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1-10每小题2分,11-20每小题3分,共50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N2约占78%,O2约占21%
B. 食品采用真空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隔绝水蒸气
C. 空气是混合物,组成空气的各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
D. 大自然有自净能力,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空气的成分仍能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故说法错误;
B、食品采用真空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隔绝氧气,故说法错误;
C、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各组成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故说法正确;
D、大自然的自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不能保持洁净,故说法错误。
故选C。
2. 下列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表示碳加氧气等于一氧化碳
B. 该反应中,分子、原子的种类均发生了改变
C. 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8
D. 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方程表示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A错误;
B、该反应中,反应前是氧分子和碳原子,反应后是二氧化碳分子,分子种类改变,但是原子种类不变。B错误;该试卷源自 全站资源不到一元,每日更新。 C、每2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一氧化碳分子,则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2×2):(16×2)=24:32=3:4。C错误;
D、根据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可知,参加反应的氧分子和生成的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为1:2。D正确。
故选D。
3. 氧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下列①-⑥中消耗氧气的是
A. ①②③⑥B. ③⑥C. ①②④⑤D. ①③④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食物腐败是食物的成分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消耗氧气,;②煤炭燃烧是煤炭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消耗氧气;③植物的光合作用、⑥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④人、⑤鱼类呼吸作用中消耗氧气,消耗氧气的是①②④⑤,故选C。
4. 某同学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过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②中的现象是木炭红热
B. ③中操作是将木炭迅速插入集气瓶
C. ④的目的是证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D 对比②③现象说明氧气浓度越大木炭燃烧越剧烈
【答案】B
【解析】
【详解】A、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故A说法正确;
B、③中应该将燃烧的木炭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这样可以充分耗尽氧气,防止氧气受热膨胀,从瓶口逸出,故B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燃烧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故C说法正确;
D、②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③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对比②③可证明氧气浓度越大,木炭燃烧越剧烈,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5.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氧气—火箭发射—可燃性
B. 氢气—填充气球—密度最小
C. 氮气—食品防腐—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 稀有气体—保护气—通常条件下,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气用于发射火箭,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A符合题意;
B、氢气用于填充气球,利用了氢气密度小于空气的特性,故B不符合题意;
C、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故C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通常条件下,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下列有关物质燃烧时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氢气空气中燃烧产生发出淡蓝色火焰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固体四氧化三铁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发出淡蓝色火焰,故A正确;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故B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故C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故D错误。
故选A。
7. 在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 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B.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C.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8. 某同学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所涉及的下列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装入
C. 装入过氧化氢溶液 D. 收集并验满
【答案】D
【解析】
【详解】A、检查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若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选项操作符合规范;
B、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先将试管倾斜,再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竖立,该选项操作符合规范;
C、取用液体药品时,试管倾斜,试剂瓶紧挨试管口,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该选项操作符合规范;
D、氧气具有助燃性,但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瓶中,该选项操作不符合规范。
故选D。
9. 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空气存在的是
A. 阳光洒满美丽的校园
B. 向自行车内胎充气
C. 风吹草低见牛羊
D. 把一个空塑料软瓶的瓶盖拧紧,用手捏瓶子难以变形
【答案】A
【解析】
【详解】A、太阳光洒在大地上,与空气无关,因为光能在真空中传播,不能证明空气存在,符合题意;
B、向自行车内胎充气,内胎能鼓起来,能证明空气存在,不符合题意;
C、风吹草动是由于风的存在,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能证明空气存在,不符合题意;
D、把软塑料瓶盖拧紧,用手捏瓶子难以变形,说明瓶中存在一定的压强,说明了有无色无味的物质存在,即空气的存在,能证明空气的存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纸张燃烧后质量减小,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 100g水与100g酒精混合后总质量等于200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用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氢气在9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应为10g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纸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空气中,因此灰烬的质量比纸小,纸燃烧是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100g酒精和100g水混合在一起,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
C、若用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由于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必须在密闭的容器中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故C符合题意;
D、氢气燃烧生成水,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1g氢气只能与8g氧气反应生成9g水,质量小于10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在 2A+B=2C+3D 的反应中,34克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8克C。若C和D相对分子质量比为9:16,则A与B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 17:16B. 17:3C. 17:32D. 17:6
【答案】C
【解析】
【详解】解:设C相对分子质量为9a,D相对分子质量为16a,设D质量为x,
x=48g
根据质量守恒,B质量为18g+48g-34g=32g,
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有
,
故选:C。
12. 工业制取氧气主要有以下步骤,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液态空气是混合物
B. 氮气先被蒸发出来,说明氮气沸点比氧气低
C. 步骤②属于化学变化
D. 得到的剩余液体大部分为液氧,颜色为淡蓝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液态空气中含有液态氧气、液态氮气、液态二氧化碳等,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蒸发液态空气首先的到的是氮气,故B不符合题意;
C、步骤②中是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氮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符合题意;
D、得到的剩余液体大部分为液氧,液氧呈淡蓝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M可能是单质
B. M中一定含氧元素
C. 该反应是氧化反应
D. M中一定含碳、氢元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反应物中含有C、H、O,已知生成物中只含有O,故M中一定含有C、H,可能含有O。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M中一定含有C、H,可能含有O,故M不可能是单质,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M中可能含有O,故B错误;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没有氧气参加,故C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M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14.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 铁丝氧气中燃烧:
B.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C. 水通电分解:
D. 硫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成物不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A错误;
B、反应条件不对,应为点燃,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B错误;
C、缺少气体符号且未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C错误;
D、化学方程式中书写完全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15. 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称得装置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m1,引燃白磷,冷却后称得装置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中白磷必须要过量
B. 实验过程中气球会一直膨胀变大
C. 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m1=m2
D. 反应生成 P2O5的质量等于该装置中白磷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实验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白磷不一定要过量,只要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即可,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过程中气球先膨胀(白磷燃烧放热是压强增大)后变小(温度恢复气压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则m1=m2,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P+5O22P2O5可知,62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如果不是这一质量比,则不能完全反应,所以反应生成P2O5的质量不一定等于装置中白磷和氧气的质量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6.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装置图(装置气密性良好),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化学方法”消耗氧气,从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反应结束后,根据表格中数据,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C. 实验完毕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先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再读数。否则会使测得的实验结果偏大
D. 遵循节约原则,实验使用铜粉的用量不宜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实验是利用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来测定氧气的含量,属于化学方法,故A正确;
B、空气体积应该是密闭容器内所有的空间体积,所以空气总体积为40mL+25mL=65mL,消耗氧气体积为25mL-12mL=13mL,所以氧气的体积分数为,故B正确;
C、气球内含有气体时会导致反应后读取的注射器数值偏小,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故C正确;
D、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必须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耗尽,所以铜粉必需过量,故D错误。
故选D。
17.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有关操作如下,正确的一项是
A. 分液漏斗末端必须要伸入液面以下
B. 装药品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用镊子往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
D. 此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液漏斗末端不用浸到液面下,因为有活塞可以控制滴液速率,故A错误;
B、装药品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免造成浪费,故B正确;
C、二氧化锰是粉末状药品,取用粉末状药品应用药匙或纸槽,故C错误;
D、带有活塞的分液漏斗能够控制液体滴加的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度,无法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D错误。
故选B。
18. 如图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甲:吸收放出的热量
B. 乙: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C. 丙: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D. 丁:水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便于O2收集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水的主要作用为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A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导致瓶中压强减小,量筒中倒吸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约等于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故B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高温的熔融物,水的作用为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故C不符合题意;
D、排水集气法先将水装满集气瓶,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便于收集纯净的氧气,避免混入空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 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质乙中所含元素种类与甲、丁中元素种类之和相同
B.
C. 丙一定是反应的催化剂
D. 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4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甲反应前的质量为4g,反应后的质量为6g,甲为生成物;丙反应前的质量为2g,反应后仍为2g,质量不变,可能没有参与反应也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丁反应前的质量为8g,反应后的质量为10g,丁为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X=4g+15g+2g+8g-6g-2g-16g=5g;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表示为:乙→甲+丁,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则物质乙中所含元素种类与甲、丁中元素种类之和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分析可知,X=5,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分析可知,丙反应前的质量为2g,反应后仍为2g,质量不变,可能没有参与反应也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D、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6g-4g):(16g-8g)=1: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0. 利用图1装置研究H2O2的分解反应,所得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2中的a点对应的操作是推动注射器活塞
B. 对比b点和e点不能验证反应速率与H2O2的浓度有关
C. 对比c点和e点可以验证反应速率与H2O2的浓度有关
D. 该实验不能证明MnO2对H2O2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a点时恰好是装置中氧气百分比升高的临界点,故a点对应的操作是推动注射器活塞,之后反应开始、过氧化氢分解、氧气百分比升高,不符合题意;
B、b点和e点可理解为氧气百分比升高至24%时,所需的时间,其e点所需时间大于大于b点,故表明过氧化氢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符合题意;
C、c点和e点可理解为反应一定时间,不同浓度过氧化氢溶液反应下体系氧气百分比升高的值,其c点氧气百分比升高更大,故表明过氧化氢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的变量是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两组实验均有二氧化锰,故不能证明MnO2对H2O2的分解起催化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6分)
21. 下列现象与空气中的什么成份有关,请用相应的序号答题。
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稀有气体 ④氮气 ⑤水 ⑥空气 ⑦五氧化二磷
(1)冬天说话时,嘴边产生的白雾_______;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
(2)空气中使食物变质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
(3)田径赛事上,发令枪打响后产生的白烟是_______;
(4)“霓虹灯”内通电后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_______;
(5)题目所给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
【答案】(1) ①. ⑤ ②. ④
(2)② (3)⑦
(4)③ (5)③⑥
【解析】
【小问1详解】
嘴边产生的白雾是液化的水蒸气,是⑤水。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④氮气。
【小问2详解】
空气中使食物变质的主要气体是②氧气。
【小问3详解】
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形成白烟,发令枪打响后产生的白烟是 ⑦五氧化二磷。
【小问4详解】
“霓虹灯”内通电后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是因为③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小问5详解】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③稀有气体含氦氖氩氪氙等多种物质,⑥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
22.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在空气中加热铜粉_______;
(2)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
(3)在二氧化锰催化的条件下,加热氯酸钾制氧气_____;
(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
(5)氢气在空气中燃烧______。
【答案】(1)
(2)
(3)
(4)
(5)
【解析】
【小问1详解】
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生成氧化铜,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2详解】
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3详解】
在二氧化锰催化的条件下,加热氯酸钾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4详解】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5详解】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23. 以下是国家关于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表:
(1)某地某日的空气污染指数为66~76,根据上表的信息判断该地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为_____。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是 (填字母)。
A. 一氧化碳B. 二氧化碳C. 稀有气体D. 二氧化氮
(3)某地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建筑粉尘,下列减少建筑粉尘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
A. 积极植树造林
B. 禁止建筑工地工作
C. 改进工艺减少粉尘产生
D. 道路勤洒水
(4)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民行动,作为中学生你能做的一件事是____。
【答案】(1)Ⅱ (2)BC (3)B
(4)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空气污染指数为66~76,则空气质量级别为Ⅱ,故填:Ⅱ;
【小问2详解】
A、一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故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为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B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为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C符合题意;
D、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小问3详解】
A、积极植树造林,能减少建筑粉尘,该方法合理,故A不符合题意;
B、不能完全禁止建筑工地工作,该方法不合理,故B符合题意;
C、改进工艺减少粉尘产生,该方法合理,故C不符合题意;
D、道路勤洒水,能减少建筑粉尘,该方法合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小问4详解】
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民行动,作为中学生你能做的一件事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积极的植树造林等,故填: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合理即可)。
24. 建立“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如图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CH3OH)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内容回答:
(1)此反应中的氧化物是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最简整数比为______。
(3)从原子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CO2 ②. H2O(或者H2O;CO2)
(2) ①. ②. 22:3
(3)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解析】
【小问1详解】
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图可知,二氧化碳与水均属于氧化物,故填:CO2;H2O(或者H2O;CO2);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最简整数比为,故填:;22:3;
【小问3详解】
化学变化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填: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5.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②③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③_____。
(2)组装A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试管之____ (填“前”或“后”)放置;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目的是____;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________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3)与B相比,C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优点是____。若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并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且收集到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从A-F中选择,填序号);检验氧气的方法是____。
(4)如图G所示的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从___ (填a或b,下同)端进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应从____端进入。
【答案】(1) ①. 长颈漏斗 ②. 集气瓶 ③. 水槽
(2) ①. 前 ②. 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③. 连续均匀
(3) ①.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②. CE ③.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4) ①. b ②. a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标号①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标号②仪器是集气瓶;标号③仪器是水槽;
【小问2详解】
组装仪器的顺序是从左到右,由下向上,所以组装A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试管之前,根据酒精灯的高度调节试管的高度并固定试管;A装置中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用装置F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不宜立即收集,此时的气体主要是原装置中的空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口处收集气体,故填:前;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连续均匀;
【小问3详解】
与B相比,C装置中带有活塞的分液漏斗能够控制液体滴加的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度;若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制取,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并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可选择C作为发生装置,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以获得平稳的氧气流,排空气法较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干燥,氧气密度空气大,则收集比较干燥的氧气,可选择E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此选择的装置组合为:CE;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故填: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CE;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小问4详解】
如图G所示的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氧气的密度小于水,应从b端进入,将水从a端排出;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应从a端进入,空气从b端排出,故填:b;a。
26. 小明同学在做家庭实验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溅到妈妈刚刚削好的苹果上,发现苹果上立即冒气泡,激发了小明的探究欲望,请你参与小明的探究。
【猜想】苹果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设计并完成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______。
(2)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_。
【反思】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全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__;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向剩余物中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其目的是:_______。
【答案】 ①. 有大量气泡产生木条复燃 ②. 对照实验 ③. 检查化学反应前后苹果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 ④. 检验化学反应前后苹果的化学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解析】
【分析】
【详解】(1)双氧水溶液在常温下能分解,但反应速率慢;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苹果,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产生氧气,且有大量气泡,才能得出苹果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故填:有大量气泡产生木条复燃。
(2)上述做的实验是对比或对照实验,“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对照;故填:对照实验。
反思:
催化剂是一变两不变,即能加快反应的化学反应速度,但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因此要证明苹果是催化剂,还需证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证明苹果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倾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苹果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故填:检查化学反应前后苹果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检验化学反应前后苹果的化学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7. 某同学在药店购买一瓶过氧化氢溶液,欲测定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进行的实验操作及相关数据如下: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该同学制得氧气的质量为____g。
(2)计算该同学所购买的消毒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
【答案】(1)1.6 (2)解:设该同学所购买的消毒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解得x=3.4g
该同学所购买的消毒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同学所购买的消毒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2.5%。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故填:1.6;
【小问2详解】
详见答案。硬质玻璃管的容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
4
15
2
8
反应后物质质量/g
6
2
16
污染指数
50以下
51-100
101-200
201-250
251-300
300以上
质量级别
Ⅰ
Ⅱ
Ⅲ
Ⅳ(1)
Ⅳ(2)
Ⅴ
质量状况
好
良好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重污染
重度污染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速率很慢。
苹果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苹果,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水和苹果不能放出氧气
实验三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苹果,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苹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4页。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