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丹溪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757805/0-17161663661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义乌市丹溪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757805/0-171616636621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义乌市丹溪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757805/0-171616636623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义乌市丹溪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
展开1.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取适量液体 B. 取液时挤入空气
C. 两人合作滴加液体D. 手按短柄加热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倾倒液体时应使试剂瓶的标签向着手心,瓶盖倒放在桌面上,故符合题意;
B、用胶头滴管取液时,应先将滴管内的空气排出,再伸入液体中吸取液体,不能将滴管内的空气挤到液体中,故不符合题意;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两人合作滴加液体容易使胶头滴管接触试管壁,也容易滴在手上,腐蚀皮肤,故不符合题意;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手指不要按试管夹的短柄,防止试管脱落,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2.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
A. 2.8米=2.8×1000=2800毫米
B. 3.4千克=3.4千克×1000=3400克
C. 4.5升=4.5升×1000毫升=4500毫升
D. 2.6小时=2.6×3600秒=9360秒
【答案】D
【解析】
【详解】A.单位换算过程中缺少单位,不符合题意;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汇来这里 全站资源一元不到!集全国各地小初高最新试卷。B.单位换算过程中3.4后不应带上单位,应该在1000后带上单位克,不符合题意;
C.单位换算过程中4.5后不应带上单位升,不符合题意;
D.单位换算符合换算标准,符合题意
故选D。
3. 下列现象中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
A. 黄沙漫天B. 花香四溢C. 尘土飞扬D. 大雪纷飞
【答案】B
【解析】
【详解】A.黄沙漫天是物体在运动,是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花香四溢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在运动。故B符合题意;
C.尘土飞扬是物体在运动,是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大雪纷飞也是物体在运动,是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是冰放热熔化
B. 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
C. 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D. 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雾滴
【答案】D
【解析】
【详解】A.冰雪消融,由固态冰雪变成液态水,属于吸热熔化现象,故A错误;
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加快身体汗液蒸发吸热,但不会降低了室内的气温,故B错误;
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小冰晶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正确。
故选D。
5. 为了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小明收集了以下证据( )
①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②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③地球仪所示的地球是个球体;④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
请判断其中能作为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是( )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④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人造卫星给地球拍摄的照片都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等。而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证明月球的形状,远处的事物无法看清,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地球仪所示的地球是个球体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故①④正确。故选C。
6. 下列关于月季和蜂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 月季的花、蜂鸟的心脏都属于器官
C. 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D. 它们的遗传物质都主要贮存在细胞核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A.植物体和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A正确。
B.月季的花、蜂鸟的心脏都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器官,B正确。
C.月季是植物,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而蜂鸟属于动物,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C错误。
D.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月季和蜂鸟的遗传物质都主要贮存在细胞核中,D正确。
故选C。
7. 小金同学参观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时,发现馆内有一块采自当地某处山顶的石头,其内部有明显的海洋贝类生物化石。根据该岩石的特征,推断它属于( )
A. 岩浆岩B. 沉积岩
C. 变质岩D. 花岗岩
【答案】B
【解析】
【详解】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故选B。
8. 一位同学要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在称量中他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移,接来他要进行的操作是( )
A. 减少药品B. 向右盘中加砝码
C. 移动游码D. 调节平衡螺母
【答案】A
【解析】
【详解】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步骤应该是:调节天平平衡,先向右边托盘添加2g砝码,再向右移动0.5g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若指针偏左,说明物体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药品,直至天平平衡。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9. 如果在载玻片上依次写上b、d、p、q四个字母,那么在显微镜的视野中从左往右依次可以看到的是( )
A. b、d、p、qB. b、d、q、p
C. p、q、b、dD. q、p、d、b
【答案】A
【解析】
【分析】显微镜看到的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
【详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b、d、p、q”四个字母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从左往右依次是“b、d、p、q”,A正确。
故选A。
10. 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如图甲所示的“生”字,怎样使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象变成如图乙所示( )
A. 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B. 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
C. 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 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图甲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物像是图乙.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如图甲所示的‘生’字”,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就能使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象变成如图乙所示;故选A。
11. 某同学用量筒量液体,开始时仰视,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为15ml,试判断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实际为( )
A. 等于5mlB. 小于5ml
C. 大于5mlD. 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详解】仰视读数偏小,量筒内液体实际体积大于20mL(假设为21mL),俯视读数偏大,量筒内液体实际体积小于15mL(假设为14m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21mL-14mL=7mL,大于5mL。
故选C。
12. 小明做“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实验时,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侧,要使天平平衡,他接着应该( )
A.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 向右移动游码
C. 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答案】B
【解析】
【详解】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说明左边物体重,则应向右盘里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右盘中增加了一个更小的砝码,注意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D.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C正确。
故选C。
14. 春天经常看到蜜蜂采油菜花蜜的情景,关于蜜蜂和油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油菜是一种被子植物
B. 油菜花是营养器官
C. 蜜蜂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D. 蜜蜂和油菜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3)动物和植物虽然形态结构差异很大,但是它们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详解】A.油菜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属于绿色开花植物,即被子植物,A正确。
B.与营养有关的叫营养器官,包括 根、茎、叶;与繁殖后代有关的叫生殖器官,包括花、果实和种子,B错误。
C.蜜蜂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C正确。
D.蜜蜂属于动物,油菜属于植物,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D正确。
故选B。15. 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冰冻矿泉水完全熔化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 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质量变大,密度不变
C. 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 对于同种物质,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冰熔化成水,是状态发生了变化,质量不会改变,但密度却变大了,故A错误;
B.物体被带到太空只是改变了位置,质量、密度都不会改变,故B错误;
C.牛奶被喝掉一半,含有的物质变少了,质量自然变小,而牛奶依然是牛奶,物质没变,所以密度不变,故C正确;
D.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不变,m=ρV,m与V成正比,故D错误。
故选C。
16. 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
B. 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
C. 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
D. 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冬天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时会发生凝华现象,变成冰花,冰花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B。
17. 如图是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对秧田晚间灌水、白天放水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B. 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的水比0℃的冰效果好
C.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较大
D. 内陆地区(沙漠地区)气温的昼夜变化较大,与砂石的比热大有关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故A正确;B.虽然水比冰的比热容大,但冰在熔化成0℃的水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所以冷却的效果会更好,故B错误;
C.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比热容较大,水温度变化较小,故C错误;
D.因为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在吸收和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更小,沙石的温度变化大,所以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大,故D错误。
故选A。
18. 小明同学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无论怎么调节都不能把天平调平衡,后来他想了个办法,在左盘内放了0.4g沙子,终于把天平调平衡了,于是,他开始称量物体,当右盘放50g砝码时,天平刚好平衡,则该物体的质量是( )
A. 50g
B. 50.4g
C. 49.6g
D. 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天平的正确使用分析即可判断,即天平调平后,始终左盘中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质量和游码所对的示数之和。
【详解】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无论怎么调节都不能把天平调平衡,后来,他想了个办法,在左盘内放了0.4g沙子,终于把天平调平衡了,即此时天平已经平衡,所以他称量物体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50g砝码时,天平刚好又平衡,即表明此时所放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即为50g;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 某同学要称量10.2克食盐,1克以上用砝码,1克以下用游码。其操作方法如下:①取10克砝码放右盘;②调节天平平衡;③左盘添加食盐到指针位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④移动游码到0.2克处。其合理顺序( )
A. ①②③④B. ②①④③C. ②③④①D. ②④③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测量前,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若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则应向右移动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先添加大砝码10g,再移动游码到0.2g,再向左盘添加食盐直到指针位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所以合理顺序为②①④③;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 两个相同的烧杯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吸收的热量多
B. 水上升的温度较高
C. 食用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
D. 它们上升的温度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故A错误;
BCD.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食用油的比热容,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由知道,水上升的温度较低,食用油上升的温度较高,由于初温度相同,所以食用油的末温度较高,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1. 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三位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
A. 只有第一、二次正确B. 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一定错误
C. 只有第一、三次正确D. 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水银温度计不同于其他温度计,它的读数不会自己下降,需要使用者把水银柱甩下去,所以,我们平时量体温时,都会习惯性把体温计甩甩,就是把读数弄低。第一次量的是37.5,如果体温低于或等于这个读数,那么温度计都显示的还是37.5;第二次测量体温高于这个读数,体温计正常的工作,继续热涨,至38.5; 第三次是在第二次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体温计的特性,体温低于或等于38.5℃,也显示为38.5℃,所以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故D正确 ;ABC错误。
故选D。
22. 醋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调味品,全国很多地方都出产醋这种特产。各地出产的醋的密度有什么不同呢?小明为测量醋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
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下面是对上述实验步骤所持的观点,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 所测出醋体积一定不准确,不可取
B. 能测出醋的密度且步骤合理
C. 测出醋的密度值偏大,不可取
D. 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测量液体的密度的步骤应是:
(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2)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液体,记下体积;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
(4)量筒中液体的质量;
(5)计算液体的密度。
题中所持的观点中最合理的是D,因为量筒形状细而长,放在天平上在调节的过程中很容易倾斜而摔碎,所以不提倡把量筒放在天平上称量,一般会用小烧杯或玻璃瓶盛放液体,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3. 某一同学在测量某物体质量时,将物体放右盘,砝码放左盘,1克以上用砝码,1克以下用游码,其读数为10.4g。那么,该物体的实际质量是 ( )
A. 10.8 gB. 10.4 gC. 10 .0gD. 9.6 g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物体质量=10.0g−0.4g=9.6g.
24. “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图示的实验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 )
A. 研究地球形状实验B. 研究分子之间空隙实验
C. 研究地球板块张裂实验
D. 研究气体扩散实验
【答案】D
【解析】
【详解】A、研究地球形状实验利用了物理模型,并模仿实验中的某些条件,运用了“模拟实验”,故不符合题意;
B、研究分子之间空隙实验利用了物理模型,并模仿实验中的某些条件,运用了“模拟实验”,故不符合题意;
C、研究地球板块张裂实验利用了物理模型,并模仿实验中的某些条件,运用了“模拟实验”,故不符合题意;
D、研究气体扩散实验是为了研究分子运动的普遍规律,不需要利用模型进行实验,故符合题意。
故选D。
25. 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经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作为同学的你帮她判断一下,你认为下面各选项中操作与结果一致的是( )
A. AB. BC. CD. D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大
B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被拉长了的皮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皮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头发圈长度L,则头发直径,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会造成测出头发圈长度L偏大,计算出的头发的直径偏大,故B符合题意;
C.温度计读数时,如果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测量的沸水温度偏低,故C不符合题意;
D.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由于俯视读数大于实际数值,所以液体体积测量结果偏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 医院里有一个氧气瓶,它的容器是10dm3,里面装有密度为2.5kg/m3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5g氧气,则瓶中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 1kg/m3B. 2kg/m3C. 2.2kg/m3D. 2.5kg/m3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知
V=10dm3=10-2m3
ρ1=2.5kg/m3
原来氧气的质量为
m1=ρ1V=10-2m3×2.5kg/m3=25×10-3kg=25g
剩余氧气质量
m2=25g-5g=20g
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故选B。
27. 如图为经纬网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的比例尺比乙大
B. A在南半球,西半球
C. B在北半球,西半球
D. B地的经纬度为(23.5°S,126°E)
【答案】B
【解析】
【详解】读图可得,图甲中所跨的经纬度范围比图乙大,甲图的实际范围比乙图大,图甲的比例尺比乙小,故A错误。A的经纬度是30°W,60°S, 该地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故B正确。B点的经纬度是23.5°N,126°E,该点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故CD错误。故选B。
28. 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测量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
A. 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B. 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C. 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D. 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脚印的面积为S,积雪的厚度为h,脚印的深度为h1,冰的密度为ρ冰,
则由ρ=可得,脚印下积雪的质量
m雪=ρ雪V雪=ρ雪Sh
被挤压变为冰后的质量
m冰=ρ冰V冰=ρ冰S(h−h1)
根据m雪=m冰得ρ雪Sh=ρ冰S(h−h1)
ρ雪=ρ冰
可见,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积雪的厚度h、脚印的深度h1。
故选B。
29. 一容器装满水后,容器和水总质量为m1;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2;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和一质量也为m的小金属块B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3,则金属块A和金属块B的密度之比为( )
A. m2:m3
B. (m2-m1):(m3-m1)
C. (m3-m2):(m2-m1)
D. (m2+m-m3):(m1+m-m2)
【答案】D
【解析】
【详解】假设A密度ρA,体积VA;B的密度ρB,体积VB,杯子体积V容,杯子的质量为m容,则有
根据ρ=可得:
ρAVA=m,ρBVB=m;
装满水后容器和水总质量为m1则
m容+ρ水V容=m1,
对于放进A的情况:
m容+m+ρ水(V容-VA)=m2,
即m容+m+ρ水V杯-ρ水VA=m2,
即ρ水VA=m+m1-m2----①
对于放进AB的情况:
m容+2m+ρ水(V容-VB-VA)=m3,
即ρ水(VA+VB)=2m+m1-m3------②
由①②可得:
=,
根据ρ=可得:===。
故选D。
30.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降低
B. 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C. 物体温度不变,它一定没有吸热,也没有放热
D. 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温度可能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D.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比如:晶体凝固过程,虽然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D正确;
B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熔化过程,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C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31. 地球仪上连接北极和南极的线是_______。在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离的线叫_______,与它平行的线叫_______。以_______和_______为界,可以把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答案】 ①. 经线 ②. 赤道 ③. 纬线 ④. 西经20°经线 ⑤. 东经160°经线
【解析】
【详解】在地球仪上连接北极和南极的线叫经线,在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离的线叫赤道,赤道长约4万千米,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纬线长度不相等。以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为界,可以把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西经20°以东、东经160°以西为东半球,西经20°以西、东经160°以东为西半球。
32. 根据学习的草履虫的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草履虫形态时,在培养液滴中加入少量棉花纤维是为了_______。
A.便于草履虫在棉花纤维中穿行B.使草履虫不能运动,便于观察
C.限制草履虫运动过速,利于观察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是
(2)草履虫能依靠_______的摆动而运动。
(3)食物由口沟进入草履虫体内,在体内形成_______,食物在这里逐渐被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_______排出体外。
【答案】 ①. C ②. 纤毛 ③. 食物泡 ④. 胞肛
【解析】
【分析】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草履虫结构功能如图:
【详解】(1)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中旋转运动。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为了便于观察,常常在载玻片上的培养液里放几丝棉花纤维,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由分析可知,草履虫在水中旋转前进主要依靠纤毛的摆动。
(3)食物从口沟进入细胞内,在体内形成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流动,其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
33. 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地面和墙角都会染上一层黑色,用力刮去一层墙的表皮,可以看到里面还是黑色,这说明_______;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破镜重圆”是一种良好的愿望,我们可以将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挤压后黏在一起,但是两块破镜却做不到,这是因为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的距离较_______,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答案】 ①. 分子在不断运动 ②. 引力 ③. 大(或远)
【解析】
【详解】[1]刮去一层墙的表皮,并且墙的里面还有黑色,这是煤炭分子运动到墙里面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
[2]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3][4]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破镜接触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较大,此时分子间作用力就非常小了。
34. 绝大部分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类物质在温度升高时,质量_______,体积变大。但水比较特殊,它在低于4℃“热缩冷胀”,高于4℃时“热胀冷缩”,因此4℃时的水密度最_______。
【答案】 ①. 不变 ②. 大
【解析】
【详解】绝大部分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类物质在温度升高时,质量不变,体积变大。但水比较特殊,它在低于4℃“热缩冷胀”,高于4℃时“热胀冷缩”,因此4℃时的水密度最大。
35. 多肉植物凭借颜值担当、可爱好养,成为都市花友们的新宠。鹿角海棠是常见的多肉植物(如图甲),属多年生肉质灌木,叶粉绿色,高度肉质;花白或粉红色,冬季开花结果。喜光耐干旱,怕高温潮湿,适宜沙质土壤。
(1)构成鹿角海棠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鹿角海棠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长期受单侧光的照射会弯向光源生长,表现了生物具有______的特征。
(2)鹿角海棠多用扦插的方式繁殖,也可以用种子繁殖。其受精卵通过图乙发育成新的个体,其中③④⑤表示______,其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3)鹿角海棠在图丙检索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 (选填“P”“Q”“R”或“S”)。
【答案】 ①. 细胞 ②.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③. 细胞分化 ④. R
【解析】
【分析】(1)生物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2)乙图中①→②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③④⑤表示细胞分化的过程;2a和2b分别是无种子、有种子。
【详解】(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即构成鹿角海棠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鹿角海棠长期受单侧光的照射会弯向光源生长,表现了生物具有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
(2)受精卵通过图乙发育成新的个体要经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其中③④⑤表示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3)鹿角海棠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因此在图丙检索表中的位置是R。
36. “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百姓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
【答案】 ①. 液化 ②. 不会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白气”是液态的小水珠,是由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的水蒸气再液化形成的;高温高压的水蒸气具有能量,可以通过做功将自身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液体要沸腾需要达到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成小液滴,形成“白气”;蒸汽具有能量,推动煲盖做功,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煲盖得动能;沸腾需要的条件是液体温度达到沸点,同时还要继续吸热.本题中将炖盅浸在大煲的水中,而且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大煲内水由于火的持续加热,温度达到沸点而沸腾,经过一段时间的热传递,炖盅中的温度也会达到沸点温度,这样炖盅内外温度相等,没有温度差,不会发生热传递,也就不会继续给炖盅中水加热,里面的水只能是达到沸点温度而不能沸腾起来。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
点评:物态变化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尤其是液化现象,各种“白气”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37. 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热得快”同时给质量和温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以判断_______液体的温度升高得较慢,___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答案】 ①. B ②. B
【解析】
【详解】[1][2]由图像知: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A液体用时10分钟,B液体用时20分钟,所以B液体温度升高的比较慢,同时B液体加热时间长,吸收的热量多,由公式 知,B液体的比热容大。
38. 现有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四个正方体(A、B、C、D),其中一个是空心的,它们的棱长和质量如图所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_______,正方体_______是空心的。
【答案】 ①. 5 ②. C
【解析】
【详解】[1][2]由知道,四个正方体的密度
由计算知道 ,这种材料的密度是5g/cm3,只有C正方体与其他正方体的密度不同,故C是空心的。39. 国家标准打印纸为每包500张。小明同学家里新买了一包打印纸,他用刻度尺测出了这包打印纸的总厚度为5cm,则一张纸的厚度为_______cm(外包装厚度忽略不计)。在测量过程中,他发现外包装上标着字样,经询问得知,其表示这种打印纸每平方米的质量为70克。由此可算出打印纸的密度为_______。
【答案】 ①. 0.01 ②. 700
【解析】
【详解】[1]一张纸的厚度为
[2] 一张面积为1m2即104cm2的打印纸的体积
V=Sh=1×104cm2×0.01cm=100cm3
由70g/m2可知,一张面积为1m2纸的质量m=70g,则打印纸的密度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40.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在安装此装置时,应先固定_______(填“铁圈M”或“铁夹N”)位置;
(2)当将温度计刚插入热水中时,温度计的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乙、丙所示。表示沸腾时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_______;
(4)加热时,水温的变化用图丁中的a表示,若实验时其他条件不变,水的质量变大,则水温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应该是图丁中的_______(填“a”、“b”或“c”)。
【答案】 ①. 铁圈M ②. 附着小水珠 ③. 丙 ④. b
【解析】【详解】(1)[1]实验中为了确保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此需要自下而上组装实验器材,因此先固定铁圈M。
(2)[2]温度计刚插入热水中时,水蒸气预冷会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温度计的管壁,因此很难看清示数。
(3)[3]根据沸腾的现象是有大量的气泡由小到大到液体表面破裂开来则说明液体沸腾,因此丙为沸腾时的气泡变化情况。
(4)[4]若实验时其他条件不变,同种液体沸点相同,增加水的质量,则沸腾时所需要的时间边长,因此水温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应该是图丁中的b。
41. 小麦想探究某品牌洗手液是否会影响环境,开展了以下探究。实验准备: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蚯蚓40条,喷雾器2个,清水,1%洗手液溶液。将富含有机物的土壤均匀铺撒在大纸盒中,沿中线均分为甲、乙两个区域。
(1)完善实验过程
(2)实验中每组使用了20条蚯蚓,而不是1条,好处是_______。
(3)假如其他同学也照此方案进行了实验,得到了多组数据,对这些数据应该如何处理?_______。
【答案】 ①. 10毫升清水 ②. 避免偶然性 ③. 求平均值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甲区域
乙区域
实验步骤
第一步
放20条蚯蚓
放20条蚯蚓
第二步
每天喷10毫升1%洗手液
每天喷_______
第三步
两周后,翻开土壤,统计其中蚯蚓的生存情况
实验结果
2条
38条
(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除是否喷洒洗手液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第二步:本实验的变量是洗手液的有无,所以第二步:一个喷洒10毫升1%洗手液,另一个要喷洒等量的清水。第三步,两周后,翻开土壤,统计其中蚯蚓的生存情况,应该根据蚯蚓的生存情况判断洗手液是否影响环境。
(2)在实验时,每组各用10条蚯蚓做实验而不是1条,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假如其他同学也照此方案进行了实验,得到了多组数据,应计算数据的平均值,是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42. 实验小组的同学做测量某物体密度的实验。
(1)天平调平衡时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测量质量时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用量筒量出物体的体积如图丙,则被测物体的密度为______;
(2)若按图丙中先测出物体的体积,再将物体取出直接用天平测量质量,则所测物体的密度比真实值______(选填“大”或“小”);
(3)老师说不用砝码和量筒也能测出物体的密度,于是他们用两个相同的烧杯(满足实验需求)、没有砝码的天平、刻度尺以及足量的水等器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玻璃杯中装入适量水,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烧杯杯底的高度h1;
②将物体放入烧杯中完全浸没,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面到烧杯杯底的高度h2;
③将步骤②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放一个相同的烧杯,______,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玻璃杯杯底的高度h3;
④用上述步骤中的测量量表示物体密度的表达式为:______(水的密度用水表示)。
【答案】 ①. 右 ②. 2.74×103 ③. 大 ④. 向烧杯中加水,直至天平平衡 ⑤.
【解析】
【详解】(1)[1]调节天平横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2]由图乙知道,物体质量
m=20g+5g+2.4g=27.4g与图丙知道,物体的体积
V=30mL-20mL=10mL=10cm3
物体的密度
(2)[3]先测的体积,则将物体从量筒的水中取出会沾水,再测的质量会偏大,由知道,测出物体的密度比真实值偏大。
(3)①烧杯装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烧杯底的距离为h1;
②将物体放入烧杯中完全浸没,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烧杯底的距离为h2;
③[4]将步骤②中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天平右盘放一个相同的烧杯,向烧杯中加水,直至天平平衡,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烧杯底的距离为h3;
[5]设烧杯的底面积为S,则物体的体积
物体的质量
物体的密度为
四.解答题(43题5分)
43. 一个空心铜球质量为445g,在铜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为545g。求这个空心铜球的总体积。(铜的密度为)
【答案】150cm3
【解析】
【详解】解:空心部分水的质量为
这个空心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铜的体积为
这个空心铜球的总体积为
答:这个空心铜球的总体积为150cm3。
,浙江省义乌市丹溪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义乌市丹溪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卷(),共1页。
,浙江省义乌市丹溪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卷()(1): 这是一份,浙江省义乌市丹溪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卷()(1),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义乌市丹溪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义乌市丹溪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