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运动和力(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755347/0-171612465573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1 运动和力(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755347/0-171612465576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1 运动和力(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755347/0-17161246557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1 运动和力(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755347/1-171612465980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1 运动和力(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755347/1-17161246598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1 运动和力(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755347/1-1716124659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浙江中考科学(省统考)分类专练
专题11 运动和力——2024浙江中考科学(省统考)分类专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1 运动和力——2024浙江中考科学(省统考)分类专练,文件包含专题11运动和力原卷版docx、专题11运动和力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向1 摩擦力
橡皮泥具有取材方便、容易变形且变形后不反弹、可重复使用和价格便宜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科学实验材料。如图所示,小温将一块重2牛的橡皮泥贴在黑板上,用10牛的力推着黑板匀速向右运动,此时橡皮泥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 )
A.10牛,向上B.10牛,向左C.2牛,向上D.2牛,向左
【解答】解:贴在黑板上的橡皮泥受到的重力和黑板施加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橡皮泥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N,竖直向上;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方便测量物体相对运动时摩擦力的大小。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A放置在水平的木板B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一端与木块A相连,另一端与上端固定的弹簧测力计的秤钩相连,且细绳的ab段保持竖直,cd段保持水平。(木板B足够长,不计F细绳重力和滑轮摩擦)
(1)用水平向左的拉力F拉动木板B向左运动,当F=10N时,木板B保持静止,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零,此时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
(2)将水平拉力F增大,木板B向左运动,待木块A静止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接着将拉力F增大一倍,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撤去水平拉力F后,当木块A和木板B都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保持不变,此时木板B受到地面施加的摩擦力方向为水平 (选填“向右”或“向左”)。
【解答】解:
(1)当水平拉力F为10N时,木板处于静止状态,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作用,所以B受到的摩擦力为10N,木块A与木板B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弹簧没有开始伸长,不受拉力,弹簧没有伸长时的拉力为0,整体受到的拉力与地面的摩擦力平衡,所以A的摩擦力为0;
(2)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将拉力F增大一倍,木板的运动速度变快,但木块B对木板A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都不变,所以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3)撤去水平拉力F后,当木块A和木板B都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保持不变,此时木块A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木板B受到木块A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木板B静止,受到木块A与地面施加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保持不变,此时木板B受到地面施加的摩擦力方向为水平向左;
故答案为:(1)0;(2)不变;(3)向左。
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先按如图甲所示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1的水平力作用在A物块上。使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再按如图乙所示水平紧靠放置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用F2的力仍使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将A、B看成一个整体,甲和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分别为f1和f2。则( )
A.F1>F2
B.f1<f2
C.甲中B未受到A的摩擦力
D.乙中A对B的推力等于F2
【解答】解:AB、甲、乙两图中的A、B整体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等于摩擦力;两图中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同,所以推力相同,即:F1=F2、f1=f2,故AB错误;
C、甲图中物体B相当于A没有发生相对滑动,也没有发生相对滑动的趋势,所以B未受到A的摩擦力,故C正确;
D、B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A对B的推力相同,由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B对桌面的压力小于AB整体对桌面的压力,所以A对B的推力小于F2,故D错误。
故选:C。
如图甲,一列车停在平直轨道上,车厢中小球b静止;列车起动后2秒,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图乙,不考虑空气对物体的影响。请完成表格内容:
【解答】解:(1)由图可知,列车相对于路灯a向右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因此,车相对于路灯a是向东运动的;
(2)由图可知,小球b相对于路灯a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相对路灯保持静止;列车和桌面相对小球b向东运动,小球b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说明小球b和桌面之间不存在摩擦力。
故答案为:
考向2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小球A静止放在光滑车厢底板上(设车厢底板足够长),如图所示。当车厢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时,车厢从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做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则小球A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作与车厢同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C.处于静止状态
D.作与车厢反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解答】解: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车内的小球只受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小球所受合外力为零,所以无论车厢如何运动,小球相对于地面仍然处于静止状态。
故选:C。
重为100N的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水平力F的作用,如图甲所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若t=1s时,作用在物体A上的水平力F大小为20N,则t=6s时,作用在物体A上的水平力F大小( )
A.F=100NB.F=20NC.F<20ND.无法确定
【解答】解:(1)由s﹣t图可知,0~2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行,2~5s内物体静止,即物体在0~5s内处于平衡状态,
∵水平方向受到的推力和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f=F=20N;
当t=6s时,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水平力与摩擦力平衡,所以F=f=20N。
故选:B。
2022年2月4日,双奥之城北京迎来历史性时刻,简约而又精彩、浪漫而又空灵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了全世界,其中一个精彩片段是一个小男孩轻轻吹出一口气,蒲公英飞上了鸟巢的上空(如图)。舞动的蒲公英花朵其实是一根根长长的竹竿,联系相关物理知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竹竿不受力时静止,受力才能运动,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竹竿由静止变为运动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竹竿受到力的作用一定由静止变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表演者在加速舞动竹竿时,竹竿的惯性变大
【解答】解:
AB、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不受力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竹竿由静止变为运动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故A错误、B正确;
C.惯性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所以惯性不能与受到或力连用,故C错误;
D.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表演者在加速舞动竹竿时,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神舟十三号”飞船圆满完成了载人飞行往返任务。着陆过程中,返回舱距地面大约10千米时会依次打开减速伞和主降落伞。减速伞能让返回舱的速度瞬间降低到约60米/秒,而主降落伞能够让返回舱的速度降到约10米/秒。当距离地面只有1米的时候,返回舱底部的反推发动机将瞬间点火喷出燃气,返回舱的速度瞬间降到几乎为零。返舱着陆过程中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从打开减速伞的瞬间开始计时)。
(1)CD阶段降落伞对返回舱的拉力F与返回舱受到的重力G的大小关系为 。
(2)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
(3)在E点时反推发动机点火,能对返回舱起减速作用的原因是 。
【解答】解:(1)由图可知,返回舱在CD阶段做减速运动,则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可得降落伞对返回舱的拉力F与返回舱受到的重力G的大小关系:F>G。
(2)图象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由图象可知返回舱在DE段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s=vt可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返回舱在t3到t4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发动机在E点时点火后向下喷出燃气,燃气对反推发动机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能对返回舱起减速作用。
故答案为:(1)F>G;(2)返回舱在t3到t4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发动机点火后向下喷出燃气,燃气对反推发动机有向上的反作用力,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考向3 二力平衡
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F1和F2的作用下,以共同的速度v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F1=10N,F2=6N,那么物体A、B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 对 B 的摩擦力为 10N,向右
B.B 对地面的摩擦力为 4N,向左
C.A 受到摩擦力为 4N,向左
D.地面对 B 的摩擦力为 6N,向左
【解答】解:A相对于B保持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A受到拉力F1和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拉力F1是10N,A受到B的摩擦力是10N.故C错误;
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是10N,所以B上表面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是10N.故A正确;
物体B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到A对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地面对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水平向左的拉力F2,这三个力是平衡力,所以地面对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与水平向左的拉力F2之和等于A对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所以B下表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10N﹣6N=4N,方向向左。故D错误;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 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B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B对地面的摩擦力为 4N,方向向右,故B错误。
故选:A。
如图所示,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茶杯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桌子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茶杯的重力与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答】解:
A、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和茶杯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B、桌子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这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大小也不同,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茶杯受到的重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下,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如图,A、B两同学用甲、乙两种方式推墙。甲中A向前推B,B向前推墙;乙中A、B同时向前推墙,墙均未动。假如用甲、乙两种方式推时每人的推力大小都为F,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方式中墙受到的力为2F
B.乙方式中墙受到的力为2F
C.甲方式中两位同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都为F
D.乙方式中两位同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都为2F
【解答】解:
(1)甲方式中,先对A同学水平方向受力分析,受B对A的向左的弹力和地面对A的向右的静摩擦力;
再对B同学水平方向受力分析,受A对B向右的弹力和墙壁对B向左的弹力,由B同学静止可知,二力是一对平衡力,
又因A同学和B同学之间的作用力为相互作用力,B与墙壁之间的作用力也为相互作用力,
所以,A对B向右的弹力和墙壁对B向左的弹力大小均为F,
则甲方式中墙受到的力为F,B同学不受摩擦力,故AC错误;
(2)乙方式中,甲、乙两同学均受水平向左墙壁的弹力和地面向右的静摩擦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地面对两同学的摩擦力都为F,此时墙受到的推力为2F,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两个用同一种材料制成且完全相同的密闭圆台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深度相同的同种液体,如图所示。若它们分别在水平方向拉力F1 和F2的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ʋ和2ʋ,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1=F2B.F1<F2C.F1>F2D.无法判断
【解答】解:容器质量相同,内装液体的种类相同,但据图能看出乙中液体的体积大,所以据m=ρV可知,乙容器中的液体质量大,所以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故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乙容器与桌面的摩擦力大,故F1<F2。
故选:B。
北京冬奥会中国雪上项目获5枚金牌,这大大促进了中学生的滑雪运动,如图是小舟同学正在滑雪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舟受到的重力与滑雪板对小舟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小舟对滑雪板的压力与小舟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小舟用滑雪杆撑地加速滑行,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小舟在水平滑道滑向终点时,停止用力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她具有惯性
【解答】解:A、小舟受到的重力与滑雪板对小舟的支持力,二者都作用在同一物体(小舟)上,肯定不是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小舟对滑雪板的压力与小舟受到的重力,二者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肯定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小舟用滑雪杆撑地加速滑行,即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
D、小舟在水平滑道滑向终点时,停止用力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她具有惯性,故D正确。
故选:D。
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两物块A、B叠放在水平面上,在20N的水平推力F1的作用下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A所受的摩擦力为fA,若将A、B物块按图乙所示并排紧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fB,则( )
A.fA=20N,fB=20NB.fB=10N,F2=20N
C.fA=0,F2=40ND.fA.=0,fB=20N
【解答】解:在甲图中,以AB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AB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与拉力平衡,则物块A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推力的大小,为20N;
在乙图中,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接触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也不变,因此摩擦力也不变,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因此推力与此时的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推力F2的大小也为20N。
由于AB完全相同,乙图中B对地面的压力是甲、乙图中A的一半,粗糙程度不变,因而摩擦力是A的一半,即fB=10N。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两辆实验小车A和B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上面各放一块磁铁,已知同名磁极相互排斥,使两车靠近到一定距离时由静止释放,如图所示,对此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小车A受到的力FA的施力物体是小车B
B.小车A受到的力FA和小车B受到的力FB大小相等
C.小车A受到的力FA和小车B受到的力FB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小车A受到的力FA和小车B受到的力FB是一对平衡力
【解答】解:
A、水平桌面光滑,所以小车A、B水平方向不受摩擦力,由图知,相邻两磁极是同名磁极,所以A小车会受到B车对它向左的力,故A正确;
B、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A受到的力FA和B受到的力FB大小相等,故B正确;
C、A受到的力FA和B受到的力FB,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发生力的作用的两个物体上,故C正确;
D、A受到的力FA和B受到的力FB,分别作用在A和B小车上,即不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D。
如图所示,在两个大小相等的力F1和F2的作用下,质量为m的木块可在两长板之间以v的速度匀速向下滑落,如果保持两力F1和F2的大小方向不变,能使木块m以3v的速度匀速向上滑动,那么木块向上的推力应是( )
A.F1+F2B.mgC.2mgD.3mg
【解答】解:木块的受到的重力为:G=mg,
在竖直方向,当木块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匀速下滑时,
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
重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
所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G=mg,方向为:竖直向上;
当木块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匀速上升时,
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
向上的推力与物体向下的重力、向下摩擦力的合力是平衡力,
F=G+f′
由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可知:
匀速向上和匀速向下运动时,两个对物体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所以f=f′,
则F=G+f=2G=2mg。
故选:C。
小科看到同学桌边有挂手提袋的“神器”一移动便携挂钩,于是尝试用硬铁丝做了两个,如图甲、图乙所示。图中AB与BC垂直,EF与FH垂直,挂钩的自重不计。将两个挂钩分别挂在桌子边缘,如图丙、图丁所示,挂上手提袋后会发生的情况是( )
A.图丙挂钩不易掉落
B.图丙挂钩向逆时针方向掉落
C.图丁挂钩不易掉落
D.图丁挂钩向逆时针方向掉落
【解答】解:图丙挂上袋子后,由于挂钩和袋子整体的重心右移,使得挂钩容易顺时针旋转而掉下来;图丁中挂上袋子后,挂钩和袋子整体的重心左移,增大了对桌面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而不容易掉下来,故选丁图。
故选:C。
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竖直挡板(阴影部分)之间有质量均为m的三块相同的砖,用大小均为F的水平力压住挡板,使砖块保持静止不动,则1、2块砖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为( )
A.0.5mgB.mgC.2mgD.3mg
【解答】解:先以三块砖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受左右两侧板的向上的静摩擦力和重力3G=3mg,设左右两侧板的静摩擦力均为f,
则2f=3mg,得f=1.5mg,
对2受力分析,1对2的摩擦力和3对2的摩擦力相等,
由平衡条件:2f12=mg,得f12=0.5mg。
故选:A。
如图所示在消防队员小柯进行爬杆训练。体重为600N的小柯沿着竖直的直杆匀速上爬,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1;小柯停在A处稍作休息,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2;之后沿杆加速下滑,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600 N,方向竖直向上
B.f2=600 N,方向竖直向下
C.f3<600 N,方向竖直向上
D.f1=f2=f3,方向都是竖直向上
【解答】解:小柯在沿杆匀速上爬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f1,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1=G;
小柯停在A处休息,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f2,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2=G;
沿杆加速下滑时,受到的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3,f3<G;
综合分析:f1=f2>f3,方向都竖直向上,故C正确。
故选:C。
某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沿竖直方向降落,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如图乙),最后安全着地。已知跳伞过程中下降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跳伞过程中部分阶段的情景及受力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0~20s阶段,运动员受到的空气阻力逐渐增大
B.运动员在第20s时刻打开降落伞
C.图乙中,与图甲中CD阶段对应的是③
D.BC阶段,运动员受到的空气阻力大于自身(含所有装备)重力
【解答】解;A.0﹣20s阶段,运动员的速度增加量逐渐减小,说明运动员受到的空气阻力逐渐增大,故A合理;
B.已知正常情况下空气阻力大小随迎风面积和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运动员打开降落伞之后,会做减速运动,故在40s时,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故B不合理;
C.运动员在AB和CD段都是做匀速运动,但CD阶段是降落伞打开后,速度减小后的匀速直线运动,与图甲中CD阶段对应的是③,故C合理;
D.BC阶段,运动员做减速运动,所以运动员受到的空气阻力大于自身(含所有装备)重力,故D合理。
故选:B。
小金在做题时,看到了如下三幅图像。他整理相应信息设计如下表格,并按①②③的顺序做了部分推理。
(1)①处应填 ,②处应填 。
(2)小金在③处填4N的依据是在阶段二和阶段三,物体受到的都是滑动摩擦力, ,因此,两个阶段受到的摩擦力相等。
【解答】解:由左起第一幅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t和v﹣t图像分别如左起第二幅图和第三幅图所示,由图v﹣t图像知:
阶段一物体静止,受到的拉力与静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F,有表格数据可得静摩擦力f=2N;
阶段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拉力与滑动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F,滑动摩擦力为4N;
而物体在阶段二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也是受到拉力和滑动摩擦力,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则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大小等于阶段三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即为4N。
故答案为:(1)f=F;2N;(2)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
如图,利用建筑学中的“张拉整体”结构原理,将质量均匀的木棒切割并组装成两个形状相同、质量均为m的木模甲和乙,用三根竖直细线a、b、c连接,在水平面上按照“互”字型静置,可观察到木模甲呈现悬浮效果。
(1)细线a对木模甲的拉力方向为 ,大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木模甲的重力mg。
(2)沿左右方向平移三根细线在木模甲的接线点,使上方木模仍受力平衡,细线仍竖直。此时虽然三根细线对木模甲的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但各细线上力的三要素中的 发生了改变。
【解答】解:上方木模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木模甲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b和c对木模竖直向下的拉力、a对木模竖直向上的拉力,则有:Fa=mg+Fb+Fc,则Fa大于木模甲的重力mg;
以a下方的连接点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b•Lb+Fc•Lc=G•LG,如沿左右方向平移三根细线在上方木模的接线点,线仍竖直,但重力G的力臂LG(支点到重力作用线的距离)会发生改变,则G•LG变化,而Fb和Fc的力臂Lb、Lc不变(a、b、c同时平移),根据Fb•Lb+Fc•Lc=G•LG可知Fb和Fc会发生改变,相应地Fa也会改变,即线上拉力大小会改变。
故答案为:(1)竖直向上;大于;(2)力的大小。
如图甲所示,用一拉力传感器(能感应力大小的装置)水平向右拉一水平面上的木块,A端的拉力均匀增加,0~t1木块静止,木块运动后改变拉力,使木块t2后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计算机对数据拟合处理后,得到如图乙所示拉力随时间变化图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0~t1时间内,当F逐渐增大到5N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N。
(2)若t2后的某一瞬间撤去外力F,则这一瞬间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N。
(3)若在t2后的某一瞬间F增大到6N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N。
【解答】解:(1)在0~t1时间内,当F逐渐增大到5N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此时的静摩擦力和F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当F逐渐增大到5N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5N;
(2)若t2后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此时的拉力为5.1N,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为5.1N;
若t2后的某一瞬间撤去外力F,由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则这一瞬间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5.1N;
(3)若在t2后的某一瞬间F增大到6N时,由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滑动摩擦力大小为5.1N。
故答案为:(1)5;(2)5.1;(3)5.1。
如图甲所示,力传感器A与计算机系统相连,可获得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测力端通过轻质细绳与滑块相连,调节传感器高度使细绳水平,滑块 (m=1.0kg) 放在较长的小车上,一根轻质细绳跨过光滑的轻质滑轮,其一端连接小车,另一端系一只空沙桶,调节滑轮可使桌面上部细绳水平,整个装置先处于静止状态。现打开传感器,同时缓慢向沙桶里倒入沙子,当小车刚好开始运动时,立即停止倒沙子。若力传感器采集的 F﹣t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1)空桶的质量等于 。
(2)0~2.5s内,滑块与小车间的摩擦力为 (填“动”或“静”)摩擦力。
(3)滑块与小车间的滑动摩擦力等于 N。
【解答】解:(1)当t=0时,没有向桶中倒沙,小车和滑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力传感器水平向左的拉力和空桶对其水平向右的拉力大小相等,由图乙所示图像可知空桶的重力G=F=2N;
空桶的质量m=Gg=2N10N/kg=0.2kg;
(2)当小车运动时,滑块与小车间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由于滑块和小车之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没有变化,则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由图乙所示图像可知所受滑动摩擦力f=F'=3N;
(3)由于滑动摩擦力是不变的,因而从2.5s开始,小车开始运动,滑块与小车是滑动摩擦,而之前没有相对运动,因而是静摩擦力。
故答案为:(1)0.2kg;(2)静;(3)3。
如图所示,一辆装载钢卷的卡车在4000N的水平牵引力F作用下,以20m/s的速度沿平直的路面向左匀速行驶。已知该卡车受到路面的阻力大小为整辆车总重的0.1倍,(g取10N/kg)求:
(1)车受到路面的摩擦阻力f的大小。
(2)卡车和钢卷所受的总重G总的大小。
(3)当卡车卸掉300kg的钢卷后,要使卡车能以30m/s的速度继续匀速直线行驶,需要的水平牵引力为多大?
(4)在运输钢卷时,通常要用钢丝绳将钢卷固定在车身上,这是为什么?
【解答】解:(1)由于卡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卡车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F=4000N;
(2)卡车受到路面的阻力大小为整辆车总重的0.1倍,即f=0.1G,
则卡车和钢卷所受的总重G总的大小为:
G总=f0.2=4000N0.1=40000N;
(3)当卡车卸掉300kg的钢卷后,300kg的钢卷重力G钢=300kg×10N/kg=3000N,
总重力G′=40000N﹣3000N=37000N,新的阻力f′=0.1G′=0.1×12000N=3700N,继续匀速直线运动,
牵引力F′=f′变=3700N;
(4)在运输钢卷时,通常要用钢丝绳将钢卷固定在车身上,防止停车时钢卷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将驾驶室压坏,出现事故。
答:(1)车受到路面的摩擦阻力f的大小为4000N;
(2)卡车和钢卷所受的总重G总的大小为40000N;
(3)需要的水平牵引力为3700N;
(4)在运输钢卷时,通常要用钢丝绳将钢卷固定在车身上,防止停车时钢卷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将驾驶室压坏,出现事故。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在水平长木板上做直线运动,前3秒弹簧秤示数始终如图甲所示,图乙是物体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两段图像。
(1)根据图乙分析,物体在BC段处于 状态(填“静止”、“加速”、“减速”或“匀速”)。
(2)物体在AB段的运动速度为多少米/秒?
(3)在BC段,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少牛?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物体在BC段图像是一条斜线,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在AB段的运动速度v=st=12cm3s=4cm/s=0.04m/s。
(3)从图乙可知,木块两段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所以两次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相等,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2N,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相同,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同,所以在BC段,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F=2.2N;
答:(1)匀速;(2)物体在AB段的运动速度为0.04m/s;
(3)在BC段,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2N。
考情分析
浙江省2023年本专题考察主要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摩擦力大小的实验探究,惯性的理解,二力平衡的应用,2024年统一考试后也是考试的主要方向
摩擦力
⭐⭐
牛顿第一定律
⭐⭐
二力平衡
⭐⭐
问题
证据和原理
结论
列车向哪个方向启动?
小球b是否受到桌面的摩擦力?
问题
证据和原理
结论
列车向哪个方向启动?
列车的位置相对路灯偏右
向右运动
小球b是否受到桌面的摩擦力
小球相对路灯位置不变
小球不受桌面摩擦力
阶段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时间
0﹣3s
3﹣6s
6﹣9s
状态
静止
向右加速
向右匀速
f和F大小关系
f=F
f<F
①
F大小
2N
6N
4N
f大小
②
③4N
4N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8 地球 宇宙——2024浙江中考科学(省统考)分类专练,文件包含专题18地球宇宙原卷版docx、专题18地球宇宙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7 电功和电路计算——2024浙江中考科学(省统考)分类专练,文件包含专题17电功和电路计算原卷版docx、专题17电功和电路计算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6 简单机械计算——2024浙江中考科学(省统考)分类专练,文件包含专题16简单机械计算原卷版docx、专题16简单机械计算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