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作文 第四单元 笔尖流出的故事 PPT课件
展开看到这些情景,你想到了什么故事呢?展开想象,试着创编一个故事吧!习作要求:①展开想象,根据课本提供的或自己创设的环境和人物,创编生活故事。②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通过环境或心理描写来体现人物形象。
“淘气包”VS“小辣椒”
【例】“铁蛋,铁蛋!咳咳……快起床,太阳晒屁股了!”爷爷边咳嗽边喊道。铁蛋猛地从床上跳起来,心想:难道是爸妈来电话了?他们是不是买到了我一直想要的《西游记》绘本! “爷爷,是我爸妈来电话了吗?”铁蛋问道。爷爷微微一愣,答道:“哦……不是的……还没呢!”铁蛋听了,眼里的光一下子就暗了下去。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省城打工了,一年也难得回来一次。
【例】吃早饭时,屋子里异常安静,爷孙俩连彼此的呼吸声都能听见。铁蛋扒拉完一碗饭,就眼巴巴地望着桌上那部破旧的电话。今天唯一能让他打起精神的事,恐怕就是从省城远道而来的表哥喊他去镇上逛庙会。 “铁蛋,该出发了!”表哥边进屋边喊道,随手把一个背包放在桌子上。“来了,来了!”铁蛋一边应答,一边拉着表哥往院子外走。爷爷却转头进了里屋,从枕头下掏出一小沓用好几层塑料袋包裹着的皱皱巴巴的零钱,小心翼翼地放进衣服口袋里,随后走出了家门。
到了镇上,庙会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新奇有趣的手工玩具、香气扑鼻的小吃摆满了各种小摊;木偶戏、踩高跷、变魔术,各种精彩的表演让人眼花缭乱。欢乐的气氛让铁蛋暂时缓解了早上沉闷的心情,他很懂事,什么也没让爷爷买。逛着逛着,铁蛋停在了一个书摊前,他的眼睛一亮,原来他看到了那本自己心仪已久的书。一翻价格,45元。他用手摩挲着书的封面,咬了咬嘴唇,像下了很大的决心似的,默默地放下了书。
根据选材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例】“铁蛋,磨蹭什么呢?我们去那边看看吧,我还没看过玩杂技呢!”表哥说完,一把拉走了铁蛋。跟在后面的爷爷看了看两个孩子,又看了看铁蛋放下的那本书,在书摊前站了好一会儿才走。
夕阳西下,三人回家了。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雨,他们没有带雨伞,爷爷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给铁蛋和表哥披着遮雨,自己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好像在护着什么东西。 到家后,爷爷浑身都湿透了,咳嗽得愈加厉害。还来不及换下湿衣服,他就从怀里拿出一本书,说道:“铁蛋,给你,你想要的那本书。”原来,在铁蛋和表哥离开书摊后,爷爷悄悄地把那本书买了下来。铁蛋接过这本没被雨水打湿的书,心里五味杂陈,一下子扑进爷爷的怀里,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咦,这本书我怎么看着有点儿眼熟呢?”一旁的表哥边自言自语,边从背包里掏出了一本一模一样的书——《西游记》绘本。“铁蛋,这本书是你爸妈特意托我从省城带给你的……”
【例】雨渐渐停了,月亮出来了。皎洁的月光洒在这个宁静的村庄里,仿佛也在静静地倾听这个温情脉脉的故事。
□作者/衡水市利民路小学 孙一萌 指导教师/赵宁宁
通过张诺与其他学生的对比,突出张诺的举动反常,设置悬念。
周五的傍晚,刚到放学时间,友谊小学的学生们就背着书包陆续走出了校园。有的互相交流着今晚电视上要播出的动画片,有的则在争论老师讲的重点题型,但此时,张诺心事重重地在校园里闲逛。 张诺的爷爷在上周因病住院了,这周五才刚做完手术。张诺的妈妈和爸爸已经去探望爷爷了,还买了漂亮的果篮和爷爷爱吃的糕点。张诺也想买点儿礼物去医院探望爷爷,可是他不久前才用零花钱买了课外书,已经没钱买礼物了。
说明故事的起因,自然引出下文。
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矛盾。
张诺左思右想,这时一阵清风吹过,张诺闻到一阵花香,循着香味,他看到了花坛里正随风舞蹈的郁金香。“校园里的郁金香开了!要是摘下一些带去医院,爷爷肯定会喜欢。”张诺越想越激动,要知道,爷爷最喜欢的花就是郁金香,用这个当礼物绝对合适!
可张诺转念一想,郁金香是学校种植的,他摘了不仅会违反校规,还会破坏校园环境。这让张诺很是为难,眼看着天色越来越暗,张诺还像个无头苍蝇似的乱转。这时候,班长小莫和语文老师李老师从教学楼走了出来,小莫看到张诺站在花坛边,以为他要摘花,当即就要教育他一顿。但小莫刚要开口,就被李老师拦下了。
“张诺,这么晚了还不走,站在花坛边是有什么心事吗?”李老师语气温和地询问。张诺犹豫了半天,还是将实情告诉了李老师。得知真相后,李老师微微一笑,对张诺眨了眨眼:“虽然学校里的花不能摘,但是老师有办法帮你拿到花!”说完,李老师就领着张诺和小莫来到了一家花店,那里刚好也在卖郁金香花束。李老师自掏腰包买了一束郁金香塞到张诺的怀里,催促道:“你快去吧,爷爷现在肯定也很想看到你!”张诺刚想说“老师我会记得还钱”,李老师却像风一样瞬间“消失”了。 那一天,张诺觉得怀里的郁金香分外芬芳,不只是因为花本身,更是因为有了李老师的关爱,让花束增添了更浓郁的香气……
运用神态、语言描写表现出李老师的和蔼、大方。
结尾意味深长,令人回味。
夜色已深,村里的家家户户都已经熄灯睡下。圆圆的月亮高挂在漆黑的夜空,将如水的月光泼洒到大地上。不过,这时候的二毛可还没睡着,他正一边心不在焉地啃着西瓜,一边急切地向远方望着——原来,他是在等自己的表哥顺子。 当二毛吃完盘子里的最后一块西瓜时,顺子终于来了。顺子轻手轻脚地开门进了屋,二毛连忙招呼他到屋里坐。兄弟俩坐下后,二毛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对顺子说:“表哥,奶奶病了好几天了,我听爷爷说奶奶想吃鸭蛋,我们去给奶奶弄点儿鸭蛋吧!”顺子也很赞成,于是兄弟俩拿上网兜直奔芦苇塘。
□作者/衡水市利民路小学 张睿曦 指导教师/赵宁宁
“心不在焉”“急切地向远方望着”突出了二毛焦虑、急切的心情。
兄弟二人之间的对话表现了他们孝顺的品质。
环境描写,呼应开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皎洁的月光洒在芦苇塘上,像是给芦苇塘披上了一层银纱,不时有芦苇被夜风吹动,晃动的芦苇轻拂亮澄澄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到了芦苇塘后,二毛先是用竹竿小心翼翼地探寻了一下周围,确保没有蛇或者其他动物在芦苇塘,然后俯下身扒开芦苇仔细寻找野鸭窝。与此同时,顺子也在认真地搜索着地面。安静的芦苇塘不时传出窸窸窣窣的声音,芦苇塘里的小虫不断鸣叫,好像在对兄弟俩扰虫清梦的行为进行抗议。终于,经过兄弟俩的不懈努力,他们拾到了几枚胖胖的鸭蛋。
对二毛、顺子的动作描写以及周围的环境描写,突出两个人找鸭蛋的认真,体现了两个人孝顺的品质。
二毛和顺子都开心极了,二毛用芦苇编了一个篮子,把鸭蛋放入篮子内,又继续弯下腰寻找。一番忙活下来,兄弟俩最后一共拾到了十几枚鸭蛋。“这够奶奶吃上半个月了!”二毛喜滋滋地看着篮子里的鸭蛋,顺子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兄弟俩又捡了些芦苇将鸭蛋盖好,然后披着月光悄悄回了家。
环境描写收尾,意韵悠长。
和顺子告别后,二毛悄悄地开门进入自家小院,随后蹑手蹑脚地回到了自己房间。 今晚的月亮,似乎格外圆,今晚的月色似乎格外亮。两份孩童的孝心藏在这芦苇塘里。
□作者/喻祝焱 指导老师/朱君妍
倒叙开篇,设置悬念。
一阵风吹过,打破了林海的安静,晃眼的绿随风舞动,这片绿洲到处都充满着生机。一位头发花白的中年人在这片绿林中走走停停,他不时伸出布满老茧的手轻柔地抚摸这些挺拔的树,和蔼地望着眼前的树,神情就像望着自己的孩子般慈祥。一段尘封的回忆涌上他的心头……
漫天的黄沙掠过杂草丛生的荒原,一座摇摇欲坠的老房子坐落在荒原上。这天,老房子迎来一群陌生的客人,也是从这天开始,这片荒原的命运就要被改写了——一群造林人来了。走在队伍末尾的是一位新来的青年,他看着眼前大片的黄,心里不由得直犯嘀咕:这里到处都是沙,一点儿绿色都没有,我们真的能将这片荒原改造成绿洲吗?“水,大家省着点儿喝,渴不死;馒头,饿了啃一口,饿不死!我们是来建设荒原的,不是来享受的!”不远处的队长用浑厚的声音喊着。
与第1自然段充满生机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通过对青年的心理的描写,再次展现了环境的艰苦,说明了植树造林的困难。
队里有人接话:“队长,你上个月不是已经退休了吗?怎么这次绿洲任务还有你啊?”队长闻言爽朗地笑道:“这么多的山、这么多的地都荒着,我这个造林人要是退休了,不就又少了一个建设荒原的人吗?再说了,我植树造林是为了建设好生态环境,这是正经事,我干一辈子都乐意!”新来的青年听着队长的话若有所思。
通过描写队员和队长的对话,表现出队长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高尚精神。
快断水了,队长抽调了一部分人,分四队,分头找水源,那个新来的青年就跟着他。漫天黄沙飞舞,人的眼睛被风沙吹得都睁不开了。“啊!”青年被卷进流沙了,队长当机立断,飞似的冲过去,纵身跳入流沙,抱起那位青年,甩了出去,青年还没从恐惧中反应过来,只听陷在流沙中的队长大声说道:“小伙子!好好干,干出一片美丽的绿洲,加油干,别让我失望!”青年在地上大声抽泣着,沙子将队长完全淹没了……
设置危险情节,展现造林人的无私无畏。
那青年,一年一年干,手枯了,脸皱了,但这一片荒原美起来了,绿起来了。无人机拍下这一片绿洲,这一片温暖的绿洲,发到了网上,引起了热议,大家都赞美这群造林人。 青年已成了中年,头发白了一片,他摸着树喃喃着:“队长,您看啊!多美啊!我没让您失望吧!大家都没让您失望,您看到了吗?”随后,他情不自禁地哭了,很大声,像个小孩子。 没有人,哪有树?没有坚持,怎能成功? 人心和汗水将荒原染成了绿洲。
呼应开头,揭示真相——白发中年人正是当初被救下的青年突显造林人坚定的信念。
抒发感悟,升华主题。
开篇描写环境,并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今天是周末。傍晚,太阳还没有下山,陆天准备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徐明叔叔家吃晚饭。路上车来人往,好不热闹。路旁还有未化完的积雪,阵阵寒冷刺骨的风刮过,陆天赶紧把手缩进袖子里。 没走多远,突然,陆天听到几声汪汪汪的狗叫。他赶紧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你们听到小狗的叫声了吗?这么冷的天,小狗会冻死的,我们去找找吧。”爸爸妈妈一致赞成陆天的提议。他们一边学着小狗汪汪叫,一边在路旁的大树下、草丛中寻找。
不一会儿,他们在草丛中看见了一只脏兮兮的、黑白相间的小狗。陆天在旁边的便利店买了根火腿肠,小心翼翼地向小狗走去。他蹲下身子,将火腿肠放在地上,然后走远了些。小狗看到了食物,因为有些害怕,等陆天走远后,它才飞速地衔走了食物,躲在一边狼吞虎咽起来。偶尔有人路过,小狗会警觉地抬起头来审视。陆天想:小狗是在观察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吧!大概是因为陆天给小狗带来了食物,让它感受到了陆天的好意,所以吃完火腿肠后,小狗慢慢靠近了陆天。看着这只可爱又可怜的小狗,陆天真舍不得离开。
动作描写突出了陆天的善良和对小动物的呵护。
“它还那么小,如果就这样丢下它,它可能会被冻死、饿死,还可能会被来往的车撞到……”陆天不敢继续往下想,开始在心里琢磨着怎么才能让爸爸妈妈同意自己带小狗回家。“爱干净的妈妈肯定是不会同意的;爸爸呢,要上班,就算同意,也要顾及妈妈的感受,所以大概也不会同意。”陆天的一个个想法都被自己推翻了。 爸爸看出了陆天的心思,弯下身子,拍着陆天的肩膀说:“徐明叔叔是社区‘流浪动物保护协会’的志愿者,他一定很乐意帮你照顾小狗的,而且我们不正要去他那儿吗?把小狗带上吧!”陆天听了,脸上顿时绽开了笑容,温柔地将小狗抱在怀里。
通过心理描写,把此时陆天复杂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爸爸的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陆天抱着小狗和爸爸妈妈来到徐明叔叔家,顾不上吃饭,他先给小狗洗澡,梳理柔软的毛发。洗干净后的小狗更可爱了,身上的黑色皮毛就像一团团墨云。陆天说:“我们就叫它‘朵朵’,好吗?”大家笑着点点头,小狗也汪汪汪地回应着,好像在为自己有了名字而高兴。 徐明叔叔收养了朵朵。从那以后,陆天和朵朵就成了好朋友。陆天每个周末下午都会去徐明叔叔那里陪朵朵散步、玩耍。 爱是给予,是关心,是呵护。关爱小动物,把爱的种子种在心里,种子便会发芽,犹如冬日里那暖暖的阳光,温暖着你我他,还有它们。
结尾点题,并升华主题。
环境描写渲染了宁静、祥和的氛围。
皎洁的月光给小村庄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一切都变得朦胧起来,只能看见远山的轮廓和近处婆娑的树影。月光下的小村庄静悄悄的,从一间瓦房里隐约传来了几个人的说话声。 “外公,您最近气管炎又犯了,就别编筐了,早点儿睡吧!”从省城来的铁蛋的表哥心疼地说。“老毛病了,没事儿。咳,咳,咳咳咳……”一阵剧烈的咳嗽声打断了祖孙俩的对话。“你先睡吧!我得多编些筐,要不铁蛋上学的生活费就凑不齐了。”
第一次对话交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
这时铁蛋醒了,听到爷爷和表哥的对话,他说: “爷爷,我不想上中学了,我想在家里照顾您。” “说的什么糊涂话!不上学,将来想像爷爷一样窝在这村里头,一辈子编竹筐吗?咳,咳,咳咳咳……” “爷爷,您别生气。您总说只要我好好学习,爸爸妈妈就会回来接我。可我这次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他们怎么还不回来?” “孩子,放心吧!等你考上大学了,他们如果还不回来,我就把他们的地址告诉你,你去找他们。” “我才不去找他们呢,我从小跟您一起生活,都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样子。等我考上大学,就把您也接到城里去。”“好!好!你一定能考上大学,到时候爷爷就跟着你进城。咳,咳,咳咳咳……”
第二次对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月上柳梢头,瓦房里的灯熄了。铁蛋和表哥都进入了梦乡,可爷爷却难以入睡,他望着窗外的月亮,陷入了回忆。 十二年前的一天,老人在河边捡到了一个弃婴,这个弃婴就是铁蛋。老人的女儿多次要接他和铁蛋去城里住,可是老人不想过早地让铁蛋知道自己的身世,怕他承受不了,所以一直没答应。就在今天,他还是拒绝了和铁蛋的表哥一同去城里生活的邀请。“唉,真怕我这把老骨头等不到铁蛋长大呀!”老人自言自语道。 “咳,咳,咳咳咳……”咳嗽声不时从屋里传出来。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屋顶上,倾听着爷爷心底的秘密……
环境描写照应开头,起到过渡的作用。
用插叙的方式交代铁蛋的身世,令人动容。
环境描写收尾,引人遐思。
环境描写暗示了面馆的生意惨淡。
寒冷的冬天如期而至,雪纷纷扬扬地连续下了好几天,昔日繁华的街道变得冷清,只偶尔看见几个行色匆匆的路人。 “这天气真是糟糕,一个顾客都没有!真希望冬天赶快过去啊!”“好日子”面馆的老板嘟囔着。他舍不得开空调,穿着厚重的棉袄缩在椅子上。
吱的一声,玻璃门被推开了,随着一阵刺骨的寒风钻进店内,一位老人进来了。他满脸皱纹,佝偻着身子,颤颤巍巍地找了张最里面的桌子坐了下来。老板立马站起身迎上去,递上菜单,笑眯眯地问:“老人家,您要吃点儿什么?我们店的招牌牛肉面不错。”“哦……哦……牛肉面多少钱一碗?”老板的热情让老人有点局促不安。“20元!您放心,价格公道,味道绝对好!”老板边说,边转身往厨房走去。“请等等,”老人站了起来,面露难色,“我……我钱没带够,还是给我下一碗素面吧……”老板盯了老人三秒钟,小声嘀咕道:“身上20元钱都没有,还出门吃什么饭?”说完不情不愿地钻进了厨房,留下老人独自在空荡荡的餐厅里尴尬。
对老人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得细致生动,表现了他的尴尬和不安。
在里屋写作业的老板儿子听到了他们的对话,他出来一看,这不是隔壁小区的张大爷吗?张大爷是位独居老人,他经常在同学们上学和放学的时候,义务在学校大门口协助保安维持交通。孩子走到老板身边,扯着他的衣角央求道:“爸爸,咱就请张大爷吃碗牛肉面吧。”老板拗不过儿子,给那碗素面加了一大勺牛肉。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招牌牛肉面送到了老人桌前。孩子笑眯眯地说:“张大爷,您就放心吃吧,只收您一碗素面的钱。”老人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但还是没发出声。他默默地吃完面,把身上仅带的10元钱压在空碗下。临走前,他冲父子俩微微鞠了一躬。
对老人身份的插叙,为老板儿子请求父亲请老人吃牛肉面交代了原因。
冬天终于过去了,春天如约而至。这天,面馆老板的儿子走在上学的路上,突然想起自己忘了带课本。他急匆匆地正打算穿过马路回家去拿时,一辆电动车迎面驶来。就在快要撞上时,突然有人冲过来猛地推了他一把。砰的一声,车子撞倒了推他的人,正是上次去他家面馆吃面的张大爷…… 几天后,这对父子去探望腿被撞伤的张大爷。父亲手里提着保温桶,里面装着他们家的招牌牛肉面。走在去医院的路上,儿子对父亲说:“爸爸,下次张大爷来我们家吃面,我们一定不收他的钱。”“嗯,不收,以后都不收!”父亲坚定地说完,加快了脚步。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父子俩的对话表现了他们知恩图报的品质。
□作者/邹子萱 指导老师/余淑玲
开头简单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通过对比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不幸。
九岁之前,欣欣和所有普通的小女孩一样,天真活泼、爱笑爱闹。她特别爱弹钢琴,梦想着有一天能开一场属于自己的演奏会。遗憾的是,一场意外导致她双目失明,从此她的世界只剩下一片黑暗,她的心也随着眼前的黑暗变得黯淡。至于钢琴,她再也没有摸过。
因为看不见,做什么事都不方便,所以欣欣变得越来越敏感、急躁。一个平常的夜晚,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欣欣的卧室里,给房间披上了一层朦胧的薄纱。房间里静悄悄的,欣欣蜷缩在床角小声地哭泣。她想起了以前和同学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她埋怨命运的不公,恨自己无能为力。 突然,一阵优美的旋律从楼上传来,欣欣撑起身子仔细倾听。“是钢琴的声音!是我经常弹的那首《彩云追月》!”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惊喜,喃喃自语。“这首曲子弹得可比我好多了。”欣欣感叹道。伴随着动人的乐曲,那一晚,欣欣安然入睡。
环境描写渲染了宁静、感伤的氛围。心理描写则表现了人物悲伤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第二天晚上,欣欣摸索着坐到钢琴旁弹了一小段。好久没练了,她明显生疏了许多。突然,楼上也响起了琴声。欣欣弹一句,楼上的人就跟着弹一句;欣欣弹一段,楼上的人就跟着弹一段。她发现楼上的人音感特别好,弹得熟练又流畅,感情也很充沛,简直可以作为自己练习的标杆。于是,欣欣在心里默默地拜楼上的人为师。她发现自己和这位素未谋面的“老师”仿佛心有灵犀,“老师”一步步引导着她重新拾起对钢琴的热情。有了每晚默契的练习,欣欣弹得越来越纯熟,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两位演奏者“一唱一和”,有声有色,画面感十足。
“心有灵犀”表现了两个人的默契。
一年后的夏天,欣欣接受了眼角膜移植手术。手术很顺利,欣欣出院的那天,天格外蓝,草格外绿,树上鸟儿的叫声格外动听。一回到家,欣欣就迫不及待地直奔上楼,她想见见这位引领着自己走出阴霾的“老师”。 楼上的门虚掩着,从门缝里飘出动人的旋律。欣欣怀着激动的心情推开门,她看见一位和自己年龄相仿的盲童正坐在椅子上,弹奏着熟悉的旋律……
通过对美好环境的描写,烘托出欣欣兴奋、愉悦的心情。
结尾戛然而止,出人意料,令人感叹和回味。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课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回顾“精彩”,《桥》,《穷人》,《金色的鱼钩》,虚构→生活,构思“精彩”,习作内容,故事一,故事二,故事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ppt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没有牙齿的老虎,神笔马良,狼来了,审题指导,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特殊的环境,心里独白,通过环境展现,我们模仿着写一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背景图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丁香花一样美丽,作者李本深,图书馆里的女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