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终极压题【新高考通用】(15+5模式)(试题+全解全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792871/0-171688551620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高考地理终极压题【新高考通用】(15+5模式)(试题+全解全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792871/0-171688551624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高考地理终极压题【新高考通用】(15+5模式)(试题+全解全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792871/0-171688551626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高考地理终极压题【新高考通用】
2024年高考地理终极压题【新高考通用】(15+5模式)(试题+全解全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地理终极压题【新高考通用】(15+5模式)(试题+全解全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根据植物开花时间不同,在其居住的城市(约59.9°N,17.6°E)培植了一座“花钟”(如图)。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的“午时花”刚盛开时(夏季正午开花),“林奈花钟”上正在开花的是( )
A.鹅肠菜B.野蔷薇C.芍药花D.半枝莲
2.甜万寿菊是一种短日照花卉,花期最为适宜的日照时长是每天低于10.5小时,适宜温度是18~20℃。如北京引种该花卉,自然状态下,下列节气中最可能欣赏到花开的是( )
A.立春B.芒种C.立秋D.寒露
三叶草,喜温暖、向阳,喜降水较多、排水良好的环境,平均根深20~33cm。最大根深可达120cm。下图示意非洲西北部某风景区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潜水位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称作等潜水位线)分布状况,景区内有一较大溪流发育,该溪流径流量季节差异明显。景区内广泛种植三叶草。完成下面小题。
3.结合三叶草生长习性,该区域三叶草生长最为旺盛的地点可能是(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4.图示区域( )
A.③④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0米B.①地表的坡面径流方向流向东南
C.景区内较大的溪流自西南流向东北D.④地夜晚可看到电视塔顶的指示灯
涌浪是风浪离开风吹的区域后所形成的波浪。涌浪池是指大洋风浪遇陆地阻碍而形成的涌浪汇聚,池内表层海水朝一定方向流动,指标以涌浪速率表示,正值表示速度加快,负值表示速度减慢。下图为太平洋部分海域涌浪速率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据图推断,南太平洋的涌浪流动方向与洋流流动方向( )
A.基本一致B.基本相反C.东部相反D.西部相反
6.若南太平洋东部涌浪池内表层海水的流动速率减缓,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 )
A.赤道西太平洋沿岸洪涝频发B.我国东部台风登陆频率上升
C.东南信风驱动能力增强D.秘鲁附近海区渔业减产
7.砖红壤是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形成的酸性土壤,黄壤则是在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形成的。下图为热带某山地不同海拔土壤及其表层(0-20厘米)和次表层(20—40厘米)有机质含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题。
结合该山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可知( )
A.随着海拔升高,不同深度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均逐渐增加
B.山地不同海拔土壤次表层的有机质含量均明显低于表层
C.高海拔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和温度因素有一定关系
D.山地黄壤的次表层有机质含量较低和降水因素没有关系
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常形成“锢囚低涡”天气系统。较强的偏北风遇到秦岭阻挡分两支南下,分别绕流四川盆地与江汉平原后,在贵州北部辐合,形成强度较小的“锢囚低涡”,给当地带来丰沛降水。下图为某次“锢囚低涡”控制下的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在“锢囚低涡”生成之前,图示各区域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
A.渭河平原——山村处处晴收麦B.江汉平原——夜阑卧听风吹雨
C.两广丘陵——赤日炎炎似火烧D.四川盆地——轻烟细雨湿平芜
9.贵州北部的“锢囚低涡”强度较小、降水丰沛,主要是由于( )
A.绕四川盆地的西支回流有较大湿度B.绕江汉平原的东支回流冷空气强劲
C.近地面温度较高导致上升气流强烈D.冷空气势力减弱,低涡控制时间长
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图为我国2018-2022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甲土地利用类型最有可能是( )
A.交通用地B.住宅用地C.商业用地D.农业用地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持续增加B.2022年各种用地供应占比均增长
C.工矿仓储用地面积较大,地价高D.基础设施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12.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7-2016年人口和粮食10年变化图。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 )
A.甲区域生态脆弱,不利于粮食生产B.乙区域粮食难以自给,需从外省调入
C.丙区域地广人稀,粮食增产潜力大D.丁区域人口增长缓慢,粮食产量下降
地名是区域文化在地表的凝结与保留。沅江流域是黔东南、湘西地区通往长江的重要通道,主要交通线有沅江干支流航道、湘黔古道、湘川古道,其地名见证了流域演变的历史。下图示意沅江区域地名用字类型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3.交通运输线路①为( )
A.沅江干流航道B.沅江支流航道C.湘川古道D.湘黔古道
14.与乙处相比,甲处( )
A.地势崎岖B.降水丰富C.河流交汇D.土壤贫瘠
15.研究发现甲处聚落地名稳定性强,这主要是因为( )
A.区位条件好,经济波动较小B.地形闭塞,受外界影响小
C.运输需求大,交通线路密集D.人口稠密,地方意识薄弱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有人说,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是距离我国上海最遥远的外国首都,两地直线距离超过19000千米。
(1)从地理位置和海陆分布的角度,解释布宜诺斯艾利斯是距离我国上海最遥远的外国首都。
下表为某年上海与布宜诺斯艾利斯两城市气温相关统计数据。
(2)据表说明与布宜诺斯艾利斯相比,上海的气温特征,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解释其成因。
阿根廷素有“世界粮仓和肉库”之称,大豆、牛肉等大宗农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近年来,我国与阿根廷农产品双边贸易发展迅速,来自地球另一端的美食正在丰富着我们的餐桌。
(3)结合图文材料,说明阿根廷农产品能够“丰富我们餐桌”的社会经济条件。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雨、雪等在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空气中人为或自然排放的酸性、碱性物质,会导致区域降水酸化或碱化,对公众健康、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产生重要影响。内蒙古地处中纬度内陆,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钢铁、火电等行业对煤炭消耗量大,但大部分地区土壤酸碱度呈碱性。下图示意内蒙古2007~2021年降水pH均值及酸雨、碱雨频率均值年际变化和月际变化。
(1)比较内蒙古酸雨、碱雨总体年均发生频率高低,并推测主要原因。
(2)指出内蒙古酸雨发生频率较高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桑树喜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桑蚕自孵化至吐丝结茧,24~25℃下约需24~26日,26~28℃下约需21~23日。桑蚕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大。浙江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优势产区。21世纪初,随着国家“东桑西移”的战略发布实施,浙江蚕茧产量呈下降趋势,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一些相关产业如蚕桑丝绸业也从浙江向广西转移。表1为广西不同年份蚕茧产量统计数据。
下表广西不同年份蚕茧产量的统计数据
(1)根据上表数据绘制统计图,概括广西蚕茧产量变化特征,并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2)与浙江相比,分析广西更有利于种桑养蚕的气候条件。
(3)从浙江或广西任选其一,评价蚕桑丝绸业转移可能带来的影响。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中海沿岸M河流域地形以低山为主,中上游峡谷与盆地相间,盆地内有大型咸水湖沼沉积物遗迹。M河下游发育于两个断层之间相对下陷的较稳定区域。距今2万年前后的末次冰期,M河源头在甲以西。末次冰期结束时,流域降水略有增加,区域水系重组,M河流域下游泥沙沉积速度明显加快。距今6千年来气候相对稳定三角洲呈带状逐渐发育,南侧海湾形成了F咸水湖。图为当前M河流域地理事物分布。
(1)说明咸水湖沼沉积物遗迹形成过程。
(2)分析水系重组后M河下游泥沙沉积速度变快的原因。
(3)简述F处由海湾演变为咸水湖的过程。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水峪嘴村距北京市区30公里,距门头沟区中心城区7公里,前临永定河,背倚九龙山,是个依山傍河、景色优美的古村落。村域内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高,矿产丰富,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等,但耕地资源很少。
水峪嘴村位于京西古道的核心关隘上,古道、蹄窝、关城等古道资源丰富。村北靠近109国道,村南有两条铁路经过,分别是丰沙线(丰台——沙城)和门大线(门头沟—大台),其中门大线铁路已经停运,留下了废弃的铁路和隧道。
水峪嘴村2002年开始在永定河的河滩上建设新村,经历了三次新村建设,目前已形成功能区明显的现代化村庄。从新村向南穿过幽深的涵洞就是水峪嘴老村,现在村民基本上已经从山上的老村搬到新村。2023年7月的极端降水天气导致大规模洪水发生,排水不畅,老村和新村都受灾严重。下图为水峪嘴村所在区域图。
结合实例,提出水峪嘴村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并论述其意义。
参考答案
【答案】1.B 2.D
【解析】1.根据图文信息,当北京夏季正午的“午时花”盛开时,林奈所在的城市地方时为5点,依据“林奈花钟”上的显示,可得知正在开花的是野蔷薇,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根据题干可知,甜万寿菊花期最为适宜的日照时长是每天低于10.5小时,适宜温度是18~20℃。2023年立春为2月4日前后,北京昼长为10小时17分,温度零下4度到8度,温度不合适,排除A;芒种为6月6日前后,昼长大于12个小时,排除B;立秋为8月8日前后,我国昼长大于12小时,排除C;寒露为为10月8日前后,昼长11个小时30分,白天温度为18度左右,较为合适,D正确。故选D。
【点睛】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求出路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个节气间隔15天左右。
【答案】3.B 4.A
【解析】3.根据②处等高线凸向低值,可知②处位于山脊,且位于山脊阳坡(北半球南坡),符合三叶草生长所需要的温暖,向阳、排水条件好等生长习性,且海拔在762~763米,潜水位是762米,地下水埋深在0~1米之间,而三叶草平均根深为20到33厘米,三叶草可生长,B正确。①处位于阴坡,③地等高线的凸向高值,可知为山谷,且③地位于山谷的阴坡,光照条件较差,④地海拔为763到764米,而潜水位为761到762米,地下水埋藏深度为1到3米,由于三叶草平均根深为20到33厘米,所以此处不适合三叶草的生长,ACD错误。故选B。
4.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③地海拔在763m﹣764m之间,④地周围闭合曲线数值为763m,与邻近等高线高值相等,根据“低的更低,高的更高”原理,④地海拔在763m﹣764m之间,所以,③④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0米,A正确;根据①地等高线分布,①地表的坡面径流由高处流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坡面径流方向流向西北,B错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西北处弯曲比较大区域为山脊,东南部为山谷,有河流发育,景区内较大的溪流自东北流向西南,C错误;④地夜晚不可看到电视塔顶的指示灯,因为④地周围闭合曲线与邻近等高线高值相等,内部应该是一个山峰,受到山峰阻挡,不可看到电视塔顶的指示灯,D错误。
【点睛】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等潜水位线图上的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说明河流水位低于潜水水位,则潜水补给河流水;相反,河流水位高于潜水水位,河流水补给潜水。
【答案】5.A 6.D
【解析】5.据材料分析可知,南太平洋东部海域涌浪流动速率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因此南太平洋东部涌浪流动的方向大致是自东南向西北;而南太平洋西部海域正好相反。这与南太平洋洋流运动方向基本一致(逆时针),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由材料可知,若南太平洋东部涌浪池内表层海水的流动速度减缓,则高纬较低温度的海水流向低纬海域减少,赤道东太平洋的水温上升,意味着东南信风减弱,厄尔尼诺现象加剧;赤道西太平洋海域水温下降,低压减弱,降水减少,故A、C错误;赤道西太平洋海域水温下降,台风生成概率下降,登陆我国风减少,B错误;赤道东太平洋海区海水温度上升,上升流减弱,饵料减少,冷水性鱼类难以生存,秘鲁附近海区渔业减产,D正确。故选D。
【点睛】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
7.【答案】C
【详解】黄棕壤和棕壤有机质含量并没有变化,A错误;砖红壤的次表层不低于表层,B错误;高海拔地区气温低,有机质分解少,积累多,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和温度因素有一定关系,C正确;山地黄壤的次表层有机质含量较低,原因是降水多,雨水的淋溶作用使有机质流失,故降水有一定关系,D错误。故选C。
【答案】8.B 9.D
【解析】8.由材料可知,“锢囚低涡”前,渭河平原受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偏北风强,说明主要发生在冬半年,但收获小麦在夏季,A错误;江汉平原处于冷锋后,可能出现大风和降雨,B正确;两广丘陵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此时为冬季,不会出现赤日炎炎似火烧,C错误;四川盆地受冷锋过境影响,气温下降,过境后天气晴朗,D错误,故选B。
9.锢囚低涡”在贵州北部虽然强度小,但由于位置偏南,再加上地形因素的影响,冷空气势力相对较弱,故停留时间较长,导致降水量较大,D正确;本地暖气团及东支回流湿度较大,导致空气中水汽含量大,水汽易饱和凝结,形成降水,A错误;由图可知,两侧的等压线疏密差异不大,说明两股冷气流强度差异不大,B错误;此季节温度低,上升气流并不强烈,C错误;故选D。
【点睛】锢囚锋: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 锋面,即形成锢囚锋。温带气旋锢囚锋主要出现在中纬度,常见的有春季时我国的东北和华北 地区和美国,地形锢囚锋主要出现在4-6月华南地区和冬季的青海湖附近以及云贵高原北部的锢囚低涡。
【答案】10.C 11.D
【解析】10.读图可知,建设用地中甲土地利用类型占地面积较小,且变化较小,故为商业用地,C正确;随经济发展,交通用地与住宅用地的面积显著上升,AB错误;农业用地不属于建设用地,D错误。故选C。
11.读图可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在2018-2019年期间有所下降,A错误;2022年甲、乙两类用地供应占比下降,B错误;基础设施及其他用地面积较大,C错误;基础设施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D正确。故选D。
【点睛】国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和军事设施用地等所有权为国家的土地。
12.【答案】B
【详解】结合图示分析,甲区域粮食呈现负增长,但人口却大增,最高接近30%,极有可能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省区,产业结构升级,粮食产量下降,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人口吸引力强,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并不脆弱,A错误;乙区域人口和粮食都呈现增长趋势,但人口增幅略大于粮食增幅,说明粮食难以自给,需要从其他区域调入,B正确;丙区域大部分省区粮食增幅大于人口增长幅度,但有部分省区人口和粮食增幅不大且相差小,说明有部分省区位于我国自然条件好,粮食产量大的地区,也有部分省区粮食增产潜力小,C错误;丁区域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但粮食增长迅速,产量上升,D错误。故选B。
【答案】13.D 14.C 15.A
【解析】13.依据图文材料分析,线路①经过的地区中,串联了大量地名含驿/铺/亭/店的地区,而含驿/亭之类的地名通常是由历史时期遗留所延续下来的,由此,可以推断该地为古道而非航道,排除A、B两项;湘黔古道是连接湖南和贵州的重要古道,而湘川古道通常是连接湖南和四川的交通线路,依据贵州和四川的位置判定,贵州在湖南的西南方向,而四川在湖南的西北方向,再依据图中的线路①的线路图来看,其走向延伸为西南向东北走向,由此可确定该古道为湘黔古道,而非湘川古道,D项正确,C项错误。故选D。
14.依据图中信息推断,该处沅江流域的河流流向洞庭湖方向,说明该地西高东低,乙处比甲处更靠西,所以,乙处地势更加崎岖,A项错误;甲、乙两地相距不大,且甲处更靠南,更靠北的地区降水受夏季风影响,相对较少,B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地名中含溪/江/河/湾较多,说明在甲处河流较多,存在交汇情况,而乙处山/坪/岩/坡的地名较多,说明无河流交汇情况,C项正确;推断出甲处为河流交汇处,水流堆积作用强,土壤反而会比较肥沃,D项错误。故选C。
15.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处聚落地名多含有溪/江/河/湾,说明其发育在江河附近,区位条件好,经济较稳定,而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有利于地名的持续使用,A项正确;地理环境的闭塞可以减少外部影响,有助于保持地名的稳定性,但由图中给出的信息,湘黔古道经过甲地,说明该地地形并不闭塞,外界对其影响较大,B项错误;交通线路的密集程度可能会促进地区间的交流,增加地名被认识和使用的频率,但并不直接决定地名的稳定性,C项错误;人口稠密可能会增加地方意识,但地方意识薄弱则可能导致地名不稳定,因此这一选项并不符合题目的要求,D项错误。故选A。
【点睛】地名稳定性强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政治因素、语言文字、民间习俗和地方意识等。
16.【答案】(1)从纬度位置来看,两地分别位于南、北半球大致同纬度地区;从经度位置来看,两地大致位于同一经线圈的两侧;从上海向东至布宜诺斯艾利斯需跨越整个太平洋(在南美洲西岸有安第斯山脉阻隔);从上海向西至布宜诺斯艾利斯,需要跨越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大西洋等区域。
(2)差异:上海的最热月平均气温比布宜诺斯艾利斯高,最冷月平均气温比布宜诺斯艾利斯低,气温年较差更大。成因:上海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更明显,冬季受西北季风带来的冷空气影响大,气温更低;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大,气温更高。
(3)阿根廷农产品数量多,质量好,市场竞争力强;两国政策互利,利于双边贸易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利于产品方便快捷运输;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利于产品长距离运输;阿根廷位于南半球,可为我国提供反季节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分析】本题以某年上海与布宜诺斯艾利斯两城市气温相关统计数据图表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地理位置特征、气温的影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详解】(1)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据图示可知两地纬度都在30°附近,但位于南北两半球;经度位置大概相差180°,是相差经度数最远的两条经线;海陆位置: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布宜诺斯艾利斯位于与太平洋西岸,两地相隔是整个太平洋;从上海向西至布宜诺斯艾利斯,需要跨越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大西洋等区域。
(2)气温特征包括最热和最冷月均温、气温年较差,据图表信息可知上海的最热月平均气温比布宜诺斯艾利斯高,最冷月平均气温比布宜诺斯艾利斯低,气温年较差更大。两地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但上海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与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更加显著,冬季受西北季风带来的冷空气影响大,气温更低;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大,气温更高。
(3)农业社会区位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冷藏保鲜技术、科技、劳动力和地价、政策等因素。能出口到中国,首先说明阿根廷农产品数量多,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阿根廷位于南半球,其夏季正好是我国冬季,可为我国提供反季节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近年来我国与阿根廷农产品双边贸易发展迅速,说明两国政策互利,利于双边贸易发展;阿根廷距离中国远,农产品运到中国需要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同事也需要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利于产品长距离运输,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17.【答案】(1)酸雨总体年均发生频率低于碱雨。(或碱雨总体年均发生频率高于酸雨。)主要原因:内蒙古土壤多呈碱性,气候干旱,风力较大,地表扬起碱性物质,碱性物质混入降水,使得碱性降水占比较高;降水中的酸会被空气中大量碱性物质中和,使得降水的酸性大幅度降低,甚至表现为碱性。
(2)季节:夏季。原因:夏季,地表植被覆盖较多,风速较其他季节偏小,同时降水量较大、频次较高,使得地表扬起的碱性颗粒物减少,导致人为排放的酸性物质被中和的部分减少,酸雨发生频率升高;夏季,地面偏南风增多,水汽输送的过程中携带来自南方的酸性物质,也会使得降水pH值降低,酸雨发生频率升高。
【分析】本题以内蒙古酸雨、碱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酸雨、碱雨的分布特征以及形成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本小题要求比较内蒙古酸雨、碱雨总体年均发生频率高低,并推测主要原因。读图可知,内蒙古的碱雨年均发生频率高于酸雨。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煤炭资源丰富,钢铁、火电等行业大量使用煤炭,排放在烟尘中的酸性物质较多,一定程度上形成酸雨;但由于气候干旱,地表蒸发旺盛,土壤多呈碱性,气候干旱,风力较大,地表扬起碱性物质,碱性物质混入降水,使得碱性降水占比较高;且碱性降水比例更大,可中和酸性降雨,使得降水的酸性大幅度降低,甚至表现为碱性。
(2)本小题要求指出内蒙古酸雨发生频率较高的季节,并说明原因。读图可知,内蒙古夏季酸雨发生频率较高,可从酸雨较多、碱雨减弱、降水较多等角度展开分析。内蒙古夏季气温高,大气对流上升强烈,多雷雨、阵雨天气,且夏季地表植被覆盖率较高,风速较小,地表的碱性颗粒扬尘减少,人为排放的酸性物质被中和部分较少;我国夏季盛行东南风,带来南方地区的酸性物质,雨水在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空气中大量的酸性物质,导致酸雨发生频率较高。
18.【答案】(1)绘图要求: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都可以。绘图如下:
变化特点:广西蚕茧产量不断增加;2000年之前增加比较缓慢,2000年以后增加速度比较快。
影响因素: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如果写多个因素,只看前两个;写影响条件也可以)
(2)纬度更低,热量条件更好;雨季时间长,降水更多;受伏旱,寒潮等气象灾害影响更小。
(3)广西地区有利影响:促进了产业升级;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原料,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不利影响: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
浙江地区有利影响:促进了产业升级;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不利:可能出现相关人口失业问题。
【分析】本题以广西不同年份蚕茧产量的统计数据表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统计图表的绘制、农业区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详解】(1)据图表信息可知广西蚕茧产量不断增加,不同年份之间的产量都有所增加;2000年之前增加比较缓慢,2000年以后增加速度比较快。蚕茧产量的不断上升是因为丝绸产品消费市场需求量不断加大,广西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使得蚕茧产量不断增加。
(2)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包括热量、降水、光照、气象灾害的影响等方面。据所学知识可知广西相对于浙江纬度更低,热量条件更好,生长期更长;锋面雨带登陆广西时间更早,影响时间更久,雨季时间长,降水更多;伏旱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所以广西相对伏旱,寒潮等气象灾害影响更小。
(3)蚕桑丝绸业对于广西是相对先进的产业,广西引进有利于促进了产业升级;蚕桑丝绸业需要一定的劳动力,这会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产业转移也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有利于充分利用原料,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不利影响: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
对于浙江的有利影响是腾出一定的产业空间有利于当地产业升级;蚕桑丝绸业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迁出后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不利:可能出现相关人口失业问题。
19.【答案】(1)末次冰期前,遗迹区位于内陆盆地,雨水和径流汇入形成内流湖沼;地处副热带,降水小于蒸发,形成咸水湖沼;径流携带泥沙和盐分汇入,经过较长时间形成咸水湖沼沉积物;后来M河溯源侵蚀下切,湖沼水外泄,咸水湖沼沉积物遗迹出露。
(2)水系重组后,(咸水湖沼流域成为M河流域)M河流域面积扩大;M河流经湖沼遗址,带来更多沉积物;降水增多,径流增强,带来更多泥沙;末次冰期结束,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对M河下游顶托作用增强,流速减缓,泥沙沉积速度加快。
(3)距今6千年来,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口沉积,三角洲呈带状向前延伸,阻断F处海湾与海洋的联系,形成湖泊;在地中海气候条件下,F湖流域最后达到水平衡,形成稳定内流咸水湖。
【分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湖泊的演化历程,河流地貌的发育,水量平衡等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原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M河流域中上游峡谷和盆地相间,盆地内有大型咸水湖沼沉积物遗迹。结合图中咸水湖沼沉积物遗迹区、甲位置以及M河流域等信息可知。在末次冰期前,遗迹区所属地区位于内陆盆地,地势较低,受雨水和径流的影响汇入,形成内流湖沼,由于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附近,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较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盐度不断浓缩,形成咸水湖沼。而径流会携带泥沙和盐分汇入,经过长时间的累积,形成咸水湖沼沉积物。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距今2万年前后的末次冰期,M河源头在甲以西,后来随着末次冰期结束,降水增加,M河附近溯源侵蚀加剧(注意甲附近存在峡谷,下蚀相对较为严重)。由于溯源侵蚀导致湖沼水外泄,咸水湖沼沉积物出露地表。
(2)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由于溯源侵蚀导致水系重组,咸水湖沼流域成为了M河流域的一部分,M河流域面积扩大,泥沙来源变多。同时,由于M河流域经过了湖泊遗址,携带了历史时期沉积的泥沙,泥沙来源增大。末次冰期结束后,流域降水增加,径流量增大,侵蚀能力增强,携带泥沙能力增强。同时,末次冰期结束后,全球气候转暖,海平面上升,海水对M河下游的顶托作用增强,促使流速进一步减缓,泥沙沉积速度加快。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距今6000年来气候相对稳定,三角洲呈带状逐渐发育。所以泥河流携带泥沙在河口处沉积,三角洲呈带状不断向前延伸,阻断了F处海湾与外海的联系,形成湖泊。同时,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控制下,蒸发量相对较大, F湖流域水量收入与支出大致平衡,最终达到水量平衡,盐分不断累积,形成稳定的内流咸水湖。
20.【答案】当地景色优美,古村落历史悠久,可发展旅游业,依靠丰沙线,发展交通运输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居民就业率提升,提高居民收入;合理对矿产资源开采,保护现有植被,恢复美化当地的生态环境。
【分析】本题以门头沟区水峪嘴村的地理位置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详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涉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水峪嘴村是一个依山傍河、景色优美的古村落,且距离北京近,景色优美,古村落历史悠久,可发展旅游业,依靠丰沙线,发展交通运输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居民就业率提升,提高居民收入;当地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会对生态有一定负面影响,为此应合理对矿产资源开采,保护现有植被,恢复美化当地的生态环境。
城市
全年平均气温
最热月平均气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
上海
16.3℃
28℃
4.7℃
布宜诺斯艾利斯
16.6℃
23.6℃
10.8℃
年份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
蚕茧产量(万吨)
0.18
0.74
2.95
21.40
37.6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地理终极压题【新高考通用】(11+2模式)(试题+全解全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地理(新七省高考通用卷03)(全解全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导致河床P值变化大的因素是,推测该地形成降水的主要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地理(新七省高考通用卷02)(全解全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龙羊峡水库提前蓄水有利于,明市规划自行车道最主要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