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高考语文作文 第03讲 材料作文如何打造亮点?(课件)作文指导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导语: 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写作如同作画一样,推陈出新,更能展现个人素养;妙手著文,方能成就顶尖佳作。作文创新是对文章立意、选材、结构、表达等方面的要求。具体阐述为:(1)见解新颖;(2)材料新鲜;(3)构思新巧;(4)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5)有个性色彩。
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切忌字迹潦草。但应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
来自高考网上阅卷的截屏
客观选择题(3道,共计9分) 主观简答题(2道,共计8分)
打造作文亮点的重要 被喻为“半壁江山”的高考作文,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如何摆脱平庸?如何提升作文品位?如何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而收获一份惊喜?其中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打造作文“亮点”。 所谓“亮点”,就是那些作文中能够使人眼睛一亮的东西,就是作文的魅力所在,就是作文的创新得分点。如果想让你的文章更精彩,就必须善于捕捉亮点,精心打造亮点,这样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慧眼,才能让他毫不犹豫的给你打高分。亮点是作文的魅力所在,亮点越多,文章就越精彩。
原稿:《四季之乐》 春回大地了。轻轻松松换上春装,潇潇洒洒打个电话:“三月,我们去踏青。”蜂喧蝶舞,树笑花闹,我们去那快乐的老家,追寻春的倩影。笑声奏响了清流,脚步惊醒了春草,心情感染了万物。春风里,我们尽情跳舞。景好美,心好乐,情好悦。“喀嚓”,友人定格下我灿烂的笑容。阳春美景令人陶醉,是春风吹醒了我刚刚经历冬眠后的快乐。 炎炎夏日,夹一本书,我躲进了竹林,眼睛旅行在竹林的小道,心灵便开始散步在美妙的故事中。曼妙的自然之景里,我放任在美妙的书本之旅上,我忘情着。情飘着,心也荡着,直到山那边的快乐王国。蝉的大联唱中,昭君出塞时的黄沙,貂蝉月下轻舞时的团扇,玉环华清池洗浴时的白绫,西子浣沙时的波纹,已是潜意识里的另一种快乐!让人慨叹的乐,原来在夏日树阴下的书页里。
然而,愁云散尽乐不尽,秋至喜随亦未知。梧桐结出了黑黑的籽,枫叶换上了红红的衣。于是快乐便装满了梧桐籽,夹满了枫叶片。月上柳梢头,我独自吹笛黄昏后。一种意境,它朦胧着一支乐曲,它飘荡着。我邀明月共舞,月无语,惟有清辉悠悠,送我一份清幽.之乐。有点儿枯败的柳枝不想扫我兴,送我一段婆娑舞。我吹着,它舞着,月夜里,这儿有一幅欢乐的清秋图。 冬雪预兆出一个丰年,呼唤出丰年竹篮里的风情。雪花飘飘,如白蝶舞空,似仙鹤蹈云。房白了,树白了,人也白了。粉妆玉砌的世界里,孩子们在嬉戏,我也在嬉戏。给雪翁抹个鬼脸,给雪婆涂个红唇,给雪郎戴个瓜帽,给雪姑系块红绸,快快乐乐,无长无少,无忧无虑。寒气早飞九天外,暖意正蕴五脏内。这是一幅冬欢图,它的线条是好心情,它的色彩是心情好。
四季皆可乐,乐在四季中。常与四季下棋,以心作注,以乐为子,睹得风风火火,赢得快快乐乐,何乐而不为?
修改稿:《四季可乐 乐在四季》 四季之乐,虽各不相同,却各有情调。——题记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春回大地,轻轻松松换上春装,潇潇洒洒打个电话:“三月,我们去踏春。”风喧蝶舞,树笑花闹,我们去那快乐的老家,追寻春的倩影,笑声奏响了清流,脚步惊醒了春草,心情感染了万物。春风里,我们尽情跳舞。景好美,心好了,情好悦。“喀嚓,“友人定格下我灿烂的笑容。阳春美景令人陶醉,是春风吹醒了刚刚经历冬眠后的快乐。
修改稿:《四季可乐 乐在四季》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炎炎夏日,夹一本书,我躲进了竹林,眼睛旅行在竹林的小道,心灵便开始散步在美妙的故事中。曼妙的自然之景里,我放任在美妙的书本之旅上,我忘情着。情飘着,心也荡着,直到山那边的快乐王国。蝉的大联唱中,昭君出塞时的黄沙,貂蝉月下轻舞时的团扇,玉环华清池洗浴时的白绫,西子浣沙时的波纹,已是潜意识里的另一种快乐!让人慨叹的乐,原来在夏日树阴下的书页里。
“一片梧桐一声秋,一支芭蕉一分愁。”然而,愁云散尽乐不尽,秋至喜随亦未知。梧桐结出了黑黑的籽,枫叶换上了红红的衣。于是快乐便装满了梧桐籽,夹满了枫叶片。月上柳梢头,我独自吹笛黄昏后。一种意境,它朦胧着一支乐曲,它飘荡着。我邀明月共舞,月无语,惟有清辉悠悠,送我一份清幽.之乐。有点儿枯败的柳枝不想扫我兴,送我一段婆娑舞。我吹着,它舞着,月夜里,这儿有一幅欢乐的清秋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冬雪预兆出一个丰年,呼唤出丰年竹篮里的风情。雪花飘飘,如白蝶舞空,似仙鹤蹈云。房白了,树白了,人也白了。粉妆玉砌的世界里,孩子们在嬉戏,我也在嬉戏。给雪翁抹个鬼脸,给雪婆涂个红唇,给雪郎戴个瓜帽,给雪姑系块红绸,快快乐乐,无长无少,无忧无虑。寒气早飞九天外,暖意正蕴五脏内。这是一幅冬欢图,它的线条是好心情,它的色彩是心情好。
四季皆可乐,乐在四季中。常与四季下棋,以心作注,以乐为子,睹得风风火火,赢得快快乐乐,何乐而不为? 诗情画意中,春之萌动,夏之热烈,秋之丰硕,冬之纯真,充实人生四季。跳跃着鲜活的快乐,彰显着生命的真谛。让我们铭记:四季因快乐二多彩,人生因快乐而充实!
一、巧用“题记”表明主题:女为悦己者容,文为悦己者撰。考场作文要亮点频现,让阅卷老师的法眼为之一亮。高考作文阅卷就像流水线,一波未伏,一波又起,阅卷者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情把你的文章当咖啡细斟慢饮,其间深藏的况味,是不大容易看出来的。因此,如果能刻意的在文中设置几个醒目亮点,以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如是,作文便“入流”了。而题记,占据着标题之下、正文之前的“抢眼”位置,其意义自然可不小觑。拟一个开宗明义、画龙点睛、渲染气氛、意味绵长的活画出作文灵魂的题记,是大有必要了。
一、巧用“题记”表明主题: 题记具有意蕴丰厚、情味绵长、语句精美等特点,倍受阅卷老师的青睐。一篇文采飞扬的正文,再加上一段精练出彩的题记,就像画家“画龙点睛”一样,必能使文章通篇生辉,让人耳目一新。题记的语言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借用名人名言,可以引用一首小诗(或若干诗句),可以是俗语箴言,还可以是一段自我感悟的文字;抒情性和哲理性是题记的主要特点。题记的写作要点就是:短短的语句,美美的语言,淡淡的感情,浅浅的哲理。
(1)巧用比喻,形象含蓄示例一:日子像手中的细沙,一不留意,就纷纷从指间流逝,而且义无反顾。——《翻检日子》示例二: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戈壁滩,而我们一生的努力,就是让那里开满鲜花。——《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示例一,将日子比作滑滑的掌中细沙,这本身就很富有动感和美感,点出日子之本质,贴切而又饱含哲理,接着,正文中小作者又以意识流的手法翻检日子中的零乱碎片,以自省的姿态思考成长的话题,与题记浑然一体。示例二,将人生喻为花朵,鲜明生动地亮出观点,统领全文,使文章增加了浓郁的诗意与深邃的哲理,说理精彩,善于用诗化语言抒怀议论,显示了考生开阔的视野与丰富的积累。
(2)活用诗句,增强底蕴示例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独上高楼》示例二: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血的手指,才能
(2)活用诗句,增强底蕴示例一,借王国维对词中境界的描述,暗示了“独’’与“高”并存,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境界的理解。当清醒的“自我认识’’与世俗的“他人期望”不能一致时,“独上高楼”便成了考生心中理想的选择,考生巧用诗词作题记,不仅体现了本文的主旨,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示例二,巧妙地用泰戈尔名言,与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非常吻合,不仅增加论证的可信度,更增添了文章的哲理性。
(3)对比反衬,凸显主旨示例一:高楼越来越多,空间越来越小。冷漠越来越多,温情越来越少。然而,感动,正以它清淡却足以令人动容的方式,诠释人文的内涵。——《感动,点一瓣心香》示例二: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小半;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你就几乎一贫如洗了。——《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
(3)对比反衬,凸显主旨示例一,采用两组对比,客观而冷静地展示了残酷的现实,表现了物质空间与心灵空间双重狭小的处境。但考生高扬主旋律,看到了时代的亮色,“悲”而不“怨”,“暗”中有“亮”,在这样的危机之中,凸现了“感动”的意义,令人眼前一亮。文章用题记的形式,开篇即亮出自己的观点,为读者阅读全文提供了明晰的思路。示例二,为突出主旨,用对比方式层层推进,先言钱之重要,继而写健康之重要,最后一句用“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你就几乎一贫如洗了”,将思想一目了然地推到了读者的面前,便于读者宏观把握。
(4)层递排比,增强语势示例一:庸者,相信别人,怀疑自己;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别人;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示例二:年幼时,父亲是一道港湾;年轻时,父亲是一尊偶像;中年时,父亲是一段岁月;年暮时,父亲是一部史书。——《如山父爱》
示例一,从形式看,采用了层递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说理的语势;从内容看,将“庸者”、“愚者”、“智者”进行对比,强调了智者的辩证与正确:庸者迷失自己,愚者迷信自己,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示例二,从句式上看,简洁整齐;从内容上看,富有诗情画意;从修辞上看,全句构成排比,每个分句又是一个精美的比喻,它形象地道出了父亲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的重要影响与作用,反映了对父亲的尊敬与感激之情,排比造势,酣畅淋漓。
(5)点晴一笔,照亮全文示例一:朝阳与落日总是更能令人感动,只是因为那一刻他将正午的锋芒熔成了圆润的辉光。——《圆润锋芒》示例二:我是这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我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啊/惊鸿一般短暂/像夏花一样绚烂。——《生如夏花》
(5)点晴一笔,照亮全文示例一,正文通过两幅图画展开联想,列举了大量少年才华横溢的诗人最后成为渐臻圆满、真正成熟起来的文人,提示了年少时的锋芒,在成长中会使自己圆润、丰盈的人生哲理。题记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将文章的旨意表达得淋漓尽致。示例二,通过流行歌曲——朴树的《生如夏花》中的歌词,表达了在短暂的中学时光中,也要创造辉煌的主题,开篇揭旨,凤头展彩。
二、立意新巧【技法点拨】 1.立意准确,是作文的第一步 考场作文是戴着镣铐的舞蹈,作文立意创新必须以准确立意,切合题意为基础,否则一味求新只会南辕北辙,得不偿失。准确立意需要把握题目限制性语言, 理解出题意图,抓住关键词立意。在材料范围内作答方能无忧。 2.推陈出新,辩证思考展新风 提到求新,一般我们会想到求异思维,即综合考量多角度思考,随后选择立意最为新奇之处。对于我们高中生而言,所谓求新,更重要的是综合考量,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思考,而后展现自己丰厚的学识,思维的光辉。
【示例】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剖析】(1)立意准确,是作文第一步。考生可以先从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第一句“装着读者”“倾听读者”,强调了“读者”的重要性。第二句话则强调坚持自我的重要性。第三句话中的“作家”“作品”“读者”都加了引号,说明这三个词有特殊的含义,用“创造生活”来修饰“作家”,并且指出生活就是“作品”,意在告诉考生不是写作家的创作,而是写“我创造生活”,写“我创造生活”时如何处理他人与自我的关系,即要求考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把握“坚守自我”与“倾听他人”的关系。 (2)推陈出新,辩证思考。“坚持自我”与“倾听他人”可以有以下几种关系:两者可以是选择关系;可以是并列关系,既要“坚守自我”又要“倾听他人”;也可以是递进关系,要“倾听他人”更要“坚守自我”;还可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倾听他人”中“坚守自我”。相对而言,选择关系顾此失彼,相对思维简单,不能体现立意之新;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更为常见,更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状态;而对立统一的关系则体现了思维的辩证,更有深度,对思维能力有深入要求,能够想到的人也更少,更能出新。
【亮点借鉴】 我手写我心,他手琢益精。本文作者认为“初心不改,我行我路,这部作品的底色方能是无悔的亮色”,分论点直指“坚持自我”的重要性,“底色”二字形象阐释了“坚持自我”与“倾听他人”的关系,可谓深刻;“白玉有瑕,美中不足,这部作品字里行间仍待品评指点。”中“白玉有瑕,美中不足”则是对情况进行分类和限制,体现了立意的针对性,“仍待品评指点”则是在统一的视角下对“倾听他人”的合理解读。总的来看,该文结构清晰,立意清楚,将“坚持自我”与“倾听他人”辩证统一思考立意,棋高一着,体现了创新的魅力。
三、材料出新 【技法点拨】 素材新用两大招 大招一 素材叙述有新意 中学生阅读经历往往相同,素材使用也常常撞车,更不用说某些经典素材已经成为陈词滥调,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在“素材叙述”上下功夫,放大招。比如在素材的选择上,遵循“别人都知道的尽量不说”或者简洁说,即素材求新不赘述;如果找不到更合适的,那就遵循“别人都知道的巧妙说”,即抓住细节说,比别人叙述得更详细; 形象再现说,比别人表述得更形象,“如临其境,如见其事”。
【示例】巴金在《家》中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争取。”面临困境,始见本色。有人不惧风险,舍身为民;有人毫不犹豫,逆流而上;有人毫不畏惧,无忧无虑。我惊叹,黄继光为了战友们的行动成功,用自己的胸膛,紧紧贴住机关枪口;我震撼,面对熊熊烈火,邱少云于其中纹丝不动,任凭火光肆虐,缓慢而痛苦地夺走自己的生命。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中说:“时光如流水,日月如梭,但那些伟大的历史瞬间总是会被人们铭记。”同样,那些在抗美援朝中抛头颅、洒热血的中国面孔,永远会被我们铭记。 (八省联考《千面承华夏,万载铸国魂》)
【剖析】在上文选段中,黄继光与邱少云的事例可谓家喻户晓。那么如何推陈出新,采用更好的角度叙述呢?作者首先采用了主观性极强的句子,用对称的句式叙述;其次语言极为简洁,抓住两位英雄人物的主要特征叙述,铿锵有力; 再者其中“机关枪口”“熊熊烈火”等细节描述增强了现场感,比客观陈述历史事实更具有感染力。
大招二 材料论证新角度 材料的使用最终是为了论证论点服务,故而材料使用求新还得从论证的角度出发,选取更为切合的角度,用多种方式论证,更能体现文章的新意。常见的对某一事例的论证角度有:正论,即通过正面事例直接证明该观点的正确性;反论,通过反面事例来阐释不这么做的危害,从而使读者对正面观点更有认同感;假设论证,一般指向对正面事例的假设反面论证,即“如果没有这么做”会怎么样……在考场上,考生应该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多角度论证观点;在同一素材使用上,则应恰当选择方法,好的论证角度事半功倍。
【示例1】秉持内心,但不囿于自我。若苏格拉底被城邦之民的控诉动摇,那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的时代变革便会大大推迟;若哥白尼被天主教的炮烙之刑吓退,那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愚钝将带来更黑暗的时代;若谭嗣同为守旧派冰冷的长刀而畏惧,那愿以颈血刷污政的豪壮之气将湮没俗尘;若鲁迅为国民政府的枪眼而畏葸不前,那中国人民思想的灯塔便会熄灭。思想是自由的,内心是坚固的,自由思想、坚固内心是我们创作的灵魂。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在他人笑我太疯癫时,唯有自由思想、坚固内心时所有力量与希望的源泉,也是最后的安身之所,亦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底气。
【剖析】该段主要采用事例论证的方法证明“秉持内心,但不囿于自我”的论点。在材料的选择上,哥白尼、谭嗣同、鲁迅等人可谓人尽皆知,事例内容也广为熟知,材料并不新颖。但作者巧妙转换论证角度,用“假设”的方法来推论,“旧材翻新”,三者又成为一体,格外具有气势。该段展现了作者巧妙出新的思维特点。
【示例2】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又有“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的古训。这都为我们指出了一条道路:应当虚心地听取他人建议, 以弥补自己各方面的不足。齐王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富国安邦;项羽狂妄自大,一意孤行,自刎乌江。前者听取了邹忌的忠言,因而做出一番成就;后者不听范增建议,所有努力毁于一旦。通过这两人的对比,我们应该能感受到听取建议的重要性。我们天生都有不足之处,都会犯错,既然别人好心为我们指出并提出改正方法, 我们何必固执己见,拒绝进步呢?由此观之,唯有吸纳忠言,方能改正缺点,走正确之路,书成功人生。 【剖析】该议论段运用多种论证手法,摇曳生姿。在素材的使用上,将齐王和项羽进行对比论述,语言简洁,观点鲜明。通过组合的方式使两个相对“陈旧”的素材焕发出了新的风貌,这便是论述出新的典范。
四、结构新巧【技法点拨】 写文章的艺术如同建筑艺术,能够抓住人眼球,吸引人的文章要同建筑一样有新意的外形。不管是门楣还是立柱,不管是哥特式还是中国传统古典建筑,好的文章都要有自己鲜明恰当的外形,既能够承载内容,又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新巧的结构,从整体而言指向议论文整体的结构布局,即分论点的排布;局部的新巧则体现在文章标题、开头和结尾等亮点的打造。
(一)整体结构安排 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有如下几种:(1)并列式;(2)正反对照式;(3)递进式。 1.并列式 并列式指分论点之间呈现横向的并列关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加以论证。并列式结构要想出彩,要注意论点设置不得重复,同时注意分论点之间句式的整齐呼应。 例如:以“阅读”为中心的并列式结构: 【赏析】上述示例中,围绕“阅读”中心,从阅读对象上加以分类并列,三者呈现出不同的领域和对象,由实入虚,并列成文,让读者感受到阅读的广博和阅读带给人深刻的影响。
2.正反对照式 正反对照式一般以两个分论点,一正一反对照论点,文章结构清晰,论证观点鲜明。如以“思”为中心的文章,分论点一多思的重要性,从正面论证好处;分论点二少思的坏处,从反面论证其危害。二者共同发力,指向文章中心。 3.递进式 递进式的论点安排往往遵循内在的逻辑思维,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层深入一层论证观点。在日常的习作中,应有意识地练习使用递进式的文章结构模式,使文章有新意。
【赏析】本文结构非常清晰。从“纳人之所谏,行己之所选”两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看似并列,但实则内有玄机。作者在分论点之前进行了界定分类,即应于“启笔”之前,构思之时,听取他人建议;应于“启笔”之后,行文之时,坚持自己的内心,摒除他人干扰,不乱于心,不困于行。“先后”的设置体现了作者思维的全面与辩证,同时使分论点之间呈现出递进的思维之美,结构之新。
(二)局部出新 在局部安排上,好的标题、开头、结尾都能使文章增色,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达到出新的目的。 1.标题出新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有新意的标题更能够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常见的拟题方法: (1)引用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电影片名、歌曲名等拟题。名言警句等具有语句凝练、含义深刻、易懂好记的特点,直接引用以之为题,可以使文题典雅大方,新颖生动。如谈自信的文章可拟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2)仿写、借用、改写成语、格言、俗语、歌词拟题。巧妙的仿写、借用、改写,可以使题目鲜活别致,新人眼目,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仿照诗歌改写的文章题目《金钱诚可贵,诚信价更高》就能够更鲜明地突出观点。
(3)巧用修辞手法拟题。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能使文题生动形象、精练紧凑、含蓄隽永,可谓锦上添花。文章的题目和内容一样,需要形象生动有文采。运用修辞手法拟题可达到熠熠生辉的效果。如标题《理想的阶梯》运用比喻,形象鲜明;标题《反对自私自利,提倡奉献精神》运用对比,观点突出;标题《千面承华夏,万载铸国魂》采用对偶,铿锵有力;标题《祖传的就好么?》采用反问,引人思考;标题《“和平曲”里无和平》采用粘连,音韵和谐;标题《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运用顶真;标题《见义勇为与见义勇“围”》采用谐音双关,新人耳目……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文章亦是如此。清人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若审好了题,立好了一,理清了思路,再打造出一个不同凡响、引人入胜的开头,那作文就有了吸引力,能达到阅卷老师“尝一口想得一杯”的效果。“风头”乃文章的关键,积累好的开头样式,平时写文章有意运用,形成自己的套路,高考写作时最好不要再玩新花样。常理上,阅卷老师一般喜欢充满才华的语言文字,如果在文章的开头就激起了阅卷者的兴趣,那就为获取作文高分加重了砝码。
(1)排比入题,先声夺人爱,有的时候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诺,但她一定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爱,有的时候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壮,但她一定需要心有灵犀的默契与投合;爱,有的时候不需要雄飞雌从的追随,但她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与理解。排比,能增加文章气势,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状物能景象纷呈;叙事能酣畅淋漓;说理能气势磅礴;辩论能排山倒海;抒情能汪洋恣肆。
(2)对称开篇,齐整明快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清晰透明的美,但我们不能否认杏花烟雨,雾中水月也是一种美;江北高山,奇峰突兀是坚定透彻的美,但我们不能否认江南小桥,雾锁楼台也是一种美。生活也是如此,精确的数据,经典的公式是严谨之美,而深刻的散文,瑰丽的诗篇更是体现着生活的朦胧之美。 ——《朦胧之美》
(3)梯式开头,突出视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掩映其中。熙熙攘攘的人群。来来往往,过客匆匆,却如空中找不到的一丝真实。从第一行到第三行,字数由少到多,形成视觉上的台阶效果。但一定要是清新流畅的文字,如果是味同嚼蜡的文字,单纯做一个阶梯就没有任何意义。
(4)诗词开篇,凸显底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谈意气》
(5)引文入题,典雅厚重清代张潮《出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当面对大海;面对着这片蔚蓝;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为知己呢?引用前人文句,顺着引文的文气,巧妙引出话题。(6)警句突现,启迪入题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生与死,除了那几声欢呼,几阵痛哭外,便再没了别的。那么,生与死之间的——生命呢?——《生命是什么》警句式的开篇令人注目。“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生死之间是生命”,凝练、平易、深刻、精辟。
(7)对话开篇,引人入胜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涅磐前对弟子说:“你看看我的牙齿,怎么样?”“都掉光了。”“那么舌头呢,还在吗?”“还在。”“所以说,坚韧的东西总是比坚硬的东西强”。——《坚韧——我追求的品格》一则深透禅机的对话,引出了“坚韧”的内涵,推出了文章的观点。
(8)设置悬念,引人深思纷繁人间千万之事,人生匆匆不过数十载。时光流逝,纵然我们记住了亲人的叮咛,友人的祝福,情人的蜜语,一些伤心往事却难免淤积于胸,块垒难消。面对万千世事,我们该忘记什么,又该铭记什么呢?答曰:忘记失败痛苦,铭记美好快乐。——《那阵风吹过》先用设问制造悬念,然后巧妙的回答,点明主旨。既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又巧妙的引起下文,可谓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9)故事寓言,倍感新鲜2018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这位学者的答话得到了与会科学家的赞同。——《智慧的起点》
(10)事例开篇,简洁铺陈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3.过渡出新 过渡句段对于文章的整体架构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它是连接上下文的桥梁或纽带。如果考场作文中没有恰如其分且文采斐然的过渡句段,文章就会给人一种不自然或者雕琢的痕迹,从而构成阅读障碍,造成分值的下滑。说起过渡句段的作用,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说:承上启下。这固然不错,然而如果仔细研读各种满分作文过渡句段的上下文,耐心品味其前言后语,我们就会发现在这高度概括过渡句段的“承上启下”四字里,还应包含更为明确的意义和内容,那就是强化主题,沟通文意,画龙点睛,完善结构。考试作文时,我们只有在内容的开合处和转换处巧妙地设计出耀人眼目的过渡句段,才能让评卷老师抓住题旨,把握中心,顺理成章地理解作者在行文中的良苦用心,从而于瞬时之间理解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结构严谨,过渡自如,衔接自然,细针密线,天衣无缝,就会达到获取高分之目的。
3.过渡出新 (1)叙述过渡指连接段与段、章节之间的叙述性文字。如中考满分作文《飞动的日子》就采用了这种过渡方式。我们年轻,因为我们真诚;我们自信,因为我们善良;我们潇洒,因为我们热爱生命。成长中的每一个人或许都经历过初三这一年,或许都尝到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但最令我难忘的却是初中生活中的一个个慢镜头……这一段作者直接叙述,将目光指向初三,拉开了故事的序幕。简洁明快,自然流畅。此法常用于记叙文。
3.过渡出新 (2)设问过渡指利用设问句做段落、章节之间的过渡。有的只有一句,有的单独成段。如作文《四季世界情》的每一段过渡都是采用设问形式。四段的过渡句是:“春天,你是否被那可憎的病菌搞得心烦意乱?但你又可曾想过大地复苏便在春?”“夏天,你是否被那灼人的烈日烤得面红耳赤?但你又可曾想过跳入水中时的顿感凉爽,冰凉的河水亲吻你时的舒心惬意?”“秋天,你是否感到‘自古逢秋多寂寥’?但你可知万般收获皆在秋?”“冬天,你可曾被寒风冷血封在屋子里?但你又可知年长一岁便在冬?”这种过渡结合了设问与排比的特点,线条清晰,层次分明,意蕴深厚,不同凡响。此法常用于散文、记叙文。
(3)排比过渡指用排比段做文章各层或各段的开首句或结束句,构成层次或段落间的排比,由排比句替代内容的过渡。如作文《今夜星光灿烂》就是采用这种过渡方式。文章的前三段过渡句分别是:“是在想爸爸妈妈吗?”“是在那想那只可爱的小猫吗?”“是在那想那曾经美丽的故乡吗?”后三段则稍加变化,分别是:“哦,伊拉克女孩,别哭了。”“哦,伊拉克女孩,别哭了。”“哦,伊拉克女孩,抬头看看星空吧,今夜,星光为你灿烂。”在这几句过渡句中,句子的结构基本是一致的,只需将个别词语稍加改动即可,运用起来并不难。此法可运用于各种文体。
(4)标题过渡是指在较长的文章里,在各部分之前冠以小标题连接文章整体的过渡。在各部分前加小标题,读者心理上会出现连续感,读完一个标题的内容,自然想到该读下一小标题了,这样,文章自然就畅通了。如作文《耕耘友善,欢乐一片》分设了三个小标题,讲述了三个小故事。三个题目是:花絮一朵——初识友善花絮二朵——化解仇怨花絮三朵——联结友谊三个小标题前后关联,自然过渡,非常巧妙。此法可运用于记叙文、散文。
(5)转换话题过渡指由一个意思转换为另一个意思的过渡。转换话题可以明白告诉读者。如作文《自信——照耀我们成才的明灯》有这样两段:是的,自信是人生的一盏明灯,它照耀着我们成长,它照耀着我们走向成熟的人生。先说一个真实的故事吧!俄国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拉夫斯基,……这种过渡方法简单实用,可以迅速转入下面的话题,显得简洁明快。此法可运用于议论文、散文。
(6)关联词语过渡指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上下文贯通起来的过渡方法。这些词语有: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然而、可是、既然、即使、如果、只要、于是、因此等等。如作文《自立——自强不息》有这样三段:什么是自立?大部分人会说: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依靠自己的力量生活,就是自立;不伸手向家里要钱,自己打工,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这就是自立的表现。但我觉得,如果上述这种种行为就是自立的全部内涵,那么对自立的理解就未免太肤浅,太狭隘了。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一个青年人的真正自立呢?
4.结尾出新 好的议论文结尾犹如豹尾,既能收束全文,再次回扣观点,又能余音绕梁,留给人深沉的思考,使文章走向更高的境界。我们同样以2021年八省联考“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为例展示结尾的新意与妙处。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也有人说,有了凤头,还需豹尾。文章的结尾同开头一样,是文字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其内容发展的自然结果。元人乔梦符认为,好的结尾应短小精悍,刚劲有力。明人谢榛说,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以上种种,皆言结尾要简洁有力,“如截奔马”,留有余味,言有尽而意无穷,有余味而耐咀嚼。清人李渔则如是总结:“终篇交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留连,若难遽别。”所谓媚语,即富有文采、意蕴深刻的语言。有文采的结尾,耐人寻味,让评卷者爱不释手,久久不能释怀。有一个精彩的结尾,为文章留下最后一抹亮色,从而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该多好啊!令读评者“龙”颜大悦,击节赞叹,高分在握,岂不美哉!
(1)首尾呼应,凸显主旨(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
(2)言为心声,呼唤号召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3)巧妙发问,引入深思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这一切都源于自然。自然是伟大的。是神奇的。它与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紧。品味自然,不就等于品味生活了吗?一篇好的文章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要具有哲理启发性,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在上段文字中,作者在结尾巧妙发问,引发读者思考,将文章的意蕴加以深化,体现出作者思考的深刻性与独特性。
(4)引用佳句,多姿多彩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时,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5)抒情议论,气势不凡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丽的,美丽的青春在于奋斗,在于拼搏。愿天下的人们都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花一样的馨香!这段文字发于心,出于情,运用比喻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
(6)景物烘托,情景合一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这段结尾的特点十分突出,景物烘托的作用也很明显,小作者通过对雨后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两代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消失,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示例1】回扣观点,提升境界 回眸,不是停留,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走。我们肩负着复兴之重任,腾飞的伟梦,愿吾辈一丝尚存,此志不懈。未来,种种未知。于己,当勇于挑战,向高处进发, 予生命以广度与深度;于国,当集思广益,团结一心,守望相助。淬历代之精华,明黯淡之双眸——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不可须臾或缺。 《乘过往之剑,弄时代之潮》 【赏析】文段以“回眸,不是停留,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走”来反扣观点,再以 “于己”“于国”的递进关系点明面对未来的态度,提升思想境界。“淬历代之精华, 明黯淡之双眸”句式整齐,语言优美,增强了文学气息。
【示例2】联系自我,呼吁倡导 “少年心事当拏云”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应当铭记历史,秉持初心,勇迎挑战,挑起时代前进的大梁。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属于我们的时代即将来临, 前途光明,让我们勇洒热血,携手共同前进,共同书写新时代新篇章。 《不忘历史,迎接挑战》 【赏析】该结尾联系自我,呼吁倡导新时代的青年不忘历史,迎接挑战,深含时代气息,具有号召力。
【示例】化用名句,展望未来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更好的时代,这是需要青年一辈“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时代,亦是中华儿女应当“万众一心”的时代。让我们双目探望历史,双脚坚定地迈向更好的未来! 《眼望历史,脚迈未来》 【赏析】该结尾化用狄更斯的名句“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强调时代的最好、更好,展望未来,激励青年继往开来,迎接挑战。语言富有感召力。
【点评】 1.作者对身份把握精准,准确地契合了命题设置的交流语境,结合奥运健儿的竞技之美联系我们的传统之美,反思当下的“低美感”现象,与大家交流。 2.写作对象意识明确。作者的写作对象意识明确,面对阅卷老师,论述角度、深度俱佳。 3.主体论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遵循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写作思路,并体现出明显的批判性思维特点。
新高考语文最后一道大题写作,考查的是考生写作能力,其中包括审题立意、选取素材、写作技巧等,在教材中是有其依托的。针对高考这道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对教材中出现的文本进行归纳总结。
举例论证:文章第一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答: [明确] 作者列举了三个“送”的事例:①“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②“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③“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的魅力)本文充分发挥了比喻论证的力量,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答:
[明确] 本文中作者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在这一举例之喻内部嵌套三处小喻,构成排喻,一个“孱头”,一个“昏蛋”,一个“废物”。“孱头”代表了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昏蛋”代表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废物”代表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用比喻写出了当时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三种做法,显示了非“拿来主义者”的三种可笑行径。除此之外,还有“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之喻。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用“鸦片”比喻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用“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用“姨太太”比喻纯粹的糟粕、腐朽的东西。比喻的运用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
论证语言特色:《拿来主义》是一篇典范之作,其语言艺术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高度,具有鲜明的特色,请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答:
[明确] 本文除了巧妙运用比喻之外,还具有以下特色:①妙用反语,如:“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以“进步”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獗,大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算得”一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表明“活人替代了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作者对此是不屑不齿的。②善于仿词创造。即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定的词义,创造出新意。如“拿来主义”,“主义”指一种重大的原则和主张,是政治术语,而“拿来”是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的口语,这两个词十分有趣地嫁接在一起,不伦不类,惹人发笑。“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也很妙,不说“排外”,不说“卖国”,而说“闭关”“送去”,挖苦嘲讽的意味很强。
论述语言——语言生动形象,活泼风趣作者根据论述的内容引例设喻,恰当运用俗语、成语并翻出新意,从而深入浅出地阐明了道理。
1.比喻。把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文章比喻成“懒婆娘的裹脚”;把“语言无味”的文章则直斥为“面目可憎,像个瘪三”;把不看对象,乱写乱讲,比喻成“老鸦声调”;把罗列现象的形式主义比喻成“开中药铺”。2.俗语。如“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3.成语。如“装腔作势”“无的放矢”“对牛弹琴”“莫名其妙”“津津有味”“祸国殃民”“对牛弹琴”等。具有讽刺意味的语句。如“得胜回朝”“我们的老爷”“仿佛像个才子”“古代文人学士的学生”“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等。4.方言词语。 如“瘪三”“蹩脚”。.
.《反对党八股》语言生动活泼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适时恰当地运用谚语、歇后语、成语 和俗语,试比较鉴赏。【点拨】(1)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固定语句,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经验。如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春雾花香, 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等。(2)歇后语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歇后语通常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后 一部分是比喻的解释。如“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王婆卖 瓜—— 自卖自夸”“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等。(3)成语与俗语的区别是:①来源不同。成语大多来自古代典籍,俗语大多来自口头。②风格不 同。成语文而雅,俗语野而俗。③语法结构不同。成语为短语,俗语大多为句子。
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说理透彻为了把党八股的罪状及危害说得清楚透彻,作者综合运用了举例、引用、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用斯大林反侵略战争演说的简洁作为典型事例,论述要把文章“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以《资本论》为例,表明反对的是内容“空”的文章,并不是反对一切长文章。2.引用论证。在分析批判第2条罪状时,引用了鲁迅的话:“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另外,还引用了歇后语(“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等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3.对比论证。在分析批判第1条罪状时,用斯大林反侵略战争的演说与“我们的老爷写起来”“起码得有几万字”作对比,正面提出要把文章“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的主张。4.比喻论证。在分析批判第6条罪状时,用洗脸照镜子打比方。同一个比喻,使用两次。先从正面说明写文章做演说,要像洗脸一样认真负责,再从反面说明偶然不洗脸危害不大,写文章做演说,如果不负责任,危害就会很大。
八、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节 日对我而言,每次期中、期末考或大联考就是我的节日。别人害怕考试,但我丝毫不怵;不是因为我成绩特别优秀,成竹在胸,也不是因为我的神经坚韧异于常人,而是因为考试期间,我才能切身地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宁静——没有了唠叨,没有了叮咛,只觉得屋子里的整个世界都是属于自己。每次大考的前几天,我爸妈就会彼此心照不宣地开启“静默模式”。这次也是。四省大联考如期而至,老师们特别强调这次考试尤其重要,要求我们给予应有的重视。
【答案】例文: 节 日我家,电视机息屏,客厅里除了我“啦嗒”“啪嗒”的肆无忌惮的脚步声,就是猫咪饿肚皮饿到忍无可忍的“喵喵”声;这时老妈可不惯着它,不出三秒,就把它“发配边疆”——考试一日不止,就一日不准它接近家门十米。老爸爱听相声评弹,马三立与王凤山甫一开腔,不等我妈施展凌厉的“眼神杀”,我爸赶紧亮出“OK”手势,迅疾地将耳机戴上……耳根终于清静,我收获了难得的自由,但莫名的烦恼搅得人心神不定,内心的焦虑犹如万马奔腾。在书房里,我复习功课,倦了听听音乐,看看书籍,最后干脆把座椅放倒,来个“葛优躺”。这时候,爸妈是不会轻易打扰我的,有事他们会轻敲房门。
【答案】例文: 节 日我看了看桌上的钟,时针指向八点。以往,老妈这个点儿肯定会给我端进一杯温热的牛奶,但今天竟然格外地安静。难道老妈忘了?就算老妈忘了,老爸也不会忘啊!我坐直身子倾听——房门外阒无声息。不对呀!顾不得啥“四省大联考”了,我轻轻打开房门,客厅里果然没人。再经过爸妈的卧室,里面隐隐传来说话声……“你——说——咱们儿子是不是有心事啊?”是老妈的声音,不用看,就知道她肯定是一脸的担忧。
【答案】例文: 节 日“别多想了,这段时间考试一场接一场的,铁人也受不了啊——”老爸顿了顿,“不要多想,应该是学习压力太大。咱们要做的,就是别给他添乱!”虽然我是老妈的“心头肉”,但“知子莫如父”,还是老爸懂我。“你这没良心的,只知道听听,那相声能当饭吃啊!——去,把牛奶给儿子送去!”“嘘!小点声儿!”…… 我赶紧溜回房间关好房门。不一会儿,叩门声响起。我咧咧嘴角,揉揉脸庞,起身打开房门。老爸给我端来热气腾腾的牛奶。“来!趁热喝了!”
【答案】例文: 节 日我接过牛奶,温暖的感觉从杯子传到掌心。当着老爸的面,我三口两口喝完牛奶,然后长吁一口气。真的,一杯牛奶下肚,舒服多了!看着老爸关切的眼神和那欲言又止的样子,我绽出一个笑脸,“咦,老爸,您今儿个没听马三立?我还真有点儿不习惯呢!”“不听了,不听了,马三立的相声听多了也没啥意思——儿子,要不要下去跑跑步?放松放松?”“得了吧,老爸,您老散步还行,跑步还是拉倒吧!”我哈哈大笑,“老爸,我想吃鱼了,您跟老妈说说!”老爸推了推鼻梁上的眼睛,也哈哈大笑,“好嘞,清蒸鲈鱼一份……”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本题背景材料虽然“就地取材”,来自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但思考不能限于原材料,而要注意题干引导语,“‘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命题指向“当代青少年”,为考生指明了社会问题,即当代青少年的“安静”被打扰,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这也是一个突出的教育问题,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涉及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是青少年的正当诉求,因为他们需要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放松、沉淀、成长”,毕竟,人不是机器,特别是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成长阶段的青少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在全面形成。他们需要自我感悟、自我体会,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家长、学校和社会的片面说教或者是灌输。
引导语不仅指出了问题,还给出了原因,考生审题的关键就是要将问题明确化,具体化,将原因全面化、深入化。简单地说,就是要理清题干潜藏的因果逻辑,把握作文要论述分析的关键问题,即“为什么青少年的安静被打扰?”“为什么当代青少年渴望拥有自己的空间?”。思考到这个层面仍然不够,青少年希望拥有自己的空间这一诉求怎样才能实现,作文要给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体现出写作者的理性思维和时代视野。作文文体不限,若写成议论文,切忌空洞说理,原因要讲透,措施要明确,可以围绕“青少年为何需要自己的空间?”“这一诉求如何才
能满足?”展开论述,要有理有据。若写成记叙文,可以发掘自己成长过程中关于“身心自由”方面的故事,表现“我”与父母两代人之间对“自由”的不同看法,叙事可以运用“展现矛盾——消解矛盾”的叙事模式,以使故事曲折有致。作文中除了必要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之外,还要注意人物心理的刻画,以丰富人物形象,增强感染力。
【作文指导】高考语文作文 第01讲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课件)作文指导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作文指导】高考语文作文 第01讲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课件)作文指导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网络构建,考点解读,立意的要求,教材回归,真题剖析,年新高考Ⅱ卷,真题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03讲 材料作文如何打造亮点?(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03讲 材料作文如何打造亮点?(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不要“面子”吃暗亏,网络构建,考点解读,教材回归,真题剖析,年新高考2卷,真题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02讲 材料作文如何拟题(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02讲 材料作文如何拟题(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