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该区域所在的位置是, 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日志记录当天,该船航行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75 分钟 总分: 10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Ⅰ卷的文字说明
一、 单选题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峰会于2015年7月8日至9日在距离俄罗斯首都1300km处的乌法市 (Ufa) 举行,读金砖五国轮廓图,回答1-3题。
回答下列各题。
1. 关于“金砖五国”首都相对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在②的西北方向 B. ②在③的西南方向
C. ③在④的西北方向 D. ②在⑤的东南方向
2. 图中“金砖五国”比例尺最大的是( )
A. 俄罗斯 B. 巴西 C. 南非 D. 中国
3. “金砖五国”领导人会晤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地昼长大于⑤地 B. ④地附近河流正进入枯水期
C. 摩尔曼斯克海港开始解冻 D. 巴西高原草木葱绿
下图为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线分布示意图,R、T 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试卷第1页,共10页
4. 该区域所在的位置是( )
A. 南半球低纬度 B. 北半球中纬度
C. 南半球中纬度 D. 北半球高纬度
5. 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
A. 丘陵 B. 盆地 C. 山地 D. 高原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在湖心岛开发的观河景观宾馆示意图,分别有①②③④四种户型。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 在夏至日当天入住的游客想全方位观看水上落日余晖应选择的户型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从5月下旬,宾馆经营者打算给各户型配备临时制冷设备。如果以房间 一天最高气温作为安装标准,你认为最应配备制冷设备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某游客在此地体验了“立竿无影”的景观后,对情景久久不能忘怀。此游客如果再想在此体验相同的情景大约需要滞留多长时间( )
A. 一个星期 B. 十天
C. 半个月 D. 一个月
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北京时间8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 桅杆的影子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60°; 日落时北京时间为 19时45分。 据此完成题。
9. 日志记录当天,该船航行在( )
试卷第2页,共10页A. 北太平洋 B. 南太平洋 C. 北印度洋 D. 南印度洋
10. 日志记录当天,该船的航向可能是 ( )
A. 正北 B. 东北 C. 正南 D. 西南
11. 日志记录当天考察船经过的海域, 当月的天气状况多为( )
A. 阴雨绵绵、 风微浪缓 B. 晴朗少云、 风急浪高
C. 晴朗少云、 风微浪缓 D. 雷雨频发、 风急浪高
雨凇是冬末春初时节常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由超冷却的降水碰到温度 ≤0°C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的玻璃状的透明或无光泽的表面粗糙的冰覆盖层,下图为 2018年1月24日江南丘陵地区雨凇景观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与我国此次雨凇景观的形成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
A. 反气旋 B. 气旋 C. 冷锋 D. 暖锋
13. 自高空向近地面最有利于雨凇景观形成的大气气温结构是( )
A. 冷一暖一冷 B. 暖一冷一暖
C. 冷—暖 D. 冷一冷
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又称为除霾塔。位于西安市的除霾塔,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 米、直径达 10 米) 及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玻璃集热棚顶由镀膜玻璃组成,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地面铺鹅卵石。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试卷第3页,共10页
14. 符合“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
15. “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的时段为( )
A. 晴朗无风的白天 B. 晴朗无风的夜晚
C. 阴雨多风的白天 D. 阴雨多风的夜晚
16.集热棚内地面铺设鹅卵石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白天棚内温度 B.增加夜晚棚内温度
C.降低棚内昼夜温差 D.降低棚内干燥程度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8. 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9. 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下图中甲图为回归线附近某岛屿地形剖面图(其上部是该区域相关气象要素沿剖面
试卷第4页, 共 10页线变化图),乙图为该岛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甲图中曲线①②③所代表的气象要素分别是
A. 气温、 光照、 降水 B. 降水、 光照、 气温
C. 光照、 降水、 气温 D. 降水、 气温、 光照
21. 导致②气象要素东坡数值明显低于西坡的主要原因是
A. 东坡地势高 B. 东坡受暖流影响
C. 东坡受海洋影响大 D. 东坡多阴雨天气
纳马夸兰分布在非洲西南部沿海的狭长区域,南北长1000公里,总面积44万平方千米。 该地区气候干旱,受冬雨与冷雾影响大,年均降水 150毫米,个别地区低至50毫米。 该地区广泛分布多肉植物,多肉植物一般有着膨大多汁的茎秆,有的还长有刺。下图是纳马夸兰地区位置图和该区域多肉植物格思龙葵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 纳马夸兰地区多雾的原因可能是( )
A. 热带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水汽凝结成雾
B. 热带沙漠地区,晚上空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明显,水汽凝结成雾
C. 沿海有寒流经过,暖湿气候接触寒流,水汽凝结成雾
D. 沿海有暖流经过,带来大量暖湿气流,形成雾气
23. 与纳马夸兰冬季多雨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赤道低气压带 D. 副热带高气压带
试卷第5页,共10页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 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 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 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 降水变率增大 D. 河道淤积
25.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 甲、 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一般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流冰块阻塞水流造成水位上涨的现象,称为凌汛。下图为我国东北平原某河流甲、 乙两处水文站2019年记录的即时流量数据(时间点为北京时间13点)。该河流春秋两季有凌汛现象,且仅出现在甲乙之间河段,该河段长约200千米。该河段结冰期流量来自冰下水流。河面冰层及周边积雪融化,造成流量增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与乙水文站相比,甲水文站所在河段( )
试卷第6页, 共 10页A. 纬度低,海拔高 B. 纬度高,海拔低
C. 纬度高,海拔高 D. 纬度低,海拔低
27. 4月下旬,乙水文站流量变小,其最可能原因是周边地区( )
A. 下渗增大 B. 冰层厚度变大
C. 积雪面积变小 D. 气温下降
28. 甲乙之间发生凌汛的日期是 ( )
A. 3月 16日 B. 4月1日 C. 4月 16日 D. 5月 1 日
表层海水温度与大气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下图示意 1950年至1990年间赤道南部东太平洋(0°—10°S, 180°—90°W)表层海水温度与大气之间的相关性。表层海温距平是指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SOI 值距平是指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与大气相互作用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①SOI 低时,副热带高压弱,海面温度高 ②SOI 高时,信风弱,海面温度低
③海面温度低,是副热带高压增强,SOI 升高 ④海面温度升高,SOI升高,信风减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0. 当 SOI值为负距平且数值较大时( )
A南美秘鲁沿岸寒流增强 B. 赤道附近东太平洋降水偏少
C. 澳大利亚东部多洪灾 D. 秘鲁沿岸渔民捕捞作业向南偏移
二、综合题: (共40分)
31. 阅读图文资料, 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马拉开波湖湖区。湖区大部分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 1500毫米以上。湖区有7000多口油井,炼油工业发达,湖区周边城市因此迅速发展。马拉开波湖原本仅通过一条狭窄的水道同加勒比海连接,湖水北咸南淡。为了发展湖内的采油业,50多年
试卷第7页, 共 10页前人们开始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
材料二:马拉开波湖简图
(1) 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湖区“热”的原因。(6分)
(2) 从气压带和风带角度分析马拉开波湖区冬夏半年降水都较多的原因。(6分)
(3) 推测 20 世纪60年代以来马拉开波湖湖水水质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
试卷第8页,共10页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洞里萨湖最大水面面积可达1万平方千米, 水深可达11 米; 最小水面面积只有2700~3300 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洞里萨河连接着洞里萨湖与湄公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
材料二 湄公河三角洲分布着由湄公河及众支流形成的稠密河网,它包括越南南部的大部分和柬埔寨东南部, 面积44 000平方千米,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平原。
(1)洞里萨湖水位季节变化非常大,试分析其原因。(6分)
(2)洞里萨河的流向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试推测 1、7月的洞里萨河的流向有何差异,并说明原因[请从河流补给关系解析]。(10分)
(3)夏季,甲区域的海水温度比同纬度的南海其他海域的水温低,请简述原因。(4分)
试卷第9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
厦门双十中学 2021-2022 学年(上) 高二年期中考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75 分钟 总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Ⅰ卷的文字说明
一、 单选题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峰会于2015年7月8日至9日在距离俄罗斯首都1300km处的乌法市 (Ufa) 举行,读金砖五国轮廓图,回答1-3题。
回答下列各题。
1. 关于“金砖五国”首都相对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在②的西北方向 B. ②在③的西南方向
C. ③在④的西北方向 D. ②在⑤的东南方向
2. 图中“金砖五国”比例尺最大的是( )
A. 俄罗斯 B. 巴西 C. 南非 D. 中国
3. “金砖五国”领导人会晤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地昼长大于⑤地 B. ④地附近河流正进入枯水期
C. 摩尔曼斯克海港开始解冻 D. 巴西高原草木葱绿
【答案】
1. B
2. C
3. A
试卷第1页,共18页【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经纬网地图上方向的判读及世界自然地理概况。
1. 西经度数向西增加,东经度数向东增加;北纬向北增加,南纬向南增加。故据图可知,①在②的东北方向,②在③的西南方向,③在④的东北方向,②在⑤的西北方向。B正确。
2. 图中面积不变,实际面积越小,比例尺越大的原则:所以根据各国实际面积可知,南非的面积最小,而图示面积又很接近,故南非地图的比例尺最大。 故本题选择C。
3.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时间是2015年7月8日至9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黑夜越长,故A 正确。此时北半球为夏季,④地附近附近河流枯水期分布在当地时间 10月-次年 5月,B错误。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C错误。 巴西高原正处干旱,D错误。
【点睛】
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1) 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 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 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 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 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 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3)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上,靠近北极点的在北,劣弧范围内,在逆时针方向上的点在东; 南极点则相反。
下图为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线分布示意图,R、T 在同一纬线上。据此, 完成下列小题。
4. 该区域所在的位置是( )
A. 南半球低纬度 B. 北半球中纬度
C. 南半球中纬度 D. 北半球高纬度
试卷第2页,共18页5. 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
A. 丘陵 B. 盆地 C. 山地 D. 高原
【答案】
4. A
5. B
【分析】
4.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图示线速度的递减方向是由北向南,应是南半球;赤道上的线速度是 1670km/h,图示最小线速度 1460km/h接近30纬线的线速度,应是低纬地区。选 A正确。
5.
同一纬线上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R地的线速度比同纬度的 T地要小,说明R地海拔低,可能是盆地。选 B正确。
【点睛】
任一纬度的线速度=赤道的线速度*该纬度的余弦;同样海拔高度,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同一纬线上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在湖心岛开发的观河景观宾馆示意图,分别有①②③④四种户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 在夏至日当天入住的游客想全方位观看水上落日余晖应选择的户型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从5月下旬, 宾馆经营者打算给各户型配备临时制冷设备。 如果以房间一天最高气温作为安装标准,你认为最应配备制冷设备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某游客在此地体验了“立竿无影”的景观后,对情景久久不能忘怀。此游客如果再想在此体验相同的情景大约需要滞留多长时间( )
试卷第3页,共18页
A. 一个星期 B. 十天
C. 半个月 D. 一个月
【答案】
6. A
7. D
8. D
【解析】
6.由图可知,夏至日20°N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结合指向标,①户型位于西北方位,所以可以判断①户型看水上落日余晖效果最好,故答案选 A。
7. 5月下旬,太阳直射点在宾馆所处纬度的南侧,一天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此时太阳大约在西南方位,④户型位于西南方位,故答案选D项。
8. 在理想情况下游客见到“立竿无影”的情况是太阳直射20°N,两次间隔的最短时间是太阳运行到北回归线之后再回来,大约7个度数,根据太阳回归运动的时间,四天大约一度,故需一个月左右。 故答案选D。
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北京时间8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 桅杆的影子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60°; 日落时北京时间为 19时45分。据此完成题。
9. 日志记录当天,该船航行在( )
A. 北太平洋 B. 南太平洋 C. 北印度洋 D. 南印度洋
10. 日志记录当天,该船的航向可能是( )
A. 正北 B. 东北 C. 正南 D. 西南
11. 日志记录当天考察船经过的海域,当月的天气状况多为( )
A. 阴雨绵绵、风微浪缓 B. 晴朗少云、 风急浪高
C. 晴朗少云、风微浪缓 D. 雷雨频发、风急浪高
【答案】
9. D
10. B
11. C
【分析】
9.
根据日出的方位是正东,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日出的地方时应为6: 00, 而该地地方时为6:00 时, 北京时间为8:00, 说明该地位于 120℃以西 30°, 所
试卷第4页,共18页以该地经度为90℃; 根据正午时桅杆的影子在正南方,所以该地位于南半球;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为 60°,说明该地纬度为30°S。所以该地位于南半球的印度洋,所以选D项。10.
该日全球昼夜等长,全球日落的地方时为 18:00,而此刻北京时间为 19:45,则日落时船所在经度位于120℃经线的西侧约26°,约为94℃, 与日出所在经度 90℃ 相比,船往东方航行,东南或东北无法具体确定,所以选 B 项。
11.
该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未发生显著偏移,30℃ 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天气晴朗,风速较小,所以选 C项。
雨凇是冬末春初时节常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由超冷却的降水碰到温度 ≤0°C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的玻璃状的透明或无光泽的表面粗糙的冰覆盖层,下图为2018年1月24日江南丘陵地区雨凇景观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与我国此次雨凇景观的形成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
A. 反气旋 B. 气旋 C. 冷锋 D. 暖锋
13. 自高空向近地面最有利于雨凇景观形成的大气气温结构是( )
A. 冷一暖一冷 B. 暖一冷一暖
C. 冷—暖 D. 冷一冷
【答案】
12. C
13. A
【分析】
12.
我国此次雨淞景观形成于冬季,主要是北方强冷空气南下与暖空气相遇而形成的冷锋带来的冻雨天气。C正确,D错误; 反气旋控制以晴朗天气为主,A 错误;气旋控制不易
试卷第5页,共18页形成雨凇, B错误; 故选 C。
13.
根据材料可知雨凇主要是由超冷却的降水碰到温度≤0℃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所以应先是高空固态水下降过程中遇暖形成液态雨滴再遇到冷的地面或物体凝结,所以大气温度自上而下应是冷-暖-冷。 A 正确, BCD 错误; 故选 A。
【点睛】
冷锋过境时气压上升,气温下降,往往伴随阴天、 降温、 大风、 雨雪等天气,过后会渐渐转晴,气温升高。
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又称为除霾塔。位于西安市的除霾塔,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米、直径达 10 米) 及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玻璃集热棚顶由镀膜玻璃组成,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地面铺鹅卵石。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4. 符合“除霾塔” 内外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 )
15. “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的时段为( )
A. 晴朗无风的白天 B. 晴朗无风的夜晚
C. 阴雨多风的白天 D. 阴雨多风的夜晚
试卷第6页,共18页16.集热棚内地面铺设鹅卵石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白天棚内温度 B.增加夜晚棚内温度
C.降低棚内昼夜温差 D. 降低棚内干燥程度
【答案】
14. B
15. B
16. A
【分析】
14.
由材料信息可知,除霾塔利用玻璃集热棚吸收太阳辐射,地面铺鹅卵石升温快,使集热棚内形成热中心,大气受热后膨胀上升,周边地区气温相对集热棚内低, (含霾) 气流从周边向集热棚内运动,形成热力环流,经过过滤后沿导流塔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降温,起到除霾的作用。 因此符合此原理的图是 B图,B 正确。故选 B。
15.
晴朗无风的白天,集热棚和周边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相似,周边道路和建设物热容量小,升温快,此时集热棚与周边的温度相差不大,因此热力环流不强,除霾效率不高,A 错误。 阴雨多风的白天和夜晚,空气中的霾大多被沉降或扩散, 空气质量较好,该除霾装置工作效率不高,CD错误。 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降温快, 集热棚内与周边地区的温差更大,有利于周边地区的气流流向集热棚内,此时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B 正确。故选B。
16.鹅卵石可以在白天收集热量并反射部分阳光,提高白天棚内温度。A 正确。夜间主动散热,从而增大棚内外温差,加强空气对流,达到净化雾霾的作用,B、C错; 铺设鹅卵石没有吸收湿气的作用,不能降低空气干燥度,D错误。
【点睛】
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水平运动,形成风。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试卷第7页, 共 18页
17. 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8. 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9. 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
17. A
18. C
19. B
【解析】
17.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位置,风带的风向分析,图①西风带吹西南风,位于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北移,北半球是夏至。图②西风带吹西北风,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北移,北半球是夏至。 是处于同一日的一组,A对。 图③风带是东南信风带, 气压带南移, 是冬至。 图④气压带位于回归线上,是二分日,B、C、D错。故选A。
18.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①、②、④都是盛行西风带,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A、B、D错。最不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③,表示东南信风带,C对。故选C。
19. 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即能受到西风带影响,又能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影响,是地中海气候,B对。③④处不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A错。①②处位于温带,不可能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D、 C错。 故选 B。
下图中甲图为回归线附近某岛屿地形剖面图(其上部是该区域相关气象要素沿剖面线变化图),乙图为该岛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试卷第8页,共18页
20. 甲图中曲线①②③所代表的气象要素分别是
A. 气温、 光照、 降水 B. 降水、 光照、 气温
C. 光照、 降水、 气温 D. 降水、 气温、 光照
21. 导致②气象要素东坡数值明显低于西坡的主要原因是
A. 东坡地势高 B. 东坡受暖流影响
C. 东坡受海洋影响大 D. 东坡多阴雨天气
【答案】
20. B
21. D
【解析】
20. 结合曲线的变化特点进行判断。受山脉影响,海拔高气温低,说明③为气温; 该岛屿东部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降水量对于西部,说明①表示降水; 西部降水少,多晴朗天气,光照强,东部降水多,多阴雨天气,光照弱,故②为光照。故选B。
21. 据上题,②气象要素为光照,光照的强弱与当地的天气状况关系密切,若多晴朗天气,则光照强烈,若多阴雨天气,则光照弱; 山脉东坡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受地形的抬升,形成地形雨,故多阴雨天气,光照弱,D对,C、 B错。 东西两侧的坡度差异不大,A错。 故选 D。
纳马夸兰分布在非洲西南部沿海的狭长区域, 南北长1000公里,总面积44万平方千米。 该地区气候干旱, 受冬雨与冷雾影响大,年均降水150毫米,个别地区低至50毫米。 该地区广泛分布多肉植物,多肉植物一般有着膨大多汁的茎秆,有的还长有刺。下图是纳马夸兰地区位置图和该区域多肉植物格思龙葵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试卷第9页,共18页
22. 纳马夸兰地区多雾的原因可能是( )
A. 热带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水汽凝结成雾
B. 热带沙漠地区,晚上空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明显,水汽凝结成雾
C. 沿海有寒流经过,暖湿气候接触寒流,水汽凝结成雾
D. 沿海有暖流经过,带来大量暖湿气流,形成雾气
23. 与纳马夸兰冬季多雨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赤道低气压带 D. 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
22. C
23. B
【解析】
22.本题主要考查雾的成因,主要从水汽、温差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纳马夸兰附近海域有本格拉寒流经过,降温作用较强,因此纳马夸兰夏季多雾,所以C正确。
23.本题考查大气环流控制下的降水特点。纳马夸兰南部地区为主30°S~40°S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交替控制,雨季主要受盛行西风控制。故答案选B项。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试卷第10页, 共18页
24.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 降水变率增大 D. 河道淤积
25.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
24. B
25. D
【解析】
24. 森林植被破坏后,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植被对河流的调蓄能力减弱,因此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A 错,B正确; 植被对区域小气候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区域空气湿度下降,但降水的变率主要与气候有关,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更不会因为降水变率的变化导致其径流量强烈波动,C错;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河道淤积,但河道淤积与河流径流量强烈波动关系不大,D错。 故选 B。
25. 森林植被恢复后, 由于植被会吸收和蒸腾一部分水份, 因此甲、 乙两条河径流量总量减少,排除AB; 植被覆盖率提高, 下渗增多,图中透水岩层和不透水岩层向乙河一侧倾斜,因此分水岭靠近甲河一侧坡面部分地下水会汇入乙河,从而导致甲河径流量减少, 乙河径流量增加, C错, D正确, 故选 D。
【点睛】
该题需要理解植被覆盖率增高,下渗增大这一知识点,影响下渗的因素较多,如下图:
试卷第11页, 共 18页
一般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流冰块阻塞水流造成水位上涨的现象,称为凌汛。 下图为我国东北平原某河流甲、乙两处水文站2019年记录的即时流量数据(时间点为北京时间13 点)。该河流春秋两季有凌汛现象,且仅出现在甲乙之间河段,该河段长约200千米。该河段结冰期流量来自冰下水流。河面冰层及周边积雪融化,造成流量增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与乙水文站相比,甲水文站所在河段( )日期(月、 日)
A. 纬度低,海拔高 B. 纬度高,海拔低
C. 纬度高,海拔高 D. 纬度低,海拔低
27. 4月下旬,乙水文站流量变小,其最可能原因是周边地区( )
A. 下渗增大 B. 冰层厚度变大
C. 积雪面积变小 D. 气温下降
28. 甲乙之间发生凌汛的日期是( )
A. 3月 16日 B. 4月1日 C. 4月 16日 D. 5月 1日
【答案】
试卷第12页, 共 18页26. B
27. C
28. B
【分析】
26.
有结冰期的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才可能出现凌汛,材料信息表明,甲、乙之间河段在春秋两季出现凌汛期,说明位于下游的地点纬度高、海拔低,位于上游的地点纬度低、 海拔高,排除C、 D。 材料信息表明,该河段河面冰层及周边积雪融化,造成流量增大,图中显示,乙站流量3月 16日以后流量明显增加,说明乙水文站之上河面冰层和周边积雪融化量增大,说明气温明显开始上升,而甲站流量在4月1日以后流量才开始增加,说明甲站周边冰雪融化较晚,则纬度较高,位于乙站下游,因此与乙相比,甲水文站所在河段纬度高、海拔低,B符合题意,排除A。故选B。
27.
图中显示,乙站流量3月16日以后明显增加,说明乙水文站之上地区气温明显开始上升,河面冰层和周边积雪融化量增大,4月下旬,乙水文站周边地区的积雪快要消融殆尽,积雪面积变小,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使得乙水文站流量变小,C 正确; 4月下旬,由于积雪消融殆尽,水源的补给减少,周边地区地表水的下渗量减少,不会增大,A错;时间进入4月下旬,气温升高而不是降低,气温升高,冰层厚度减小而不是增大,故B、D两项错。 故本题选C。
28.
材料信息表明,凌汛是指河流中冰块阻塞水流造成水位上涨的现象,甲、乙之间的水位上涨,则甲、乙之间发生凌汛时应流进河段的水量大于流出的水量,根据第1小题分析可知,甲位于下游,乙位于上游,甲的流量代表该河段流出流量,乙的流量大致代表该河段流进流量。 图中显示,3月16日、4月16日、5月 1日, 甲的流量大于乙的流量,水位会下降,不会出现凌汛,排除 A、 C、 D; 图中显示4月1日, 甲的流量小于乙的流量,即流进河段的水量大于流出的水量,水位会上升,则可能出现的凌汛,因此甲、乙之间发生凌汛的日期是 4月1日,B正确。 故选B。
【点睛】
凌汛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有冰期的河流且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一般容易形成凌汛,凌汛的强度与河道纬度位置、河道形态和流量大小有着密切关系。
试卷第13页, 共18页表层海水温度与大气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下图示意1950年至1990年间赤道南部东太平洋 (0°—10° S, 180°—90° W)表层海水温度与大气之间的相关性。 表层海温距平是指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SOI 值距平是指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与大气相互作用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①SOI 低时,副热带高压弱,海面温度高 ②SOI 高时,信风弱,海面温度低
③海面温度低,是副热带高压增强,SOI 升高 ④海面温度升高,SOI升高,信风减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
30. 当SOI值为负距平且数值较大时( )
A 南美秘鲁沿岸寒流增强 B. 赤道附近东太平洋降水偏少
C. 澳大利亚东部多洪灾 D. 秘鲁沿岸渔民捕捞作业向南偏移
【答案】
29. A
30. D
【分析】
29.
“SOI值距平是指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由此可知SOI值距平低时,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小,副热带高压弱,东南信风减弱; SOI 值距平高时,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大,副热带高压强,东南信风增强; 读图可知,SOI值距平低时,表层海温距平值高,结合材料中表层海温距平的定义可推知,SOI值距平低时,海面温度高,反之海面温度低, BCD错, A 正确, 故选 A。
30.
当SOI值距平值为负距平且数值较大时,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
试卷第14页, 共18页达最小,信风势力最弱, 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因此南美秘鲁沿岸秘鲁寒流减弱,赤道附近东太平洋降水增多,南美秘鲁沿岸海域渔业减产,澳大利亚附近干旱相对增加。D正确, A、 B、 C错误, 故选 D。
【点睛】
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相反,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主要有以下影响:①赤道太平洋西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降水量减少;②赤道太平洋东岸地区降水量会明显增多;③秘鲁渔场渔业资源减少。
二、综合题: (共40分)
31. 阅读图文资料, 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马拉开波湖湖区。湖区大部分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 1500毫米以上。湖区有7000多口油井, 炼油工业发达,湖区周边城市因此迅速发展。 马拉开波湖原本仅通过一条狭窄的水道同加勒比海连接,湖水北咸南淡。为了发展湖内的采油业,50多年前人们开始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
材料二:马拉开波湖简图
(1) 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湖区“热”的原因。(6分)
(2) 从气压带和风带角度分析马拉开波湖区冬夏半年降水都较多的原因。(6分)
(3) 推测 20 世纪60年代以来马拉开波湖湖水水质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
【答案】(1) 纬度低,气温高; 盆地地形,地形封闭,风力较小,盆地内热量不容易散发; 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2)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控制,降水充沛; 冬半年,受东北信风影响,海洋和湖泊带来丰沛的水汽,受到湖泊四周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
试卷第15页, 共18页(3)水质变化:污染严重以及湖水变咸(盐度增大)。产生原因:①湖区周边城市迅速发展,大量生活污水排入湖泊; ②石油开采、加工以及石油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带来的石油污染; ③开挖出海航道,海水倒灌湖区,导致了湖泊水质的恶化。
【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认真分析材料及题干要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
(1)影响气温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读图可知:该地纬度低,气温高;沿岸有北赤道暖流经过,暖流有增温作用。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山地对气流运行的阻挡、气流沿山坡下沉,谷地地形不利于气流扩散等方面。图中信息显示马拉开波湖周围群山环抱,而谷地地形不利于气流的扩散。所以形成“热”的特点。
(2)读图可知,该地为位于赤道与回归线之间,多受赤道低压带和东北信风影响。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控制, 多对流雨,降水充沛; 冬半年,由于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受东北信风影响,从海洋和湖泊带来丰沛的水汽,受到湖泊四周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因此该地冬夏半年降水都较多。
(3) 湖水水质包括湖水的咸淡及湖水是否洁净等方面。材料显示,马拉开波湖原本仅通过一条狭窄的水道同加勒比海连接,但后来马拉开波湖拓宽、挖深出海航道,此举易引发海水倒灌,导致湖水变咸。材料显示湖区周围油井众多,炼油业发达。油井开采过程中出现的油污,炼油工业排放污水,石油运输中的石油泄漏等易造成湖水污染; 石油业的发展促进周边城市化水平提高,使得大量生活污水排入湖泊。污水排放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水质变差,生态环境恶化。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洞里萨湖最大水面面积可达1万平方千米,水深可达11米; 最小水面面积只有2700~3300 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洞里萨河连接着洞里萨湖与湄公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
材料二 湄公河三角洲分布着由湄公河及众支流形成的稠密河网,它包括越南南部的大部分和柬埔寨东南部,面积44 000平方千米,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平原。
试卷第16页, 共18页
(1)洞里萨湖水位季节变化非常大,试分析其原因。(6分)
(2)洞里萨河的流向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试推测 1、7月的洞里萨河的流向有何差异,并说明原因[请从河流补给关系解析]。(10分)
(3)夏季,甲区域的海水温度比同纬度的南海其他海域的水温低,请简述原因。(4分)
【答案】(1)洞里萨湖周边地区地势低洼,主要水源来自降水和周围河水的注入; 河流水源主要靠雨水补给,其流量季节变化大; 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2)7月,由东南流向西北; 1月,由西北流向东南。成因:7月处于雨季,湄公河干流处于洪水期,河流水位上涨并高于洞里萨湖水位,河水补给洞里萨湖,所以洞里萨河自东南向西北流;1月处于旱季,湄公河干流处于枯水期,水位回落并低于洞里萨湖水位,湖水补给湄公河干流, 所以洞里萨河自西北向东南流。
(3)夏季,该区域东部沿岸海域盛行西南季风,属于离岸风,风使表层海水向偏离中南半岛的方向流动,深层的冷海水上泛,导致表层海水温度低于同纬度其他海域。
【分析】
洞里萨湖主要水源来自降水和周围河水的注入,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洞里萨河连接着洞里萨湖与湄公河,7月该区域是雨季,湄公河干流处于洪水期,河水补给洞里萨湖。1月是旱季,湖水补给河水。
【详解】
(1)从地形看,洞里萨湖周边地区地势低洼,主要水源来自降水和周围河水的注入。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源主要靠雨水补给,其流量季节变化大。所以洞里萨湖水位季节变化非常大。
(2) 洞里萨河连接着洞里萨湖与湄公河。该地是热带季风气候,7月是雨季,湄公河干流处于洪水期,河流水位上涨快,高于洞里萨湖水位,河水补给洞里萨湖,洞里萨河自东南向西北流。1月是旱季,湄公河干流处于枯水期,水位回落快,低于洞里萨湖水位,
试卷第17页, 共18页湖水补给湄公河干流,洞里萨河自西北向东南流。
(3)该地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甲区域东部沿岸海域盛行西南季风,属于离岸风。表层海水被吹走, 向偏离中南半岛的方向流动,深层的冷海水上泛,导致表层海水温度低于同纬度其他海域。
试卷第18页, 共18页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