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1.全卷满分80分,考试时间为85分钟。
2.请按试题序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答在试题卷或其他位置无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 “花气袭人知骤暖”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理解,闻到的花香是发生了__________现象,温度越__________这种现象越明显。
【答案】 ①. 扩散 ②. 高
【解析】
【详解】[1][2]闻到花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2. 民族乐器的使用历史源远流长。在弹奏古筝时,琴声由琴弦的__________产生,弹奏力度越大,琴声__________越大。
【答案】 ①. 振动 ②. 响度
【解析】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弹奏古筝时,琴声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2]弹奏力度越大,琴弦的振动幅度越大,琴声的响度越大。
3. 如图是潜水员在水下看太阳的场景,由于光的折射,太阳的实际位置在他看到太阳的__________(选填“上方”“下方”或“同一位置”),海水经太阳光照射后,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 ①. 下方 ②. 增大
【解析】
【详解】[1]潜水员在水下看太阳,是太阳的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潜水员逆着光线看到的是太阳变高的虚像,所以太阳的实际位置在他看到的太阳的下方。
[2]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海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
4. 如图,小江用水平推力推着购物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受到的支持力与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__________(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撤去推力后,小车具有保持运动状态__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的性质,继续向前运动。
【答案】 ①. 相互作用力 ②. 不变
【解析】
【详解】[1]车受到的支持力与车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不同物体上,所以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
[2]撤去推力后,由于小车具有惯性,所以小车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继续向前运动。
5. 如图所示是2023年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火炬外壳采用__________较小的合金材料制作,使火炬的体积一定时质量较轻;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将气态燃料丙烷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储存在钢瓶内。
【答案】 ①. 密度 ②. 液化
【解析】
【详解】[1]火炬外壳采用密度较小的材料制作,在体积一定时,质量较轻。
[2]液化的常用方式有两种,压缩体积和降温,所以可以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将气态燃料丙烷液化储存在钢瓶内。
6. 神舟十六号飞船飞往中国空间站过程中,飞船与地面控制中心通过__________(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完成通信,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完成后,飞船与空间站相对__________。
【答案】 ①. 电磁波 ②. 静止
【解析】
【详解】[1]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中没有大气,不能传播超声波;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且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所以飞船与地面控制中心通过电磁波完成通信。
[2]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完成后,飞船与空间站间的空间位置不会发生改变,所以飞船与空间站相对静止。
7. 如图,小江利用U形压强计等器材完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小江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这种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法,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__________有关。
【答案】 ①. 转换 ②. 深度
【解析】
【详解】[1]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不易观察,实验中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这种物理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2]甲、乙两图中液体密度相同而探头的深度不同,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同,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8.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已知,闭合开关S1,将开关S2掷到2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断开开关S1,将开关S2掷到1时,电压表的示数__________,电流表的示数__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变大 ②. 变小
【解析】
【详解】[1]闭合开关S1,将开关S2掷到2时,L与R2并联,此时电压表被短路,示数为0,断开开关S1,将开关S2掷到1时,此时R1与L串联,电压表测量R1两端电压,故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2]根据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可知,闭合开关S1,将开关S2掷到2时,L与R2并联,电路中总电阻小于R2的电阻;断开开关S1,将开关S2掷到1时,R1与L串联,电路中总电阻大于R1的电阻。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并联电流大,串联电流小,故电流表示数变小。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4分,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多项选择,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请将选项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9. 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 物理试卷平铺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00Pa
B. 一支新的2B铅笔长约2m
C. 一块橡皮擦的重力约为10N
D. 小明同学脉搏一分钟跳动约为70次
【答案】D
【解析】
【详解】A.物理试卷平铺时对桌面的压强
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支新的2B铅笔长约20cm,合0.2m,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块橡皮擦的质量约为20g,重力约为0.2N,故C不符合题意;
D.小明同学脉搏和脉搏一分钟跳动约为70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体温计玻璃泡上抹酒精,过一会儿体温计示数会下降
B. 向自由下垂的两张薄纸中间吹气,两张薄纸向中间靠拢
C. 通电螺线管中插入铁芯时磁性变强是因为铁芯插入前具有磁性
D. 拍照时被拍摄者与照相机之间的距离在镜头的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酒精蒸发会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但体温计内部有一个缩口,可以阻止内部的水银回流,故温度下降时体温计的示数不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
B.在流体中,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故向自由下垂的两张薄纸中间吹气,中间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则两张薄纸向中间靠拢,故B正确;
C.通电螺线管中插入铁芯时磁性变强是因为铁芯插入后被磁化了,使磁性变强,故C错误;
D.根据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在拍照时,被拍摄者与照相机之间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故D错误。
故选B。
11.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假设从山底到山顶公路全长为s,高h。若汽车重力约为G,牵引力大小恒定为F,速度为v,则下列与汽车相关物理量正确的是( )
A. 爬坡时间为B. 汽车牵引力的功率为Fv
C. 爬坡过程受到摩擦力大小为FD. 牵引力的有用功为Fs
【答案】B
【解析】
【详解】A.从山底到山顶公路全长为s,速度为v,爬坡时间为,故A错误;
B.汽车牵引力的功率为
故B正确;
C.把盘山公路简化为物理模型斜面,斜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如图所示
牵引力做的功为总功W总=Fs,克服重力做的功为有用功W有用=Gh,因为
W总=W有用+W额
所以
W额=W总-W有用=Fs-Gh
克服摩擦力做的是额外功,因为W额=fs,所以摩擦力
故C错误;
D.牵引力的有用功为,故D错误。
故选B。
12. 下列是同学们所画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家庭电路的部分连接情况B. 杠杆重力的力臂L
C. 异名磁极间的磁感线分布情况D.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安全用电原则可知,火线先进入开关,再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在灯泡的螺旋套上;三孔插座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故A正确;
B.由图可知,O为支点,图中重力G的力臂是指从支点O到重力G作用线的距离,而图中支点O到重力G作用点的距离,故B错误。
C.异名磁极间的磁感线分布情况是从N极出发回到S极,故C错误;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其中平行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D错误。
故选A。
13. 物理图像可以直观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能用如图所示的图像表示的是( )
A.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B. 压力一定时,物体所受压强与其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
C. 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D. 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答案】AC
【解析】
【详解】A.同种物质密度是一个定值,由可知,物体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故A正确;
B.压力一定时,由可知,物体所受压强与其受力面积成反比,故B错误;
C.同一地点,g是一个常数,由可知,物体的重力和质量之间成正比,物体的重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故C正确;
D.电压一定时,由可知,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D错误。
故选AC。
14. 在测量和探究实验中,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 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多次测量小灯泡不同亮度时的电阻并求平均值
B. 测量液体的密度,一定要将烧杯中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
C.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调整光屏中心、透镜光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D.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记录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水中气泡变化情况
【答案】CD
【解析】
【详解】A.灯泡的电阻不是一个定值,所以多次测量小灯泡不同亮度时的电阻并求平均值没有意义,故A错误;
B.测量液体的密度,不一定要将烧杯中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可以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再用原来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减去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来求得量筒内液体的质量,再用计算液体密度,故B错误;
C.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调整光屏中心、透镜光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能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故C正确;
D.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记录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水中气泡变化情况,若气泡自下而上逐渐变大,说明水在沸腾,故D正确。
故选CD。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小题8分,第16小题6分,第17小题8分,共22分)
15. 如图所示,用细绳系着一个质量15.8kg的实心铁块,将其浸没在水中,使其保持静止状态。(,铁的密度,水的密度)求∶
(1)铁块的重力;
(2)铁块受到的浮力;
(3)细绳对铁块的拉力。
【答案】(1)158N;(2)20N;(3)138N
【解析】
【详解】解:(1)铁块的重力
(2)排开液体的体积
铁块受到的浮力
(3)细绳对铁块的拉力
答:(1)铁块重力为158N;
(2)铁块受到的浮力为20N;
(3)细绳对铁块的拉力为138N。
16.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20Ω1A”字样,电源电压为6V。问∶
(1)滑片P在最左端时,求两端的电压;
(2)滑片P在最右端时,求通过电阻的电流;
(3)滑片P在最右端时,求两端的电压。
【答案】(1)6V;(2)0.2A;(3)4V
【解析】
【详解】解:(1)P在最左端时,,电压
(2)P在最右端时,,和串联,通过电阻的电流
(3)两端的电压
答:(1)滑片P在最左端时,两端的电压为6V;
(2)滑片P在最右端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0.2A;
(3)滑片P在最右端时,两端的电压为4V。
17. 如图甲是非常流行的办公桌快客茶壶,既可以加热,也可以保温。茶壶内的简化电路图如图乙所示,S是温控开关。茶壶铭牌标有加热档功率为880W,保温档功率为50W,茶壶容量为0.8L。已知水的比热容水的密度求:
(1)温控开关断开时,茶壶处于“加热”档还是“保温”档?说明判断依据;
(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初温为的一壶体积为0.8L的水烧开,水吸收的热量为多少?
(3)R₂的阻值为多少?
【答案】(1)保温,见解析;(2);(3)
【解析】
【详解】解:(1)断开时,、串联,此时总电阻较大,根据可知,总功率较小,为保温挡。闭合时,只有工作,此时总电阻较小,根据可知总功率较大,,,温控开关断开时,茶壶处于保温档。
(2)体积为0.8L的水的质量为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初温为的一壶体积为0.8L的水烧开,水吸收的热量为
(3)S闭合时,是高温档,电阻被短路,只有工作,的阻值为
S断开时,是低温档,和串联
R₂的阻值为
答:(1)温控开关断开时,茶壶处于保温档,断开时,、串联,此时总电阻较大,根据可知,总功率较小,为保温挡;
(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初温为的一壶体积为0.8L的水烧开,水吸收的热量为;
(3)R₂的阻值为。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8. 基本仪器的使用
(1)图1为测量一枚纽扣的周长的过程,在纽扣边上标记,然后让纽扣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周,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测量得到纽扣周长为__________cm;
(2)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指示的位置如图2甲所示,接着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端移动,使横梁水平平衡;另一位同学准备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但游码还在0.4g处他就已经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水平平衡了,如图2乙所示测量质量时天平横梁恰好平衡,那么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
(3)如图3所示,是小悦利用实验室电压表(“0-3V”、“0-15V”)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实验。实验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如下表。
由图可知接A点的导线另一端接在电压表的__________(选填“正”或“负”)接线柱上。小悦在测量完后,断开开关,小悦保持电压表的A连接点不动,只断开B连接点,并改接到C连接点上,闭合开关测量电源电压。能否测出电源电压?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②. 3.10 ③. 左 ④. 20 ⑤. 正 ⑥. 不能 ⑦. 电源电压超过量程
【解析】
【详解】(1)[1][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纽扣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3.10cm对齐,所以纽扣的周长为
L=3.10cm−0.00cm=3.10cm
(2)[3]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指示的位置如图2甲所示,即指针向右偏,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端移动,使横梁水平平衡。
[4]游码在0.4g处,他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了,这样在称量前就有读数值了,因此测量结果中这一数值比真实值多了0.4g,所以物体的实际质量
m=20g+0.4−0.4g=20g
(3)[5]电压表使用时,电流必须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由图可知接A点的导线接在电压表正接线柱上。
[6][7]在测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时,不断开开关的情况下,只将电压表接A的一端改接C的一端,测量电源电压,不能测出电源电压,因为电源电压超过0~3V量程,会损坏电压表。
19. 【实验名称】测量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的电功率。
【实验原理】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在实验记录表格内的括号里应填__________。
(2)图甲是连接的实物图,其中有一根导线接错,请你在图甲中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连线__________;
(3)改正错误后,闭合开关并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小灯泡不发光,观察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发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则电路中发生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排除故障后,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__W;
(4)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灯泡两端电压高出额定电压的或为额定电压的,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与__________情况,根据数据算出不同情况下灯泡的电功率。
【拓展】
(5)利用以上器材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完成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答案】 ①. ②. W ③. ④. 小灯泡开路(合理即可) ⑤. 0.75 ⑥. 灯泡的亮度 ⑦. 不能
【解析】
【详解】[1]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测量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利用计算出它的功率。
(1)[2]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
(2)[3]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电压表应与灯泡并联,而图中电压表与灯泡串联、而电流表却与电灯关联了,故灯泡右端接线柱与变阻器连接的导线错误,应把灯泡的右端接线柱与电压表的负接线柱连接,如图所示
(3)[4]闭合开关并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小灯泡不发光,观察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两极相连,电压表并联电路之外电路不存在断路;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说明电路电阻过大,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灯泡断路。
[5]电流表使用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A,灯泡的额定功率
P=UI=2.5V×0.3A=0.75W
(4)[6]实验时要记录电流表的示数,并观察灯泡的亮暗情况。
(5)[7]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控制电阻不变,而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不能利用以上器材完成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
20.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问题】同学在长为3m的房间利用平面镜检查视力时,视力表和平面镜分别贴在相对的两个竖直墙面,检查时眼睛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此时他应面向______(选填“视力表”或“平面镜”)站立。平面镜成像还有什么特点?回到学校后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
【证据】
(1)如图所示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并将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同时在玻璃板中会观察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减弱此影响可选用______(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用的两支蜡烛A、B,应选择外形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3)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4)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镜面的距离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
(5)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
【解释】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交流】
(1)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同学检查视力时,与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m。
【答案】 ①. 平面镜 ②. 薄 ③. 相同 ④. 不点燃 ⑤. 等于 ⑥. 虚 ⑦. 2
【解析】
【详解】【问题】[1]同学在长为3m的房间利用平面镜检查视力时,视力表和平面镜分别贴在相对的两个竖直墙面,检查时眼睛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面向视力表时距离达不到要求,可以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站在距离平面镜的合适位置,可以使人到平面镜中像的距离为5m,此时他应面向平面镜站立。
【证据】(1)[2]同时在玻璃板中会观察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减弱此影响可选用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3]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用的两支蜡烛A、B,应选择外形相同的蜡烛,这里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3)[4]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便可以确定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4)[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镜面的距离等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
【解释】(1)[6]平面镜所成的像无法在光屏上承接是虚像。
【交流】(1)[7]检查室内视力表和平面镜相距3米,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成像,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的像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是3m,眼睛距视力表应为5米远,人离平面镜
5m-3m=2m
21. 小明注意到很多公共场所都有类似如图甲所示的提示牌。地面潮湿一定会导致摩擦力减小吗?他想探究这一问题,为此他找来长条形地板砖、运动鞋、弹簧测力计和喷雾器,并设计了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
(1)为了测出鞋子与地板砖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小刚把长条形地板砖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水平拉着鞋子在地板砖上做__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__知识可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小明用喷雾器向地板砖表面均匀喷,以此改变地板砖__________,通过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潮湿程度的增大__________;
(3)两位同学利用实验结论可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超市或银行的收银员清点钞票时手边总放一块湿海绵如图丙,这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的潮湿程度来__________摩擦的;而一些商场的厕所里会放置如图丁所示的干地机,这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的潮湿程度来__________摩擦的(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4)两位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又获得了一些灵感,他们猜想在潮湿程度相同而地面的__________不同时,可能得到的结论会不一样。为此他们又投入到新的研究中去了。
【答案】 ①. 匀速直线 ②. 二力平衡 ③. 潮湿程度 ④. 先增大后减小 ⑤. 增大 ⑥. 增大 ⑦. 材料
【解析】
【详解】(1)[1][2]为了测出鞋子与地板砖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小刚把长条形地板砖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水平拉着鞋子在地板砖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鞋子受力平衡,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摩擦力等于拉力,即可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3]小明用喷雾器向地板砖表面均匀喷,以此改变地板砖的潮湿程度,用于探究摩擦力与潮湿程度的关系。
[4]由表中信息可知,喷雾次数从0增大到4次,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潮湿程度的增大而增大;从4次到12次,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潮湿程度的增大而减小,所以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潮湿程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3)[5]超市或银行的收银员清点钞票时手边总放一块湿海绵如图丙,这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的潮湿程度来增大摩擦,便于清点。
[6]若地面的潮湿程度过大,摩擦力太小,走路时容易滑倒,所以一些商场的厕所里会放置如图丁所示的干地机,这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的潮湿程度来增大摩擦。
(4)[7]不同材料在潮湿相同时,摩擦力可能也会不同,所以他们猜想在潮湿程度相同而地面的材料不同时可能得到的结论会不一样。2.6
2.9
5.5
实验序号
灯泡两端的电压U/V
通过灯丝的电流I/A
灯泡的亮度
灯泡的电功率P/( )
1
P₁=
2
P₂=
3
P₃=
喷雾次数
0
2
4
6
8
10
12
潮湿程度
小→大
摩擦力F/N
3.2
3.6
4.0
3.0
2.8
2.6
2.6
2024年广西贵港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广西贵港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广西贵港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广西贵港市中考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新疆喀什地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新疆喀什地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新疆喀什地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新疆喀什地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新疆中考二模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新疆中考二模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新疆中考二模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新疆中考二模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