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01
    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02
    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及课本基础知识,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长江和黄河虽然同为中华文化的母亲河,都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果,但从夏商周到西晋末,黄河流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超过长江流域。然而,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国北方多次遭到游牧民族的冲击,历次兵燹带来大规模北人南迁,而相对安定的长江流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优越的自然条件日益凸显。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皆具水热条件,故成为中华文化的两大源头,而长江流域拥有更丰沛的水热资源。但在原始社会末期至商末这一文明初始阶段的气候条件下,中国先民所能达到的生产力水平更适合开发北方黄河流域。在全新世中期,全球气候变暖,长江、黄河流域较之现在更加温暖湿润。黄河流域森林密布,受低温和干旱的威胁较轻;而气候炎热潮湿的长江流域则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当时的原始农业以木石农具为主,黄河中上游的粟作农业依托肥沃疏松的黄土和黄河及其大小支流的灌溉,通过精耕细作实现了蓬勃发展,各早期文明也借此绵延不绝并逐渐融合;而长江流域则因其红壤的土质较为紧密,水稻种植所需平整土地及引水灌溉的劳动量大、技术要求高,而当时人员、技术所能达到的稻作生产方式又较为粗放,且常受洪水威胁,故其农业产出量不及黄河流域。这种农业生产上的差异在进入青铜时代后仍长期延续,直至铁质农具产生及其后一系列灌溉排水工具的出现、防洪手段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长江流域的水热优势才逐渐彰显。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农业生产重心的转变过程中,近 5000 年来的中国气候总体向干冷演变,这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趋向脆弱,而长江流域则变得更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开发。另外,黄河流域因过度开发而导致水土流失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总体而言,在当时及此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长江流域铁农具的推广和兴修水利工程的力度仍不及黄河流域,“火耕水耨”仍是南方水稻耕作的主要方式。直到东汉时期长江流域的水稻生产才摆脱“火耕”,走上精耕细作的道路,并且部分地区还开始使用牛耕出现了秧苗移栽与双季稻,灌溉农业模式也日臻成熟,这些都为日后长江流域农业生产的腾飞打下基础。
    六朝时,长江流域的灌溉与防洪事业进一步发展。如东晋时期的荆江筑堤,南朝的鄱阳湖筑堤建闸等,长江流域的丰富水热资源得到较大程度开发,形成足以与黄河流域相抗衡的重要农业生产区。此外,造船业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长江流域开始展开大规模航运。史载南朝宋孝武帝西巡“龙舟翔凤以下,三千四十五艘。舟航之盛,三代二京无比”。为方便水路交通,各处运河开始修筑。比如孙吴开凿破冈渎以汇通秦淮与江南运河,使建邺(今南京)成为联络长江与吴会水运的中心城市,商贸迅速兴起。东晋南朝时期,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天文历法学取得重大突破,东晋虞喜发现岁差现象,稍后,祖冲之将虞喜的岁差学说引入历法(大明历),隋唐因之,对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帮助甚大。
    唐朝政府极重农田水利工程,将兴修水利提高到了法律层面,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水利管理机构,长江流域也随之开辟出了大量良田。尤其是安史之乱过后,长江中下游的淮南道和江南道成为长安朝廷的财赋供应基地,其水利事业蓬勃发展,农业生产随之日盛。中唐时期权德舆指出:“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唐代后期,江东人民还从长期水田耕作的实践出发,改进笨重的直辕犁为曲辕犁,明显降低了犁的受力点,既减轻了扶犁农户的体力消耗,又充分有效地利用了畜力,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中国旧式步犁至此发展成熟,完全定型化”。曲辕犁沿用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除此之外,唐朝江南地区还出现了稻麦复种制、茶林间作与鱼草轮作之法,这不仅令长江流域丰富的水热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而且还有利于保持生态的平衡,江南水稻区的农业生产蒸蒸日上。
    宋朝时,江南的水田耕作工具已较为配套,起秧、碎土、稻谷扬净等都有专门工具,复种(双季稻和稻麦两熟)技术也较为成熟,加之当时圩田盛行于江南,“每一圩方数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门闸。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潦则闭闸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为农美利”。唐末引自越南的较为耐旱的占城稻此时也在江南普遍种植,江南水稻产量得到了极大提高,故南宋中期以来“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广为流传。
    综上所述,春秋以迄宋代,随着技术的进步,自然条件更为优厚的长江流域在农业生产方面逐步赶超了黄河流域,成为中国的粮食财富供应基地。
    (摘编自冯天瑜、马志亮、丁援《长江文明: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外因与内因》)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青铜时代后,长江流域水热资源优势逐渐彰显,很快形成了能与黄河流域相抗衡的重要农业生产区。
    B. 各路运河的修筑带动了六朝造船业的突破性发展以及长江流域大规模航运的开展,推动了商贸的迅速兴起,
    C. 引入外来的占城稻,极大促进了江南水稻产量的提高,使江南成为南宋中期以来的粮食基地。
    D. 在天文历法方面,引入祖冲之、虞喜岁差学说的大明历,对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帮助很大。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从第三段的内容可以看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是因为受到了气候逐渐干冷、干旱的影响。
    B. 从六朝和唐代历史来看,长江流域经济文化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国家和政府层面的组织建设。
    C. 安史之乱后淮南道和江南道农业生产的大发展与法律保障下水利管理机构的建立不无关系。
    D. 唐朝江南地区的一系列耕作方法给了我们启示:人类可以在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为农业生产服务。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经济文化重心逐渐由黄河流域移至长江流域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 东汉末年以来,中国北方多次遭到游牧民族的冲击,南方相对安定。
    B. 随着生产力发展,长江流域更丰富的水热资源优势得以发挥。
    C. 长江流域的红壤土质紧密,而黄河流域的黄土土质疏松。
    D. 长江流域生产力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超越了黄河流域。
    4.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下面表格空缺处内容填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生产工具发展情况对照表
    B. ②青铜农具
    C. ③黄河流域
    D. ④水田耕作工具种类多样且较为配套
    5. 请梳理长江流域水稻耕作、种植方式的发展脉络。(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完璧
    阿英
    “听风庐”打烊前一刻,他身披风尘,挑帘而入:“只有你一人在?喊掌柜的出来,我有古籍要修复。”
    ①学徒抬眼,眸子黑亮,被他杂糅的外乡口音逗乐:“师父深居简出,从不见人,把书留下便可。”
    他愣一下,眼含挑剔,扫视学徒面前的工作台。桌案简陋,工具却排列似兵阵:浆笔、棕刷、镊子、铁锥、砑石、竹起子……②几册已修好的线装书,安卧如归巢之鸟。他暗自惊叹:修旧如旧,不留痕迹,属上乘技法。
    ③他将包裹缓放于柜面。学徒欲上手相助,被他以眼神挡回。
    包裹解开,一层又一层。一本古籍,躺在二人之间。
    学徒不禁轻呼:“好书啊!”罕见的明内府珍本,凤纹封面,黄绫签条。漫长岁月里,它避过了虫蠹鼠啮,水浸风化,品相近乎完美。
    他戴上手套,小心翻动书页。开本宏阔,墨色饱满浓郁,卷首卷尾均钤朱印。学徒再三赞叹。及至翻到某页,学徒才猛然呆住。那页纸枯皱残破,像被踩烂的落叶,与书体仅余一绺相连。可推测出,曾遭外力野蛮撕扯。
    学徒以目光摩挲那处伤口,不住叹息。
    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语音亦锐利如刀:“你说,该如何惩罚那毁书之徒?”
    学徒切齿:“鞭笞火烤也不为过!”
    他神色稍缓,说:“如此绝世孤本,修复所用纸张宜选用颜色、质地、厚薄相近的同时期旧纸。工艺要求也颇苛刻,先精心调出浆水,涂于纸上,待纤维疏松膨胀,再将修复纸与原纸粘合。过程看似简单,但须有补天之手,贯虱之睛。见不到你师父,我怎能放心?”
    学徒嗫嚅道:“其实……我也可以。”
    “你?黄口小儿!若你晓得这古书的坎坷经历,便不会出此狂言。也罢,就给你讲一讲。”
    学徒方知,这部书原存于本地一座藏书楼。八年前,保定城沦陷,日本人觊觎库中古籍。他整理珍本,连夜装车运走,历经盘查,追击,抢劫。随着战火蔓延,多次转移,翻山过河,辗转数省,至南国。又沿漓江,入深山,于巨岩之腹,觅得一石洞藏书。为免受潮,他斫巨木,搭支架,置书其上。每遇晴天,便搬出晾晒。日夜巡检,以防虫兽。一晃已逾八载,他由一个白面书生,变成手足粗砺的山野之人。那一洞书,安然酣眠于战火之外。某次,他出山采买,从兽口救下一个女子。不久,二人成婚。日本投降后,他联系舟车,将书运回。临行时,幼子还未满月。
    二人眼中不觉潮湿。
    “那,这本书因何被毁?”学徒问。
    他接着讲述。这批书籍当年离开保定前,曾被他的师弟拦下,说同城另一家藏书楼,④日本人去“借”书,主人不允,当天,其妻便无故横死于街市。藏书楼主大恸,但仍不松口。
    不知日本人又使出何种伎俩,第二日,那楼主竟自缢于檐下。几个门生亦蹊跷失踪,生死未卜。师弟坚称,若为护书而付出人命代价,太不值得。
    时间紧迫。二人争执,互不相让。情急间,他抄起这部珍本,怒指师弟:“你忍心将这无价宝物,拱手让给鬼子糟蹋?”说罢手臂一挥,书竟脱手,像断翅的鸟,惊恐坠向地面。
    师弟忙冲上前,一把抓去。一页纸瞬间被攥为一团,几乎与书体脱离。
    他呆愣不动,锥心般痛。师弟却咬牙说:“我亲眼看到,那死者的幼子抱住父亲悬空的腿哭泣!若能少亡一命,这一楼书,又算什么!”
    学徒脸色渐渐苍白,垂泪道:“我就是那藏书楼主之子,后来被师父收养,传我全部技艺,与我相依为命。”
    霎时,他浑身凝冻,沉默良久。
    三天后,他再次来到听风庐:“能否修复?可有进展?”
    学徒声音沉郁:“您上次提到的‘师弟’,我知道是谁了。”
    他叹口气:“那本书,你师父可曾看过?”
    “看过……不,没看过。”
    “怎讲?”
    “师父净手后,轻抚封面,还未触摸内页,就突然抽泣起来,让我为他整理行装,出了趟门。”
    “出门?他不会是躲我这个师兄吧?”
    “师父说,他去寻纸。听风庐的各类存纸,皆无法与此书匹配。”
    “寻到了吗?”
    “寻到了。只是这铺子,也不再是师父的了。明代合适的纸,只那一处有。人家欺他心急,用一片巴掌大的纸,换走了这间听风庐……”
    他吃了一惊:“我要当面告诉师弟,这几天,我终于想通了,也不再记恨他……他就那么不想见我?”
    “他无法‘见’您了,他……是个盲人。”
    “什么?!”
    “日本人设宴,逼他交出藏书。为避免再有无辜者被害,师父连干三杯后,两手各持一箸,自戳双目,从此日日听风……”
    他身体一晃,险些栽倒。
    “师父只想问您,那批书,幸存几何?”
    “那批书,已完璧返回……不止是我守护的书,还有桂图的珍本善本、浙图的《四库全书》,以及北平、安徽等多地藏书,均是历尽艰辛,迁徙到日寇难至之处。抗战胜利后,才陆续重归故土。”
    门外石阶忽有响声,一根光滑的竹杖,探进帘来。(选自《小小说月刊》)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战争为背景,用“师兄”护书的经历以点带面地反映了抗战时期各地图书馆及藏书楼开展的护书行动。
    B.小说故事情节主要靠学徒与“师兄”的心理描写推进,情节看似平淡,实则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C.小说擅长采用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文中的“师弟”虽未正面出场,但其高大、正直的形象鲜明可感。
    D.小说先后插叙了古籍受损的过程和“师弟”变盲的经历,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的同时,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子①中“杂糅的外乡口音”暗示师兄多年来漂泊他乡,辗转多地,为保护古籍而历尽艰辛。
    B.句子②中同时运用比拟和比喻修辞描写线装书被修复完好的状态,以此衬托修书人技艺高超。
    C.句子③中“缓放”“挡回”两处动作描写表现了“他”对古籍的珍视,也暗示了古籍的坎坷经历。
    D.句子④中“借”字加引号,具有特殊含义,表现出日本侵略者强取豪夺、明借实抢的卑劣行径。
    8.小说以“完璧”为标题,有何寓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材料一:
    赠司徒鲁郡颜公,讳真卿,事唐为太子太师,与其从父兄杲卿,皆有大节以死。至今虽小夫妇人,皆知公之为烈也。初,公以忤杨国忠斥为平原太守,策安禄山必反,为之备。禄山既举兵,与常山太守杲卿伐其后,贼之不能直窥潼关,以公与杲卿挠其势也。天宝之际,久不见兵,禄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动,公独以区区平原,遂折其锋。四方闻之,争奋而起,唐卒以振者,公为之倡也。 (节选自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有删改)
    材料二:
    代宗崩,真卿为礼仪使。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初见希烈,欲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谩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希烈遽以身翼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
    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使观倡优斥默朝政为戏,真卿怒曰:“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拂衣而起。时朱滔、王武俊等在坐,目真卿谓希烈曰:“闻太师名德久矣,相公欲建大号,而太师至, 非天命正位?欲求宰相,孰先太师乎?”真卿正色叱之曰:“是何宰相耶! 君等闻颜杲卿无?是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兵及被害诟骂不绝于口。吾今生向八十,官至太师,守吾兄之节,死而后己,岂受汝辈诱胁耶!”希烈乃拘真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丈坎于庭,曰“坑颜”,真卿怡然不介意。又遗其将辛景臻、安华至真卿所,积柴庭中,沃之以油,且传逆词曰:“不能屈节, 当自烧。”真卿乃投身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阉奴与景臻等杀真卿。先曰:“有敕。”真卿拜,奴曰:“宜赐卿死。”真卿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不知使人何日从长安来? ”奴曰:“从大梁来。”真卿骂曰:“乃逆贼耳,何敕耶!”遂缢杀之,年七十七。
    (节选自《旧唐书·颜真卿传》,有删改)
    9.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
    禄山A反B首C举义兵D及E被害F诟G骂H不绝I于口。
    10.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区区”,小小的,与《陈情表》中的“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的“区区”意思相同。
    B.“目”,看着,与《兰亭集序》中的“所以游目骋怀”的“目”的意思不相同。
    C.“遗”,派遣,与《项脊轩志》中的“瞻顾遗迹”中的“遗”意思不同。
    D.“是”这,与《归去来兮辞》中的“觉今是而昨非”中的“是”意思不相同。
    1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颜真卿预计安禄山会造反,早作了准备,并联合颜杲卿牵制了安禄山的进攻力量,对大唐中兴有重要意义。
    B. 卢杞建议皇上派颜真卿去招安李希烈,其实是出于对颜真卿的忌恨,想借刀杀人,利用李希烈除掉颜真卿。
    C. 颜真卿根据阉奴的回答,断定他的真实身份是叛贼,所谓“皇命”亦无中生有,朝廷并没有想要赐死自己。
    D. 表达方式上,材料一夹叙夹议,材料二重在叙事,两则材料均彰显了颜真卿的远见卓识及对国家的忠诚。
    12.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4分)
    (2)希烈遽以身翼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4分)
    13. 颜真卿之“烈”有哪些表现?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燕居即事①
    韦应物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
    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②阅。
    【注】①本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夏,时诗人罢任滁州刺史,闲居于滁州西涧。燕居:闲居。
    ②北窗:语出陶潜《与子俨等疏》:“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紧扣“燕居”展开描写,竹、兰既是两种客观景物,也寄寓诗人的主观感情。
    B.颔联上句以动写静,下句直接描写静景,突出了居处环境的清幽宁静,无人来访。
    C.颈联感慨时光易逝,闲居之长,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下山,夏木仿佛也为之郁结。
    D.全诗以写景为主,然在写景中巧妙完成了情感的转换,正可谓“妙在淡然不著痕迹”。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借用两种动物,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2)“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意在告诫人们要诀别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挽回过去不太可能,而着眼今后,未来可期的意思。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 , ”
    一句来批评,并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
    (4)柳永在《望海潮》中描绘了杭州西湖国泰民安的图景,其中从声音的角度进行描写
    的两句是“ , ”。
    (5)小刚临摹了一幅诸葛亮的画像,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想好。王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 , ”就很好。
    三、语言文字运用及课本基础知识(24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②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
    ③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④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徜徉其间,峰峦叠嶂,峪壑幽深,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
    ⑤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假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⑥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艺术家能把自己心灵的创伤和对社会现状的痛苦感受毫无顾忌地倾泻出来,靠的是艺术
    来直接表达的。
    B.通过整理这个已尘封多年、好容易从故纸堆里找到的原始而粗糙的录音稿,才使我明白过来,口头演讲和严密、精确的学术论文不同。
    C.南极是一个冰雪的世界。覆盖南极大陆1300 万平方公里的冰盖,约占世界总冰量90%左右,是地球上主要的冷源。
    D.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加快体制创新的步伐。为此,必须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即消除体制障碍、推进配套机构改革、加强物质载体建设。
    19.下列各句加点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②非有能硕茂之也 ③眄庭柯以怡颜 ④乐琴书以消忧
    ⑤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⑥齐彭殇为妄作 ⑦旦视而暮抚 ⑧善万物之得时
    ⑨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⑩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A. ①②⑩/③④⑥/⑤⑦/⑧⑨B. ①⑤⑨/②③④⑥/⑦⑩/⑧
    C. ①⑩/②③/④⑥/⑤⑦⑨/⑧D. ①⑨⑩/②③/④⑥⑧/⑤⑦
    20. 下列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③复驾言兮焉求
    ④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⑤农人告余以春及 ⑥乐夫天命复奚疑
    ⑦故不我若也 ⑧为仲卿母所遣 ⑨遂见用于小邑 ⑩急于星火
    A. ①⑤⑩/②⑧⑨/③⑥⑦/④B. ①③/②⑧⑨/④/⑤⑩/⑥⑦
    C. ①⑨/②⑧/③⑥/④⑦/⑤⑩D. ①/②④/③⑦/⑤⑥⑩/⑧⑨
    21.下列句子中存在不含通假字的句子的一项是( )(3分)
    A. 犹可说也 来吾道夫先路 B.偭规矩而改错 悟言一室之内
    C. 何方圜之能周兮 策扶老以流憩 D.虽趣舍万殊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2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九岁不行 B. 富贵非吾愿 C. 列坐其次 D.可怜体无比
    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悟已往之不谏 B.风飘飘而吹衣 某所,而母立于兹 C.亦将有感于斯文 将有事于西畴 D.木之性日以离矣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24.解释下列加点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帝乡不可期期:期求②故病且怠 病:有病 ③事事四五通 通:遍、次
    B.①责臣逋慢 逋:逃避②感悟生之行休 休:终结 ③处分适兄弟 适:适合
    C.①日薄西山 薄:迫近②无与士耽 耽:喜爱 ③审容膝之易安审:深知
    D.①听臣微志 听:任从②其制稍异于前 制:形制 ③忍尤而攘诟 诟:辱骂
    四、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最好的相处之道,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也有人说,相处时,守住自己的立场最重要。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明确立场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1. C A.曲解文意(混淆时态),“形成了能与黄河流域相抗衡的重要农业生产区”错,根据原文“如东晋时期的荆江筑堤,南朝的鄱阳湖筑堤建闸等,长江流域的丰富水热资源得到较大程度开发,形成足以与黄河流域相抗衡的重要农业生产区”可知,青铜时代后,长江流域还没有形成足以与黄河流域相抗衡的重要农业生产区,形成时期在东晋时期。
    B.因果倒置,“各路运河的修筑带动六朝造船业的突破性发展以及长江流域大规模航运的开展”错,应是“六朝造船业的突破性发展以及长江流域大规模航运的开展带动了各路运河的修筑”。
    D.张冠李戴,根据原文“东晋虞喜发现岁差现象,稍后,祖冲之将虞喜的岁差学说引入历法(大明历)”可知,岁差说是虞喜的,不是祖冲之的,应该是“祖冲之将虞喜的岁差学说引入历法(大明历)”。
    2. A A.“因为受到了气候逐渐干冷、干旱的影响”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另外,黄河流域因过度开发而导致水土流失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是因为过度开发,而气候干冷导致的是生态系统趋向脆弱。
    3. C C.根据原文“当时的原始农业以木石农具为主,黄河中上游的粟作农业依托肥沃疏松的黄土和黄河及其大小支流的灌溉,通过精耕细作实现了蓬勃发展,各早期文明也借此绵延不绝并逐渐融合;而长江流域则因其红壤的土质较为紧密,水稻种植所需平整土地及引水灌溉的劳动量大、技术要求高,而当时人员、技术所能达到的稻作生产方式又较为粗放,且常受洪水威胁,故其农业产出量不及黄河流域”,材料谈及了“长江流域土质紧密的红壤”与“黄河流域疏松的黄土”,但并没有把二者进行比较,且此处主要论述“长江流域农业产出量不及黄河流域”。
    4. B B.根据题干提示,首先从原文中按照时间顺序逐一提取中国历史上使用过的农具,比较判断其所属地域及是否处于领先地位。通过表格横线和纵向的信息比对,推断具体空缺处的内容,②处应填“铁制农具”。
    5. ①东汉以前,“火耕水耨”为其主要耕作方式;②东汉时期,开始精耕细作,使用牛耕,出现了秧苗移栽与双季稻种植;③唐朝,改进后的曲辕犁用于耕作能够节省人力,有效利用畜力,江南地区还出现了稻麦复种制、茶林间作与鱼草轮作法;④宋代,复种技术较为成熟,圩田盛行于江南,占城稻此时在江南普遍种植。
    6.B(“小说故事情节主要靠学徒与师兄的对话和心理描写推进”错误,本篇小说心理描写没有推进情节的作用。)
    7.C(“‘缓放’‘挡回’两处动作描写”错误,原文“被他以眼神挡回”,可见“挡回”是神态描写。)
    8.(5分)①“完璧”指被日本人觊觎的大批古籍珍本完好无损地重归故土。
    ②“完璧”也象征师兄弟争吵时不慎损毁的绝世孤本即将被修复得完好如初。
    ③“完璧”还象征师兄弟二人即将化解误会,关系和好如初。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5分)
    9. BDF
    10.A
    11. D “两则材料均彰显了颜真卿的远见卓识及对国家的忠诚”错误,材料二主要表现颜真卿的刚烈及对国家的忠诚,没有表现其远见卓识。
    12. (1)颜真卿是全国信服的人,派他去告谕李希烈,可以不劳烦军队(动用武力)。(“信”,信服;“颜真卿四方所信”,判断句;“谕”,晓谕,告谕;“劳”,使劳烦,动用武力。)
    (2)李希烈急忙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遮挡他,挥手命令众人退下,将颜真卿安置在馆舍,礼貌地对待他。 (“遽”,急忙;“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麾”,挥手,指挥;“馆”,安置在馆舍,安排住宿;“礼”,礼貌地对待,以礼相待。)
    13. ①与反贼安禄山英勇斗争。
    ②面对李希烈(阉奴与景臻) 等人的威逼,他大义凛然,蹈死不顾。
    ③李希烈使其观看艺人亵渎朝廷政事取乐,他怒斥希烈,捍卫朝廷的尊严。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被追赠为司徒的鲁郡颜公,名真卿,在唐朝为太子太师,和他的堂兄杲卿,都为保持崇高的节气而死。直到今天,即使是平民百姓也都知道颜公的忠烈。当初,颜公因为触犯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他预计安禄山必反,为这事做了准备。安禄山叛乱后,他和常山太守颜杲卿攻打贼军的后方,贼军之所以不能长驱直入潼关,就是因为颜公与杲卿阻挡了他们的势头。天宝年间,多年没有战争了。安禄山谋反后,天下人无不感到震惊。唯独颜公凭小小的平原郡,削弱了敌军的锋芒。四面八方听到这个消息,争先恐后地奋起响应。唐朝最终能够振兴,就是颜公首先发起的。
    材料二:
    唐代宗去世,颜真卿任礼仪使。卢杞独揽大权,忌恨他。正赶上李希烈叛变攻占汝州,卢杞就提议说:“颜真卿是全国信服的人,派他去告渝李希烈,可以不劳烦军队(动用武力)。”皇上同意了。颜真卿刚见到李希烈,想宣讲诏书旨意,李希烈的干儿子一千多人抽出刀抢着上前逼迫他,要吃他的肉。许多将领层层围住,随口辱骂,往他的身上挥刀比划,颜真卿毫不畏惧。李希烈急忙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遮挡他,挥手命令众人退下,将颜真卿安置在馆舍,礼貌地对待他。
    李希烈大摆宴席犒劳他的爪牙,请颜真卿赴宴,让他看艺人指责、亵渎朝廷政事取乐,颜真卿发怒说:“大人是臣下,怎么让这些人做这种事呢?”整理衣裳起身离席。当时叛变唐朝的朱滔、王武俊等人也在酒宴就座,他们看着颜真卿对李希烈说:“我们久闻太师大名和仁德,大人想称帝,太师就来了,岂非上天封为正统?如想任命宰相,谁能比得上太师?”颜真卿态度严肃地驳斥他们说:“这是什么宰相! 诸位听说颜杲卿没有? 他是我哥哥。安禄山反叛,他首先起兵反抗,被杀害的时候,口里不停地骂贼。我现年将近八十,官做到太师,到死我都要保持我哥哥的气节,怎会接受你们的威胁利诱呢!”李希烈于是拘禁了颜真卿,派十名兵士看守,在庭院挖了一丈见方的坑,扬言“活埋颜真卿”,颜真卿神情坦然不在乎。李希烈派他的将领辛景臻、安华到颜真卿住处,在庭院中堆柴,浇上油,就传达命令说:“不愿投降,就自己烧死。”颜真即就往火里跳,辛景臻等急忙拦住他。兴元元年(784)八月三日,就派宦官和辛景臻等人杀颜真卿,他们先通报说:“有圣旨。”颜真卿跪拜,宦官说:“应该赐你死。”颜真卿说:“老臣无礼,罪该处死,但不知使臣哪天从长安来的?”宦官说:“从大梁来的。”颜真卿骂道:“那是叛贼,称什么圣旨!”他们就把他勒死了,享年七十七岁。
    14.C(3分)(“太阳已经下山,夏木仿佛也为之郁结”赏析不正确。颈联意为闲居的日子已经很久,不知不觉已是夏天,树木已经结果。)
    15. ①橱架上堆满了书籍,诗人常来坐在北窗边翻看。(2分)
    ②诗人通过描写闲居的日常生活,并化用陶潜的典故,(2分)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读书自娱、恬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2分)
    16.(1)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5)示例一: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示例二: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问 示例三: 三分割据野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17.D ②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关键词“书多”,与中心语“模型”不符。⑤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关键词“人”与句意中“广告”不符。⑥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关键词“话多”。与句意中“脏空气”不符。
    18. D A.结构混乱,“靠的是以艺术来直接表达的”句式杂糅,可改为“靠的是艺术”,或“是以艺术来直接表达的”。B.结构混乱,整个句子缺少主语,介词结构掩盖主语,可将“才使我”改为“我才”,或者删掉“通过”。C.“约占世界总冰量90%左右”成分赘余,可删去“约”或“左右”。
    19.C 20.A 21.C 22.B 23.A 24.D A. 病:困苦 B.适:顺从 C.耽:沉溺
    25.1.提取关键词:
    相处之道、对方立场、自己立场
    2.理解内涵:
    相处之道,是指彼此交往对待的方法或原则。
    整个材料是一个复句。第一个分句强调的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可由此联想到俗语“将心比心”、古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美人之美”等,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可以更好地沟通解决问题,可以构建和谐的关系。第二个分句强调的是“守住自己的立场”,由此可以可联想到屈原的“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费孝通的“各美其美”等,尊重对方的立场固然重要,但坚持自己的底线、不做无原则地妥协同样重要,保持个体生命的主体意识,展现自我价值。
    3.关系梳理:
    材料中的分号,表明了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站在对方立场”与“守住自己的立场”乍一看是矛盾的,但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是对立而统一的关系。
    再看引导语,“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强调要由此及彼延展出去,对材料作深度思考,譬如,相处之道并不限于人与人,还可以指家庭与家庭、国家与国家等。“请明确立场观点”这句话让一些考生理解为只能在“站在对方立场”与“守住自己的立场”中选其一,其实不然。这也可以理解为引导考生学会在矛盾中思考自己的选择与取舍。
    试想,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就一定是最好的相处之道吗?《玩偶之家》里的娜拉,曾经一直站在丈夫的立场去考虑事情,失去了自我,可结果又怎样呢?现实中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吧?守住自己的立场就一定是对的吗?如果自己的立场不对却固执地坚守,那结果又会是怎样的?由此可见,不同的人际交往情境,是选择立场的关键要素,即我们选择的立场,是基于什么样的条件,这一点在立论时加以阐释说明会让论证更加严密。
    联系现实,我们可以看到,“站在对方的立场”还是“守住自己的立场”不是固定的,再加上命题人以并列关系的复句呈现材料,那这就是二元关系型作文。可以偏重一方来写,但论述中要涉及另一方,在互为参照中阐明观点,展现自己思考的广度与深度;也可以辩证看待两种相处之道,寻求最佳平衡点,体现思辨性。只要立场与观点阐述明白,就算做到了“明确立场观点”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被追赠为司徒的鲁郡颜公,名真卿,在唐朝为太子太师,和他的堂兄杲卿,都为保持崇高的节气而死。直到今天,即使是平民百姓也都知道颜公的忠烈。当初,颜公因为触犯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他预计安禄山必反,为这事做了准备。安禄山叛乱后,他和常山太守颜杲卿攻打贼军的后方,贼军之所以不能长驱直入潼关,就是因为颜公与杲卿阻挡了他们的势头。天宝年间,多年没有战争了。安禄山谋反后,天下人无不感到震惊。唯独颜公凭小小的平原郡,削弱了敌军的锋芒。四面八方听到这个消息,争先恐后地奋起响应。唐朝最终能够振兴,就是颜公首先发起的。
    材料二:
    唐代宗去世,颜真卿任礼仪使。卢杞独揽大权,忌恨他,正赶上李希烈叛变攻占汝州,卢杞就提议说:“颜真卿是全国信服的人,派他招降他们,可以不动用军队。”皇上同意了。颜真卿刚见到李希烈,想宣讲诏书旨意,李希烈的干儿子一千多人抽出刀抢着上前逼迫他,要吃他的肉。许多将领层层围住,随口辱骂,往他的身上挥刀比划,颜真卿毫不畏惧。李希烈急忙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遮挡他,挥手命令众人退下,将颜真卿安置在馆舍,礼貌地对待他。
    李希烈大摆宴席犒劳他的爪牙,请颜真卿赴宴,让他看艺人指责、亵渎朝廷政事取乐,颜真卿发怒说:“大人是臣下,怎么让这些人做这种事呢?”整理衣裳起身离席。当时叛变唐朝的朱滔、王武俊等人也在酒宴就座,他们看着颜真卿对李希烈说:“我们久闻太师大名和仁德,大人想称帝,太师就来了,岂非上天封为正统?如想任命宰相,谁能比得上太师?”颜真卿态度严肃地驳斥他们说:“这是什么宰相!诸位听说颜杲卿没有?他是我哥哥。安禄山反叛,他首先起兵反抗,被杀害的时候,口里不停地骂贼。我现年龄将近八十,官做到太师,到死我都要保持我哥哥的气节,怎会接受你们的威胁利诱呢!”李希烈于是拘禁了颜真卿,派十名兵士看守,在庭院挖了一丈见方的坑,扬言“活埋颜真卿”,颜真卿神情坦然不在乎。李希烈派他的将领辛景臻、安华到颜真卿住处,在庭院中堆柴,浇上油,就传达命令说:“不愿投降,就自己烧死。”颜真卿就往火里跳,辛景臻等急忙拦住他。兴元元年(784)八月三日,就派宦官和辛景臻等人杀颜真卿,他们先通报说:“有圣旨。”颜真卿跪拜,宦官说:“应该赐你死。”颜真卿说:“老臣无礼,罪该处死,但不知使臣哪天从长安来的?”宦官说:“从大梁来的。”颜真卿骂道:“那是叛贼,称什么圣旨!”他们就把他勒死了,享年七十七岁。
    表格名称:①
    时间
    原始社会末期至商末
    青铜时代后期至东汉前期
    唐代后期
    宋朝
    工具/特点
    木石农具

    曲辕犁

    领先地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长江流域
    相关试卷

    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初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初考试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高二9月份考试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高二9月份考试语文含答案,文件包含开学初答案docx、语文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