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第1页
    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第2页
    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欺侮(wǔ)凫水(fú)撺掇(cuān)戛然而止(jiá)
    B.闭塞(sai)怅惘(chàng)缈远(miǎ)人情世故(shì)
    C.褶皱(zhě)追溯(shù)缄默(jiān)消声匿迹(xiā)
    D.喧嚷(rāng)龟裂(jūn)帷慕(mù)大彻大悟(wù)
    2.选出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2分)
    灯笼,在吴伯萧的回忆里是那种________庭院的静穆,是他一辈子思慕着的。在如今人们的心中,只是孩童的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________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承载着________的文化内涵。
    A.熙熙然 也 沉重B.悠悠然 却 沉重C.悠悠然 也 厚重D.熙熙然 却 厚重
    3.选出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①如果城市有性格,沈阳的性格就像这里四季分明的气候,没有温温吞吞的拖泥带水,风霜雨雪都来得干脆利落。②辽宁男蓝夺冠,整座城市都会陷入狂欢,几乎在任何一个角落都会听到来自赛场的呐喊;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沈阳会在前一晚点亮全城灯火,给归来的孩子照亮回家的路。③从桃仙机场,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车队经过的每一处立交桥,都会进行交通管制,不允许有一辆车从烈士的头顶驶过。④时而粗犷豪放、时而一丝不苛、时而又温柔细腻,这些融汇在一起便是沈阳的“人情味”,是这座城市最可爱的地方。
    A.句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B.“四季分明”“拖泥带水”“风霜雨雪”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C.“狂欢”是动词,“呐喊”是动词,“可爱”是形容词。
    D.句④中的“这些”指代的内容是“粗犷豪放、一丝不苟、温柔细腻”。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1)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等,《社戏》选自《呐喊》。
    B.《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游览见闻和描摩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情思的散文体裁。
    D.《经典常谈》是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
    (2)名著阅读。(3分)
    请根据下面的“知识链接”,从你所学过的名著任选一部,仿照“阅读示例”,说说你如何运用“精读”和“跳读”来阅读这部名著。
    【知识链接】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可以交替使用。精读就是细读、精思、鉴赏。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不易理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示例:《西游记》中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场面宏大,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就很值得精读。小说中少数降妖伏魔故事,套路雷同,情节简单,阅读时就可以跳过。
    5.古诗文默写(6分)
    (1)日光下澈,___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
    (2)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3)一日不见,________________。(《子衿》)
    (4)___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兼葭》)
    (5)古诗词中的“雨”,你最喜欢哪一句?请你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6题。(3分)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异,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选出对以上两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3分)
    A.两首诗都是送别诗,“津”和“五溪”都是指友人即将前往或经过的地方,点明友人此行路途遥远。
    B.甲诗首联“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C.乙诗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诗人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
    D.两首诗格调高昂,表现出诗人在与友人惜别之时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4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减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衰。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利呼。
    7.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便舍船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引凄异(《三峡》)
    C.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夫子式而听之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2分)
    (2)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3分)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10.请你根据甲、乙两文的理解,说说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4分)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8分)
    【材料一】
    诗歌教学是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包含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纯洁心灵。中小学加强诗词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多读古诗词,还有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好的诗歌和好的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一样,都能陶冶性情。但诗的作用更为直接。诗是抒情的,直接诉诸情感,又有节奏,语短意长,易于诵记,使人百读不厌,无形中受到熏陶。比如,读“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仙李白的高傲人格,千年之后,仍能令我们激扬奋发;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自然能体会到苏轼那恢宏的气势: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自然会感到作者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学生学到规范精彩的文学语言。诗歌语言,往往又是很精练的,好的诗歌都是用经过锤炼的艺术语言写成的,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歌作品,语言风格、语言艺术也各不相同。
    【材料二】
    漫步古诗苑,名篇佳作浩如烟海,我们怎么整理古诗呢?可以根据事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整理。轻叩诗歌大门,四季美景扑面而来!诗人化身一个个神奇的画师,为我们倾情描绘了一幅幅异彩纷呈的精美画卷。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漫步古诗苑,览四季变换,春天:花团紧簇,姹紫嫣红,莺歌燕舞,草木萌发;夏天荷花绽放,麦浪滚滚,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秋天:秋高气爽,瓜果飘香,枫叶如火,落木萧萧;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腊梅吐蕊,北风凛冽。以上我们围绕“春夏秋冬”四个专题,把相关古诗分类整理,并总结判断出不同季节的方法;看题目;抓表示时间的词语;找富有特征的季节景物、天气;对前后不合理的诗句,判断是实景还是虚景等等。
    【材料三】
    古人写诗词讲究用字,这就是“炼字”。所谓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桃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达情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物或事物。唐朝诗人贾岛在游玩的路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然后他觉得推门还可以改成敲门,但是这两个动作到底在诗中用哪一个,他拿不定主意。于是他反复比划这两个动作。路人看见贾岛的模样,都觉得他犯了病。恰好大文豪韩愈路过,他看见了贾岛就询问发生了什么。贾岛说出了他的困惑,韩愈建议他用“敲”字。这个故事被后人总结为成语“反复推敲”它和字斟句酌是一个意思。从这个故事中,就能看出来古人在创作时的认真程度,也能感受到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要经过作者进行反复琢磨修改。以下是我们在学习古诗词中常见的几种炼字方法。
    一字传情。用凝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如唐代诗人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道:“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在诗中,一个“尽”字,写出了征人思乡的人数之多,伫立盼望的时间之长。
    以动衬静。如唐代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诗人所见: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间分外皎洁,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光影,境界显得极为宁静;后一句写诗人所闻:山泉格外清澈明净,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还能听到它“叮咚”的流水声。用清泉流淌更能反衬“空山”的清幽。
    化静为动。如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中这个“绿”字作动词,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
    以乐衬哀。如唐代诗人杜甫在《春望》中写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心惊。过样以乐景衬哀情,就使哀情更哀了。
    还有多种多样的炼字方法,既然有炼字当然也就有了炼句,诗词之美除了韵律格律之外还多了文从字顺方面的美感。历代作家通过他们的努力创作出无数精彩的作品,让后人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体会到文学创作的艰辛。
    11.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小学加强诗词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B.材料二告诉我们:根据事物的不同特征可以对古诗词进行分类整理。
    C.漫步古诗苑,览四季变换:春天,花团紧簇,姹紫嫣红,莺歌燕舞,荷花绽放。
    D.所谓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达情意。
    12.根据材料二围绕“春夏秋冬”四个专题,把相关古诗分类整理的方法,判断下列诗句分别写得哪个季节?并做简要分析(3分)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示例:落花是暮春的景象。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________________。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________________。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________________。
    13.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活动。(3分)
    古诗也讲究炼字,使诗句准确生动。北宋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有的同学认为诗中这个“绿”字可以换成“到”或“入”,你认为如何?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的理由。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题(17分)
    灯笼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图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服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1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段中父亲却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这句话表明父亲根本不会靠它来赚钱。
    B.③段中作者介绍了灯笼的名称、制作材料及其寓意,这使文章带有浓郁的民俗色彩,并为下文写拴柱来求灯笼等情节作了铺垫。
    C.“犹豫”“斩钉截铁”,写出了父亲内心经历了从不情愿到痛下决心的漫长挣扎过程,因为他也希望自家能过一个喜庆祥和的新年。
    D.文中的父亲善良憨厚,富有爱心,手艺高超,严谨细致,不图钱财。
    15.文章围绕父亲与灯笼,选文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16.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第④段划线句子的妙处。(3分)
    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17.本文着力描写父亲制作的灯笼,请简要分析“灯笼”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
    18.本文和吴伯箫的《灯笼》都是写关于灯笼的人和事,但是表达的情感不同,请你简单说说有何不同(4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2题(11分)
    天气预报为何有时不准
    ①天气预报准的时候多,不准的时候少。可是人们对准的预报记忆不深;对不准的预报却记忆犹新,耿耿于怀。为什么会这样呢?打个比方说:气象台10次暴雨9次报对了,人们都带雨具做了预防,印象不深刻;可是没报出来的一次,许多人都挨了浇,所以怨声载道,很难忘掉。
    ②其实,天气预报准确与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个相对概念中既体现了公众对预报的理解和认知程度,还有一个就是技术能力和水平能够达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③首先,从总体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上来讲,我们现在对于一些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还是十分有限的,所以预报准确率也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准确。天气预报还很年轻。虽然古人在观察天象过程中积累了很多预测经验,但是气象卫星、气象雷达等先进探测仪器和计算机的应用时间并不长,基于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历史相对较短,人类对于很多天气现象的发生、演变及其内在机理和规律并未完全掌握。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预报的准确率。
    ④其次,天气本身变化无常。围绕地球的这层厚厚的大气是个流体,也就是说,大气时时刻刻在流动着,完全摸清它的规律,似乎是不可能的事。
    ⑤第三,有的天气系统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以北京为例,这么大一个城市,今天如果报了“有雨”,实际可能是东城有雨,西城没雨,这对身处不同地区的人们来说,感受大不相同,有的人会说准,有的人就会说不准。而且,我们对这种阵性天气的可预报性在时间上也不可能会有很长的提前量,今天晚上的预报,要报出明天白天可能会有雷阵雨,准确说出它发生的时间,非常困难。但是雷达和气象卫星可以帮助我们做好短时和临近预报。
    ⑥关于温度预报,大家也有许多误解。气象学上所说的温度是“空气温度”,简称“气温”或“温度”,是太阳照射到地面后,地面又反射到1.5米左右高度上的空气的温度。如果夏天我们直接在15米左右的高度用温度表测量,得到的并不是空气的温度,而是太阳直接照射的温度,这个数值要比空气温度高得多。如果我们在柏油马路上放支温度表,测得的温度就更高了。气象台为了准确地测定气温,都把温度表安放在不受太阳直接照射而又通风良好的1.5米左右高度的百叶箱里。因此,气象上的温度是以百叶箱的温度为准的。我们夏天走在炽热的太阳下总感觉气象台把温度报低了,就是这个道理。
    ⑦其实,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是由观测资料的疏密决定的。我国现在的探空观测站一共只有100多个,折合每200多千米才有一个探空观测站。云的生命很短,一块大的雨云可能会在10千米内将雨降完,雨没有降在观测点上,就观测不到降水。不仅探空站在空间上稀疏,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我们每天只有早7点、晚7点和凌晨1点三次施放探空球进行观测,其他时间仅靠地面观测站进行观测。探空气球升起时如果没有遇到云,就无法预报出降水。总的来看,大气本身的复杂性使人们对大气变化的认识很难一步到位,另外预测时还受科学技术水平等的限制,因此做出准确的天气预报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然,计算机可以提高预报结果的精度,但问题主要不是出在计算机上,而是出在反映大气运动规律的方程组以及求解方程组时初值的确定上。因此计算机算出来的大气方程组的解是一个精度不甚高的近似解,加之由于网距大、网点疏,捕捉天气系统如同大网捞小鱼,致使当前天气预报舞台唱主角的数值天气预报不时地出现“跑调”和“走板”。虽然预报员可以对结果进行修订,但毕竟受水平所限,难免会有“漏网之鱼”,天气预报自然有时也就不准甚至严重失误了。
    19.天气预报不准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每一点不超过8个字)(3分)
    20.试分析“从总体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上来讲,我们现在对于一些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还是十分有限的”一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21.请你说说什么是“空气温度”?(2分)
    22.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人们对天气预报记忆犹深的原因是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大大提高。
    B.我国的天气预报水平有待提高,天气预报精细程度尚不够,延伸期预报能力还是有限。
    C.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有的天气系统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是导致天气预报不能准确的一个重要原因。
    D.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按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四、作文(满分30分)
    23.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1)你是否也曾有这样的经历:不敢迎接挑战,做事拖拖拉拉,遇到困难就想放弃,计划与梦想就在这拖拉与蹉跎中变成了泡影。生活中,真正令我们后悔的往往不是没有实现梦想,而是自己没能尽百分之百的努力;真正令我们遗憾的,是明明有机会却没有抓住,白白虚度了光阴。人生的一大遗憾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只有真正努力过、拼搏过、奋斗过,才会让自己少些遗憾,多些坦然。
    请以《我本可以》为题写一篇作文。
    (2)由“读”至“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山可以读懂山的静穆与厚重;读水可以读懂水的柔情与刚毅;读童年,可以读懂纯真与清澈不再的珍贵;读母爱,可以读懂唠叨和琐屑背后的深情……在你的成长经历中,哪些人、哪些事,哪些道理是你慢慢读懂的?
    请以《我读懂了________》为题,补充完整,作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知识(17分)
    1.A(2分)2.D(2分)3.D(2分)4.(1)A(2分)
    (2)(3分)示例一:《红星照耀中国》中第五章《长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阅读这些可以使我们了解红军战士的不怕困难、甘愿为革命献身的精神,使我们更加明白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值得精读。书中“我”到延安的原因和作者分析的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这些内容不太好理解,可以跳读。
    示例二:《骆驼祥子》中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情节,环境描写非常出色,烈日和暴雨的恶劣环境烘托了祥子拉车的痛苦,让我们了解了旧社会穷苦人生活的艰难,值得精读。曹先生的学生阮明整天忙于社会活动,功课不及格,却要求曹先生让他及格,曹先生没有答应,阮明便到党部诬告曹先生是“乱党”。这个情节对了解祥子的性格没有多大帮助,可以跳读。
    5.(6分)(1)影布石上(2)窈窕淑女(3)如三月兮(4)所谓伊人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含有雨字的诗句即可)
    (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本题满分3分
    6.(3分)D
    (二)本题满分14分
    7.(3分)A
    8.(5分)(1)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就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自哪来的。(2分)
    (2)弟子们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3分)
    9.(2分)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10.(4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
    翻译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用手扶着车的扶手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子路)说:“听您的哭声,好像着实有许多伤心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对子路说:“子路要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本题满分8分
    11.(2分)C
    12.(3分)(1)秋色、落晖勾勒出一幅秋之晚景图(秋色是秋天的景象)。(1分)
    (2)黄梅、雨、池塘、处处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黄梅、池塘、蛙是夏天的景象)。(1分)
    (3)早莺是初春(春天)时的景象(新燕是初春的景象)(1分)
    13.(3分)不好。“到”和“入”都是动词,“到”生硬又直白,没有韵味;“入”有一种单刀直入的感觉,缺少了春风的温柔。而“绿”在这里用形容词作动词,一个字炼到家了,把无色无味的触觉的春风瞬间转化成鲜明的视觉的春风,(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
    (二)本题20分
    14.(3分)C
    15.(3分)(1)父亲对待求做灯笼的人家一视同仁、有求必应。
    (2)父亲制作每一盏灯笼都一丝不苟。
    (3)父亲将自家的灯笼送给了拴柱,满足他的美好愿望。
    16.(3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灯笼有了灵魂,充满喜气的特点,赞美了父亲的劳动成果(手艺)。
    17.(3分)“灯笼”是全文的线索,也是父亲形象的象征。作者着力描写灯笼,突出父亲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或突出父亲的善良和有爱心),表达出对父亲的崇敬、赞美之情。
    18.(4分)本文通过写父亲做灯笼的故事,表达对了善良忠厚的父亲的赞美之情(2分);吴伯箫的《灯笼》,流露着爱国主义情感(2分)。(本题考察对比阅读。本文通过写父亲给人家做灯笼一视同仁,有求必应,以及父亲一丝不苟地制作每一盏灯笼,还有父亲将自家的灯笼送给了拴柱的三大事件,表达了作者对善良憨厚的父亲的赞美之情。而吴伯箫的《灯笼》流露着爱国主义的情感,这种感情具体表现为:对养育自己成长的祖国山河、文化、历史的热爱;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精神等。加以比较,会发现两篇文章在情感方面的不同,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善良憨厚的父亲的赞美之情;吴伯箫的《灯笼》表达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本题11分
    19.(3分)(1)科技水平较低;
    (2)天气本身变化无常;
    (3)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20.(3分)“一些”“十分”分别从范围和程度上加以限制,说明我国在总体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上对天气预报的能力还很低。
    21.(3分)“空气温度”是太阳照射到地面后,地面又反射到1.5米左右高度上的空气的温度,是气象台把温度表放在不受太阳直接照射而又通风良好的1.5米左右高度的百叶箱里所测出的温度。
    22.(3分)A
    注意:只要考生对主观题的回答与答案意思相符即可。
    四、写作(满分30分)
    23.作文参考评分标准
    一类文(30-25)切合题意,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流畅,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二类文(24-20)较切合题意,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较具体,中心较明确,语言通顺(病句不超过3个),有个别错别字,结构较完整,有条理。
    三类文(19分以下)基本切题,思想尚健康,有一定中心,内容较简单,没有具体素材,语言大体通顺(病句不超过6个),有少量错别字,结构基本完整,条理不够清楚。
    题号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相关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语文试卷,共5页。

    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教师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教师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语文试题,共4页。

    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