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徐州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1.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2)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韩愈《_________》)
(4)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唯闻女叹息。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岑参)
2.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殷红( ) ②呜咽( ) ③秩序( )
3. 下面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以然 发扬兹长 深恶痛绝 狂澜
B. 锲而不舍 潜心贯注 炯乎不同 弥高
C. 鲜为人知 锋芒必露 妇孺皆知 赫然
D. 家喻户晓 燕然勒功 鞠躬尽瘁 咀嚼
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那些内心高贵的人,即使A(曲折 挫折)不断,即使被压迫在人生的谷底,他区别于他人的是拥有一张B(从容不迫 从容自如)的纯正的脸。脸如同一个人的心。林肯说,一个人活到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脸负责。在父母的无私之爱中孕育出的清纯美丽的脸,四十年后是否还能不染浊尘,无阿谀之风、汲汲之气、躲闪之态……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古往今来,那些优秀的、内心过着严肃生活的人,他们的外表。往往是本真的、朴素的:真正的清贵之气,不是一件精于裁剪的皮装,不是位高权重的地位,
不是异常显赫的家世,而是一颗对自己、对他人都无比真诚的心。
真正高贵的人,是那些能够超越自我,始终带着情感前行。
(1)文中A、B两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是: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2)请修改文中画线句子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 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河颂》选自《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诗人、文学评论家;陆定一,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B.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他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
C. “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D.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等。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
阅读下面甲、乙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6.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
(1)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
(2)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
(4)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7.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B.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何不炳烛乎
C. 夫君子之行 孰与昧行乎
D. 安能辨我是雄雌 盲臣安敢戏君乎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9. 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10. 诗词鉴赏。
竹 里 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
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回答小题。
①祥子看出来,出城一定有危险,要不然两块钱清华——平常只是二三毛钱的事儿——为什么会没人抢呢?他也不想去。可是那个光头的小伙子似乎打定了主意,要是有人陪他跑一趟的话,他就豁出去了;他一眼看中了祥子:“大个子,你怎样?”
②“大个子”三个字把祥子招笑了,这是一种赞美。他心中打开了转儿:凭这样的赞美,似乎也应当捧那身矮胆大的光头一场;再说呢,两块钱是两块钱,这不是天天能遇到的事。危险?难道就那样巧?况且,前两天还有人说天坛住满了兵;他亲眼看见的,那里连个兵毛儿也没有。这么一想,他把车拉过去了。
③拉到了西直门,城洞里几乎没有什么行人。祥子的心凉了一些。光头也看出不妙,可是还笑着说:“招呼吧,伙计!是福不是祸,今儿个就是今儿个啦!”祥子知道事情要坏,可是在街面上混了这几年了,不能说了不算,不能耍老娘们脾气!
④出了西直门,真是连一辆车也没遇上;祥子低下头去,不敢再看马路的左右。他的心好像直顶他的肋条。到了高亮桥,他向四围打了一眼,并没有一个兵,他又放了点心。两块钱到底是两块钱,他盘算着,没点胆子哪能找到这么俏的事。他平常很不喜欢说话,可是这阵儿他愿意跟光头的矮子说几句,街上清静得真可怕。“抄土道走吧?马路上——”
⑤“那还用说,”矮子猜到他的意思,“自要一上了便道,咱们就算有点底儿了!”
⑥还没拉到便道上,祥子和光头的矮子连车带人都被十来个兵捉了去!
……
⑦不知等了多久,始终没人来拉骆驼。他大着胆子坐起来,从骆驼的双峰间望过去,什么也看不见,四外极黑。逃吧!不管是吉是凶,逃!
⑧祥子已经跑出二三十步去,可又不肯跑了,他舍不得那几匹骆驼。他在世界上的财产,现在,只剩下了自己的一条命。就是地上的一根麻绳,他也乐意拾起来,即使没用,还能稍微安慰他一下,至少他手中有条麻绳,不完全是空的。逃命是要紧的,可是赤裸裸的一条命有什么用呢?他得带走这几匹牲口,虽然还没想起骆驼能有什么用处,可是总得算是几件东西,而且是块儿不小的东西。
11. 选文部分写的是祥子第一次丢车,造成这次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12. 选段中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祥子具有哪些个性特点?
13. 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艺术方面的一个特点。
(二)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窗前的树
张抗抗
①我的窗前有一棵树。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②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他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决不喧哗。又过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身子为之一震,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③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
④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⑤夏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却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树身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⑥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树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⑦洋槐伴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是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它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样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⑧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杈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⑨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14. “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这两句描写了槐花,请分析表达特色。
15. 请用文中的词语分别概括洋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
16. 第六段作者写道“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请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17. 文章最后写“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请结合全文分析,“我”与槐树之间有怎样的“默契”?
四、作文(53分,其中书写及卷面3分)
18. 题目:《感谢,有你相伴》
要求:(1)内容真实,感情真挚。(2)书写认真、工整、美观。(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姓名和班级。(4)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答案与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2)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韩愈《_________》)
(4)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唯闻女叹息。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岑参)
【答案】 ①. 朔气传金柝 ②. 对镜帖花黄 ③. 惟解漫天作雪飞 ④. 晚春 ⑤. 何人不起故园情 ⑥. 不闻机杼声 ⑦. 故园东望路漫漫 ⑧. 双袖龙钟泪不干 ⑨. 马上相逢无纸笔 ⑩. 凭君传语报平安
【解析】
【详解】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朔、柝、帖、惟、杼、漫漫、凭。
2.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殷红( ) ②呜咽( ) ③秩序( )
【答案】 ①. yān ②. yè ③. zhì
【解析】
【详解】考查字音。
殷红,yān hóng,鲜红中带着黑。
呜咽,wū yè,低声哭泣。
秩序,zhì xù,次序井然,有条不紊的情况。
3. 下面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以为然 发扬兹长 深恶痛绝 狂澜
B. 锲而不舍 潜心贯注 炯乎不同 弥高
C. 鲜为人知 锋芒必露 妇孺皆知 赫然
D. 家喻户晓 燕然勒功 鞠躬尽瘁 咀嚼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字形。
A.发扬兹长——发扬滋长;
B.炯乎不同——迥乎不同;
C.锋芒必露——锋芒毕露;
故选D。
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那些内心高贵的人,即使A(曲折 挫折)不断,即使被压迫在人生的谷底,他区别于他人的是拥有一张B(从容不迫 从容自如)的纯正的脸。脸如同一个人的心。林肯说,一个人活到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脸负责。在父母的无私之爱中孕育出的清纯美丽的脸,四十年后是否还能不染浊尘,无阿谀之风、汲汲之气、躲闪之态……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古往今来,那些优秀的、内心过着严肃生活的人,他们的外表。往往是本真的、朴素的:真正的清贵之气,不是一件精于裁剪的皮装,不是位高权重的地位,
不是异常显赫的家世,而是一颗对自己、对他人都无比真诚的心。
真正高贵的人,是那些能够超越自我,始终带着情感前行。
(1)文中A、B两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是: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2)请修改文中画线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1) ①. 挫折 ②. 从容不迫
(2)真正高贵的人,是那些能够超越自我,始终带着情感前行的人。或:真正高贵的人,能够超越自我,始终带着情感前行。
【解析】
【小问1详解】
考查词语运用。
A.曲折:情节复杂、多变化。挫折:失败;失利。根据后面的“即使被压迫在人生的谷底”可知,应用:挫折。
B.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从容自如:不慌不忙,得心应手。根据后面的“纯正的脸”可知,应用:从容不迫。
【小问2详解】
考查病句修改。
可认为是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人”。也可以认为是成分赘余,去掉“是那些”。
5. 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河颂》选自《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诗人、文学评论家;陆定一,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B.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他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
C. “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D.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B.“纪传体”有误,应为:编年体。故选B。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
阅读下面甲、乙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6.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
(1)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
(2)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
(4)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7.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B.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何不炳烛乎
C. 夫君子之行 孰与昧行乎
D. 安能辨我是雄雌 盲臣安敢戏君乎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9. 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
【答案】6. ①. 迟、晚 ②. 怎么 ③. 另,另外 ④. 经过 7. D
8. (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9. ①. 年纪大 ②. 事务多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恐怕已经晚了吧。暮,迟、晚。
(2)句意:我这个瞎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安,怎么。
(3)句意: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更,另,另外。
(4)句意: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过,经过。
【7题详解】
考查一词多义。
A.动词,成为\动词,做;
B.代词,怎么\代词,为什么;
C.名词,品行\动词,行走;
D.代词,怎么\代词,怎么;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少,年少的时候。而,表修饰。如,像。阳,太阳。
(2)岂,难道。欲,想要。治经,研究儒家经典。为,做。
【9题详解】
考查筛选信息。
第一空:根据乙文中的“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可得:年纪大。
第二空:根据甲文中的“蒙辞以军中多务”可得:事务多。
【点睛】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晋国的晋平公(皇上)问乐师师旷(字子野,人名)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干嘛不点燃火炬呢?”平公说:“做臣子哪里能戏弄他的君王呢?”师旷说:“我这个瞎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炬的光亮。’点亮了火炬照明,和黑暗中摸索着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对啊!”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10. 诗词鉴赏。
竹 里 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画面。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心境?
【答案】 ①. 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②. 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描绘画面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此诗意为: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写了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写诗人独自在幽静的竹林中弹琴高歌;“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写诗人隐居此地,只有明月静静陪伴;表现了诗人悠闲的生活,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
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回答小题。
①祥子看出来,出城一定有危险,要不然两块钱清华——平常只是二三毛钱的事儿——为什么会没人抢呢?他也不想去。可是那个光头的小伙子似乎打定了主意,要是有人陪他跑一趟的话,他就豁出去了;他一眼看中了祥子:“大个子,你怎样?”
②“大个子”三个字把祥子招笑了,这是一种赞美。他心中打开了转儿:凭这样的赞美,似乎也应当捧那身矮胆大的光头一场;再说呢,两块钱是两块钱,这不是天天能遇到的事。危险?难道就那样巧?况且,前两天还有人说天坛住满了兵;他亲眼看见的,那里连个兵毛儿也没有。这么一想,他把车拉过去了。
③拉到了西直门,城洞里几乎没有什么行人。祥子的心凉了一些。光头也看出不妙,可是还笑着说:“招呼吧,伙计!是福不是祸,今儿个就是今儿个啦!”祥子知道事情要坏,可是在街面上混了这几年了,不能说了不算,不能耍老娘们脾气!
④出了西直门,真是连一辆车也没遇上;祥子低下头去,不敢再看马路的左右。他的心好像直顶他的肋条。到了高亮桥,他向四围打了一眼,并没有一个兵,他又放了点心。两块钱到底是两块钱,他盘算着,没点胆子哪能找到这么俏的事。他平常很不喜欢说话,可是这阵儿他愿意跟光头的矮子说几句,街上清静得真可怕。“抄土道走吧?马路上——”
⑤“那还用说,”矮子猜到他的意思,“自要一上了便道,咱们就算有点底儿了!”
⑥还没拉到便道上,祥子和光头的矮子连车带人都被十来个兵捉了去!
……
⑦不知等了多久,始终没人来拉骆驼。他大着胆子坐起来,从骆驼的双峰间望过去,什么也看不见,四外极黑。逃吧!不管是吉是凶,逃!
⑧祥子已经跑出二三十步去,可又不肯跑了,他舍不得那几匹骆驼。他在世界上的财产,现在,只剩下了自己的一条命。就是地上的一根麻绳,他也乐意拾起来,即使没用,还能稍微安慰他一下,至少他手中有条麻绳,不完全是空的。逃命是要紧的,可是赤裸裸的一条命有什么用呢?他得带走这几匹牲口,虽然还没想起骆驼能有什么用处,可是总得算是几件东西,而且是块儿不小的东西。
11. 选文部分写的是祥子第一次丢车,造成这次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12. 选段中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祥子具有哪些个性特点?
13. 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艺术方面的一个特点。
【答案】11. 造成这次悲剧的原因是战祸。祥子怀着侥幸心理冒险拉客去清华,结果连人带车被乱兵提了去。
12.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一是好强自尊,从不去到决定去冒险仅仅是光头小伙子称他为“大个子”可见;二是老实勤劳,从明知可能有危险,也不肯“耍老娘们脾气”可见;三是珍惜劳动成果,从心疼自己的车被抢走、冒险偷骆驼等可见。
13. 从选段看,老舍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语言,(或者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或者散发着浓浓的“京味儿”)亲切自然,俗白易懂,活泼流畅,朗朗上口。如“豁出去”“招呼吧,伙计!是福不是祸,今儿个就是今儿个啦”“他盘算着,没点胆子哪能找到这么俏的事”。
【解析】
【11题详解】
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②段中的“况且,前两天还有人说天坛住满了兵”和第⑥段中的“祥子和光头的矮子连车带人都被十来个兵捉了去”可知,造成这次悲剧的原因是战祸。
根据第②段中的“两块钱是两块钱,这不是天天能遇到的事。危险?难道就那样巧?况且,前两天还有人说天坛住满了兵;他亲眼看见的,那里连个兵毛儿也没有”可知,祥子怀着侥幸心理冒险拉客去清华,结果连人带车被乱兵提了去。
【12题详解】
第一问:考查描写方法。
第②段中的“他心中打开了转儿:凭这样的赞美,似乎也应当捧那身矮胆大的光头一场;再说呢,两块钱是两块钱,这不是天天能遇到的事。危险?难道就那样巧?况且,前两天还有人说天坛住满了兵;他亲眼看见的,那里连个兵毛儿也没有”可知,这是对祥子的心理描写。
第④段中的“出了西直门,真是连一辆车也没遇上;祥子低下头去,不敢再看马路的左右”是对他的动作描写。
第④段中的“抄土道走吧?马路上——”是对祥子的语言描写。
第二问: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第②段中的“‘大个子’三个字把祥子招笑了,这是一种赞美。他心中打开了转儿:凭这样的赞美,似乎也应当捧那身矮胆大的光头一场”可知,祥子好强自尊。
根据第③段中的“可是在街面上混了这几年了,不能说了不算,不能耍老娘们脾气”可知,祥子老实勤劳。
根据末段中的“他舍不得那几匹骆驼。他在世界上的财产,现在,只剩下了自己的一条命。就是地上的一根麻绳,他也乐意拾起来”可知,他珍惜劳动成果。
【13题详解】
考查分析语言特点。
选段中的语言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口语化,一个是多用北京方言。
口语化:如首段中的“平常只是二三毛钱的事儿”,第②段中的“他心中打开了转儿”,第③段中的“祥子的心凉了一些”等,这些口语化的语言亲切自然,通俗易懂。
多用北京方言:如第③段中的“可是在街面上混了这几年了,不能说了不算,不能耍老娘们脾气”,第④段中的“他盘算着,没点胆子哪能找到这么俏的”等,这些北京特有的方言,让作品带上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富有韵味与活泼的意趣。
(二)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窗前的树
张抗抗
①我的窗前有一棵树。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②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他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决不喧哗。又过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身子为之一震,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③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
④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⑤夏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却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树身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⑥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树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⑦洋槐伴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是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它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样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⑧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杈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⑨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14. “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这两句描写了槐花,请分析表达特色。
15. 请用文中的词语分别概括洋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
16. 第六段作者写道“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请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17. 文章最后写“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请结合全文分析,“我”与槐树之间有怎样的“默契”?
【答案】14.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树雪白”比作瀑布;把“花瓣”比作银珠,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槐花的形态;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写槐花袅娜的形态和诱人的芳香,表达了作者对槐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15. 春季:沉稳、一树雪白、花气熏人;夏季:蓊蓊郁郁、生机勃发;秋季:稀疏凋零;冬季:赤裸、挺拔。
16. 结构上总结上文;内容上表达了我对夏日洋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干净、澄明”也告诉我们人应有一种善待生活苦难风雨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姿态。
17. 作者借槐树的四季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灿烂时尽情释放但不失沉稳,风雨中岿然不动然而安详平静,告别时痛快利索,孤独时有自信潇洒。
【解析】
【14题详解】
考查语句赏析。
“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一树雪白”比作瀑布;把“花瓣”比作银珠,将其比作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繁茂。把“花瓣”比作银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色花形。“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是视觉方面的描写。“花气熏人,人也陶醉”是嗅觉方面的描写,视觉表现了表现了槐花袅娜的形态,嗅觉描写表现了棉花诱人的芳香。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表现了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5题详解】
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②段中的“似乎比其他的树都沉稳些”“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可得:沉稳、一树雪白、花气熏人。这是春季的特点。
根据第⑤段中的“夏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可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这是夏季的特点。
根据第⑦段中的“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可得:稀疏凋零。这是秋季的特点。
根据第⑧段中的“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可得:赤裸挺拔。这是冬季的特点。
【16题详解】
考查分析句段作用。
第⑥段中“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是作者在看到夏天的洋槐后生发出的感悟与认识,这是对前文的总结。
作者因为夏天的洋槐而心生感动,自己的心因为洋槐变得干净而澄明,表现了作者对夏天安详而平静的洋槐的赞美之情。
“干净而澄明”富有深意,联系前段中的“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树身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可知,“干净而澄明”告诉读者,要淡然对待人生中的风雨与挫折,保持一种安详而宁静的生活态度。
【17题详解】
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第②段中的“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他的树都沉稳些”“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可知,槐花要春天灿烂的开放,但不失沉稳。
根据第⑤段中的“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却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树身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可知,夏天的洋槐风雨中岿然不动然而安详平静。
根据第⑦段中的“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可知,秋天洋槐告别枝头时痛快利索。
根据第⑧段中的“它活得孤独,却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可知,冬天的洋槐孤独中有自信潇洒。
洋槐的这些在不同季节表现出来的特质代表了作者的人生态度。这就是两者之间神秘的默契。
四、作文(53分,其中书写及卷面3分)
18. 题目:《感谢,有你相伴》
要求:(1)内容真实,感情真挚。(2)书写认真、工整、美观。(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姓名和班级。(4)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答案】例文:
感谢,有你相伴
“当你需要帮助时,书会伸出援助之手;当你感到痛苦时,书会为你抚平伤口;当你在布满荆棘的人生之路上迷失方向时,书犹如一座灯塔,为你指明航程……”这是我写在自己读书笔记上的一段话,因为我深深地爱读书。
可是,并不是每个人生来就喜欢读书的。上小学时的我,就是最头疼读书的一个,每次捧起书,看着那毫无生气的方块字,我总是大喊没意思。后来,我是怎样喜欢上读书的呢?这得从一节语文课前活动说起……
那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次语文课前活动要搞成语接龙游戏,每个同学必须依次回答出一个成语来。“气象万千”“千军万马”……同学们一个个都顺利地过了关。轮到我了,这时我的脑子却嗡嗡直响,同学们都用焦急的目光看着我,后面的同学急得直跺脚,“马,马大哈!”不知怎的,我一下子冲口而出,直到同学们都哄堂大笑,我才知道自己闹了个大笑话,又羞又恼,恨不得在地上找条缝钻进去。老师走过来拍拍我的脑袋说“没关系,以后要注意多看书,才能积累知识呀!”于是,我便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多读书,懂好多好多的知识。
渐渐地,我真的喜欢上了读书,因为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我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做过祈祷,为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殉国流过眼泪,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钦佩不已……我深深地陶醉在书的海洋中了。
那是一个深秋的黄昏,我在一次期中考试中成绩很糟。放学了,我带着满腹的痛苦和绝望回到家中,透过模糊的泪水和昏暗的灯光,我看到了书架上的那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体会到主人公保尔那种不向命运屈服的顽强斗争的精神,激起了我的勇气,一股巨大的力量注入我的体内。是呀,难道自己遇到这样一点小小的挫折便要一蹶不振吗?我重新打开了试卷,认真分析了其中的错误,为自己制定了今后的学习计划,我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像保尔一样,做一个人生的强者!”终于,我在期末考试中一举夺魁。这,都是读书给我的智慧和力量呀!
感谢有你相伴,谢谢你给了我知识,给了我乐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题目为“感谢,有你相伴”,里面的关键词语是“相伴”,这里的“相伴”可以有影响、体会的意思,也就是在某人或者某物的影响下,我的想法或者做法的改变,里面还有一个词语“你”,也就是写人或者物都可以。揭示心路历程的影响。“相伴”要求所写的对象对自己的人生产生过一定的触动,在一路相伴的时光里,让自己感受到了心灵碰撞。可以是一点收获,也可以是几缕情思,通过抒情、议论的文字,鲜明地表达出来。比如,风雨中看到虽然矮小仍坚强挺立的小草,它的顽强鼓舞了自己;院子里的老母鸡“教子有方”,孩子长大了就别来找它,这样才能让它们学会独立;故乡山上的野花一生只开一次,不因无人欣赏而不红…这些有益的影响,宛如雨露阳光,伴自己茁壮成长。
二、思路点拨:“感谢,有你相伴”,确定陪伴自己的对象。“你”可以是有生命的人物或动物,比如父母、亲戚、邻居、老师、同学等,还可以是非亲非故,但也经常接触的小商小贩、公交司机、交通警察等;也可以是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如懒惰的“喵星人”、憨厚的“汪星人”、机警的白鹅、好斗的公鸡等。此外,也可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如一本受益匪浅的好书、一眼历史久远的古井、一棵力争上游的大树等。只要有事写、有情抒,皆可。以记叙文或记叙散文为主。记叙文写起来难度较小。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徐州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模拟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模拟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忻州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西省忻州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情景默写,名著阅读,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对比阅读,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