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辽宁省中考适应性训练化学试卷卷(一)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辽宁省中考适应性训练化学试卷卷(一)第1页
    2024年辽宁省中考适应性训练化学试卷卷(一)第2页
    2024年辽宁省中考适应性训练化学试卷卷(一)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辽宁省中考适应性训练化学试卷卷(一)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中考适应性训练化学试卷卷(一),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大连海产品以味道鲜美享誉全国,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词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愚公移山 B.抱薪救火 C.清风徐来 D.水落石出
    2.艾草中含有的黄铜素(C₁₅H₁₀O₂)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关于黄铜素说法正确的是( )
    A.黄铜素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B.黄铜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22
    C.黄铜素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黄铜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3.再生水是指废水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指标、可再次利用的水,净化过程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
    A.消毒 B. 沉淀 C. 吸附 D.乳化
    4.大连海产品以味道鲜美享誉全国。鱼、虾等海产品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 )
    A.维生素 B.无机盐 C.蛋白质 D.糖类
    5.如图为某品牌矿泉水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主要成分含量(mg/L)
    A. “钾”指的是元素 锶…………0.1~1.8
    B.“硅”是金属元素 偏硅酸……25~60
    C.“钠”指的是分子 钾…………2~8
    D.该矿泉水是纯净物 钠…………8~40
    6.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下列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 尼龙 B.塑料 C.涤纶 D. 合金
    7.煤和石油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两种能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煤和石油都是混合物
    B.煤和石油燃烧会产生大量污染,应该禁止使用
    C.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的合理开采
    D.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产品很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8. 云南盛产茶叶,云南某地种植茶叶的土壤pH在4.5~5.5 ,该土壤呈( )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无法确定
    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B.废旧金属回收再利用
    C.提倡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
    D.加强汽车尾气质量检测,严禁尾气不合格的车辆上路
    10. 某化工厂废水中含有NaCl、Na₂SO₄、NaNO₃,这三种盐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中,NaCl 的溶解度最小
    B. a₂℃时, NaCl和Na₂SO₄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C.与 NaNO₃相比,NaCl更适合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D. a₁℃时, 向50g水中加入60gNaNO₃固体, 可得到NaNO₃溶液质量为90g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 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道小题)
    11.(10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l.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和收集气体。
    (1)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以选用图1中的A装置,选择的依据是 ① ;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 。
    (2)可以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① ;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需要在B处连接图2中的 ② 装置(填“甲”“乙”或“丙”),导管口
    的接口连接顺序是a- ③ -b(填图2中装置导管口的字母)。
    II.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下图是硫粉、红磷、铁丝分别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3)以上三个实验的共同点有很多,从能量变化的角度,三个反应都 ① (填“吸热”或“放热”);从基本反应类型的角度,三个反应都是 ② 反应。
    (4)丙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 ;甲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② ;乙实验在观察到现象后,熄灭红磷的最佳做法是 ③ 。
    12.(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I.氢氧化钠物理性质的探究
    (1)氢氧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碱,俗名叫 ① (写出一种即可)。
    (2)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潮解,因此常用作某些气体的 ① ;取适量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图1装水的小试管中,能看到的现象是 ② ,说明 ③ 。
    II.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
    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图 2 装置喷泉实验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挤压胶头滴管,振荡,打开止水夹K ,水倒吸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溶液呈红色。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 ;
    图3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右侧容器中还缺少的一种微粒是 ② 。
    (4)能看到红色喷泉的原因是 ① 。
    Ⅲ.氢氧化钠与酸反应的探究
    兴趣小组的同学运用“数字化学”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 PH的变化情况,测定结果如图4。
    (5)图中的甲溶液是 ① ;50秒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为 ② 。
    (6)a点时,溶液中的微粒有 ① (用符号表示)。
    13. (9分)阅读科普短文, 回答下列问题。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中国政府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剧增加,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我国近年部分行业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如图所示:
    温度和pH对硼氢化钠水解半衰期(t₁₂₂)的影响

    氢气代替化石燃料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已有多种制取氢气技术,其中硼氢化钠水解制氢法有储氢量高、使用安全等优点。硼氢化钠水解的半衰期(t₁/₂)受温度和 pH 影响,根据 Kreevy等人提出的经验公式计算所得数据见上表。
    “碳捕获和碳封存”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碳封存”可从大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将其压缩液化泵入地下长期储存。海洋也“消化”了2~3倍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气候变化的速度及影响,但溶解了二氧化碳后,海水的酸性增强,会影响牡蛎、蛤蜊等贝类的外壳或骨骼的形成。
    (1) “碳中和”战略的实施能够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① ;在生活中,我们能够做到的支持“低碳”的行动有 ② (写出一点即可)。
    (2)工业大类中的细分行业中, ① 行业CO₂年排放量最多。石油化工行业中,天然气 (主要成分是CH₄)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 。
    (3)硼氢化钠水解制氢法的优点有 ① (写出一点即可);硼氢化钠水解的半衰期(t₁/₂) 受pH影响的规律是 ② 。
    (4)依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 。
    A.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B.海洋资源丰富,可吸收大量二氧化碳,且没有不良影响。
    C.“碳捕获和碳封存”都是物理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
    D.硼氢化钠水解的半衰期 (t₁v₂)变化只受温度的影响。
    (5)“碳封存”可将CO₂压缩至地下储存,其原因是 ① (从微观角度解释);海水吸收二氧化碳后酸性增强的原因是 ②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4.(11分)碱石灰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干燥剂。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一份用过的碱石灰样品,展开了科学探究活动。
    【任务一】查阅资料认识碱石灰
    资料一:制碱石灰的流程,如图甲:
    资料二: Ca(OH)₂的分解温度是580℃; NaOH 受热不分解。
    煅烧石灰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① 。上述方法制得的碱石灰中主要含有NaOH、 ② 和少量水。
    【任务二】探究用过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
    猜想假设:样品中的成分可能有下列几种:
    猜想1: Ca(OH)₂ 、NaOH
    猜想2: CaCO₃ 、Ca(OH) ₂、NaOH
    猜想3: CaCO₃ 、NaOH、Na₂CO₃
    猜想4: CaCO₃ 、Ca(OH) ₂ 、Na₂CO₃
    同学们讨论后发现,上述猜想 ① 是不正确的,理由是 ② ;
    同时,同学们又补充了猜想5: ③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 BaCl₂溶液呈中性,BaCO₃不溶于水)。
    试剂X可选用 ⑥ (填字母序号)。
    A.氯化铁溶液 B.稀盐酸 C.碳酸钠溶液
    反思评价:实验①方案不严密,理由是 ⑦ 。
    【任务三】测定该“碱石灰”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另取“碱石灰”样品10.00g,加入100.00 g水,充分搅拌、过滤后,按如图乙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记录如下表。
    结论与评价:根据数据可计算原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其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 ① 。该小组同学按上述实验规范操作,测得样品中Na₂CO₃的质量分数偏小,原因是 ②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 2.B 3.C 4.C 5.A 6.D 7.B 8.A 9.A 10. D
    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11.I. (1) ① 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
    ② 2H2O2 MnO2 2H2O + O2 ↑
    (2) ① CO2 密度比空气大 ② 乙 ③ c-d
    II.(3) ① 放热 ② 化合
    (4) ①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吸收有毒的SO2 气体,防止空气污染
    将燃烧匙深入水面下
    12. I. (1) ① 烧碱(或火碱、苛性钠)
    (2) ① 干燥剂 ② U型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 ③ 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II.(3) ①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② H2O(或水分子)
    (4)①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烧瓶中气体被消耗,压强变小,烧杯中的水被吸入烧瓶中;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显碱性,使酚酞变红,形成红色喷泉。
    III. (5)① 稀硫酸 ② 硫酸钠、硫酸
    (6) Na+ 、 SO42- 、H2O
    13. (1)① 温室效应(或全球气候变暖) ② 随手关灯(合理即可)
    (2)① 钢铁 ② 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3)① 储氢量高(使用安全等) ② pH越大,半衰期越长
    (4)① B C D
    (5)① CO2分子之间有间隔 ② CO2 + H2O = H2CO3
    14.【任务一】 ① CaCO3 高温 CaO + CO2 ↑ ② Ca(OH)2
    【任务二】 ① 4 ② Ca(OH)2 和 Na2CO3 能反应,不能同时存在
    ③ CaCO3 和 Na2CO3 ④ 溶液仍为红色 ⑤ 猜想3
    ⑥ C ⑦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可能有白色不溶物
    【活动三】 ① 9.4% ② 反应后锥形瓶中的CO2 气体没有全排出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 5g“碱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入50 g水, 充分搅拌后, 静置
    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猜想1不正确
    ②取①烧杯中上层清液少许,加入试剂X
    无明显现象
    猜想2不正确
    ③取①烧杯中上层清液少许, 滴 2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_ ⑤ _正确,
    而猜想5不正确
    ④取③变红的溶液,加入过量BaCl₂溶液
    _ ④ _
    滤渣质量
    活塞关闭时整个装置总质量
    (仪器+药品)
    打开玻璃塞和活塞,反应完成后
    整个装置总质量(仪器+药品)
    8.00 g
    442.64 g
    442.20 g

    相关试卷

    2024年辽宁省中考适应性训练化学试卷卷(一):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中考适应性训练化学试卷卷(一),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大连海产品以味道鲜美享誉全国,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辽宁省中考化学三模冲刺训练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中考化学三模冲刺训练试卷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辽宁省中考化学三模冲刺训练试卷解析版docx、2024年辽宁省中考化学三模冲刺训练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 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7+3)适应性训练化学试卷(一):

    这是一份2024 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7+3)适应性训练化学试卷(一),共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