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山东省滨州惠民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年5月19日,我国在南海北部进行的可燃冰(天然气的水合物)试开采获得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我国可燃冰试采成功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缓解能源的紧张状况
B. 保障能源的供应安全
C.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D. 解决能源的污染问题
2. 按自然资源的属性划分,可燃冰属于( )
A. 水资源B. 气候资源
C. 矿产资源D. 土地资源
【答案】1. D 2. C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海可燃冰开发为背景,主要考查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分类。
1题详解】
可燃冰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的一种,能够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保障能源的供应安全;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ABC项正确;并不能解决能源污染问题,D项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水即可燃烧,所以又称为“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按自然资源的属性划分,可燃冰属于矿产资源。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
【点睛】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可燃冰具有燃烧值高、污染小、储量大等特点,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
南非的农业具有二元结构:一是少数农场主经营的高度商品化的大农场,产出粮食占南非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部分粮食出口到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的中国;二是非洲当地人仅能维持生计的传统农业。下图示意南非主要农业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与我国大多数地区相比,南非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①地区差异显著 ②机械化水平高
③生产规模大 ④劳动力投入量大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4. 为应对国际环境变化,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应该( )
①藏粮于地 ②扩大粮食进口 ③藏粮于技 ④藏粮于仓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3. B 4. B
【解析】
【3题详解】
南非国土面积较小,纬度差异较小,东西跨度较小,地区差异较小,①错误;南非农业多为高度商品化的大型农场,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②③正确;地广人稀,劳动力投入量小,④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藏粮于地是指保护耕地,保障耕地的数量和质量,①正确;扩大粮食进口,依赖进口,增大粮食安全风险,②错误;藏粮于技是指粮食产量要向科技要单产,要效益,用现代的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来强化粮食安全的支撑,③正确;藏粮于仓是存储粮食,存储粮食并不能保障粮食安全,④错误。故选B。
【点睛】落实“藏粮于地”,就是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守住亿万中国人口粮底线;就是要稳定和加强种粮补贴,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稳定农户种粮食的综合效益;就是要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要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种粮面积稳定,确保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落实“藏粮于技”,就是要提升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就是落实好农业科技“金扁担”,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翅膀”;就是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培育更多更好更有竞争力的优良品种;就是要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虚拟水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它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贫水国家或地区可能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完成以下问题。
5. 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①世界上水资源的总量本来就少
②世界上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不均
③部分地区水的污染十分严重,已构成水质型缺水
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A. ①②③B. 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6. 根据该段材料可以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缺水国家应从富水国家直接进口水资源来弥补不足
B. 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C. 发展中国家应积极生产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
D. 虚拟水不是现实意义的水,它仅指农产品中的含水量
【答案】5. C 6. B
【解析】
【5题详解】
相比世界水资源需求量,世界水资源总储量是较为丰富的;但存在显著的时空分布不均现象;部分地区水污染现象较为严重,出现水质性缺水问题;加上世界人口激增,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造成世界水资源问题。故选C。
【6题详解】
材料中“贫水国家或地区可能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表明,缺水国家不是从富水国家直接进口水资源来弥补不足,而水资源密集型的贸易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故选B。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46亿亩(1亩≈666.67m2)。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单位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成规模(单位:千万亩)统计图。据此完成问题。
7. 我国严守耕地红线的根本原因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低B. 人口总量大C. 单位面积产量低D. 自然灾害多发
8. 为提高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 陕西——退耕还林,修建水平梯田B. 吉林——改良酸性土壤,退耕恢复植被
C. 江苏——节水灌溉,全部使用农家肥D. 河北——大规模更换表土,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
【答案】7. B 8. A
【解析】
【7题详解】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但农业属于基础产业,严守耕地红线并不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低,A选项错误。我国人口总量基数大,粮食需求量大,需要严守耕地红线,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B选项正确。我国农业历史悠久,精耕细作,农业经验丰富,单位面积产量相对较高,排除C选项。我国自然灾害确实多发,但这并不是严守农业红线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仍是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对农业的需求较为高。故选B。
【8题详解】
陕西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退耕还林,修建水平梯田以保持水土,A选项正确;我国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B选项错误;江苏位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灌溉水源较充足,节水灌溉描述不准确,而且全部使用农家肥不现实,C选项错误;虽然河北土壤盐碱化较严重,但是大规模更换表土易破坏生态环境,工程量大,成本高,做法不合理,排除D项。故选A。
【点睛】农业属于第一产业,不仅是最基本物质生产部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保障。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中,农业可以为其提供一个保障;同时农业也是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发展与存在的必要条件。
下表为四个国家1998年能源消费情况。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9. 上表数据表明( )
A. ①国以煤为主,且核电消费量最大
B. ②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
C. ③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D. ④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10. ①-④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A. 俄罗斯.美国.日本.中国B. 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
C. 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D. 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
【答案】9. B 10. B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读表格,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①国的能源构成中以煤为主,但核电消费量比其他国少,A错。 ②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在构成中占的百分比最高,说明在该国内消费量最大B对。③国能源构成中石油占百分比最大 ,所以以石油为主,通过计算可知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比②国少,C错。④国以天然气为主,可计算出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比②国少,D错。 故选B。
【10题详解】
中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根据表格中能源结构数据判断①国是中国。美国资源丰富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各种能源所占比重较均匀,能源消耗最多,所以②国是美国。日本国内资源缺乏能源主要靠进口.所以利用科技水平高的优势,单位GDP耗能最少,注重核电的发展国是日本,③是日本。俄罗斯天然气等各种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单位GDP耗能最多,④国是俄罗斯,所以B对 。A、C、D错。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不同国家的能源消费构成,考查对图表数据的分析能力,解题时要充分调用数据并结合国家的能源消费特点进行分析。
大豆原产于我国,东北是我国大豆主产区,但随着世界各国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和大豆种植育种技术的进步及我国大豆产量增长有限,我国国内大豆已失去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导致我国大豆产量增长有限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生产力低B. 种植面积不足C. 劳动力不足D. 自然灾害频发
12. 与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关联度最大的是我国( )
A. 经济总量大B. 耕地面积少C. 科技水平高D. 经济发展快
【答案】11. B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我国大豆产量增长有限,主要是由于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不足,没有更多的土地用来种植大豆,所以我国大豆产量增长较为有限,B正确;由于东北地区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主要为黑土地,土地生产力较高,A错误;我国人口数量较多,劳动力充足,C错误;自然灾害仅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一个方面,大豆产量增长与土地面积增加、单产提高、农业技术等多因素有关,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与进口国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对于大豆的需求量较大,我国近些年对于大豆需求量较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因此对于大豆在工业与民生上的需求较多,所以与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关联度最大的是我国经济发展快,D正确;我国耕地面积并不少,只是大豆的供给少于我国的需求,B错误;我国的经济总量与科技水平跟大豆的消费和进口关系较小,A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2、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4、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5、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6、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它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2019年10月底,上海市约1.2 万个居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为80%,而在2018年底,这一数据还只是15%。继上海之后,“垃圾分类”政策席卷全国。如图是新型垃圾处理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与2018年底相比,2019年10月,上海垃圾分类达标率猛增的主要原因是( )
A. 市民素质大幅度提升B. 政府激励约束
C. 垃圾处理技术水平提高D. 垃圾分类合理化
14. 图示新型垃圾处理流程最大的优点是( )
A. 从根本上减少了垃圾的产量
B. 杜绝垃圾产生二次污染
C. 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D. 废弃物减害化和资源化
15. 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推进较慢,相较于城市,农村推进慢的主要原因是( )
A. 有害垃圾少B. 政策支持少
C. 垃圾处理技术水平低D. 垃圾分类条件不成熟
【答案】13. B 14. D 15. D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从2018年底到2019年10月,垃圾分类达标率由15%上升到80%,而在将近一年时间内,市民素质变化不大,A错误。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它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而到了10月底,垃圾分类达标率明显升高,说明政府监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B正确。垃圾处理技术水平对垃圾分类达标率影响小,C错误。垃圾分类方法多年来一直在提倡,但垃圾分类达标率却没有明显提高,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新型垃圾处理流程并不能从根本上减少垃圾的产量,A错误。新型垃圾处理流程能减少垃圾产生的二次污染,但不能杜绝,B错误。新型垃圾处理流程不能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C错误。新型垃圾处理流程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减害化,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相较于城市,农村有害垃圾并不少,如废农药瓶、废电池等,A错误。城市和农村政策支持力度、垃圾处理技术水平差别不大,B、C错误。垃圾分类需要政府、社会、居民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资金等作为保障,才能顺利推行下去,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暂时难以顺利推进垃圾分类,D正确。故选D。
【点睛】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下图是“我国某种能源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图中能源最有可能是
A. 风能B. 石油C. 太阳能D. 煤
17. 下列关于图中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布上东多西少B. 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C. 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D. 分布主要受地质作用制约
【答案】16. C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能源分布具有西北较多,东南较少的特点,而且青藏高原最丰富,四川盆地最丰富,符合太阳能自愿的分布特点。由此判断图中能源为太阳能,故答案选C项。
【17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太阳能分布上为东少西多,A错误;属于可再生资源,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 ;分布主要受纬度、天气和地势状况的影响,D错误。故答案选C项。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赤道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而副热带地区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的太阳辐射弱于副热带地区。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2020年6月11日,我国最大的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蓝海 101”号,在完成收集观测数据2.1万个,航行2800海里后顺利靠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蓝海101”号对我国海洋渔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 加强海洋渔业资源调查B. 科学利用海洋渔业资源
C. 提高海洋渔业捕捞能力D. 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19. 下列做法中,能够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是( )
①制定渔业法,实行休渔制度 ②全面禁止海洋矿产开发
③通过养殖,探索海洋农牧化 ④大力发展极地远洋渔业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18. C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蓝海 101”是我国最大的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因此“蓝海 101”对加强海洋渔业资源调查, A不符合题意;“蓝海 101”通过调查海洋渔业资源情况,清晰规划海洋渔业资源利用,有利于科学利用海洋渔业资源,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BD不符合题意;目前存在着海洋过度捕捞问题,因此“蓝海 101”通过调查海洋渔业资源情况后,应在某些海域和某此时期适当控制捕捞量,因此不会提高海洋渔业捕捞能力,C符合题意。故选C。
【19题详解】
制定渔业法,实行休渔制度,可以让海洋生态逐步恢复, 从而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①符合题意;目前矿产资源比较紧张,因此全面禁止海洋矿产开发不现实,②不符合题意;通过养殖,探索海洋农牧化,可以减少对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利用,从而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③符合题意;极地地区附近海域生态脆弱,如果大力发展极地远洋渔业,将会破坏当地的海洋生态环境,不利于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拓展蓝色经济空间,要立足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清晰规划海洋空间利用格局,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
2007年中国教育报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的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0. 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将使北京城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
A. 二氧化碳B. 二氧化硫C. 碳氢化合物D. 悬浮颗粒
21. 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A. 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B.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C. 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D. 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22. 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A. 冷锋过境B. 暖锋过境C. 气旋过境D. 反气旋过境
【答案】20. D 21. B 22. A
【解析】
【20题详解】
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将使北京城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沙尘暴是沙尘颗粒悬浮在大气中,带来的首要污染物是悬浮颗粒,D对。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是气体,不是沙尘颗粒,A、B错。碳氢化合物是霾形成的因素,不是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C错。
【21题详解】
北京的沙尘主要来自我国西北地区,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松散的地表为沙尘暴提供充足沙源,B对。西北地区降水少,水土流失影响小,A错。土地盐渍化问题主要分布在灌溉农业区,不是主要沙源,C错。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不是沙源面积广的原因,D错。
【22题详解】
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冷锋过境,快行冷锋将地表沙尘吹起,形成沙尘暴,A错。暖锋过境风力小,不易形成沙尘暴,B错。气旋过境主要在夏季,地表沙尘少,C错。反气旋过境是下沉气流,控制区风力小,不易形成沙尘暴,D错。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酸雨面积的迅速蔓延,给土壤、森林、建筑物及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危害。“绿色电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酸雨对我国的影响。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3. 韩国和日本近几年酸雨危害也十分严重,他们把原因归结为中国的能源消费构成,这主要是因为( )
A. 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
B. 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为主
C. 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核电比重太高
D. 中国农村大量燃烧秸秆和薪炭林
24. 绿色电力是利用特定的发电设备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但目前我国的绿色电力发展不足,其原因主要有( )
①绿色电力的资源不足②绿色电力的价格高③绿色电力的市场较小④技术难题尚未解决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答案】23. A 24. B
【解析】
【分析】本题以酸雨为背景,考查中国的能源消费构成、绿色电力发展不足的原因。
【23题详解】
结合基础知识可知,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使大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含量增加;材料“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酸雨面积的迅速蔓延”,说明酸雨是可以扩大影响范围的,韩国和日本与中国距离较近,共同受东亚季风影响,大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随季风蔓延到韩国和日本境内,之后随当地的大气降水形成酸雨,造成韩国和日本严重的酸雨问题。因此直选法选A。而石油、核电在中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中不占据主体地位,农村大量燃烧秸秆和薪炭林产生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也远小于煤炭燃烧,故排除BCD,故选A。
【24题详解】
结合题干,绿色电力是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在生产电力的过程中无环境污染,如潮汐能、地热能发电等,就我国来看,我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①错误;但是与常规发电相比,绿色发电成本高,故绿色电力的价格偏高,②正确;由于价格高,导致绿色电力的市场竞争力弱,市场规模偏小,③正确;一些绿色发电技术难题已经解决,④错误;故选B。
【点睛】第1题,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长期以煤炭为主;第2题,主要从绿色电力的发电成本和电力价格分析。
25. 缓解机械压实土壤的有效措施是( )
①增施化肥②秸秆还田③改进灌溉技术④适当翻耕
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增施化肥有可能会加剧土壤板结,不能缓解机械压实土壤,①错误;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提升通气透水性,有利于缓解机械压实土壤,②正确;灌溉方式对土壤结构的改良作用较小,改进灌溉技术对缓解机械压实土壤作用不大,③错误;适当翻耕可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提升通气透水性,有利于缓解机械压实土壤,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计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挪威有近一半国土位于北极圈内,但挪威并不像想象中极圈之地寒冷。挪威油气资源丰富,但发电量中水电比重大,近年大力发展风能、光伏、生物能等非水电的新能源。
材料二:挪威是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占比最高的国家,2020年纯电动汽车、油电混合动力车合计占比已经超过80%。在挪威,消费者在购买或租赁电动车时无需缴纳购置税或进口税。在充电费、停车费、过路费等方面,电动车也有全面的政府补贴。2020年底挪威境内充电桩达到了1.85万个,每1万名挪威居民就拥有35个充电桩。挪威计划在2025年成为首个全面禁售传统燃油汽车的国家。我国新能源汽车目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打出了“先登陆挪威,再进军欧洲”的战略决策。
(1)简析挪威油气资源丰富但发电量中水电比重大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说出我国新能源汽车打出进军欧洲“先登陆挪威”的战略决策的理由。
【答案】(1)油气资源非可再生能源,挪威油气资源多出口获得经济利益且可作为工业原料。挪威水力资源丰富,水力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且运行后发电成本较低,水力资源是清洁能源对环境污染少。
(2)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对电动车更加友好;挪威的充电桩覆盖率高;国家政策的扶持,挪威新能源汽车普及较早,认可度较高;经济发达,购买力强,汽车更新换代速度较快;我国生产的汽车质量提高,性价比高,能在挪威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解析】
【分析】本小题以挪威的能源结构和电动汽车市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能源的特点、工业发展方向与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油气资源非可再生能源,挪威油气资源多出口获得经济利益且可作为工业原料。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挪威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境内分布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地势起伏较大,水力资源丰富;水力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且运行后发电成本较低;相较开采、运输、使用过程中均造成较大污染的油气资源,水力资源是清洁能源,对环境污染少。
【小问2详解】
由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可知,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续航达成率关注较高,过于炎热和过于寒冷的天气,对电动汽车的驾乘体验和续航达成率影响较大,挪威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对电动车更加友好,续航达成率高;由材料可知,挪威的充电桩覆盖率高,可缓解消费者的续航焦虑;国家政策的扶持,挪威新能源汽车普及较早,认可度较高;动力电池占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成本高,导致新能源汽车售价较高,挪威经济发达,购买力强,汽车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得益于我国完善的工业体系、产业链和供应链,我国生产的汽车质量提高,性价比高,能在挪威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多属于适宜发电的褐煤,大部分煤田为露天煤矿,具有埋藏浅、煤层厚、易开采的特点,且地质结构稳定,开采条件优越,适合于综合技术应用和集约化生产。
材料二下图为呼伦贝尔煤炭资源、交通及城镇分布图。
(1)说明呼伦贝尔在煤炭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如今呼伦贝尔市非常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简述该市彻底告别化石能源对环境的积极意义。
【答案】(1)环境问题:毁坏地表林草植被,造成林草面积减少;剥离表土层,导致土地侵蚀(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产生煤矿采空区,造成地面塌陷;堆放煤炭,占用大量耕地,造成环境污染等。
应对措施:保护好地表土层,进行复垦;回填采空区;开展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再利用。
(2)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减少化石能源开采带来的生态破坏;减少化石能源在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解析】
【分析】本题以呼伦贝尔煤炭资源开发为材料,涉及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新能源开发的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环境问题可从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三个角度作答。开采煤炭时,破坏了地表植被,造成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进而破坏表土层,使得土地易受风沙、流水等的侵蚀,土地退化;煤矿采空区,会诱发地面沉降;煤炭堆放过程中,占用耕地,且极易造成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针对问题找措施,针对破坏植被,要进行植被再造,植树种草;针对破坏表土层,要保护好表土层,进行土地复垦;针对采空区地面沉降,要回填采空区;针对废弃物占用耕地、污染环境,可以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做好防护措施。
【小问2详解】
此题可采用逆向思维考虑,问告别化石能源对环境的积极意义,先思考化石能源的开采及使用过程中会造成哪些问题。告别了化石能源就告别了化石能源开采及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此区域的化石能源为煤炭,煤炭在开采过程中会造成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告别化石能源即告别了这些问题。煤炭在使用过程中,还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告别化石能源就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了气候变暖。
2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过去的三十多年的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中国对以大豆为原料的食用油和饲料豆粕需求剧增。食用豆油人均使用量年消费从80年代初的2.6公斤增加到目前的22公斤。农业企业还会把大豆加工成墨汁、地毯料和生物柴油等商品,大豆富含无与伦比的蛋白质含量,如果把大豆碾碎,近80%会变成豆粕,食用豆粕的鸡、猪和鱼会迅速增肥。
材料二、2017年,中国全年大豆进口达到9554万吨,大约是国内大豆产量的7倍,其中美国大豆占进口总量的40%,
材料三、美国农产品分布图
(1)试根据美国农产品分布状况分析大豆的生长习性及美国大豆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每年进口巨量大豆的原因。
(3)因中美贸易战2018年我国会减少进口美国大豆1000万吨,请分析此举对我国经济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答案】(1)大豆喜光、喜温、喜湿。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热量适宜;降水较丰富;灌溉水源充足。
(2)大豆用途广泛,我国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巨大;我国人多地少,大豆种植面积小,单产低,总产量小,远不能满足需求;我国大豆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人少地多,机械化程度高,产量高,品质好,价格低,具有竞争优势。
(3)不利影响:部分大豆加工企业可能因原材料减少开工不足导致设备闲置,利润降低;饲料价格上涨导致养殖成本增加,部分养殖业会出现亏损。
解决办法:增加从其他大豆生产国进口;加强大豆优良品种培育,扩大国内大豆种植面积;用其他具有优势的农产品替代大豆,如油菜籽、葵花籽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中国大豆进口和美国农产品分布为材料,主要涉及农业区位、粮食安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美国大豆主要分布在中央大平原的北部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主要有:该地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较广;土壤肥沃;热量较好,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热量;光照充足;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降水较丰富等,由此可知,大豆的生长习性为喜光、喜湿、喜温等。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在过去的三十多年……目前的22公斤。”可知,我国对于大豆的消费需求不断上升;根据材料信息“农业企业还……迅速增肥。”可知,大豆的用途广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耕地现状是人多地少,大豆的种植面积较小,产量较低,不能满足消费需求;我国的大豆种植集中连片化程度较低,机械化水平较低,成本较高;国际主要大豆出口国,人多地少,大豆的产量较高,价格较低;国际主要大豆出口国多采用机械化种植,科技水平较高,大豆的品质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等。
【小问3详解】
我国会减少进口美国大豆的不利影响:我国减少大豆的进口量,可能造成部分大豆加工企业原材料短缺,导致产能不足,利润下降,甚至会导致部分中小加工企业破产;大豆进口减少,会导致大豆的价格上涨,饲料等价格上涨,导致养殖业成本上涨,畜产品价格上涨,影响居民生活;可能导致部分养殖企业出现亏损,甚至导致破产等。
措施:拓宽进口途径,增加其它国家进口大豆的量;提高国内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国内大豆收购价格,促进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培育良种,提高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寻找其它农产品作为大豆的替代品等。
29. “物以稀为贵”。当自然资源出现稀缺时,其价格往往会上涨,进一步引起人类社会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良性的响应会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弥补资源稀缺所带来的限制。
(1)自然资源稀缺可能引起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哪些变化?
(2)如何看待技术革新对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答案】(1)供给增加,需求减少。
(2)技术革新可在一定程度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但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人类的技术发展并不能完全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自然资源的供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资源的特征、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对资源的利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自然资源短缺会导致开发利用成本上升,从而导致价格上升,价格上升之后自然资源的供给会增加,由于价格偏高,自然资源的需求会减少。
【小问2详解】
通过技术的革新,能够提高资源的获取量和利用效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短缺的问题;但由于地球上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人类技术的发展并不能够完全地解决自然资源短缺的问题。国家
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
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美元)
能源消费构成(%)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和核电
①
13.2
14.22
69.6
21.5
2.2
6.7
②
30.7
3.73
24.9
39.7
25.7
9.7
③
7.1
1.89
17.7
51.1
12.5
18.7
④
8.5
30.7
17.3
20.6
55.3
6.8
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段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段考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