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考生物研学馆高三选考科目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姓名_____准考证号_____
考生须知:
1.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2.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3.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须用黑色 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自然环境也是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铺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节约用水用电,多骑车多爬楼梯
B. 工业污水与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后排放
C. 禁止捕杀濒危生物,合理利用数量较多的生物
D. 借助生态工程来促进物质与能量的多途径循环利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环境问题与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息息相关。例如: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绿色出行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
【详解】A、节约用水用电,多骑车多爬楼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A正确;
B、工业污水与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后排放,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B正确;
C、对于野生的动植物资源,我们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既不能大肆的乱捕滥杀和乱砍滥伐,导致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破坏生物的多样性,也不能完全不利用,导致生物资源的浪费,C正确;
D、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故选D。
2. 生物实验中常用染色剂对物质进行鉴定,下列选项中实验材料、试剂及出现的显色反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DNA-二苯胺溶液-绿色
B. 花生子叶-苏丹Ⅲ染液-橙黄色
C. 酒精-重铬酸钾溶液-橙红色
D. 唾液淀粉酶-碘液-蓝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①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②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橙黄色;③DNA可以用二苯胺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④淀粉可用碘液染色,生成蓝色。
【详解】A、二苯胺在沸水浴的条件下,可以使DNA呈蓝色,A错误;
B、花生子叶中含有脂肪,用苏丹III染液染色后呈橙黄色,B正确;
C、酒精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检测颜色变为灰绿色,C错误;
D、唾液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需要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呈紫色,D错误。
故选B。
3. 头孢类药物可以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因此口服或注射了头孢类药物的人不能饮酒。乙醇主要在肝脏中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相对于口服,静脉注射的头孢类药物更先到达病灶
B. 过量饮酒可能会使人体内环境失去稳态
C. 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均属于内环境的物质
D. 口服或注射了头孢类药物的人饮酒后可能出现乙醛中毒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A、口服药物时,药物经小肠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组织处,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浆,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组织处,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静脉注射发挥作用的速度更快。因此,相对于口服,静脉注射的头孢类药物更先到达病灶,A正确;
B、乙醇主要在肝脏中代谢,过量饮酒,酒精很难及时被相关酶分解,影响肝脏的功能,且内环境中的酒精含量也会增多,可能会使人体内环境失去稳态,B正确;
C、由题干可知,乙醇主要在肝脏中代谢,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物质,C错误;
D、口服或注射了头孢类药物,头孢类药物会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导致人饮酒后,乙醇转化成的乙醛不能及时转化为乙酸,而引起乙醛中毒现象,D正确。
故选C。
4. 甲藻的细胞核较为特殊,染色质成串珠状,在整个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不消失,且没有纺锤体形成。科学家认为甲藻是从原核过渡到真核的关键生物,下列哪项内容说明甲藻仍保留了原核生物的特征( )
A. 甲藻含有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 甲藻核DNA首尾相接且缺乏组蛋白
C. 甲藻在有丝分裂中核膜并不消失D. 甲藻的生活类型既有自养型也有异养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自然界中的细胞按照有无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真核细胞多种多样,原核细胞多种多样,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又不一样说明细胞的差异性,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这又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详解】A、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甲藻含有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能说明甲藻仍保留了原核生物的特征,A错误;
B、核DNA首尾相接,即环状DNA,这与原核生物相似,能说明甲藻仍保留了原核生物的特征,B正确;
C、原核生物没有核膜,不能进行有丝分裂,故甲藻在有丝分裂中核膜并不消失,不能说明甲藻仍保留了原核生物的特征,C错误;
D、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有自养型(如硝化细菌),也有异养型(如大肠杆菌等),甲藻的生活类型既有自养型也有异养型,但不能说明甲藻仍保留了原核生物的特征,D错误。
故选B。
5. 主动运输的能量除来自ATP外,还可依赖顺浓度差提供能量。图1为某动物细胞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图2为植物细胞液泡膜上离子跨膜运输机制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中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和Ca2+进入液泡的方式相同
B. 图1中载体蛋白甲和钠钾泵同时运输两种物质,说明不具有专一性
C. 图2中H+进出液泡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可维持液泡内外pH差
D. 血红蛋白结构异常不会影响钠钾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1、图1分析:载体蛋白甲将Na+运入细胞的同时,将葡萄糖运入细胞,钠钾泵通过消耗ATP将Na+运出细胞同时将K+运入细胞。
2、图2分析:液泡膜上具有多种载体蛋白,有的可同时运输钠离子和氢离子,有的可以水解ATP并将氢离子转运至液泡内,钙离子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液泡,也可以通过协助扩散排出液泡。
【详解】A、图1中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和Ca2+进入液泡的方式相同,二者均为主动运输,前者依赖顺浓度差提供能量,后者靠水解ATP提供能量,A正确;
B、图1中载体蛋白甲和钠钾泵同时运输特定两种物质,但不能运输其他物质,体现了载体蛋白的专一性,B错误;
C、图2中H+进入液泡需要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出液泡为顺梯度的协助扩散,可维持液泡内外pH差,C错误;
D、钠钾泵通过消耗ATP将Na+运出细胞同时将K+运入细胞,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将导致氧气运输速率降低,细胞呼吸产生ATP速率减慢,因此血红蛋白结构异常会影响钠钾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错误。
故选A。
6. 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时,学习小组在正方体1和正方体2的六个面上用A和a标记,在正方体3和正方体4的六个面上用B和b标记,将四个正方体同时多次掷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每个正方体上A和a(或B和b)数量均应为三个
B. 用正方体1和正方体2可以模拟分离定律的分离比
C. 用正方体2 和正方体3可以模拟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D. 统计四个正方体的字母组合,出现 AaBB与 aaBb的概率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时,杂合子AaBb中各个基因的个数相同,因此每个正方体上A和a(或B和b)的数量均应为三个,一个正方体可表示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A正确;
B、一个正方体可表示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正方体1和正方体2可表示雌雄生殖器官,因此用正方体1和正方体2可以模拟分离定律的分离比,B正确;
C、正方体2的六个面上用A和a标记,正方体3的六个面上用B和b标记,用正方体2 和正方体3可以模拟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正确;
D、抓取次数足够多时,统计四个正方体的字母组合,出现 AaBB是2/4×1/4=2/16, aaBb的概率是1/4×2/4=2/16,D错误。
故选D。
7. 小曲白酒香醇柔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下图为接种小曲(含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好氧性霉菌等),采用传统发酵方法酿造小曲白酒的工艺流程,图中泡粮水必须用热水,以减少自然酶活性和杂菌对淀粉的消耗。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泡粮:其目的是提高种子自由水含量,提高发芽率
B. 撒曲糖化:接种发酵菌促使淀粉分解形成糖浆
C. 装坛发酵:主要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D. 蒸馏:加热使蒸汽中酒精含量增加,提高白酒的酒精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详解】A、泡粮的目的是提高种子自由水含量,便于蒸粮容易蒸熟,A 错误;
B、撒曲糖化:接种发酵菌,主要利用霉菌产生的淀粉酶将淀粉分解形成糖浆,B正确;
C、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生物,装坛发酵主要是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正确;
D、蒸馏的目的是加热使蒸汽中酒精含量增加,提高白酒的酒精度,D正确。
故选A。
8. 在探索遗传物质的道路上,艾弗里及其同事做了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证明了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B. 该实验采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
C. 该实验中利用了物质提纯鉴定技术和微生物培养技术
D. 该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发生了基因的重新组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利用控制自变量的“减法原理”,将制成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和分别用蛋白酶、RNA酶、酯酶、DNA酶处理后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分别加入到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从而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
【详解】A、该实验用蛋白酶、RNA酶或酯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仍然具有转化活性;用DNA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就失去了转化活性,从而证明了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
B、该实验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利用了自变量控制的“减法原理”,B错误;
C、该实验首先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破碎后,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再将细胞提取物加入到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结果出现了S型活细菌,然后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将特异性地去除一种物质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加入到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可见,该实验利用了物质提纯鉴定技术和微生物培养技术,C正确;
D、该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由于S型细菌的DNA片段插入到R型细菌的DNA中导致的,因此发生了基因的重新组合,D正确。
故选B。
9. 在喜马拉雅山和高黎贡山发现并命名两个羊绒鼯鼠新物种——西藏羊绒鼯鼠和雪山羊绒鼯鼠。它们被河流分隔开,彼此间有显著的牙齿结构和毛色差异,食物大多是含有丹宁等有毒物质的针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环境的不同有利于进化出不同的羊绒鼯鼠新物种
B. 两种羊绒鼯鼠牙齿结构和毛色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两个鼯鼠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原因主要是存在生殖隔离
D. 生长在两地区的含丹宁的植物叶片的形态、结构不存在差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1、变异是不定向的,随机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2、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3、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详解】A、环境不同,使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定向改变,从而导致二者基因库具有较大差异并最终出现生殖隔离,进化出不同物种,A正确;
B、西藏羊绒鼯鼠和雪山羊绒鼯鼠牙齿结构和毛色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西藏羊绒鼯鼠和雪山羊绒鼯鼠是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彼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主要与生殖隔离有关,C正确;
D、羊绒鼯鼠和含丹宁的植物之间相互选择,西藏羊绒鼯鼠和雪山羊绒鼯鼠牙齿结构有显著差异,二者对两地区植物的选择作用不同,故两地区植物叶片的形态、结构存在差异,D错误。
故选D。
10. 某玉米品种紫色素的合成途径如图。研究人员将两个都不含有紫色素的纯系玉米杂交,所有F1植株都产生了紫色的种子,F1自交,得到的F2中,56%能产生紫色素,44%不能。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则F1植株的基因组成最可能的情况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所得F2植株中紫色∶无色=56%∶44%≈9∶7,属于9∶3∶3∶1的变形,说明控制花色的是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已知两个都不含有紫色素的纯系玉米杂交,所有F1植株都产生了紫色的种子,F1自交,得到的F2中,56%能产生紫色素,44%不能,即紫色∶无色=56%∶44%≈9∶7,说明A_B_是紫色,其它基因型都不含紫色素,则亲本为AAbb×aaBB,子一代为AaBb,且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野生型p53蛋白在维持细胞正常生长、抑制细胞增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冠以“基因组卫士”称号。在临床上口服药物二甲双胍能促进患者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但不能促进脂肪合成,从而起到降血糖的效果,此外,它还可影响p53基因的表达以抑制某些癌症的发生。
11.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p53基因可能是一种抑癌基因
B. 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可以治疗恶性肿瘤
C. p53蛋白可能通过激活某凋亡基因表达,启动细胞凋亡,阻止癌变
D. 当细胞受电离辐射等作用导致DNA损伤(若p53基因正常)时,p53基因表达水平可能迅速下降
12. 口服二甲双胍引起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腺将消化酶和胰岛素分泌到内环境
B. 胰岛素分子在体内代谢不能作为反应物
C. 血糖浓度高时,副交感神经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D. 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机理相同,两者的化学本质也相似
【答案】11. D 12. C
【解析】
【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11题详解】
A、p53蛋白在维持细胞正常生长、抑制细胞增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则p53基因可能是一种抑癌基因,A正确;
B、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则人体内可表达p53蛋白,抑制细胞的增殖,则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可以治疗恶性肿瘤,B正确;
C、p53蛋白能抑制细胞增殖,则p53蛋白可能是通过激活某凋亡基因表达,启动细胞凋亡,阻止癌变,C正确;
D、当细胞受电离辐射等作用导致DNA损伤(若p53基因正常)时,由于该基因正常,p53基因表达水平可能不受影响,D错误。
故选D。
【12题详解】
A、胰腺将胰岛素分泌到内环境,将消化酶分泌到外环境(消化道),A错误;
B、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体内能作为反应物被分解,B错误;
C、血糖升高,副交感神经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血糖降低,交感神经抑制胰岛素的分泌,C正确;
D、二甲双胍能促进患者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与胰岛素作用类似,二甲双胍能口服,二甲双胍不是蛋白质,而胰岛素是蛋白质,故两者的化学本质不同,D错误。
故选C。
13. 对某地不同演替阶段典型常绿阔叶林样地进行调查,部分基本信息如表所示。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表格中的演替历程只会发生在次生演替中B. 演替过程群落生物量不断增加后趋于稳定
C. 演替过程中灌木消失,乔木逐渐占据优势D. 演替后期林下阳生植物减少阴生植物增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该过程是一种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如光照、湿度等常处于变化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将增加,不适应的数量将减少甚至被淘汰,最终都会达到一个群落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状态。
【详解】A、初生演替也会发生表格中的历程,A错误;
B、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演替过程群落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B错误;
C、群落演替的本质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因此,演替过程中出现新的优势物种后原有优势物种未必消失,C错误;
D、演替后期由于遮荫程度增大,导致到达林下的光照强度减弱,故林下阳生植物减少阴生植物增多,D正确。
故选D。
14. 藿香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本草纲目》记载“豆叶曰藿,其叶似之,故名”。科研人员利用藿香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培养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诱导生芽和生根的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比例相同
B. 可用射线处理愈伤组织细胞以获得优良突变体
C. ①过程用酒精消毒后再立即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
D. ②过程给予光照处理的目的是加快外植体的脱分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其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关键性激素。植物激素的浓度、使用的先后顺序及用量的比例等,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植物组织培养的流程为:制备MS培养基-外植体消毒-接种-培养-移栽-栽培。
【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诱导生根,比值低时,诱导生芽,A错误;
B、愈伤组织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生状态,容易受射线或环境(某些试剂)影响而产生突变,故可用射线处理愈伤组织细胞以获得优良突变体,B正确;
C、植物组织培养时外植体用流水充分清洗后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30s,用无菌水清洗2-3次,再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30分钟,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C错误;
D、②过程为脱分化,不需要光照处理,D错误。
故选B。
15. 2021年南京农业大学养猪研究所、淮安研究所与江苏省畜牧总站联合利用混合体细胞克隆技术进行不同性别的苏淮猪和二花脸猪的混合移植,共得到14头克隆苏淮猪,此次克隆意味着通过体细胞保存可实现猪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以及优秀种猪的扩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繁殖范畴,是因为其遗传物质只来源于一个亲本
B. 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技术均需要应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C. 将供体核注入受体卵细胞是基因重组的过程
D. 为提前获知克隆苏淮猪的性别,需取其囊胚期滋养层细胞做性别鉴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核移植技术指的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原理是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动物细胞核移植可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
【详解】A、根据题干,克隆技术中没有精卵细胞的融合,因此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繁殖范畴,A错误;
B克隆是无性生殖的一种,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技术均需要应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B正确;
C、将供体核注入受体卵细胞是核移植的过程,是形成重组细胞的过程,不是基因重组的过程,C错误;
D、由于克隆猪是无性繁殖,因此克隆猪的性状由提供细胞核的供体决定,因此,克隆苏淮猪的性别与提高细胞核的供体猪一致,D错误。
故选B。
16. 种植火龙果植株时,一般会进行夜间补光照射,不仅可以缩短它的生长周期,还能促使其提前开花,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光敏色素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合成糖类
B. 环境因素可能影响开花相关基因的表达
C. 补充光源可以选择白光、蓝紫光或红光
D. 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可使其提前开花
【答案】A
【解析】
【分析】光敏色素引起的生理变化为:光信号→细胞感受光信号→光敏色素被激活,结构发生变化→信号转导→细胞核接受信号→调控特定基因表达→产生特定物质→产生生物学效应。
【详解】A、光敏色素用于接受光信号,进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做出调节,而用于合成糖类的光能是通过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吸收实现的,A错误;
B、环境因素可以影响激素合成、基因表达等过程,B正确;
C、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白光含有红光和蓝紫光,C正确;
D、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与植物激素类似,可以促使火龙果提前开花,D正确。
故选A。
17. 生物法修复土壤是利用自然界的植物、微生物等吸收、降解各污染物。其中,微生物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低毒或无毒的小分子并释放能量,机制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都能分泌胞外酶,但分泌过程涉及的细胞结构不完全相同
B. 生物法修复土壤涉及的生物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 图中降解排出的物质和释放的能量都能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入生物群落
D. 微生物用于自身生长、繁殖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
【答案】A
【解析】
【分析】能量的传递:
(1)传递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2)传递的形式: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释放的能量+未被利用部分。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未被利用部分。
【详解】A、细菌、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在分泌胞外酶时无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在分泌胞外酶时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进行加工,A正确;
B、生物法还利用了植物来修复,属于生产者,B错误;
C、图中的微生物是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组成成分,而且释放的能量也不能再进入生物群落,C错误;
D、用于生长繁殖的能量不会通过呼吸作用散失,D错误。
故选A。
18. 数据统计和分析是许多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中获取数据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诱虫器是根据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暗、避高温的习性设计的:采集二壤小动物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统计小动物的方法是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详解】A、要探究果蝇种群增长,可以采用直接计数法,待果蝇麻醉后进行计数,计数结束后放回培养瓶中培养,每天观察、计数,A正确;
B、观察记录鱼缸中群落的变化时,要从鱼缸的不同水层吸取水样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分别观察记录浮游生物的种类,B正确;
C、土壤动物分离时,体型较大的动物用镊子拣出进行统计,体型较小的动物使用干漏斗分离法进行分离统计,C错误;
D、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用塞氏盘测定水质透明度,用pH计测定酸碱度,用氨氮分析仪、 总磷分析仪完成水体中相应物质测量,D正确。
故选C。
19. 某二倍体动物(2n=4)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经一次有丝分裂后,再减数分裂形成如图所示的一个细胞。其中①②③④表示染色体,图中仅标明部分基因,不考虑下图示以外的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细胞分裂形成的每个次级精母细胞有4个核DNA分子
B. 该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所有子细胞中含32P染色体占37.5%或50%
C. 形成的4个精子的基因型可能分别是Aac,Abc,aBC,bBC
D. 图中染色体②③可以构成1个染色体组、含2套核遗传信息
【答案】B
【解析】
【分析】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说明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根据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和基因位置可判断,细胞中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
【详解】A、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核DNA分子,故该细胞分裂形成的每个次级精母细胞有4个核DNA分子,A正确;
B、该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中有一个染色单体的核DNA分子中含有32P标记,该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所有子细胞中均含32P染色体,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产生了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ccab和abCCBB,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为Aac,Abc,aBC,bBC,C正确;
D、图中染色体②③的基因型为AABBcc,由于着丝粒没有分开,故可以构成1个染色体组、含2套核遗传信息,D正确。
故选B。
20. 抗原分子的结构非常复杂,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并不是整个抗原分子,而是其表面的一小部分结构,被称为抗原决定簇或抗原决定基,这些结构通常位于抗原分子的表面,又称为抗原表位。它们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或5~7个多糖残基、核苷酸组成。一个天然抗原物质可有多种和多个抗原决定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一抗原可与多种抗体或多种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结合
B. 不同抗原可与同种抗体或同种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结合
C. 淋巴细胞膜上有能与抗原表位相结合的受体,这是淋巴细胞能识别它们的原因
D. 任何个体的T细胞都能识别由不同个体抗原呈递在细胞表面MHC分子上的抗原肽
【答案】D
【解析】
【分析】抗原分子表面有多个抗原表位,它们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或5~7个多糖残基、核苷酸组成,每个抗原表位均会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详解】A、抗原可能会有多个抗原表位,每个抗原表位均会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故同一抗原可与多种抗体或多种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结合,A正确;
B、一个天然抗原物质可有多种和多个抗原决定簇,而当不同的抗原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时,可与同种抗体或同种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结合,B正确;
C、受体的功能与细胞识别有关,淋巴细胞膜上有能与抗原结合的受体,这是淋巴细胞能识别抗原的受体,这是淋巴细胞能识别抗原的原因,C正确;
D、对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的个体而言,其T细胞不一定都能识别由不同个体抗原呈递在细胞表面MHC分子上的抗原肽,D错误。
故选D。
非选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五小题,共50分)
21. 湿地公园是集生态保护、观光休闲、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典型 生态型公园。位于浙江德清的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河水清澈,水草丰茂,白鹭点点,形成了独特的湿地景观。请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生态公园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_____,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总和,共同构成了它的生物多样性。该公园可供游客观光休闲,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2)每年的3、4月份白鹭从南方飞到下渚湖繁衍后代,9、10月份又会回到南方,据此分析决定下渚湖湿地内春季白鹭种群大小的特征主要是_____。此时,湿地公园随处可见水鸟嬉戏,使人联想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逮”的诗句。诗中“关关”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信息。
(3)若要研究白鹭的生态位,可以研究其在湿地内的_____(答出 2点)。
(4)研究发现,该湿地公园中N、P等元素含量较高,于是引种芦苇、香蒲等,一段时间后发现,湿地中藻类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请完善相关调节机制_____(在方框内以文字和箭头形式作答)。
(5)若想调查湖边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最好选用_____(填“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由与菜种昆虫严重啃食湿地中的挺水植物,破坏湿地景观,为降低该昆虫的种群密度,研究小组用录音机模拟雄虫的鸣叫声,捕杀吸引而来的雌虫,这属于_____防治。
【答案】(1) ①. 全部基因 ②. 直接
(2) ①. 迁入率和迁出率 ②. 物理
(3)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等
(4) (5) ①. 等距取样法 ②. 生物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小问1详解】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和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该公园可供游客观光休闲,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小问2详解】
每年的3、4月份白鹭从南方飞到下渚湖繁衍后代,9、10月份又会回到南方,即白鹭有明显的迁入和迁出行为,故决定下渚湖湿地内春季白鹭种群大小的特征主要是迁入率和迁出率;诗中“关关”是一种叫声,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
【小问3详解】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若要研究白鹭的生态位,可以研究其在湿地内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等。
【小问4详解】
公园中N、P等元素含量较高,引种芦苇、香蒲等,一段时间后发现,湿地中藻类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其主要机制是:芦苇和香蒲等与水中的藻类竞争无机盐;同时芦苇和香蒲等属于挺水植物,具有遮光作用,使得藻类获得的阳光减少,影响其光合作用强度,故藻类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相关调节机制图示如下:
【小问5详解】
由于湖边相当于是条形地块,故若想调查湖边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最好选用“等距取样法”;为降低该昆虫的种群密度,研究小组用录音机模拟雄虫的鸣叫声,捕杀吸引而来的雌虫,这是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属于生物防治。
22. 乳链菌肽是由乳酸乳球菌分泌的一种由34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肽,对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尤其是对引起食品腐败的细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是一种高效无毒的天然食品防腐剂。研究人员从新鲜牛奶中获得多株产乳链菌肽的菌株,进行了如下实验:
(1)筛选菌株:将革兰氏阳性菌均匀涂布于平板上,将已经灭菌的大小相同的滤纸片均匀地摆放在培养基表面,在其上分别滴加等量备选菌株培养液的上清液,对比观察_____,选取抑制作用最强的菌株,图示为培养的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
A.有些未形成抑菌圈可能是病原菌对该抗生素很敏感
B.有些抑菌圈很小可能与该抗生素扩散速度太慢有关
C.若抑菌圈内出现一个菌落,则该菌落可能由抗药性变异菌体形成
D.从抑菌圈边缘挑取病原菌继续培养,连续选择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会变小
(2)纯化菌株:
A 过程配制时除了加入特定的营养物质以外,还要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目的是_____。B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D过程与C过程相比,培养基中增加的物质是_____。E过程需将纯化的菌株用_____(填工具)将纯化的菌株接种于_____培养基中4°C保存。
(3)为了解乳链菌肽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方式是抑制细菌生长、溶菌性杀死细菌(细胞破裂)还是非溶菌性杀死细菌,科研人员活将乳链菌肽加入革兰氏阳性菌菌液中,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检测革兰氏阳性菌的活菌数、除去菌体的上清液中核酸含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对革兰氏阳性菌活菌的计数方法为_____。以上实验表明乳链菌肽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方式为_____,理由是_____。
(4)人们一直都试图将乳链菌肽当作一种抗生素用于医疗方面,由于_____,溶解度不高,以及在其它方面存在着一些缺陷,目前还不适合作为口服药使用。据题推测乳链菌肽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是_____。
【答案】(1) ①. 抑菌圈的大小 ②. BCD
(2) ①. 维持培养基渗透压 ②. 高压蒸汽灭菌法 ③. 琼脂 ④. 接种环 ⑤. 固体斜面
(3) ①.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②. 非溶菌性杀死细菌 ③. 曲线3活菌数降为零,说明是杀死细菌;除去菌体的上清液中核酸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不是溶菌
(4) ①. 易被人体消化道内的蛋白酶水解 ②. 作为防腐剂
【解析】
【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的原理: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用于筛选目的菌株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小问1详解】
由于含有杀菌物质的滤纸片放到滴有细菌培养液的固体培养基上,经过培养,杀菌物质杀死细菌后会在滤纸片周围形成抑菌圈,抑菌圈越大说明杀菌物质的杀菌能力越大,所以本实验中需要对比观察抑菌圈的大小,选取抑制作用最强的菌株。
A、未出现抑菌圈可能的原因是该病原菌对该抗生素不敏感,A错误;
B、不同的抑菌药物的抑菌圈直径,因受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速度的影响而可能不同,故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太慢可能会导致抑菌圈很小,B正确;
C、部分抑菌圈内出现零散细小的菌落,说明这些菌落对该抗生素具有抗性,可能是菌株出现了抗药性突变,C正确;
D、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病原菌继续培养,连续选择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会变小,因为经过多次选择后,菌体对抗生素的抗性越来越强,因而抑菌圈会变小,D正确。
故选BCD。
【小问2详解】
A过程配制时除了加入特定的营养物质以外,还要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以维持渗透压;B过程是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D过程所需的是固体培养基,而C过程所需的是液体培养基,因此D过程培养基中增加的物质是凝固剂,通常是琼脂;E过程需将纯化的菌株接种于固体斜面培养基中4℃保存,这是菌种临时保存的常用方法,所用工具是接种环。
【小问3详解】
为了解乳链菌肽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方式究竟是抑制细菌生长、溶菌性杀死细菌(细胞破裂)、非溶菌性杀死细菌,实验组为加入乳链菌肽的革兰氏阳性菌菌液,对照组为加入等量灭活乳链菌肽的革兰氏阳性菌菌液,对革兰氏阳性菌活菌的计数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由图可知,由于曲线3活菌数降为零,说明是非溶菌性杀死细菌;除去菌体的上清液中核酸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不是溶菌。
【小问4详解】
乳链菌肽是蛋白质,易被人体消化道内的蛋白酶水解,溶解度不高,在其它方面存在着一些缺陷,因而目前还不适于药用;根据题干,乳链菌肽能有效地杀死或抑制引起食品腐败的革兰氏阳性菌,对人体无毒,推测乳链菌肽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是作为防腐剂。
23. 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如在追踪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二氧化碳中的碳是如何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都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回答下列问题:
(1)兴趣小组进行“追踪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的模拟实验(如图):用H218O和普通的CO2进行甲组实验,用C18O2和普通的H2O 进行乙组实验。能否通过检测两组实验收集到的O2是否具有放射性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_____,原因是_____。
(2)科学家曾经进行如下实验:向小球藻悬浮液中通入14CO2→用“14CO2同化处理不同的时间→用沸腾的酒精处理→蒸发浓缩→双向纸层析→放射自显影。
①用沸腾的酒精处理的目的是_____;
②双向纸层析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分离方法,在第一种层析系统进行第一向层析后,将滤纸烘干,旋转90°,用另一层析系统进行第二向层析,纸层析法分离不同物质的原理是_____。
③做实验时发现:通入14CO2仅30秒后杀死小球藻,提取到的放射性产物就多达几十种;缩短时间到7秒,放射性产物减少到了12种。若要确定CO2被固定生存的第一种产物是什么,实验的思路是_____。
④如果CO2首先与物质甲结合生成了该产物,则突然停止供应CO2,物质甲的含量应该_____。对大多数绿色植物来说,物质甲最可能是_____。
(3)研究者给盆栽植物浇灌H218O,一段时间后,植株周围空气中出现含18O的物质,请列举3种:_____。
【答案】(1) ①. 不能 ②. 18O是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
(2) ①. 杀死细胞,提取产生的有机物 ②. 溶解度高的物质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快,反之则慢 ③. 继续缩短杀死小球藻的时间,直至放射性产物只有一种 ④. 增多 ⑤. C5化合物
(3)H218O、18O2、C18O2
【解析】
【分析】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结果为: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其中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2、用物理性质特殊的同位素来标记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去向,就是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小问1详解】
同位素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同位素,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如18O、15N等,故不能通过检测两组实验收集到的O2是否具有放射性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小问2详解】
①沸腾的酒精带来的高温能杀死细胞,使反应“固定”在预定时间;有机物质可以溶解在酒精中,用酒精处理可以提取产生的有机物。
②纸层析法分离不同物质的原理是溶解度高的物质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快,反之则慢。
③由题意分析可知实验思路是不断缩短时间后杀死小球藻,同时提取产物并分析,直到最终提取物中只有一种反射性代谢产物,该物质即为CO2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
④突然停止供应CO2,若该物质与CO2直接结合,则因为没有CO2与之结合而使其含量变增多,光合作用中与CO2直接结合的是C5化合物。
【小问3详解】
给盆栽植物浇灌H218O,根系吸收的H218O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周围空气;小部分参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代谢过程,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中,H218O分解产生的18O2一部分释放到空气;有氧呼吸过程中,H218O与丙酸一起被分解,产生CO2和NADH,产生的CO2部分为C18O2,综上所述,一段时间后,植株周围空气中会出现H218O、18O2、C18O2。
24. 已知果蝇眼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野生型果蝇眼色是暗红色,研究人员发现了一只新的亮红眼突变型雄果蝇,为探究亮红眼基因突变体的形成机制,设计了一系列实验(相关基因均不位于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1)亮红眼突变型雄果蝇与野生型雌果蝇杂交,F1果蝇自由交配,后代表现为_____,说明亮红眼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选择F2暗红眼果蝇自由交配,F1亮红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
(2)已知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灰体(H)对黑檀体(h)为显性,棒眼(B)对正常眼(b)为显性,残翅(v)、黑檀体(h),正常眼(b)三个基因分别位于2号、3号和X染色体上,为探究亮红眼突变基因(用字母e表示)与上述三种基因的位置关系,以四种突变型果蝇(只有一对等位基因突变,其他性状均为野生型)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方案及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①组合一果蝇杂交,F2中出现的结果为_____。
②组合三果蝇杂交,F2雌果蝇中b基因频率为_____。
(3)减数分裂时,雄果蝇3号染色体不发生互换,雌果蝇发生。为进一步确定亮红眼基因位于3 号染色体上,将组合二杂交产生的F1作_____(填“母本”或“父本”)进行测交,若实验结果为_____,说明亮红眼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
(4)果蝇的眼色与色素合成细胞产生的眼黄素有关,眼黄素中色氨酸经过酶促反应合成。研究发现亮红眼果蝇眼睛中眼黄素显著偏低,而色氨酸酶促反应途径没有受到影响。由此推测,亮红眼基因与色氨酸_____有关。
(5)将野生型暗红眼和突变型亮红眼基因进行测序,下图为基因cDNA(转录的非模板链)的部分测序结果。
已知转录从第1位碱基开始,据图可知亮红眼突变体的基因内发生_____,造成蛋白质翻译到第_____位氨基酸后提前终止(终止密码子: UAA、UAG、UGA)。
【答案】(1) ①. 野生型与亮红眼表现型之比为3:1,亮红眼果蝇雌雄个体数相当 ②. 1/9
(2) ①. 暗红眼长翅:暗红眼残翅:亮红眼长翅:亮红眼残翅=9:3:3:1 ②. 3/4
(3) ①. 父本 ②. 亮红眼灰体:暗红眼黑檀体=1:1 (4)进入色素合成细胞
(5) ①. 碱基对的缺失和替换 ②. 443
【解析】
【分析】果蝇眼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关基因均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故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小问1详解】
想要证明亮红眼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则可以用亮红眼突变型雄果蝇与野生型雌果蝇杂交,然后让F1果蝇自由交配,若野生型与亮红眼表现型之比为3:1,且亮红眼果蝇雌雄个体数相当,则说明亮红眼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若取F2暗红眼果蝇自由交配,其中纯合子占1/3,杂合子占2/3,雌雄均能产生2/3含显性基因的配子,产生1/3含显性基因的配子,用配子法计算,则子代亮红眼果蝇的比例为1/3×1/3=1/9。
【小问2详解】
组合一:亮红眼♂×残翅♀,若F1为暗红眼长翅,让F1自由交配得F2,若F2中出现的结果为暗红眼长翅:暗红眼残翅:亮红眼长翅:亮红眼残翅=9:3:3:1,E/e与V/v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组合三:亮红眼♂×正常眼♀,只考虑棒眼(B)与正常眼(b)基因,则F1表型基因型为棒眼XBXb♀,正常眼XbY♂=1:1,F1自交,F2有4种基因型,XBXb♀,XBY♂,XbXb♀,XbY♂,比值为1:1:1:1,根据公式:基因频率=(某基因数/全部等位基因数)×100%,则F2雌果蝇中b基因频率为(XBXb♀+XbXb♀×2)/(XBXb♀×2+XbXb♀×2)×100%=3/4。
【小问3详解】
将组合二杂交产生的F1作父本进行测交,若实验结果为亮红眼灰体:暗红眼黑檀体=1:1,则说明亮红眼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
【小问4详解】
由于眼黄素是色氨酸经过酶促反应合成的,由于亮红眼果蝇眼睛中色氨酸的酶促反应未收到影响,而眼黄素显著降低,故推测亮红眼基因可能与色氨酸进行色素合成细胞有关。
【小问5详解】
分析测序结果可知,第1320位碱基(A)发生了缺失,第1321位碱基(A)替换为(T),转录出的mRNA,终止密码子为UGA提前出现,mRNA上有1320个碱基能进行翻译,据mRNA碱基与氨基酸比例关系为3:1,故1320/3=440,蛋白质翻译到第443位氨基酸后翻译提前终止。
25. 适量的甜食可以缓解压力、愉悦心情,但长期摄入过量的甜食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增加患心脏病、糖尿病等的风险。哺乳动物感知味觉、调节摄食相关机制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 GCbt区为苦觉皮层区, CeA 区为甜觉皮层区;“+”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1)哺乳动物摄入甜食时,特定的物质分子会刺激口腔中的_____而产生神经冲动,并通过传入神经传至_____中的CeA 区产生甜觉,该过程是否发生了反射?_____。
(2)哺乳动物在摄入苦味食物时,在GCbt区产生苦觉通过_____(正、负)反馈作用于脑干的苦味中枢,感觉更苦;此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形式进行传导。
(3)哺乳动物在摄入苦味和甜味混合食物时通常只能感受到苦而不是甜,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
(4)大多数哺乳动物都具有“甜不压苦”的现象。科学家们给实验小鼠分别喂养甜味剂K、苦味剂Q、以及两者的混合物,然后测定小鼠在5秒钟内的舔食次数,以反映小鼠对“甜”和“苦”的感觉。下列各图能支持该现象的是_____。
A. B.
C. D.
(5)苦味通常代表该物质可能有毒性,而甜味通常代表该物质可以食用。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分析,动物形成苦味对甜味抑制的调节机制,其意义是_____。
(6)有研究表明,苦味中枢对 S 神经元、C 神经元的调控如下图所示。为进一步验证该调 控机制,研究人员给小鼠饲喂苦味剂的同时刺激特定脑区,检测位于脑干 r 区的 S 神 经元和 C 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请按下图机制预期实验结果,完成下表
注:+表示兴奋,++表示兴奋增强,-表示不兴奋
表中所填物质: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7)研究表明,SARS-CV-2(新型冠状病毒) 也会侵染味觉感受器。SARS-CV-2 侵染味觉感受器可能导致的结果是_____。
【答案】(1) ①. 甜味感受器 ②. 大脑皮层 ③. 否
(2) ①. 正 ②. 电信号(神经冲动)
(3)苦味物质刺激苦味感受器产生兴奋通过神经传导到GCbt区产生苦觉,并抑制脑干甜味中枢,甜味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CeA区 (4)A
(5)摄入苦味“危险物”时不被甜味所遮盖,在野外更容易生存
(6) ①. ++ ②. - ③. - (7)患者失去味觉
【解析】
【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传导方式:局部电流或电信号或神经冲动。②传导特点:双向传导。神经纤维静息状态时,主要表现 K+外流(导致膜外阳离子多),产生外正内负的膜电位,该电位叫静息电位。兴奋时,主要表现Na+内流(导致膜内阳离子多),产生一次内正外负的膜电位变化,该电位叫动作电位。
2、分析题图,苦味皮层区兴奋,会抑制脑干甜味中枢的兴奋。
【小问1详解】
分析题图,哺乳动物摄入甜食时,特定的物质分子会刺激口腔中的甜味感受器而产生兴奋;甜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题中CeA区为甜觉皮层区,即传至大脑皮层中的CeA区产生甜觉;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该过程中只是形成感觉,没有效应器等起作用,不属于反射。
【小问2详解】
分析题图,GCbt区产生苦觉,会促进脑干的苦味中枢兴奋,感觉更苦,这属于正反馈调节;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神经冲动)形式进行传导。
【小问3详解】
分析题意,苦味物质刺激苦味感受器产生兴奋通过神经传导到GCbt区产生苦觉,并抑制脑干甜味中枢,甜味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CeA区,故哺乳动物在摄入苦味和甜味混合食物时通常只能感受到苦而不是甜。
【小问4详解】
据图中信息,当动物摄入甜味物质,能在大脑皮层CeA产生甜的感觉,但该信息不再传至苦味中枢,所以甜不压苦。K+Q混合时小鼠刚开始只会感受到苦味,而与单独的苦味Q舔食次数相同,又因为小鼠对单独的甜味K舔食次数会更多。
故选A。
【小问5详解】
据图中信息,当动物摄入甜味物质,能在大脑皮层CeA产生甜的感觉,但该信息不再传至苦味中枢,所以人类及大多数哺乳动物进化出“甜不压苦”的现象,该现象的生物学意义最可能是摄入苦味“危险物”时不被甜味所遮盖,在野外更容易生存。
【小问6详解】
由表格可知,苦味中枢和X区都不刺激,S神经元兴奋(+),C神经元抑制(-);由图2可知,若刺激苦味中枢,不刺激X区,则S神经元兴奋加强(++),同时也促进X释放神经递质抑制C神经元兴奋(-)。若不刺激苦味中枢,刺激X区,则抑制C神经元兴奋(-)。故图中,①②③依次为++、-、-。
【小问7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SARS-CV-2侵染味觉感受器可能导致患者失去味觉。样地名称
绿灌丛样地
木荷林样地
栲树林样地
演替阶段
前期
中后期
顶级
群落顶层高度(m)
5-7
12-20
15-25
生物量(kg/hm2)
158316.2
246049.8
158395.2
选项
实验内容
获取数据的方法
A
探究果蝇种群的增长
采用直接计数法,待果蝇麻醉后进行计数,计数结束后放回培养瓶中培养,每天观察、计数
B
观察记录鱼缸中群落的变化
从鱼缸的不同水层吸取水样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分别观察记录浮游生物的种类
C
不同群落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用镊子拣出体型较大的动物进行统计,体型较小的动物用土壤取样器进行分离统计
D
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
用塞氏盘测定水质透明度,用pH计测定酸碱度,用氨氮分析仪、 总磷分析仪完成水体中相应物质测量
子代表现型
亲本组合
组合一:
亮红眼×残翅♀
组合二:
亮红眼×黑檀体♀
组合三:
亮红眼×正常眼♀
F1
暗红眼灰体
F2
暗红眼灰体:暗红眼黑檀体:亮红眼灰体=2:1:1
组别
刺激特定脑区
神经元兴奋程度
苦味中枢
X区
S神经元
C神经元
1
不刺激
不刺激
+
—
2
刺激
不刺激
①
②
3
不刺激
刺激
+
③
浙江省深研2024届高三2月选考模拟卷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深研2024届高三2月选考模拟卷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2024届浙江省高三2月选考深研模拟卷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浙江省高三2月选考深研模拟卷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深研2024届高三1月选考模拟卷(首考专用)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深研2024届高三1月选考模拟卷(首考专用)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2024届浙江省高三1月选考深研模拟卷首考专用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浙江省高三1月选考深研模拟卷首考专用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高三选考科目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二): 这是一份2024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高三选考科目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二),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