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雁门太守行》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原卷版)
展开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主旨: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场面,准确地表现了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用极凝练的方式概括了这场战斗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表达了官军全体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B.首句写景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借日光显示敌军威武雄壮。
C.诗人引用“黄金台”的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D.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2.对下面这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古题,“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第四句是说边塞上的泥土在晚霞的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丽。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说明了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3.下面对《雁门太守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白天的画面,既是写景,也是写事,用“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渲染出紧张的气氛。
B.第三四句分别从视听两方面写出阴寒惨切的战地场面,正面写出战争的悲壮。
C.“半卷红旗”写出了乘夜奔袭之状,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慷慨悲歌之地。
D.结尾两句用燕昭王黄金台招揽天下之士的典故,点明诗作主旨,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忘身报国之情。
4.对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借黑云显示守军严阵以待的士气。
B.第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战场的悲壮气氛,表现了战斗的激烈残酷。
C.第三句写部队夜袭和奋战的场面,最后一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
D.全诗多处使用描绘色彩的词语,形成一种浓墨重彩的美,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5.选出下列对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是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B.首联写景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C.颔联先后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D.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6.选出下列对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的抒情诗。首句一个“压”字,写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而次句则写出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B.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但在“角声满天”中,边塞大地呈现出斑斓色彩,富有生机。
C.后四句写战场上夜寒霜重,将士们面临困难,却满怀壮志豪情,引用燕昭王的典故,含蓄地抒发了将士们杀敌报国的心愿。
D.这首诗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用词色彩秾艳,既新颖,又显得很妥帖。
7.阅读诗歌《雁门太守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律诗,诗的前六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写景叙事,最后两句“报”和“死”两个动词,前后呼应,直抒胸臆,具有极强的震撼力。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黑”一“金”,给事物涂上浓重的色彩,表现敌军的气焰嚣张和守城将士的雄姿英发,两相比照,爱憎分明。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通过听觉、视觉描写,渲染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活用燕昭王在易水筑台纳贤的典故,抒发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
8.对《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
B.“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写出了惨烈悲壮的战地景象;秋色中,号角声震天动地;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C.“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敌军半夜突袭“我”军,已到易水,此时天寒霜降,“我”军红旗半卷,战士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奋战沙场、报效朝廷的决心。
9.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运用了“黑”“金”“燕脂”“紫”“红”等浓重色彩,烘托凝重而惨烈的战斗气氛,以色彩斑斓的战争风云,构成了悲壮、奇特的意境。
B.“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正面描写战争的规模。
C.“临易水”表达出将士们悲壮激烈的豪情;“霜重”点明天冷霜重,通过自然条件的不利暗示战争形势的严峻。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运用典故,写出了将士们边城苦战,怀抱为国捐躯的壮志,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10.选出对《雁门太守行》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方孤城扑来;我方将士泰然不惧,准备出击;角声在满目萧瑟的秋天中回荡,战场上鲜血遍染,为这日落前的画面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
B.“甲光向日金鳞开”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C.“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运用典故,表达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原文
译文
鉴赏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城墙仿佛将要坍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炼字:“黑云”一词营造出大战开始之前紧张的氛围,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也衬托出将士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军中号角声震天动地;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内容:“角声满天”表现战争的规模。鼓角齐鸣,杀声干云,战争是残酷的,而“秋色”又是美丽的,将反差极大之事凝于一句,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雄浑壮烈之美。
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做了铺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
内容:“半卷红旗”写乘夜奔袭之状。“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渲染了悲壮的气氛。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了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视,(将士们)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用典:用燕昭王黄金台上延揽天下之士的典故,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提携玉龙”是提着宝剑的意思,表现出官军将士们的忘身报国之情。
情感:“提携玉龙为君死”直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的心愿,表达了官军全体将士报效朝廷的决心。
九下《过零丁洋》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九下《过零丁洋》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解析版),共7页。
九下《过零丁洋》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原卷版): 这是一份九下《过零丁洋》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原卷版),共5页。
九下《满江红(小住京华)》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原卷版): 这是一份九下《满江红(小住京华)》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原卷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