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790537/1-171683386488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790537/1-17168338649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790537/1-171683386491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790537/0-171683386162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790537/0-171683386166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790537/0-171683386169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素质测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素质测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素质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素质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文化空间是“得到城市居民普遍认同的,具有文化记载、传播、生产和消费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在现代城市社会中,随着城市商业化日益加剧,城市商业文化空间越来越成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类型。城市实体书店空间是一种典型的城市商业文化空间。
当下,如何改造和利用城市商业文化空间,克服日益严重的人的异化危机,已成为城市空间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议题。近些年来,线上书店不断挤压城市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消费者的电子阅读习惯直接威胁着城市实体书店的发展前景。城市实体书店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倒闭潮”后,依托空间改造转型升级,从资本的空间化到空间的资本化,城市实体书店由同质化文化空间复制转向追求异质化文化空间符号价值;从文化的空间化到空间的文化,城市实体书店空间由单纯的售书场所转变为城市居民的复合型生活空间。实体书店空间的改造升级是对消费空间变革的一种回应。从经济利益角度来看,城市实体书店空间改造找到了解决其生存发展的门路,但从人文关怀角度来看,城市实体书店空间改造在获取利益的同时,能否有利于书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否与城市文化共生发展,能否支撑城市居民的空间权利均等化,还有待讨论。
“建立公众互动对话空间、心灵静思空间及关爱弱势群体空间”是城市文化空间正义的题中之义。非正义的空间常常是服务于资本的工具,通过隐蔽的手段维持着资本的扩张,扩大了权力的不平等。而正义的空间,则具有公平、平等、包容,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特点。
实体书店的选址依据是该地区是否有足够的客流量、受众是否有足够的消费能力、书店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利润。截至2023年11月,西西弗书店在全国80多个城市拥有360多家实体连锁书店,主要分布在北京、重庆、成都、上海等城市。从实体书店的地理空间分布可以看出,其主要集中于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于城市内部空间而言,这些实体书店多分布于购物中心、步行街等地,为了吸引客流量,这些场所甚至提出,只要实体书店愿意入驻,商厦、购物中心可以减免租金,给予装修补贴。
人们进入城市实体书店,可以享受到新型实体书店空间提供的文化资源,也有机会建立人际关系,积累社会资源。在这个意义上,有城市实体书店分布的区域,人们可以利用书店空间,将经济消费转化为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这种转化又反过来促进新一轮资源的再生产,但并非只有这些区域的居民才能去实体书店阅读和消费,没有实体书店入驻的区域,其居民似乎并没有被排除在外。
相较于传统实体书店,如今的实体书店空间功能分区更加多元。比如,在Page One书店空间,咖啡区、文创商品区、小型展览区等均是空间延伸的功能分区。但,只有支付了一定金额的消费者才可以进入咖啡区,而舒适宽敞的付费课程区也只有书店会员才可以进入,小型展览区和讲座区则提供给具有一定知识素养的群体。
传统实体书店空间布局多以书籍类别为标准进行分区陈列,而新型实体书店空间则是根据书籍内容、封面设计、受众点评意见等要素进行划分,并根据书籍内容和风格,在书籍周边空间摆放关联产品。顾客在传统书店空间阅读书籍文本与在转型升级后的实体书店空间阅读书籍文本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在新型实体书店空间中,顾客可以快速感知和体验书籍文本丰富的符号价值与意义,同时,“在阅读文本时所产生的理解,不完全受文本自身的束缚”,或能生产出新的文本意义。在资本逻辑的驱动下,大多数普通艺术家总是难以实现机会公平,而实体书店作为城市商业文化空间,不能脱离受众的审美体验和审美需求。从2010年开始,诚品书店发起“艺术家驻店计划”行动,邀请艺术家、设计师等参与书店空间场景营造,还提供专门的展演和公关团队,为艺术家制定宣传推广计划,使书店成为艺术作品创作和展演的空间。全球化和城市化时代,许多城市居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外来人口,对他们来说,语言、习俗、生活方式会成为他们获取城市空间资源的障碍。许多地区的外文书店为他们提供无障碍接触书籍的空间,减少了因地域身份差异带来的空间使用权利不平等。少数族裔群体的生存状况和被霸权话语所建构的“非正常”群体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比如,旧金山的城市之光书店为支持非洲裔作者,专门为他们设置书架,每周更新一次书籍;而书店外南侧墙壁上则涂鸦着由少数族裔艺术家完成的作品。
(摘编自江凌《论域市商业文化空间正义——以城市实体书店空间为中心的考察》)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依托空间改造,城市实体书店能否突破被线上书店挤压的困境,能否实现人文关怀,还有待讨论。
B. 处于消费空间变革的当下,城市实体书店通过出售书籍营利的同时,还要满足人们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需求。
C. 客流量是实体书店考虑是否入驻的因素之一,而购物中心等商业空间吸引实体书店入驻也是为了追求客流量。
D. 传统实体书店空间主要按书籍类别分区陈列,人们在此空间阅读书籍产生的理解受到文本束缚的可能性更大。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城市商业文化空间在城市商业化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其改造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人的,异化危机。
B. “其居民似乎并没有被排除在外”,说明非实体书店入驻区的居民也能利用书店空间实现资源转化,但是便利性不足。
C. 从第六段的内容可以看出,实体书店的功能分区打破了空间区域的门槛限制,使人们能根据自身需求进入不同功能区。
D. 城市实体书店邀请艺术家参与书店空间场景营造,既能为受众提供审美体验,又能使艺术家借此平台展现自己的才华。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中画横线句观点的一项是( )
A. 单向空间书店创办人许知远曾发出求助信,直言“书店撑不住了”,后在读者、社会人士的捐赠支持下,渡过难关。
B. Bk Truck书店以卡车作为流动空间,运行于城市各个角落,不同地区的城市居民可以来此购买需要的书籍与服务。
C. 顾客通过预约进入上海朵云书院,置身于配有巨大的盆栽喷水池和石墩的书店“空中花园”,可观赏黄浦江两岸景色。
D. 北京人文考古书店看似冷清,实则常有来自博物馆、研究所客户来消费、交流,依托书店形成庞大的考古文博圈。
4. 举例论证有概括总体性事实和枚举个别事实两种事实形式。作者运用举例论证的不同事实形式证明了城市实体书店的空间正义特点。下列对城市实体书店的空间正义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AB. BC. CD. D
5. 钟书阁作为全国网红书店之一,是一家集书店与艺术馆于一身的城市文化综合体。陀螺书架、镜面吊顶以及古典风的台灯展现了钟书阁的鲜明个性;书店的空间结构错落有致;书店内的文创、手工、展览等众多项目互补共存;书目甄选则考虑文化主题、地域文化、时下热点等。请结合材料中关于城市实体书店的阐释对钟书阁的特点加以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右第二章(节选)【注】
茅盾
到四点钟以后,枪声炮声都沉静下去了。李先生慢慢儿从地板上爬起来,摸着一张椅子就坐了。
过一会儿,他皱着眉头说:
“真糟糕!不逃呢,不放心;逃呢,多花钱。我总以为打不起来的,谁知道——”
李夫人看见丈夫发愁,勉强做出点笑容来,说:
“好半天没有响声了,看来不会闹出大乱子。你去睡吧。明天你还得上公司里办事。”
李先生望着他的夫人,他勉强笑了一笑。他觉得夫人的话很对。日本兵是蛮凶的,他们在沈阳北大营并没遇着抵抗,据说也是机关枪大炮乱轰了一阵。说不定刚才那枪炮声就是北大营的老文章,那么,明天大概还是一切照旧,不会出大乱子。公司里仍得办事,他仍旧得去,不去就白白丢了二元五角的大洋,何苦!
“那么,我去躺一会儿再说。”
李先生征得了夫人的同意,就拍拍大腿走上楼去。
李先生走到楼梯顶,忽然又不放心了。从他现在站着的地方再上去一个矮小的梯子,就是晒台;他忽然想到晒台上去眺望一下,到底外面是闹到怎样一个地步。
刚开了晒台门,就听得砰、砰两声。李先生的身子立刻缩回。他从门缝里张望:漫天的冻云,中间夹着几点寒星,有风直冲那门缝吹来,冷得很。邻家的晒台上似乎也有人在那里瞭望。李先生胆壮一些了。把头上的罗宋线帽拉下来,然后侧着身体,贴着墙,慢慢地把身子移到晒台上,赶快蹲下了身体,尖起耳朵听。
只远远地传来了呼号的声音,但也许是风。天空也没有什么红光或黑烟。正像一个平常的腊月尽头的半夜三更。李先生慢慢地把身体挺直了,走到那晒台的水泥栏杆旁,想看得仔细点儿。
“李先生,也来看看么?刚才打这只角里望过去,看得见一道一道的红光;想来就是东洋人开炮呢!”
猛不防有人招呼,李先生愕然转脸对声音来的地方注视;直到听完了那人的话,李先生这才认出那说话的就是住在隔邻亭子间里的阿祥,是公司里铅印部的一个工人,和李先生算是“同事”。
“哦——你看了半天吗?”
李先生随口说,一面却皱紧了眉毛,瞪大了眼睛,向四下里张望,看还有没有红光之类。虽然和阿祥同在一个公司而且又是邻舍,但因为他们的身份不同,一个是编辑先生,一个是厂里的做手,他们两个平日很少来往。然而阿祥却例外,很高兴地又说道:
“东洋兵打败了!”
李先生浑身一震。什么?倒是东洋兵打败了吗?有点难以相信!
他转脸对着阿祥看。他看见阿祥露出一排很大的白牙齿,捏起拳头做了一个手势。“你怎么会知道?”
“里门口站岗的警察这么说。我还看见——”
“你去看了吗?你看见什么?”
“我看见许多许多十九路军朝北走。听说是到天通庵车站帮助那边的兵把守。日本兵也打宝山路口,也打败了,都逃到福生路,躲在那里。”
“哦?哎——”
他定一定神,不由得叹一口气说:
“这事就闹大了!东洋人一定不肯罢手——”
“那就打!”
阿祥这话刚出口,突然砰砰地两响破空飞来,接着又是砰砰砰几响,像是回礼。李先生惊得呆了,身子蹲了下去,腿直发抖。他听得阿祥自个儿喝道:
“哈!又开火了!死不完的东洋人!打,打!”
然而那几响过了以后,便又是沉寂,李先生觉得那沉寂也就像一块大铁板,压得他心痛。他蹲着挪一挪他的腿,心里想,还是赶快下去和老婆商量明天怎样逃难罢。而就在这时候,一片达达达的机关枪声从北面来,而这晒台却偏偏又是朝北的。李先生急出一身冷汗,蹲在地上,不敢动,又觉得不动也是等死。达达达达达达!东!东!李先生突然抱着头直跳起来,但随即像一块木头似的倒了下去,连爬带滚,到了晒台门边,又从那小扶梯上滚了下去。
“怎么的,伤在哪里?伤在哪里?”“没有!”
李先生颤着声音回答,心里头臭虫似的钉着那个问题:明天怎么逃得出去?
(有删改)
【注】南宋朱熹《中庸章句》中以“右第X章”总括对《中庸》某一章的诠释,本文标题仿自于此。
文本二:
放下你的鞭子(节选)【注】
陈鲤庭
青工:那么你们是什么地方人?你们是从关外逃来的吗?
香姐:是的,我们的家就在沈阳,先生,你们不记得“九·一八”吗?(回忆)日本兵开到沈阳,那儿十几万的中国兵说是受了什么不准抵抗的命令,都撤退了,于是就留着我们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在那儿受苦。
青工:(气愤地)他妈的!(转过气来)后来你们怎么样呢?
香姐:后来我们每家还捐了三块钱,他们说送点钱给东洋人,他们就不会来糟蹋我们了。其实你就把全部家产交给他们,还是要你的命。我们逃想过,这样子活下去,有什么意思呢?我们也投了义勇军和这些小鬼子拼了吧,可是我们俩老的太老,小的太小,怎么中用呢?
汉子:(痛苦地)最可怜的是你的妈,她活着的没有过一天好日子,连死也死得那么可怜……
香姐:(哭泣着)爸爸,爸爸。
汉子:而且我现在还发了疯,打你骂你,想从你身上榨出咱们的饭来!天哪,怎么的,谁使我疯的呢?
青工:那你怨恨谁呢?
汉子:人家都说是我的命不好,我的命不好,也许是的。
青工:我告诉你们,使你们挨冷受苦,无家可归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是不抵抗的卖国汉奸!
汉子:先生的话固然不错,可是叫我们怎么办呢!
青工:怎么办呢?咱们就得一伙儿去,向压迫我们、剥削我们的人算账去——这才有我们的生路!
汉子香姐:(齐)可是叫我们拿什么去打倒他们呢?
青工:你要打倒他们,(拾起鞭子)你应该用你这个武器。我们是有我们的武器的。就是空着两只手,拳头也是我们的武器呀!
汉子:这有什么用,人家有的是飞机大炮呀!
青工:只要大家齐心,团结起来,这力量比什么都大。
观众:对呀!大家联合起来,一起去打倒我们的仇人!
【注】《放下你的鞭子》是1931年由剧作家陈鲤庭执笔写成的抗战街头剧,剧名取自剧中青工阻止汉子鞭打香姐时所说的一句台词。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开头写“枪声炮声都沉静下去了”,既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为下文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环境氛围。
B. 文本一结尾写李先生从楼梯滚下,与《装在套子里人》写别里科夫从楼梯滚下一样,都饱含作者对人物的憎恶唾弃。
C. 文本二写青工、汉子街头偶遇,与《雷雨》写鲁大海、周朴园在周公馆冲突一样,都通过写生活场景折射出时代背景。
D. 相比较而言,文本一的语言较文雅细腻,文本二的语言则较通俗直白,这与两位作者对文体和受众的不同定位有关。
7. 关于文本一和文本二的标题及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文本一仿用朱熹《中庸章句》语句为标题,隐含了作者致敬先儒、弘扬传统文化的用意。
B. 文本一标题有“助读《中庸》第二章”之意,这一独特的表达能引起读者的好奇与关注。
C. 文本二以剧中人物的台词为标题,既能强调人物的强烈情感,又可以借此提示有关剧情。
D. 文本二标题中的“你”和“鞭子”含义丰富,其中有鼓励民众拿起抗战武器的言外之意。
8. 文本一与文本二都在人物描写中交代“九·一八”这一历史背景,这样处理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9. 文本一中的李先生和文本二中的汉子对生活变故有相似的心态,但这种心态产生的思想根源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古今之事,后起之胜与前者多矣。故烹饪起于热石,玉辂基于椎轮。即如画家有人物有山水,汉唐以来,圣主名臣之像皆以绘画,其后稍稍通之而为塑土。元刘元欲造岳庙侍臣像,心计久之,未措乎也,适阅秘书图画,见唐魏征像,矍然曰:“得之矣!非若此莫称为相臣者。”遽走庙中为之,即日成。以此知雕塑之出于画也。然画师之名者不胜载,而塑土之名者一二耳。至于山水,能、妙、神、逸,笔墨之外,无所用长,未有如人物之变而为塑者,则自近日张涟始。
②张涟,号南垣,秀水人。学画于云间之某,尽得其笔法。久之而悟曰:“画之皱涩向背,独不可通之为叠石乎!画之起伏波折,独不可通之堆土乎!今之为假山者,聚危石,架洞壑,带以飞梁,嘉以高峰,据盆盎之智以笼岳渎使入之者如鼠穴蚁垤气象蹙促此皆不通于画之故也。且人之好山水者,其会心正不在远。”于是为平冈小坂、陵阜陂陁,然后错之石,缭以短垣,翳以密篠,若是乎奇峰绝嶂,累累乎墙外,而人或见之也。其石脉之所奔注,伏而起,突而怒,犬牙错互,决林莽、犯轩楹而不去,若似乎处大山之麓,截溪断谷,私此数石者为吾有也。方塘石洫,易以曲岸回沙,邃闼雕楹,改为青扉白屋,树取其不凋者,石取其易致者,无地无材,随取随足。当其土石初立,顽石方驱,寻丈之间,多见其落落难合,而忽然以数石点缀,则全体飞动,若相唱和。
(节选自黄宗《张南组传》)
材料二:
①张南垣名涟,南垣其字,华亭人,徙秀州,又为身州人。少学画,好写人像,兼通山水,遂以其意垒石,故他艺不甚著,其垒石最工,在他人为之莫能及也。
②君为此技既久,土石草树,咸能识其性情。每创手之日,乱石林立,或卧或倚,君踌躇四顾,正势侧峰,横支竖理,皆默识在心,借成众手。常高坐一室,与客谈笑,呼役夫曰:“某树下某石可置某处。”目不转视,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甚至施竿结顶,悬而下缒,尺寸勿爽,观者以此服其能矣。
(节选自吴佛业《张南组传》)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据盆盎之智A以笼B岳C渎D使入之者E如鼠穴F蚁垤G气象H蹙促I此皆不通于画之故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胜,指尽、完,与《鸿门宴》中“杀人如恐不胜”的“胜”词义相同。
B. 翳,指遮蔽,与《归去来兮辞》中“景翳翳以将入”的“翳”词义不同。
C. 私,指偏爱,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臣之妻私臣”的“私”词义相同。
D. 爽,指差错,与现在所说的“毫发不爽”“屡试不爽”中的“爽”字词义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作者从日常生活事例引出艺术创作的话题,并用元代刘元的事迹,从而引出张涟在绘画界的开创性地位。
B. 张涟学习绘画,尽得绘画精髓,通过长时间积累,领悟了绘画的手法、意境与园林建筑的构建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C. 张涟营建园林与别人不同,他能随机应变地选用各种山石来垒出假山的脉络,烘托它的气势,而不留下人工的痕迹。
D. 张涟在动工之初,先细心观察,将材料的特点记在心里,开工后,不必现场察看,常常是一边与客人谈笑,一边安排工匠去做。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适阅秘书图画,见唐魏征像,矍然曰:“得之矣!”
(2)君踌躇四顾,正势侧峰,横支竖理,皆默识在心,借成众手。
14. 中国园林建筑博物馆要推介张南垣,请根据材料一、二,在人物展板的空档处填上适当的内容。每处不超过4个字。
张涟,字南垣,清代人,祖居华亭,园林艺术家。他的园林设计艺术具有______、_____、巧夺天工的特点,同时,在具体的建造过程中,也体现出_____的个人特长。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陈季张求竹竿引水入厨
黄庭坚
井边分水过寒厅,斩竹南溪仗友生。
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
能令官舍庖厨洁,未减君家风月清。
挥斧直须轻放手,却愁食实凤凰[注]惊。
【注】据《庄子》记载,凤凰不同于凡鸟,它只吃竹子果实,只饮甘甜泉水。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向朋友交代了自己求取竹竿的原因,“仗”字体现了诗人的恳切之意。
B. 诗人一边感受春酒的芬芳,一边聆听三峡的泉声,日常生活十分轻松惬意。
C. 引来的井水能让庖厨保持洁净,诗人借此含蓄表达自己对高洁品性的追求。
D. 尾联巧用凤凰的典故,化俗为雅,将求取竹竿这件平常小事写得高雅别致。
16. 诗人“求竹竿”时充分考虑友人的心理感受以说服友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对于天地间不属于自己的事物,应有“____________”的洒脱;而对于造物者提供的无穷无尽的宝藏,又应有“____________”的快意。
(2)《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自动地远离脏污,像蝉脱壳那样摆脱肮脏的境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4年是龙年,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班级元旦联欢晚会上,主持人请大家以“龙”字行“飞花令”,可选用相应的古诗文。轮到你,你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一批老科学家留下的手稿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其中,有“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的【甲】《微分方程笔记》,每一个字都工整得有如印刷体;有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院士的手绘彩色植物图,每一幅图都【乙】跃然纸上,不逊于工笔画作;还有数学家周毓鳞院士的书信,信中对后生晚辈的【丙】垂问具体到“另起一行的数学公式是否该退两格”的问题……这些手稿折射出老一辈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实际上,这些手稿的流传,得益于一项抢救历史资料的工作,即“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这项工程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11个部委启动,着眼于80岁以上、学术经历丰富、功勋卓著的老科学家,力求真实反映自【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情况,丰富我国的科技史文献。
截至统计时间,采集工程已经搜集到600余位科学家的手稿、书信等实物原件7万余件,初频、音频等数字化资料数十万卷。研究这些资料,不仅能了解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 又能厘清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脉络,为创新打好进一步的基础。
18. 对文中画横线处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处,将“《微分方程笔记》”的书名号去掉。
B. 【乙】处,将“跃然纸上”改为“呼之欲出”。
C. 【丙】处,将“垂问”改为“指导”。
D. 【丁】处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改为“20世纪20年代”。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学校将举办老科学家手稿展览活动,请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包含“手稿”“科学”两个关键词,句式对仗,不超过20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过春夏秋冬,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 ① ,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授时通考》引《三礼义宗》云:“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大寒通常于公历1月20日至21日交节,此时正位农历岁末,挨着年节,不论城乡,家家都将房屋彻底打扫一番,俗称“掸尘”,也有叫“换新”“掸新”的。掸尘有祓除晦气之意,“尘”与“陈”谐音,意味着除陈布新、除旧迎新。掸尘不仅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② 。钟毓龙《说杭州》记载掸尘时要“扎竹枝为大帚,承之以竿”。天台一带,掸尘要使用新竹扎的竹枝、新早稻草制成的掸刷,新竹枝象征迎新,早稻草则是迎春早得吉祥之意。
在二十四节气中,大寒意味着终结,却也是开始。过了大寒又立春,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替。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 “掸尘”因谐音而具有更为丰富的含义,《红楼梦》中也多处使用谐音,隐喻作者的深意。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谐音以及其含义。
(1)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2)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
(1)谐音:________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谐音:________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提到了我国清代的园林设计师陈南垣,他所筑的园林,充满山水画意,令观者流连忘返。
人们常说园林是自然山水的浓缩,缩写读物是原著的浓缩,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浓缩……人们倾向于认为“浓缩的就是精华”;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奒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事实形式
事例阐述
空间正义特点
A
概括总体性事实
新型实体书店根据多样元素进行空间划分
空间互动性
B
概括总体性事实
多地外文书店为外来人口提供无障碍阅读
空间平等性
C
枚举个别事实
诚品书店发起“艺术家驻店计划”行动
空间公平性
D
枚举个别事实
城市之光书店支持少数族裔群体行动
空间多样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已有试卷不是解析版)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届高三上学期入学素质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素质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3届高三下学期入学素质测试语文试卷+答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