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 )地理试题
展开一、选择题
由于湖陆热力差异,鄱阳湖周边形成明显的湖陆风环流。湖陆风起止时刻具有季节变化。下图是鄱阳湖甲监测站2010-2015年湖陆风起止时刻及其频次统计图,四条曲线表示湖风开始、湖风停止、陆风开始、陆风停止时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四条曲线中,表示陆风停止时刻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2. 与夏季相比,鄱阳湖冬季湖风起止时刻( )
A. 开始晚,结束晚B. 开始晚,结束早C. 开始早,结束晚D. 开始早,结束早
3. 鄱阳湖附近城市推进绿色生态发展,对湖陆风强度的影响是( )
A. 湖风减弱,陆风增强B. 湖风陆风均减弱
C. 湖风增强,陆风减弱D. 湖风陆风均增强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一般而言,白天湖面为高压,陆地为低压,吹湖风,夜间相反吹陆风;从图中可看出,①曲线从傍晚开始,说明为陆风开始时刻曲线,③曲线从早晨开始,12点之前达到峰值,说明为陆风在12点前停止,为陆风停止时刻曲线,④曲线从日出后开始,说明为湖风开始,到12点达到峰值;②曲线在21时左右开始,说明应为陆风开始之后的湖风停止时刻曲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湖陆风的转变,实际上是由湖与陆的温度变化而导致的,白天以湖风为主,夜晚以陆风为主。夏季比冬季白昼长,日出时间较早,陆地开始升温的时间早,降温的时间晚,加之夏季湖泊水域面积明显大于冬季,湖泊升温与降温速度都明显小于冬季。故冬季湖泊较陆地,降温较慢温度较高,而陆地降温快,温度低,所以冬季湖风持续的时间较短,即冬季湖风起止时刻开始晚,结束早,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附近城市推进绿色生态发展以后,使陆地的温度变化速度变小,白天,陆地温度增高速度变慢,湖泊与陆地间的温差变小,湖风减弱;夜间陆地降温变慢,湖泊与陆地间温差变小,陆风减弱,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海陆风,是出现于近海和海岸地区的,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海陆风在近地面有两个局地环流组分,即日间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和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
莫诺纳湖位于美国的五大湖区,平均湖深22米。每年冬春季,莫诺纳湖都要经历一次湖水温度分异和底层水温骤升事件。据研究,莫诺纳湖冬季存在盐径流注入,与周边水体混合慢,近年来盐径流含盐量不断增加。下图示意2020年1~5月莫诺纳湖底表层湖水水温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4. 引起莫诺纳湖湖水温度分异和底层水温骤升的主要原因是( )
①湖面结冰②径流减少③气候回暖④大风天气
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5. 未来冬季盐径流含盐量继续不断增加,整体上会使得莫诺纳湖( )
A. 湖泊咸淡性质转变B. 水温分异时间缩短
C. 底层水温提前骤升D. 底层水温骤升放缓
【答案】4. A 5. D
【解析】
【4题详解】
莫诺纳湖位于五大湖区,湖水有结冰期。冬季湖面结冰,阻隔风的扰动,使得湖水在相对静止环境下,形成温度分层,①正确;在底层水温骤升后后,底表层水温大致相当,充分混合,可能是因为受大风天气扰动,④正确。径流减少会使湖泊水位下降,按理水温分异应不明显,②错误;气候回暖主要影响表层湖水,不会引起底层水温骤升,④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冬季含盐径流与周边水体混合慢,由于密度较高,会受重力下沉至湖泊底层,底层密度升高,底表层密度差增大,分层更稳定,不易被大风破坏,使得湖水温度分异时间更长,底层水温骤升延后,速度减缓,故D正确,BC错误;北美五大湖区降水多,蒸发少,仅有冬季径流含盐量增加不会改变咸淡性质,A错误。故选D。
【点睛】咸水湖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古代海洋的遗迹;另一种是内陆河流的终点,由于这些湖泊都处于内陆地区,蒸发量比较大,所以河流带来的矿物质就被浓缩了,所以变成了咸水湖。
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地形图,图中岩层轻微褶皱,断层西南一侧岩层有明显的沉降。完成下面小题。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曾受到西北—东南方向的水平挤压B.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C. 断层发生在褶皱之前D. 河流沿断层线发育
7. 图中部分岩层的年龄由新到老依次是( )
A. 页岩、砂页岩、灰岩B. 灰岩、砂页岩、页岩
C 砂页岩、页岩、灰岩D. 页岩、灰岩、砂页岩
8. 若图中T岩层中发现大量鱼类化石,则该岩层形成的地质年代( )
A. 七大洲四大洋轮廓初现B. 是最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C. 蕨类植物出现并逐渐繁盛D. 鸟类出现,爬行动物繁荣
【答案】6. A 7. B 8. C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断层线没有与山谷重合,所以不会沿断层线发育河流,D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南部中部地势高、西北部地势低,B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断层将褶皱打断,可知,断层发育在褶皱之后,C错误;根据图示岩层水平位移方向可知,该地岩层受到过西北—东南方向的水平挤压,A正确。故选A。
【7题详解】
根据文字信息可知,断层南侧明显沉降,受外力侵蚀相对较弱,岩层保存完好,从垂直方向看,褶皱上部保存较好,图中灰岩T两侧同一岩层P(或C)相隔较远;断层北侧相对抬升,受外力侵蚀相对较多,褶皱只有下部保存较好,图中灰岩T两侧的同一岩层P(或C)相隔较近,保存好的间隔远,保存差的间隔近,由此判断,该褶皱的类型是向斜,因此岩层两翼老、中间新,所以岩层由新到老为:灰岩、砂页岩、页岩,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有大量鱼类化石说明该地层形成于晚古生代,此时陆地格局还是联合古陆时期,没有形成七大洲四大洋轮廓,A错误;前寒武纪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B错误;古生代蕨类植物达到繁盛期,C正确;鸟类出现,爬行动物繁荣发生在中生代时期,D错误。故选C。
【点睛】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哪个被切断哪个是老的,哪个被覆盖哪个是老的。向斜是岩层向下凹的褶曲。中心部分为较新岩层,向两侧依次变老。
如图所示我国某区域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小,主要分布有荒漠、草原、高山草甸、垫状植被和冰雪等自然景观,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地点存在斑点状分布的云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示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呈现( )
A. 由低纬向高纬带状分异规律B. 地方性分异规律
C. 由沿海向内陆带状分异规律D. 垂直分异规律
10. 图示区域草原及高山草甸表土中普遍含有云杉花粉,这些花粉最可能由( )
A. 极地东风搬运而来B. 山谷上升气流搬运而来
C. 东南季风搬运而来D. 高空下沉气流搬运而来
【答案】9. D 10. B
【解析】
【9题详解】
由图示可知,该区域自然景观为荒漠—草原—高山草甸—垫状植被—冰雪,且自然景观呈现出水平方向延伸,垂直方向更替的特点,属于垂直分异规律,D正确;该区域所跨经纬度较小,排除AC;没有体现出自然带的缺失或改变等地方性分异规律的特征,排除B。故选D。
【10题详解】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该区域位于新疆地区, 正常情况下,北坡受西风影响 应该形成带状的云杉林 ,但是这里没有形成带状,只是斑点状的,说明应该是南坡, 水分条件达不到;一般在草原带上部、草甸带下部形成云杉带,但是呈斑点状分布,说明个别地区能达到云杉生长条件,南坡整体水分条件不好,草原带面积较大,说明草原带内水分条件还算可以,存在斑点云杉,所以云杉花粉应该是山谷上升气流从下向上的风搬运而来的,B正确,D错误;极地东风、东南季风对该地区影响小,AC错误。故选B。
【点睛】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
位于云南蒋家沟的某干热河谷因滑坡、崩塌形成了大量不稳定斜坡。其中稳定区位于坡面上沿;失稳区位于坡面中部;堆积区位于坡脚。堆积区由砾石及松散固体物质堆积而成。研究发现其阴坡与阳坡植被多样性差异较大,下表为该河谷阴阳坡不同区段样地基本特征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河谷稳定区与堆积区植被覆盖度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
A. 稳定区泥沙堆积,利于多数植被生长B. 稳定区河流冲淤,利于多数植被生长
C. 堆积区焚风效应,不利多数植被生长D. 堆积区砾石堆积,不利多数植被生长
12. 该河谷阳坡较阴坡植被多样性更丰富的原因是( )
A. 阳坡位于河谷以南,热量条件更好B. 阳坡地质灾害频繁,植被不断更替
C. 阴坡太阳辐射弱,水分条件更充足D. 阴坡乔木茂密,抑制了草本的生长
【答案】11. D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稳定区位于坡面上沿,坡度较小,侵蚀和堆积作用弱,A、B错误;堆积区坡度大,且多以砾石和松散固体物质为主,缺少土壤,不利于植被生长,D正确;堆积区位于坡脚,两侧均有,所以不是焚风影响导致的植被少,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阳坡和阴坡除了坡向差异之外,阳坡三个区的坡度均大于阴坡,所以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大,导致植被不断更替,B正确;根据经纬度可知,河谷以南的是阴坡,故A错误;此处是亚热带干热河谷,不管是阴坡还是阳坡水分条件都差,故C错误;表格中阴坡植被基本都是草本植物,缺少乔木,D错误。故选B。
【点睛】在北半球,山南为阳坡,山北为阴坡;谷北为阳坡,谷南为阴坡。
2024年,“南方小土豆”成为网络热词,东北三省的人口问题也随之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下图示意1953—2020年不同时段东北三省净迁移的人口性别比平均状况(人口性别比通常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表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人口性别比在横轴以上表示人口在净迁入,横轴以下表示人口净迁出阶段
13. 依据东北三省净迁移的人口性别比,东北三省( )
A. 1953—1964年的人口净迁出以男性为主
B. 1964—1982年的东北三省人口数量减少
C. 2000—2010年迁出的女性人口数量达到峰值
D. 2010—2020年净迁出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
14. 依据东北三省人口迁移现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B. 有利于缓解了当地的人口老龄化
C. 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扭转迁移现状D. 有利于缓解春节期间的交通压力
【答案】13. D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1953-1964年人口性别在横轴以上,人口在净迁入,A错误;1964-1982年人口净迁入,东北三省人口数量增加,B错;2000-2010年净迁出男性人口比重大,不能表明迁出的女性人口数量达到峰值,C错误;2010-2020年为人口净迁出性别比约为100,即迁出人口中,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也约为100,净迁出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东北三省人口现状为人口大量迁出,迁出的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导致当地劳动力减少,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当地的人口老龄化加剧,A正确,B错。扭转迁移现状关键在于产业振兴,需要多种产业综合协调发展,单一的旅游业难以扭转现状,C错。春节期间大量人口返乡,交通压力大,D错。故选A。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资源、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
农村联盟物流模式是指多家企业通过合作共同成立一家物流企业,完成联盟成员的物流配送。农村物流众包模式是指企业将商品配送需求发布到众包平台,通过平台将配送订单分配给众包配送员(有意愿参与配送的社会闲散运力),将商品配送到农村消费者手中。完成下面小题。
15. 与农村联盟物流模式相比,农村物流众包模式能够显著( )
A. 提高服务品质B. 降低初期建设成本
C. 加快信息传递D. 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16. 西部偏远乡村地区适合采用农村物流众包模式,主要是因为当地( )
①配送订单少 ②配送平台完善 ③配送企业多 ④配送空间分散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17. 完善农村物流众包模式的措施有( )
①提高用户配送价格 ②完善众包平台服务功能 ③推行众包配送标准差异化 ④建立众包配送员管理体系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15. B 16. B 17. D
【解析】
【15题详解】
农村联盟物流模式需要成立一家物流企业,农村物流众包模式将商品配送需求发布到众包平台,通过平台将配送订单分配给众包配送员,故与农村联盟物流模式相比,农村物流众包模式能够显著降低初期建设成本,B正确。农村物流众包模式不能提高服务品质、不能加快信息传递、不能提高物流运输效率,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西部偏远乡村地区适合采用农村物流众包模式,主要是因为当地①配送订单少④配送空间分散,可以减少物流建设成本,提高当地的就业机会,①④正确。西部偏远乡村地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配送平台不完善、配送企业很少,②③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完善农村物流众包模式的措施有②完善众包平台服务功能、④建立众包配送员管理体系,可以提高就业、加快物流速度,提高服务质量,②④正确。西部偏远乡村地区经济落后,提高用户配送价格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推行众包配送标准差异化,不利于规范物流企业的服务标准、质量,①③错误。故选D。
【点睛】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地广人稀,配送成本相对较高,是不将农村地区纳入配送范围的直接和显著的原因;农村对物流服务也有需求,但因成本较高,使得物流企业不愿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二、综合题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国的化石能源禀赋与我国类似,能源转型起步早。2014年,欧洲首个零碳科技园区——EUREF园区于德国落地。该园区利用旧煤气厂厂房,引进150家创新型企业,同时采用新型能源利用模式,在推动产业结构变革的同时,实现了降本增效。下图示意该园区的能源利用模式。
(1)分析EUREF园区建设对德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
(2)简述“降本增效”理念在EUREF园区能源中心功能执行中体现。
(3)结合德国的能源禀赋背景,谈谈零碳科技园区对保障国家安全的意义。
【答案】(1)利用旧煤气厂厂房引进创新企业,改变单一的工业结构,提高科技产业比例,推动产业创新升级;提高风能等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推动产业低碳绿色转型升级。
(2)AI智能分析发电成本与市场电价,优化供电方案选择,降低用电成本;利用废热制冷制热,减少园区供暖制冷成本;集中智能配置电能,减少电能盈余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德国化石能源以煤炭为主,使用过程污染严重,碳排放多,而石油天然气依赖进口。零碳科技园区建设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减少了煤炭使用造成的污染和碳排放,利于保障环境安全;同时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利于保障能源安全。
【解析】
【分析】本题以零碳科技园区能源利用模式为材料,涉及产业升级、能源安全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EUREF零碳科技产业园的建立过程和能源利用模式,从“旧煤气厂”“创新型企业”“新能源”“零碳科技”关键词中提炼出产业结构变化和升级方向的信息即可。EUREF园区利用旧煤气厂厂房引进创新企业,改变单一的工业结构,提高科技产业比例,利用原有设备推动产业创新升级,节约高效;提高风能等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推动产业低碳绿色转型升级,降低常规能源比例,节能环保。
【小问2详解】
“降本增效”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效益。首先从能源利用模式示意图中智能电网功能、废热制冷制热以及电流流向的信息提炼出能源中心的主要职能;再分析这些职能与“降本增效”的关系即可。AI智能分析发电成本与市场电价,优化供电方案选择,降低用电成本,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实现双赢;利用废热制冷制热,有效利用生产中的能源进入新的循环,减少园区供暖制冷成本,节约能源资源;集中智能配置电能,通过不同部门电能的多少配置,减少电能盈余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效率,节约能源。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德国的化石能源禀赋与我国类似”得出德国煤炭多,石油气少的结论分析其弊端,根据“零碳”“清洁能源”信息分析其零碳科技园区对这些弊端的缓解作用,结合国家安全知识进行分析。德国化石能源以煤炭为主,使用过程污染严重,碳排放多,而石油天然气依赖进口,本国能源资源结构存在效率低、清洁度差、自给率不足的问题。零碳科技园区建设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减少了煤炭使用造成的污染和碳排放,利于保障环境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效应和大气污染;同时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使国家能源自给率提高,利于保障能源安全。
19.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长江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体系。
材料二:长江中游城市群也称为中三角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力图打造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下图为“中三角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略图”。
材料三:为发挥整体优势,促进区内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相似系数高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如表所示为近年来依据39个工业大类的数据计算得出的湖北省、江西省和湖南省之间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
(1)据图描述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城市体系,并从空间组织的角度,说出城市间距离、城市数量、服务范围、城市等级之间的关系。
(2)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中三角城市群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哪些?
(3)分析该地区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高的地理原因,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具体建议。
【答案】(1)长三角大都市圈按城市规模可分为四级;第一级上海为全国性中心城市;第二级南京和杭州为省会城市;第三级为省辖市(省内区域中心城市)如宁波、苏州、无锡等;第四级为县如德清县。城市等级越高,城市之间的距离越远,城市数量越少,城市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则反之。
(2)中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比长三角弱;中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和经济水平低;长三角城市群密度更大,中三角城市之间相距较远;长三角城市等级体系更完整、合理,中三角城市有待完善。
(3)原因:地理位置相邻;自然环境相似,特别是资源禀赋相似。建议: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间协作,实现产业合理分工,避免恶性竞争等;承接沿海先进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解析】
【分析】本题以长三角大都市圈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等级体系、城镇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城市体系是一定地域内各种类型、不同等级的城市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的综合反映。由图例可知,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直辖市、省会、省辖市、县,结合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体系可知,第一级上海为全国性中心城市;第二级南京和杭州为省会城市;第三级为省辖市(省内区域中心城市)如宁波、苏州、无锡等;第四级为县如德清县。城市等级越高,如省会城市,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的数量越少,城市之间的距离越远,城市等级越低,如舟山市等,服务范围越小,城市的数量越多,城市之间的距离越近。
【小问2详解】
城市群的发展可以从中心城市、城市化水平、城市密度、城市体系及布局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为核心,中三角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这些城市与上海相比,辐射带动作用较弱;从城市化水平来看,长三角城市群起步早,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较高,中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和经济水平较低,区域竞争力较低;长三角城市群密度更大,中三角城市之间相距较远,联系较弱;长三角城市等级体系更完整、合理,中三角的城市群有待完善和提高。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湖北、湖南、江西均位于长江中游地区,地理位置相邻;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特征相似;三省份铁矿、铜矿等矿产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的产业类型相似;面对相似的发展条件,三省份应加强协作,合理分工,避免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整体竞争力;该区域距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较近,可以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尽快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山东段最高峰,山脉南北坡气候差异显著。南坡沟谷众多,地势坡度相对小,西北坡及北坡地形陡峭,南坡雪线较北坡低。该区多裸露冰川(冰川表面冰碛物少)和表碛冰川(冰川表面多冰碛物)(如图)。表碛冰川表层冰碛物自上而下厚度增加明显。其中X冰川为该区山谷表碛冰川的典型代表,冰川内部多混杂着众多的冰碛物。
(1)分析南迦巴瓦峰南坡雪线相较于北坡低的原因。
(2)推测X冰川自上而下表层冰碛物厚度增加的原因。
(3)研究表明表层冰碛物的厚度对冰川的消融具有两面性,请尝试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1)南坡为西南风迎风坡,且沟谷多,有利于水汽深入,降水多;南坡坡度小,利于积雪,故雪线低于北坡。
(2)自上而下冰川消融增多,冰内物质出露增多;山体两侧基岩风化形成的松散物质掉落至冰川表面,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向低海拔处堆积,冰川表碛物厚度渐厚。
(3)当表碛物较薄时,表碛因反照率低(吸收更多太阳辐射而升温),加快下覆冰川消融;当表碛覆盖超过一定厚度,会起到阻热效应(热量向下传递少),进而抑制冰川消融。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迦巴瓦峰X冰川分布”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雪线、冰碛物的变化及对冰川消融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依据图文材料可知,南迦巴瓦峰南坡雪线相较于北坡低可以从气候和地形两个角度来分析,①气候:南迦巴瓦峰南坡属于迎风坡,受到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雪量(或降水量)较大,导致雪线较低。而北坡属于背风坡,受冷干气流影响,降雪量较小,雪线较高;②地形:南坡地形较缓,且多沟谷,有利于水汽的深入积雪堆积,雪线较低;而北坡地形陡峭,沟谷少,积雪不易堆积,雪线较高。
【小问2详解】
X冰川为该区山谷表碛冰川的典型代表,冰川内部多混杂着众多的碛物,X冰川自上而下表层冰碛物厚度的变化是逐渐增厚。原因如下:由于冰川受到太阳辐射自上而下的消融过程中,冰内内物质逐渐出露,融化加快,冰碛物出露增多。同时,随着冰川消融,山体两侧基岩裸露区扩大,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开始风化形成的松散物质,并掉落至冰川表面,受本身重力作用不断向低海拔处进行堆积,从而导致冰川表碛物厚度逐渐变厚。
【小问3详解】
表层冰碛物的厚度对冰川的消融具有两面性,主要体现在对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和对冰川底面的隔热作用上。一方面,当表层冰碛物较薄时,冰碛物的反照率较低,这意味着冰碛物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从而导致冰川消融加速。这是因为冰碛物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会传递给下覆的冰川,使得冰川温度升高,进而加速冰川融化。另一方面,表层冰碛物对冰川底面具有隔热作用,当表层冰碛物覆盖超过一定厚度时,冰碛物的阻热效应开始显现,即热量向下传递减少,这使得冰川消融速度减缓。这是因为厚厚的冰碛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阻止热量向下传递,从而抑制冰川融化。坡向
经纬度
区段
海拔(米)
坡度(度)
优势种
植被覆盖度(百分比)
阴坡
103°8'30"E
26°14'38"N
稳定区
1550-1600
16
扭黄茅、芸香草、拟金茅
92.2
失稳区
1500-1550
25
芸香草、扭黄茅
62.2
堆积区
1450-1500
30
鬼针草
27.6
阳坡
103°8'6"E
26°15'15"N
稳定区
1500-1600
25
扭黄茅、田箐、黄背草
92.1
失稳区
1400-1500
30
扭黄茅、田箐、荩草
62.7
堆积区
1300-1400
40
荩草、铁苋菜
32.2
省份
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
湖北省与江西省
0.64
湖北省与湖南省
0.77
江西省与湖南省
0.85
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地理试题,共6页。
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 )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 )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一)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一)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一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一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