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限:150分钟;卷面总分:120分)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学校开展“校园阅读文化节”活动,请你一起完成任务。
1. 以上文字节选自“校园阅读文化节”活动主持人的“开场白”,请你帮他在文中加点字后面注拼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读书足以怡( )情,足以傅( )彩,足以长才。”方寸课桌前,书籍让我们踏遍江河湖海、万水千山;孤灯独盏下,书籍让我们识得千种风情、万般音容。读书,让我们在忙碌的人群中静心思考,让我们在平淡的岁月里深情地活着。读书不仅是líng( )听,也是对话,更是相遇。在书中与他人相遇,有时候我们甚至在书中遇见了自己。“诗酒趁年华”,愿青春的我们,不chuò( )阅读,在这一旅程中,收获一段美丽的遇见。
怡( )情 傅( )彩 líng( )听 不chuò( )
【答案】 ①. yí ②. fù ③. 聆 ④. 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怡情:yí qíng,怡悦心情;
②傅彩:fù cǎi,敷彩、着色;
③聆听:líng tīng,集中精力、认真地听;
④不辍:bù chuò,不停止,连续不断。
2. 同学们在读书积累过程中发现,有些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新的汉字,如“宣”字,请你分别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填入下面括号中。
( )染 寒( ) ( )嚣 ( )草
【答案】 ① 渲 ②. 暄 ③. 喧 ④. 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①渲染:xuàn rǎn,①用水墨或色彩涂抹画面。②比喻夸大的形容。
②寒暄:hán xuān,见面招呼时谈天气冷暖、生活琐事等的应酬话。
③喧嚣:xuān xiā,声音大而嘈杂。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汇集全国各地小初高最新试卷。④萱草:xuān cǎ,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条状披针形,花橙红色或黄红色。供观赏,花蕾可以吃,根可入药。
3. 本次“校园阅读文化节”,每班需要准备一幅与主题相关的对联,班长不小心把搜集的名人书斋联打乱了,请你选择一组你最喜欢的对联,帮他誊写在横线上。
风载书声出藕花 诗罢春风荣草木 雨醒诗梦来蕉叶 书成快剑斩蛟龙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示例1:诗罢春风荣草木 ②. 书成快剑斩蛟龙
示例2:雨醒诗梦来蕉叶 风载书声出藕花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
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木”“叶”是仄声,这两句可为上联;“龙”“花”是平声,这两句可为下联。根据对联常识可知,上联“诗罢春风荣草木”句中的名词“诗”可与两句下联中的“书”和“风”相对,上联“雨醒诗梦来蕉叶”句中的名词“雨”可与两句下联中的“风”和“书”相对,但根据内容相关的原则,“诗”对“书”“雨”对“风”更合适;且“诗罢春风荣草木”和“书成快剑斩蛟龙”中偏正结构的“春风”对“快剑”,动宾结构的“荣草木”对“斩蛟龙”;“雨醒诗梦来蕉叶”和“风载书声出藕花”中,动词“醒”对“载”,名词“诗梦”对“书声”,名词“蕉叶”对“藕花”;故答案为:
1.诗罢春风荣草木 书成快剑斩蛟龙
2.雨醒诗梦来蕉叶 风载书声出藕花
4. 宣传委员小亮为本次活动撰写了新闻稿,但有同学发现下列句子用词不当,请你帮助找出来并改正。
①4月23日,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一场别有用心的“阅读文化节”活动在我校举行。
②读书经验交流时,悦文同学提到:“目前的青少年读物参差不齐,阅读时要多加甄别。”
③全校师生都对本次“阅读文化节”充满期待,准备月余,才让这场处心积虑的活动圆满成功。
【答案】“别有用心”改为“别出心裁”;“参差不齐”改为“良莠不齐”;“处心积虑”改成“尽心竭力”(答案不唯一,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①别有用心:意思是心中另有算计。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句中形容“阅读文化节”活动充满新意,不合语境,改为“别出心裁”。
②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句中形容青少年的读物内容质量差别很大,不合语境,可改为“良莠不齐”;
③处心积虑: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多含贬义)。句中形容本次“阅读文化节”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贬词褒用不合语境,可改为“尽心竭力”。
5. 小语参加本次活动后,打算买一本《培根散文集》来读,他爸爸却认为他正处于中考冲刺的关键时期,不希望他把心思花在这些文学类“闲书”上,你支持谁的观点?请结合你初中阶段的阅读实践与生活实际,模仿小语或爸爸的口吻劝说对方。(50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
小语说:“爸爸,文学类作品并非是无用的“闲书”。我读《培根散文选》,他的论述有超人的智慧和哲理,这与中考冲刺并不冲突。”(只要结合名著具体内容分析读文学类书的好处,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二:
爸爸说:“小语,你现在正是中考冲刺的关键时期,我担心你无法分清轻重缓急,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查缺补漏,不辜负三年的努力。”(立足冲刺中考关键时期这个实际情况来劝说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模仿小语或爸爸的口吻劝说对方,要理解对方的担忧和想法,可以用具体的事例或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注意避免过于强硬或情绪化的表达。
示例一:支持小语的观点。
小语说:“爸爸,《培根散文集》能让我汲取智慧和力量,还能调节心态。这类文学类作品并非是无用的“闲书”,与中考冲刺没有冲突,还对我学习有很大帮助。”
示例二:支持爸爸的观点。
爸爸说:“小语,我知道你喜欢读文学类的作品,但现在正是中考冲刺的关键时期,最重要的就是查漏补缺,不辜负三年的努力。这类书中考之后再读好吗?”
6. 阅读是历史的回望、心灵的净化,也是梦想的启示、希望的播撒。读书立志,勤学励志。请你将以下有关勤学与立志的诗文补充完整。
___________①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②。(《诫子书》)
__________③ ,志在千里。(《龟虽寿》)
_________________④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⑤。(《行路难》)
______________⑥。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⑦ 。(《定风波》)
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⑧。(《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案】 ①. 博学而笃志 ②. 非志无以成学 ③. 老骥伏枥 ④.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⑤.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⑥. 九万里风鹏正举 ⑦. 何妨吟啸且徐行 ⑧. 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笃、骥、枥、啸”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①,乾坤②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③,凭轩涕泗④流。
【注释】①坼(chè):分裂。②乾坤:指日月。③戎马关山北:指战事起于北部边境地区。④涕泗:眼泪鼻涕。
7. 诗中描绘洞庭湖极其恢弘震撼的气象,正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诵读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联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明白了诗人的情感从_______________ 上升到____________。
【答案】7. ①. 气蒸云梦泽 ②. 波撼岳阳城
8. ①. 个人身世的悲叹 ②. 家国之“忧”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本题由杜甫的《登岳阳楼》联系到课内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首先要求学生们牢记课内古诗的内容,并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写出正确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为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描写了洞庭湖的广阔,以及水气蒸腾之后湖面上波澜壮阔的景象。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根据题目要求,应先理解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在结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本诗中颈尾两联,意为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颈联写出了诗人自己的处境:孤苦,因得不到亲朋的音讯而担心,日渐衰老,身体经受着病痛的折磨,因此本句中包含着诗人对个人身世的悲叹;
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杜甫倚靠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他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他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伤心的老泪纵横了。因此本句中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的担忧;
因此,诗人的情感是从对个人身世的悲叹上升到对家国的忧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 A )?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 B )!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劝学》)
【丙】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 C )。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选自《曾国藩家书》)
9. 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0. 请将“矣”“哉”“乎”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B. ( ) C. ( )
11. 请为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三处。)
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
12. 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13. 请分别从乙文、丙文中摘录一句话,评价宋濂的学习态度。
14. 三则短文的内容均以“劝学”为主,请你仔细研读,任选一则,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谈谈作者是如何“劝学”的?
【答案】9. 给予,赠送;专一;雕刻 ;同时
10. ①. A.乎、 ②. B.哉、 ③. C.矣
11. 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
12. (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有没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
13. “用心一也”或“锲而不舍” “日专而已”
14. 示例1:甲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劝学,写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艰辛形成对比,突出专心学习的重要性。
示例2:乙文用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学习的态度是要“坚持”、有毅力;又用蚓和蟹对比,说明态度还要“专一”,只有专一、有恒心,才能做好事情。(如回答“类比”,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逻辑自洽也可)
示例3:丙文用求业之精的“专”和掘井多而无泉饮的“不专”对比,另外举诸子弟求学读书的例子,说明学习要专注。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释。
遗:“岁有裘葛之遗”的句意: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根据“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分析,“父母”是句子的主语,“有”是谓语动词,“裘葛之遗”是宾语,“裘葛“是衣服,“遗”是给予,赠送的意思。因为父母赠送了衣服,所以不用担心会受冻。
一:“用心一也”的句意: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例如词语“一心一意”。一:专一。
镂 :“金石可镂”的句意是:金石也能雕刻成功。“镂”的偏旁是金字旁,应该和金属有关,它的本意是可供雕刻的坚铁,这里作动词用。镂:雕刻。
兼:“万不可以兼营并骛”的句意: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专。结合课内的“二者不可得兼”,兼,是同时的意思。兼:同时。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虚词的运用。
A.“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这个句子中“乎”用在句末,相当于“呢”加强反问的语气,所以用“乎”;
B.“岂他人之过哉”中,“哉”与“岂”配合使用,构成“岂……哉”的句式,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吗”;
C.“日专而已矣”中,“矣”表示肯定、陈述的语气;
故A.乎、B.哉、C.矣。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如有志于探寻古代经典之学,就必须专守一经;如有志于作八股文,就必须专读一个人的文稿。“若……则……”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子,“志在穷经”与“志在作制义”句式结构相同,“则须专守经”与“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句式结构相同。故停顿为: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集。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重点词语:其,如果;业,学业;非,不是;卑,低下;则,那么;若,如;专,专一;耳,罢了。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宋濂学习经历来看,他勤奋刻苦第学习,从不懈怠,所以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结合“心不若余之专耳”分析,宋濂也认为自己能成功的原因就是专心致志,坚持不懈。
【乙】文中“用心一也”的意思是:用心专一。这句强调的是专心学习;“锲而不舍”的意思是:不停地刻下去。这句强调的是坚持不懈第努力;结合宋濂的学习经历来看,他勤奋刻苦第学习,从不懈怠,所以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结合“心不若余之专耳”分析,宋濂也认为自己能成功的原因就是专心。故可用“用心一也”或“锲而不舍” 评价宋濂的学习态度。
【丙】文中“曰专而已”的意思是:想要追求学业精神,必须专一。故可用“曰专而已”评价宋濂的学习态度。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概括。
开放性试题,任选一文,围绕“劝学”的主题,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即可。
示例:丙文运用比喻“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向诸弟说明了“学习贵专”的道理。“如九弟志在习字……。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则列举了诸弟的实例,举例说理,说明学习务必专一,不专则“则必一无所能”的道理。
【点睛】【甲】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乙】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丙】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就是要“专一”研究罢了。常言道:“技能多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说的就是技艺要专的道理。我掘井很多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的过失在起作用。各位弟弟无论如何都应当致力于专深一门学业。如九弟立志练书法,也不必完全抛弃其他方面。只是每天练习字帖之时,决不可不提精神,随时随事,均可接触体会。至于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里究竟有专一门学业的爱好没有?如有志于探寻古代经典之学,就必须专守一经;如有志于作八股文,就必须专读一个人的文稿;如有志于作古文,就必须阅看一家的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词也是如此,作应付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也是如此,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专,如果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则必定一无所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万事须自为
①西汉刘向在《说苑·政理》里讲了西门豹治邺的故事:战国时期,魏文侯派西门豹去管理邺地,临行前叮嘱他要“全功、成名、布义”。西门豹问怎样才能做到成全功名、广施仁义?魏文侯叮嘱他要多亲力亲为,不要轻信传闻:“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意思是,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可靠,眼睛看到的不如自己调查到的真实,自己调查到的不如亲自去做更为准确。
②西门豹到了邺地后,深入百姓当中了解情况,“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很快掌握了邺地的真实情况。同时,他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开渠,使大片土地成为良田,邺地很快就民富兵强。可见,葡萄甜不甜,只有亲口尝一尝才有体味;事情真不真,只有亲自察一察才有明辨。
③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更何况有时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一次,孔子看到学生颜回从刚煮好的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吃饭时孔子旁敲侧击地说:“刚才我睡午觉做梦,梦见先君。饭要先饷先君,而后才轮到自己吃。”颜回知道老师是在批评他的行为,于是解释:“刚才有炭灰飘进锅里,把米饭丢掉太可惜,我就抓来吃了。”孔子感慨道:“有时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可信啊。”可见, 。
④人生万事须自为。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写道:“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日后,司马迁成功运用之前游历探访、实地考察所获资料,将口传史料与文字史料相印证,补其缺,纠其错,赋予了《史记》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用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身上十分合适。郦道元在注释《水经》这部地理著作时,凭借的不仅仅是已有的文字资料,更多的是不辞辛苦地实地勘察。他在《水经注》中说:“脉其枝流之吐纳,诊其沿路之所躔,访渎搜渠,缉而缀之。”
⑤即便如此,受历史条件和时空限制,《水经注》中对一些地名由来的注解可能仍有不实之处。苏轼的《石钟山记》开篇说道,《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对于郦道元认为石钟山是因“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而得名的解释,苏轼持怀疑态度。他说:“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于是,他便乘船实地考察。随后发现,在石钟山脚下,有许多石头的洞穴和裂缝,水波涌进后激荡撞击便产生声音;且水流中央有块大石头,石上有许多窟窿,中间是空的,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别的声音。两种声音相互共鸣、应和,合成响亮厚重的钟鼓之声。苏轼认为这才是石钟山命名的来由。
⑥就此而论,并非苛求古人,而是启示自己,实践出真知、实践无止境。很多事情,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去实践来得可靠。只有坚持知行合一、躬身实践,才能更深刻地感知实践,进而在实践中学到真知、体悟真谛、增长本领。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15. 下面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可靠,眼睛看到的才真实。
B. 我们要学会亲力亲为,自己调查到的不如亲自去做更为准确,可见,调查并不重要。
C. 由于受历史条件和时空限制,《水经注》中对一些地名由来的注解有太多不实之处。
D. 苏轼认为石钟山得名的来由并非是“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16. 请结合语境,在第③段末尾横线上补写一句话。
17. 本文借用了郦道元、孔子等人的事例或话语,带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请结合事例或话语,谈谈对你今后学习生活的启发。
【答案】15. D 16. 凡事不能只相信亲耳听、亲眼看,还应亲自察、亲手做,这样才能避免被假象迷惑、造成误判。
17. 示例1:第三段中孔子教育颜回要先饷先君这件事,启示我在生活中要勇于善于寻求真相,有时眼中所见也不一定是事实,要仔细地多方面地去求证。
示例2:第四段郦道元在注释《水经》这部地理著作时凭借的不仅仅是已有的文字资料,更多的是不辞辛苦地实地勘察,启示我在学习时要在做中学,知行合一、躬身实践。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提炼能力。
A.“……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可靠,眼睛看到的才真实”表述错误。从第③段“……更何况有时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有时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可信啊。”可知,眼睛看到的也并不一定是真实的;
B.“我们要学会亲力亲为,自己调查到的不如亲自去做更为准确,可见,调查并不重要”表述错误。从第①段“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可靠,眼睛看到的不如自己调查到的真实,自己调查到的不如亲自去做更为准确”可知,“自己调查到的不如亲自去做更为准确”,调查同样也是重要的,只不过样片去做更为准确;
C.“……《水经注》中对一些地名由来的注解有太多不实之处”表述错误。从第⑤段“即便如此,受历史条件和时空限制,《水经注》中对一些地名由来的注解可能仍有不实之处”可知,《水经注》中对一些地名由来的注解并没有太多的不实之处;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炼能力。
从“……更何况有时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及孔子的感慨“有时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可信啊。”及孔子误批颜回的事例可见,本段阐述的是“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这一观点”,所以,结论围绕这一观点提炼即可。
示例:如果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就是造成误判,要想了解真实情况,就应该多观察、多调查,尽量能亲手去做一下。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应用能力。
第③段中孔子教育颜回要先饷先君这件事,是作为事实论据来证明凡事不能只相信亲耳听、亲眼看,还应亲自察、亲手做,这样才能避免被假象迷惑、造成误判;第四段中郦道元在注释《水经》这部地理著作时凭借的不仅仅是已有的文字资料,更多的是不辞辛苦地实地勘察。想证明的是“人生万事须自为”这一观点。根据这些,结合实际谈一谈自己看法即可。
示例:孔子教育颜回要先饷先君这件事,启示我们即使是自己所见的,也要问清楚原因,这一现象的背后可能有多种理解,得出不同的结论,只有尽量还原事实真相,才能做出正确客观的解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是一条鱼。
②鱼戏莲叶间,夏日来临,偶尔,我会和其他鱼们比赛,那就是看谁能吃到荷花的花瓣。大多时候,我们谁也吃不到,毕竟荷花端端地高高在上。有时候,偏就有那么一朵,低了一点儿,运气好的话,就会成功。对此,我比它们经验略多,胜出的次数也更多。
③我不是一条鱼。
④我是岸边捕捉鱼戏莲的一个摄影师。说实话,我也算不上一个真正的摄影师,我的专业是财会,临近退休,想发展一下业余爱好。想来想去,唯有摄影还略有兴趣和基础,就在几个老朋友的撺掇下,我置办了一套相机,周末有空了,就来这荷塘边随意拍拍。
⑤有人说这片荷塘里的鱼会吃荷花,我不信。可从他们发来的照片上,我的确看到了一条张着嘴的鱼,正跃出水面,奔向头顶的那朵粉色荷花。另一张照片上,那条鱼已经得嘴,一瓣花朵衔在唇边,正欲沉入水中。开眼界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吃荷花的鱼。
⑥我决定蹲守一下……
⑦我是一条鱼。
⑧岸上架起的一排排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这个小小的池塘。我知道,他们在等什么。
⑨我们偶尔会调皮一下,会比赛,就是比看谁跳出去能吃到花瓣,他们等的就是这个。我们一跃出水,那些“炮口”就会齐刷刷地“咔咔咔咔咔咔……”我告诉他们,别急。看谁能耗过谁,反正我们在水里,有的吃有的玩,让他们慢慢等去吧。
⑩我不是一条鱼。
⑪连着七八天了,我的耐心快耗尽了……
⑫电话响了,一个熟悉的号码。他问我,您在哪儿?我说,在钓鱼。他说,发个位置。我赶紧告诉他,没在钓鱼,在拍鱼,等着鱼吃荷花呢。
⑬很快,他就来了。
⑭我给他说了鱼戏莲,是真的,我在等那个惊艳时刻。他看了看我的设备,又看了看别人的。他笑道,哥,你这装备不行啊,入门级的。我说,就是玩玩。
⑮过了几天,他又打电话,说给我捎了一份土特产。土特产?他老家离我老家不过三十里,他的土特产还能比我爹娘种的更土更特?我说,不用了,家里人少,吃不了多少。但他还是送来了,一个大纸箱,箱子上真的写着山珍特产。我压根儿不会相信。打开,果然是一个硕大的照相机镜头,佳能,六百变焦。我立马封上,打电话让他拿走。他说,哥,就一个镜头,不值几个钱。我咨询过了,想拍那种鱼戏莲,得用这种设备,你那个是拍不到的。我说,你再不拿走,我就把箱子放你公司门卫室了。我想,人活一辈子,关键时刻一定要清醒,要忍住。
⑯我是一条鱼。
⑰那个老头太执着了。最近每个大清早都来,在众多的长“枪”短“炮”中,支起他寒酸的相机,跟他们一样耐心地等着。嗨,看在他这么大年纪的份儿上,我就跳一下,给他表演一下,能不能拍到,就是他的事了。
⑱我不是一条鱼。
⑲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等到了。我盯着取景器,手一直放在快门上。果然,那条鱼好像知道我做好了准备,它晃了晃尾巴,一跃而起,嘴巴大张,咬住一片花瓣,又一个甩尾,那片花瓣就被它衔在嘴里,然后和它一起沉入水面。从出水到入水,不过短短的一两秒钟。我全部拍了下来。等那些长“枪”短“炮”们听到动静,调整相机,去摁快门,那条鱼已经完成了它的全部动作。
⑳我给他发信息,说我拍到了鱼戏莲,就用我的破设备。这么久了,那条鱼终究还是没忍住。忍不住,就会有被拍到的可能。
㉑他没回我。
(选自《安徽文学》,有删改)
18. 请根据你的理解,摘录文中恰当的句子作为小说的标题。
19. “土特产?他老家离我老家不过三十里,他的土特产还能比我爹娘种的更土更特?”试分析此句中两个“?”分别包含了“我”怎样的心理。
20. 这篇小说结构上“鱼”和“人”视角交替转换,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1. 小说倒数第二段中说“那条鱼终究还是没忍住。忍不住,就会有被拍到的可能。”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2. 小说结尾“他没回我”,你觉得是因为什么?
【答案】18. 我不是一条鱼
19. 第一个“?”包含了疑惑的心理,第二个“?”包含了警惕的心理。
20.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叙述真切自然,便于直抒胸臆,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便于心理描写,展现我和鱼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有利于安排情节的曲折变化,避免多余的解释。(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21. 那条鱼没有忍住跃出水面咬住花瓣,所以被“我”用相机拍到这幅画面。那条鱼暗指生活中忍不住,禁不住诱惑的人,告诫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守住底线,坚守本心。(扣住“忍住”“守住底线”回答,符合语境和逻辑,言之成理即可)
22. 示例1:因为“我”在关键时刻保持清醒,坚守住了本心,忍住了他的诱惑,他清楚地知晓我们不是一类人,所以他不再回我。
示例:2:他只是借拍鱼戏莲这件事接近我,他的关注点不在于我是否拍到了鱼戏莲。我守住了底线,他无利可图,没有回信息的必要。(符合语境和逻辑,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标题的拟写。
摘录文中恰当的句子作为小说的标题,这个句子要么能体现小说的主要人物,要么是小说的线索,要么能表达出小说的主要故事内容等。这篇小说采用“鱼”和人对话的方式,表现出一个下乡拍摄的老者抓拍“鱼戏莲叶间”画面的过程,表现这位老年干部廉洁自律的风格。小说中的“我不是一条鱼”既表现出自己钓者的身份,同时也表现出自己的下乡钓鱼的过程中被相关拉拢的过程,“我不是一条鱼”也体现了主人公没有被利益诱惑,成为别人之“鱼”这一事实。
所以,可用“我不是一条鱼”作为标题。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土特产?”,联系“过了几天,他又打电话,说给我捎了一份土特产”可知,第一个“?”包含了疑惑的心理,不知道“他”到底给我寄什么样的土特产。“他老家离我老家不过三十里,他的土特产还能比我爹娘种的更土更特?”中的第二个“?”意思是“他家根本没有什么土特产”“我们老家不过三十里,我也不需要他的土特产”,言外之意是:他所说的土特产肯定有问题。所以包含了“我”十分警惕的心理。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称的使用。
第一人称,是叙述人称之一。在语法上是指表达者一方,在文学作品中是指叙事视角之一,以"我"的身份来叙述,"我"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作品中的人物。常用于叙述讲故事者的亲历亲为,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抒情性。第一人称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首先叙述真切自然,便于把“我”和“鱼”内心直接表现出来,便于运用心理描写,展现我和鱼的内心世界。情感表达更为直接,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同时,“鱼”和“人”视角交替转换,使得情节的曲折变化,把为什么钓鱼,为什么又钓不到鱼,最后鱼又是怎么被钓出来的等原因很好地表现了出来,避免多余的解释。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键词句的理解。
“那条鱼终究还是没忍住。忍不住,就会有被拍到的可能。”联系第⑲段“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等到了。我盯着取景器,手一直放在快门上。果然,那条鱼好像知道我做好了准备,它晃了晃尾巴,一跃而起,嘴巴大张……从出水到入水,不过短短的一两秒钟。我全部拍了下来”可知,那条鱼没有忍住跃出水面咬住花瓣,所以被“我”用相机拍到这幅画面。
再联系第⑮段“他说,哥,就一个镜头,不值几个钱。我咨询过了,想拍那种鱼戏莲,得用这种设备,你那个是拍不到的。我说,你再不拿走,我就把箱子放你公司门卫室了。我想,人活一辈子,关键时刻一定要清醒,要忍住。”可知,那条鱼暗指生活中忍不住,禁不住诱惑的人。再联系文章题目“我不是一条鱼”可知,这是告诫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守住底线,坚守本心,不要做那条被钓的“鱼”。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
联系第⑮段“他说,哥,就一个镜头,不值几个钱。我咨询过了,想拍那种鱼戏莲,得用这种设备,你那个是拍不到的”可知,我现在钓到了鱼,他无言回答;再联系第⑮段“我想,人活一辈子,关键时刻一定要清醒,要忍住”可知,“我”的忍得住,禁得住诱惑,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守住底线,坚守本心的精神让他无可奈何觉得没有回信息的必要。符合语境和逻辑,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他诱惑我失败,让他觉得无利可图,他可能又有了新的目标,没有心思搭理我。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多样的生物
【选段一】
A小甲虫像宇宙间任何母亲一样,一样的无私,一样的奉献。对自己的子女只有爱护、关怀与牺牲。它没有,而且也不肯去碰一碰那为自己的子女预备下的食物。它宁愿自己挨饿,宁愿自己受痛苦,也不愿意自己的小幼虫将来感受到一点儿痛苦,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奉献精神啊!在昆虫的世界里也充分体现了母爱是最伟大的。它不出去的目的,当然是为了看守这几个为子女建筑下的摇篮。因为这是这个家族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这是它们的房子,是它们的小别墅,是它们生活在世上的惟一栖身的地方。因而要仔细地看护它… …
【选段二】
这真是一个壮观美丽的建筑啊!黄蜂的蜂巢大得简直像一个大南瓜。除去顶上的一部分以外,各方面全都是悬空的,顶上生长有很多的根,其中多数是茅草根,穿透了很深的“墙壁”进入墙内,和蜂巢结在一起,非常坚实。如果那地方的土地是软的,它的形状就成圆形,各部分都会同样的坚固。如果那地方的土地是沙砾的,那黄蜂掘凿时就会遇到一定的阻碍,蜂巢的形状就会随之有所变化,至少会不那么整齐。
这些建筑者,在这里可以行动自由,继续不停地进行它们各自的工作,用它们自己的双手,使它们的窠巢更大更坚固。通向外面的那条孔道,也通向这里。在蜂巢的下面,还有一块更大一些的空隙,其形状是圆的,就如同一个大圆盆,在蜂巢扩建新房时,可以增大其体积。这个空穴,还有另外一个用途,那就是盛废弃物品的垃圾箱。看来这里的基本建设还是较为齐全的。
(选自《昆虫记》)
【选段三】
我(阿龙纳斯教授)注意到,这些生物没有根,只要是固体,不管是沙子、贝壳、甲壳还是鹅卵石,都可以支撑它们,而它们要求于这些物体的只是一个支点,不是营养。这些植物都是自生自灭,其生命元素存在于支持、营养它们的海水之中。大部分都没有叶子,长出来的都是奇形怪状的薄片,颜色有限,只有玫瑰色的,胭脂红色的,绿色的,橄榄色的,浅黄褐色的和棕色的。我在这里又看到在“鹦鹉螺”号上看到过的东西,但不是干了的标本:张开了像一把扇子、让人见了就生凉意的孔雀团扇藻,猩红色的瓷贝,拖着长长的可食嫩芽的片形贝,高达十五米的细而弯曲的古铜藻,茎在顶端处变大的一丛丛瓶形水草,还有许多其他远洋植物,都不开花。
在大得像温带地区树木的各种灌木中间,在这些灌木“潮湿”的阴影之下,长满繁花盛开的荆棘丛,成排的植形动物;植形动物上生长着满身是弯弯曲曲皱纹的脑珊瑚,触角透明的淡黄色石竹珊瑚,像草地般丛生的六放珊瑚。B为了使幻象更加完美,空中有成群的蝇鱼,像蜂鸟似的在树枝中间上下翻飞,脚下有颌骨上翘、鳞甲尖利的黄色囊虫鱼以及飞鱼和单鳍鱼,似成群的沙锥一样游来游去。
(选自《海底两万里》)
同学们以“多样的生物”为专题做了阅读积累,请你相互参照,完成下面的任务。
23. 学会做批注
《昆虫记》和《海底两万里》都具备鲜明的文学性,请从AB两处画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处,从修辞的角度做批注。
我选择:______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学会理信息
请你认真阅读以上选文,梳理信息,概括提炼,将下面横线上的信息补充完整。
25. 学会品人物
法布尔和选段三中的阿龙纳斯教授都有科学探究的精神品质,结合选段,请你评一评阿龙纳斯教授。
26. 学会探主旨
《昆虫记》是一部科普巨著,《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请探究《昆虫记》的主旨。
【答案】23. ①. A: ②. 这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小甲虫是慈爱的母亲,以人性关照虫性,读来情趣盎然。//B:这句用比喻的手法,把蝇鱼比作蜂鸟,把黄色囊虫鱼、飞鱼和单鳍鱼比作成群的沙锥,让海底世界真实而立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4. ①. 建筑师(建筑者); ②. 它们没有根,它们大部分不长叶子,只长出奇形怪状的小片,表面的色彩很有限。
25. 教授对动植物的颜色、形状、结构、生活环境,对海底森林中的生物圈以及生存资源等都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从中可以感受他勇于探索的精神。(语言通顺、言之成理即可)
26. 示例:通过对昆虫世界的深入探索,揭示自然界的奥秘,传达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语言通顺、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可从画线句子中找一处,从修辞修辞角度去赏析。
“小甲虫像宇宙间任何母亲一样,一样的无私,一样的奉献。对自己的子女只有爱护、关怀与牺牲”这一句,用“无私”“奉献”这些形容人的词语来描述小甲虫,修辞上用的是拟人的手法,把小甲虫当作慈爱的母亲来写;联系后一句“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奉献精神啊!在昆虫的世界里也充分体现了母爱是最伟大的”可知,这是以人性关照虫性,读来情趣盎然。
“为了使幻象更加完美,空中有成群的蝇鱼,像蜂鸟似的在树枝中间上下翻飞,脚下有颌骨上翘、鳞甲尖利的黄色囊虫鱼以及飞鱼和单鳍鱼,似成群的沙锥一样游来游去”这句话把蝇鱼比作蜂鸟,把黄色囊虫鱼、飞鱼和单鳍鱼比作成群的沙锥,这在修辞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联系上一句“在大得像温带地区树木的各种灌木中间,在这些灌木……长满繁花盛开的荆棘丛,成排的植形动物”可知,这样就让海底世界真实而立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提炼能力。
第一空:从选段二“这真是一个壮观美丽的建筑啊!黄蜂的蜂巢大得简直像一个大南瓜……”和“……些建筑者,在这里可以行动自由,继续不停地进行它们各自的工作,用它们自己的双手,使它们的窠巢更大更坚固”可知,黄蜂就是个建筑师和建筑者。
第二空:从选段三“这些生物没有根,只要是固体,不管是沙子、贝壳、甲壳还是鹅卵石,都可以支撑它们……大部分都没有叶子,长出来的都是奇形怪状的薄片,颜色有限……还有许多其他远洋植物,都不开花”可知,海底世界的植物,它们没有根,它们大部分不长叶子,只长出奇形怪状的小片,表面的色彩很有限。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从选段三“我(阿龙纳斯教授)注意到,这些生物没有根,只要是固体,不管是沙子、贝壳、甲壳还是鹅卵石,都可以支撑它们,……拖着长长的可食嫩芽的片形贝,高达十五米的细而弯曲的古铜藻,茎在顶端处变大的一丛丛瓶形水草,还有许多其他远洋植物,都不开花。”可知,教授对动植物的颜色、形状、结构、生活环境,对海底森林中的生物圈以及生存资源等都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从中可以感受他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也可以感受他身上的细心观察的品质。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运用能力
可结合选段内容和自己阅读名著的感受,有理有据提出自己的分析看法,得出探究的结论。可由内容到结论的句式来完成表达。
示例:《昆虫记》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5分)学校开展“校园阅读文化节”,请你为文化节出份力,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
27. “校园阅读文化节”将设“阅读文创”展区,展示笔筒、书签、书架、书立等读书小制作。你准备制作哪一种参展,请简要介绍你的设计思路。(80字左右)
【答案】示例1:书签以中国山水画为设计背景,体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并符合读书的主题,在书签的正反面上分别加上了古诗的元素,以增加书签的文化底蕴,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示例2:笔筒设计以蝴蝶为主题,将古典诗词融入其中,让人徜徉于书的海洋,犹如漫步花丛中。笔尖流淌的文字,花间蝴蝶飞舞,寄寓着墨香环绕,好书相伴的美好愿景。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设计方案拟写能力。从“笔筒、书签、书架、书立”这些制作方式中任选其一,简要阐明自己设计的理由。
示例:我选择书签这种形式。首先选择薄木片或稍硬纸板做为制作书签的材料。其次在书签上绘制卡通、水墨画等精美的图案。然后再书签正中写上读书座右铭、读书格言、读书警句及中华经典诗词、经典美文等,提醒要时时与好书为伴的美好理想。
任务二:
28. 请你从初中阶段所读的名著中任选一部写一段推荐语,在“校园阅读文化节”上展示。(《昆虫记》和《海底两万里》除外)(80字左右)
【答案】示例1:《西游记》不仅展现了中国瑰丽的传统文化,更探索了友情、忠诚和勇气。读《西游记》,探索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心灵的启迪与触动。
示例2:《骆驼祥子》是一部描写旧社会北京底层人物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祥子的命运变迁,学生可以了解旧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培养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示例3:《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推荐语。题目要求从初中阶段所读的名著中(除《昆虫记》和《海底两万里》外)任选一部,写一段推荐语,用于“校园阅读文化节”展示。推荐语需要简短而有力,能够吸引读者兴趣,同时体现出该名著的特色和阅读价值。答题指导:(1)选择名著:首先,从已读过的名著中挑选一部(除《昆虫记》和《海底两万里》外)。(2)突出特色:在推荐语中,要突出该名著的特色,如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3)激发兴趣:使用吸引人的词句,让读者对这部名著产生兴趣。(4)言简意赅:推荐语要简短,控制在80-120字左右,避免冗长。
示例一:《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细腻描绘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书中人物鲜活,情感真挚,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百态人生。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宝贵财富,值得每个初中生细细品读。
示例二:《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讲述了108位好汉在梁山泊聚义的故事。书中人物性格鲜明,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正义与勇气。它弘扬了“替天行道”的精神,对培养初中生的正义感和勇敢精神有着积极意义,值得一读。
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50分)
任务一:
29. 人的一生,是读的一生。知识是一本大书,岁月是一本大书,自然是一本大书,人生更是一本大书,一天也离不开读,一辈子也读不完。读山水、读经典、读天地、读古今、读自己……
以“阅读,人生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问题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答案】例文:
阅读,人生最美的风景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智慧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们走向光明的大道;书,也是一把打开人们心灵的钥匙。阅读,是人生最美的风景,从小时候起,我就和阅读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我记事开始,我就总缠着妈妈给我买书。那时,我还不识字,只是让妈妈给我读。在妈妈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我渐渐地对那些五颜六色的图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我识字了,开始自己读书,一开始只是读《格林童话》一类的书,慢慢地,我开始接触一些文学类和科普类的书籍。书,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每天一放学,我就立刻捧起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常常连妈妈叫我吃饭都听不见。每个周末,我都会跑到书店,挑选几本好书带回家,因此,我的书架上总是满满的。现在,我已经读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还有《十万个为什么》《福尔摩斯探案集》等书籍。这些书不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还让我从中获取了许多知识,更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阅读,人生最美的风景。阅读,是我最好的朋友。每当我孤单时,它总是陪伴着我,帮我赶走寂寞;每当我伤心时,它总是安慰我,让我的心情好起来;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它总是鼓励我,让我勇敢地面对困难,不向困难低头;每当我遇到烦恼时,它总是开导我,帮我打开心结、解开心中的烦恼。
阅读,人生最美的风景。阅读,还是我无声的老师。从阅读中,我不仅知道了大自然的奥秘,还了解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和中外名人的事迹。是阅读,让我领略了古今中外的灿烂文化;是阅读,为我打开了通向理想世界的大门;是阅读,让我从无知变得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
阅读,还让我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我从小就有成为科学家的梦想;阅读,给了我实现梦想的力量。为了制作一个小发明,我常常废寝忘食地查找资料,反复试验。通过阅读,我明白了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要通过不懈地努力才能实现。我相信,只要我不断努力,总有一天,我会实现我的梦想。
阅读,人生最美的风景。阅读,让我成长,让我快乐。读书,使我变得更加睿智,更加坚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与阅读为伴,在书海中遨游,汲取知识的营养,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审题可知,要求以“阅读,人生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根据材料“知识是一本大书,岁月是一本大书,自然是一本大书,人生更是一本大书,一天也离不开读,一辈子也读不完。读山水、读经典、读天地、读古今、读自己……”可知,除了写实实在在的书籍的阅读带给你的收获,给予你人生最美的风景,还可以写阅读人生之书、阅读历史之书、阅读自然之书……写一写它们给予你的收获,给予你的启迪,让你领略到“人生最美的风景”。立意上,要积极向上,要写出“阅读”的意义,描绘出“阅读”带给你的“人生最美的风景”。
2.构思选材。本文可以写成记叙文,回忆自己和某本书或阅读之间发生的故事,夹叙夹议,写出 “阅读”带给你的“最美的风景”。可从如下角度阐述:书籍如何改变了你的思想观念,让你对某个问题或现象有了新的认识?书籍中的哪些情节或人物让你产生了共鸣,对你的情感产生了什么影响?书籍是否促使你改变了某种行为方式,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如果是一本学术性较强的书籍,可以分析它如何拓宽了你的知识面,对你的学习或工作有何帮助。为了支持你的观点,可以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比如,你可以讲述一个因阅读这本书而引发的事件,或者描述一个因书籍影响而改变的行为。这些例子将使你的观点更具说服力。要注意结合个人感受和具体事例,让读者能够深入理解书籍对你的影响。同时,保持逻辑清晰、表达流畅,使文章更具吸引力。也可选择人生之书、历史之书、自然之书带给你的收获,描绘它带给你的“最美的风景”。构思上,可用小标题分隔,让文章的结构层次更分明,叙述更有条理。叙述的过程中,应适当引用诗句名言,用更富诗意的语言描绘“阅读”这道“人生最美的风景”。
任务二:
30. 在阅读过程中,你一定遇到过众多的名人大家、英雄志士,他们或引领思想,或启迪精神……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将“我和 相遇”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横线上必须填写具体的名人大家、英雄志士)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答案】例文:
我和袁隆平相遇
当我乘车时,我想起了您;当我走路时,我想起了您;当我吃饭时,我想起了您;当风吹稻香时,我仿佛又和您相遇……
日暮时分,我独自漫步到了郊外,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微风袭来,拂过每一棵草,每一片叶子和每一株稻花。最后,拂过我的脸庞,像一位长辈,温和端庄,这样亲切的感觉是谁呢?夕阳斜照,远远的屋舍也被照的倾斜了,我顺着光辉看去,一片翻滚着的金黄的稻田,像金色的海,起伏着,涌动着。
再一看,我定住了,金黄的稻田中央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靠在干草边,夕阳的余晖和金黄的稻田使他看起来像带有金色的光芒,他戴着一顶草帽,吸吮着一竿旱烟,看不清脸上的神色,只是四周的稻花都向他聚拢而来,那样的场景迷离而梦幻,使我又想起了那位老人,是他回来了吗,或许不是,但那涌动的稻田好像是在期待他回来。禾下乘凉的袁隆平爷爷啊,风吹稻花时,我好像看到了您的身影。
我怔怔地站了许久,那个坐在田间吸旱烟的老爷爷不知什么时候就走了,只有那金黄的海浪证明他曾经存在过,那个老人,终是走了。
风吹稻花,拂过我的心间,盛开在我的心田,大家都说神明接走了他,我却认为他就是神明。因为他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让全球不知多少人吃饱了饭;因为他不想让中国人饿肚子;因为他为水稻事业奋斗了一生。如今故人已去,但稻花犹在,千古流芳。
当风吹稻花时,我仿佛又看到了您,因为有您,才有那金黄的波浪,中国至今安好,只是缺了您。我们这一代,站在巨人之肩,于伟人护佑之下长大,如今他们走了,留下的是永不消失的精神和财富。我们要做的,是不忘前人之奋斗,继往开来;我们能做的,是以一腔热血,回报他们的付出,以一腔赤忱,护这大好山河,护这片金色的海洋。
风吹稻花,开于心间。少年的心间藏有金色的海,藏有无数为先烈伟人。
风吹稻花,我仿佛有遇见了您。少年接过接力棒,踔厉奋发,不负韶华!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完成此题,需先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再根据材料提示作文。
一、审题立意。根据材料中“在阅读过程中,你一定遇到过众多的名人大家、英雄志士,他们或引领思想,或启迪精神……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横线上必须填写具体的名人大家、英雄志士”可知,横线上应该补充名人大家或英雄志士的名字,如《我和袁隆平相遇》《我和邓稼先相遇》《我和闻一多相遇》等等。由“我”可知,作文中应该写出这些任务对自身的影响或启迪。“相遇”不代表真正的见面,可以指在书中遇见,活在生活场景中见到与伟人相关的事物等。
二、选材构思。题目中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但根据材料的描述,本题适合写作记叙文。作文内容可以围绕在名人大家,英雄志士的事迹中感悟到的道理或优秀的精神品质,从而向他们学习,或者这些人在思想或做事上给了自己一些启迪或引领展开描述。以《我和袁隆平相遇》为例,学生可以在文章中讲述自己在报纸上看到了有关袁爷爷的报道,或是在电视中或书上看到了有关袁爷爷的新闻或文章,从中学到了袁爷爷身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刻苦钻研等优秀精神品质。
任务三:
31. 根据同学们推荐,你将作为“校园书香少年”,在“校园阅读文化节”上演讲,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问题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答案】例文:
香浸润心灵,阅读点亮青春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作为“校园书香少年”代表,与大家分享阅读的魅力。在这个充满智慧和激情的“校园阅读文化节”上,我想以“书香浸润心灵,阅读点亮青春”为题,谈谈我对阅读的热爱和感悟。
阅读,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通往智慧殿堂的桥梁。当我们翻开一本书,就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古人的智慧,有现代的思想,有历史的积淀,有未来的展望。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以跟随作者的笔触,穿越时空的隧道,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体验不同的人生百态。
书香浸润心灵,是因为阅读能够让我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当我们沉浸在书海中,烦恼和喧嚣都会被抛诸脑后。我们会在书中找到心灵的慰藉,找到前进的动力。正如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升华和净化。
阅读点亮青春,是因为书籍是我们青春的最好伴侣。青春是短暂的,但阅读可以让我们的青春更加充实和精彩。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世界的广阔和多元,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养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阅读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让我们在青春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从容。
在“校园阅读文化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向大家发出倡议:让我们一起热爱阅读,让书香成为我们校园最美的风景。让我们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让书籍成为我们心灵的食粮。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分享阅读的心得和体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我的阅读经历。有一次,我读到了一本关于环保的书籍,深受启发。我开始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并积极参与学校的环保活动。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阅读的力量和价值。它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让我懂得了责任和担当。
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共进,在阅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我们用阅读点亮青春的梦想,用书籍装点我们美好的校园。我相信,只要我们热爱阅读、坚持阅读,我们的心灵一定会变得更加丰富和美好,我们的青春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本次作文题目要求作为“校园书香少年”在“校园阅读文化节”上进行演讲,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演讲的场合和身份定位。作为“书香少年”,这暗示了演讲者应该是对阅读有深厚兴趣和独到见解的学生。题目没有具体限定演讲的主题,而是给了我们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发挥,而是应该围绕阅读的重要性、阅读对个人成长的帮助、阅读对校园文化的贡献等方面来展开。在确定写作主题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强调阅读对个人知识积累、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二是分享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情感体验、人生启示和成长变化;三是探讨阅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如培养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整体素养等。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拟定一个题目,如《阅读点亮心灵,书香浸润校园》。这个主题既体现了阅读对个人心灵的滋养,又展现了阅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接下来,我们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对阅读的深入思考和阐述,以期在演讲中引起听众的共鸣,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
二、选材构思。首先,我们可以从个人阅读经历出发,挑选那些对自己影响深远、触动心弦的作品或片段,这些真实的阅读体验能够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可以讲述某本书如何让你在困惑时找到答案,或者某个角色如何激励你勇往直前。其次,结合阅读对个人成长的帮助,我们可以搜集一些成功人士或名人的阅读故事,展示阅读如何塑造人的品格、提升人的智慧。这些案例可以为演讲增添丰富的论据,使观点更加立得住脚。再者,针对阅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我们可以搜集学校组织的阅读活动、读书节等相关信息,以及这些活动如何促进了校园文化的繁荣和学生素养的提升。这些素材能够展示阅读文化的魅力,增强演讲的实用性。最后,在构思行文时,我们可以遵循“引入—论述—总结”的逻辑结构。开头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观点引入主题,中间部分从不同角度论述阅读的重要性,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阅读的价值,并呼吁大家热爱阅读、享受阅读。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根据语境推测
岁有裘葛之遗
联系常见词语
用心一也
结合字形推测
金石可镂
迁移课内字词
万不可以兼营并骛
《昆虫记》
《海底两万里》
小甲虫是慈爱的母亲,它宁愿自己挨饿,宁愿自己受痛苦,也不愿意自己的小幼虫将来感受到一点儿痛苦!
黄蜂是①____,它们用自己的双手,使它们的窠巢更大更坚固。
海底世界的植物是那么的神奇,它们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昆虫记》
《海底两万里》
法布尔对小甲虫和黄蜂习性的观察和分析非常细致,我体会到他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昆虫记》
《海底两万里》
通过讲述一群探险者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潜入海底,探索神秘海洋世界的故事,表现了人类科学探索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九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测试卷(附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九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测试卷(附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请翻译【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