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8页,第Ⅱ卷第9页至第10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云南地理环境独特,被誉为冬季的“天然温室”、夏季的“天然凉棚”,是我国最大的多种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下图示意云南反季节蔬菜产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I~Ⅲ区域( )
A. 有明确的边界、范围B. 区域内部的自然特征完全一致
C. 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D. 为发挥不同的区域优势而划分
2. 反季节蔬菜外运,从根本上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具有( )
A. 差异性B. 整体性C. 关联性D. 开放性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一般行政区具有明确的边界、范围,I-Ⅲ区域属于自然区域,没有明确的界线,界线具有过渡性,A错误;自然区域内部自然地理特征并非完全一致,大体上一致,具有相似性,B错误;I-Ⅲ区域都属于我国西南地区同一区域,C错误;根据图例信息,Ⅰ为高原坝地产区、Ⅱ为高海拔山地产区、Ⅲ为河谷及盆地产区,三个地区根据自然环境不同,可发挥各自优势进行反季节蔬菜种植,D正确。综上所述,故选D。
【2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反季节蔬菜指的是一般地区因热量条件限制而无法正常栽培的季节内,利用特殊的环境资源或采取保护性措施进行生产的蔬菜,而云南被称为冬季的天然温室,夏季的天然凉棚,说明云南与其他相关地区热量条件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A正确;不同区域之间也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和开放性,但反季节云菜外运并没有体现,BC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点睛】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区域一般分自然区域和行政区域,自然区域的划分则综合了地形、气候两大自然要素,而不是单一指标;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一般行政区划之类的区域是有明确界线的,自然区域没有明确界线。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下图为武汉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促进武汉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城市规模B. 农业基础C. 产业结构D. 交通运输
4. 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正确的是( )
A. 构建产业分工协作体系B. 增强中心城市集聚效应
C. 强化地方保护提升竞争力D. 依托资源振兴传统产业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从1950年到1980年主要沿河流分布,2022年的协调发展区也是主要沿河流和交通运输线分布,交通便利,且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对交通运输的要求高,D正确;城市规模不同,其在都市圈内的作用不同,但与空间结构演化关系不大,A错误;都市圈的空间结构演化与农业基础和城市产业结构无关,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构建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可以发挥各城市的优势,促进共同发展,A正确;增强中心城市集聚效应会加大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社会经济差距,B错误;强化地方保护,不利于对外交流,C错误;依托资源振兴传统产业可能造成资源紧张,不利于可持续发展,D错误。故选A。
【点睛】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都市圈作为城市化的高阶形态,已经成为承载发展要素、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空间载体,并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都市圈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的圈层经济区,随着城市空间不断扩展和经济功能外溢输出,通过各种人流、物流、经济流、信息流等方式,实现中心城市与区域的一体化。
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空间分布都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图示意1990至2020年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指数的均值变化(数值越高,集中度越高)。完成下面小题。
5. 据图判断京津冀地区1990至2020年的人口变化趋势为( )
A. 流动人口数量减少B. 由城市向乡村迁移
C. 分布呈均衡化发展D. 与经济发展趋势一致
6. 京津冀地区人口地理集中度变化可能会使河北省( )
A. 农业产值减小B. 城镇化速度放缓
C. 工业生产规模变小D. 人口老龄化速度变缓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由图中数据可知,京津冀地区人口集中度下降,人口分布呈现均衡化发展趋势,C正确;人口分布呈现均衡化发展趋势,不代表人口减少,也不代表流动人口减少,A错误;京津冀地区人口集中度减弱,不一定是人口由城市向农村转移,B错误;图中的人口集中度减弱,经济集中度增强,人口分布变化与经济变化不一致,D错误。故答案选C。
【6题详解】
人口分布呈现均衡化发展趋势,控制北京市人口规模,河北省人口有所增加,年轻劳动力增加,能够缓解人口老龄化现象,D正确;通过产业承接、人口迁移,河北省城镇人口增多,城镇化进一步发展,产业进一步发展,工业规模并不会变小,人口增加,收入上升,农业需求变化可能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但产值并不一定缩小,ABC错误。故答案选D。
【点睛】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有序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核心。而通过城市功能疏解带动人口疏解,也成为新时期以来北京市人口调控的新思路和主要手段,标志着北京市人口调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冰川稳定时期,前端的堆积物会不断垒高,形成弧形垄岗。冰川后退时,前端的垄岗会阻挡冰川融水。形成冰碛阻塞湖。溃决风险较高。M、W两湖是冰碛阻塞湖,其中W湖有一个稳定出水口。图示意M、W两湖1987-2018年的面积变化情况据此完成问题。
7. M、W两湖最可能位于山脉( )
A. 东坡B. 南坡C. 西坡D. 北坡
8. 据图可知( )
A. M湖面积的变化比W湖小B. M湖为咸水湖,W湖为淡水湖
C. M湖溃决的风险比W湖高D. 气候冷湿化导致湖泊面积变化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M、W两湖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由于两湖均属于冰碛湖,所以是冰川融水形成的,由于在冰川稳定时期前端的堆积物会不断的垒高,形成弧形垄岗,所以在图中可以判断出形成M、W两湖的冰川的前端应该向北,说明M、W两湖可能位于山脉的北坡,而且由于M、W两湖地处北半球,北坡是阴坡,更容易出现冰川与冰碛湖。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在图中可以判断出,从1987年到2018年M湖面积增大的更多,说明M湖冰川后退面积比W湖要大,A错误。由于W湖有一个稳定的出水口,所以W湖可能为淡水湖,但无法判断出M湖是淡水湖还是咸水湖,B错误。M湖由于没有一个稳定的出水口,所以比W湖更容易溃决,C正确。冰碛湖面积变大是冰川后退的结果,所以是气候温暖导致的湖泊面积变大,D错误。故选C。
【点睛】冰碛湖是冰川消融时,冰碛物堵塞河道或冰川谷形成湖盆,积水而成的湖。
“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近年来,重庆市万州区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推动“产村景”融合发展,更好赋能乡村振兴。下图示意该模式中“产、村、景”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 )
A. 生态环境建设B. 乡村旅游开发C. 电子商务推广D. 培育乡村产业
10. 该模式的突出优势在于( )
A. 协调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均衡发展B. 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C. 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深度融合D. 推动传统村落服务业逐渐向周边城镇转移
【答案】9. B 10. C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产、村、景”各要素融合主要途径是通过乡村营造乡土景观、提供空间资源,协调乡村产业结构,提供特色景观资源,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故“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乡村旅游开发,实现“产、村、景"各要素融合,从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B正确;生态环境建设是乡村发展的基础、培育乡村产业只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AD与题意不符;电子商务推广仅仅是种宣传手段及农产品等销售模式的增加,C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该模式的特色在于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融合,C正确;该发展模式强调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不完全是均衡发展,A错误;推动城镇服务业逐渐向周边传统村落转移、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属于传统的发展模式特征,BD错误。故选C。
【点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及农产品市场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创新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
“引汉济渭”工程横穿秦岭屏障,将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调水到黄河最大支流渭河,以补充关中地区的水量。2022年2月22日,“引汉济渭”输水隧洞全线贯通(图)。自此,一江清水入关中,润泽古都惠三秦。完成下面小题。
11. 与渭河相比,汉江( )
A. 含沙量大B. 汛期长C. 结冰期长D. 流量季节变化大
12. “引汉济渭”水利工程有利于( )
①缓解西安等城市的用水紧张②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③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④极大提高渭河的航运效率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答案】11. B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结合材料图文和所学知识,渭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含沙量更大,A错误;汉江位于秦岭以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流量更大,无冰期,汛期更长,B正确,C错误;汉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渭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与渭河相比,汉江雨季长,汛期长,流量季节变化较小,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结合材料图文和所学知识,“引汉济渭”工程使渭河下游水量增大,缓解西安地区水资源短缺,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①③正确;汉江为水资源调出地,不能缓解旱涝灾害,②错误;“引汉济渭”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渭河的通航能力,但不能极大提高渭河的航运效率,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水文特征主要包含径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元素。
四川遂宁矮晚柚因果粒成熟晚、树型矮小而得名。矮晚柚具有皮薄香甜等特点。2021年2月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互认产品,“中国味道”通过中欧班列走向了世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遂宁矮晚柚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互认产品后在欧洲市场销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A. 产品质量提升B. 交通条件改善C. 产品知名度提高D.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14. 遂宁矮晚柚果粒成熟晚、树型矮小,有利于( )
A. 提高种植效益B. 增强抗虫害能力C. 提高土壤肥力D. 方便管理和采摘
15. 相比海运,遂宁矮晚柚通过中欧班列走向欧洲,有利于( )
A. 降低运输成本B. 保障产品品质C. 提升品牌形象D. 提高保鲜冷藏技术
【答案】13. C 14. A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互认产品说明遂宁矮晚柚质量较好,并不能提升其质量,A错误;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互认产品可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进而扩大其在欧洲市场的销量,C正确;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互认产品并不能改善交通条件,B错误;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互认产品是国家政策支持的结果,同时提高了知名度,但市场的接受最终取决于质量、知名度,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相比其他柚产品,遂宁矮晚柚生长周期更长,吸收土壤养分时间更长,不能提高土壤肥力,C错误;植株矮小,与其抗病虫害能力关联不强,果粒成熟晚与其抗病虫害能力相关联,B错误;植株矮小,便于适当密植,方便管理和采摘;果粒成熟晚便于错时上市,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A正确;果粒成熟晚,增加了种植地区的气温要求,增加了管理难度,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相比海运,遂宁矮晚柚通过中欧班列走向欧洲,没有提高保鲜冷藏技术,D错误;中欧班列比海运运输成本更高,A错误;遂宁矮晚柚通过中欧班列走向欧洲对提升品牌形象影响不大,C错误;将会使晚柚更快抵达市场,增强时效性,保鲜度更高,产品品质更好,B正确。故选B。
【点睛】矮晚柚,矮晚柚系台湾晚白柚的芽变品种。特点是矮化、晚熟、丰产、口感好、在春节前后成熟,鲜果可挂在树上到“五一节”左右采摘都可以,实现了反季节销售,有天然水果罐头的美誉。
格陵兰岛有85%的面积属于冰区,形成全球第二大冰盖。近年来,冰盖表层融池(冰融化后,流水汇聚成的水池)数量逐渐增多。研究表明,冰尘(散落于冰盖上的黑色粉尘)较多的区域,更易形成融池。下图为冰盖表层局部区域融池分布(甲)和融池剖面结构(乙)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冰尘较多的区域更易形成融池,主要是因为( )
A. 地面反射率增强B. 大气散射力增强
C. 地面吸热力增强D. 大气逆辐射增强
17. 形成图示区域融池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冰盖边缘( )
A. 冰面坡度大B. 冰盖厚度小C. 海拔较低D. 暖流作用强
18. 融池增多可能( )
A. 出现冰山数量增多B. 改变全球大洋环流
C. 减缓冰盖消退速度D. 扩大格陵兰岛面积
【答案】16. C 17. C 18. A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冰尘是散落于冰盖上的黑色粉尘,相对于白色的冰盖而言,冰尘更容易吸收太阳辐射,使该处地面的吸热力增强,地温升高,使冰川更易消融,形成融池,C正确;冰尘较多的地区,地面反射率降低,A错误;冰尘较多的区域易形成融池与,大气散射和大气逆辐射关系不大,B、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冰盖边缘区域融池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在于冰盖边缘的海拔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更容易促进冰川融化,形成融池,C正确;冰面坡度大不利于积水不利于融池的形成,A错误;冰盖边缘地区相比于内部地区,冰层厚度更小,冰层融化后易导致基岩裸露,形成无冰盖区,不会使融池数量增多,B错误;融池的形成与暖流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融池形成后,水分会向基岩下渗,促进冰下河的发育,冰盖消退速度加快,导致冰川上部崩塌,易形成大量冰山,A正确,C错误;融池增多对全球大洋环流影响不大,B错误;融池增多会导致格陵兰岛的淡水储量减少,但并不会扩大格陵兰岛的面积,D错误。故选A。
【点睛】融池水沿冰裂隙下渗,冰川内部的裂隙扩大;融水对冰川底部形成润滑,降低了冰盖边缘的稳定性;冰川底部被融蚀,冰盖边缘崩解。
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与“二调”数据相比,被称为“天府粮仓”的成都平原耕地面积10年时间减少了40%。2022年10月22日,四川人民政府提出了“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的目标,确保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达到这一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成都平原缓解耕地面积减少最快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大力开发宜农荒地
B. 鼓励回乡创业,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C.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管,防止耕地非粮化
D. 完善补偿机制,将成片苗木基地恢复为耕地
20. 下列关于“藏粮于技”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
B. 提高育种技术水平,确保种业自主可控
C. 加快粮食流通,提高运输效益
D. 实施精准施肥,提高粮食产量
【答案】19. D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大力开发宜农荒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但速度较慢,并不是缓解现有耕地面积减少最快的措施,且成都平原宜农荒地少,排除A;鼓励回乡创业,并没有说明从事什么产业,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并没有说明一定增加了耕地,排除B;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管,防止耕地非农化,虽然能缓解耕地面积的减少,但效率较低,排除C;完善补偿机制,调动农民积极性,将成片耕地改成的苗木基地恢复为耕地,能最快缓解耕地的减少,D正确。故选D。
【20题详解】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是完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并非技术水平,排除A,“藏粮于技”即依靠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提高育种技术水平,利于培育出优良品种,通过确保种业自主可控,把握粮食种业的自主权,B正确;加快粮食流通,提高运输效益,并不能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排除C;精准施肥,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成本,减少对土地影响,但不一定能提高产量,排除D。故选B。
【点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治理措施可以结合我国国情回答,答之合理即可得分。措施:我国用法律制定耕地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划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红线,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 建设占用多少基本农田,就要补充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做到占补平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如对耕地重金属污染进行治理,加强水土保持,保障土壤肥力;实施高效节水,调节水土配置平衡。
按照“多用水多负担”的原则,2022年北京市居民实行阶梯水价,分别为每立方米5元、7元和9元三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目前,影响北京市水资源安全的问题是( )
A. 河流频繁改道B. 生产用水被严重污染C. 人均水资源少D. 居民饮用水供应困难
22. 下列能够提高北京市水资源利用率的措施有( )
①雨水回收②污水利用③南水北调④迁出耗水工业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21. C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目前,北京市的水资源安全主要表现在人均水资源少,C正确;北京市内无大河,不可能发生河流频繁改道现象,A错误;北京市内环境较好,加上环境保护政策执行严格,生产用水不可能被严重污染,居民饮用水供应能够得到满足,B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雨水回收、污水利用都可以提高北京市水资源利用率,①②正确;南水北调是“开源”,③错误;迁出耗水工业是依据实际减少耗水的做法,不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措施,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应对缺水的治理措施:合理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人工增雨,海水淡化;发展节水农业;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
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粮食和储备局通过网络公开竞价方式向国内市场投放了第一批国家储备共计10万吨有色金属。8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方案》鼓励企业积极拓展初级产品进口。下图示意国家储备的功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有色金属加工主要考虑( )
A. 丰富的原料B. 廉价劳动力C. 充足的能源D. 广阔的市场
24. 此次将国家储备的有色金属投放国内市场的主要目的是( )
A. 稳定价格B. 获取利润C. 鼓励消费D. 应对急需
25. 我国鼓励企业积极拓展初级产品进口可以( )
①保障资源安全②提升产品质量③降低能源消耗④减轻环境污染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23. C 24. A 25. C
【解析】
【分析】
【2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有色金属加工属于动力指向性工业,所以有色金属加工主要考虑充足的能源,C正确;原料指向性工业主要考虑原料,劳动力指向性工业主要考虑廉价劳动力,市场指向性工业主要考虑市场,AB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根据材料“通过网络公开竞价方式向国内市场投放了第一批国家储备共计10万吨有色金属”分析可知,此次将国家储备的有色金属投放国内市场主要目的是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稳定价格,A正确;据图可知,获取利润和鼓励消费不是国家储备的功能,应对急需虽是国家储备的功能,但却不是这次国家储备投放的主要目的,BC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进口初级产品对提升产品质量没有影响,提升产品质量关键是技术投入,②错误。进品各种资源有利保障国家的资源安全,①正确;进口初级产品,可以省去初级产品加工的环节,可以起到节约能源,减轻环境污染的作用,③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1、自然因素,分为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两类,是影响工业生产发展与布局的物质基础和重要的外部条件。前者包括矿产、土地、水与生物资源等;后者主要有工程与水文地质、地形、气候、陆地水文、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条件等。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地区已有的经济基础与经济发展水平、运输条件、劳动力条件、市场消费因素、经济管理体制、区域政策、价格及税收制度等。对工业布局,特别是工业企业选择最优区位有着重要作用。3、生产技术因素,包括生产工具(设备)和与它相适应的工艺流程与方法,以及劳动者掌握生产工具的技能,三者相辅相成。
当前,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衰退,远洋捕捞徘徊不前,近海养殖遭遇瓶颈。“海洋牧场”的概念近些年逐渐被大家所熟知。下图为海洋牧场概念示意图。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26. 实现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需首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政策支持B. 科学技术C. 市场需求D. 环境承载力
27. 相比“靠天吃饭”的传统捕捞业,现代化海洋牧场( )
A. 对原生海洋环境的依赖程度更高B. 有效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C. 减轻海洋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安全D. 水产品多元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答案】26. D 27. B
【解析】
【26题详解】
建设海洋牧场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作为渔业生产基础的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增长。要保证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增长,前提必须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如果超过环境承载力,会导致生态遭到破坏,产量减少,便不能保证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增长,D正确;所以政策支持、 科学技术与市场需求都不是实现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需首要考虑的因素, ABC错误。故选D。
【27题详解】
读图可知,现代海洋牧场是产业结构多元化的发展,而传统捕捞业主要依赖海洋进行捕捞业,对原生海洋环境的依赖程度更高,A错误;海洋牧场包括增养殖业,海水养殖,渔场工程,海水捕捞,有效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B正确;现代化海洋牧场对减轻海洋自然灾害无影响,C错误;不能实现水产品多元化,但可以使水产品增殖,D错误;故选B。
【点睛】海洋牧场的目的:一是为 了提高某些经济品种的产量或整个海域的鱼类产量,以确保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的增长。二是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重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生态渔业。
2023年3月26日,我国第一座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从广东珠海启航,将安装于海南文昌附近海上油田海域。“海油观澜号”由浮式基础和风机组成(图),所发电力通过海缆接入油田电网用于油气生产。完成下面小题。
28. “海油观澜号”风机设计时需着重考虑应对( )
A. 极端大风天气B. 海底高压环境C. 海水腐蚀性强D. 海水运动多变
29. 风电平台应用于海上油气生产,有利于( )
A. 降低风力发电成本B. 提高油气利用效率
C. 减少化石能源投入D. 减少生产电力需求
【答案】28. A 29. C
【解析】
【28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海油观澜号”由浮式基础和风机组成,风机处在浮式基础之上,受海上极端大风天气影响,易被大风吹断,造成损毁等,A正确;风机处在浮式基础之上,不受海底高压、海水腐蚀、海水运动的影响,BCD错误。故选A。
【29题详解】
风电平台应用于海上油气生产,能够将所发电力通过海缆接入油田电网用于油气生产,能够减少化石能源投入,C正确;风力发电成本并未降低,且需要考虑极端大风天气,A错误;建设风电平台,并不会提高油气利用效率、减少生产电力需求,BD错误。故选C。
【点睛】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是一种没有公害的能源,利用风力发电非常环保,且能够产生的电能非常巨大,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重视风力发电。
2023年6月我国首个海上碳封存示范工程在南海正式投用。海上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被捕获、分离、压缩,并通过回注井被注入海底地层,实现稳定封存,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发展海上碳封存首先应( )
A. 勘探海底地质B. 测量海底深度C. 统计碳捕集量D. 预测海面风浪
31. 与陆上相比,海上碳封存具有的特点有( )
①建设成本低 ②安全性更高 ③选址难度大 ④封存规模大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
32. 我国大力发展应用碳封存技术,其意义在于( )
A. 减少二氧化碳总量B. 解决全球变暖问题C. 降低酸雨危害程度D.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答案】30. A 31. D 32. D
【解析】
【30题详解】
海域碳封存是指将海底捕集的二氧化碳送至海底深处,并封存在海底储存层中。海底储存层应具备的条件有:储存层的岩石应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储存层应具备一定的厚度,储存层的底部应具备一定的压力,储存层应具备一定的温度,储存层应具备一定的储存空间。因此,发展海域碳封存首先应勘探海底的地质条件,A正确、B错误;统计碳捕集量应在封存之后,C错误;海面风浪与海底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31题详解】
海洋碳封存技术较为先进,需要的设备造价较高,因此建设成本相对较高,设施维护更难,①错误;与陆地封存相比,将碳封存到海洋,更不容易被释放出来,所以海洋碳封存封存环境更稳定,安全性更高,②正确;海上碳封存不用占用陆地空间,选址难度较小,封存规模大,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D。
【32题详解】
我国大力发展应用碳封存技术并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总量,A错误;我国大力发展应用碳封存技术,可以缓解但不能解决全球变暖问题,B错误;酸雨与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有关,碳封存技术并不能降低酸雨危害程度,C错误;碳封存技术可以将碳从大气中封存起来,从而减缓温室效应的产生,主要是为了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D正确。故选D。
【点睛】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其理论碳储量比陆地和大气碳库高出数倍,因此利用海洋封存二氧化碳是改变气候变化的有效方式。通过海一气交换的自然过程,海洋域碳封存潜力巨大,二氧化碳进入海洋后,可在深海水体中停留成百上千年,海底沉积物中的贮存时间甚至可长达上百万年。对人类生活影响小,与陆地封存相比,海底封存具有不占用土地、对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影响风险小等优势,将是我国实现碳中和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等高距均为2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 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是( )
A. 80mB. 100m
C. 120mD. 140m
34. 图中河流流向大致是( )
A. 东南流向西北B. 东北流向西南
C. 西南流向东北D. 西北流向东南
35. 图示河流岸边P处的居民观察日出最佳的时间(地方时)最可能为( )
A. 春分前后6时左右B. 夏至前后5时左右
C. 秋分前后7时左右D. 冬至前后7时左右
【答案】33. B 34. D 35. D
【解析】
【分析】
【33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水域地势低,再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关系知道p处下边等高线数值最低,由等高距可知p处下边等高线数值为280米,那么图中河流最低处高度应介于260米-----280米;观察图中等高线可知,左上角的山峰最高,海拔高度大于360米小于380米;因此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应是介于80米------120米,故B对,A、C、D错误。
【34题详解】
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突出方向相反的原理,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河流流向是从西北流向东南,因此A、B、C错误,D对。
【35题详解】
根据上题可知,p处河谷东南低,P处的居民观察日出,太阳在东南方向最好,我国南方冬至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日出东南,北半球晚于6点日出,因此P处的居民观察日出最佳的时间(地方时)冬至前后7时左右,D对。我国南方夏至前后5时左右太阳在东北方位,图中东北方向有山峰阻挡,因此看不见,B错;春分前后6时左右太阳在正东方位,图中东北方向山地的山脊是东南方向,阻挡了太阳光,看不见,A错;秋分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6点左右已日出了,C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日出日落方位的关系: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极昼区除外;直射点在赤道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极昼区除外。
下图示意2019年10月5日10时我国东南沿海天气形势,图中L地位于气压中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6. 此时,图中( )①M地受低压槽控制②甲、乙两地可能风速相同③L地盛行下沉气流④丙、丁两地可能气温相同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37. 此时,丁地的天气特征可能是( )
A. 狂风暴雨,气温降低B. 连续阴雨,气温升高C. 风和日丽,气压降低D. 天气转晴,气压升高
【答案】36. A 37. C
【解析】
【36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L代表气压中心,两侧有锋面(“左冷右暖") ,应是锋面气旋天气系统,故L代表低气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故③错误; M地位于锋面气旋的右侧锋线上,应位于低压槽,暖锋附近,故①正确;丙位于暖锋锋前,受冷气团控制,丁位于暖锋锋后,受暖气团控制,因此丙丁气温,不相同,故④错误;甲乙位于冷锋附近,风速可能相同故②正确,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选A。
【37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丁此时位于暖锋锋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风和日丽,故C选项正确。故选C。
【点睛】
锋面气旋: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锋面气旋东侧的低压槽处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处形成冷锋,也可记作“左冷右暖”(要求会画锋面气旋图,标明锋面的位置以及雨区)
图示意日本北海道岛及周边地区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 北海道岛的主要植被类型是( )
A. 亚寒带针叶林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温带落叶阔叶林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39. 北海道岛东部海域为航行高风险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多海雾B. 多冰山C. 多火山D. 多海啸
40. 影响北海道岛降水空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地形B. 大气环流、地形
C. 大气环流、洋流D. 海陆位置、洋流
【答案】38. C 39. A 40. B
【解析】
【38题详解】
结合材料读图可知,北海道岛的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结合自然带的相关知识,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温带落叶阔叶林,C正确;亚寒带针叶林对应的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A错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应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九州岛、本州岛中南部及四国岛,B错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对应是地中海气候,日本没有地中海气候,D错误;故选C。
39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北海道东部海域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的交汇处,多大雾天气,能见度低,A正确;该区域纬度相对较低,漂浮的冰山较少,海面冰山漂浮对该区域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地震多,海啸频繁,对航行有危害,但地震、海啸、火山活动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不是影响日常航行的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A。
【40题详解】
结合材料,北海道岛中间地势高,当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北海道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多,冬季盛行西北风,北海道西北部沿海降水多,因此影响北海道岛降水的空间差异的原因是大气环流和地形,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北海道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月,-4~-10℃;8月,18~20℃。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12月至次年3月有积雪,最深达4米。夏季东南岸多海雾,冬季北岸和东岸有流冰。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二、综合题
4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下水长流,地上渴死牛”是广西北部地区流传甚广的一句民谣,形象地道出了喀斯特地貌区容易导致干旱的缺点。如图示意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山峰和河流的分布。
(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分析广西北部地区“地下水长流,地上渴死牛”的成因。
(3)调查发现,1000米左右的山区是长寿者集中区,大高加索山区、安第斯山区和我国广西山区,都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区。请从地形对人体和其他地理要素影响的角度,分析广西山区居民长寿的原因。
【答案】(1)本区以高原、山地为主;西北高,东南低;喀斯特地貌广布。
(2)山区面积广,地势起伏大,土层浅薄,不利于地表水保存;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多断层裂隙,下渗性强;流水溶蚀导致地下溶洞、暗河发育显著。
(3)山坡地形,长年健步出行和劳作,强健心脏和体魄;广西山区无酷暑严寒,气温适宜;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气压适中;山区林木茂盛,空气清新且负氧离子浓度高;山泉水无污染,矿物质营养元素丰富,利于身体健康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广西的区域图为材料,涉及地形特征、喀斯特地貌以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考察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察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简述区域的地形特征一般从地形种类、分布、地势起伏、特殊地貌等几个方面总结。由于该地位于广西北部云贵高原东部及图中山脉分布较多分析,本区以高原、山地为主;从图中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确定西北高,东南低;从当地地下水丰富、地表水贫乏分析得出喀斯特地貌广布。
【小问2详解】
分析广西北部地区“地下水长流,地上渴死牛”的成因,要结合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分析:山区面积广,地势起伏大,土层浅薄,土壤蓄水量有限,不利于地表水保存;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多断层裂隙,流水溶蚀导致地下溶洞、暗河发育显著,地表水下渗性强。
【小问3详解】
地形因素:山坡地形,长年健步出行和劳作,强健心脏和体魄;山区林木茂盛,空气清新且负氧离子浓度高;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气压适中;山泉水处于河流上游,无污染,矿物质营养元素丰富,利于身体健康。气候:广西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山区地势高,无酷暑严寒,气温适宜等。
4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根据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到2050年,全球夏季将更干燥,冬季将更潮湿多雨,极端天气现象更多。随着全球气候继续变暖,预计德国到2100年的气温将比目前升高2~4℃。
材料二:图为可怕的全球变暖图。
(1)根据材料二,指出全球变暖将给大洋洲带来的严重后果并分析形成原因。
(2)简要分析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3)请写出几个推行“低碳经济”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后果: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
原因:全球变暖(海水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2)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有可能提高部分地区农作物产量,如高纬度地区。
不利影响:蒸发增加,而加重干旱缺水程度,使部分地区农业减产,如低纬度地区。
(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或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或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或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全球变暖相关图文为背景材料,涉及全球变暖的后果及其形成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解决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材料二可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水热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及岛屿,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
【小问2详解】
全球变暖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影响不同,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有利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高纬度地区有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不利影响:对低纬度地区来说,全球气候变暖使蒸发增加而加重干旱缺水程度,使农业减产。
【小问3详解】
结合已学知识,推行“低碳经济”可采取的措施主要从资源的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和增加二氧化碳吸收等方面分析。主要包括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或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或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或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方面。
43. 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____功能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
(2)现拟在ABCD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物流中心,最佳选址是____地,理由是____;____。
(3)从环境角度考虑,化学工业布局在E处的合理性体现在____、____。
(4)目前该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请你为缓解该问题提出两个合理的建议:____、____等。
【答案】(1)文教 (2) ①. A ②. 地处郊外,地价便宜 ③. 邻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3) ①. 位于城区河流下游 ②. 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向
(4) ①. 建设卫星城 ②.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优先发展城市公交、错时错峰上班(上下学)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功能区的布局、大型批发市场、化学工业布局、高级住宅区布局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在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教区中,只有文教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
【小问2详解】
大型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大,A地处郊外,地价便宜,且邻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是最佳选址。B、C位于城区内部,城区内部用地紧张,且地价较高,D占用耕地,且交通不便,都不适宜建立大型批发市场。
【小问3详解】
化学工业会污染空气和水源,E处位于城区河流下游,化学工业布局在此地可以减少对河流的污染。根据风向频率图可知,该地的最小风频为东北风,E处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向,可以减少化学工业对城区的空气污染。
【小问4详解】
面对交通拥堵现象,可以通过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市的职能和人口、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优先发展城市公交、错时错峰上班(上下学)等措施来缓解。
/
气团方向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降水区域
天气实例
冷锋
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
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阴天、下雨、刮风、降温
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锋后(窄)
北方夏季暴雨、寒潮、沙尘暴
暖锋
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多为连续性降水
气温升高,天气晴朗
锋前(宽)
一场春雨一场暖
/
气压中心
水平气流
垂直气流
天气状况
天气实例
气旋
低气压(L)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上升
多阴雨天气
夏季南沿海的台风
反气旋
高气压(H)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下沉
多晴朗干燥
长江流域七八月份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