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4中考语文考前金卷(含解析)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考前金卷08-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全国通用)
展开这是一份考前金卷08-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全国通用),共23页。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的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一、积累与运用(共34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是青少年获取知识、启dí智慧的重要来源,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青少年要静心阅读,勤于思考,通过______(激发 启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检视阅读成效以充实自我、提升本领、增长才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要在祖国大地上弓身践行,让青春在火热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dí: 处:
(2)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改为
(3)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和加线的字字形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一项( )
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__________,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__________。”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与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吟诵唐诗宋词,感受浪漫情怀;涉猎散文小说,领略人生百态;踏足名山大川,寄情碧水蓝天……读书、旅行,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A.周密 善辩 yín lüè
B.周密 善辨 yíng luè
C.善辩 周密 yín 1üè
D.善辨 周密 yíng luè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乌木博物馆里陈列的各种木雕作品,精美绝伦,展现了木匠们入木三分的雕刻技艺。
B.世上许多美妙都是由无用之物带来的,一场猝不及防的春雨或许无用,却沁人心脾。
C.受强冷空气的影响,绵阳多个地区气温明显下降,一夜入“冬”,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D.钟南山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的贡献是不屑置辩的,他的专业与担当赢得了人们赞誉。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中国力量,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句末加上“的决心”)
B.民政部表示,由于国家慈善法的规定,只有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才能开展公开募捐活动。(改“公开募捐资格”为“法定资格”)
C.使用12层甚至18层纱布口罩叠加,结果颗粒物滤除率也只有96%,与标准化的一次性单层口罩使用效果95%滤除率相差无几。(删去“使用效果”或“95%滤除率”)
D.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
5.关于这幅作品(如图),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幅作品运用了草书,其特点是气势贯通,错综变化,连绵环绕。
B.这幅作品运用了行书,其特点是大小相兼,疏密得体,浓淡相融。
C.这幅作品运用了楷书,其特点是中规中矩,笔画平直,棱角分明。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制作贾湖骨笛时, , , 。 。 。这些笛子长短有别,管口大小有异,所开的音孔距离也不同,人们有时还会饰以图案或文字,使之更加精美。
①每隔2.2厘米左右,钻有一个直径0.7厘米的按音孔,按音孔共有三个
②再锯掉两端骨节,磨平上下管口,除去骨髓
③经过打磨,骨笛的两段管口呈椭圆形,上口大,下口小
④首先要将翅膀骨上多余的肉剔干净
⑤打孔对技艺的要求很高,民间多以食指和中指在骨管上平展的宽度作为标准距离
A.①⑤③②④B.①④③②⑤C.④①⑤②③D.④②③①⑤
7.默写
春到无为,花香草茂,让人不禁感叹古诗文中春之美韵。《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林芳草遍地、落花纷纷的句子是“① ,② 。”(陶渊明《桃花源记》);唐代诗人王湾行舟北固山下,看红日初升,青山隐隐,绿水悠悠,想到新旧时序交替,有感而发:“海日生残夜,③ 。”(王湾《次北固山下》);白居易春日策马西湖,湖边生机盎然,莺歌燕语,于是欣然命笔:“④ ,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春雨潇潇,随风而来,润泽万物,令杜甫心中暗喜,写下千古名句:“⑥ ,⑦ ”(杜甫《春夜喜雨》);暮春时节,文人常怀伤春之感。同样是写花与燕,晏殊词中“⑧ ,⑨ ”两句对偶写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谪迁,心有担忧,遥祝关切之情,写下“⑩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分)名著阅读。
8.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正确的项是( )
A.《西游记》: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富想象力的科幻小说。
B.《昆虫记》:阿西莫夫写就的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昆虫的史诗”。
C.《儒林外史》: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
D.《艾青诗选》:作品里常出现的“光明”是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
9.阅读《简·爱》中的片段,回答问题。
“唉,我做了两件对不起你的事,现在我为这感到后悔。一件事是我没有遵守对我丈夫做的诺言,把你当成亲生女儿一样抚养成人。另一件事是……”她忽然不说了,“也许,这毕竟算不上是什么重大的事,”她喃喃地自言自语,“再说,我也许还会好起来,像这样在她面前低声下气赔不是,实在太痛苦了。”
里德太太说“我做了两件对不起你的事”,是哪两件事?请简述。
(6分)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某班级拟举行“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题目。
【活动一:探寻自强不息精神内涵】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10.阅读上面材料,从个人角度说说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
【活动二:追寻经典中的自强下息精神】
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说我已踏者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两来/
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11.以上诗句选自艾青的《黎明的通知》,表达了诗人 和自强不息的追求。他诗歌的主要意象是“ ”和“ ”。
12.活动中,班长想邀请校长、语文老师、同学和附属小学的一年级新生出席活动,分别给他们写了一封邀请函,请你选出其中需要修改的一项( )
A.尊敬的校长,诚势地邀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我们的活动,望得到学校的支持为盼!
B.尊敬的老师,真诚盼望您能莅临现场,届时恭请您赐教指导。
C.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活动一定让你眼前一亮,欢迎大家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
D.小朋友们,希望你们能拨冗参加,你们的到来将使我们的活动蓬荜生辉!
二、阅读理解(完成10--22小题,共36分)
古诗文阅读(完成第10--14小题,共16分)
(一)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由近及远描写了老兵家中的凄凉荒芜,选取“松柏”“冢”“旅谷”“旅葵”这些意象,倍增凄楚之感。
B.《十五从军征》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C.《望月有感》颔联中的“干戈”,其义与“干戈寥落四周星”中的“干戈”相同,均指战争。
D.《望月有感》尾联写诗人深夜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构筑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
14.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古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问题。
【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①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②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③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④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⑤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改编自李斯《谏逐客书》)
【注释】①让:嫌弃。②择:同“释”。③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④黔首:泛指百姓。⑤赍(jī):送,送给。
15.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形貌昳丽 / 而愿忠者众B.齐国之美丽者也 /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C.闻寡人之耳者 / 国大者人众D.皆以美于徐公 /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窃以为过矣
17.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3处)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19.结合【甲】【乙】谈谈,齐国和秦国强大的原因有哪些相似之处?
现代文阅读(完成16--23,共20分)
(一)共10分
材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为“非遗”)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很多人正是因为着迷于各地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有了旅游的需求。旅游的发展也为非遗的传播拓宽了渠道、插上了“翅膀”。我们要牢牢把握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方向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非遗资源的挖掘,为旅游业注入更加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同时,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为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振兴注入新的更大的内生动力。
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文化空间。所谓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是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置于文化旅游的市场背景下,与文化旅游活动结合,面向旅游市场,进行科学规划与生产性开发,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从而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进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延续。
(摘编自杨江波《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
材料二: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强调,对在旅游空间范围内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要加强保护传承,提升展示利用水平。鼓励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中选择适合的代表性项目进旅游空间,从其他地区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适合本地文化生态,被当地群众和游客接受认可,避免生搬硬套、简单移植和同质化发展。支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结合,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等活动,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鼓励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有条件的传统村落、古街、古镇设立非遗工坊、展示厅、传承体验所(点)、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等,因地制宜与旅游融合发展,让传承人、村民、居民成为旅游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支持围绕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时间节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活动,围绕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旅游线路。
(摘编自郑海鸥《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人民日报》2023年2月22日)
材料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顺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非遗的传承发展需要旅游,中国的旅游发展使非遗体验、非遗展示、非遗商品等广泛传播,将非遗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团体,激发了非遗的活力,同时取得好的社会效益,更好地推动了非遗的保护、传承、利用和发展。
旅游的发展离不开非遗,非遗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人文旅游资源和人文环境,是旅游市场开发和建立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非遗充分的旅游业态提升了旅游品类,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的追求,非遗将在旅游发展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推动非遗与旅游的灵活发展。我们积极地看到,在全国各地已经有了许多很好的案例。比如2022年9月3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面向社会公示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本次遴选的200个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分为非遗旅游景区、非遗旅游小镇、非遗旅游街区、非遗旅游村寨4个类型,其中,安徽省濉溪古城入选非遗旅游街区,全省仅3个项目入选该类型公示名单。
(摘编自“精选热点资讯”)
20.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遗能为旅游注入丰富的文化内容,旅游则能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振兴注入新的更大的内生动力。
B.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还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C.随着文化和旅游部印发《通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举措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D.非遗在旅游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推动非遗与旅游的灵活发展,更有利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
21.材料一第二段介绍了什么内容?是如何介绍的?
22.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参照材料二的内容,说说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促进当地非遗传承和旅游业的发展。
【链接材料】近期,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砀梨膏糖制作技艺项目榜上有名。砀山酥梨栽培历史已有2500多年,民间用砀山梨熬制梨膏糖的历史也由来已久。19世纪后期,尚氏先人尚贵山开始应用中药配合熬制梨膏糖,经后人代代传承,对原有工艺技术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容纳中国传统食疗保健理论,保持砀山梨膏的地方特色,流传至今,逐步形成砀山梨膏糖制作技艺。熬制的砀山梨膏成品润肺止咳、生津利咽、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23.材料三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顺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以上材料,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二)共10分
阅读《我是娘手中的风筝》,完成小题。
我是娘手中的风筝
①我知道,我是娘手中放出的一只风筝,无论飞到哪儿,线总是拴在娘的手里。娘的手一动,我的心就好疼,好疼。
②这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③那时的我初学写作,有一篇小说在东北的一家刊物上获了个不大不小的奖。编辑部里的老师来信邀请我去参加笔会。当我告诉娘,我要去东北那个很远的地方,娘第一次没有阻拦我。
④娘开始给我准备盘缠。那夜,娘的灯没有熄。
⑤第二天天没亮,我拿着娘给我东拼西凑的盘缠钱,背负着娘沉甸甸的嘱托,心儿呀就像一只出笼的鸟儿,飞向了遥远的他乡。
⑥来到长途汽车站,天已经放亮了。车来了,我找好了座位,坐下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娘啊,儿今天要离你远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在心里念着,眼睛却透过车窗,深情地看着这块充满灵性的土地,心里顿时生出一丝淡淡的忧伤。猛然,我看到了娘亲。真的,是我的娘亲。她手里拿着一个花包袱,正拼命地往汽车站奔来。朝阳的光芒均匀地洒在娘的身上,仿佛在娘的身上镀了一层金,就像一尊佛那样金光闪闪。娘很急,在拼命地赶,“扑通”,娘突然跌倒在柏油路上,包袱甩出好远。娘艰难地爬起,顾不得拍打身上的土尘,便拾起包袱,一拐一拐地向汽车奔来。从娘奔跑的姿势上,我知道,娘一定跌得好重,摔得好疼。我忙叫住正要发动车的司机,下车奔向了娘。
⑦娘握住了我的手,喘得上气不接下气。我问娘跌得疼不?娘说不疼。真的不疼。娘说:“你走之后,我总觉的你忘了带什么。一看你真忘了。这不,我赶着给你送来了。”我问是什么。娘说:“人家都说,东北那旮旯子天气冷,这是我昨夜赶做出来的棉袄,带着,冷了好穿。”我告诉娘,我只出去十来天,再说了开会住宾馆或招待所,冻不着的。娘不信,眼里流出一种光,那光很浓很稠很温暖,水样的淹没了我,使我的心阵阵的不安。我明白,我的一生将为这种光活着,无论我在天涯海角,还是在异国他乡,这种光将是我的牵挂我的归宿。我只好默默地接过包袱,背在了我那单薄的肩头。
⑧汽车启程了。娘离我越来越远。我拼命的给娘挥手。我相信,娘一定会看到的。会的!
⑨我就想娘一个人回家的情景:空旷的天底下,娘默默独行于无垠的旷野,有风在吹打着娘两鬓的霜发。娘是那样的弱小,那样的无助,那样的孤独。
⑩在炎炎的六月,我背着娘为我缝制的棉衣。我知道,不管到哪儿,我都不会冷。
⑪在东北,很多人问我肩上背的是什么。我说是棉袄。他们都很惊讶。在获奖作者即席演讲的时候,我把棉袄的故事讲给了大家。大家都感动了。有几位女孩的眼里竟流出了泪。泪珠很大很圆很晶莹。
⑫临走的时候,我曾告诉娘,十天内我一定回来。后来,由于被几位文友拉去玩了几天,结果回来已是二十天后的一个黄昏。
⑬那天,我老远就发现有个人站在村西高高的土台上。那是我的娘亲,手搭眼前,正远眺我的归来。晚风吹拂着娘早衰的华发,从此,夕阳里娘的身影,永远成了我心头上的一座雕像。
⑭才离去几天,我发现娘憔悴了很多。我把获奖证书双手捧给了娘。娘没有接,她只是用手捧起我的脸,看了又看,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⑮从那之后,每当我出远门,我总是把归期说的好长,免得娘的牵挂揪我的心。
24.简要概括选文中娘为“我”做的几件事。
25.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心儿呀就像一只出笼的鸟儿,飞向了遥远的他乡。
26.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任选一处,试分析其作用。
27.谈谈你对题目“我是娘手中的风筝”的理解。
三、作文(50分)
28.人生起伏,顺境与逆境,激励与挫折,成功与失败,都能促人成长。而个人的成长,又离不开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帮助……人生际遇既有顺境,也有逆境。泪水与欢笑,激励与挫折,成功与失败,都能促人成长。
请以“我在 中成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充实具体。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1) 迪 chǔ
(2)弓 躬
(3)激发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启迪(qǐ dí):开导,启发引导;
处于(chǔ yú):居于某种地位或状态。
(2)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与改正。
躬身:自身,自己;亲自,亲身;俯屈身体,以示恭敬。
文中“躬身实践”是亲身实践的意思,所以,应将“弓”改为“躬”。
(3)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激发:由外界事物的刺激使潜在的感情、能力等表现出来;激励、促进(做某事);
启发:用事例引起对方联想并有所了解、领悟;
文中与“阅读兴趣”搭配,由阅读和思考使潜在的阅读兴趣表现出来,所以,应选“激发”。
2.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一空:“周密”的意思为周到细密,严密无缝;“善辩” 意思是易变,多变。根据“数学使人__________”可知,数学要求细密、严密,非多变,故一空所填词为“周密”。
二空:根据“逻辑修辞学使人__________”可知,逻辑修辞学要求灵活,多方推理等,所以用“善变”。
吟诵—— yín,吟咏、吟诵等。
领略——1üè,领会、理解。
故选A。
3.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A.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本句用来形容雕刻技艺高超,该词使用属于望文生义;
B.猝不及防:事情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不能用来感叹气温下降明显,使用有误;
D.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分辩。本句是表达钟南山在疫情方面的贡献巨大,不容怀疑。该词使用不合语境,可用“毋庸置疑”;
故选B。
4.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
B.关联词使用不恰当。“由于”是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依据“由于国家慈善法的规定”和“只有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才能开展公开募捐活动”两个句意可知,两个句子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因此,不能用“由于”。可把“由于”改为“根据”。
故选B。
5.B
【详解】考查书法字体辨识。
这幅作品字体笔画勾连,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行如流水,疏密得体,浓淡相融,属于行书;
故选B。
6.D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衔接。
④句的开头有“首先”一词,所以④句应为首句;②句的开头有“再”一词,所以②句应在④句后;③句承接②句,是正在截取骨笛后,对骨笛塑形,所以应在②句后;①句是对骨笛钻孔,是制作骨笛的最后步骤,所以应在③句后;⑤句是对打孔的要求,应在①句后。
所以正确的排序为:④②③①⑤。
故选D。
7.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江春入旧年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我寄愁心与明月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缤纷、莺、燕、啄、潜、润、寄。
8.C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A.“科幻小说”解说不正确。《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富想象力的神话小说;
B.“阿西莫夫”解说不正确。《昆虫记》是法布尔写就的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昆虫的史诗”;
D.“是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解说不正确。艾青作品里常出现的“光明”是对理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象征。
故选C。
9.一件是里德太太违背了向丈夫许下的把简·爱像自己孩子抚养成人的诺言。另一件是当简·爱的亲叔叔有一笔遗产要她去继承,而里德太太竟说简在劳渥德染上伤寒已死了。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简爱》内容的把握。
本段内容选自《简·爱》第二十一章。不久,里德太太派人来找简,说她病危要见简·爱一面。回到舅母家中,里德太太对简说:“唉,我两次做了对不起你的事,现在很懊悔。一次是违背了我向丈夫许下的,把你当作自己孩子抚养成人的诺言”因此,里德太太第一件对不起简的事是违背了向里德先生许下的把简当作自己孩子抚养长大的诺言。
里德太太临死前给简一封信,内容如下:“夫人,烦请惠寄我侄女简·爱的地址,并告知其近况。我欲立即去信,盼她来马德里我处。皇天不负有心之人,目前我家境富裕。我未娶无后,甚望有生之年将她收为养女,并在死后将全部财产馈赠予她。”这封信是三年前简的叔父寄来的,向里德太太打听侄女的消息,并把自己的遗产交给简·爱,里德太太谎称简在孤儿院病死了,直到临死前才把真相告诉简·爱。这是里德太太对简说的第二件对不起简的事。
据此回答即可。
10.(1)自强不息就是要在磨难面前坚忍不拔,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求外物与外人。 11.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信念) 土地 太阳 12.D
【解析】10.本题考查理解、提炼与概括。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概括即可。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说君子处事,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
②③“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说自强不息就是要在磨难面前坚忍不拔,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
④“君子求诸己”意思是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是说自强不息就是不求外物与外人。
由此提炼出答案:自强不息就是要在磨难面前坚忍不拔,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求外物与外人。
11.本题考查诗歌赏析。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黎明的通知》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42年所作的一首新诗。这首诗以黎明的口吻热切地唤起一切事物来迎接美好新世界的到来,充满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新社会新生活的坚定信念。这首诗歌赞美了解放区朝气蓬勃的美好生活,同时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信念)。
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声震撼了中国大地,也把诗人们的诗思引向民族救亡的滚滚洪流。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同时,诗人也借助歌颂太阳、火把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其对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所以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太阳”。
1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D.“拨冗”是客气话,意思是请对方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些时间。“蓬荜生辉”形容贵客来访令主人感到增光不少。这两个词不符合被邀请者的身份。故选D。
13.A 14.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
【解析】13.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A.有误,《十五从军征》由远及近描写了老兵家中的凄凉荒芜;
故选A。
1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等语句写,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结果家人已经离世,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
《望月有感》“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点明背景,经历战乱,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兄弟分离;“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表现了战争带来的灾难,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
据此概括两首诗表达的相同情感即可。
15.B 16.①同“熟”,仔细;②资助 17.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18.①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②于是秦王取消逐客的命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19.君主善于纳谏,知错就改;大臣善于劝谏,敢于进谏。
【解析】1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而:表并列,并且,而且/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
B.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C.者:……的人/就;
D.以:动词,认为/连词,因此;
故选B。
16.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根据句意,推知词义。
①句意为: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孰,是疑问代词,谁,哪个。
②句意为:私下认为逐客错了。窃,私下。
17.本题考查断句。根据句子结构、虚词及句意断开停顿。
本句的意思是:现在却抛弃百姓以资助敌国,排斥宾客而使他们帮助别国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缩而不敢向西,停步不进秦国。这里“却”表转折,但是,应断开;“使”是介词,应断开;“裹足”是动词,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应该断开。故据此断句为: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1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①重点词:诚知,确实知道;不如,比不上。
②重点词:乃,于是,就;除,取消;逐客之令,逐客的命令;复,恢复。
19.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理解。
甲:根据“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用类比的手法,现身说法,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善于劝谏;
根据“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可知,齐王虚心纳谏,齐威王也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齐威王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乙:韩国畏秦强大,派水工郑国来秦,劝秦王大兴水利,企图借此消耗秦的国力,以免对韩国用兵。此事被发觉后,秦国即决定驱逐所有的客卿。根据“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可知,李斯先说客卿对秦的重大贡献;根据“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可知,李斯再说逐客的无理有害;根据“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可知,通过李斯有理有据地进谏,最终秦王采纳;由此可知,李斯善于进谏,秦王善于纳谏。所以,齐国和秦国强大的原因有:大臣善于劝谏,敢于进谏;君主善于纳谏,知错就改。
【点睛】参考译文:
【甲】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乙】
“臣听说官吏们在议论赶走客卿,依臣的私见,这真是错了!臣听说,土地广阔的粮食充足,国家强大的人口众多,军队强盛的士兵勇敢。泰山不嫌弃泥土,所以成就了它的伟大;河海不挑剔细流,所以成就了它的深广;君王不拒绝众民,所以宣扬了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四方,人民不分国别,四季充实美好,鬼神都来降福,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啊。现在却抛弃百姓以资助敌国,排斥宾客而使他们帮助别国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缩而不敢向西,停步不进秦国,这真是所谓‘借武器给敌人,送粮食给强盗’呀!”
物品不产于秦国而可宝爱的,很多很多;贤士不生在秦国而愿效忠的,也有很多。如今驱逐客卿以帮助敌国,减损百姓而增加仇人的力量,内使自己空虚,外与诸侯结怨,这样下去,要想国家没有危险,那是不可能啊!
于是秦王取消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20.C 21.介绍了非遗和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概念。文段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揭示概念的本质,通俗易懂地介绍了非遗和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概念。 22.示例: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利用“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等形式把梨膏糖这一非遗产品融入到旅游中去;二是设立体验基地,打造梨膏糖加工作坊,吸引游客参与制作过程,让游客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答出两种方式即可) 23.示例:①我们要牢牢把握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方向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非遗资源的挖掘,为世界旅游业注入更加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②我们要努力发掘非遗文化内涵,开发一些工艺品或者旅游项目,丰富旅游产品,向世界呈现中国多元的文化魅力。③我们要通过立法等形式更好地推动非遗的保护、传承、利用和发展,为国际社会文明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解析】20.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和判断。
C.有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既有的,不是现在才提上议事日程;《通知》强调的是“推动”这一进程。
故选C。
2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结合材料一“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文化空间。所谓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是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置于文化旅游的市场背景下,与文化旅游活动结合,面向旅游市场,进行科学规划与生产性开发,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从而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进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延续”,概括为:介绍了非遗和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概念;文段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揭示概念的本质,通俗易懂地介绍了非遗和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概念。
22.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和归纳。
结合材料二“支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结合,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等活动,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概括为: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利用“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等形式把梨膏糖这一非遗产品融入到旅游中去;
结合材料二“鼓励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有条件的传统村落、古街、古镇设立非遗工坊、展示厅,传承体验所(点)、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等”,概括为:二是设立体验基地,打造梨膏糖加工作坊,吸引游客参与制作过程,让游客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此回答即可。
23.本题考查建议。
结合材料三“非遗的传承发展需要旅游,中国的旅游发展使非遗体验、非遗展示、非遗商品等广泛传播,将非遗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团体,激发了非遗的活力,同时取得好的社会效益,更好地推动了非遗的保护、传承,利用和发展”“本次选的200个非溃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分为非遗旅游景区……”,概括为:我们要牢牢把握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方向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非遗资源的挖掘,为世界旅游业注入更加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
结合材料三“旅游的发展离不开非遗,非遗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人文旅游资源和人文环境,是旅游市场开发和建立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非遗充分的旅游业态提升了旅游品类,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的追求,非遗将在旅游发展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推动非遗与旅游的灵活发展”,概括为:我们要努力发掘非遗文化内涵,开发一些工艺品或者旅游项目,丰富旅游产品,向世界呈现中国多元的文化魅力。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我们要通过立法等形式更好地推动非遗传承、利用和发展,为国际社会文明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4.①通宵做棉袄。②到车站为“我”送棉袄。③守候“我”归来。 25.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比作出笼的小鸟,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我”去领奖的愉悦心情。 26.“那夜,娘的灯没有熄”是为“这是我昨夜赶做出来的棉袄”埋下伏笔,交待娘能把棉袄赶做出来的原因,使故事情节合情合理,体现了娘对“我”疼爱之深。 27.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娘手中的风筝”比喻“我”永远生活在母亲的牵挂和疼爱之中,标题也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2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④段“那夜,娘的灯没有熄”,第⑦段“人家都说,东北那旮旯子天气冷,这是我昨夜赶做出来的棉袄”可知,娘为“我”通宵做棉袄;
根据第⑥段中的“真的,是我的娘亲。她手里拿着一个花包袱,正拼命地往汽车站奔来”可知,娘到车站为“我”送棉袄;
根据第⑬段中的“那天,我老远就发现有个人站在村西高高的土台上。那是我的娘亲,手搭眼前,正远眺我的归来”可知,娘守候“我”归来。
25.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心儿呀就像一只出笼的鸟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比作出笼的小鸟。笼中的小鸟儿摆脱了笼子的束缚,重得自由。联系前文我要去领奖的情节可知,以此为喻,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我”去领奖的愉悦心情。
26.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第④段中的“那夜,娘的灯没有熄”为第⑦段中的“人家都说,东北那旮旯子天气冷,这是我昨夜赶做出来的棉袄”埋下了伏笔。原来那夜母亲的灯没有熄,是为了给我做棉袄。伏笔的运用,使故事情节符合情理。联系人物心理可知,母亲连夜做棉袄,是怕“我”去东北冷,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疼爱之深。
第⑦段中“我告诉娘,我只出去十来天”为第⑫段“结果回来已是二十天后的一个黄昏”,第⑬段“那天,我老远就发现有个人站在村西高高的土台上。那是我的娘亲,手搭眼前,正远眺我的归来”埋下了伏笔,计划的十来天,回来却是二十天以后,母亲为“我”没有按时归来而担心,为后文娘守候“我”归来的故事情节埋下伏笔。伏笔的运用,使故事情节符合情理。联系人物心理可知,母亲因“我”没有按时归来而担心,表现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27.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题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比作母亲手中的风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牵挂与疼爱,点明了文章主旨,同时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文中一共记叙了三件事:母亲通宵做棉袄,母亲到车站为“我”送棉袄,母亲守候“我”归来。这三件事都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牵挂与疼爱,这正是题目体现出来的情感,所以题目充当了文章的情感线索,贯穿全文。
28.例文:
我在劳动中成长
每年的假期,不管天寒地冻还是烈日炎炎,我都会帮妈妈一起分担家务活;晨起洗涤自己的衣服;下厨烧一盘美味的菜肴;整理自己的房间……这些微不足道的劳动不仅减轻了妈妈的负担,还让我在劳动中慢慢地成长起来。
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日,一缕阳光铺在我的床上,我睁开朦胧的眼睛,看着妈妈在忙前忙后,她总是很珍惜冬天有阳光的日子。我披上睡衣站在床上,摸着自己的下巴,好像电视里的大侠,对站在门口的妈妈摇头晃脑地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儿房间自己来,母亲大人请休息休息。”妈妈被我逗笑了,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
说干就干,我撸起袖子拿上抹布,拎起一桶水。首先映入我眼前的是一大扇玻璃,脏的都看不清对面的花草树木了。我将抹布打湿拧干,踮起脚尖,伸出拿着抹布的右手,上擦擦,下擦擦,原本灰蒙蒙的玻璃在我的劳动下居然成了“大花脸”,比之前还脏了,到处都是水印渍。我看着这画面惊呆了,手酸感一阵阵袭来,但是我不服气。
我又拿出抹布,横七竖八地擦拭着玻璃,还时不时对着玻璃哈口气,尽管手臂很酸痛,但是心里想着待会儿玻璃在我的劳动下干净样子不由自主地哼起歌来。“大花脸”逐渐消失了,可取而代之的是玻璃“长”毛了。我惊讶地看着这一画面,软瘫在床上,这时候妈妈进来了,不分青红皂白的斥责我:“你这哪是擦玻璃啊?那上面都是毛絮,你得擦干净呀!”“我都擦2遍了,一会儿‘大花脸’,一会儿‘长’毛,这玻璃就这样了,擦不干净了。不擦了!累死人了!”我气呼呼地对妈妈说到。“擦玻璃看似简单,但却丝毫不能马虎。你想想看,以前我告诉过你如何让玻璃更加明亮?还有做事情要坚持,你都没干完就不干了,怎么可以这么容易放弃呢?”妈妈一边说一边走出我的房间。
我躺在床上眼睛紧盯着这扇玻璃,左思右想,脑海里忽然出现了很久前妈妈擦玻璃时候用了“武器”——报纸,她曾告诉过我,报纸不仅能吸水,上面的油墨还能让玻璃明亮。我激动地从床上跳跃起来,跑到客厅拿了一堆废报纸,揉成一团,在玻璃上使劲地左擦擦右擦擦,神奇的画面出现了!原本“长”毛的玻璃不见了,一下子变得清晰明亮了。
我站在玻璃前,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它在阳光照耀下显得闪闪发亮,心中说不出的自豪感。这次的劳动我似乎又成长些,做任何事情不仅不能半途而废,还要学会动脑筋找技巧,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劳动虽使人疲惫,却更让人心情愉悦。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写作。
一、补题、审题。“我在 中成长”这个题目难度不大,同学们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可以从身边事写起,也可跨越时空。关键词语是“ 成长”这里的空格处要填写的是对自己有影响、体会的人、事、物,或某种经历感受等,也就是在某人或者某物或某一精神的影响下,自己的想法或者做法发生改变,思想走向成熟,所以补题可用“挫折、失败、劳动、关爱、冷淡”等词语。审题时,注意里面还暗含着一个时间的跨度,不能仅仅写一个场面,写作时要注意以上的几个问题。按要求,这篇文章中只能写成记叙文。
二、选材立意。让我们成长的因素很多,顺境能让我们成长,如父母同学的及老师的关爱、鼓励与支持,那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良好条件,让我们避免走很多弯路,从而获得成长;逆境也能让我们成长,如失败的洗礼,困境的挑战,学习的压力,条件的局限,当我们一次次的爬起来,一次次变得坚强,心智逐渐强大时,我们就获得了成长。另外,很多的经历也让我们获得成长的动力,如“体育锻炼”“家务劳动”“漫步山路”“徜徉花海”“走近自然”或让你产生感慨和顿悟,让心灵获得成长。这些都可作为选材和立意的依据。
相关试卷
考前金卷08-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北京专用):
这是一份考前金卷08-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北京专用),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6%; 发射密度为1次/1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模拟卷08-【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内蒙古专用):
这是一份模拟卷08-【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内蒙古专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8-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内蒙古专用原卷版docx、黄金卷08-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内蒙古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模拟卷08-【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云南专用):
这是一份模拟卷08-【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云南专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8-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云南专用原卷版docx、黄金卷08-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云南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