②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将单刀双掷开关S1接2,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
    ③则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电阻为 (用U额、U、R0表示)。
    【答案】 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太小 6.25 R2 A 0.5
    【详解】(1)[1]原电路图中,电流表与灯泡并联,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是错误的,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灯泡、滑动变阻器和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如下图所示:
    (2)[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灯泡没有短路,小灯泡不发光,说明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太小。
    (3)[3]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0.02A,其示数为0.4A,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
    [4]由表中第1组数据可知,当灯泡两端电压为0.5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3A,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
    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可知,滑动变阻器此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故实验中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R2。
    [5]当电压表示数为3V时,若电流表示数为0.48A,此时灯泡的电阻为
    与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相同,因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当电压表示数为3V时,电流表示数可能是0.44A,故选A。
    (4)[6]闭合开关S,单刀双掷开关S1接1,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0.5V。
    [7]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将单刀双掷开关S1接2,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在步骤①中,灯泡、R0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R0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总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当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示数为0.5V;在步骤②中,灯泡、R0和滑动变阻器仍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电压为U,因电路的连接关系没有改变,各电阻的大小和通过的电流不变,灯仍正常发光,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则小灯泡的电阻为
    14.小玉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中,选用器材如下:电压为4.5V的电源、阻值为0~30Ω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5Ω、10Ω、15Ω、2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导线若干。

    (1)如图甲是小玉连接的实验电路,试触时,小玉同学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指针超过量程,则电路的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 ;
    (2)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
    ①多次改变滑片的位置,测出了多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表;
    ②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
    ③不能用小灯泡代替定值电阻做上述实验,原因是小灯泡灯丝电阻是随 的变化而改变的;
    (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
    ①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1.5V不变,将5Ω电阻换成10Ω电阻,需要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 端滑动;
    ②选择的定值电阻分别为5Ω、10Ω、15Ω、20Ω为了使这四个电阻分别接入电路都能完成实验,应控制电阻两端不变的电压不低于 V。
    (4)实验结束后,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来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电源电压未知,只有一个电流表,定值电阻R0的阻值已知。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闭合开关S1,读出电流表示数为I1;
    ②再闭合开关S2,读出电流表示数为I2;
    ③则待测电阻Rx= 。
    【答案】 断路 当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温度 B 1.8
    【详解】(1)[1]试触时,小玉同学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指针超过量程,则电路的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断路,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量的电压接近于电源电压。
    (2)[2]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
    得出结论: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阻不变,而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3)[4]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1.5V不变,将5Ω电阻换成10Ω电阻,根据串联分压特点,需要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B端滑动增大接入阻值。
    [5]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控制电压表示数不变,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设电压表示数为,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
    根据分压原理有

    因电压表示数为定值,由①式知,方程左边为一定值,故右边也为一定值,故当定值电阻取最大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由①式得
    解得电压表的示数,即为完成实验,电压表的最小电压为。
    (4)[6]电路如图乙所示,R0为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未知且恒定不变
    ①先闭合开关S4,读出电流表示数为I1;
    ②再闭合开关S2,读出电流表示数为I8;
    ③在①中,只有Rx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Rx的电流;
    在②中,再闭合开关S2,电路变为Rx和R0的并联电路,电流表干路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各用电器两端电压相等的特点,可得
    由结合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可得
    解得。
    15.利用如图甲的电路测量定值电阻R的阻值。
    (1)连接实物电路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 (选填“a”或“b”)端,开关应 ;
    (2)实验中,移动滑片P至某位置,电压表示数为2.6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R的阻值为 Ω;
    (3)为减小误差,改变R两端电压,多次测量电压及电流值,最后求出电阻的 值,作为R的阻值;
    (4)小宏从课外书了解到干电池本身有一定的电阻,如图丙所示,可以等效为一个没有电阻的电池和一个定值电阻R串联而成。为测定干电池的阻值,请完成下列的实验步骤:
    ①只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记录电压表示数为U;
    ②接着闭合开关S和S1, ,记录电压表示数为U1;
    (5)干电池的阻值R的表达式: (用测量的物理量、已知量的符号表示);
    (6)小宏联想到手机电池偶尔有发烫的现象。请你为能正常使用的手机,提出一条减少其电池发烫的建议: 。
    【答案】 b 断开 10 平均 将变阻器滑片移动到最右端 缩短手机连续使用的时间
    【详解】(1)[1][2]连接实物电路时,开关应断开,为了保护电路,连接实物电路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阻值最大的位置,即b端。
    (2)[3]由图乙知电流表示数为0.26A,则R的阻值为
    (3)[4]为减小误差,改变R两端电压,多次测量电压及电流值,最后求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R的阻值。
    (4)[5]接着闭合开关S和S1,将变阻器滑片移动到最右端,记录电压表示数为U1。
    (5)[6]在(4)①中,电压表与电源连通测电源电压为U;在②中,电压表测R0的电压为U1,由欧姆定律,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
    (6)[7]减少手机电池发烫的建议:缩短手机连续使用的时间。
    押第21题 开放性创新实验题(17题)
    1.小红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时,发现头发随着梳子飘起.她知道是梳子带了电,但不知道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1)在该实验中所选择的器材有: ;
    (2)实验的原理及方案: ;
    (3)结论: .
    【答案】 丝绸、玻璃棒、塑料梳子、细线等 将梳过头的梳子用细线吊起,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靠近梳子的一端,观察是相斥还是相吸,其原理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若相斥,则说明塑料梳子带正电,若相吸,则说明塑料梳子带负电
    【详解】[1]为了验证塑料梳子的带电情况,可选择的器材有:丝绸、玻璃棒、塑料梳子、细线等。
    [2]实验的方案及原理:将梳过头的梳子用细线吊起,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靠近梳子的一端,观察是相斥还是相吸,其原理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因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若相斥,则说明塑料梳子带正电,若相吸,则说明塑料梳子带负电。
    2.小明利用电源(电压恒定且未知)、电流表、已知阻值为R1的定值电阻、电阻箱R(0~999.9Ω)、开关和导线,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出已知额定电流为的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请你帮助小明补全实验方案:
    ①只闭合开关S1,读出电流表示数为I1;
    ②只闭合开关S2,调节电阻箱R,使 ,读出 (物理量的下标用“0”表示);
    ③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表达式为:R= (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答案】 电流表示数为I额 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R0
    【详解】(2)(3)[1][2][3]只闭合开关S1,电路是R1的简单电路,读出电流表示数为I1,则
    只闭合开关S2,灯泡L、电阻箱R、定值电阻R1串联,调节电阻箱R,使电流表示数为,此时小灯泡正常发光,读出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R0,则
    由上述两式可计算得
    3.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设计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装置。(标准大气压下)
    (1)如图甲该实验采用这种加热方式的好处是使被加热物质 ;
    (2)小明某一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温度值为 ℃;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①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 (选填“CD”、“CE”或“CF”);
    ②若该物质在第3mim时比热容为c1,第12min时比热容为c2,则:c1∶c2= 。
    【答案】 受热均匀 -4 CD 1∶2
    【详解】(1)[1]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的好处是使冰受热均匀,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并便于观察熔化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2)[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下,液柱上表面对准了0℃下面第4个小格处读作-4℃。
    (3)①[3]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继续加热,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所以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CD。
    ②[4]由图丙可知,该物质在第3min时是冰,比热容为c1,第12min时是水,比热容为c2,因为AB段和CD段物质的质量相同,加热的时间相同都是4min,升高的温度比为
    4℃∶2℃=2∶1
    吸收的热量相等,由得到
    c1∶c2=1∶2
    4.在“探究影响动能因素”的实验时,老师说“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光滑斜面的相同高度滚下,它们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就相同”,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真的与小球的质量无关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对此进行探究:
    (1)已有实验器材是一个斜面、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还需要的器材是 ;
    (2)先后让两个小球沿斜面的 滚下,分别测出两个小球沿斜面滚下所需要的 ;
    (3)若 则可以说明物体从斜面滚下到达水平面底端时的速度与物体质量无关。
    【答案】 秒表 相同高度 时间 时间相同
    【详解】(1)[1]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光滑斜面的相同高度滚下,小球滚动的距离相同,若要判定速度的大小关系,需要测量时间,所以用到秒表。
    (2)[2]在探究过程中,需要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相同,用秒表测量时间的长度。
    (3)[3]路程相同,若滚下的时间相同,根据可知,速度相同,这说明物体从斜面滚下到达水平面底端时的速度与物体质量无关。
    5.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中:
    (1)如果所用的压强计U形管中可选择装染色的酒精、水以及水银中的一种液体,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小明应该选择 装入U形管中;
    (2)比较甲、乙图,可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的 增加而增大;
    (3)实验后,小明自制了如图丙所示的装置继续探究,小明向隔板左侧倒入水,再向隔板右侧倒入另一种液体,当加到一定程度时,橡皮膜变平,则容器底部点和点受到的液体的压强关系是 。
    【答案】 染色的酒精 深度 >
    【详解】(1)[1]根据转换法,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形管两端液面的高度差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如果被测压强大小相同,根据p=ρgh可知,U形管中液体密度越小,液面高度差就越大,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该选择染色的酒精装入U形管中。
    (2)[2]比较图甲和图乙,液体的密度相同,乙中橡皮膜的深度大,产生的压强大,故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的深度增加而增大。
    (3)[3]如图丙所示,向隔板左侧倒水,再向隔板右侧倒入另一种液体,当加到一定程度时,橡皮膜变平,说明橡皮膜上方两侧液体产生的压强相等,由p=ρgh可知,液体深度大,液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橡皮膜以下深度相同,由p=ρgh可知,水产生压强大,容器底部A点和B点受到液体压强等于橡皮膜上方和下方液体产生的压强之和,所以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关系pA>pB。
    6.某创新实验小组制作了“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多功能演示仪,如图甲所示。在一个既可以测拉力也可以测推力的测力计下面用轻质细杆固定一个带有色环的重物。重物下方的升降台上固定一个溢水桶,将与溢水口相连的溢水管的另一头通向烧杯中,将水倒入溢水桶中,当水深超过溢水管高度时,此时对测力计和电子秤进行调零。
    (1)上述操作及调试完毕,通过升降台推动溢水桶缓慢向上匀速移动,如图乙。由图可知,物体完全浸入盐水中所受浮力为 N;
    (2)由步骤B与C能不能判断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比较步骤C与D,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3)将溢水桶中的水换成一定浓度食盐水,比较步骤E与 ,可以得出结论: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所受浮力 ;
    (4)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在B、C、D、E的每一步骤中需要将测力计的示数与 进行比较,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
    【答案】 1.2 不能,没有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 无关 D 越大 电子秤的示数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其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详解】(1)[1]根据题意,测力计示数即为浮力大小,由图乙可知,E中测力计示数为1.2N,因此物体完全浸入盐水中所受浮力为1.2N。
    (2)[2]判断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但步骤B与C中没有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所以不能判断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的关系。
    [3]步骤C与D中,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不同,测力计示数均为3.0N,即浮力相同,所以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
    (3)[4][5]将溢水桶中的水换成一定浓度食盐水,比较步骤E与 D,液体的密度不同,且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为1N,在盐水中所受浮力为1.2N,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4)[6][7]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即探究浮力和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在B、C、D、E的每一步骤中需要将测力计的示数与电子秤的示数进行比较,由此得到的结论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其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7.在学习了机械效率的相关知识后,课外研究小组有同学猜想:同一个机械的机械效率是不变的。为了验证猜想,他们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进行实验,改变钩码个数,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着细绳,使钩码匀速向上运动,测得的数据如表。
    (1)分析表中的数据,他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2)实验小组又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改变滑轮的个数组成不同的滑轮组,仍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向上匀速拉动细绳,测得的数据如表。
    分析数据可知:物重相同,动滑轮个数越多越省力,但机械效率越 。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当滑轮组越来越省力时,它的额外功越来越 ,所以设计一个机械模型时,既要考虑省力,还要考虑 ;
    (3)根据表2中的数据,如果增加动滑轮个数继续实验,将会出现的困难是 ,你的改进方法是 。
    【答案】 错误 低 大 机械效率 绳端移动距离太长,不便操作 降低重物上升的高度
    【详解】(1)[1]表格中第1、2、3次实验,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力的钩码,机械效率不同,所以他们的猜想是错误。
    (2)[2]由第4、5、6次实验的表格数据知,提升钩码的重力相同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机械效率越小。
    [3]由第4、5、6次实验知,动滑轮的个数分别为1、2、3个时,提升相同钩码,分别做的额外功

    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它的额外功越来越大。
    [4]由实验知,动滑轮个数越多,越省力,但额外功也随之增大,机械效率会减小,所以设计一个机械模型时,即要考虑省力,还要考虑机械效率。
    (3)[5]继续增加动滑轮的个数,则承重绳子越来越多,将钩码提升相同高度时,绳子自由端需要移动的距离越来越大,绳端移动距离太长时,操作不便。
    [6]为了避免绳子自由端移动过多的距离,可减少钩码提升的高度。
    8.某次偶然机会,小明发现一个内径很细且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竖直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时,玻璃管内水面的高度比管外水面的高度高.小明查阅资料得知:管内外水面高度差与水温、管的内径有关.小明想利用细玻璃管探究管内外水面高度差与水温的关系,请你帮他设计实验方案.
    (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3)现象与结论: .
    【答案】 烧杯、细玻璃管、温度计、刻度尺、热水 见解析所示 若h1>h2,说明温度越高液面差越大,若h1<h2,说明温度越高液面差越小
    【详解】(1)由题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想利用这支细玻璃管探究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与水温的定量关系,因此除细玻璃管外,还需要盛水用的烧杯、测量水温用的温度计、测量液面高度差的刻度尺,当然还需要适量的热水;
    (2)
    ①往烧杯加入适量温水,将细玻璃管和温度计插入水中;
    ②等细玻璃管内液面和温度计示数稳定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高度差h1、读出温度计示数;
    ③5分钟后(水的温度降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高度差h2、读出温度计示数;
    (3)若h1>h2,说明温度越高液面差越大,若h1<h2,说明温度越高液面差越小.
    9.小聪学习了声现象后,他产生了质疑,当我们用力敲击桌子时,桌子也发出声音但却看不到桌子在振动。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帮小聪解开他的疑惑。
    (1)实验器材: 。
    (2)实验步骤及现象: 。
    (3)实验结论: (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 桌子、碎纸屑 将碎纸屑均匀洒在桌子上,用力敲击桌子,听到桌子发出声音的同时,观察到碎纸屑被弹起 桌子发声也在振动
    【详解】通过碎纸屑(碎泡沫或小纸团、绿豆)被弹起体现桌面的振动,这种实验方法叫做放大法,当我们用力敲击桌子时,桌子也发出声音但却看不到桌子在振动,可以利用碎纸片将桌子的振动转换出来。
    (1)[1]所用实验器材:桌子、碎纸屑。
    (2)[2]实验步骤及现象:将碎纸屑均匀洒在桌子上,用力敲击桌子,听到桌子发出声音的同时,观察到碎纸屑被弹起。
    (3)[3]实验结论:桌子发声也在振动。
    10.七彩缤纷的彩虹、梦幻缥缈的海市蜃楼、奇妙的三日同辉现象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现在手边有水杯、筷子、硬币、铅笔、鱼缸、碗等物品,请你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光的折射现象的存在。
    (1)实验器材: ;
    (2)实验步骤: ;
    (3)实验结论: 。
    【答案】 装适量水的碗、筷子 将筷子斜插入水中,观察到原来直的筷子变弯了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存在折射现象
    【详解】(1)[1]实验时可以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把筷子斜插入水中,观察水中筷子的变化,所以需要的实验器材有装适量水的碗、筷子。
    (2)[2]实验步骤: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把筷子斜插入水中,观察水中筷子的变化。
    (3)[3]把筷子斜插入装水的碗中,从水面上方观察,看到筷子水中部分好像向上折了,这是因为筷子在水中反射的光线,射到空气和水的交界面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逆着折射光看到的是它的虚像,比实际位置要浅。由此可得出实验结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存在折射现象。
    11.只要留心,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可以做不少物理小实验.塑料吸管与纸巾摩擦后会吸引小泡沫,说明吸管带了电,那么用纸巾摩擦过的塑料吸管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呢?请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实验器材 ;
    实验方案 .
    【答案】 玻璃棒、丝绸、塑料吸管、纸巾和细线 1.先用细线将纸巾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悬挂起来,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塑料吸管;2.若塑料吸管和玻璃棒相互吸引,说明塑料吸管带负电,若相互排斥则带正电.
    【详解】(1)选用的器材:玻璃棒、丝绸、塑料吸管、纸巾和细线.(2)步骤:1.先用细线将纸巾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悬挂起来,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塑料吸管;2.若塑料吸管和玻璃棒相互吸引,说明塑料吸管带负电,若相互排斥则带正电.
    12.小明发现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会吸引小纸屑,说明塑料尺带了电。那么塑料尺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呢?请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对此问题进行探究,并写出需要补充的器材和实验步骤。
    (1)补充的器材: 。
    (2)实验步骤: 。
    (3)现象及结论: 。
    【答案】 丝绸、玻璃棒、细棉线 用细棉线把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悬挂起来,使其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被悬挂的塑料尺 若相互排斥,说明塑料尺带正电;若相互吸引,说明塑料尺带负电。
    【详解】(1)[1]要判断塑料尺上带电的电性,可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来检验,故这里需要丝绸、玻璃棒、细棉线这些材料。
    (2)[2]步骤:用细棉线把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悬挂起来,使其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被悬挂的塑料尺,来观看实验现象。
    (3)[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被悬挂的塑料尺,若相互排斥,说明塑料尺带正电;若相互吸引,说明塑料尺带负电。
    13.如何进行下列探究活动:
    老师给小明同学以下器材:容积为几毫升的小药液瓶、红墨水、小药瓶上的橡胶帽、空圆笔心(或细的吸管)、温度计、蜡块以及家庭中其他常用的工具和器材,利用这些器材制作一支简易温度计,请你帮他设计,并画出相应的结构图。
    【答案】见解析
    【详解】(1)小药瓶中装满红墨水;
    (2)把空圆笔芯插入小药液瓶,用蜡封好;
    (3)在空圆笔芯顶端盖好橡胶塞,用蜡封好;
    (4)把组装好的药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把温度计的示数标在药液到达的位置;
    (5)把组装好的药瓶和放入沸水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把温度计的示数标在药液到达的位置;
    (6)在细圆笔芯上,等分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并标示相应的示数。
    14.如图是生活中常用的小茶杯,请你在下列器材中选择合理的题材,利用浮力等相关知识设计一个测量小茶杯密度的实验.
    备选器材:若干个量筒、溢水杯和烧杯,记号笔、足量水(小茶杯可以放入溢水杯、烧杯,但放不进量筒)
    要求:
    (1)简述实验步骤(如需将小茶杯放入水中,请明确表述小茶杯放入水中的具体操作):用符号表示有关的物理量.
    (2)利用测出的物理量写出小茶杯密度的表达式(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答案】(1)见解析所示;(2)ρ=ρ水.
    【详解】根据题意,选择实验器材:除了要测量的茶杯外,选择溢水杯,量筒,水进行实验.
    (1)步骤如下:
    ①溢水杯装满水,使小茶杯慢慢漂浮在水面,溢出的水流入量筒中;
    记下排出的水的体积V1;
    ②再次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将小茶杯压入水中,使其浸没,溢出的水流入量筒中;
    记下排出的水的体积V2:
    (2)由以上步骤可知,漂浮时,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即,
    故茶杯的质量表示为:;
    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茶杯的体积,即,
    所以小茶杯密度为:

    点睛:要理解此方法测量密度的原理,利用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可以将物体的质量表示出,再将物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即为物体的体积,最后根据得出表达式.
    15.物理兴趣小组活动课上,老师请同学们测量一下小薛同学从家骑自行车到学校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老师提供的器材有:一把量程为15cm的直尺、一根3 m长的无弹性棉线,一可固定在车轮上能测量圈数的传感器,一只手表。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帮同学们测出骑行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要求:
    (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需测量的物理量;
    (2)写出平均速度v的数学表达式(用测量量表示)。
    【答案】(1)见解析;(2)
    【详解】(1)①用直尺和棉线测出轮子的一周的长度为l;
    ②将传感器固定在车轮上,记录从家骑行到学校过程中轮子转动的圈数为n;
    ③用手表记录从家骑行到学校的时间为t。
    (2)由测量数据知,小薛同学家到学校的距离
    s=nl
    所以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16.广州地铁六号线二期于2016年12月开通后,大大方便了黄埔区萝岗片的居民出行。小金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如图所示。小金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请简单写出其实验步骤。
    【答案】见解析
    【详解】此实验考察平面镜成像,玻璃门相当于平面镜,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即平面镜到像的距离。
    (1)小金相对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他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所成的像与广告牌在同一竖直平面上;
    (2)记录自己站立的位置;
    (3)小金与门的距离和广告牌与门的距离相等,用刻度尺测出小明与门的距离即可知道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的距离;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可得知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
    押第22题 力学综合计算题题(20题)
    1.南昌县某学校围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而实施的“122N”学生核心素养。从四年级开始,利用课后延时开展跳绳活动。且学校成立“花样跳绳队”,在各种层次性的比赛中屡获一等奖,已经成为南昌县一张靓丽的名片。跳绳者妙妙同学的质量为40kg,直立站在水平地面准备时,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60cm2;妙妙同学跳绳时,跳绳者的重心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跳绳的质量忽略不计】g=10N/kg求:
    (1)妙妙同学直立站在水平地面准备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强;
    (2)妙妙同学跳绳时,跳动一次克服自身的重所做的功;
    (3)妙妙同学在1min内克服自身的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4)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如何提高跳绳的成绩【写两点】。
    【答案】(1)1.25×104Pa;(2)36J;(3)108W;(4)见解析
    【详解】解:(1)妙妙同学对地面的压力
    F=G=mg=40kg×10N/kg=400N
    妙妙同学对地面的压强
    (2)妙妙同学跳绳时,跳动一次克服自身的重所做的功
    W=Gh=400N×0.09m=36J
    (3)根据图像可知,妙妙同学跳绳跳动一次的时间为,所以妙妙同学1min内跳绳跳动的次数
    跳绳1min,克服重力做的总功为
    W总=nW=180×36J=6480J
    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4)①降低跳绳者跳绳时离地面的高度h;②减肥(减轻跳绳者的体重G)。
    答:(1)妙妙同学直立站在水平地面准备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为1.25×104Pa;
    (2)妙妙同学跳绳时,跳动一次克服自身的重所做的功为36J;
    (3)妙妙同学在1min内克服自身的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108W;
    (4)可以降低跳绳者跳绳时离地面的高度h;减肥(减轻跳绳者的体重G)。
    2.底面积为轻质薄壁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一圆柱体慢慢浸入水中(水不溢出),如图所示。圆柱体浸没前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h、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浸入过程中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求:
    (1)当h为0.1米时,容器内水的深度和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2)容器内水的质量。
    【答案】(1)0.35m,68.6N;(2)6kg
    【详解】解:(1)当h为0.1米时,容器内水的深度为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2)设圆柱体的底面积是S,当h为0.2米时,容器内水的深度为
    由题意的,当h为0.1米时,容器内水面高度是0.35m,则容器内水的体积是
    当h为0.2米时,容器内水面高度是0.4m,则容器内水的体积是
    计算可得
    则容器内水的质量为
    答:(1)当h为0.1米时,容器内水的深度为0.35m,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68.6N;
    (2)容器内水的质量6kg。
    3.某物理兴趣小组设计的地下蓄水池水位监测及排水电路,如图所示,已知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恒为12V,为定值电阻,为置于池底的压敏电阻,其阻值随上方水的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表所示,已知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大于等于60mA时,蓄水池达到警戒水位,衔铁被吸合,工作电路会启动电动机排水泵将水排出,保证蓄水池的安全。已知蓄水池最低水位为50cm,此时电流表示数为0.04A。求:
    (1)当蓄水池处于最低水位时,水对蓄水池底部的压强;
    (2)当蓄水池处于最低水位时,定值电阻在1min内消耗的电能;
    (3)若将电阻换为阻值为150Ω的电阻,此时恰好能启动电动机排水泵将水排出,求蓄水池的警戒水位。
    【答案】(1);(2);(3)
    【详解】解:(1)当蓄水池处于最低水位时,水对蓄水池底部的压强为
    (2)分析电路可知,控制电路中、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由表格数据可知,当蓄水池处于最低水位时,,此时电流表示数为0.04A,则控制电路总电阻为
    则定值电阻阻值为
    则定值电阻在1min内消耗的电能为
    (3)依题意可知,恰好启动电动机排水泵将水排出时,控制电路电流为60mA,则总电阻为
    此时,则阻值为
    根据表格数据解得阻值与压强关系式为,所以当阻值为时,水的压强为,则蓄水池的警戒水位为
    答:(1)当蓄水池处于最低水位时,水对蓄水池底部的压强为;
    (2)当蓄水池处于最低水位时,定值电阻在1min内消耗的电能为;
    (3)若将电阻换为阻值为150Ω的电阻,此时恰好能启动电动机排水泵将水排出,蓄水池的警戒水位为。
    4.如图甲为科研小组研制的交通涵洞水位报警装置原理图,水箱内动滑轮的重力为15N,浮筒重力为90N,底面积为,高为1.2m。在水箱外侧细绳经过滑轮连接一根拉力敏感电阻丝,电阻丝接入图甲所示电路,一端固定在地面上,阻值随拉力F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涵洞内没有积水时,浮筒刚好与地面接触,显示和控制装置显示“安全通行”;当涵洞内积水深度不大于30厘米时,控制装置显示“积水注意安全”;当涵洞内积水深度大于0.9米时,控制装置显示“危险禁止通行”,并控制道闸放下栏杆。已知,水位为30cm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忽略显示和控制装置对电路的影响。(导线电阻忽略不计,,)求:
    (1)水位为30cm时,水对浮筒下表面的压力;
    (2)水位为30cm时,拉力敏感电阻丝受到的拉力;
    (3)电源电压;
    (4)水位为1m时,电压表的示数。
    【答案】(1)30N;(2)25N;(3)45V;(4)18V
    【详解】解:(1)水位为30cm时,水对浮筒下表面的压力等于浮筒受到的浮力,即

    (2)水位为30cm时,浮筒所受浮力小于重力,所以浮筒仍然沉底且受力平衡,浮筒受到的拉力等于浮筒对滑轮的拉力,则拉力为
    由图可知,n=3,电阻丝受到的拉力为
    (3)水位为30cm时,电阻丝受到的拉力为25N,由图乙可知,此时电阻丝的阻值为350欧姆,电流为0.1A,电源电压为
    (4)水位为1m时,若浮筒浸没在水中,则浮筒所受浮力为
    浮力大于重力,所以浮筒应处于漂浮状态,与绳子之间没有拉力作用,此时电阻丝受到的拉力为
    由图乙可知,此时电阻丝的阻值为150欧姆,电压表测量R0两端的电压,则电压表示数为

    答:(1)水位为30cm时,水对浮筒下表面的压力为30N;
    (2)水位为30cm时,拉力敏感电阻丝受到的拉力为25N;
    (3)电源电压为45V;
    (4)水位为1m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8V。
    5.如图所示,没有弹性的轻质细线长度为 h,下端固定在容器底部,上端与正方体小木块相连接。现在向容器内注水,当水深为 h1 时,细线长度恰好为原长。再次向容器内缓慢注水,直至小木块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此时水深为 h2。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容器底面积为 S。请计算:
    (1)两次注水过程相比,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变化量;
    (2)小木块的密度ρ木;
    (3)细线对小木块的拉力。
    【答案】(1)ρ水 g(h2 h1 )S;(2);(3)
    【详解】解:(1)依题意得,第一次注水,细线长度恰好为原长,木块刚好漂浮在水面上;再次向容器内缓慢注水,直至小木块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水的深度改变
    由与得,两次注水过程相比,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变化量为
    (2)木块刚好漂浮在水面上时,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
    木块的重力
    小木块刚好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为
    由与得,木块密度
    (3)当水深为h2时,木块在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与竖直向下的拉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则

    木块的边长为

    答:(1)两次注水过程相比,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变化量ρ水 g(h2 h1 )S;
    (2)小木块的密度ρ木为;
    (3)细线对小木块的拉力为。
    6.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生活中经常用到它。为了将重为1000N的箱子搬到货车上,工人取来一块木板搭在车厢上形成一个斜面(如图),木板长,车厢高,工人用500N的力沿着斜面将箱子匀速推到顶端。求:
    (1)斜面的机械效率;
    (2)设沿斜面推箱子的力为F,斜面对箱子的摩擦力是f,小文同学认为,在推动箱子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推力F与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请从总功和有用功、额外功的关系角度,分析小文的观点是否正确。
    【答案】(1)64%;(2)见解析
    【详解】解:(1)斜面的机械效率
    (2)由得
    整理后得
    因为,所以,即,推力F与摩擦力f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小文的观点不正确。
    答:(1)斜面的机械效率为64%;
    (2)由分析可知,小文的观点不正确。
    7.如图(a)所示,用纸箱将若干桶装水打包装箱后,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箱中每一个桶中都装有体积为、深度为0.3米的水。
    (1)求每一个桶中水的重力和水对桶底的压强;
    (2)纸箱侧面有如图(b)所示标识,方框中的数字“2”表示当该纸箱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时,上表面堆放的最大层数为2层。纸箱底面积为,将桶装水打包装箱后,每一箱的总重力为200牛;
    ①纸箱按图(c)所示码齐堆放时,求最底层纸箱上表面所受到的压强;
    ②纸箱按图(d)所示未码齐堆放时,判断最底层纸箱上表面受到的压强与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44.1N,;(2),>,见解析
    【详解】解:(1)每一个桶中水的重力

    水对桶底的压强
    (2)最底层纸箱上表面所受到的压强
    纸箱按图(d)所示未码齐堆放时,受力面积变小,但压力大小不变,由可知,压强变大,即>。
    答:(1)每一个桶中水的重力为44.1N,水对桶底的压强为;
    (2)①最底层纸箱上表面所受到的压强为;
    ②见解析。
    8.如图一容器浮于一水缸中,水缸中有两种液体:煤油(密度为ρ1)和水(密度为ρ2)容器中有一个可沿容器壁无摩擦滑动的活塞,质量为m1,容器(不含活塞)质量为 m2,容器中封闭了一段空气。煤油比热容为c1,水的比热容为c2,水缸底面积为S1,容器底面积为S2,h3、h2为已知量,h1为未知量。忽略空气和容器壁吸热,大气压强为p。
    (1)h1=?
    (2)外界以极缓慢的速度使水缸中液体上升,若将该系统(即容器和水缸)看成一个热机,加热后活塞上升求其热机效率。
    【答案】(1);(2)
    【详解】解:(1)容器与活塞在水缸中漂浮,则所受浮力为
    容器与活塞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容器与活塞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又因为
    所以可得

    (2)根据压强公式,活塞所受空气压力为
    加热后活塞上升,则该热机获得的有用功为
    水缸中煤油的体积为
    水的体积为
    根据密度公式,水缸中液体质量分别为
    水缸中液体上升,根据比热容公式可知,吸收的热量分为
    根据热机效率公式,该热机的效率为
    答:(1);
    (2)其热机效率为。
    9.如图所示,薄壁容器甲、乙所受重力、底面积均相同,置于水平面上。甲是柱形容器,盛有水,乙容器中盛有A液体。
    (1)若甲容器中水的质量为3千克,求水的体积V水;
    (2)现从两容器内分别抽出深度相同的液体。若水的质量为m0,抽出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容器对水平面压强的部分数据见表;
    ①求容器乙中A液体的密度A;
    ②求容器所受重力G容。
    【答案】(1);(2);(3)m0g
    【详解】解:(1)由可得,甲容器中水的体积
    (2)①分析数据表,由p=ρgh可得,容器甲中抽出水后,其压强变化为
    容器乙中抽出液体后,其压强变化为
    由题意知,甲乙中抽出液体的深度相同,则
    由①②③可得
    ②当甲容器中抽出水之前,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由于其为规则圆柱体,则其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其中水受到的重力,由可得,甲容器的底面积为
    其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水受到的重力和容器受到的重力之和,即
    由可得,容器甲对水平面的压强
    由④⑤可解得
    容器所受重力为m0g。
    答:(1)若甲容器中水的质量为3千克,则水的体积为;
    (2)①容器乙中A液体的密度为;
    ②容器所受重力为。
    10.汽车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阻力,阻力会随车速增大而增大。如图所示为某型号家用轿车行驶过程中阻力与速度的关系图像,该车质量为1.24t。当该轿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h时,求:
    (1)轿车行驶的路程;
    (2)发动机做了多少功?
    (3)发动机的功率是多少?
    【答案】(1)100km;(2)5×107J;(3)13888.9W
    【详解】解:(1)轿车行驶的路程为
    (2)由图像可知,该轿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其受到的阻力
    f=500N
    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轿车所受的牵引力
    F=f=500N
    则发动机做的功
    (3)所用时间
    t=1h=3600s
    发动机的功率
    答:(1)轿车行驶的路程为100km;
    (2)发动机做了5×107J的功;
    (3)发动机的功率为13888.9W。
    11.如图是小明设计的浮力跷跷板,将完全相同的不吸水泡沫长方体A、B用不可伸长轻绳及定滑轮如图所示放置在水槽中,已知泡沫密度为0.2×103kg/m3,每块泡沫底面积为250cm2,高为20cm,水足够深,且泡沫长方体刚好有一半浸没在水中,不计一切摩擦(g取10N/kg)求:
    (1)此时,绳子拉力为多大?
    (2)在A端放上质量为m1=1kg的物体,绳子拉力为多大?
    (3)先在A端放上质量为m1=1kg的物体,稳定后在B端放上质量为m2=2kg的物体,则放上m2前后B浸入水中的深度变化了多少?
    【答案】(1)15N;(2)10N;(3)4cm
    【详解】解:(1)对长方体A(或B或AB整体)有
    此时,绳子拉力为
    (2)在长方体A上放重物时,物A下降一些,物B上升相同高度,绳子拉力F将减小。当物A上所放重物质量为m0时,绳子拉力刚好减小到零时(绳子拉直),物B处于漂浮状态,由F浮B=GB,即
    所以
    解得,物B浸入水中的深度 h浸B=4cm,即物B上升的高度
    ΔhB=10cm-4cm =6cm
    物A下降的高度ΔhA=6cm,此时,物A(含重物m0)仍露出水面,处于平衡状态,则

    解得 m0=3kg,当在物A上放 m1=1kg时,绳子拉力F2﹥0 ,绳子绷直,故A(含m1)和B整体,所受总浮力不变,则
    F浮总=2F浮A=2×25N=50N
    所以
    F浮总=GA +m1g+GB+2F2

    代入数据解得F2 =10N。
    (3)当在物A上放 m1=1kg时,对物B有
    F浮B=GB+F2=ρ水gSh浸B
    当在物A上放 m1,又在物B上放m2时,则
    G总=GA +m1g+GB+m2g=50N
    对物A(含m1)、B(含m2)整体所受总浮力不变为 F浮总=50N,因为
    F浮总=G总=50N
    故绳子拉力F3=0,物A(含m1)、B(含m2)各自处于平衡状态,对物B(含m2)有
    F′浮B=GB+m2g=ρ水gSh′浸B
    两次物B所受浮力差
    ΔF浮B=m2 g-F2 =ρ水gS(h′浸B -h浸B)

    解得物B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加了
    Δh浸B=h′浸B -h浸B =4cm
    答:(1)此时,绳子拉力为15N;
    (2)在A端放上质量为m1=1kg的物体,绳子拉力为10N;
    (3)深度变化了4cm。
    12.水环境质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如图所示,一艘保洁船正在开展湖上环卫作业。保洁船的总质量为600kg,该船以1000N的牵引力在湖上匀速行驶9km用时30min。(,g取10N/kg)求:
    (1)某废弃物悬浮在水面下1m深处时所受水的压强;
    (2)保洁船静止在湖面上时,排开水的体积;
    (3)保洁船匀速行驶时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答案】(1);(2)0.6m3;(3)5000W
    【详解】解:(1)废弃物悬浮在水面下1m深处所受水的压强
    保洁船静止在湖面上时,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据阿基米德原理得,排开水的体积
    (3)牵引力所做的功
    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答:(1)某废弃物悬浮在水面下1m深处时所受水的压强为;
    (2)保洁船静止时在湖面上时,排开水的体积为0.6m3;
    (3)保洁船匀速行驶时牵引力做功的功率为5000W。
    13.如图所示的一则关于云的冷知识,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1)若每头大象重量按来算,那么这片云的质量是多少?()
    (2)云朵里实际上是一些小冰晶和小水珠,你知道水蒸气是经过怎样的物态变化形成云朵的吗?
    (3)如果一个人一年的用水量是,那么这片云可以供这个人使用多长时间呢?
    【答案】(1)4×105kg;(2)见解析;(3)10年
    【详解】解:(1)由图可知,一片云有80头大象重可知,这片云的重力
    这片云的质量
    (2)云朵里的小冰晶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3)这片云的体积
    如果一个人一年的用水量是40m3,这片云可以供这个人使用的时间
    即这片云可以供这个人使用10年。
    答:(1)这片云的质量是4×105kg;
    (2)见解析;
    (3)这片云可以供这个人使用10年。
    14.2023年11月6日,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爱达·魔都号”大型邮轮长323.6米,宽37.2米,排水量13万吨,比现在最大的福特号航母都大。这标志着我国成为集齐造船业“三颗明珠”,可同时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的国家。假如该邮轮在某段长1.2km的海域里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满载测试,用时800s,在行驶过程中其受到的阻力为自重的0.2倍,邮轮在此过程中消耗的汽油产生了热量。在这段邮轮运行满载测试中,(g取10N/kg)求:
    (1)邮轮行驶的速度的大小;
    (2)邮轮发动机的牵引力大小;
    (3)牵引力的做功功率;
    (4)邮轮发动机的热效率。
    【答案】(1)1.5m/s;(2);(3);(4)62.4%
    【详解】解:(1)由题意可得,邮轮在某段长1.2km的海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用时800s,根据速度公式可得,邮轮的行驶速度为
    (2)因邮轮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由题意可得
    (3)则此过程中邮轮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4)发动机的有用功为
    发动机的热机效率为
    答:(1)速度为1.5m/s;
    (2)牵引力的大小为2.6×108N;
    (3)牵引力做功的功率为3.9×108W;
    (4)发动机热效率为62.4%。
    15.中国自主豪华品牌红旗旗下的红旗H9以高端质量、高度安全、全面舒适作为开发理念深受国人喜爱,该汽车的相关数据如下表。在某次性能测试中,沿平直公路匀速直线行驶,在180s的测试时间内汽车匀速行驶了3600m。(g取10N/kg)求:
    (1)该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空车时对地面的压强;
    (2)测试过程中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大小;
    (3)此过程中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4)某次小丽一家开车出行时在水平道路上匀速行驶了9km,用时10min,该行驶路段限速标志如图丙,请计算说明是否超速?
    【答案】(1)2.5×105Pa;(2)1×103N;(3)2×104W;(4)超速了
    【详解】解:(1)空车的总质量为
    m=2.0t=2×103kg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空车时对地面的压力为
    F=G=mg=2×103kg×10N/kg=2×104N
    静止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
    S=4×200cm2=800cm2=0.08m2
    该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空车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2)汽车匀速行驶过程中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大小相等的平衡力,为
    F牵=f=0.05G=0.05×2×104N =1×103N
    (3)测试中,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
    此过程中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为
    (4)汽车匀速行驶了9km,用时10min,该车的速度为
    所以超速了。
    答:(1)该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空车时对地面的压强为2.5×105Pa;
    (2)测试过程中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大小1×103N;
    (3)此过程中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为2×104W;
    (4)某次小丽一家开车出行时超速了。
    16.酒店的外卖机器人具有自动送餐、自主导航、自主避让、语音提示等实用功能,为入住酒店的客人点外卖提供了便利。已知某外卖机器人外形尺寸为,质量为40kg,最大配送载重20kg,额定功率为200W。在额定功率下沿水平路面匀速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是总重的0.2倍。求:
    (1)机器人配送10kg外卖匀速运动时的牵引力大小;
    (2)在额定功率下,机器人配送10kg外卖匀速运动5min牵引力做的功。
    【答案】(1);(2)
    【详解】解:(1)机器人配送10kg外卖匀速运动时,阻力大小为
    机器人做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和阻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牵引力大小为
    (2)在额定功率下,机器人配送10kg外卖匀速运动5min牵引力做的功为
    答:(1)机器人配送10kg外卖匀速运动时的牵引力大小为;
    (2)在额定功率下,机器人配送10kg外卖匀速运动5min牵引力做的功为。
    17.质量为50kg的小华练习游泳时,为了安全起见,老师给他一块泡沫浮板,借助浮板所受的浮力来辅助游泳。已知浮板的质量是0.45kg、体积为4.5×10-3m3(g取10N/kg)。试求:
    (1)小华双脚站在水平地面时,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5×10-2m2,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浮板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水的密度1.0×103kg/m3)
    (3)练习结束后,小华帮老师把游泳辅助器材整理放在箱子内,沿水平方向匀速推动箱子,以0.5m/s的速度运动了15m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50N。在这个过程中,推力所做的功和功率分别是多大?
    【答案】(1)1×104Pa;(2)45N;(3)750J,25W
    【详解】解:(1)小华的重力为
    G=mg=50kg×10N/kg=500N
    小华双脚站在水平地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根据F浮=ρ液V排g可知,浮板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V排g=1.0×103kg/m3×4.5×10-3m3×10N/kg=45N
    (3)水平方向匀速推动箱子,箱子处于平衡状态,推力等于摩擦力,即
    F=f=50N
    推力所做的功
    W=Fs=50N×15m=750J
    推力做功的功率
    P=Fv=50N×0.5m/s=25W
    答:(1)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1×104Pa;
    (2)浮板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45N;
    (3)推力所做的功为750J,功率是25W。
    18.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三一集团创建,公司秉承“一切源于创新”的理念,致力于研发世界工程机械最前沿技术与最先进产品。如图所示三一钢铁侠——SY285是适用水面、沼泽软地面及滩涂作业的多用途液压挖掘机。能够在水中漂浮作业关键在于下方的履带上面安装了专门的空心浮箱,提供了浮力的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了更好的稳定性。其具体参数如下表所示:
    求:(1)该挖掘机用最高行走速度到达工作地点用时15min,求行驶的路程。
    (2)该挖掘机静止在水平地面不工作时对地面的压强。
    (3)挖掘机漂浮在水中挖掘、运送淤泥过程中,铲斗装满淤泥,排开液体体积是多少。(淤泥的密度为,水的密度为,)
    【答案】(1)1.3km;(2);(3)
    【详解】解:(1)挖掘机的最高行走速度是5.2km/h,15min行驶的路程
    (2)挖掘机静止且不工作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G机=2.5×105N
    受力面积
    S=2×2.5m2=5m2
    对地面的压强
    (3)铲斗容量是1.5m3,淤泥的密度为1.4×103kg/m3,铲斗装满淤泥时,淤泥的质量
    m=ρ淤V=1.4×103kg/m3×1.5m3=2.1×103kg
    挖掘机在水中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则挖掘机受到的浮力
    F浮=G机+G淤=G机+mg=2.5×105N+2.1×103kg×10N/kg=2.71×105N
    由可得,挖掘机所排开水的体积
    答:(1)该挖掘机用最高行走速度到达工作地点用时15min,行驶的路程是1.3km;
    (2)该挖掘机静止在水平地面不工作时对地面的压强是5×104Pa;
    (3)挖掘机漂浮在水中挖掘、运送淤泥过程中,铲斗装满淤泥,排开液体体积是27.1m3。
    19.近日在日照市区的道路上一辆无人驾驶车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这是日照一家本土洗涤企业最新投入运营的无人驾驶车。它利用各种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设备来收集周围环境信息,实现自动驾驶过程中躲避障碍物和遵循交通法规的目的。如图所示,这是某款无人驾驶物流配送车,设计最高时速为40km/h,可实现到用户手中的最后10公里配送。(g取10N/kg)
    有关数据如表。
    (1)求无人驾驶物流配送车配载货物质量为500kg静止在水平路面上时对路面的压强;
    (2)求无人驾驶物流配送车以最高时速行驶10km需要的时间;
    (3)无人车最多还能装载多重的货物?
    【答案】(1);(2);(3)
    【详解】解:(1)无人驾驶物流配送车配载货物质量为500kg时的总重为
    无人车静止在水平路面上时对路面的压强
    (2)无人驾驶物流配送车以最高时速行驶10km需要的时间为
    (3)无人车对地面的最大压力为
    无人车最多还能装载的货物的重力为
    答:(1)无人驾驶物流配送车配载货物质量为500kg静止在水平路面上时对路面的压强为;
    (2)无人驾驶物流配送车以最高时速行驶10km需要的时间为;
    (3)无人车最多还能装载的货物。
    20.杭州亚运会田径比赛场上几只忙碌的机器狗很是吸引眼球,这是为运动员运输铁饼和标枪的足式机器人,也是全球赛事上第一次使用足式机器人。这个自身质量为18kg的机器狗背上有个卡槽,能够承受2kg的铁饼。铁饼掷出后,机器狗跑到工作人员处由工作人员把铁饼放置在卡槽上,如图所示,随后操控机器狗将铁饼运输回到起点处,完成任务后,“趴”在场边等待指令。已知机器狗每只脚与地面接触面积为,每次往返运输的平均时间约为34s,机器狗的运动速度大约为3.5m/s,机器狗在前进过程中驱动力为40N,g取10N/kg。求:
    (1)机器狗每次往返的距离。
    (2)机器狗背上铁饼站立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
    (3)机器狗每次往返时做功的功率。

    【答案】(1);(2);(3)
    【详解】解:(1)机器狗每次往返的距离
    (2)机器狗背上铁饼站立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机器狗站立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对地面的压强
    (3)机器狗每次往返时所做的功
    机器狗每次往返的功率
    答:(1)机器狗每次往返的距离是119m;
    (2)机器狗背上铁饼站立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是;
    (3)机器狗每次往返时做功的功率是140W。
    押第23题 电磁学综合计算题题(20题)
    1.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灯L标有“6V 3.6W”字样,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2Ω。只闭合开关时,滑片P从右端向左端滑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I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且当滑片P滑至最左端时,灯L正常发光。求:
    (1)电源电压U;
    (2)灯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3)当开关、、均闭合,且滑动变阻器滑片P处于中点位置时,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
    【答案】(1)6V;(2)10Ω;(3)6.6W
    【详解】解:(1)只闭合开关时,L与R1串联,当滑片P滑至最左端时,电路为L的简单电路,灯L正常发光。即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电源电压为
    (2)灯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3)如图所示,只闭合开关时,L与R1串联,电压表为R1两端电压,当滑动变阻器接入最大阻值时,电路中电流最小,则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为
    当开关、、均闭合,L短路,R0与R1并联,滑动变阻器滑片P处于中点位置时,电路中总电流为
    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
    答:(1)电源电压为6V;
    (2)灯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10Ω;
    (3)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6.6W。
    2.如图是某品牌电热毯的简化电路示意图,图中的R1和R2是电热丝,它们的阻值保持不变:电热毯的铭牌上标有“低温挡功率8.8W”字样,高温挡功率标识处模糊不清。将电热毯单独接入220V家庭电路中,使用高温挡工作14min,测得消耗电能为36960J。若上述过程电热毯消耗的电能与空热水袋中灌入的1kg热水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数值相等,水的比热容为。求:
    (1)电热毯高温挡的电功率;
    (2)R1的电阻;
    (3)低温挡工作时,R1两端的电压;
    (4)热水袋中水降低的温度。
    【答案】(1)44W;(2)1100Ω;(3)44V;(4)8.8℃;
    【详解】解:(1)电热毯高温挡的电功率为
    (2)两开关闭合时为高温挡,故R1的电阻为
    (3)低温挡工作时,两电阻串联,此时电路中电流为
    R1两端的电压为
    (4)热水袋中水降低的温度为
    答:(1)电热毯高温挡的电功率为44W;
    (2)R1的电阻为1100Ω;
    (3)低温挡工作时,R1两端的电压为44V;
    (4)热水袋中水降低的温度为8.8℃。
    3.如图甲是某多功能养生壶内部简化电路,由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R0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水温变化图象如图乙。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1=6V,R为滑动变阻器,线圈电阻不计。当壶中的水温达到100℃时,线圈中的电流为5mA,衔铁刚好被吸下。工作电路电源电压U2=220V,R1、R2为电热丝,加热挡功率为1100W,保温挡功率为220W.求:
    (1)加热挡时,工作电路中的电流;
    (2)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
    (3)保温挡时,电热丝R1的功率。
    【答案】(1)5A;(2)700Ω;(3)44W
    【详解】解:(1)当继电器线圈电流达不到5mA时,衔铁不会被吸下,此时工作电路中只有电阻工作,电阻较小,根据知电路处于加热状态,工作电路中的电流为
    (2)由图乙可知,当℃时,,所以R0两端电压为
    此时电阻器R两端电压为
    此时电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3)当继电器线圈电流达不到5mA时,衔铁不会被吸下,此时工作电路中只有电阻工作,电阻较小,电路处于加热状态,则R1的电阻为
    当衔铁B与触点C接通时,与串联,处于保温挡
    保温挡时,电热丝R1的功率为
    答:(1)加热挡时,工作电路中的电流为5A;
    (2)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为700Ω;
    (3)保温挡时,电热丝R1的功率为44W。
    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电阻,只闭合开关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再闭合开关时,电流表示数变化了。求:
    (1)电源电压U;
    (2)电阻的阻值;
    (3)开关、都闭合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答案】(1)6V;(2)30Ω;(3)3W
    【详解】解:(1)由图得,只闭合开关S1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流表A测量电路电流,示数为0.2A;再闭合开关S2时,电路变为R1、R2并联,电流表变为测量干路电流,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3A,说明此时R2电流为0.3A,由欧姆定律得,电源电压
    (2)电阻R1的电压为
    由欧姆定律得,R1的阻值
    (3)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路的电流为
    消耗的总功率
    答:(1)电源电压U6V;
    (2)电阻的阻值30Ω;
    (3)开关、都闭合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3W。
    5.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电阻的阻值为,变阻器上标有“”的字样,小灯泡L上标有“”的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
    (1)当开关、、S都闭合时,求小灯泡L在内产生的热量。
    (2)当开关、、S都闭合,电流表的示数为时,求消耗的电功率。
    (3)当开关、都断开,S闭合时,为了确保测量准确,要求电流表示数不小于其量程的三分之一,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
    【答案】(1)1800J;(2)18W;(3)7Ω
    【详解】解:(1)当开关、、S都闭合时,电路为L、的并联电路,此时灯泡两端电压为
    灯泡正常工作,则
    则小灯泡5min内产生的热量为
    (2)当开关、、S都闭合,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电路总功率为
    灯泡正常工作,则,则消耗的电功率为
    (3)当开关、都断开,S闭合时,电路为与串联;由串联电路的总阻值等于各电阻之和可知:当最大时,和的总电阻为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此时电流为
    为了确保测量准确,要求电流表示数不小于其量程的三分之一,则
    即最小电流为,由欧姆定律可得,两端的电压为
    所以两端的电压为
    由欧姆定律可得,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为
    答:(1)当开关S1、S2、S都闭合时,求小灯泡L在5min内产生的热量为1800J;
    (2)当开关S1、S2、S都闭合,电流表的示数为2A时,求R2消耗的电功率为18W;
    (3)当开关S1、S2都断开,S闭合时,为了确保测量准确,要求电流表示数不小于其量程的三分之一,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为7Ω。
    6.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标有“”字样,滑片置于变阻器一端。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为0.2安。
    (1)求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2)求10秒内,电流通过滑动变阻器所做的功。
    (3)再将电压表并联在A、B、C某两点间。闭合开关S,在移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有一个电压表示数始终不变,当滑片移至某位置时,电表和A的示数分别为4伏、12伏和0.4安。滑片P移至另一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0.8安。请分析说明电压表接入电路中的位置。

    【答案】(1)10V ;(2)20W ;(3)V1接A、B间,V2接A、C间
    【详解】解:(1)由题意可得,此时滑动变阻器电阻全部接入电路,由欧姆定律可得,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2)由可得,10秒内,电流通过滑动变阻器所做的功为
    (3)由题意可得,在移动变阻器滑片 P 的过程中,有一个电压表示数始终不变,说明该电压表所测电压为电源电压,又因为当滑片 P 移至某位置时,电表 V1、V2 的示数分别为4伏、12伏,说明电压表V2所测电压为电源电压,接在A、C两点之间,且电源电压为12V;结合(1)中分析可得,滑动变阻器全部接入电路时,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
    则R1的电阻为
    当电路中电流为0.4A时,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
    所以电压表V1测定值电阻R1两端电压,接A、B两点之间。
    答:(1)电压为10V;
    (2)功率为20W;
    (3)V1接A、B间,V2接A、C间。
    7.图甲所示装置为亮亮小组设计的大气压测量装置(后称气压计)的电路图,并欲将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表盘改装成“气压计”的表盘,对弹簧未施加拉力时金属滑片P刚好位于电阻丝R的最右端,弹簧的伸长量ΔL与所受拉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恒为3V,R0的阻值为5Ω,电阻丝R的长度为12cm,规格为5Ω/cm,金属滑片P分别与电阻丝R和弹簧连接。测量前将注射器活塞推至底端排尽空气,并用橡皮帽将注射孔密封住。
    (1)当拉力为0时,电路的电功率;
    (2)当电流表为0.15A时,弹簧所受拉力大小;
    (3)此“气压计”可测量的最大拉力为多少?
    【答案】(1)1.8W;(2)10N;(3)40N
    【详解】解:(1)当拉力为0时,金属滑片P刚好位于电阻丝R的最右端,即接入的阻值为0,所以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根据可知,电路的电功率为
    (2)由图甲可知,电阻R0与电阻R的金属滑片P右半部分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当电流表为0.15A时,电路的总电阻为
    此时R接入的阻值为
    R接=R总-R0=20Ω-5Ω=15Ω
    电阻丝R接入的长度为
    由图乙可知,弹簧所受拉力为10N。
    (3)根据题意可知,当电阻丝被全部接入电路时,弹簧的伸长量最大
    ΔL=lR=12cm
    根据图乙可知
    则此时对应的最大拉力F大=40N。
    答:(1)当拉力为0时,电路的电功率为1.8W;
    (2)当电流表为0.15A时,弹簧所受拉力大小为10N;
    (3)此“气压计”可测量的最大拉力为40N。
    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和小灯泡的灯丝电阻均保持不变。R0是阻值为40Ω的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其上标有“50Ω 4A”字样,电流表A1的量程为0~0.6A,电流表A2的量程为0~3A,灯泡上标有“8V 2.4W”字样。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S2时,灯泡正常发光。求:
    (1)灯泡的额定电流;
    (2)电源电压的大小;
    (3)开关S、S1、S2都闭合时,在不损坏电流表的前提下,求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
    【答案】(1)0.3A;(2)20V;(3)8Ω
    【详解】解:(1)由P=UI得灯泡L额定电流为
    (2)闭合S,断开S1、S2,灯泡L与电阻R0串联,灯泡正常发光,则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UL=U额=8V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I=I额=0.3A
    由可知,电阻R0两端的电压为
    U0=IR0=0.3A×40Ω=12V
    所以,电源电压
    U=U0+UL=12V+8V=20V
    (3)开关S、S1、S2都闭合时,电阻R0和滑动变阻器R并联,灯泡被短路;电流表A1测通过电阻R0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中的总电流。此时通过R0的电流为
    电流表A1测通过电阻R0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中的总电流,电流表A1的量程为0~0.6A,电流表A2的量程为0~3A,所以,通过R的最大电流为
    Imax=I﹣I0=3A﹣0.5A=2.5A
    根据欧姆定律得,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
    答:(1)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3A;
    (2)电源电压为20V;
    (3)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8Ω。
    9.如图甲所示为一个超声波加湿器,图乙所示为其内部湿度监测装置的简化电路图。已知电源电压为12V,定值电阻R0=30Ω,电流表的量程为0~0.2A,电压表的量程为0~9V,湿敏电阻R的阻值随湿度RH变化的关系如下表。
    在电路安全工作的前提下,求:
    (1) 当电流表的示数为最大时,R的阻值;
    (2) 电压表示数为6V时,湿敏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
    (3) 该装置能监测的湿度最大值。
    【答案】(1)30Ω;(2)1.2W;(3)80%
    【详解】解:(1)由图乙可知,R0与R串联,当电流表示数最大为0.2A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R的阻值为
    (2)电压表测量的是R两端的电压,当电压表的示数为6V,即UR=6V。R0两端的电压
    此时通过R的电流
    湿敏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
    (3)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当R接入阻值越大,其两端电压即电压表的示数越大,电压表的量程为0~9V,当电压表的示数为9V, R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此时R0两端的电压为
    此时通过R的电流
    R的阻值为
    查表可知对应的湿度值为 80%,为该装置能监测的最大湿度。
    答:(1) 当电流表的示数为最大时,R的阻值为30Ω;
    (2) 电压表示数为6V时,湿敏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为1.2W;
    (3) 该装置能监测的湿度最大值为80%。
    10.小红发现学校的饮水机储水量小,且加热时间过长,于是便想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饮水机进行改进。改进后的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它有“加热”和“保温”两挡,其中为发热电阻,为定值电阻。饮水机在保温和加热时,发热电阻的电功率之比为1:121.图乙是改进后饮水机的参数,储水罐的容积从以前的0.8L扩大到8L。图丙是小红在进行实验测试时所用的电能表。[已知,,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求:
    (1)饮水机的储水罐里只剩一半的水量时,要使水温度升高2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饮水机保温时的功率和的电阻。
    (3)在对改进的饮水机进行测试时,只将饮水机接入电路,电能表记录饮水机消耗的电能,饮水机在加热时,发现电能表的指示灯在6min闪烁了162次,饮水机的实际电压是多少?(取7)
    (4)通过简单的计算,你对小红的饮水机改进方案,有什么评价?(写一条即可)
    【答案】(1);(2)5W,;(3)210V;(4)见解析
    【详解】解:(1)饮水机的储水罐里只剩一半的水量时水的体积为
    此时水的质量为
    要使水温度升高20℃,需要吸收热量
    (2)由题可知,保温功率
    当S和“1”接触时,电路中只有接入,此时为加热挡,电阻为
    当S和“2”接触时,电路中有和接入,此时为保温挡,则总电阻为
    所以电阻的阻值为
    (3)电能表的指示灯在6min闪烁了162次消耗的电能
    实际电功率为
    此时实验室电路的实际电压是
    (4)由第1问的答案可知,饮水机的储水罐里只剩一半的水量时,要使水温度升20℃,需吸热,需要加热时间
    如果根据实际,储水罐装满水,使水温升高80℃,则加热时间为72min,多于一个小时,加热时间过长。所以小红的饮水机改进方案只考虑了储水量过小的问题,没有考虑加热时间过长的问题,经分析,需要同时提升加热挡的功率。另外,保温功率只有5W,在相同时间内,电阻的发热量远小于储水罐的水的散热量,起不到保温作用。
    答:(1)饮水机的储水罐里只剩一半的水量时,要使水温度升高20℃,需要吸收热量;
    (2)饮水机保温时的功率5W和的电阻;
    (3)在对改进的饮水机进行测试时,只将饮水机接入电路,电能表记录饮水机消耗的电能,饮水机在加热时,发现电能表的指示灯在6min闪烁了162次,饮水机的实际电压是210V;
    (4)小红的饮水机改进方案只考虑了储水量过小的问题,没有考虑加热时间过长的问题,经分析,需要同时提升加热挡的功率。另外,保温功率只有5W,在相同时间内,电阻的发热量远小于储水罐的水的散热量,起不到保温作用。
    11.如图分别是江涛网购的速热式电热水器说明书部数及等效工作电路图(图中R是给水加热的电阻。电热水器的电阻恒定,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则:
    (1)该电热水器正常工作10min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2)以上消耗的电能转化的内能90%被水吸收,能使16.2kg的水温度升高多少度?[c水=4.2×103J/(kg•°C)]
    (3)用电高峰时,若此电热水器两端的实际电压仅为200V,它的实际功率为多少瓦?(保留整数)
    【答案】(1);(2);(3)
    【详解】解:(1)该电热水器正常工作10min消耗的电能是
    (2)水吸收的热量为
    水升高的温度为
    (3)加热电阻的阻值为
    用电高峰时,若此电热水器两端的实际电压仅为200V,它的实际功率为
    答:(1)该电热水器正常工作10min消耗的电能是;
    (2)以上消耗的电能转化的内能90%被水吸收,能使16.2kg的水温度升高;
    (3)用电高峰时,若此电热水器两端的实际电压仅为200V,它的实际功率为。
    12.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1是定值电阻,小灯泡L标有“6V”字样,滑动变阻器R2标有“20Ω 0.5A”。当R2的滑片P置于最左端时,只闭合S1,灯泡恰好正常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0.8A;再闭合S2,电流表的示数变为1.4A。求:
    (1)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2)定值电阻R1的阻值;
    (3)只闭合开关S2,移动变阻器滑片P时,R1的电功率变化范围。
    【答案】(1)4.8W;(2)10Ω;(3)0.4~2.5W
    【详解】解:(1)当的滑片P置于最左端时,只闭合,电路中只有小灯泡,小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则电源电压等于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即
    此时通过小灯泡L的电流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流,即IL额=0.8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2)当的滑片P置于最左端时,闭合,电路中小灯泡与并联,两端的电压
    通过的电流
    定值电阻的阻值
    (3)只闭合开关,电路中与串联,当滑片P在左端时,只有连入电路,此时其功率最大,此时电路中电流,由变阻器规格知允许通过最大电流,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的最大电功率
    滑片P在右端时,变阻器连入阻值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此时的功率最小,此时电路中电流
    的最小电功率
    所以电功率变化范围为0.4~2.5W。
    答:(1)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4.8W;
    (2)定值电阻R1的阻值是10Ω;
    (3)只闭合开关S2,移动变阻器滑片P时,R1的电功率变化范围是0.4~2.5W。
    13.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 2A”字样,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6V,其I-U图像如图乙所示,当滑片P处于最右端,仅闭合开关S1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3A。
    (1)求电源电压;
    (2)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2,将滑片P移至距左端处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6V,求定值电阻R的阻值;
    (3)用另外一个定值电阻替换灯泡L,闭合开关是S1和S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将一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求定值电阻的可能值。
    【答案】(1)9V;(2)10Ω;(3)6Ω、15Ω和30Ω
    【详解】解:(1)当滑片P处于最右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20Ω,闭合开关S1时,小灯泡与滑动变阻器组成串联电路,由图乙可知,当I=0.3A时,灯泡的两端电压为,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则电源电压为
    (2)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2,将滑片P移至距左端处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
    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此时变阻器的两端电压为
    由欧姆定律可得,此时电路电流为
    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可得,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3)若电流表接入电路的是大量程,分度值为0.1A,示数为1.5A;若电流表接入电路的是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A;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用另外一个定值电阻R1替换灯泡L,闭合开关S1和S2,两电阻并联接入电路,若电流表与R串联接入电路,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流表示数为
    比较可知电流表不在该支路;若电流表与定值电阻R1串联接入电路,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当时,R1的阻值为
    当时,R1的阻值为
    若电流表在干路上,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则通过定值电阻R1的电流为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1的阻值为
    所以定值电阻的可能值为6Ω、15Ω和30Ω。
    答:(1)电源电压为9V;
    (2)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10Ω;
    (3)定值电阻的可能值为6Ω、15Ω和30Ω。
    14.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许多汽车的后视镜具备了加热功能。按下加热开关后,按键上指示灯亮起,除雾,除霜,确保驾驶安全。该装置有“高温”、“低温”和“关”三个挡位,根据气温、雨水和雨刮器使用情况自动切换,“高温”挡功率为18W ,“低温”挡功率为12W。电路简图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为12V,R1和R2为电热丝。通过计算回答:
    (1)当处于“高温”挡加热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
    (2)电热丝R1的阻值是多少?
    (3)使用“高温”挡加热1min,电流通过电热丝R1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答案】(1)1.4A;(2)8Ω;(3)1080J
    【详解】解:(1)根据得,“高温”挡加热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2)由图乙可知,当座椅垫处于“高温”挡加热时,开关S连接触点1时,R1、R2串联,电路电阻最大,电功率最小,为保温挡;开关S接触点2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由得,R1的阻值为
    (3)使用“高温”挡加热1min,电流通过电热丝R1产生的热量是
    答:(1)当处于“高温”挡加热时,电路中的电流是1.4A;
    (2)电热丝R1的阻值是8Ω;
    (3)使用“高温”挡加热6min,电流通过电热丝R1产生的热量是1080J。
    15.有一种亮度可以调节的小台灯,其电路图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16V不变,灯泡L的正常工作电压为12V,通过灯泡L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正常工作时,小灯泡的电阻RL;
    (2)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R是多少?
    【答案】(1)15Ω;(2)5Ω
    【详解】解:(1)由图甲可知,灯泡L与变阻器R串联。当灯泡L正常发光时,其两端的电压UL=12V,由图乙可知通过的电流IL=0.8A,则小灯泡的电阻
    (2)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得,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R=U﹣UL=16V﹣12V=4V
    变阻器两端的电流
    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
    答:(1)正常工作时,小灯泡的电阻RL=15Ω;
    (2)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R为5Ω。
    16.如图是某家用电吹风的简化电路,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在电吹风正常工作情况下,求:
    (1)吹冷风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结果保留1位小数);
    (2)吹热风时,消耗的电能;
    (3)电热丝的电阻。
    【答案】(1);(2);(3)
    【详解】解:(1)由参数表可知,电吹风吹冷风时的功率为120W,由P=UI可得,此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
    (2)电吹风吹热风时,其功率为1000W,由W=Pt可得,1min消耗的电能为
    (3)当电吹风吹热风时,电动机和电热丝同时工作,由图知电动机与电热丝并联,则电热丝的电功率等于吹热风时的电功率减去吹冷风时的电功率,即
    由可得,电热丝的电阻
    答:(1)冷风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约为;
    (2)热风工作消耗的电能为
    (3)电热丝的电阻为。
    17.无烟电烤炉是现代家庭聚餐新兴的一种烧烤设备,不仅使用方便,更体现的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家买的一款新型三挡(大火、中火和小火)无烟电烤炉,其内部电路图如图乙所示。已知,的阻值为96.8Ω,的阻值为48.4Ω,额定电压为220V。则:
    (1)求该无烟电烤炉在小火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求该无烟电烤炉在大火正常工作时的功率;
    (3)为了能在家用该无烟电烤炉用大火进行烧烤,小明家准备更换额定功率更大的电表。已知进行烧烤时,小明家会同时开启一台功率为500W的电冰箱和一台功率为100W的电视机,以及3盏功率为20W的灯泡,而供电局提供的电能表允许接入用电器的最大功率为2200W,请通过计算说明该电能表是否可以在小明家中使用。
    【答案】(1)1.5A;(2)1500W;(3)见解析
    【详解】解:(1)由图乙知,当闭合开关S1,开关S2连接a接线柱时,此时R1、R2并联,由于并联电路电路总电阻小于任何支路部分的电阻,则此时电路电阻阻值最小,由可知,此时电烤炉为大火挡;当断开开关S1,开关S2连接b接线柱时,此时R1、R2串联,由于串联电路总电阻为各部分电阻阻值之和,则此时电路电阻阻值最大,由可知,此时电烤炉为小火挡;当开关S1断开,开关S2连接a接线柱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此时电烤炉为中火挡。当电烤炉在小火挡正常工作时,此时电路电阻的总阻值为
    由欧姆定律可知,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为
    (2)当电烤炉在大火挡正常工作时,R1、R2并联,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和可知,通过R1、R2的功率分别为
    则无烟电烤炉在大火正常工作时的功率为
    (3)由题意知,当电烤炉、电冰箱、电视机以及3盏功率为20W的灯泡,同时工作则此时家庭电路中的总功率为
    由此可知,该电能表可以在小明家中使用。
    答:(1)该无烟电烤炉在小火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1.5A;
    (2)该无烟电烤炉在大火正常工作时的功率为1500W;
    (3)该电能表可以在小明家中使用。
    18.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模拟调光灯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最右端向左移动,直至灯泡L正常发光。此过程中,电流表A的示数随两电压表、(电压表未画出),示数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求:
    (1)灯泡正常发光时候的电阻;
    (2)求电源电压;
    (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最右端向左移动至灯泡L正常发光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
    【答案】(1)10Ω;(2)4.5V;(3)3Ω~35Ω
    【详解】解:(1)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后,灯泡、R1、R2串联,电压表V1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因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时通过的电流越大,所以图乙中图线①是小灯泡的I-U图像,由图线②可知,电压表V2的示数随电流表示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电压表V2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或测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由电流相等时两电压表的示数之和不相等可知,电压表V2测滑动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即并联在滑动变阻器R2两端;当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由图乙可知,最大电流为0.25A,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UL=2.5V,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由图乙可知,当电路中的电流I′=0.2A时,灯泡两端的电压UL′=1.5V,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U2=2V,则电源的电压为
    U=UL′+U2′+I′R1=1.5V+2V+0.2A×R1①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于最右端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乙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UL″=0.5V,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U2″=3.5V,电路中的电流I″=0.1A,则电源的电压为
    U=UL″+U2″+I″R1=0.5V+3.5V+0.1A×R1②
    由①②可得R1=5Ω,U=4.5V;
    (3)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
    当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中总电阻为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得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R2=R-RL-R1=18Ω-10Ω-5Ω=3Ω
    故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为3Ω~35Ω。
    答:(1)灯泡正常发光时候的电阻为10Ω;
    (2)电源电压为4.5V;
    (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最右端向左移动至灯泡L正常发光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为3Ω~35Ω。
    19.现如今,外卖拯救了无数人的“出门困难”。外卖骑手为了抢单和得到好评,经常会逆行、闯红灯、超速等违规骑行,大大影响了交通安全。若一外卖骑手现接到一个从商家到顾客距离为3km的订单,他用时10min将货送到了顾客手里。假设他在整个过程中都匀速直线行驶,目前国家对电动车进行严格的速度限制,电动车每小时不得超过25km行驶。下表是他电动车主要技术参数。()请问(计算题要有必要文字说明和计算步骤):
    (1)该骑手在送餐过程中是否超速?
    (2)质量为60kg的骑手在水平路面上骑行时,电动车对路面的压强多大?(不计外卖箱及食物的重力)
    (3)该电动车蓄电池一次充满电可储存的能量是多少J?
    【答案】(1)不超速;(2);(3)
    【详解】解:(1)该骑手在送餐过程中速度为
    故此次送餐不超速。
    (2)质量为60kg的骑手在水平路面上骑行时,电动车对路面的压力为
    压强为
    (3)该电动车蓄电池一次充满电可储存的能量是
    答:(1)该骑手在送餐过程中不超速;
    (2)质量为60kg的骑手在水平路面上骑行时,电动车对路面的压强为;
    (3)该电动车蓄电池一次充满电可储存的能量是。
    20.电饭锅是生活中常用电器,下表是小明家中一台电饭锅的铭牌,其内部结构简化如图所示,其中和都是电热丝(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求:
    (1)电饭锅正常工作时,在加热状态下的总电流;
    (2)电阻的阻值;
    (3)小明想测试电饭锅的实际电功率,于是在家庭电路中只接入电饭锅且处于加热状态,发现家中标有“220V、”的电能表内转了300圈,则电饭锅此时的实际加热功率。
    【答案】(1)5A;(2);(3)
    【详解】解:(1)电饭锅正常工作时,在加热状态下的总电流为
    (2)分析电路可知,两开关都闭合时,、并联,此时总电阻较小,根据可知总功率较大,为加热挡;只闭合S时,只有工作,此时总电阻较大,根据可知总功率较小,为保温挡,所以电阻的阻值为
    (3)消耗的电能为
    则电饭锅此时的实际加热功率为
    答:(1)电饭锅正常工作时,在加热状态下的总电流为5A;
    (2)电阻的阻值为;
    (3)电饭锅此时的实际加热功率为。
    专项押题01 课本小资料估测常识题
    1.“估测”是物理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九年级的小明对自身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
    A.体温约为25℃B.身高约为16cmC.质量约为50kgD.百米跑的成绩约为8s
    【答案】C
    【详解】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25℃低于正常体温太多,故A不符合题意;
    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此数值,约为160cm,故B不符合题意;
    C.成年人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质量略小于此数值,在50kg左右,故C符合题意;
    D.对于普通中学生跑完100米通常时间为15秒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对于下列物品的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
    A.一本物理书的质量约为1kg
    B.铅笔的长度约为1m
    C.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dm3
    D.小灯泡的功率约为1000W
    【答案】C
    【详解】A.一本物理书的质量约为0.2kg,故A不符合题意;
    B.铅笔的长度约为15cm,故B不符合题意;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人的密度约为水的密度,则人的体积为
    故C符合题意;
    D.小灯泡的功率较小,约为10W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我们常以生活中的某些常识为“尺”进行估测,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初三学生平均身高约为1m
    B.一颗鸡蛋的质量约为1g
    C.人正常眨眼一次时间是1s
    D.初三学生大拇指指甲的面积约为1cm2
    【答案】D
    【详解】A.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可知,初三学生平均身高约为1.6m,故A不符合题意;
    B.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等于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人正常眨眼一次的时间不到0.5s,时间很短,故C不符合题意;
    D.初三学生大拇指指甲的长和宽都在1cm左右,面积在
    S=a2=1cm×1cm=1cm2
    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小明来到武乡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参加“丹心向党·红色研学”活动。如图所示,是他在体验活动中,身着八路军军服庄严地吹响“冲锋号”的情景。根据图片信息,请你估测“冲锋号”的长度约为( )
    A.30cmB.5cmC.120mmD.150cm
    【答案】A
    【详解】由图可知,冲锋号的长度与小明的胳膊的长度大约相等,而小明的胳膊的长度约为30cm,所以估测“冲锋号”的长度约为30c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以下物理量估测最合理的是( )
    A.手机电池电压约220V
    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90dB
    C.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D.家用空调的电功率约1000W
    【答案】D
    【详解】A.手机电池电压约3.7V,家庭电路电压是220V,故A不符合题意;
    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故B不符合题意;
    C.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近似为3×108m/s,故C不符合题意;
    D.家用空调的电功率较大,大约为1000W,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如图所示为某中学生篮球比赛现场图,下列有关估测结果与实际相符的是( )
    A.篮球的直径大约是10cmB.篮球的质量大约是550g
    C.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0mD.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45N
    【答案】B
    【详解】A.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可知,篮球的直径大约是25cm,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常见物体的质量可知,篮球的质量大约是550g,故B符合题意;
    C.成年人的平均身高约为170cm,中学生的身高比其略小,约为160cm,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体重)约为
    G=mg=50kg×10N/kg=500N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家庭节能灯中的电流约为10A
    B.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
    C.普通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4Pa
    D.中学生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大约在5s左右
    【答案】C
    【详解】A.根据电流的常识可知,家庭节能灯中的电流约为0.1A,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速度的常识可知,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5m/s,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
    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
    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故C符合题意;
    D.1分钟内中学生心脏正常跳动75次左右,则中学生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下列有关生活中电学物理量的数据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380V
    B.护眼台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10A
    C.卧室空调正常工作1h大约消耗一度电
    D.家用电饭锅的额定功率约为80W
    【答案】C
    【详解】A.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故A不符合题意;
    B.护眼台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2A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卧室空调的电功率约1000W,正常工作1h大约消耗一度电,故C符合题意;
    D.家用电饭锅的额定功率约为800W,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某电商平台开展了“爱心助农,共建小康”活动,中学生小晋从该平台上购买了一箱芒果。如图所示是他手拿芒果的照片,下列关于该芒果的估测,合理的是( )
    A.长度为20cmB.长度为2m
    C.质量为50 kgD.质量为50g
    【答案】A
    【详解】AB.由照片可看出芒果比小晋的手掌长,一般中学生手掌的长度为18cm左右,所以照片中芒果的长度约20cm,故A符合题意,故B不符合题意;
    C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照片中的芒果比鸡蛋质量大得多,大约在300g~500g,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以下物理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最舒适的室内温度为45℃
    B.两个鸡蛋的重力约1N
    C.LED节能灯的功率约为1kW
    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20m/s
    【答案】B
    【详解】A.最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5℃,故A不符合题意;
    B.两个鸡蛋的质量在
    100g=0.1kg
    左右,受到的重力为
    G=mg=0.1kg×10N/kg=1N
    故B符合题意;
    C.LED节能灯的功率约为20W,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1.1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你所在的考场室温约为50℃
    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C.高速公路上小汽车的正常行驶速度约为120m/s
    D.台灯的工作电流约为200A
    【答案】B
    【详解】A.夏天教室的室温约30℃,你所在的考场室温不会达到50℃,故A不符合题意;
    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与实际相符,故B符合题意;
    C.高速公路上小汽车的正常行驶速度约为120km/h,故C不符合题意;
    D.台灯的工作电流约为200mA,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以下估测的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家用空调的电功率约为1000 W
    B.空气中的声速为3 ×108 m/s
    C.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10 cm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5 ℃
    【答案】A
    【详解】A.家用空调的电功率比较大,大约为1000W,故A符合题意;
    B.在15℃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故B不符合题意;
    C.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 cm,故C不符合题意;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变化幅度很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下列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的估测正确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5m/s
    B.一支成年人牙刷的长度约为20cm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长约为4min
    D.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2V
    【答案】B
    【详解】A.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m/s,故A错误;
    B.一支成年人牙刷的长度和一支中性笔的长度差不多,约为20cm,故B正确;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长约为46s,故C错误;
    D.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故D错误。
    故选B。
    14.如图是小明购买的某款家用“孵蛋器”,额定功率约为,可同时孵化6枚鸡蛋,21天即可孵化出小鸡。下列关于孵蛋器的估测正确的是( )
    A.孵蛋器高度约
    B.孵蛋器中的鸡蛋总质量约为
    C.孵蛋器内的鸡蛋所处环境温度约为50℃
    D.孵蛋器完成一次完整的孵化过程需要耗电约40度
    【答案】A
    【详解】A.由图可估测出,孵蛋器高度约,故A正确;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6枚鸡蛋共约300g,故B错误;
    C.孵蛋器内的鸡蛋所处环境温度约为37℃~38℃,故C错误;
    D.孵蛋器完成一次完整的孵化过程需要耗电约
    即约为4度,故D错误。
    故选A。
    15.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6℃
    B.托起一支普通2B铅笔所用的力约为0.1N
    C.家用电冰箱的功率约1000W
    D.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cm3
    【答案】B
    【详解】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3℃,故A不符合题意;
    B、托起一支普通2B铅笔所用的力约为0.1N,故B符合题意;
    C、家用电冰箱的电流约为1A,家用电冰箱的功率为
    故C不符合题意;
    D、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由得,中学生的体积约为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下列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70℃B.一名普通中学生一步的长度约为1m
    C.一个鸡蛋的质量是50gD.空气的密度约为1.29g/m3
    【答案】C
    【详解】A.洗澡水的温度比体温略高,大约是40℃,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名普通中学生一步的长度约为0.6m,故B不符合题意;
    C.十个鸡蛋1斤,合500g,则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故C符合题意;
    D.空气的密度约为1.29kg/m3,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同学你好!通过两年的物理学习,我们都感知和体验了不少的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物理量。请你指出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正常骑行的自行车速度大小约为5m/s
    B.鄂州市体育中考立定跳远项目,大多数同学的成绩能超过3m
    C.物理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讲评试卷时,声音通常约20dB
    D.本次月考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100g
    【答案】A
    【详解】A.正常骑行的自行车速度大小约为15~20km/h,约合4~5m/s,故A符合题意;
    B.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约为2.4m,故B不符合题意;
    C.物理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讲评试卷时,声音通常约70dB,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张月考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2~6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下列对身边物理量估测的数据,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
    A.运动员百米赛跑时间大约5sB.一只公鸡的质量大约2kg
    C.我们教室里课桌的高度大约2mD.书房台灯的功率约为500W
    【答案】B
    【详解】A.运动员百米赛跑时间大约12s,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只公鸡的质量大概为4斤左右,即大约2kg,故B符合题意;
    C.教室里课桌的高度大约0.8m,故C不符合题意;
    D.书房台灯的功率约为5W,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以下物理量估测最合理的是( )
    A.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37℃
    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中声音强弱等级约为70~90dB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0mg
    D.光的速度是3×108m/s
    【答案】A
    【详解】A.中学生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故A符合题意;
    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中声音强弱等级约为30~40dB,故B不符合题意;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故C不符合题意;
    D.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m/s,在空气中速度略小于3×108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家用电视机的功率约为1000W
    B.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6mg
    C.洗澡时合适的水温约为40℃
    D.初三学生百米赛跑的平均成绩约为8s
    【答案】C
    【详解】A.家用电视机的功率约为150W,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6g,故B不符合题意;
    C.人的正常体温为37℃,洗澡时合适的水温比人的体温略高,约为40℃,故C符合题意;
    D.百米赛跑世界冠军的成绩略小于10s,初三学生百米赛跑的平均成绩约为14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专项押题02 教材插图常考原理分析
    1.如图所示,是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或示例图片,用来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A.液体从侧壁孔喷出B.连通器
    C.覆“杯”实验D.蚊子尖嘴插入皮肤
    【答案】C
    【详解】A.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液体从侧壁孔喷出,说明液体存在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上端开口,下端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放在连通器中的同种液体,静止时各液面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
    C.玻璃管中盛满水用纸片盖住,杯口朝下,纸片不会下落,水不会流出,是大气压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
    D.蚊子尖嘴插入皮肤,是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四个实验是八年级物理教科书中探究光现象的四幅插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甲图实验中,当入射光线顺时针转动时,反射光线也顺时针转动
    B.乙图所示,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是从像发出的
    C.丙图实验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D.丁图实验在光的漫反射现象中,应该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D
    【详解】A.实验中法线位置不动,使入射光线顺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线逆时针方向转动,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故A错误;
    B.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会发出光线,故B错误;
    C.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紫光的偏折程度应最大,应在下方,红光偏折程度最小,应在上方,故C错误;
    D.漫反射也是光的反射现象,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正确。
    故选D。
    3.如图所示,①、②、③、④为物理课本中的四个实验,A、B、C、D为生活中技术应用的实例,实验揭示的物理原理与应用实例之间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详解】A.①说明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飞机的机翼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②覆杯实验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升降船闸利用了电动机做功,故B错误,符合题意;
    C.③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从而用来制造电磁弹射系统,使战机获得较大的起飞速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④电磁感应现象是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而无线充电正是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使手机内部产生感应电流从而给手机充电,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下面四幅图片选自我们的物理课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乙图是潜望镜的光路图,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丙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相交而成
    D.图中漫反射现象说明反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B
    【详解】A.图甲中糖水密度不均匀,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的传播径迹是弯曲的,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
    B.潜望镜由平面镜制成,所以潜望镜的原理是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故B正确;
    C.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物体发出的光被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平面镜成虚像,故C错误;
    D.漫反射是指光线被粗糙表面无规则地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D。
    5.如图所示是课本上的几个重要实验,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图乙,研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是固定机翼飞机产生升力的原因
    C.图丙,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将试管顶端a处开一个孔,管内的水银高度不会下降
    D.图丁,对物体做功其内能会增加,与内燃机做功冲程能量转化形式相同
    【答案】B
    【详解】A.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图乙,研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流速大,压强小,是固定机翼飞机产生升力的原因,故B正确;
    C.图丙,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将试管顶端a处开一个孔,管内的水银高度在大气压和重力的作用下会下降,故C错误;
    D.图丁,对物体做功其内能会增加,与内燃机压缩冲程能量转化形式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6.下面四幅图选自我们的物理课本,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如图A是小猫叉鱼的图片,小猫眼中看到鱼的像比鱼的实际位置要浅一些
    B. 如图B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曲线传播
    C. 如图C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因此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实际相交而成的
    D. 如图D光发生漫反射时的光线看起来杂乱无章,因此光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A
    【详解】A.小猫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则小猫看到鱼的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一些,故A正确;
    B.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的传播径迹是弯曲的,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B错误;
    C.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来自物体的光被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但不是光线实际相交而成的,故C错误;
    D.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A。
    7.关于以下课本图示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抽取装发声体的玻璃罩内的空气,可探究声音的传播特点
    B.乙:演奏时手指在小提琴的琴弦上移动,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C.丙:物体在凸透镜前一倍焦距之内,是投影仪的成像条件
    D.丁:天平调好后放上物体称量时,要先移动游码,再增减砝码
    【答案】A
    【详解】A.甲:抽取装发声体的玻璃罩内的空气,随着空气越来越少,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小,可探究声音的传播特点,故A正确;
    B.乙:演奏时手指在小提琴的琴弦上移动,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丙:物体在凸透镜前一倍焦距之内,是放大镜的成像条件,故C错误;
    D.丁:天平调好后放上物体称量时,要先增减砝码,再移动游码,故D错误。
    故选A。
    8.下列关于光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看见地面上的课本B.手影游戏
    C.小孔成像D.海市蜃楼
    【答案】A
    【详解】A.看见地面上的课本是由于课本反射的光进入人眼,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
    B.手影游戏,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保护视力,养成正确的读书与写字的好习惯,需要坚持做到“三个一”,即“一尺、一拳、一寸”,其中一尺指书本与眼睛保持一尺左右(30-35厘米)。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图是课本中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答案】B
    【详解】由题图知,甲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甲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乙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会聚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故B正确。
    10.下面是物理课本中常见的测量工具的使用情景,对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为
    B. 图中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的实验中需要水平匀速拉动物体
    C. 图中在实验室里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可以离开液体读数
    D. 图中电能表的示数为
    【答案】B
    【详解】A.图中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为,故A错误。
    B.图中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的实验中需要水平匀速拉动物体,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故B正确。
    C.图中在实验室里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不可以离开液体读数,故C错误。
    D.图中电能表的示数为,故D错误。
    故选B。
    11.下面四幅图选自我们的物理课本,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曲线传播
    B.图中光发生漫反射时的光线看起来杂乱无章,因此光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如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因此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实际相交而成的
    D.如图是小猫叉鱼的图片,小猫眼中看到鱼的像比鱼的实际位置要浅一些
    【答案】D
    【详解】A.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的传播径迹是弯曲的,故A错误;
    B.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物体发出的光被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但不是光线实际相交而成的.故C错误;
    D.小猫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则小猫看到鱼的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一些.故D正确.
    12.如图为物理教材上的一些插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将两铅块压紧后能结合在一起,说明铅块具有磁性
    B.乙图中天文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丙图中撞击锤柄紧固锤头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D.丁图中地漏利用存水杯里的水进行防臭,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
    【答案】D
    【详解】A.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甲图中将两铅块压紧后能结合在一起,说明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A错误;
    B.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故B错误;
    C.图甲中紧固锤头,锤头和锤柄一起运动,锤柄撞击后停止运动,而锤头具有惯性,继续向下运动而紧固,故利用锤头的惯性,故C错误;
    D.卫生间地漏存水杯上端开口,底部连通,为一连通器,水不再流动时,水面保持相平,所以地漏使用时用到的物理知识是连通器的原理,故D正确。
    故选D。
    13.图示课本四个示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与汽油机做功冲程相同的是( )
    A.甲图中反复弯折铁丝
    B.乙图中压缩空气
    C.丙图中盒内燃气推出盒盖
    D.丁图中取暖器通电后电热丝发热
    【答案】C
    【详解】汽油机做功冲程中,缸内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A.甲图中反复弯折铁丝,人对铁丝做功,使铁丝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压缩空气,此时活塞对气体做功,使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丙图中盒内燃气推出盒盖,燃气对盒盖做功,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盒盖的机械能,故C符合题意;
    D.丁图中取暖器通电后电热丝发热,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下面四幅图片选自我们的物理课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乙图是潜望镜的光路图,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丙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D.丁图是小猫叉鱼的图片,小猫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浅一些
    【答案】A
    【详解】A.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的传播径迹是弯曲的,故A错误;
    B.因为潜望镜是由平面镜制成的,所以潜望镜的原理是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故B正确;
    C.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物体发出的光被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故C正确;
    D.小猫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则小猫看到“水中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一些.故D正确;
    故应选A。
    1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用力击鼓鼓声传播的更快
    B.乙图:人听到瀑布的流水声是由空气传来的
    C.丙图:倒车雷达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
    D.丁图:人戴耳罩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
    【答案】B
    【详解】A.用力击鼓,改变的鼓声的响度,不能改变其传播速度,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流水声是由空气传播的,故B正确;
    C.倒车雷达是靠声音传递信息来定位的,故C错误;
    D.人戴耳罩能防止声音进入人耳,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的,故D错误。
    故选B。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正在测量体重的小荣受到的重力与体重计受到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图(2):用力击鼓比轻轻击鼓产生的声音音调高
    C.图(3):家庭电路中甲处应装用电器,乙处应装开关
    D.图(4):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每转两圈就有一次图中所示冲程
    【答案】D
    【详解】A.小荣受到的重力与体重计受到的压力方向相同,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用力击鼓的鼓面振动幅度比轻轻击鼓的鼓面振动幅度小,所以用力击鼓比轻轻击鼓产生的声音响度小。故B错误;
    C.在家庭电路的电路连接中,开关应接在火线与用电器之间,所以甲处装开关,乙处装用电器,故C错误;
    D.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完成压缩冲程一次。图(4)中两气门关闭,活塞上行,是压缩冲程,所以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每转两圈就有一次图中所示冲程。故D正确。
    故选D。
    17.物理学蕴含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下列选项中与“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方法相同是的( )
    A.甲图研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时,利用“真空铃”实验
    B.乙图用没有点燃的蜡烛B来探究点燃的蜡烛A像的特点
    C.丙图研究“磁现象”时,利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特点
    D.丁图用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
    【答案】D
    【详解】“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运用了转换法。
    A.研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时,利用“真空铃”实验利用了科学推理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用没有点燃的蜡烛B来探究点燃的蜡烛A像的特点运用了等效替代法,故B不符合题意;
    C.丙图研究“磁现象”时,利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特点利用了模型法,故C不符合题意;
    D.用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运用了转换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8.如图是教材中的几个实验插图,下列有关这几个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实验装置可以探究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
    B.乙图中重物不掉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丙图中瓶塞跳起之前,瓶内气体内能不断增加
    D.丁图中塞子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出去,与热机的压缩冲程相同
    【答案】D
    【详解】A.扩散现象指的是不同种物质自发地彼此进入对方的一种无规则运动现象。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当撤去玻璃板后,两者混合在一起,使装空气的瓶子也变成了红棕色,可以探究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分子间具有引力和斥力,乙图中重物不掉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丙图中活塞跳起之前,活塞对气体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增加,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丁图塞子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出去,试管内水蒸气内能转化为活塞机械能,与热机做功冲程相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9.如图是课本“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的其中一个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封闭着等量的空气,电路正确连接后,通电进行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左边容器电阻丝中的电流比右边容器电阻丝中的电流大
    ②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
    ③此装置可用来研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④如果通过5Ω电阻丝的电流为2A,那么在5s的时间内10Ω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为200J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左边容器电阻丝与右边容器电阻丝串联,电流应相等,故①错误;因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不容易直接观察出来,但空气受热膨胀,使U形管液面有高度差方便实验时观察,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故②正确,故A错误;
    B.由A选项可知②正确;左边容器电阻丝与右边容器电阻丝串联,电流相等,所以
    故④正确,故B正确;
    C.由A选项可知②正确;左边容器电阻丝与右边容器电阻丝串联,电流相等,此装置可用来研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故③错误,故C错误;
    D.由A选项可知②正确;由C选项可知③错误,故D错误。
    故选B。
    20.下面四幅图选自我们的物理课本,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切断的粗熔丝紧压在一起能吊住书本,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B.图乙:让笔杆热起来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就只有做功这一种方式
    C.图丙:工厂里的冷却塔多用水作为冷却液,利用了其比热容大的特性
    D.图丁: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在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燃料混合物的内能
    【答案】C
    【详解】A.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图甲:切断的粗熔丝紧压在一起能吊住书本,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A错误;
    B.图乙:让笔杆热起来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就有做功、热传递两种方式,故B错误;
    C.图丙:工厂里的冷却塔多用水作为冷却液,利用了其比热容大的特性,和其它液体相比,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故C正确;
    D.图丁为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在工作时高温高压的燃起对活塞做功,将内能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C。
    专项押题03 物理学史、材料、信息、宇宙、能源与发展
    1.最早测出大气压数值的科学家是( )
    A.马德堡B.牛顿C.托里拆利D.法拉第
    【答案】C
    【详解】早在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就在一根1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汞)倒置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到760毫米高度后就不再下降了,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从而测量出了大气压的数值,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要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提出这个观点的科学家是( )
    A.爱因斯坦B.亚里士多德
    C.伽利略D.牛顿
    【答案】D
    【详解】“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一规律叫牛顿第一定律,是英国科学家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最终得出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关于电磁波与信息技术与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只能接收电磁波,不能发射电磁波
    B.声呐是利用电磁波来探测鱼群的
    C.在真空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和光的传播速度相等
    D.太阳内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核裂变,从而释放巨大能量
    【答案】C
    【详解】A.手机既是电磁波的发射器,又是电磁波的接收器,故手机既能接收电磁波,又能发射电磁波,故A错误;
    B.声呐系统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超声波具有定向发射的性质,可以用于探测水中物体,如探测鱼群、潜艇等,也可用来测量海深,B错误;
    C.无线电波和光都属于电磁波,通常近似的认为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的传播速度,故C正确;
    D.太阳内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核聚变,从而释放巨大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4.世界上第一个揭示了光的颜色之谜科学家是( )
    A.牛顿B.欧姆C.奥斯特D.阿基米德
    【答案】A
    【详解】A.牛顿通过三棱镜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第一个揭示了光的颜色之谜,故A符合题意;
    B.欧姆发现了同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出了欧姆定律,故B不符合题意;
    C.奥斯特是第一个证实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故C不符合题意;
    D.阿基米德是发现杠杆原理的科学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下列有关能源、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核能、风能、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C.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进行倒车定位的
    D.汽车上的GPS定位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答案】D
    【详解】
    A.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故A错误;
    B.风能可以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是可再生能源,核能和天然气不能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是不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故C错误;
    D.汽车上的GPS定位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故D正确。
    故选D。
    6.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并得出电流跟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科学家是( )
    A.欧姆B.伽利略C.焦耳D.法拉第
    【答案】A
    【详解】A.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故A正确;
    B.最早使用望远镜观察天体的科学家是伽利略,故B错误;
    C.焦耳最早发现电流产生热量的影响因素,即焦耳定律,故C不符合题意;
    D.法拉第是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关于能源与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力、焦炭属于一次能源
    B.核能不属于清洁型绿色能源
    C.超声波只能传递能量,不能传递信息
    D.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答案】D
    【详解】A.电力、焦炭都是其它能源转化来的,属于二次能源,故A错误;
    B.清洁能源是指温室气体和污染物零排放或排放很少的能源,核能属于清洁型绿色能源,故B错误;
    C.超声波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C错误;
    D.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
    故选D。
    8.人类社会科技的进步离不开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了解物理学史,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担当也是我们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以下科学家与其研究贡献不相符的是( )
    A.焦耳——电流的热效应B.牛顿——牛顿第一定律
    C.法拉第——电流的磁效应D.沈括——磁偏角
    【答案】C
    【详解】A.焦耳定律说明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即电流的热效应,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法拉第发现的是磁生电即电磁感应现象,奥斯特发现了电生磁即电流的磁效应,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我国宋代学者沈括第一个发现了磁偏角的现象,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科学家的每次重大发现,都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你知道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物理学家是( )
    A.牛顿B.安培C.奥斯特D.法拉第
    【答案】C
    【详解】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实验中发现,给导线通电时,处于导体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表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此实验表明电可以产生磁,即电流具有磁效应,故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物理学家是奥斯特,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四代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出的能量来发电的
    B.南海蕴藏大量的“可燃冰”,属于可再生能源
    C.手机的“蓝牙”功能是通过红外线来传递信息的
    D.光缆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里发生反射来传递信息的
    【答案】D
    【详解】A.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出的能量来发电的,故A错误;
    B.“可燃冰”是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手机的“蓝牙”功能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
    D.光缆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里发生反射来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
    故选D。
    11.1820年,通过实验发现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 )
    A.安培B.欧姆C.法拉第D.奥斯特
    【答案】D
    【详解】奥斯特将小磁针放置在通电直导线下方,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小磁针受到磁力的作用,即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故选D。
    12.人类社会科技的进步离不开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了解物理学史,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担当也是我们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以下科学家与其研究贡献不相符的是( )
    A.法拉第——电流的磁效应
    B.焦耳——最早精确测量计算电热大小
    C.钱学森——火箭、导弹技术
    D.沈括——磁偏角
    【答案】A
    【详解】A.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电流的磁效应是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是奥斯特发现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焦耳最早精确测量计算电热大小,得出焦耳定律,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为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沈括最早发现磁偏角,即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不完全重合,存在磁偏角,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物理量单位很多,下列物理量单位与其物理量对应正确的是( )
    A.安培——电阻B.欧姆——电压C.伏特——电流D.焦耳——热量
    【答案】D
    【详解】A.电流的国际单位为安培,符号为A,故A错误;
    B.电阻的国际单位为欧姆,符号为Ω,故B错误;
    C.电压的国际单位为伏特,符号为V,故C错误;
    D.热量的国际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故D正确。
    故选D。
    14.最早通过三棱镜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从而揭示了光的颜色之谜的科学家是( )
    A.牛顿B.哥白尼C.伽利略D.爱因斯坦
    【答案】A
    【详解】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光的色散,故A符合题意;
    B.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故B不符合题意;
    C.伽利略研究了单摆运动,并且首次使用望远镜观测月球,故C不符合题意;
    D.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下列关于材料、能源及信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波、无线电波、声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LED灯是由半导体二极管材料制成的,具有单向导电性
    D.汽车上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答案】C
    【详解】A.光波、无线电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LED灯是由半导体二极管材料制成的,具有单向导电性,要求电流的方向从正极流入负极流出,否则灯不亮,故C正确;
    D.汽车上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故D错误。
    故选C。
    16.下列关于材料和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前的核电站利用核聚变时释放的能量发电
    B.光纤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C.人们可以利用超声波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D.核能和太阳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答案】B
    【详解】A.当前的核电站利用的是可控的核裂变时释放的能量发电,故A错误;
    B.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光纤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
    C.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则人们不可以利用超声波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故C错误;
    D.核能在短时间内不能再生,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属于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
    故选B。
    17.下列关于能源、材料、信息的传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和电能都属于一次能源
    B.电磁波和声波一样,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5G”比“4G”传递信息更快,是因为它所使用的电磁波的波速更快
    D.核电站利用核裂变发电
    【答案】D
    【详解】A.煤是直接从自然界得到的,是一次能源;电能是消耗一次能源得来的,是二次能源,故A错误;
    B.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5G 和4 G技术使用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都一样,都为3×108m/s,故C错误;
    D.目前人类已建成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发电,故D正确。
    故选D。
    18.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是由原子核裂变而释放的能量
    B.半导体材料是制造电子芯片的主要材料
    C.家用电热水壶的电热丝可以使用超导体材料制造
    D.汽车上安装有GPS(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超声波来确定行驶路线和距离
    【答案】B
    【详解】A.太阳能是由原子核聚变而释放的能量,故A错误;
    B.电子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由半导体材料制作的,故B正确;
    C.家用电热水壶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而超导体的电阻为0,电流通过时不产生热量,所以电热丝不能使用超导体,故C错误;
    D.汽车上安装有GPS(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电磁波来确定行驶路线和距离,故D错误。
    故选B。
    19.科学家的研究贡献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以下科学家与其研究贡献相符的是( )
    A.伽利略——流速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B.牛顿——运动和力的关系
    C.托里拆利——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D.帕斯卡——大气压与海拔的关系
    【答案】B
    【详解】A.伯努利提出在流体中,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故A不符合题意;
    B.牛顿提出牛顿第一定律,阐述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故B符合题意;
    C.帕斯卡首先验证了液体产生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的关系,其著名的实验叫帕斯卡裂桶实验,托里拆利较为精确地测量了大气压的值,故C不符合题意;
    D.最早发现大气压与海拔的关系的是伯努利,伯努利提出海波越高,大气压越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历史上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于科学家的不懈探索。下列科学家与其重要发现对应正确的是( )
    A.焦耳——电流的磁效应
    B.奥斯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C.法拉第——电动机的原理
    D.沈括——地磁的两极和地理的两极不重合
    【答案】D
    【详解】A.焦耳发现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即焦耳定律,故A错误;
    B.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故B错误;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即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这是发电机的原理,故C错误;
    D.宋代学者沈括发现了地磁的两极和地理的两极不重合,故D正确。
    故选D。
    考前提醒篇
    中考物理考前备考策略
    【明确考纲要求和命题趋势】
    物理中考主要考查学生物理学习是否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试题命题既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察思维过程、判断推理能力、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综合性试题的比例,提高试题情景设计水平。主要侧重于测评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考查的技能有: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因此,考生应该充分了解、把握考向,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备考
    【回归教材,注重基本知识】
    课本就是最好的考纲、最具体的考试说明。考生一定要有良好的应考心理状态,并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在老师的带领下,梳理两年所学过的知识要点、难点、易错点,并积极主动的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构建、完善知识网络。
    【专项训练,熟练答题技巧】
    物理学科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学科,答题技巧尤为重要,特别是作图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所以要对相关的题型进行专项训练,以此来熟练答题的技巧。
    考前心态调整篇
    调整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到最佳点是中考冲刺阶段最为重要的一点。在这里给考生提供一些中考心理调节的窍门。
    窍门一:学点阿Q精神,学会微笑,积极进行自我心理暗示
    中考前,很多学生由于压力过大,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总担心考不好,对不起家长、老师和支持自己的人,整天想时间不够用,很多知识点没掌握好等。每当产生消极情绪时,考生要学会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例如"我能行""我会考好的""我相信,只要努力了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功夫不负有心人"。人在充满信心时往往春风满面,面带笑容,昂首挺胸,走路步伐坚强有力,而人在丧失信心时往往愁眉苦脸,无精打采,步伐软绵,面带愁容。笑是使人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人内心快乐的外部表现,笑和人的信心体验是一致的,和人的自信心相互促进,自信心使人充满微笑,微笑使人更加充满信心,两者相互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建议考生学会微笑,经常微笑。学会发自内心的微笑,信心就会在心中滋长起来。千万不要在高考前受到较多的消极暗示,那样不利于增强自信心。
    窍门二:要"头脑简单" ,不攀比,不迷信
    备考期间,尽量不要想"考不好怎么办?其他人会不会取笑我?父母老师会不会怪我?",在结果没出来之前自己吓自己,越是到备考关键时刻,越要消除杂念,要"头脑简单",尽量静下心来好好复习。考生之间不要相互攀比,只要能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就意味着高考成功,攀比只能挫折自己的信心,挫伤自己高考的积极性。有些考生会因为他们听见了什么或者身体有什么感受,这些将对考生考试产生影响,形成消极暗示,影响情绪,影响信心。如听到乌鸦叫了,梦见不祥之物等,预示着高考可能会失利,其实这都是不可相信的东西,实际上不存在超自然的力量来控制考生的命运,考生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高考全凭考生的学习实力和心态来决定。至于模拟考试的成绩和排名,不要太看重,更不要和别人比较,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就行。也不要有侥幸心理,指望考试能超常发挥。
    窍门三:以课本为本,查漏补缺增强实力
    中考前的复习要以课本为本,对照每一科所有的课本目录,回顾每一章节的学习内容,看看哪些内容已经彻底掌握,哪些内容还需好好复习一下。对于模棱两可的知识点要重点学习,对于非常陌生的知识点就不要花费太多时间。考生信心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只有考生有实力高考才会有信心。因此,考生在备考冲刺阶段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知识的网络体系,查漏补缺,以增强自身的实力,这样就有利于增强考生的信心。信心越足,压力越小。
    窍门四:学会减压,多交流,先做容易题
    不少考生当高考信心不足的时候,把自己的心事憋在心里。其实,这个时候最好主动与同学、朋友,老师、家长多交流,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把自己内心的苦衷倾诉出来就会得到心理上压力的释放。老师、同学、家长会给你安慰,鼓励和支持,这有助于改变信心不足的状态。建议考生在信心不足的时候,摆正心态,看看那些高考状元们介绍经验的文章,他们是怎么在没有信心的状态下从挫折中走出来的,对考生解决信心问题会很有好处。在考场上,如信心不足,可根据中考试卷特点(30%的容易题,50%的中等题,20%的难题)先做容易题,因为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容易题考生都会做出来的,这样就会增强你的信心。
    窍门五:量体裁衣,订立适当的高考目标
    考前定目标,是不少学生要做的一件事,但要量体裁衣,订立适当的高考目标,考生要根据自己九年级以来的考试成绩,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的学习实力,确定自己的中考目标。考生如果把中考目标定得过高就会为难以达到目标而产生考试焦虑,影响考试发挥,考生把中考目标定的太低也会影响自己潜能的发挥。
    窍门六:调好生物钟和身体状态
    在最后冲刺阶段,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作息要规律,保证良好的睡眠。对于习惯挑灯夜战的学生而言,晚上学习时间应适度缩短一点,避免长时间熬夜以及打疲劳战。如果考生之前是晚上一两点睡觉,现在可适度调整到十二点左右。很多考生搞疲劳战术,学习时间很长,特别是晚上学到一两点,这样就会使自己精疲力竭,使自己第二天无精打采,这种疲劳烦躁的心情会使人信心减弱。考生安排好作息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既重视学习时间又重视学习效率,这样考生就有一种生物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就有利于增强信心,减轻压力。
    窍门七:合理调动自己的潜能
    1. 科学用脑
    (1)看、听、读、做(题)交替进行;
    (2)学习一段时间后,适当休息一下。
    2. 按照记忆规律和生物节律来组织复习
    (1)集中复习:就是集中一段时间一下子重复学习许多次。
    (2)分散复习:适宜在复习内容难、缺乏兴趣、容易疲劳时使用。
    (3)间隔复习: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要注意间隔复习,间隔时间先短后长。
    (4)生物节律:精力充沛时用来复习有难度的部分;轻微疲劳时,用来复习容易的部分。
    (5)过度学习:一个人要掌握所学的知识,一定要经常提醒自己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得到巩固。复习量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6)尝试背诵:边阅读边背诵,阅读与背诵交替进行,效果好于单纯阅读。
    3.讲究目标策略
    根据自己各科的基础和学习现状,制定相应的分数目标,有策略地复习。
    4.认清自己的学习风格
    明白每个人的学习风格不一样,不要盲目与他人比较,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最重要。有的人是视觉型,有的人是听觉型,有的人是感觉型。视觉型的人往往对图像的记忆最好,而听觉型的人对声音的记忆和理解最深刻,感觉型的人对温度等可触可感的内容记忆最佳。如何知道自己是哪个知觉类型呢?比如,我说"咖啡",你想到的是什么呢?是一杯冲好的冒着热气的咖啡的景象;还是你倒咖啡时那种轻轻流动的声音呢?或是你喝咖啡时的嘴唇吧嗒的声响呢?是咖啡的颜色吸引了你,还是那浓郁的香味让你陶醉呢?
    如果你的脑海里首先出现的是一幅景象,你的眼球是往上动,那么你就是视觉特征的人;如果你脑海中首先出现的某种声音,你的眼球是直视前方,那么你就是听觉型的人;如果你的脑海中首先出现的是某种感觉,眼球是向下,那么你就是感觉型的人。视觉型的人最好的复习方法就是让复习的内容可视化,将复习内容转换成图像,这样就可以很快的记忆下来。听觉型的人最好的复习方法就是将复习的内容转换成声音,通过出声的朗读来加强记忆。感觉型的人就可以通过增添复习内容的可感性来强化记忆。
    5.必要时借用外力:向他人请教。
    6.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如走路时、睡着前用来记忆或回忆单词、公式等需背诵的知识等。
    让每天都成功。也许我们偶尔会失败,甚至想放弃,但这一切都不重要,因为这一切终究会过去。生活每天都是新的,今天我们将度过一个全新的一天!
    考前一周应考策略
    【学习方面】
    一、看试卷和做过的错题,反思和总结解题方法,规范思维模式。
    最后几天,除了老师发的信息卷之外,同学们不要再自己找题做了。此时应该把每科以前做过的试卷和错题拿出来反复看,回味解题思路和方法,让自己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时间越短,越不能浪费,越需要聚焦和投入,这时候学习的方向和方法至关重要。提分的方向,来自中考模拟试卷和真题,经过模拟练习你已经知道自己的大概分数了,现在从试卷中找出能提分的知识点和题型,根据其对应的分值和难易程度进行区分,从你觉得最容易的知识点和题型入手,逐步解决了这些难题后,你的分数自然就能提高了。
    二、记录易错点、整理重难点、做好考前笔记,为轻装上阵做准备。
    即使马上中考,同学们也要看看书。考前看点东西能让自己更踏实。那么,到时看什么呢?总不能还抱着一大摞课本看吧?要想到时候轻装上阵,同学们这几天可以做个临时笔记。把各科的易错点、重难点、主要题型的解题流程、关键提醒、应试技巧……等都记录下来,到时候,只需要翻看这个记录即可。当别人拿着一摞书,茫然不知所措时,你却拥有这样一个省时省力又省心的考前"利器",既轻松又可靠,岂不帅哉!无论你平时的成绩如何,通过这种方式每科你都至少能够提高10—20分,这样总分就能提高30—60分。考前几天学习资料也不要再贪多,依靠模拟试卷和一轮总复习讲义,回到基础题目上,保证基础题目和平时会的知识点考试时不会失分。以上这些都做到以后,试卷中剩余部分的题型你可以结合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解题技能各个击破。这是冲刺阶段快速提分的最有效途径。
    三、规范解题,避免丢分
    解题不规范是学生考试丢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有些学生平时基础比较好,但考试成绩却总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按照标准步骤解题,造成了不必要失分。还有些学生,将丢分原因归结为粗心,其实也是在解题规范上出了问题。实践证明,良好、规范的解题习惯不仅能大大提高做题正确率,也能帮助你理顺思路、提高做题效率。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规范解题呢?
    一是专注于笔尖。细想一下,为什么会将"1+1"的结果写成"3"呢?原因很简单,很多学生在写第3行时,脑子里就已经开始想第5行、第6行甚至是下一道题了。思路没有专注于笔尖,写错就很自然了。因此,良好的解题规范首先在于笔尖要写什么,脑子就想什么。
    二是先想而后写。为了达到较高的做题速度、做题效率,还需要做到:落笔之前,先将思路理清楚,然后一气呵成。事实上,凡是高考高分试卷,极少能看到有很多涂涂改改、思路不清、表达混乱的情况。
    三是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中最后的冲刺阶段,会有大量的模拟训练,如果因为解题不规范而造成不必要失分,势必会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我们建议,考生做每道大题时,都要严格按照"标准步骤"解题,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避免在中时出现低级失误。
    【状态方面】
    一、保持身体健康,身心愉快,为中考储备能量。
    最后几天千万不要生病,以免影响考试时的正常发挥,更别提超常发挥了。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生活上注意不要用冷水洗头、洗澡;不吃垃圾食品和生冷食品;不做剧烈的、有风险性的运动,不要与他人发生矛盾……要保持身心愉快。
    二、应考策略:扬长避短、坚信自己能超常发挥。
    有跛腿学科,最后几天也不要在其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了。正确的做法和想法应该是:把优势学科考好,让跛腿学科少丢分。之前的学习可能一直都比较轻视优势学科,最后关头要转变思想,要靠"好兄弟"出力做贡献。还要坚信自己高考能超常发挥。每一个学生首先都要坚信自己高考可以超常发挥,考出自己最好的成绩。有信心不一定能行,但没有信心一定不行。
    三、按照中考时的作息时间作息。
    将自己的最佳状态调整到上午和下午的考试时间。调整的方法是临考准备阶段,坚持晚上11点前睡觉,早上6点准时起床,中午睡30分钟或1个小时。考生最好选择午睡,因为中午睡10分钟相当于晚上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的深度睡眠。午睡可以彻底消除上午的疲劳,从而保证整个下午高效的学习。
    四、保持良好的心态。
    这是第一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人只有在空闲时才会胡思乱想,如果有事情做是不会有时间乱想的。一旦你因为自己目前的成绩不理想,时间紧迫,产生压力时,就会胡思乱想,整天胡思乱想怎么会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呢?这样下去心态会越来越糟糕。所以,要想让心态正常化,最好的方式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学下去,要让自己有事儿可干,哪怕是寻找和未来相关的信息都比什么都不干好,我不建议你虚度光阴——玩游戏、看小说更要不得,人只有在逃避空虚的时候才会让自己进入虚拟社会,但不管如何最终我们还是得回到现实社会。谁都会经历困难,成功的人比我们经受的煎熬更多,但在关键时刻他们挺过来了,坚持下去了。正如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三年的时间都坚持下来了,还在乎这最后的十天半个月吗?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再长的路,只要你坚持走下去,都会有走完的那一天。能否在最后阶段证明自己,能否实现提分,根本上还在于你能否坚持学下去。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能成功也许只是在关键阶段比我们多走了一步。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先思考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再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而不能一遇到问题就退缩,就想放弃。唯有坚持,才能出成绩。这个世界上永恒不变的一个道理是天道酬勤,成功来自坚持!
    考场注意篇
    中考物理的特点之一就是以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为来作为选拔的标准,这就使得临场发挥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和总结临场解题策略,进行应试训练和心理辅导,已成为中考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运用物理中考临场解题策略,不仅可以预防各种心理障碍造成的不合理丢分和计算失误及笔误,而且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考出理想成绩。
    中考物理临考解题策略
    一、调整大脑思绪,提前进入物理情境
    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思绪,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创设物理情境,进而酝酿物理科学思维,提前进入“角色”,通过清点用具、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等,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安慰,从而稳定情绪、增强信心,减轻压力、轻装上阵,使思维单一化、数学化,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准备应考。
    二、“内紧外松”,集中注意力,消除焦虑怯场
    集中注意力是考试成功的保证,一定的神经亢奋和紧张,能加速神经联系,有益于积极思维,要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积极,这叫内紧,但紧张程度过重,则会走向反面,形成怯场,产生焦虑,抑制思维,所以又要清醒愉快,放得开,这叫外松。
    三、沉着应战,确保旗开得胜,以振奋精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考试的心理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拿到试题后,不要急于求成、立即下手解题,而应通览一遍整套试题,摸透题情,然后稳操一两个易题熟题,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振奋精神,鼓舞信心,很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即发挥心理学所谓的“门坎效应”,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见机攀高。
    四、“六先六后”,因人因卷制宜
    在通览全卷,将简单题顺手完成的情况下,情绪趋于稳定,情境趋于单一,大脑趋于亢奋,思维趋于积极,之后便是发挥临场解题能力的黄金时间了。这时,考生可依自己的解题习惯和基本功,结合整套试题结构,选择执行“六先六后”的战术原则。
    1.先易后难。即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2.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策略,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透彻、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3.先同后异。即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思考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中考题一般要求较快地进行“兴奋灶”的转移,而“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的跳跃,从而减轻大脑负担,保持有效精力。
    4.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解答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础。
    5.先点后面。近年的中考物理计算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所以要步步为营,由点到面。
    6.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五、一“慢”一“快”,相得益彰
    有些考生只知道考场上一味地要快,结果题意未清,条件未全,便急于解答,岂不知欲速则不达,结果是思维受阻或进入死胡同,导致失败。应该说,审题要慢,解答要快。审题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工程”,题目本身是“怎样解题”的信息源,必须充分搞清题意,综合所有条件,提炼全部线索,形成整体认识,为形成解题思路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而思路一旦形成,则可尽量快速完成。
    六、确保运算准确,争取一次成功
    物理中考需要在90分钟时间内完成25-33道题,时间很紧张,不允许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要尽量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争取一次成功。解题速度是建立在解题准确度基础上的,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层层有据,步步准确,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假如速度与准确不可兼得的话,就只好舍快求对了,因为解答不对,再快也毫无意义。
    七、讲求规范书写,力争既对又全
    考试的又一个特点是以卷面为唯一依据。这就要求不但会而且要对,对且全,全而规范。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表述不规范、字迹不工整又是造成中考物理试卷非智力因素失分的一大方面。因为字迹潦草,会使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不良,进而使阅卷老师认为考生学习不认真、基本功不过硬、“感情分”也就相应低了,此所谓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八、面对难题,讲究策略,争取得分
    会做的题目当然要力求做对、做全、得满分,而更多的问题是对不能全面完成的题目如何分段得分,下面有两种常用方法:
    1.缺步解答。对一个疑难问题,确实啃不动时,一个明智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如从最初的把文字语言译成符号语言,把条件和目标译成物理表达式,而且可望在上述处理中,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产生顿悟,形成思路,获得解题成功。
    2.跳步解答。当解题过程卡在一中间环节上时,就跳过这一步,写出后继各步,一直做到底;另外,若题目有多问,第一问做不上,可以第一问为“已知”,完成第二问,这都叫跳步解答。也许后来由于解题的正迁移对中间步骤想起来了,或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经努力而攻下了中间难点,可在相应题尾补上。
    考场忠告篇
    忠告一:调节身心
    这一点很重要。由于物理考试是在上午进行,所以考生一定要学会适应在早上进行物理思维训练,并产生兴奋点。
    忠告二:思考全面
    有些物理的求解点往往有很多个,所以一定要全面思考,不然很容易踏进了题目所设的坑。
    忠告三:心态策略:良好的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
    克服六种不良心态:
    1.偏急心态。为了抢时间,刚拿到试题,没有审清题目就慌忙答题,这种心态称作偏急心态。正确的做法是:拿到试题,先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每一题都不要急于动手,先看清题设条件,挖掘隐晦信息。根据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解题。
    2.犹豫心态。刚一接触到试题,好像就有不少思路,但每一种思路又都感到模糊朦胧,不知如何是好,犹豫不定,迟迟下不了笔,此谓犹豫心态。正确做法:仔细分析题目,选取适合的思路,进行解答。
    3.烦躁心态。经过几次尝试仍不得其解,心情烦躁不安,再尝试,再失败,烦躁更甚。这种烦躁心态,堵塞了思路,妨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正确做法:静下心,不急躁,将这个题目打上记号暂时放一边,继续做下面的题目。
    4.固执心态。考试时,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也不愿意转换思考角度,苦思冥想,徒然浪费时间,此谓固执心态。正确的做法:遇到事情要想开,不要一条路走到黑,更不要为了个芝麻丢掉了大西瓜。
    5.懊丧心态。考试时,有的试题久攻不下,不得不放弃时,出现一种惋惜心理,形成懊丧心态。正确做法:来点"阿Q精神",可以观察一下周围的考生,认定"我难他们也难""我没有做出来的题目他们估计也做不出"。
    6.冲动心态。在经过多次尝试后,忽然来了灵感,豁然开朗,心情异常兴奋,思维失控,产生冲动心态。正确做法:告诫自己必须冷静,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越是临近高考,心态的调节就越重要,因此可以说,调节好心态是中考成功的一半。概括为16个字: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
    忠告四:掌握基本的答题技巧
    考生们进入考场后,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特别容易慌乱,有时候面对着试卷却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或者答题过程中有所疏漏。因此掌握好答题技巧,明确答题过程的步骤,有助于考生顺利进入考试状态,避免失误。
    第一,明确答卷的要求
    拿到考卷后,不要急于下笔答题,要先将试卷的要求看清楚,并按规定填好姓名、学校、准考证号码等内容,填完最好确认一遍再答题。其实,这个过程是一个积极调整心态的时机,考生可以使自己平静下来,保持头脑清晰再开始答题。对于每道题要明确填涂的要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第二,安排好答题顺序,先易后难
    简单的题目分值通常较低,考生容易不重视,他们往往喜欢先做分值较大的题,希望能够拿到最多的分数。然而分值越大的题目,难度也越高。一开始考试就做难题的话,解答顺利的话还好,万一做不出来,不仅耽误了时间,更容易引起紧张情绪、造成慌乱。容易的题目虽然分值较小,但是累计起来也占了不小的分数比例,所以应该重视。如果从容易的题目做起,并顺利地完成,一方面能让考生找到解题的感觉,另外一方面也能增强考生的自信心,从而有助于完成难度较高的题目。先易后难的答卷法有两种,一种是照着试卷的顺序答题,试卷的编排一般都是遵循从易到难的;另一种是在通读试卷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难易程度安排答题顺序。
    第三,合理控制答题时间
    考试都有严格的时间控制,既考准确性又考速度。在考试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中间有某道题答不出来,耽误了大量的时间,以致没有时间做后面的题目。最合理的就是根据题目数量和难易程度,给每道题分配好时间。例如一道题的时间是15分钟,在15分钟之内做不出来的话,就要先跳过它继续做后面的题。全部做完以后再用剩余的时间回过头来做这道题。说不定在后面的解题过程中,会忽然想起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另外,如果最后的时间确实不够了,千万不要气馁放弃,要抱着"能做多少是多少"的心态,千万不要让某些题空着不答,即便是写上一两句,有时也能够拿到关键的几分。最后,不要提前交卷,无论剩余多少时间,都要用来检查试卷。
    总之,中考就是你们走进战场的时刻,做好一切准备是保证胜利的充分必要条件。衷心地祝大家心想事成。
    战略篇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中考在即,对中考应采取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的策略。在"战略"上藐视,就是要像对待平常考试一样对待中考,不要紧张,不要害怕,从容镇定地答题。在"战术"上重视,就是要严肃认真地对待中考,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拼搏的精神,一题一题地做,一分一分地拿,不轻易放过一分,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勇往直前。
    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拿到试卷后,先填好信息栏,将准考证号、姓名填在密封线以内。
    从进入考场到开考一般有一段时间,这时应当安定情绪使自己尽早地进入考试状态。可以这样做:在草稿纸上写出自己应当注意的事项、时间安排、该科的公式与方程式等,但是要注意尽量写得小一些、集中一些,要节省草稿纸。
    2.答题之前,先将试卷浏览一遍。
    了解全卷共几页、有多少题、各占多少分、难易程度如何等,使自己对试卷有个大致了解,然后合理地安排答题时间,按顺序一一作答。这样的做法较为主动,具体来讲:一定要先做选择题,做完后马上涂答题卡。第二卷的大题一般也要从前到后,因为试卷的整体难度是先易后难的。在做大题时,第一问往往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又非常关键,题目越难第一问就越关键,它往往是解答后面几问的方法提示,是"敲门砖""金钥匙"。因此第一问的分析、计算、解答必须小心谨慎,如果第一步出错,后面往往就步步皆错了。
    3.答题时,先易后难。
    首先做那些自己有把握做对的题目。要集中精力,先将这部分"拿得准"的题目做好,这样心里就会踏实一些。第二步,做那些基本能做但无十分把握的题目。对这部分"力争"的题目,只要定下心来,认真仔细地去做,也不难完成。对个别难题,一定要放到最后去做,千万不要因为一道难题耽误了答题时间,甚至影响到全局。考生在顺利完成简单题和中档题后,心里就有底了,情绪也比开始轻松多了,答题思路也较之前清晰了,这样再全力以赴攻克剩余的难题,也就更容易成功。即使不能全部做出来,也要争取多做出几步,尽可能多得分。
    4.认真审题。
    有的考生接到试卷后,匆忙解答,当解不下去时,才发现看错了题,只好涂掉,重新再做一次,时间浪费了很多,真是欲速则不达。因此,在答题时必须将已知条件、求解要求等全部内容逐字看清楚后,方可作答。对似曾相识的题目,更不能马虎大意,不能想当然地按照原题思路答题。具体来讲:一卷、二卷就是草稿纸。对于选择题,可以把关键词、要点、要求、小数点、加"·"的地方等全部画出来,就近计算,及时记录结果;对于第二卷,也可以把关键词、关键点、要点、要求、小数点、加"·"的部分醒目地标出,防止遗漏条件,便于集中精力找联系。特别是做第一问时,数据、公式、要求、条件等一定要看清楚后再进行计算。
    5.答题要在准确的基础上求快。
    看准题目后,要力求解答问题准确无误,不仅要做到思路对、方法对,还要做到每一步推理正确、计算准确、格式规范、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有少数考生,拿到试卷后就开始发慌,总担心题目做不完,于是就急急忙忙地解题,结果是许多会做的题目也做错了。因此,答题时不要过分紧张,在准确的基础上,再争取时间。考生也要适当提高答题的速度,以免造成会做的题目也做不完。在答题时要坚信自己的能力,要果断、不要犹豫。对于不会做的题目,不要耗费太多时间。若时间来不及了,就坚决放弃这类题目,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会做的题目上,争取多得分。高考面前人人平等,有不会做的题也是正常的,别人有可能也不会做,因此不必为此过分紧张,只要抓住基础部分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6.检查和验算。
    只要时间许可,一定要认真地将试题答案从头到尾检查和验算一遍。其目的有两个:一是防止遗漏。主要是看一看有无漏做的题目,先看试卷背面有无题目未做,再看试卷的大题是否漏做,每个大题中的小题是否漏做。二是检查并纠正错误答案。检查要从审题开始,如果只看过程往往发现不了错误。如发现有题目做错,要将错误答案划去,然后将正确答案写在原题旁边。
    7.正确使用草稿纸。
    草稿纸上的字迹要清楚,标明题号,以备最后检查用;一道题打好草稿后,应立即准确无误地抄写到试卷上。有些题目,如果有把握,直接答到试卷上,这样可以加快答卷的速度。
    8.每门功课考完后,不必马上和其他同学对答案。
    很多考生考试结束后就立刻和同学对答案,这样难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考得好的,切不可自满。即使这一科考得不够理想,也不要烦恼和急躁,更不能一蹶不振,而应振作精神,分析学科共性的问题,争取把下一科目考好。
    物理阅卷及答题卡注意事项篇
    【答题卡扫描】
    如果不使用规定的2B铅笔,可能识别被误判为“空选”,造成失分。
    2.蓝色钢笔书写后,扫描字迹较浅,若无法辨认,容易误判或不给分。
    3.作图未使用规定铅笔,或下笔太轻,会造成扫描看不清楚,请慎重。
    4.语言表述需简明扼要,勿超出答题区域。
    【答题卡阅卷】
    同学们要注意平时作业和考试中的书写,一定要非常规范,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在中考中就会很自然地书写规范,考出自己满意的成绩!
    1.主观题和客观题
    一般客观题为选择题,由电脑自动阅卷完成;主观题为填空题、解答题,划分区域后,由人工网上阅卷完成。改卷中存在争议的部分,往往都是主观题部分。
    2.正评和仲裁
    每次考试,一般每道题由两位老师独立评分,即为正评。
    评卷前会在系统内设定一个允许误差,比如1分,若两位老师评分不超过允许误差,则得分按均值计算;若评分超过允许误差,则试卷提交到第三位老师进行仲裁,作为最终结果。考试按不同题型分类,允许误差为0分或1分。
    3.评卷误差的产生
    评卷误差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解题过程的规范性,二是书写的规范性。
    由于解题过程的不规范,其实是方法掌握得不够全面,各题迥异不具代表性,这里主要展示一些书写规范性的问题。
    答题卡注意事项:
    【不规范答题】
    1.字迹潦草
    2.题号填涂与作答不符
    3.超出规定区域答题
    4.答案分块
    5.答案不分层次
    6.作图不规范
    7.出现删除符号
    【 物理阅卷中给考生在考试中发挥提几点意见】
    1.发挥最大潜能,让考分达到最大值,忽略其他一切与考试无关的东西。
    2.计算题第1问一般较为简单,用一般知识即可解决,
    3.由于每道大题答题框面积有限,故答题只能写必要关键步骤,有些课本上没有的常规结论直接使用。
    4.如果将前面的过程写得过细,必然会导致后面拥挤,关键的内容没有写上。
    5.大家知道,大题不能留空白,“会而不对”的题将涉及的知识套上去,必要时用“瑕疵”法求解。
    6.做题的几个原则:
    ①先易后难,先熟后生;
    ②一慢一快:审题要慢,做题要快;
    ③不能小题难做,小题大做,要小题小做,小题巧做;
    ④基础题要拿满分,难题力争多得分,似曾相识题力争不失分;
    ⑤考试不怕题不会,就怕会题做不对。
    考后调整篇
    中考已经结束,这段长达三年的长跑已经到达终点,在等待结果的日子里,你们是否会惴惴不安。枕着希望,又害怕失望,一转眼,黄昏已至,又将明天,该何去何从!有些学生会开始变得迷茫,不知该怎么去做,在这里要郑重提醒你们,虽说中考已经结束,但你们人生真正的学习才刚刚开始,你们该如何谋定在先,去面对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多数人忘了思考,没有去想,或者不愿去想,在这无奈而又无所事事的时光里该做些什么?
    考后调整规划篇
    【考后情绪一:过度放纵】
    情况分析:突然释放,无法控制
    部分学生由于长期在学校学习,备考压力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压抑状态,考试结束之后,一下子得到释放,就变得忘乎所以;也可能因为这次考得的确不错,过于兴奋而难以自制。就会开始放纵自己,但如此放纵对于刚考完试的同学的身心来说极易造成过度疲劳而产生危害的,
    调整方案:合理作息,健康休闲
    中考结束后,要适当的放松,不应过度放纵。可以制定一个合适的、循序渐进的减压放松计划。如可以去打打球,逛逛街,或者跟朋友聊聊天等。
    同时,中考考试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生涯的结束,不能完全丢掉学习,要保持之前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适当的进行 “调整性学习”,比如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广泛涉猎各领域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即将到来的高中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考后情绪二:严重挫败】
    情况分析:发挥失常,怀疑自我
    有些同学因为考试时发挥失常,就开始自我怀疑,这部分同学思维太过简单,会把中考或高考的失败看作前途的终结,。所以,他们就会长吁短叹、愁眉苦脸,反复咀嚼自己在考试时的失败和痛苦,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同时觉得自己考得不如别人,低人一等。
    调整方案:正确认识自我,转移注意力
    当一个人产生这种心理的时候,是对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的,此时关键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评估自己。每个考生都应当在考后好好反省,全面分析考试胜败的原因,客观评价自己,既不要盲目夸大自己的优点,也不要把自己评价过低。考生一旦对自己有了一个正确的评价,也就能够比较客观地对待考试的成败得失,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同时,还要懂得,中考和高考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千万不能凭一次成败论英雄。同时不妨采取转移注意的方法,避免不良情绪的困扰。
    【考后情绪三:愧疚难当】
    情况分析:过渡关怀,愧对父母
    由于很多家长和亲戚朋友都会很关注一个即将中考的孩子,这在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觉得大家都很看重自己,于是自己就想考个好成绩作为报答,结果并没有考的很理想,于是就产生了愧对家长的内疚心理。一些过度内疚的同学还会因此整天闷在家里,避免会亲访友,减少了与人交往的机会,严重者甚至会产生抑郁症。
    调整方案:参加活动,父母交流
    此类同学,要化内疚为力量,勇敢地站起来,不要沉浸在内疚之中,要尽快走出这个误区。可以选择一些集体活动,一般来说,和同学在一起可以减轻自己的压力,也可以在家看看书,看看伟人的传记;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学习。
    舒缓心理压力篇
    【7种方法舒缓考生大考后心理压力】
    方法一: 转移思路法:离开令人不快的情境,转移到高兴的情景或事情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打球、听音乐、和朋友聊天等,忘却烦恼。
    方法二 :亲近动植物法:走近大自然,与动植物亲密接触,让植物的生机盎然、动物的顽皮可爱来感染自己,排遣心中的烦恼,改变自己的阴郁心情。
    方法三 :谈心法:把心里的郁闷或牢骚倾诉于自己最亲密和信赖的人。这种谈心可以采取面对面的方式,也可以通过书信的方式。有时候,自己的一些想法可能是错误的,朋友的一番话可能会让你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方法四 : 自我暗示法:不妨经常对自己说"我能行"。只要有自信,任何人或事都不能使你自卑。
    方法五:日记法:把内心的痛苦尽情地宣泄在日记中,别人也不会知道。慢慢自己的心就会平静下来!
    方法六:补偿升华法:以其他方面的成功(例如学得某种专长)补偿中考失败造成的痛苦;把不良情绪导向积极方面,通过做出突出成绩化解心理矛盾,获得心理平衡。
    方法七: 宣泄放松法:把积压在内心的消极情绪释放出来,或大声叫喊,或痛哭一场,或"潇洒"玩一回(当然要健康地玩),通过宣泄让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终极押题篇
    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终极押题卷(云南专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填空题时,请将每小题的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中对应横线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回答解答题时,每题必须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画出必要的图形(包括辅助线),请将解答过程书写在答题卡中对应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6. 全卷取g=10N/kg,水的密度ρ=1.0×10³kg/m³。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物理试卷的宽为25cm
    B.答卷时,一次心跳的时间约为2s
    C.教室石英钟的电源电压为36V
    D.教室内温度约为35℃
    【答案】A
    【详解】A.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物理试卷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25cm左右,故A符合题意;
    B.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B不符合题意;
    C.教室中石英钟以一节5号电池提供电压,在1.5V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5℃左右,教室中气温感觉舒适,在25℃左右,远低于35℃,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物态变化吸放热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冰雪消融B.薄雾缥缈
    C.露珠晶莹D.雾凇簇簇
    【答案】A
    【详解】冰雪消融,是冰由固态熔化为液态,熔化吸热;薄雾缥缈,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露珠晶莹,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雾凇簇簇,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列有关信息、能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广播、电视、移动电话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B.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人类在耗用各种能源时,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D.无线通信由4G迈向5G,所用电磁波的频率越来越高,优点在于频率高的电磁波,传播速度更大
    【答案】D
    【详解】A.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广播、电视、移动电话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核能属于一次能源,同时核燃料使用完后短期是不能再生的,所以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人类在耗用各种能源时,特别是燃烧化石能源时,废气的排放是最主要的污染之一,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5G比4G传递信息更快,是因为5G信号的电磁波在相同时间内能够传输的信息量更大,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4.如图所示,实心均匀长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底面积,它们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对地面的压强为。现沿竖直方向切去甲、乙相同的体积,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量相等,则( )
    A.,B.,
    C.,D.,
    【答案】B
    【详解】沿竖直方向切去甲、乙相同的体积,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量相等,由于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量等于甲、乙重力的变化量,根据
    可知,甲、乙的密度相同,即;由图可知,,由
    可知,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又由于,根据F=pS可得,。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如图为小明做“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蜡烛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应该在B侧观察蜡烛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B.玻璃板越透明,实验效果越好
    C.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蜡烛的像变小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A的像与蜡烛B不再重合
    【答案】D
    【详解】A.由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所以应该在蜡烛A一侧观察蜡烛A所成的像,不能从蜡烛B一侧观察蜡烛A所成的像,故A错误;
    B.由于玻璃板越透明成像效果越差,实验效果就越差,故B错误;
    C.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蜡烛A向玻璃板远离,像的大小不会变化,故C错误;
    D.在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A的燃烧变短,蜡烛A的像与用来找像的蜡烛B不再重合,故D正确。
    故选D。
    6.如图所示,以下关于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说明两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B.图乙中,公路两旁设置屏障,是从声音的产生环节防治噪声
    C.图丙中,与音叉接触的小球被弹起,说明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图丁中,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反射来定位的
    【答案】D
    【详解】A.图甲中,两波形的振幅不同,说明声音的响度不同,两波形在相同时间振动的次数不同,振动频率不同,说明声音的音调不同,两波形的形状相同,故音色相同,故A错误;
    B.图乙中,公路两旁设置屏障,是从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防治噪声,故B错误;
    C.图丙中,与音叉接触的小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图丁中,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定位的,此现象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7.如图a所示电路,两个电流表A1和A2的量程都为0~0.6A,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后,在确保电路安全的前提下,将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从最右端向左滑动,在此过程中获得两电流表示数的关系图像如图b所示(实线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坐标轴I甲的数据为电流表A2的示数
    B.图像中a、b、c三点的数据分别为0.3、0.6、0.2
    C.电源电压为6V
    D.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小电功率为0.45W
    【答案】D
    【详解】A.闭合开关,两电阻并联接入电路,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电流表A2的示数大于电流表A1的示数,由b图可知,当

    所以坐标轴I甲的数据为电流表A1的示数,故A错误;
    BC.由图b可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为0.3A,此时通过干路的电流最大为0.6A,所以
    则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由欧姆定律得,电源电压
    由图b可知通过干路的最小电流为0.45A,此时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最小电流
    所以
    故BC错误;
    D.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最小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小,最小功率为
    故D正确。
    故选D。
    8.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是3V;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是5V,则S1断开时,灯L1和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
    A.L1两端的电压是3V
    B.L2两端的电压是5V
    C.电源电压是8V
    D.S1和S2都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5V
    【答案】AD
    【详解】ABC.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两灯串联,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已知电压表的示数是3V,则L1两端的电压
    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时,两灯串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则电源电压为
    因为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所以L2两端的电压
    即灯L1和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3V和2V,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D.S1和S2都闭合时,灯L2被短路,电路中只有L1工作,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所以,示数为5V,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9.小册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成像原理与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完全相同
    B.取走光屏,蜡烛和凸透镜在图中位置,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蜡烛移到2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D.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0cm
    【答案】AC
    【详解】A.由图可知,物距,,物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据图可知,当取走光屏后,所成像的情况是不变的,故取走光屏,蜡烛和凸透镜在图中位置,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据A可知,此时物体应该处于2f之外,故
    像处于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
    故可得焦距的范围是
    将蜡烛移到25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是25cm,即一定处于1倍焦距以外,一定成实像,所以此时的物距变小,像距应该变大,像变大,所以应该将光屏向右移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0.蹦极是一种运动游戏,图中A点是弹性绳自然下垂时绳下端位置,B点是游戏者所能到达的最低点,当游戏者离开跳台向下,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性绳的弹性势能不断增大B.游戏者减少的重力势能,只有一部分转化为动能
    C.游戏者到B点时,重力势能最小,动能最大D.游戏者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少
    【答案】ABD
    【详解】A.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绳子一直被拉伸,故绳子的弹性势能一直增大,故A正确;
    B.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游戏者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动能先增大后减小,绳子一直被拉伸弹性势能一直增大,故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弹性势能,故B正确;
    C.游戏者到B点时,下落到最低点,重力势能最小,速度为零,动能为零,故C错误;
    D.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游戏者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D正确。
    故选ABD。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其中11—15每小题2分,第16题4分,共14分)
    11.“热熔紧固”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广泛应用。如图,螺纹钉在金属板材表面上高速旋转,使其瞬间达到上千摄氏度,板材局部 成液态,螺纹钉完全拧入板材后停止转动,经冷却 后,板材就牢牢套住螺纹钉。(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熔化 凝固
    【详解】[1][2]螺纹钉在金属板材表面上高速旋转,使板材瞬间达到上千摄氏度,固体变为液体,板材局部熔化成液态,冷却时,液体变为固体,发生凝固现象。
    12.如图,表示的是 (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看远处物体的情况,需要佩戴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矫正。
    【答案】 近视眼 凹透镜
    【详解】[1][2]如图所示,因为像成在视网膜前,所以小红的眼睛属于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所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该佩戴具有发散功能的透镜即凹透镜进行矫正。
    13.近几年,东乡区夜市悄然兴起,如图为该区体育场夜市的热闹场景之一,此起彼伏的广场舞曲声和各色美味是其最大特色,舞曲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各种香味能被人闻到是因为发生了 现象。
    【答案】 空气 扩散
    【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舞曲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2]由于食物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各种香味能被人闻到,这是扩散现象。
    14.如图所示,小伟将一叠硬币放在水平电子秤上,将慢慢抬起秤的一侧发现电子秤的示数逐渐减小,达到一定倾斜程度时硬币滑落,此时硬币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 。由此可知利用斜面提升重物时,斜面越 。
    【答案】 向上 陡,摩擦力越小
    【详解】[1]慢慢抬起秤的一侧,硬币处在斜面上,硬币有下滑的趋势,摩擦力会阻碍硬币下滑,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
    [2]慢慢抬起秤的一侧发现电子秤的示数逐渐减小,说明台秤受到的压力减小,摩擦力减小,达到一定倾斜程度时硬币滑落,这说明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摩擦力越小。
    15.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4.5V,电压表量程为0~3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35Ω;2A”,灯泡铭牌标有“3V;0.9W”的字样(忽略灯丝电阻变化)。闭合开关,为了保证电路的安全,调节滑动变阻器,则滑动变阻器允许调节的范围是 ,整个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的变化范围是 W。
    【答案】 5Ω~20Ω 0.675W~1.35W
    【详解】[1]闭合开关,电路为灯泡和滑动变阻器的串联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由灯泡的铭牌数据可知灯泡的额定电流为
    为保证电路的安全,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和用电器的额定电流,因此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
    此时灯两端的电压为UL=3V,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则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小为
    为保证电路的安全,电压表的示数不能超过其量程,由电压表的量程可知电压表最大示数为3V,即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最大为U大=3V,由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灯两端的电压为
    由可知灯的电阻为
    由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为
    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为
    由上述分析可知滑动变阻器允许调节的范围是5Ω~20Ω。
    [2]已知电路中的电流最小为I小=0.15A,则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最小为
    已知电路中的电流最大为I大=0.3A,则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最大为
    由上述分析可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的变化范围是:0.675W~1.35W。
    16.全球最大的“超级电梯”三峡升船机是三峡工程重要通航设施之一,主要为客船、货船和特种船舶提供快速过坝通道,过船规模为3000吨级,提升总质量约15500吨,最大提升高度为113米,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垂直升船机。与电楼相似,升船机主要由塔柱、承舱厢、滑轮组和平衡重组等构成,如图2,承船厢装满水时水深3.5米、总质量为15500吨,其工作原理是:船只由航道进入装满水的承船厢,此时滑轮组无驱动力,平衡重组借助滑轮组使承船厢和船只保持悬空静止;关闭闸门后,再由带驱动力的滑轮组和平衡重组共同将承船厢提升或下降,到达位置后开闸,船只离开承重厢驶出。(g取10N/kg)

    (1)如图2,升船机滑轮组中定滑轮既可以产生驱动力,还可以 。
    (2)承船厢中装满水,船只未进入时,水对承船厢底部的压强为多少?
    (3)升船机将一艘总质量为3000吨的货轮,从下航道闸口以0.2m/s的速度提升100米到上航道闸口。求:
    ①在提升过程中,为克服系统机械摩擦阻力和风阻力等,滑轮组驱动机构给予了承船厢4×106 N的驱动力,求在这次提升中滑轮组的驱动功率。
    ②升船机提升货轮的机械效率。 (结果精确到0.1%)
    【答案】 改变力的方向 3.5×104 Pa 8×105 W 18.9%
    【详解】(1)[1]根据定滑轮的特点可知,升船机滑轮组中定滑轮还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2]水对承船厢底部的压强为
    (3)①[3]由定滑轮的特点可知滑轮组中驱动力和平衡重组所移动的速度为
    滑轮组的驱动功率为
    ②[4]升船机提升货轮做的有用功为
    由定滑轮的特点可知,三峡升船机的平衡重组的重力为
    由题意可知,总功为滑轮组中驱动力和平衡重组所做的功,则升船机做的总功为
    所以升船机提升货轮的机械效率为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7.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答案】
    【详解】对于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对于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通过入射光同侧焦点,由此作图如图所示:
    18.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BC的A处悬挂着一物体,能绕固定点O转动,请在C位置画出使杠杆在如图位置静止时所用最小力F的示意图。
    【答案】
    【详解】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图中支点在O点,C点离支点最远,当OC作为动力臂时,动力臂最长;由图知动力的方向应该向下,过点C垂直于OC向下作出最小动力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第19题8分,第20题4分,第21题8分,第22题4分,共24分)
    19.小熊用弹簧测力计、高度为10cm的实心圆柱体物块、相同的大烧杯若干、水、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器材来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熊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A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用弹簧测力计挂着物块缓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如表中:
    (2)分析实验步骤A、B、C、D,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在实验步骤E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3)小熊用表格中的数据算出了盐水的密度是 kg/m3,还算出步骤C中物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 Pa;
    (4)在步骤F的状态下,若割断绳子,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变化了 N;
    (5)爱思考的小熊发现还可以用所学的浮力知识自制了“密度计”:选择一根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加适当的配重后封闭,使其能竖直漂浮在液面中。如图2所示,若放入水中,水面在管的A点处;放入另一种液体中,液面在B点处;

    ①“密度计”上刻度A、B可分别表示的液体密度,则ρ液 ρ水(选填“>”、“<”或“=”);
    ②聪明的小熊发现也可以用图中的弹簧测力计改装成密度计,将它分别浸没在不同液体中并在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处标上液体密度,那么密度值是0.8×103kg/m3的刻度应标在 N处。
    【答案】 4 排开液体的体积 3.5 1.2×103 800 3.4 > 3.6
    【详解】(1)[1]如图,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1N,指针指在刻度线“4”的位置,因此示数是4N。
    (2)[2][3]分析实验步骤A、B、C、D,物块的重G=4N,液体的密度一定,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根据F浮=G﹣F,则浮力越小,说明浮力大小与物块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步骤E与步骤D,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都相同,则浮力相同,根据称重法,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即3.5N。
    (3))[4]在步骤D、F中,物块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物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其本身的体积,故V排水=V排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有,则
    [5]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步骤C中物块下表面所受到水的压力等于其受到的浮力,即
    步骤D中物块的体积
    物块的底面积
    步骤C中物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4)[6]步骤F中,拉力等3.4N,剪断绳子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变化量
    (5))[7]密度计是漂浮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本身的重力,保持不变,如果液体的密度越大,则密度计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小,即越往上浮,则露出液面部分的长度越长;所以密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下值越大;故ρ液>ρ水。
    [8]若液体的密度为0.8×103kg/m3,物块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
    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0.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海波,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试管内的海波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等海波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然后撤去烧杯和酒精灯,继续观察海波凝固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为 ℃;
    (2)通过分析图像可知,海波凝固过程大约用了 min,海波在AB段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C段吸收的热量;
    (3)分析图乙知该物质第16min末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6min末的内能。
    【答案】 34 6 小于 小于
    【详解】(1)[1]温度计每10℃被分隔成十个小格,分度值为1℃,图中液柱最高点在30℃以上四格,所以为34℃。
    (2)[2]晶体在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由图可知,在12-18min,海波处于正在凝固的阶段,故海波凝固过程大约用了6min。
    [3]AB段持续时间为2min,BC段持续时间为4min,用同一热源加热,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AB段吸收的热量小于BC段。
    (3)[4]第16min末,正在凝固,虽然温度不变,但要向外放热,所以内能在不断减小。且第6min末,海波刚好完全熔化为液态,第16min末处于固液共存态,故第16min末的内能小于第6min末的内能。
    21.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源电压为4.5V。小雨按照图甲正确连接电路后进行实验。
    (1)请你将图甲电路补充完整 ;。
    (2)若当小雨连好最后一根导线后,立即看到灯泡发出耀眼的光,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
    (3)当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如表是实验中测量的几组数据,其中一个电流数据有误,此数据为 。根据其余正确数据发现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不是定值,分析原因是 ;
    (4)小雨回忆起之前曾按照图乙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验探究时出现的实验现象:闭合开关后,发现灯L1较亮,灯L2不亮,当时他还以为是L2的灯丝断了。通过对表格中内容的分析,小雨明白了灯L2不亮的原因是 ;
    (5)接下来,小雨用图丁所示电路来测量另一只额定电压为4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①仅闭合S1,调节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至某一位置,使电压表示数为4V;
    ②在保持R2滑片不动的情况下,仅闭合S2,调节电阻箱R1,使电压表示数为 V,此时R1接入电路的阻值为20Ω;
    ③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答案】 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且滑动变阻器滑片没有移到阻值最大处 0.75 0.38 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灯L2的实际功率太小 4 0.8
    【详解】(1)[1]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故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并联在灯泡两端;滑动变阻器上下各选一个接线柱与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如下图所示:
    (2)[2]若当小雨连好最后一根导线后,立即看到灯泡发出耀眼的光,说明在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且滑动变阻器滑片没有移到阻值最大处。
    (3)[3]由图甲可知,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当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电流表分度值0.02A,其示数为0.3A,则小灯泡额定功率为
    PL=ULIL=2.5V×0.3A=0.75W
    [4]小灯泡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即随着灯泡两端的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小灯泡的电阻从左向右依次是5Ω,6Ω、7.14Ω、8.33Ω、7.89Ω,故第5组电流数据有误,此数据为0.38。
    [5]根据其余正确数据发现小灯泡灯丝电阻不是定值,分析原因是: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6]分析表格数据知,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的亮度越亮,由此可得: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实际功率决定的,因此,灯L2不亮的原因是灯L2的实际功率太小。
    (5)①仅闭合S1,灯泡和滑动变阻器R2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调节滑动变阻器R2滑片至某一位置,使电压表示数为4V,此时灯泡正常发光;
    ②[7]在保持变阻器R2滑片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仅闭合S2,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测电阻箱两端的电压,调节电阻箱R1使电压表示数为4V,此时R1接入电路的阻值为20Ω,根据等效代替法可知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等于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③[8]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22.小明有三块厚薄不同但口径相同的玻璃凸透镜,他想用会聚能力最强的一块制作“太阳能火柴”会聚太阳光,点燃干木柴。请你选择适当的器材设计实验帮他找出会聚能力最强的一块凸透镜。
    (1)实验器材: ;
    (2)实验步骤: ;
    (3)实验结论: 。
    【答案】 白纸、刻度尺、三块厚薄不同但口径相同的玻璃凸透镜 ①将最厚的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白纸,调整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纸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②用刻度尺测量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该透镜的焦距ƒ甲;③重复上述实验,分别测出另外两块凸透镜的焦距ƒ乙和ƒ丙 比较ƒ甲、ƒ乙和ƒ丙的大小,焦距最小的凸透镜,会聚能力最强(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凸透镜的凸度、大小有关,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凸度关系时,应该采用了三只直径相等、厚度不等的凸透镜,就是为了保证凸透镜的大小不变,这种探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详解】(1)[1]实验器材:白纸、刻度尺、三块厚薄不同但口径相同的玻璃凸透镜。
    (2)[2]实验步骤:
    ①将最厚的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白纸,调整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纸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
    ②用刻度尺测量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该透镜的焦距ƒ甲,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③重复上述实验,分别测出另外两块凸透镜的焦距ƒ乙和ƒ丙,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3)[3]实验结论:比较ƒ甲、ƒ乙和ƒ丙的大小,焦距最小的凸透镜,会聚能力最强。
    五、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3.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且不变,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滑动变阻器标有“”。只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接入最大阻值四分之一时,小灯泡L正常发光且电流表指针满偏(电流表取量程),电表表盘如图乙所示。假设灯丝电阻不变,求:
    (1)灯丝的电阻为多少?
    (2)只闭合开关时,在电路安全的情况下,求电路消耗的最小总功率为多少?
    (3)闭合,断开,将另一个电压表接入电路,原电路连接不变,电流表量程不变,电压表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合适的量程。当滑片P置于某一位置时,三个电表指针偏转格数相同,且表示数大于表,的示数,求可能的阻值?
    【答案】(1)5Ω;(2)1.8W;(3)20Ω或25Ω
    【详解】解:(1)只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R1与灯泡L串联接入电路,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当滑动变阻器接入最大阻值的四分之一时,灯泡L正常发光,电流表指针满偏,此时
    又因为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3V,所以灯丝的电阻
    (2)已知
    只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R1与灯泡L串联接入电路,则有
    此时滑动变阻器的四分之一接入电路,由欧姆定律可得
    所以
    只闭合开关时,当滑片滑到b端,电路中电流最小,由欧姆定律可得
    则电路消耗的最小总功率
    (3)在保证原电路不变的情况下,表示数大于表,说明的量程为15V,电压表有两种接法:①电压表与并联,有

    求得
    由乙图可知,电压表的分度值为0.01V,所以电表偏转的格数为
    此时电流表的分度值为0.02A,则电流表的读数为
    的阻值为
    ②电压表与电源并联,其读数等于9V,则其偏转的格数为
    则电压表的示数为
    电流表的示数为
    电阻两端的电压
    的阻值为
    所以的可能阻值为25Ω或20Ω。
    答:(1)灯丝的电阻为5Ω;
    (2)电路消耗的最小总功率为1.8W;
    (3)可能的阻值是20Ω或25Ω。
    24.我们可以认为光是由一个个能量粒子组成的。组成光束的每个能量粒子所拥有的能量可近似为。太阳可以均匀地向四周辐射光能量,已知太阳辐射的总功率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太阳射向地球的能量在传到地面过程中由于云层反射和大气吸收,大约有的能量损耗。现有一太阳能热水器,其收集正射阳光的面积恒为,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水的热能的效率为。假设此热水器的进水温度和室温均为。该热水器的热量损失功率成正比于热水器内水温与室温之差,当热水器出水口关闭时,经过长时间照射后,热水器内水温可以达到。已知水的比热容,水的密度为,计算过程中取3,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可能用的数学公式有:圆的面积,球的表面积,球的体积,其中为圆或球的半径。求:
    (1)单位时间传到该太阳能热水器收集板上太阳光能量粒子的个数;
    (2)该热水器单位(内外)温差的热量损失功率为多少?
    (3)当热水器以流量出水,经过一段时间,其稳定的出水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答案】(1);(2);(3)43
    【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单位时间传到该太阳能热水器收集板上太阳光能量粒子的个数为

    (2)若该热水器单位(内外)温差的热量损失功率为k,则

    解得。
    (3)若出水温度为,则
    化简得

    解得。
    答:(1)单位时间传到该太阳能热水器收集板上太阳光能量粒子的个数为;
    (2)该热水器单位(内外)温差的热量损失功率为;
    (3)当热水器以流量出水,经过一段时间,其稳定的出水温度为43摄氏度。
    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终极押题卷(云南专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填空题时,请将每小题的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中对应横线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回答解答题时,每题必须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画出必要的图形(包括辅助线),请将解答过程书写在答题卡中对应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6. 全卷取g=10N/kg,水的密度ρ=1.0×10³kg/m³。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应用光的反射的是( )
    A.太阳光:聚到一点B.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C.用放大镜看字D.钢笔“错位”了
    【答案】B
    【详解】A.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时,凸透镜可把光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光线遇到不发光物体时,物体将光线反射出去,进入人的眼睛,人看到了不发光的物体,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用放大镜看字,其原理是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错位”了是由于钢笔反射的光经玻璃砖的两次折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对一些有关物态变化的问题表述正确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
    B.从冰箱里拿出来一根冰棒上面有白色粉末出现是凝固现象
    C.白炽灯灯丝变细是因为灯泡发光时温度很高灯丝熔化了
    D.北方冬季人们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凝华放热的道理
    【答案】A
    【详解】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直接变干,是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A正确;
    B.冰棒上面的“白粉”,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
    C.白炽灯灯丝变细是因为灯泡发光时温度很高,灯丝发生升华现象,故C错误;
    D.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故D错误。
    故选A。
    3.我们的生活与声现象密切相关。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图,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 如图,雷雨天气中隆隆的雷声,在太空也能听到
    C. 如图,运动场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大
    D. 如图,蒙山高架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D
    【详解】A.弦乐器是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声的,琴弦的粗细、长短、松紧会影响声音的音调。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可以改变琴弦的长短,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改变了发声的音调,故A错误;
    B.由于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所以雷雨天气中隆隆的雷声,在太空不能听到,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响度大小无关,运动场上,同学们的呐喊声再大,声音传播的速度不会受影响,故C错误;
    D.安装在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目的是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4.如图所示的四种工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压蒜器
    B.核桃夹
    C.瓶盖起子
    D.食品夹
    【答案】D
    【详解】ABC.压蒜器、核桃夹、瓶盖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ABC错误;
    D.食品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D正确。
    故选D。
    5.在物理学中用电场强度来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电场强度与放入其中电荷无关,决定于电场本身,其方向与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力方向相同。在电场中某点放入一正电荷,其电量为q,该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为F,则该点电场强度E=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在该点放入一个电量为q的负电荷,该点的电场强度仍为E,电场强度的方向不变
    B.若在该点放入一个电量为2q的负电荷,该点的电场强度变为0.5E,电场强度方向变为原来的反方向
    C.若在该点放入一个电量为2q的负电荷,该点的电场强度仍为E,电场强度的方向变为原来的反方向
    D.若移去电荷q,该点的电场强度变为零
    【答案】A
    【详解】A.电场强度是反映电场本身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放入其中电荷无关,若在该点放一个电量为q的负电荷,该点的电场强度仍为E,方向不变,故A正确;
    B.电场强度是反映电场本身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放入其中电荷无关,若在该点放一个电量为2q的负电荷,该点的电场强度仍为E,方向不变,故B错误;
    C.电场强度是反映电场本身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放入其中电荷无关,若在该点放一个电量为2q的负电荷,该点的电场强度仍为E,方向不变,故C错误;
    D.电场强度是反映电场本身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放入其中电荷无关,若移去电荷q,该点的电场强度仍为E,方向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6.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p甲<p乙。若分别在两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竖直方向的力F甲、F乙,使两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则关于力F甲、F乙方向及大小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A.若F甲、F乙方向均竖直向下,则F甲等于F乙
    B.若F甲、F乙方向均竖直向下,则F甲大于F乙
    C.若F甲、F乙方向均竖直向下,则F甲小于F乙
    D.若F甲方向竖直向上、F乙方向竖直向下,则F甲大于F乙
    【答案】B
    【详解】甲、乙两个正方体质量相同,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p甲<p乙,根据可知,。
    ABC.若F甲、F乙方向均竖直向下,则甲对地面的压强为,乙对地面的压强为,使两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则有
    ,可得。故B正确,AC错误;
    D.若F甲方向竖直向上、F乙方向竖直向下,则甲对地面的压强为,乙对地面的压强为,使两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则有
    ,可得,可知不可能。故D错误。
    故选B。
    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有一只电表的示数变大,已知故障仅出现在电阻或。若将和的位置互换,与互换前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电压表示数不变,一定断路
    B.若电流表示数变小,一定断路
    C.若电流表示数不变,可能短路
    D.若电压表示数变大,可能短路
    【答案】C
    【详解】由电路图知道,两个电阻串联接入电路中,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R1两端的电压;
    若R1断路,互换前,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互换后,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变为0;
    若R2断路,互换前,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变为0;互换后,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电压表示数变大;
    若R1短路,互换前,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为0;互换后,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不变;
    若R2短路,互换前,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示数变大;互换后,电压表测量一段导线两端电压,示数减小为0,电流表示数不变;
    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关于各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及说明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用力推墙人向后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乙图:各孔喷出水的远近不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
    C.丙图:挤压后两铅棒能“粘”合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
    D.丁图: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说明它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ABC
    【详解】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也就是说,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A正确;
    B.图中液体的深度不同,从小孔中喷出的水柱的远近不同,越深处喷得越远,说明了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故B正确;
    C.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挤压后两铅块能“粘”合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的引力作用,故C正确;
    D.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ABC。
    9.两个滑轮按如图所示的方式组合,用5N的拉力F拉动绳端,使重为20N的物体在5s内水平向左匀速滑动1m,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9N。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1m/sB.拉力F做的功为10J
    C.克服物体重力做功为20J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
    【答案】BD
    【详解】A.由图可知n=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故A错误;
    B.拉力做的总功为
    故B正确;
    C.由于物体水平移动,物体在重力的方向上(竖直向下)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不做功,即重力做功为0J,故C错误;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故D正确。
    故选BD。
    10.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电压表的量程为,小灯泡参数“?V?W”模糊不清。第一次只闭合开关S、,滑片P从a端移到b端;第二次只闭合开关S、,保证电路中所有元件都安全的前提下,最大范围内移动滑片P。图乙是这两次实验过程绘制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关系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灯泡的参数为“”
    B.电源电压为9V
    C.只闭合开关S、,电路的总功率最大时,灯与滑动变阻器的功率之比为1∶3
    D.只闭合开关S、,定值电阻的功率最大值与滑动变阻器的功率最大值之比为4∶1
    【答案】AD
    【详解】第一次只闭合开关S、S1,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第二次只闭合开关S、S2,滑动变阻器与灯泡L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第一次只闭合开关S、S1,滑片P从a端移到b端,当滑片移动到b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其分得的电压为0,即电压表示数为0,所以图乙中直线为滑动变阻器与串联时的图像,曲线为滑动变阻器与灯泡L串联时的图像;
    BD.只闭合开关S、,滑片P移动到b端时,电路中只有,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大为
    滑片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最小为;由欧姆定律得,电源电压

    解得
    电源电压为
    根据可知定值电阻的功率最大值
    滑片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由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乙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4V,
    由欧姆定律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滑动变阻器的功率为

    时,滑动变阻器的功率最大,为
    只闭合开关S、,电路的总功率最大时,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的功率之比为
    故B错误,D正确;
    AC.图乙中曲线为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时的图像,由图像可知,电压表示数最小为时,灯泡两端的电压最大,此时灯泡正常发光,则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则小灯泡的参数为“”;只闭合开关S、,电路的总功率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由图像知最大电流为,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为,灯泡电压为,根据可知灯与滑动变阻器的功率之比
    故C错误,A正确。
    故选AD。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其中11—15每小题2分,第16题4分,共14分)
    11.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也可以制作成乐器,如图所示是达人利用水管做的乐器,他在吹奏管子演奏音乐,是 在振动发声,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会使听到的声音的 发生改变。
    【答案】 管内空气柱 响度
    【详解】[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达人在吹奏管子演奏音乐,是管内空气柱在振动发声;用不同的力度吹奏时,空气柱振动的幅度不同,会使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12.一位身高1.6m的市民站在平面玻璃制的地铁安全门前1m处候车,她的像到玻璃门的距离是 m。当她向后远离玻璃门时,她的像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 1 不变
    【详解】[1]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市民距离地铁安全门1m,像到安全门的距离为1m。
    [2]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她向后远离玻璃门时,她的像不变。
    13.如图是某同学常温下在教室内,用甲乙装置分别探究“冰和蜡烛熔化的特点”的实验。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 (填“可行”或“不可行”)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 。
    【答案】 可行 使蜡烛均匀受热
    【详解】[1]由于冰熔点为0摄氏度,在常温下就可以熔化,因此在实验过程中,不需要使用酒精灯加热,可以仔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
    [2]乙装置将需要加热的物质放入试管中,并用水浴法进行加热,这样可以使蜡烛受热更加均匀。
    14.2023年10月28日恰逢星期天,小张一家开车去了旺苍光头山观赏满山偏野的红叶。一天的旅行结束后,小张的爸爸发现汽车消耗了15kg汽油,则这15kg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热量是 J,若这台汽车的热效率为30%,不计其他能量损失,则汽车对外所做的有用功为 J。
    【答案】
    【详解】[1] 15kg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
    [2] 汽车对外所做的有用功为
    1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相等,开关断开、闭合,此时电压表示数为U,电流表示数为I。
    ①闭合开关后,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为 (用U和I表示);
    ②闭合开关后,继续向右移动滑片P,小明认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比值一定小于;小沈则认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比值可能等于。
    请判断小明和小沈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见解析
    【详解】[1]开关断开、闭合,电路为只有滑动变阻器的简单电路,此时电压表示数为U,即电源电压为U,电流表示数为I。闭合开关后,电路为并联电路,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所以滑动变阻器所在支路的电流不变,仍为I。又因为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与定值电阻阻值相等,故流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也为I。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可知,此时电流表示数为2I,故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为。
    [2]小明的观点正确。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且电阻和的电压都为电源电压U。向右移动滑片P,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通过的电流变小,而通过的电流不变。所以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大于I,小于2I,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比值一定小于。
    16.在“参与垃圾分类,争做文明市民”的活动中,垃圾运输车变得更加忙碌。如图是某品牌挂臂式垃圾运输车,其部分规格参数如表。(q柴油=4.3×107 J/kg, ρ柴油=0.8×103 kg/m3)
    (1)运输车在行驶过程中,轮胎被随意丢弃的铁钉扎破,设车对铁钉的压强为p1,铁钉对车的压强为p2,你认为p1 p2(选填“>”“<”或“=”),请说明理由 ;
    (2)求运输车在额定功率下沿水平路面以最高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 ;
    (3)依据表格提供的规格参数,求得该车行驶100km柴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

    【答案】 = 见解析 2250N
    【详解】(1)[1][2]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车对铁钉的压力和铁钉对车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接触面积也相等,根据可知,车对铁钉的压强和铁钉对车的压强相等。
    (2)[3]运输车的最高速度为
    运输车匀速直线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阻力与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阻力为
    (3)[4]由参数知该车100km消耗柴油体积为
    消耗柴油的质量为
    所以柴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7.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电灯和开关正确的接入家庭电路中。
    【答案】
    【详解】灯泡的接法:火线直接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进入灯泡的螺旋套,如下图所示:
    18.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而成30。角,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答案】
    【详解】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是60°,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是60°,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第19题5分,第20题6分,第21题6分,第22题7分,共24分)
    19.小萍用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来研究调光台灯的工作原理,并连接实验电路。
    (1) 连接电路之前,应该先将开关 ,连接完成实验电路,检查无误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 端;
    (2) 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小萍想:是不是电路中某处发生了断路?要检验实验电路是否发生断路最简单的操作是: ,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
    (3)小萍为了测灯泡电流,将导线a、b分别与标有“-”和“3”的接线柱相连时,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如图乙,此时电流是从导线 (填“a”或“b”)流入电流表。小萍及时纠正错误,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指针如图丙所示,此时电流表的读数为 A。
    【答案】 断开 A(左)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a 0.34
    【详解】(1)[1]在连接电路前,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处于阻值最大位置,由图可知应将滑片移到A(左)端。
    (2)[3]闭合开关,小灯泡不亮,可能是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太大,造成电路中的电流太小,那么可向左调节滑片,让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若小灯泡仍不发光,说明电路断路,若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路是通路。
    (3)[4]由图乙可知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说明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电流从负接线柱流入,即a端。
    [5]如图丙所示,电流表选择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此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34A。
    20.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利用装有沸水的烧杯“探究某种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固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装有沸水的烧杯杯口附近有“白气”产生,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而形成的;
    (2)实验中,将试管放入烧杯的水中加热的好处是 。由图乙可知,该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实验中,热从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说明能量的转移具有 性;
    (4)图乙中,物质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B点时的内能;
    (5)将盛有固体的试管取出,若烧杯中水的质量为50g,让水冷却到20℃的过程中放出 J的热量。[c水=4.2×103J/(kg•℃)]。
    【答案】 液化 使物质受热均匀 晶体 方向 小于 1.68×104
    【详解】(1)[1]装有沸水的烧杯中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2)[2]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使物质受热均匀,物质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3]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故为晶体。
    (3)[4]因为能量的转移具有方向性,所以热只能自发的由酒精灯的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
    (4)[5]晶体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所以物质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小于在B点时的内能。
    (5)[6]水放出的热量为
    21.在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1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如将蜡烛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3)小明实验后对“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①小明回忆了物理课上曾经做过的光的 实验,猜想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与色光的颜色有关,其中 光(填“红”或“紫”)通过同一凸透镜的焦距大;
    ②小明又根据人眼看远近处物体时眼球的厚度(中间比边缘厚的程度)不同,猜想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与凸透镜的厚度有关。于是他用同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分别经过材料相同但厚度不同的凸透镜A、B、C,并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根据此实验现象可知,对光线会聚能力最强的是透镜 。(选填A、B或C)。
    【答案】 11.0 放大 靠近 色散 红 C
    【详解】(1)[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个点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示中光屏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可以读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41.0cm﹣30.0cm=11.0cm
    (2)[2][3]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此时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蜡烛远离透镜一段距离,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光屏要靠近凸透镜。
    (3)①[4][5]根据光的色散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红光被偏折的程度小,紫光被偏折的程度大,当红光和紫光分别平行射向相同的凸透镜时,红光的会聚点,也就是红光的焦点距离透镜远,而紫光的焦点离透镜近,所以红光的焦距大。
    ②[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当凸透镜越厚时,折光能力越强,焦距也就相对越短,C是最厚的,所以C对光线会聚能力最强。
    22.小明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选取一根粗细均匀、长L=20cm的饮料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制作了简易密度计。
    (1)小明其制作密度计的原理是: ,为了给吸管标上刻度,小明选择100mL的烧杯加满水,然后他将密度计放入水中,实际操作发现无法完成任务,原因是 ;
    (2)改进后,他将吸管在水中竖立静止后,测出吸管浸入水中深度H,并在与水面相平处标上1.0g/cm3,然后根据吸管浸入液体中深度h与液体密度ρ液的关系:h= ,对吸管进行标注密度值;
    (3)为了让测量结果更准确,想使简易密度计上两条刻度之间的距离大一些,请你设计一种改进方法: ;
    (4)完成简易密度计制作后,小华通过让马铃薯悬浮在盐水中的方法来测量其密度,测量后忘把马铃薯取出,几天后发现原来悬浮在水中的马铃薯沉在容器底部,对此现象,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2: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经过讨论,他们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的理由是: ;
    接着他们就猜想2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①取三块大小不同的马铃薯,编上A,B,C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②将三块马铃薯分别放在不同的盐水中,使其悬浮在盐水中,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猜想2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认为导致马铃薯下沉的原因是 。
    【答案】 利用物体漂浮条件 密度计触碰到烧杯底,不能竖直漂浮在水中 用更细的吸管 盐水密度增大,马铃薯会上浮而不会下沉,与现象不符 错误 马铃薯密度大于盐水的密度
    【详解】(1)[1]密度计的原理是利用了物体漂浮在液面时,浮力等于重力。
    [2]实验时若密度计的底部过重,密度计会触碰到烧杯底,不能竖直漂浮在水中。
    (2)[3]设饮料吸管的横截面积为S,当将“密度计”放入盛水的容器时,“密度计”吸管浸入水中深度H;则根据、和物体的漂浮条件可得
    ﹣﹣﹣﹣﹣﹣﹣﹣﹣﹣①
    当将“密度计”放入盛待测液体的容器中,吸管浸入液体中深度h;同理可得
    ﹣﹣﹣﹣﹣﹣﹣﹣﹣﹣﹣②
    联立①②可得
    (3)[4]因为,所以要使h变大,应减小S即可,具体做法是:用更细的吸管。
    (4)[5]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盐水密度增大,马铃薯会上浮而不会下沉,与现象不符;故猜想1错误。
    [6]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沉后马铃薯的质量变小,故可判断猜想2错误。
    [7]质量减小的同时,体积也变小,以A为例计算可知,下沉前马铃薯和盐水的密度相等,为
    而下沉后
    即下沉后密度增大,大于盐水的密度,导致马铃薯下沉。
    五、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3.如图甲为汽车油箱内测油量的电路原理图。Rx为压力传感器,它的电阻值随它受到压力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电流表为油量表(实质是一只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油箱内油量的变化通过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显示出来,定值电阻R0=5Ω,电源电压恒为15V,油箱位于压力传感器上,空油箱重50N。请问:
    (1)油箱加满油时指针恰好指示最大刻度,此时Rx的阻值是多少?
    (2)油箱最多能储油多少升?(ρ汽油=0.7×103kg/m3)
    (3)在电源电压、电流表的量程和空油箱重都不改变的前提下,若要使油箱容量增大到60L,R0的阻值应为多少?
    【答案】(1)20Ω;(2)50升;(3)15Ω
    【详解】解:(1)由电路图可知,R0与Rx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油箱加满油时指针恰好指示最大刻度,由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0.6A,由可知,电路的总电阻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此时压力传感器的电阻
    (2)由图乙可知,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F=400N,因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油箱最多能储油的重力
    由可得,油箱最多能储油的体积
    (3)油箱容量增大到60L时,汽油的体积,汽油的重力
    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
    由图乙可知,此时压力传感器的电阻,在电源电压、电流表的量程和空油箱重都不改变的前提下,油箱加满油时电路的总电阻25Ω不变,所以,此时R0的阻值应为
    答:(1)油箱加满油时指针恰好指示最大刻度,此时Rx的阻值是20Ω;
    (2)油箱最多能储油50升;
    (3)在电源电压、电流表的量程和空油箱重都不改变的前提下,若要使油箱容量增大到60L,R0的阻值应为15Ω。
    24.负压救护车能“负压隔离”,使外界环境免受污染,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主要用于重大传染病员的安全隔离与转运。被称为“特大号的N95口罩”,如图所示的负压救护车,空载质量为3t,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1000cm2,某次救援,该车以30m/s的速度、90kW的恒定功率沿水平路面匀速直线行驶43min,共消耗燃料柴油12kg(取g=10N/kg,柴油的热值q柴油=4.3×107J/kg)。求:
    (1)空载的汽车静止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2)此次救援该车所受牵引力做的功;
    (3)救护车发动机的效率η。
    【答案】(1)3×105Pa;(2)2.322×108J;(3)45%
    【详解】解:(1)空载的汽车静止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力
    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即受力面积
    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2)由得,该车牵引力做的功
    (3)消耗的柴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救护车发动机的效率
    答:(1)空载的汽车静止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3×105Pa;
    (2)此次救援该车所受牵引力做的功2.322×108J;
    (3)救护车发动机的效率η=45%。考点名称
    重点考查考点
    考查方式
    2024命题趋势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的介质;
    声速。
    常见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实验探究题和简答题出现频率很低。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真空不能传声;
    乐音的三个要素的识别与实际应用;
    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
    探究决定音调和响度大小的因素。
    声音的特性
    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乐音、噪声的划分;
    防治噪声的三种途径。
    声音的利用
    超声波和次声波;
    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考点名称
    重点考查考点
    考查方式
    2024命题趋势
    光的直线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光速。
    常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
    光的直线传播;
    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作图;
    探究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作光路图。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实验;
    作光路图。
    球面镜
    凸面镜的应用;
    凹面镜的应用。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色散;
    作光路图。
    不可见的光
    红外线及其应用。
    考点名称
    重点考查考点
    考查方式
    2024命题趋势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
    凸透镜的光路图。
    凸透镜成像规律
    常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应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作图;
    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光学仪器。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看到物体的原理;
    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凸透镜的应用
    放大镜;
    幻灯机(投影仪);
    照相机。
    考点名称
    重点考查考点
    考查方式
    2024命题趋势
    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的概念及常见的温度值;
    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
    常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
    温度计的使用;
    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物态中的吸、放热现象;
    熔点、沸点判断;
    用图像分析熔化和沸腾现象;
    探究晶体的熔化和水的沸腾现象;
    探究蒸发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
    熔化和凝固
    熔化和凝固的判断;
    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晶体和非晶体。
    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的判断;
    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升华和凝华
    升华和凝华的判断;
    升华和凝华的特点。
    水循环
    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考点名称
    重点考查考点
    考查方式
    2024命题趋势
    分子动理论
    分子热运动;
    扩散运动;
    分子间的作用力。
    常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
    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内能概念的判断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比热容的概念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热机的四个工作过程;
    热值、热机效率、热量的计算。
    内能
    内能的概念;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热量
    热量的计算;
    单位。
    比热容
    比热容的特点;
    比热容的应用。
    燃料的热值
    定义;
    单位。
    热机
    热机的效率;
    内燃机机的四个冲程。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的存在形式;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考点名称
    重点考查考点
    考查方式
    2024命题趋势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和时间的估测;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误差的理解。
    常见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计算题出现频率很低。
    参照物的选择;
    判断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长度的测量及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
    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物体平均速度的计算。
    速度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的计算;
    测量方法。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运动和静止
    机械运动;
    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考点名称
    重点考查考点
    考查方式
    2024命题趋势
    质量及其测量
    质量的估测;
    质量的测量。
    常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
    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测定液体或固体的密度;
    密度的计算。
    密度及其运用
    密度的特点;
    密度的计算;
    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密度的测量
    量筒的使用;
    用量筒和天平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
    考点名称
    重点考查考点
    考查方式
    2024命题趋势

    力的概念;
    力的单位;
    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图;
    力的作用效果。
    常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使用;
    力的示意图;
    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弹力
    弹性形变;
    弹簧测力计。
    重力
    大小和方向;
    重心。
    考点名称
    重点考查考点
    考查方式
    2024命题趋势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力与运动的关系;惯性的利用和防止;
    二力平衡知识的应用。
    二力平衡
    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的条件。
    摩擦力
    种类;
    影响因素;
    大小和方向;
    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与运动的关系;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考点名称
    重点考查考点
    考查方式
    2024命题趋势
    压力与压强
    压力示意图;
    压强的单位;
    压强的计算。
    常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
    压强的计算;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大气压现象;
    考察托里拆利实验;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固体压强
    计算公式;
    增大(减少)压强的方法。
    液体压强
    测量仪器;
    计算公式;
    液体压强的特点;
    应用:连通器。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的产生及测量;
    标准大气压;
    解释生活现象。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压强与与流速的关系;
    解释生活现象。
    考点名称
    重点考查考点
    考查方式
    2024命题趋势
    浮力
    浮力的应用及方向;
    测量浮力的大小;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常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有关的计算;
    物体的沉浮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试题将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其应用;
    浮力的计算。
    物体的沉浮条件
    物体浮沉条件。
    浮力的应用
    密度计;
    轮船;
    潜艇。
    考点名称
    重点考查考点
    考查方式
    2024命题趋势

    对物体做功的条件;
    功的计算。
    常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判断物理是否做功;
    功、功率的计算;
    应用动能、势能和机械能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动能、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有时还会出现热、力电等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功率
    功率的计算;
    单位及其换算。
    动能
    动能的计;
    动能的决定因素。
    势能
    势能的分类;
    重力势能的计算;
    势能的决定因素。
    机械能
    机械能的组成;
    动能与势能的转换。
    考点名称
    重点考查考点
    考查方式
    2024命题趋势
    杠杆
    定义;
    五要素
    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分类。
    常见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作图题为辅、计算题出现频率很低。
    判断杠杆的种类;
    力臂的作图题;
    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的计算;
    滑轮组的作图题;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究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特点;
    计算机械效率;
    中考题中简单机械常常和功、功率、结合在一起考查。
    滑轮
    动滑轮;
    定滑轮;
    滑轮组。
    机械效率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机械效率的计算;
    影响因素;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考点名称
    重点考查考点
    考查方式
    2024命题趋势
    静电现象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的产生及相互作用。
    常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简单电路的识别;
    串联和并联电路电流关系;
    电路图的连接。
    电流和电路
    电流的产生;
    电流的大小;
    电路的构成;
    电路图及故障判断。
    串联和并联
    串联电路及其特点;
    并联电路及其特点;
    电路图与实物图的对应画法;
    电路的设计。
    电流的测量
    电流的测量;
    电流表的使用及读数;
    电流表量程的选择方法。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考点名称
    重点考查考点
    考查方式
    2024命题趋势
    电压
    电压的单位;
    几种常见电压。
    常见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为主;作图题为辅。
    串联和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电路故障的分析;
    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压的测量
    电压表的使用和读数;
    电压表量程的选择。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电阻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使用;
    滑动变阻器的应用;
    电阻箱的读数。
    考点名称
    重点考查考点
    考查方式
    2024命题趋势
    欧姆定律
    表达式:I=U/R;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动态电路的分析。
    常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欧姆定侓及其应用;
    串联、并联电阻的计算;
    伏安法测量电阻。
    电阻的测量
    伏安法测电阻;
    特殊法测电阻;
    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电阻的串联
    串联电路分压的特点;
    串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电阻的并联
    并联电路分流的特点;
    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考点名称
    重点考查考点
    考查方式
    2024命题趋势
    电能与电功
    电能的单位;
    电功的计算;
    与电功有关的因素。
    常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
    电工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计算;
    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功率;
    有关电热器的计算。
    电功率
    电功率的定义;
    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电功率的计算;
    串、并联电路的总功率。
    电功率的测量
    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功率;
    其他方法测量电功率。
    焦耳定律
    公式:Q=I2Rt;
    电流的热效应;
    影响电流产生热量的因素;
    适用范围。
    电热
    电热的利用;
    电热的防止。
    考点名称
    重点考查考点
    考查方式
    2024命题趋势
    家庭电路的组成
    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及连接方式;
    三孔插座和漏电保护器。
    常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
    家庭电路的连接和各部分功能;
    家庭电路故障分析;
    安全用电常识。
    试电笔
    试电笔的构成;
    试电笔的正确使用。
    电能表
    电能表的读数;
    电能表的四个重要参数。
    安全用电
    安全用电原则;
    触电原因;
    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考点名称
    重点考查考点
    考查方式
    2024命题趋势
    磁现象与磁场
    磁性与磁体;
    刺激间相互作用规律;
    磁场的性质和方向;
    磁感线的分布和方向。
    常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
    简单的磁现象;
    磁场;
    电流的磁场;
    电磁铁的应用;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和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现象的应用。
    电流周围的磁场
    电流的磁效应;
    通电螺线管;
    安培定则。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实验探究;
    实验中的能量转换。
    电磁感应现象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
    电磁应用
    发电机;电动机;电磁继电器;
    电磁铁。
    考点名称
    重点考查考点
    考查方式
    2024命题趋势
    电磁波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电磁波的速度。
    常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
    电磁铁及应用;
    现代通信;
    认识粒子与宇宙;
    新材料的应用;
    能源的分类;
    新能源的应用。
    通信
    几种通信方式的区分;
    各种通信方式的应用。
    材料
    半导体材料;
    超导材料。
    物质结构
    物质的组成
    宇宙
    粒子与宇宙
    能源
    能源的分类;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能源危机与可持续发展。
    物理量
    公式
    物理量及单位
    单位换算:
    速度
    速度(m/s、km/h);
    路程(m、km);
    时间(s、h)。
    1m/s=3.6km/h;
    应用:求物体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物理量
    公式
    物理量及单位
    单位换算:
    密度
    密度(kg/m3、g/cm3);
    质量(kg、g);
    体积(m3、cm3)
    应用:求物体的密度、质量和体积。
    单位换算
    物理量
    公式
    物理量及单位
    单位换算:
    重力
    重力(N);
    质量(kg、g);
    重力加速度(N/kg)
    1kg=1×103g
    应用:求物体的重力和质量
    物理量
    公式
    物理量及单位
    单位换算:
    压强
    压强(P);
    受力面积(m2、cm2);
    压力(N)
    应用:求物体的压强、压力和受力面积。
    物理量
    公式
    物理量及单位
    单位换算:
    液体压强
    压强(p);
    密度(kg/m3、g/cm3);
    深度(m、cm)
    应用:求液体的压强、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
    注意事项:
    外部压力:物体对水平地面(或水平桌面)的压力:F=G总=G容器+G液+G物;
    内部压力: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pS=ρghS(或ρgV);规则容器:F=G液
    应用:求液体的压强、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
    物理量
    公式
    物理量及单位
    单位换算:
    浮力
    浮力(N);
    排开液体的体积(m3、cm3);
    液体密度(kg/m3、g/cm3)
    应用:求物体所受的浮力、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计算浮力的四种方法:
    (1)压力差法:
    (2)称重法:
    特点:有弹簧测力计示数,或有拉力大小时。
    (3)阿基米德原理:
    (4)浮沉法:
    漂浮
    悬浮
    上浮
    下沉
    沉底
    (5)受力分析法:
    物理量
    公式
    物理量及单位
    单位换算
    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N);
    阻力(N);
    动力臂(m、cm);阻力臂(m、cm)
    应用:求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和力臂。
    物理量
    公式
    物理量及单位
    单位换算:
    滑轮组
    分类
    力的关系
    距离关系
    速度关系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注意事项:
    物理量
    公式
    物理量及单位
    单位换算:

    功(J);
    力(N);
    力方向上的距离(m、cm)
    应用:求做功的多少、力和力方向上的距离。
    物理量
    公式
    物理量及单位
    单位换算:
    功率
    功率(w、kw);
    功(J);
    时间(s、h)
    1W=1J/S;
    应用:求物体的功率、功和做功时间。
    物理量
    公式
    物理量及单位
    单位换算:
    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
    有用功(J);
    总功(J)
    应用:求机械效率、有用功和总功。
    通用推导公式:
    动滑轮、滑轮组推导公式:
    物理量
    公式
    物理量及单位
    单位换算:
    能量
    动能:
    重力势能:
    物理量
    公式
    物理量及单位
    单位换算:
    比热容
    比热容(J/kg. ℃);
    质量(kg、g);
    温度变化量(℃);
    吸收热量(J)
    应用:求物体的比热容、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质量和温度的变化量。
    物理量
    公式
    物理量及单位
    单位换算:
    热值
    质量(kg、g);
    热值(J/kg);
    体积(m3、cm3)
    应用:求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燃料的热值和质量与体积。
    (1)热值与质量公式:
    (2)热值与体积公式:
    (3)效率公式:
    物理量
    公式
    物理量及单位
    单位换算:
    欧姆定律
    电流(A、mA、μA);电压(V、mV);
    电阻(Ω、KΩ、MΩ)
    见下
    应用:求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常用结论: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串联等流分压:
    并联等压分流:
    物理量
    公式
    物理量及单位
    单位换算:
    电功
    电功(J、kW·h);
    电流(A);
    电压(V);
    时间(s、h)
    应用:求电路中的电功、电压、电流和时间。
    推导公式:
    物理量
    公式
    物理量及单位
    单位换算:
    电功率
    电功率(w、kw);
    电功(J、kW·h);
    时间(s、h)
    应用:求电路中的电功率、电功、电流、电压、电阻和时间。
    常用结论:
    物理量
    公式
    物理量及单位
    单位换算:
    焦耳定律
    电热(J);
    电流(A、mA);
    电阻(Ω)
    应用:求电路中的电热、电流、电阻和时间。
    注意事项:
    名称
    串联
    并联
    电流
    电压
    电阻

    电阻

    重点名词
    解释
    重点名词
    解释
    机 械 运 动
    刻度尺
    测量长度的工具
    停表
    测量时间的工具
    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 别。误差不能消除
    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 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且速度大小保持 不变的运动
    变速直线 运动
    物体沿直线但速度大小发生 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
    用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声 现 象
    声波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即声波
    介质
    传播声音的物质
    声速
    声音传播的速度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 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
    音调
    声音的高低
    频率
    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超声波
    高于20000Hz的声
    次声波
    低于20Hz的声
    响度
    声音的强弱
    振幅
    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音色
    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分贝
    声音强弱的等级
    物 态 变 化
    温度
    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计
    测量温度的工具
    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晶体
    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 固体
    非晶体
    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地上升 的固体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 化现象
    沸腾
    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 剧烈汽化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 过程
    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 过程
    光 现 象
    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
    光线
    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的 带有箭头的直线
    光的反射
    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入 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 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
    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镜面上 后,被平行地反射
    平面镜成
    像规律
    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像 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 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平面镜成虚像
    漫反射
    凹凸不平的表面把平行的入 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
    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 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色散
    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 各种颜色的光
    色光的三 原色
    红、绿、蓝
    红外线
    光谱上红光之外的辐射
    紫外线
    光谱上紫光以外看不见的光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主光轴
    经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
    通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
    焦点
    凸透镜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 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近视眼
    成像于视网膜前
    凸透镜成像规律参考表3
    远视眼
    成像于视网膜后
    密度
    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天平
    测量质量的工具
    平衡螺母
    用来调整天平横梁的平衡
    量筒
    测量体积的工具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 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 的运动状态
    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示意 图
    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相互作用力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 生的力
    合力
    几个力共同作用在同一物体
    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
    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称 为那几个力的合力
    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 到的力
    重心
    重力的作用点
    运 动 和 力
    牛顿第一
    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
    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的性质
    平衡力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 力
    平衡状态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
    的条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 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滑动摩擦 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 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 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压 强
    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大气压
    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气压计
    测量大气压的仪器
    托里拆利
    实验
    测量大气压的实验
    马德堡半
    球实验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浮力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 对它向上托的力
    浮沉条件
    上浮:F浮>G物,p液>p物
    下沉:F浮<G物,p液<p物
    悬浮:Fig=G物,p液=p物
    漂浮:F浮=G物,p液>p液
    沉底:F浮
    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 体所受的重力
    能量
    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具有 了能量
    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 定高度时所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 有的能量
    机械能
    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守 恒
    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 化,机械能是守恒的
    功和机械能
    杠杆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 动的硬棒
    杠杆五要 素
    支点、动力、阻力、动力 臂 、阻力臂
    定滑轮
    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动滑轮
    轴可以随被吊物体一起运动 的滑轮
    滑轮组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
    有用功
    机械对提升物体所做的功
    额外功
    克服机械自重及摩擦所做的 功
    内能
    热运动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 做无规则的运动
    扩散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 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 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总和
    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 的多少叫做热量
    内 能 的 利 用
    热机
    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
    能量守恒 定律
    能量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 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 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 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
    体。在转化或者转移的过程 中,能量的总和不变
    热值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 量与其质量之比
    热机的效率
    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
    (转化为机械能)和燃料 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 机的效率





    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正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负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电荷量
    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路
    电流可以流过的路径
    通路
    正常接通的电路
    断路
    电路中某处被切断
    短路
    用导线将电源的正、负极连 接起来
    短接
    电路是连通的,但用电器两 端被导线直接连通
    串联
    用电器依次相连,然后接到 电路中
    并联
    用电器的两端分别连在一 起,然后接到电路中
    干路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共用的那 部分电路
    支路
    并联电路中单独使用的那部 分电路
    电流表
    测量电流的工具
    验电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工具
    电压 电 阻
    电压
    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压表
    测量电压的工具
    电阻
    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的大小
    变阻器
    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大小 的元件
    定值电阻
    电阻值一定的元件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 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电能
    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 电能
    电能表
    测量电能的工具
    千瓦时
    电能的单位
    电能和电功
    额定电压
    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 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 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 间成正比
    额定功率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电流的热
    效应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 化为内能的现象
    电 路


    家庭电路
    的电压
    220V
    家庭电路
    的频率
    50Hz
    人体安全
    电压
    不高于36V
    试电笔
    辨别火线和零线的工具



    磁极
    磁体上吸引能力最强的两个 部分
    磁化
    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 用下会获得磁性
    磁场
    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电流的磁 效应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磁感线
    为了描述磁场而假想的曲线
    地磁场
    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
    电磁铁
    一根导线绕成螺线管,在螺 线管内插入铁芯
    安培定则
    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 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
    则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
    管的N极
    电磁感应 现象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 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 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 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
    叫感应电流
    电动机
    发电机
    利用了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 用而使线圈转动起来
    利用了电磁感应的原理发电
    信息
    与能源
    电磁波
    电流的迅速变化产生电磁波
    波长
    邻近的两个波峰(或波谷) 的距离
    波速
    描述波传播快慢的物理量
    一次能源
    从自然界直接提取的能源
    二次能源
    消耗一次能源得到的能源
    可再生能

    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 得到
    核能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 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 结合释放的能量
    不可再生
    能源
    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 补充
    光现象
    定义
    介质判断
    方向判断
    光的直
    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同种介质
    不变
    光的反射
    光遇到物体的表面会发生反射. 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眼
    同种介质
    改变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不同介质或同种不均匀介质中
    改变(垂直射入时,方向不变)
    项目
    光的反射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
    图示
    三线
    共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两线
    分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项目
    光的反射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
    两角
    关系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斜射时空气中的角大)
    相同点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类别
    构造
    作用
    幻灯机
    凸透镜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聚光镜
    加强照到幻灯片上的光
    凹面镜
    反射会聚光线,照亮透明胶片
    光屏
    承接像
    投影仪
    凸透镜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螺纹透镜
    会聚光线,照亮透明胶片
    平面镜
    改变光路
    凹面镜
    反射会聚光线,照亮透明胶片
    光屏
    承接像
    温度
    热量
    内能
    定义
    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反映物体中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热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量的性质
    状态量
    过程量
    状态量
    表述
    用“降低”“升高”
    “降低到”“升高到”
    “是”等表述
    用“放出”“吸收”、等表述
    用“具有”“改变”“增加”
    “减少” 等表述
    单位
    摄氏度(℃)
    焦耳(J)
    焦耳(J)
    联系
    (1)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 大 ;
    (2)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内能,内能增加或减少,温度 不一定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改变(如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 (3)物体内能的变化,可能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或物体对外界做了功;
    (4)吸收热量,内能 不一定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增加
    平衡力(二力平衡)
    相互作用力
    相同点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点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没有时间关系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类型
    区别
    示例
    静摩
    擦力
    推物体而不动产生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手握瓶子静止时,手与瓶子之间的摩擦力
    滑动
    摩擦力
    在粗糙面上滑动的物体产生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人滑冰时,旱冰鞋和冰面之间的摩擦力
    滚动
    摩擦力
    沿水平方向拉动小车,运动的小车的车轮产生的摩擦力为滚动摩擦力
    正常行驶的自行车,自行车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功(W)
    功率(P)
    概念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作用下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单位
    功的单位是力的单位与距离的单位的乘积牛·米,也叫焦耳。1J=1N·m。
    功率的单位也是复合单位,焦/秒,叫做瓦特。1W=1J/S
    计算
    W=Fs
    其它
    以下三种情况力对物体不做功:
    (1)“不劳无功”,物体通过了距离,但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2)“不动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静止不动,没有通过距离;
    (3)“劳而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通过了距离,但力的方向和通过的距离方向互相垂直,沿力方向上物体没有通过距离。
    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有:
    (1)比较相同时间内做的功,做功多的做功快;
    (2)比较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所用时间少的做功快;
    (3)比较功和时间的比值,比值大的做功快。



    名称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图示
    力臂的大小关系
    l1 < l2
    l1 > l2
    l1=l2
    力的大小关系
    F1 > F2
    F1 < F2
    F1 = F2
    特点
    省力但费距离
    费力但省距离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既不费力也不费距离
    应用
    铡刀、启瓶器、手推车、钢丝钳等
    钓鱼竿、镊子、筷子、理发剪子、缝纫机脚踏板等
    定滑轮、托盘天平等
    滑轮种类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图示
    定义
    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轴可以随被吊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实质
    等臂 杠杆
    省力 杠杆

    特点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且费距离
    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拉力F移动的距离(s)和重力G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
    S=h
    S=2h
    S=3h
    拉力(F)和重力(G)的关系(忽略滑轮重及摩擦)
    F=G
    2F=G
    3F=G
    应用
    旗杆顶部的定滑轮
    电动起重机的动滑轮
    常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
    机械类型
    有用功
    额外功
    总功
    机械效率
    提高机械
    效率的方法
    (考虑摩擦)
    (拉动物
    体上升h)
    W有=Gh
    W额=G动h
    W总=Fs=W有+W额=Gh+G动h,F是拉力,s是拉力移动的距离,s=nh,n为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η=eq \f(W有,W总)=eq \f(Gh,Fs)=eq \f(Gh,Fnh)=eq \f(G,nF)或η=eq \f(W有,W总)=eq \f(Gh,Gh+G动h)=eq \f(G,G+G动)
    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减小绳子摩擦
    (拉动物体
    上升h)
    W有=Gh
    W额=fs
    W总=Fs=Gh+fs,F是拉力,s是拉力移动的距离
    η=eq \f(W有,W总)=eq \f(Gh,Fs)或η=eq \f(W有,W总)=eq \f(Gh,Gh+fs)
    增大斜面倾斜程度;减小摩擦
    (拉动物
    体前进s)
    W有=fs

    W总=Fns,F是拉力,ns为拉力移动的距离,n为动滑轮连接绳子的段数
    η=eq \f(W有,W总)=eq \f(Fs,Fns)=eq \f(f,nF)
    减小绳子摩擦
    实验电路图
    故障(有且只有一处)
    现象
    电压表
    电流表
    电流表被短接
    有示数
    无示数
    电流表处断路
    无示数
    无示数
    电压表被短接
    无示数
    有示数
    电压表处断路
    定值电阻被短接
    无示数
    有示数,且示数偏大
    定值电阻处断路
    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
    无示数
    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
    滑动变阻器上面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移动滑片,电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
    滑动变阻器下面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移动滑片,电表示数不变
    串联电路
    电流通过各电阻所做的功与其电阻值成正比
    eq \f(W1,W2) = eq \f(R1,R2)
    并联电路
    电流通过各电阻所做的功与其电阻值成反比
    eq \f(W1,W2) = eq \f(R2,R1)
    功率
    额定功率P额
    实际功率P实
    区别
    是唯一的,不随实际电压的改变而改变
    不是唯一的,不同的电压值,对应的实际功率不相同
    联系
    对于特定的用电器,
    当U实=U额时,I实=I额,则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当U实>U额时,I实>I额,则P实>P额,用电器易损坏;
    当U实项目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P实与R的关系
    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的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越大
    并联电路中电阻越小的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越大
    灯泡发光亮度
    实际电压大的P实越大,因此实际电压大的灯泡较亮
    通过电流大的P实越大,因此通过电流大的灯泡较亮
    电阻大的P实越大,因此电阻大的灯泡较亮
    电阻小的P实越大,因此电阻小的灯泡较亮
    串接上滑动变阻器的小灯泡,变阻器阻值增大时分压也大,小灯泡实际电压减小,小灯泡发光较暗
    并接上滑动变阻器的电灯,由于并联电路中各部分互不干扰,所以通过小灯泡所在支路的电流不变,小灯泡发光情况不变
    相同点:
    eq \\ac(○,1)实验电路基本相同,可采用同一电路;
    ②实验方法相同,都是伏安法;
    ③测量的物理量相同,都测量电流I和电压U。
    不同点:
    eq \\ac(○,1)实验原理不同,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原理,测电阻阻值的实验原理是;
    ②数据处理方式不同,测电阻阻值时需要多次测量,最后求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而测小灯泡电功率时也需要多次测量,但不能用来求平均值,而是寻找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有什么规律。
    故障
    现象
    故障原因
    灯泡不亮
    闭合开关,灯泡不亮,电压表、电流表有示数
    ①滑动变阻器接成定值电阻
    ②电源电压太低
    闭合开关,灯泡不亮,电压表、电流表无示数
    ①电源、电流表、开关或滑动变阻器损坏
    ②接线柱接触不良
    ③连接导线断裂
    闭合开关,灯泡不亮,电流表几乎无示数,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
    ①灯泡的灯丝断了或灯座与灯泡接触不良
    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位置互换了
    电表问题
    电流表与电压表的指针向没有刻度的方向偏转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接线柱接反了
    电流表与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角度很小
    ①电表的量程都选择过大
    ②电源电压过低
    电表的指针超过最大刻度
    ①量程选择过小
    ②电路中出现短路
    滑动变阻器问题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动时,电表示数及灯泡的亮度无变化
    滑动变阻器连接错误,没有遵循“一上一下”的接线原则,使滑动变阻器接成了定值电阻
    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总小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电源电压过低
    闭合开关瞬间,灯泡发出强光后立即熄灭,电流表指针偏转后又回到零刻度线处,电压表仍有示数
    灯泡两端电压过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没有置于阻值最大位置
    实验
    奥斯特实验
    电磁感应实验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实验
    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
    原理图
    工作
    原理
    电流的磁效应
    电磁感应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
    电流的
    磁效应
    能的
    转化
    /
    机械能→电能
    电能→机械能
    /
    影响
    因素
    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和导体运动的方向有关
    导体受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
    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有关
    主要
    应用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电话的听筒等
    发电机、动圈式话筒等
    电动机
    电磁继电器、电磁起重机等
    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u﹥2f
    缩小、倒立的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等大、倒立的实像
    v=2f
    f﹤u﹤2f
    放大、倒立的实像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
    ----------
    u﹤f
    放大、正立的虚像
    V﹥f
    放大镜
    状态分析
    动态(受非平衡力)
    静态(受平衡力)
    上浮
    下沉
    悬浮
    漂浮
    沉底
    向上运动
    向下运动
    静止在液体内部任意深度
    静止在液面上
    静止在容器底
    受力示意图
    受力分析
    F浮>G
    F浮<G
    F浮=G
    F浮=G
    F浮+F支=G
    密度分析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体积分析
    V排=V物(未露出液面前)
    V排=V物
    V排=V物
    V排<V物
    V排=V物
    类型
    力臂关系
    力的关系
    特点
    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
    l1>l2
    F1<F2
    省力、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杠杆
    l1<l2
    F1>F2
    费力、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等臂杠杆
    l1=l2
    F1=F2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既不费力也不费距离
    天平,定滑轮
    名称
    定滑轮
    动滑轮
    作用力的关系
    物重
    G
    G
    拉力大小
    F=G
    拉力方向
    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移动距离的关系
    物体移动的距离
    h
    h
    拉力移动的距离
    s=h
    s=2h
    特点
    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实质
    等臂杠杆
    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实验名称
    常见实验装置图示
    探究的问题与结论
    奥斯特实验
    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多少、是否有铁芯有关。当线圈的匝数一定时,电流越大,磁性越强;当电流的大小一定时,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有铁芯比无铁芯磁性强。
    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个现象叫做电磁感应。所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导体运动的速度、磁场的强弱有关;方向与导体的运动方向、磁场方向有关。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大小与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磁场的强弱有关。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类别
    凸透镜
    凹透镜
    概念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图例
    性质
    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应用
    放大镜、老花镜
    近视镜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cm)
    应用
    大小
    正倒
    虚实
    u>2f
    缩小
    倒立
    实像
    2f照相机
    2f>u>f
    放大
    倒立
    实像
    v>2f
    投影仪
    u放大
    正立
    虚像
    --
    放大镜
    种类
    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5
    u﹥2f
    缩小、倒立的实像
    f﹤v﹤2f
    照相机
    4
    u=2f
    等大、倒立的实像
    v=2f
    3
    f﹤u﹤2f
    放大、倒立的实像
    v﹥2f
    投影仪
    2
    u=f
    不成像
    ---------
    ----------
    1
    u﹤f
    放大、正立的虚像
    V﹥f
    放大镜
    成像规律
    眼睛
    照相机
    像的性质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缩小的实像
    透镜
    类型
    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焦距
    可变
    有的可变,有的不可变
    光屏
    视网膜
    胶卷
    近视眼
    远视眼
    特点
    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成因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光路图
    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
    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方法
    配戴凹透镜
    配戴凸透镜
    矫正原理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物态变化
    晶体
    非晶体
    熔化
    图像
    性质
    AB段为固态,吸热升温,BC段为固液共存态,吸热温度不变,CD段为液态,吸热升温
    吸热熔化,温度不断升高,无固定熔点
    物态变化
    晶体
    非晶体
    凝固
    图像
    性质
    AB段为液态,放热降温,BC段为固液共存态,放热温度不变,CD段为固态,放热降温
    放热凝固,温度不断下降,无固定凝固点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υ1=
    S2=
    t2=
    υ2=
    探究课题: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实验装置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实验原理
    根据U形管内两管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大小
    探究过程
    1.根据如图甲所示,按照组装U形管压强计
    2.将水倒入烧杯,如图乙,控制探头在水下深度不变,调节旋钮改变探头的朝向,观察并测出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数据填入下表;
    3.如图乙、丙,控制橡皮膜的朝向不变,改变探头浸入水中的深度,观察并测出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数据填入下表;
    4.如图丙、丁,控制探头在水和盐水下的深度相同,观察并测出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数据填入下表;
    记录表格
    实验内容
    液体物质
    探头浸入水下深度
    橡皮膜朝向
    U形管两端液面高度差(cm)
    a

    相同(5cm)
    向下
    相同(5cm)
    向前
    相同(5cm)
    向上
    b

    不同(3cm)
    向下
    不同(5cm)
    不同(7cm)
    向下
    向下
    c

    相同(5cm)
    向下
    盐水
    相同(5cm)
    向下
    实验结论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同种液体在同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图示
    特点
    物体运动但在水平方向不受力,因惯性而动
    物体受力,但静止
    有力有距离,但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举例
    踢出去的足球会继续往前滚动,但是人已经没有对它做功
    推而未动,搬而未起
    人提水桶水平前进,提水桶的力水桶的重力均不做功
    符号
    意义
    符号
    意义

    交叉不相连的导线
    电铃
    交叉相连接的导线
    eq \\ac(○,M)
    电动机
    (负极)(正极)
    电池
    eq \\ac(○,A)
    电流表
    电池组
    eq \\ac(○,V)
    电压表
    开关
    电阻
    eq \\ac(○,×)
    小灯泡
    滑动变阻器
    量程
    使用接线柱*
    表盘上刻度位置
    大格代表值
    小格代表值
    0~0.6A
    “-”和“0.6”
    下一行
    0.2A
    0.02A
    0~3A
    “-”和“3”
    上一行
    1A
    0.1A
    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平均值R/Ω
    1
    2
    3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流特点
    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并联电路的干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压特点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都等于电源电压
    电阻特点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若有n个相同的电阻R0串联,则总电阻为;
    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分电阻都大。
    并联电阻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路的倒数之和;
    若只有两个电阻R1和R2并联,则总电阻R总= eq \f(R1R2, R1+R2) ;
    若有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则总电阻为;
    把几个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并联总电阻比每一个并联分电阻都小。
    分配特点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eq \f(U1,U2) = eq \f(R1,R2)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eq \f(I1,I2) = eq \f(R2, R1)
    电路作用
    分压
    分流
    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功率P/W
    发光情况
    1
    2
    家庭电路触电原因
    引起家庭电路触电原因:绝缘皮破损或老化、用湿抹布擦灯泡、湿手扳开关等。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联通并与大地或零线形成回路造成
    触电形式
    家庭电路触电
    单线触电
    站在地上的人接触到火线
    双线触电
    人站在绝缘体上,双手同时接触到火线和零线
    高压触电
    高压电弧
    触电
    当人体靠近高压带电体到一定距离,高压带电体和人体间发生放点现象
    跨步电压
    触电
    高压输电线落在地上,地面与电线端头距离不同的各点存在电压,当人走近断头时,两脚位于离断头远近不同的位置上,从而两脚间有了电压
    触电事故急救
    处理
    原则
    切断电源,注意自身安全
    具体
    做法
    1.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将电线挑开,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2.尽力抢救。3.发生电火灾时,务必切断电源后,再救火。在救护过程中,必须自已自身安全,防止自己也触电
    高压低电流快充技术
    9V/2A
    10min15%
    30min50%
    60min90%
    80min100%
    低压高电流快充技术
    5V/4A
    10min20%
    30min60%
    50min90%
    75min100%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水滴数/滴
    4
    8
    12
    16
    20
    24
    28
    32
    摩擦力/N
    3.16
    3.34
    3.72
    3.92
    3.02
    2.80
    2.82
    2.82
    燃料
    加热前的水温/℃
    燃料燃尽时的水温/℃
    燃料的热值/(J·kg-1)
    酒精
    15
    35
    2.4×106
    碎纸片
    15
    25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C
    90
    92
    94
    97
    98
    98
    98
    98
    现象
    少量气泡
    少量气泡
    少量气泡
    少量气泡
    少量气泡
    大量气泡
    大量气泡
    大量气泡
    大量气泡
    表1()
    表2()
    表3:
    物距
    像高
    物距
    像高
    物距
    像高
    11
    5
    24
    3
    25
    4
    17
    2.5
    36
    1.7
    28
    3.3
    40
    0.9
    40
    1.5
    40
    2
    序号
    A
    B
    C
    D
    E
    物体重力
    0.8
    0.65
    1.7
    2.15
    2.15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测力计示数
    0.7
    0.55
    1.5
    1.4
    1.25
    物体受到浮力
    0.1
    0.1
    0.2
    0.75
    0.9
    实验次数
    动力/钩码个数
    动力臂
    阻力/钩码个数
    阻力臂
    1
    6
    20
    4
    30
    2
    4
    10
    2
    20
    3
    2
    30
    3
    4
    1
    25
    5
    5





    发射角度
    25°
    35°
    45°
    55°
    65°
    水平距离
    31.3m
    43.2m
    52.8m
    49.5m
    35.3m
    实验序号




    U/V
    1
    2
    3
    4
    I/A
    0.1
    0.2
    0.3
    0.4
    实验序号
    1
    2
    3
    电压U/V
    1.5
    2.7
    3.0
    电流 I/A
    0.1
    0.2
    阻值Rx/Ω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
    电阻平均值
    1
    2
    3
    序号
    1
    2
    3
    4
    5
    电压U/V
    0.5
    1.0
    1.5
    2.0
    2.5
    电流I/A
    0.30
    0.32
    0.36
    0.38
    电压U/V
    1.0
    1.4
    2.0
    2.4
    2.8
    电流I/A
    0.1
    0.14
    0.20
    0.24
    0.28
    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有用功
    总功机
    机械效率
    1
    2
    0.1
    1.0
    0.3
    0.2
    0.30
    66.7
    2
    3
    0.1
    1.4
    0.3
    0.3
    0.42
    71.4
    3
    5
    0.1
    2.2
    0.3
    0.5
    0.66
    75.8
    实验次数
    动滑轮个数
    钩码重G/N
    绳端拉力F/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绳端移动距离s/m
    有用功
    总功机
    机械效率
    4
    1
    6
    3.6
    0.2
    0.4
    1.2
    1.44
    83.3
    5
    2
    6
    2.4
    0.2
    0.8
    1.2
    1.92
    62.5
    6
    3
    6
    2.2
    0.2
    1.2
    1.2
    2.64
    45.5
    h(米)
    0.1
    0.2
    (帕)
    3430
    3920
    ()
    5
    5.5
    6
    6.5
    7
    ……
    (Ω)
    260
    225
    190
    155
    120
    ……
    压强
    容器甲
    容器乙
    抽出前
    抽出后
    抽出前
    抽出后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0.5p
    p
    0.6p
    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
    2p
    /
    3p
    /
    总质量
    2.0t
    静止时每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200cm2
    额定输出功率
    180kW
    匀速行驶过程中的阻力
    总重的0.05倍
    整机重力(N)
    单条履带接地面积()
    2.5
    行走速度(高/低)(km/h)
    5.2/3.2
    单条履带总长度(m)
    3
    铲斗容量()
    1.5
    单个浮箱体积()
    7
    空车总质量/kg
    1100
    行驶过程中单个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
    200
    车轮直径/m
    0.63
    外轮胎承受的最大压强/Pa
    湿度RH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湿敏电阻R
    10Ω
    20Ω
    30Ω
    40Ω
    50Ω
    60Ω
    70Ω
    80Ω
    90Ω
    100Ω
    110Ω
    型号
    HX201504
    额定电压
    220V
    额定功率
    6.3kW
    自身质量
    0.8kg
    底盘面积
    200cm2
    型号
    SHZ2024-666
    额定功率
    热风时:
    冷风时:
    额定电压
    基本信息
    整车质量
    60kg
    最高车速
    40km/h
    最大噪声
    62dB
    每只轮胎与水平面着地的面积
    100cm²
    蓄电池
    电压
    48V
    容量
    12A·h
    电动机
    额定电压
    48V
    额定功率
    249W
    额定电压
    220V
    频率
    50Hz
    额定功率
    加热
    1100W
    保温
    44W
    实验步骤
    B
    C
    D
    E
    F
    弹簧测力计示数/N
    3.8
    3.6
    3.5
    3.4
    U/V
    1.0
    1.5
    2.0
    2.5
    3.0
    I/A
    0.2
    0.25
    0.28
    0.38
    小灯泡亮度
    由暗到亮
    发动机型号:SD4AXXX
    尾气排放标准:国6
    额定功率:45kW
    百公里油耗:10L
    燃油类型:柴油
    外形尺寸:长4405mm,宽1670mm,高2000mm
    最高速度:
    最大爬坡度:
    整车自重:1530kg
    最大载重量:1470kg
    编号
    质量/g
    体积/cm3
    放入盐水前
    在盐水中下沉后
    放入盐水前
    在盐水中下沉后
    A
    44.8
    39.2
    40
    33
    B
    56.1
    48.8
    50
    41
    C
    77.3
    67.9
    69
    57
    相关学案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点汇编(讲义) 特殊方法测电阻讲义: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点汇编(讲义) 特殊方法测电阻讲义,共2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特殊方法测电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点汇编(讲义) 伏安法测电阻讲义: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点汇编(讲义) 伏安法测电阻讲义,共2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伏安法测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电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动态电路的计算: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动态电路的计算,共6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物理 讲义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