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压轴卷(无答案)
展开本试题卷5道大题,15道小题,共3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18分。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第5题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蹂躏(lìn)酬和(hè)陶冶(yě)振聋发聩(kuì)
B.封禅(shàn)珠玑(jī)奢侈(chǐ)假公济私(jiǎ)
C.噱头(xué)贫瘠(jí)口供(gòng)铩羽而归(shā)
D.参差(cān)弹劾(hé)解雇(gù)不省人事(shě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拾掇 通霄 温馨 不寒而粟B.炮烙 沧桑 泯灭 冠冕堂皇
C.原型 隐瞒 谗言 锱铢必较D.琐屑 拙劣 销赃 脍炙人口
3.下列各句用括号里的成语替换原句中的加点成语,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老张从早晨穿上工作服进入柜台,到晚上送走最后一位顾客,每分钟都是全力以赴。(不遗余力)
B.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爱莫能助)
C.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根深蒂固)
D.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如梦初醒)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太阳刚升起,哈尔滨江北的早市就睁开了眼。过高架桥桥洞向北没多远,一辆农用四轮车“吱嘎”一声停在路旁。一对中年夫妇从车上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摆着,卖小百货的老张头来了,在对面的马路牙子上支起一个不到两米宽的摊床。接着,卖水果的李大嫂到了,其他摊主也陆陆续续地来了。几个人一顿忙活,寂静的街道转眼成了热闹的早市。
①再麻利地往上摆放蔬菜②卸下时令蔬菜
③女人则在马路牙子上铺起一大块塑料布④男人打开车厢
A.④③②①B.④②③①C.②④③①D.③④①②
5.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6分)
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道写作题,要求写一则人物短评。如果评泼辣型人物,你可选《____________》中的王熙凤;如果评淳朴型人物,你可选铁凝笔下的____________;如果评悲剧型人物,你可选《____________》中的祥林嫂。
二、文言文阅读(14分。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传授
B.是故圣益圣益:益处
C.则耻师焉耻:以⋯⋯为耻
D.小学而大遗遗:放弃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因人之力而敝之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夫我乃行之
C.其可怪也欤其远古刻尽漫失
D.师不必贤于弟子而寒于水
8.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不能“生而知之”,谁也不能没有“惑”,所以从师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B.为了批判“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作者运用类比的方法,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C.作者以孔子为例,阐述了新的师道观,即老师和弟子的关系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D.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耻于相师”的有力批判。
9.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2分)
10.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鼎铛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4)鹿,是一种美丽且温顺的动物。古人对鹿的喜爱,从诗文中便可看出,如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须行即骑访名山”,苏轼的“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6分)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所写的历史事件是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诗人选取越王班师回国的两个镜头,将昔时的繁盛和____________作了鲜明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人事变迁、____________的主旨。
四、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
春天的味道
周钰姣
春风起,藏在泥土里的色彩纷纷铺展开来。光是纷呈的绿就令人目不暇接,更别说那一片片姹紫嫣红、桃粉李白了。遍地的野菜也被唤醒了,它们争相冒出地面。野葱、香椿、蕨苔、荠菜……都是餐桌上的美味。
春意催人。寻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郊外,我们寻找着一种只有清明前后才会出现的食材——清明草。
“妈妈,这是不是清明草?”女儿肉乎乎的小手握着一团黄色小花,踮着脚,把花举得高高的给我看。清明草植株矮小,黄色的小花躲藏在草丛里。亏得孩子们眼神好,一眼就能找到。
“要从中间掐断,你看,正好是妈妈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才嫩。”我蹲下身子,教孩子如何采摘,熟悉的话语随口而出,仿佛它们一直就等在我的嘴边。
记忆奔涌而来。这是外婆的话!三十年前,外婆就是这样教我的啊!
“小宝,我们去摘清明草做粑粑。”当年的我和眼前的孩子一样大。早上九十点钟,露水收干,草地不再湿鞋,外婆就一手挽着竹篮,一手牵着我上了后山。
“外婆,哪有清明草啊?这么多花花草草,我的眼睛都看花了。”
外婆蹲下身子耐心教我辨认:藏在山上草丛里的水分少一些,但更有韧性;而躲在稻田里的,水分较多,更嫩一点。
日头越爬越高,阳光倾泻而下,把春花春草涂得更加鲜亮,也把外婆那件藤黄色的棉衣染成了金色。
“你看,用指甲轻轻一掐就行了,要留一个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清明草是最嫩的呢。”外婆做着示范,又叮嘱我:“不要连根拔掉,它会重新长出来的。”
日头爬到正上方时,篮子就装满了。外婆牵着我往回走。吃过午饭,她就忙碌起来,她要用刚刚采摘的清明草做清明粑。
将清明草反复清洗,晾干、切碎;搬出角落里的石磨,顺着錾路洗净、擦干;端出浸泡了一夜的糯米——外婆推着石磨,我站在小木凳上,手拿勺子给磨眼儿一点点喂米。“哗……哗……”石磨转动,磨声响起,雪白黏稠的米浆汩汩地从磨缝流到磨盘,越铺越厚,我的喜悦也越来越浓。
沥出沉淀后的糯米面,就要加入清明草了。除了嫩嫩的茎和叶,清明草的花也是可以食用的。不用额外加水,直接将清明草和糯米面反复揉搓,直到汁水浸出,将糯米面染成葱绿色。不一会儿,外婆的额头渗出了晶莹的汗珠,我赶紧找来毛巾帮她擦拭……
“妈妈,我给你擦擦汗。”孩子稚嫩的声音将我唤回当下。两个孩子正兴致勃勃地守着我。我不停地揉搓着,直到面与草完全融合。没有石磨,我在回家的路上买了袋装糯米粉,学着记忆中外婆的手艺做了起来。
当年,外婆照顾着家中每个人的口味,准备了三种风味的清明粑:紫苏、花生、芝麻、冰糖粒混在一起的甜馅,花生粒、肉丁、盐菜碎炒制成的咸馅,还有直接把绿色的糯米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的无馅。蒸好的清明粑褪去了葱绿,变成了深沉的橄榄绿。我一口气吃了三个——甜馅糖汁黏稠,甜而不腻;咸馅鲜香滑嫩,令人胃口大开;无馅料的,淡淡清香在舌面徐徐洇开,从舌尖到舌根,袅袅升起一股清甜,久久不散。原来,没有馅料的参与,清明草的香味更加纯粹、醇厚。外婆看着我,眼睛笑得弯弯的……
三十年后的今天,咀嚼着清香微甜的清明粑,我又想起外婆站在一片蒸汽中的微笑:“小宝,这就是春天的味道呀。”
终于盼到出锅,孩子们吹着清明粑上的热气,等不及放凉就塞进嘴里。
“什么味道呀?”我笑着问。
儿子嘴里塞得满当当的,声音有些含混:“淡淡的甜。”
女儿抢过话来:“是春天的味道。”
“是啊,三十年前,我的外婆就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了我。现在,我又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你们……”
(有改动)
12.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回忆三十年前外婆教“我”做清明粑的事,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春天的味道”的内涵。(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40分)
15.以“选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700字;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压轴卷)
语文参考答案
1.D“参差”的“参”应读“cēn”;“不省人事”的“省”应读“xǐng”。
2.A“通霄”的“霄”应为“宵”;“不寒而栗”的“粟”应为“栗”。
3.A A项,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不遗余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儿也不保留。B项,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但是力量做不到。C项,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细,问事问根本,看事看内在。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D项,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后比喻一下子领悟或明白了某种道理。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
4.B根据“则”“再”两个副词,①③两句应该排在②④之后;应该是先铺塑料布,再在上面摆放蔬菜,故③排在①前;②④两句,根据逻辑,④应排在②前。所以选B。
5.红楼梦香雪祝福
6.B益:更加、越发。
7.D D项,于,两者均为介词,表示比较,比。A项,之,前者为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后者为定中间助词,的。B项,乃,前者为副词,竟然;后者为指示代词,这样。C项,其,前者为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后者为指示代词,表远指,那些。
8.B“类比的方法”错,应该是“对比的方法”。第一,拿圣人与众人对比,指出两者的差别;第二,拿“小学”和“大遗”对比,指出其做法的不明智;第三,拿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对比,指出“师道之不存”的原因。
9.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10.(1)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3)金块珠砾 弃掷逼迤(4)且放白鹿青崖间 侣鱼虾而友麋鹿
11.今日的凄凉盛衰无常
12.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形象地写出了遍地野菜长出地面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野菜的喜爱。(2分)
13.①丰富了文章内容。如果没有这个回忆,文章内容会显得非常单薄。②为下文作铺垫。下文写到“孩子为我擦汗”“当年,外婆准备了三种风味的清明粑”等,都与回忆的事相关。③突出主题,升华主旨。三十年前,外婆教“我”做清明粑,现在“我”教自己的孩子做清明粑,体现了亲情代代相传的主旨。(每点2分)
14.①春天的味道是清明粑清香微甜的味道。②春天的味道是外婆给予“我”的爱,“我”对外婆的怀念,“我”给予孩子们的爱和幸福。③春天的味道是代代相传的爱,是对幸福生活的珍惜。(每点2分)
15.略。
202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压轴卷)语文试卷(图片版):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压轴卷)语文试卷(图片版),共4页。
202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语言表达,文言文阅读,默写题,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命题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