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 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
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影《红海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
B .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C .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面对黄石的飞速发展,我们岂能在心中无动于衷。
2.给文段中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句子, 与原文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 )
历史是汹涌的潮汐,它呼啸着冲上沙滩时,人人都为之惊叹;它悄然退落时,许多人竟会忘却它的磅礴,然而沙
中国古代文学中很早就出现了月亮意象,可谓意蕴丰富。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更是妇孺皆知。与月 亮相关的诗词文学作品鳞次栉比。如:与月亮相关的诗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对联“仲秋赏月名泉畔,元
夜吟风古寺前”;谜语“画时圆,写时方,冬天短,夏天长”等数不胜数。
A .意蕴丰富 B .妇孺皆知 C .鳞次栉比 D .数不胜数
4.经营二手图书的张伯要为自己的书店选副对联,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滩忠实地记录着它的足迹。 历史是起伏的潮汐,
, 更不是历史的倒退,落潮之后,必定会有新的潮汐。
A .涨潮,是历史的峰巅;落潮,是历史的中断
B .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峰巅;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
C .落潮,是历史的中断;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峰巅
D .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峰巅
3.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联:锦绣成文,原非我有
B .上联:远求海外珍本
C .上联:楚辞汉赋,江山何磅礴
D .上联: 不是本店铺,扁鹊难医微恙
下联:琳琅满架,惟待人求
下联:精印人间好书
下联:夏鼎周钟,金石足光辉
下联: 若非此效药,华佗无奈小虫
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②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
③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④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 ,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⑥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晏殊在《浣溪沙》中既流露了对繁华易尽的感慨、又传达出旧识重来的欣喜之情的诗句是:“ ,
”
。
_________
②《北冥有鱼》中引述《齐谐》之言,描述鹏以“ , ”的雄姿,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飞往南
海。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宋江便来扯那婆惜益的被。妇人身边却有这件物,倒不顾被,两手只紧紧地抱住胸前。宋江扯开被来,却见这銮 带头正在那妇人胸前拖下来。宋江道:“原来却在这里。”一不做,二不休,两手便来夺。那婆娘那里肯放。宋江在 床边舍命的夺,婆惜死也不放。宋江恨命只一拽,倒拽出那把压衣刀子在席子上。宋江便抢在手里。那婆娘见宋江抢
刀在手,叫:“黑三郎杀人也!”只这一声,提起宋江这个念头来。
那一肚皮气正没出处,婆惜却叫第二声时,宋江左手早按住那婆娘,右手却早刀落。去那婆惜颡子上只一勒,鲜血飞 出。那妇人兀自吼哩。宋江怕他不死,再复一刀,那颗头伶伶仃仃落在枕头上。 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故事情节。简述此
事发生的前因后果。
二、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 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
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 者,受下赏。令初下,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堂谿公谓昭侯 曰:“今有千金之玉卮① , 通而无当② , 可以盛水乎? ”昭侯曰:“不可。”“有瓦器而不漏,可以盛酒乎? ”昭侯曰: “可。”对曰:“夫瓦器,至贱也,不漏,可以盛酒。虽有乎千金之玉卮,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则人孰注浆 哉?今为人之主而漏其群臣之语,是犹无当之玉卮也。 虽有圣智莫尽其术为其漏也”昭侯曰:“然。”昭侯闻堂谿公
之言,自此之后,欲发天下之大事,未尝不独寝,恐梦言而使人知其谋也。
[注]①卮:酒杯②当(dàng):底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 (2)臣之妻私臣 私: 堂谿公谓昭
侯曰 谓: (4)则人孰注浆哉 孰: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有圣/智莫尽其术/为其漏也
B .虽有圣智/莫尽其术/为其漏也
C .虽有圣智/莫尽/其术为其漏也
D .虽有圣/智莫尽/其术为其漏也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恐梦言而使人知其谋也。
4 .甲文齐王因何曰“善”,乙文昭侯因何曰“然”?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8.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 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
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
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 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 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
据理臆断欤?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 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②之,曰:“甚矣, 农夫之惰也! 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数月不成! ” 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未及移时③ ,气竭 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谬矣!人之
处事亦然,欲速④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①息:呼吸。②哂:嘲笑;讥笑。 ③移时:不多时。④速:速度,快速。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阅十余岁( )尔辈不能究物理
( )
2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二石兽并沉焉/喘喘焉不能作声
( )行者解衣下田( )且仆于田
B .沿河求之/乃子之术谬矣
C .以为顺流下矣/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D .山门圮于河/农夫耕于田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甚矣, 农夫之惰也!
4 .请从甲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说说两文共同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9.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小题。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 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① ;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② ,
由浅入深, 由卑及高,由迩及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③ ,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注:①激:激励,激发。②委蛇:曲折前进。③奥区:深奥区域。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B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C .或遇其叱咄/或王今急宣,有时朝发白帝(《三峡》
D .色愈恭,礼愈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2 .翻译句子。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3 .在语段甲的第二段中, 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求学的艰苦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 .如何学习才能取得成功?请结合语段(甲)(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
10.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朱汉民
①“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系先贤王阳明所说。这句名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总结,也是当代人做人、做 事的指导。我们都想在这个世界上做成有意义的事情或事业,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想要成就事业,首先是由我们自己
决定的,即与我们的立志有关。
②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前进的目标。而一个没有前进目标的人, 如何会有可成之事? 无论你是要成就内在的人
格,还是要成就外在的事业,首先要确立奋斗的目标。
③王阳明认为,人是否可以成为圣贤,关键在于是否要立下成为圣贤的志向。他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提出:
“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没有舵
的船,没有嚼子的马,随水漂流,任意奔驰,最终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很多人都知道,应该确定奋斗目标,但难能
可贵的是确定一个既有高度,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④其次,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奋斗的动力。我们想要做成事业,必须要有动力,而通过立志确立的目标,则是 我们努力奋斗的动力。为了激发士君子的奋斗动力,宋代士大夫提出了“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递进式奋斗目 标,就是希望士君子在不断提升目标时而获得奋斗的动力。明清之际的士大夫在反省明朝灭亡的教训时认为,只讲成 就圣贤人格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豪杰精神, 才不会出现亡国亡天下的惨痛历史。所以, 豪杰精神就成为明清之际的
士大夫奔走呼喊的时代心声。明清之际士大夫的著名代表人物王船山、黄宗羲、顾炎武等,都呼唤豪杰精神。 王船山
反省了明代灭亡的教训,认为士大夫必须要具备一种智勇双全、创造功业的豪杰精神
⑤同样讲圣贤人格追求,到了王船山这里,就必须要有经世能力,要有开拓世界的气魄,特别要能够创造社会功 业。所以,明清时期一大批杰出的士大夫有一个很高的人格理想,即要求一种“圣贤——豪杰”型人格。如清代左宗 棠,就是这种“圣贤——豪杰”型人格的追求者。左宗棠在青年时代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不为名儒,即为名 将”的志向。所以,左宗棠既“读书万卷,神交古人”,又留心经世之学。在 17 岁读到清初历史地理著作《读史方舆 纪要》后 ,他“潜心玩索,喜其所栽山川险要, 战守机宜,了如指掌”,为他日后指挥湘军作战奠定知识、能力的基
础。“不为名儒,即为名将”的“圣贤——豪杰”型人格立志,是左宗棠一生努力奋斗的动力。
⑥其三,没有立志,就不能激发我们的潜能。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潜能, 立志则可以使这些潜能激发出来,特别是 人一旦立下了高远的志向,就更加能够激发自己的潜能, 并可以转化为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力量。孔子一辈 子内心深处的追求是“天下有道”, 尽管历经种种磨难,甚至被很多人嘲笑,但是他从不停下追求目标的步伐。再谈 一个湘军的例子。曾国藩也是读书期间就立志做一个“圣贤——豪杰”之人。 湘军儒将虽是儒生出身, 但是引人注目 的是,在保卫家乡、维护孔教的志向激励下,这些儒生们显示出了敢于任事、毅然决断、顽强坚韧的军人气质,这是 他们能够统领军队、奔赴疆场、浴血奋战并成为儒将的重要条件。曾国藩强调: “为圣贤者, 亦各有自主自强之道, 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 曾国藩成为一代儒将的代表,正是由于立下高远的志向, 故而激发出了潜能, 并转化为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
力量。
(选自 《光明日报》)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第③段引用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中的句子,有何作用?
3 .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论点的?
4 .简要分析文章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5 .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是不是说有了志向,就一定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呢?写出你的理解和认识。
11.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
县城小书店
韩浩月
①又看到那家小书店了。 牵着我小侄子的手,带他去买书。 门口收钱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而柔顺的头 发,面容清秀,露出温婉的气质,和我二十年前看到的那个书报亭的姑娘差不多,现在这个姑娘不会是过去那个姑娘
的女儿吧?
②想起我少年的时候,这个书店还只是电影院门前的一个书报亭,那是整个县城除了新华书店、图书馆之外最有 文化的地方了。 那会儿我刚刚迈入文学爱好者的门槛,正处在阅读的饥渴期, 但到这个书报亭买杂志, 还是犹豫很久
之后的事了。
③在去书报亭买杂志之前,我一直都是在图书馆阅读免费的报纸和杂志的。图书馆很小,报纸和杂志就那么多, 通常只用一天的时间,感兴趣的报刊就读完了。没东西可读的日子,总是有点儿难过。想去买本杂志来读,可觉得它
们的定价实在是贵呀。
④所谓的贵,其实也就是一本两块钱吧。那时候我帮六叔做杀猪的生意,但作为一个打工者,六叔却没有付我工
钱。至今我还拿这件事向六叔抱不平,他总是讪讪一笑,说,你那时小,要钱有什么用?
⑤我一直没告诉他,我想去买那些杂志,那些叫《诗歌报月刊》《星星诗刊》的杂志。那会儿, 如果稍稍去晚了几
天,这两本文学杂志就卖光了。 卖杂志的姑娘会用她干净而柔软的眼神看我一下,意思大概是, 下次早来几天吧。
⑥那时的我,总觉得和报亭姑娘的世界相隔得太远。想一想, 人家是在报亭工作的姑娘,应该是多有文化的人啊,
报亭的那个玻璃橱窗,就足以把我们远远隔开了。
⑦所以,我常一直远远地望着书报亭。在每个月当中的几天时间里,忙完六叔杀猪的生意,我会用水和香皂把自 己洗得干干净净,换上白衬衣,骑着自行车来到报亭前, 从窗口递过去两块钱, 从那姑娘手里接过一本崭新的、散发
着油墨香的杂志,有时甚至来不及回家,就在街角把整本杂志从头到尾翻了一个遍。
⑧我仔细回忆了一下,除了有人来买杂志,其余的时间她都是埋头在一本杂志或书里,仿佛阅读才是她的工作, 看守书报亭是额外的事情。我也不晓得她记不记得我。我清楚地记得,在我离开家乡数年后,重新再看到她时, 她的
眼睛一亮,似乎想和我说句什么话,但最终什么都没说。
⑨作为我在家乡的牵绊之一,这个书报亭寄托着我的某些感情,这些感情和梦想有关,和未来有关。因此,在离 开县城的前一天,我像往常那样去了那个书报亭。这次我没有买书,只是静静地在那儿看了一会儿。 她也一直静静地 读着书。这样的情景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我不记得当时是什么心境,也许什么情绪也没有,只是前来完成一个简单的
告别。
⑩在离开家乡的最初五六年,我每次春节回家都会到书报亭那里去待一会儿——后来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小书店, 我在书店里翻几本书, 消磨上一小段时光然后离开。在书店门口收钱的有时还是那个姑娘,有时则是一位老大爷。我
是一个陌生的客人,没人知道我内心静静流淌的情感。
⑪ 2012 年秋天,我牵着小侄子的手离开那家书店,手里拎着厚厚的一摞新书。 《星星诗刊》等已经买不到了, 文学类 书籍也被教辅类书籍挤到了一个角落里。离开书店的时候, 心情仍然是平静的, 曾经的一点点惆怅也消失了。这个书
店在我心里,不仅仅只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存在,那个曾驻在我心里的书报亭, 已经成为永远而恒定的定格。
1 .通读文章,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少年的时候
离开县城的前一天
事件
①
②
我的情感
渴望读书
③
④
⑤
离开家乡最初五六年
2 .赏析下面的语句。
在每个月当中的几天时间里,忙完六叔杀猪的生意,我会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换上白衬衣,骑着自 行车来到报亭前,从窗口递过去两块钱,从那姑娘手里接过一本崭新的、散发着油墨香的杂志,有时甚至来不及回家,
就在街角把整本杂志从头到尾翻了一个遍。
3 .找出与开头“又看到那家小书店了。牵着我小侄子的手,带他去买书”一句相呼应的句子,并说说文章这样安排有
什么作用。
4 .文章结尾“这个书店在我心里,不仅仅只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存在,那个曾驻在我心里的书报亭, 已经成为永远而
恒定的定格。”一句的含义和作用, 请具体分析。
三、应用
12.阅读下面这幅公益广告画(主体是一双一次性筷子, 背景是一片沙土),根据要求答题。
请为画面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不超过 20 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简要评价这幅公益广告画的创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一篇作文。
题目一: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的共和国即将迎来七十华诞,改革开放也历经四十年, 你自己即将告别
初中三年的青春岁月……请你以“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 每个人对未来都充满了幻想,你期待的未来是怎样的呢?请你发挥想象,将“ 在未来等我”补充完
整, 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2)字数在 600-800 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4)
文中不得引用、 抄袭本试卷中“现代文阅读”的内容。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B
【解析】
A 项,趋之若鹜 :意思是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含贬义。使用不恰当。 B 项,井然有序:有条理,有次序,整齐不乱。形容做某件事有条理。使用恰当; C 项, 豆蔻年华:称女子十三四岁的
年纪为豆蔻年华。使用不恰当; D 项,无动于衷:指心里一点不受感动; 一点也不动心。使用不恰当。
【点睛】
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 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 望文生义、 褒贬不当、 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
谦敬错位、 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2、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对于句子顺序,平 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对于句意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
关键语句的意思。 根据前文应是先涨潮后落潮。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3、C
【解析】
A 项,意蕴丰富:即事物的内容或含义十分多。使用恰当。 B 项, 妇孺皆知:意思就是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 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使用恰当; C 项, 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 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使用不恰当; D 项, 数不胜数:意思是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很难计算。使用
恰当。
【点睛】
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 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 望文生义、 褒贬不当、 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
谦敬错位、 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 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题干要求,认真审读每个选项, 所选对联内容要 符合“二手图书书店”的特点。A . “锦绣成文,原非我有”暗合“二手书”之意, “琳琅满架,惟待人求”符合“出 售”特点; B .由“精印人间好书”可知此对联适合印刷店;C .由“楚辞汉赋”和“夏鼎周钟”可知此对联适合古玩
字画店;D .由“扁鹊难医微恙”和“华佗无奈小虫”可知此对联适合药店。故选 A。
5、(1)①芳草萋萋鹦鹉洲 ②学诗谩有惊人句 ③濯清涟而不妖 ④瀚海阑干百丈冰 ⑤黄发垂髫 ⑥窈
窕淑女 (2)①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 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 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萋萋、鹦鹉、洲、谩、濯、涟、瀚、阑、垂髫、窈窕、燕归、
抟”等字词容易写错。
6、(1)宋江怒杀阎婆惜
(2)因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晃盖。晃盖等上梁山后,遭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黄金 酬谢。不料,阎婆惜偷看并扣下晃盖致谢的书信及黄金。宋江于当晚多次向阎婆惜索要未果后,便怒而杀之,最后被
发配江州。
【解析】
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积累。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 (1)本文段主要写阎婆惜得知宋江与“强人”有来往,要求宋江给一百两金子,宋江不同意,阎婆惜以告官相威胁。 结果宋江怒杀阎婆惜。(2)能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叙述出宋江怒杀阎婆惜的前因后果即可。 示例:晁盖派刘唐带上书 信、金银去答谢宋江。宋江收下谢书和部分谢金,返回住处中途被阎婆拦住。宋江不重女色,勉强在阎婆惜家中留宿 一夜,谁知书信被阎婆惜发现,她一口咬定宋江暗通梁山泊,要报官。宋江苦求无效,一气之下,杀了阎婆惜, 逃回
宋家村。
二、 阅读
7、1 . (I)确实(2)偏爱 (3)对---说(4)谁
2 .B
3 . (1)由此看来, 大王受蒙蔽太严重了。
(2)(昭候)害怕说梦话让别人知道了自己的预谋。
4 .邹忌以自己的经历做类比,委婉地让齐王明白自己受蒙蔽,齐王乐于接受:堂谿公以无底的玉卮和不漏的瓦制容器
为喻,委婉告诉昭候不可将群臣的言论告诉他人, 这样臣子才能献出自己的谋略,得到昭候认可。
【解析】
1 .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 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 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 如“诚”: 实在。“私”: 偏爱。所以千
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 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
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为 B。即:虽有圣智/莫尽其术/为其漏也。译为:即使有绝顶的智慧,也不能充分
显出自己的谋略, (因为)(怕)被泄露(出去)。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注意四字句的特点。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 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 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蔽”:受蒙蔽。“甚”:严重。“梦言”:说梦话。“谋”: 预谋。 还
有“王之蔽甚矣”被动句的翻译。
4 .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 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 这是归 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齐王因何曰“善”可从甲文第一段寻找答案。即邹忌用家庭生活中的小事,打比方劝说齐威 王除弊纳谏。在方式上采用设喻论证,在逻辑上采用类比推理。由于设喻巧妙、 推理自然、入情入理加之态度诚恳、 一片赤诚,所以齐威王欣然接受他的意见。而昭侯因何曰“然”可分析“今为人之主而漏其群臣之语,是犹无当之玉 卮也。虽有圣智,莫尽其术,为其漏也”等句,即可分析出堂谿公的劝谏方法: 以无底的玉卮和不漏的瓦制容器为喻,
委婉告诉昭候不可将群臣的言论告诉他人,这样臣子才能献出自己的谋略。 由于劝谏方法巧妙而得到昭候认可。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 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 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 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
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一)译文:
在这种情况下, 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 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 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 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 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
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 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 ”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 予上等奖赏; 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 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并传到我耳朵里 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 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 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 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
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二) 译文:
堂谿公对昭候说:“(如果)有价值千金的玉杯。上下相通没有底,可以用来装水吗? ”昭侯说: “不可以。”“有瓦 制容器,不漏水。可以用来装酒吗? ”昭侯说: “可以。”(堂谿公)回答说:“那瓦器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因为)不漏就可
以用来装酒。虽然有价值干金的玉杯,最值钱,却没有底,(因为)漏。不能装水,那么谁还会往里面倒酒呢?现在,作
为国君却泄露群臣的言论,这就好比没有底的玉杯一样。 (臣子)即使有绝顶的智慧,也不能充分显出自己的谋略, (因 为)(怕)被泄露(出去)。”昭侯说: “对。”昭候听了堂谿公的话,从此以后,想对天下采取大的行动。没有不是单独
睡觉的,害怕说梦话让别人知道了他的预谋。
8、1 . (1)经历 (2)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 (3)脱下 (4)倒下
2 .D
3 .(1)按照他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
(2)农夫(你)太懒了!
4 .甲文成语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乙文成语是“欲速不达 ”;共同道理是:①考虑问题要遵循客观规律,从实 际出发,不可主观臆测。②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③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答出一点,意近
即可)
【解析】
1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并要注意通假 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此题要注意“ 阅十余岁”的意思 是“经过十多年”,“ 阅”的意思是“经历”;“行者解衣下田”的意思是“过路人于是脱下外衣走到田里”, “解 ”
的意思是“脱下”。
2.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 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兼词,于此, 在那里/助词; B:代词/结构助词, “的”;C:与 “为”
连用,意思是“认为”/把; D:在/在。 故选 D。
3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 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
点。“如”“果”“惰”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 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 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4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从“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人之处事亦然, 欲速则 不达也”可以提炼出成语。 解答时,在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得出这则故事的寓意。这两篇文章告诉我们,许
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 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做出主观的判断。
甲: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纪昀 年代:清
乙:选自《浑然子》 作者:张翀 年代:明
参考译文:
甲: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 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
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 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 拖着铁钯,
(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 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
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 ”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 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 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 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 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 像 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 本来就(显得) 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
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 更疯狂了吗? ”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 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
吗?
乙: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以后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看见了讥笑他,说:“你这个农夫真是太懒了, 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这样耕田几个月也耕不完。”农夫说:“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可以把耕地的方 法示范给我吗? ”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 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 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没有多长时间, 他的力气用完了, 气喘吁吁,汗如雨下的样子,连声音都发不出了,向前倒在田里。 他对农夫说:“我到今天才知道 耕地的不易。”农夫说:“不是耕田困难,而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想要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
目的。” 过路人心服也口服地离开了。
9、1 .C
2 .(1)前辈老师德高望重,学生挤满了他的授课的地方。他从来不稍微缓和一下脸色。
(2)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
3 . ①用路途艰难、天气寒冷来衬托作者外出从师的艰苦环境。②用同舍生服饰的华美与自己衣着的破旧进行对比,反
衬作者精神上的富足。
4 . ①跟从名师虚心求教。 ②不怕吃苦,以学为乐。③自我发奋努力。④不苟同俗,潜心钻研。
【解析】
1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解释。A 项中解释为: 寄住/寄托; B 项:担心,担忧/忧患; C 项都是“有时”;D 项:周
到/到了。 故选 C。
2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 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中“德隆望尊 ”意思是“道德声望高”, “填”意思是“挤满” ,“稍降辞色”意思是“把言辞放委婉些, 把脸色放温和些” ,(2)句中“被”是通假字,同“披” ,意思是
“穿”,“腰 ”意思是“在腰间佩戴” ,两个句子属于正常语序。据此翻译即可。
3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段②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写出了路途的艰难,表现了 环境的艰苦;“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
其间”通过将同舍生和自己的穿戴作对比,表现我的精神追求。据此作答即可。
4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甲乙两文都是谈学习的,甲文中作者“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余立侍左 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这些都写出了作者态度的诚恳,学习 的勤奋;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作者虽然生活很苦,但精神的富足让他感到快乐;乙文中“自刻苦, 自愤激”写出了学习要自我激励;“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说明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潜心研究。据此作答即可。
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 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天气酷寒时, 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 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 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 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 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低身侧耳向他请 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
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 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 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 脚和皮肤受冻裂开 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 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 饰有珍宝的帽子, 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 毫
无羡慕的意思。因为 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乙)郑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没有其他的老师。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 自己愤激,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自己不断深钻细研,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使自己不多的性情才
能力气得到昌盛。
10、1 .想要成就事业必须立志。
2 .道理论证,具体地论证了“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前进的目标”的分论点,进而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
3 .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前进的目标;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奋斗的动力;没有立志,就不能激发我们的潜能。
4 .首先提出“没有立志,就不能激发我们的潜能 ”并进行分析,接着分别列举了孔子和曾国藩的事例加以证明。
5 .观点正确,结合实际阐述,语言流畅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提炼或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
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 容进行概括。作答时,要在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题目(或论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进行分析和 提炼。本题可依据“我们应该知道:想要成就事业,首先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即与我们的立志有关 ”一句提炼概括
作答。
2 .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 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 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 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本题引用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中的句子作为道理论据, 运 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前进的目标 ”这一分论点,例论证更有权威性。据此理解作
答。
3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想要成就事业必须立志。作者从“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前 进的目标”“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奋斗的动力”“没有立志,就不能激发我们的潜能 ”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可筛选文章
第 2、4、6 段内容作答。
4 .试题分析: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 容, 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 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 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 再用…… 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本题先提出“没有立志,就不能 激发我们的潜能 ”这一论点, 接着分别列举了孔子不停追求目标的事例和曾国藩立志保卫家乡的事例加以证明这一分
论点。据此理解作答。
5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把握作者的情感 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本题要从“立志不等于成功”“要想成就事业一定要先立志 ”
的角度来分析作答。 没有固定答案,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
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 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 法: 一看题目, 二看开头和结尾, 三看论据。 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
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
11、1 . ①“我 ”读书买书的经历 ②简单告别书报亭和姑娘 ③内心平静 ④每次春节回家都到小书店消磨一小段时
光 ⑤怀念、眷恋读书往事。
2 .通过“洗 ”“换 ”“递 ”“接 ”“翻”等动作的细致描写,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我对读书的虔诚、痴迷,急切地想看
到书,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3 .呼应的句子:2012 年秋天,我牵着小侄子的手离开那家书店,手里拎着厚厚的一摞新书。
作用: 前文交代我牵着小侄子的手,带他去书店买书,后文交代我买了书,带着小侄子离开书店,前后呼应,使文章
结构严谨、内容完整,表现了对县城小书店的眷恋、热爱、怀念之情。
4 .那个小书店曾经带给我快乐,让我的生活充实。小书店寄托着我的感情,承载着我的梦想,关乎我的未来。我怀念 在小书店读书的美好时光,这段时光是我生命中永恒的记忆。结尾句篇末点题,点明主旨,表达了我对书店及那段读
书时光的喜爱、怀念、眷恋之情。
【解析】
1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把握文章脉络。结合时间提示,然后分别概括出事件和我的感受。①处结合“想起我少年 的时候,这个书店还只是电影院门前的一个书报亭,那是整个县城除了新华书店、 图书馆之外最有文化的地方了。那 会儿我刚刚迈入文学爱好者的门槛,正处在阅读的饥渴期”概括得出: “我 ”读书买书的经历;②处结合“在离开县 城的前一天,我像往常那样去了那个书报亭。这次我没有买书,只是静静地在那儿看了一会儿。她也一直静静地读着 书。 ”概括得出:简单告别书报亭和姑娘;③处结合“这样的情景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我不记得当时是什么心境,也 许什么情绪也没有,只是前来完成一个简单的告别。 ”得出:内心平静;④处结合“我每次春节回家都会到书报亭那 里去待一会儿——后来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小书店, 我在书店里翻几本书,消磨上一小段时光然后离开。”概括出:“我 ” 每次春节回家都要小书店消磨一小段时光;⑤处结合“我是一个陌生的客人,没人知道我内心静静流淌的情感。 ”得
出:怀念、眷恋读书往事。
2 .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人物描写方法,遣词造句等角度入手。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结合“在每个月当 中的几天时间里,忙完六叔杀猪的生意,我会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换上白衬衣,骑着自行车来到报亭前, 从窗口递过去两块钱,从那姑娘手里接过一本崭新的、 散发着油墨香的杂志,有时甚至来不及回家,就在街角把整本 杂志从头到尾翻了一个遍。 ”分析,结合“洗”“换”“递”“接”“翻”等词语分析, 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传神
地描写出我对读书的虔诚、痴迷,急切地想看到书,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3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我 ”带小侄子去买书,想起了年少时“我 ”读书买书的经历以 及在离开县城的一天,与书报亭和姑娘的简单告别, 离开家乡最初五六年,“我”每次春节回家都要小书店消磨一小 段时光, 至此回想结束,买完书后,“我 ”带着小侄子离开了书店。 故呼应的句子是:2012 年秋天,我牵着小侄子的 手离开那家书店, 手里拎着厚厚的一摞新书。 其作用是: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完整,表现了对县城小书店的眷恋、 热爱、怀念之情。文章通过把二十年前买书与如今买书的情景作对比,写出了在二十年里人们阅读态度的变化,文学
阅读由热门变成了冷门。
4.要求学生结合文本主旨分析。结合“书店在我心里,已经只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存在,那个曾驻在我心里的书报亭, 已经成为永远而恒定的过去式”,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曾经的书报亭充满了眷恋与热爱, 而随着图书资源的不断丰富, 作者对于现在的书店已经失去了昔日的那种感情,在小书店读书的美好时光,这段时光是我生命中永恒的记忆。 作用 分析:要求学生掌握结尾段的一般作用。其作用要从结构上和内容上两方面分析。结尾段在内容上,有抒发感情,表 达思想, 丰富文章的作用; 在结构上,有篇末点题, 照应开头,升华主旨, 画龙点睛,让结构紧凑,脉络清晰的作用。
结合本文分析,结尾句结构上: 篇末点题;内容上: 点明主旨,表达了我对书店及那段读书时光的喜爱、怀念、眷恋
之情。
三、应用
12、(1)(示例一)拿起它,你将吃掉整个森林。 (示例二)拯救森林,对一次性筷子说不。 (示例三)告别一次性筷子,
给世界多留点绿色。 (2)(示例) 一次性筷子上面画着一排树木,意味着一次性筷子是用树木做成的;而使用一
次性筷子,则将树木拦腰砍断,无异于毁坏森林,最终造成地球沙漠化。构图简洁而寓意深刻,令人震撼,催人反省,
并有强烈的警示效果。
【解析】
(1)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解答此题应先抓住画中构图的几个要素:沙漠、筷子、树木,然后明确这几个要素之 间的关系:使用一次性筷子, 破坏了树木、森林, 导致地球沙漠化。 读懂了画面内容后, 再来拟写宣传标语。 一般来 说,拟写宣传标语,最好采用“对偶式”的上下两小句,既然是上下两小句,只要采取两个要素即可,再加上题目要
求不超过 20 字,每一小句就不超过 10 字。这样操作比较容易拟写标语, 准确率又高。
(2)题考查评价广告画的创意。无论是评价“广告画”, 还是文字式“广告语”, 都应该从内容和形式(指构图、 手 法等)两方面入手。这幅公益广告画在内容上, 呼吁人们不要使用一次性筷子, 保护森林, 以防地球沙漠化; 形式上,
构图简洁,对比鲜明,警示效果鲜明。
【点睛】
拟写宣传语的要求:①须紧扣主题。 ②上、 下句必须字数相等,要在 20 字以内。③有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或者短
语。 ④结构相对, 但不需要从对偶句的高度要求。写法应注意: 紧扣活动主题来写标语。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走过
闭上眼,脑海中是一片薄暮冥冥,飞燕从高楼顶上盘旋而过,斜晖照在燕子身上, 亦照在回家途中嬉闹的孩子脸上。 孩子用手遮眼,不停地跑着, 前者呼,后者应。 梦中的我在夕阳下衣裙漫飞,睁开眼,我只能看看窗外斜阳,叹一声:
当时只道是寻常。
走过放学回家的路,记忆中花园边上有个废弃的别墅,荒废的围墙上爬满了植物,有叫得出名儿的三角梅,炮仗花, 也有叫不出名儿的, 但是四季都有不同的颜色, 日新月异, 一点儿不落寞。我们有时兴起, 也会跑到花前折上一枝或
采下几朵,同伴们彼此赠送,插一枝在耳旁,欢笑声不断。
在这个废弃的别墅墙边,有个很严肃的老人种了两棵金桔树。有小伙伴发现金桔好吃, 我们便天天去偷吃, 还十分得 意没有人发现。直到有一天老人遛狗路过,发现了,追过来,我们转头就跑,脚步声和喊叫声仿佛还一直回荡在耳边。 那栋老别墅,绽放了无尽的欢乐,那年的金桔花每年都结满无尽细碎的花,就像点缀在我青春的笑脸,春华秋实,原
以为它们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未料想,此后再难遇见。
由于新建地铁,放学路上的这栋老房子要被拆除了,附近的居民甚是兴奋,满心辞旧迎新的喜悦,大伙儿都羡慕那老
房子的老头儿,居然在一大把年纪的时候靠着同样一大把年纪的老屋换得不菲的拆迁款,余生已吃穿不愁。
在这个讲求效率的今天,老屋的清理是迅速的,那一天早晨上学路过时,满园的花草还迎着朝阳生长,老头儿还在浇 花。傍晚放学回来,院子里的花草树木竟被清理在一角,连那两棵已日渐高大的金桔树也被砍断,枝头绽放的点点白
花,在油油绿叶的映衬下,没有被暮色所淹没,反而在那一堆将被运走的废物中,显得那般突兀。
再一次走过,老屋被移平了……
再一次走过,外墙被推倒了……
再一次走过, 新墙被建起,施工人员在墙内敲敲打打……
我知道当我下一次走过, 会有新的风景展现在我面前,但我依然怀念那曾经走过的废弃荒园,时光里那个严肃的老人
也搬了家,不知道他还记得那帮偷摘他金桔的“熊孩子”们吗?
旧貌换了新颜,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当时只道是寻常……
【解析】
(1)本题“走过 ”是独词式作文题,这类文题大而空泛,因此,审题时首先要对其外延加以限制,化大为小,变空泛 为具体,即以某词语为轴心,沿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进行发散思维。“走过 ”有参与、追求、努力、奋 斗、拼搏的意思。“走”提醒学生要注意所写的内容应该是亲身经历的, “过”表示这件事情已经过去,“走过 ”平 淡的词语背后蓄积深沉的情感。行文中要围绕“谁走过 ”“走过什么”“如何走过 ”来写。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 议论文。选材要真实典型,可以写作者本人的经历,也可以写他人的事迹。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行走的过程,行走不仅
是双腿走路,也是一种人生姿态,一种精神历程。立意要积极向上, 语言要生动流畅,表达出真情实感。
(2)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是命题人只给出题目的一部分,先由考生按照要 求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它兼具限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半命题作文比较突出地考查了考生的审题、构
思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写好半命题作文,关键在于补题。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 本
题中“ 在未来等我”是一个能够让人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好题目。从国家层面来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未来需要我们;从个人层面来说,我们要追求梦想、创造辉煌。我们可以补题为:富强中国在未来等我、梦想在未来 等我、未来的我在未来等我、成功在未来等我、现代化城市在未来等我、我的机器人朋友在未来等我、 绿色地球在未
来等我……发挥想象,写出自己期待的未来。
2023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给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注音,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办一个节,兴一座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给加点的字注音, 根据拼音写汉字,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阅读回答问题, 阅读, 阅读下面内容,完成相关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词书写,填空题,情景默写,选择题,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