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中考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中考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中考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卷原卷版docx、2024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中考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Mg:24 Al:27 Cl:35. 5 K:39 Ca:40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制法的原理主要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工业制氧气B. 实验室制氢气C. 工业炼铁D. 工业制纯碱
【答案】A
【解析】
【详解】A、工业制氧气,是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实验室制氢气,是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属于化学变化;
C、工业炼铁是一氧化碳在高温与铁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铁,属于化学变化;
D、工业制纯碱,有新物质碳酸钠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2. 下列食品中富含的营养素对应正确的是
A. 黄油、牛奶—蛋白质B. 黄瓜、白菜—维生素
C. 菜油、面粉—油脂D. 大米、鱼肉—糖类
【答案】B
【解析】
【详解】A、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肌肉、奶类、蛋类、鱼类及花生和豆类的种子或制品中,所以牛奶中富含蛋白质,而黄油中含油脂,故错误;
B、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黄瓜、白菜中都含有维生素,故正确;
C、面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菜油中富含油脂,故错误;
D、糖类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和块茎中,大米含糖类,鱼肉中含蛋白质,故错误;
故选:B。
3. 近年来,部分城市因空气污染而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的是
A. 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B. 提倡居民驾驶私家车出行
C.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D. 提倡使用太阳能灯清洁能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A.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CO2、CO、烟尘等有害物质的排放,从而减少空气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
B.提倡居民驾驶私家车出行,会加剧汽车尾气排放,不利于减少空气污染,故B符合题意;
C.积极植树、造林、种草,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净化空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提倡使用太阳能灯清洁能源,能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从而减少空气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化学家对化学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化学家是
A. 拉瓦锡B. 道尔顿C. 阿伏加德罗D. 张青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错误;
B、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学说;错误;
C、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错误;
D、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锗、锌、镝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正确;
故选D。
5.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氢气:燃烧生成了水B. 木炭:发出明亮白光
C. 铁丝:生成黑色固体D. 红磷:产生大量白烟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生成了水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正确;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
故选A。
6. 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溶解、装瓶
B. 量取水时用规格50mL量筒
C. 实验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散热
D. 在装瓶时,液体有洒落,则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故A错误;
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合(合47mL),可用规格为的量筒,故B正确;
C、实验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故C错误;
D、在装瓶时,液体有洒落,溶液组成不变,则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等于于6%,故D错误。
故选。
7. 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过滤和加热煮沸都可以将硬水软化B. 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C. 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 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热煮沸可以将硬水软化,过滤不能将硬水软化。A错。
B、水的天然循环即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太阳为水提供能量,使水分子的运动加快,达到一定程度后,便摆脱彼此的束缚,变为水蒸气。扩散到空气里升腾到高空中,在高空遇冷凝结成云;云随风迁徙,再遇冷又转变成雨或雪,返回地面,汇入江河湖海渗进山川平地。通过这一过程,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B正确。
C、蒸馏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是纯净物,不是溶液,所以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C错。
D、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可以溶解其他溶质。D错。
综上所述:选择B。
8. 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合成材料:塑料、羊毛、橡胶B. 碱:烧碱、纯碱、生石灰
C. 混合物:空气、石油、碳酸钙D. 氧化物:干冰、二氧化锰、氧化铁
【答案】D
【解析】
【详解】A、塑料属于合成材料,羊毛属于天然材料,橡胶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分别属于天然材料、合成材料,物质分类不正确;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纯碱、生石灰分别是碳酸钠、氧化钙的俗称,分别属于盐、氧化物,物质分类不正确;
C、空气、石油均属于混合物,碳酸钙中只含有碳酸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物质分类不正确;
D、干冰、二氧化锰、氧化铁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物质分类正确;
答案:D。
9.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之一。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 玫瑰花开,满园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给水通直流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 表面有凹陷的乒乓球浸在热水中恢复原状——乒乓球内气体分子间隔变大了
D. CO和CO2两种气体的化学性质不同——CO和CO2的分子结构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解释正确;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中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C、表面有凹陷的乒乓球浸在热水中恢复原状,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该选项解释正确;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10. 今夏,攀枝花市的风雨天气偏多。为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应向农作物适当增施磷肥。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
A. KNO3B. Ca3(PO4)2C. NH4HCO3D. CO(NH2)2
【答案】B
【解析】
【详解】A、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B、Ca3(PO4)2中富含磷元素,属于磷肥,符合题意;
C、NH4HCO3中富含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D、CO(NH2)2中富含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下列反应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 正常雨水的pH值约为5.6的原因:CO2+H2O═H2CO3
B. 证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Cu+2AgCl═CuCl2+2Ag
C. 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Mg(OH)2 +H2SO4═MgSO4+2H2O
D. 用稀硫酸除铁锈:H2SO4+FeO═FeSO4+H2O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详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B、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但氯化银难溶于水,不能与氯化银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不正确;
C、氢氧化镁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不正确;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A。
12. 我国科学家用金属钠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了金刚石,给人造金刚石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反应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 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
C. CO2和C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特点,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都属于碳单质,但是二者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属于不同种物质,故B错误;
C、根据该方程式可知,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碳,而碳在氧气中燃烧时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碳和二氧化碳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故C正确;
D、由于其独特的碳原子排列方式,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D正确;
故选B。
13.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硝酸铵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则能区分氯化钾和硝酸铵,该选项方法正确;
B、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其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软水,产生较少泡沫的为硬水,该选项方法正确;
C、蚕丝和羊毛灼烧时均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不能鉴别蚕丝和羊毛,该选项方法错误;
D、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正常燃烧,在呼出的气体中很快熄灭,则能鉴别空气和呼出气体,该选项方法正确。
故选C。
14.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表示向pH=1的盐酸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B.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CaO,再恢复到原温度
C. 向盛有一定质量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D. 向等质量的Mg和A1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溶液的pH>7,则向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时,溶液的pH不断增大,且最终大于7,该选项正确;
B、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该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又由于反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先减小,等完全反应后,溶液温度升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最终和开始时相同,该选项不正确;
C、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稀盐酸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最开始没有气体生成,反应一会后才有二氧化碳生成,该选项正确;
D、镁比铝活泼,则镁与盐酸反应速率较快,则斜率大,由于、,则镁与氢气的质量比为24:2=12:1,铝与氧气的质量比为54:6=9:1,则等质量的镁与铝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铝产生的氢气较多,该选项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空气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______;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其中“碳”指的是______。
【答案】 ①. 氮气##N2 ②. 二氧化碳##CO2
【解析】
【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空气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氮气(N2);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经济体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或经济体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其中“碳”指的是二氧化碳(CO2)。
16. 铟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完成下列各项内容。
(1)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周期,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铟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经过研究发现氨气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NH3+3O26X+2N2,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答案】(1) ①. 五##5 ②. 114.8
(2)In2O3 (3)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铟属于金属元素,核外电子层数是5,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元素周期表中最下方数字);
【小问2详解】
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显-2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In2O3;
【小问3详解】
反应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0、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6X中含有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17. 某同学做了两个实验:
Ⅰ、在试管中加热氧化汞(HgO),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Ⅱ、在集气瓶中点燃镁条得到白色粉末氧化镁。
他将反应后的液态汞和氧化镁粉末全部收集起来进行称量,发现与反应前的氧化汞和镁条相比质量都发生了变化。
(1)你认为这两个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______。
(2)写出实验Ⅰ、实验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1)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实验1中他没有称量生成氧气的质量;实验Ⅱ他没有称量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或从微观分析)(合理说法均可)
(2) ①.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这两个反应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后,质量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参加反应的氧化汞的质量等于生成汞和质量和生成氧气的质量之和,实验1中他没有称量生成氧气的质量;生成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实验Ⅱ他没有称量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
【小问2详解】
实验Ⅰ中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Ⅱ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
(2)t2℃时,30g的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溶液质量_____g。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填写物质序号)。
(4)图中_____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气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影响变化相似。
【答案】(1)在t1°C时,a、c的溶解度相等
(2)75 (3)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中考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中考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中考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中考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中考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中考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中考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中考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中考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