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省中考统考语文模拟卷(二)(湖南卷)2024年新中考地区语文适应性考试模拟卷(新中考地区适用)(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新省中考统考语文模拟卷(二)(湖北卷)2024年新中考地区语文适应性考试模拟卷(新中考地区适用)(原卷版) 试卷 0 次下载
- 新省中考统考语文模拟卷(二)(湖南卷)2024年新中考地区语文适应性考试模拟卷(新中考地区适用)(原卷版) 试卷 1 次下载
- 新省中考统考语文模拟卷(二)(辽宁卷)2024年新中考地区语文适应性考试模拟卷(新中考地区适用)(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新省中考统考语文模拟卷(二)(湖南长沙卷)2024年新中考地区语文适应性考试模拟卷(新中考地区适用)(原卷版) 试卷 0 次下载
新省中考统考语文模拟卷(二)(湖北卷)2024年新中考地区语文适应性考试模拟卷(新中考地区适用)(解析版)
展开(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本题3分)小语的学习从朗读开始,请你选出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 )
A.小语注意到多音字的读音,她这样读: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nià)炕”那种迹近恐吓(hè)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kān)里点起烛来。
B.小语希望读出对祖国深沉的爱意,她这样处理节奏: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C.小语希望读出沉重和哀伤,她这样处理句子的停连(“∨”表示停顿;“∧”表示连接):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D.小语希望读出面对美好春景,内心的喜悦之情,她这样处理重音: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和字音。
B.“常含泪水”是动宾结构,在句子里做谓语和宾语,它们之间不能断开;“因为”是连词,“我对这土地”在句子里做主语,因此“因为”和“我对这土地”之间要断开;“爱得深沉”在句子里做补语,因此“爱得”和“深沉”之间不能断开;因此正确的节奏划分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故选B。
2.(本题2分)第二组同学写了个“贵”字,邀请你加上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A.( )不成军 B.振聋发( ) C.桃李之( ) D.无穷( )也
【答案】 溃 聩 馈 匮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溃不成军: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队伍,形容打仗败得无法收拾。
B.振聋发聩:意思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C.桃李之馈:原指互赠礼品,后引申指送礼,贿赂。
D.无穷匮也:没有穷尽。
3.(本题2分)汉字中大部分为形声字,用部首或偏旁分类,配以声符。请根据下面汉字的形符推断这类汉字的意义和哪类事物相关。
①晴、晖、曦、晦: ② 茱、葵、藤、蒲:
【答案】 和太阳(天气)有关; 和草木(植物)有关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的构造特点。
(1)“晴、晖、曦、晦”四个字都是形声字,且都是“日”字旁,与“天气”有关,“晴”,晴天,“晖”,日光;“曦”,太阳;“晦”,阴暗,都和太阳、天气有关系。
(2)“茱、葵、藤、蒲” 四个字都是形声字,且都是“木”字旁,与“植物”有关,“茱”,茱萸,“葵”,向日葵;“藤”,藤萝,“蒲”,蒲公英,都和草木有关系。
4.(本题3分)小丽在报刊杂志上发现下列句子有词语使用不当,请你帮他找出来并修改。
①某文学杂志写道:人类拥有的白蚁个数人均约50万头,的确是一个耸人听闻的数字。
②某报刊文章写道:对于那些执迷不悟的人,除了惩戒,还要怂恿他们走上正途。
③某学生文章写道: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充沛着可贵的工作热情。
【答案】①“耸人听闻”应改为“骇人听闻”。②“怂恿”应该为“引导”。③“充沛”应该为“充满”。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①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这里的数字是经过统计得出的,是事实,应使用“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②怂恿:从旁劝说鼓动别人去做(某事),多含贬义。这里指要指引他们走上正途,不含贬义,应使用“引导”。
③充沛:充足,为形容词。这里应使用动词,与“工作热情”搭配,应使用“充满”。
5.(本题2分)“文字撰写组”想请班主任为班史写序言,他们拟写了邀请语,主编发现有语病,请你修改。
X老师,您好!三年时光悄然流逝,丰富多彩的初中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为了留住这些美好,我们编制了一本班史,想请您给我们写序言。我首当其冲的来了,希望您能给我面子。
(1)“首当其冲”用词不当,可改为:
(2)“希望您能给我面子”用语不妥,可改为:
【答案】 示例:毛遂自荐、一马当先、自告奋勇等。 示例:希望您能满足我们全班同学这个愿望。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1)“首当其冲”用词不当,因为这个词原意是“处于首先受到攻击或压力的地位”,在此语境中并不适用。我们可以将其改为“率先”或“第一个”,以表达主编是第一个来邀请班主任写序言的人。所以,修改后的句子为:“我率先(或‘第一个’)来了,希望您能给我写序言。”
(2)“希望您能给我面子”用语不妥,因为它听起来像是在请求对方看在“面子”的份上做事,这种表述在正式的邀请中不太合适。可以改为更为正式和尊重的措辞,如“希望您能赏光为这本班史撰写序言”。因此,修改后的句子为:“希望您能赏光为这本班史撰写序言。”
6.(本题8分)小语发起了“诗文赠离别”活动,请你参与辑录,将相应的诗句写到横线上。
劝慰朋友:海内存知己, 。(《杜少府之任蜀州》)
祝愿朋友: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
激励朋友: ,一览众山小。(《望岳》)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
期盼朋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先天下之忧而忧, 。(《岳阳楼记》)
【答案】 天涯若比邻 千里共婵娟 会当临绝顶 山重水复疑无路 直挂云帆济沧海 濯清涟而不妖 留取丹心照汗青 后天下之乐而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涯、婵、疑、濯、涟。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本题4分)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7.(2分)【甲】诗借“杨花”“① ”“明月”等意象营造出清冷的意境,【乙】诗借“杨花”“风笛”“② 等意象营造出凄凉的意境,所以两诗配图都选用冷色调。
8.(2分)为更好地表现画中人物,请结合诗歌内容,对两诗中的“我”的情感加以品析。
【答案】7. 子规 离亭 8.两诗都表现了“愁”情。甲诗描绘了杨花落子规啼的清冷图景,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友人的牵挂;乙诗中“君向潇湘我向秦”,借地名表达了诗人离别友人时的孤独与惆怅。
【分析】7.本题考查古诗意象。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在【甲】诗中,“杨花”漂泊不定,“子规”叫声哀婉,“明月”则寄托着思念,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清冷的意境,与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担忧相呼应。
在【乙】诗中,“杨花”飘零、“风笛”哀怨、“离亭”象征着分别,这些意象烘托出凄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和悲伤。
8.本题考查对古诗情感的把握。
【甲】诗中,“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飘落,子规哀啼,营造出凄凉的氛围,“我”听闻友人被贬,心中忧愁;“闻道龙标过五溪”,表达出“我”得知友人要去往遥远且艰难的地方,更加担忧他的安危;“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我”将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陪伴友人一路前行,体现了“我”对友人的思念和深情厚谊。
【乙】诗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在扬子江边,杨柳依依,杨花飞舞,这让即将于渡江分别的“我”和友人倍感忧愁;“数声风笛离亭晚”,傍晚时分,离亭边传来声声风笛,更增添了分别的凄凉之感,“我”心中充满了不舍与难过;“君向潇湘我向秦”,两人即将各奔东西,“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伤感,也对与友人的离别深感无奈。
(二)、(本题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A)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①自余为僇人①,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B),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②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茂,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②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③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C)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释】①僭人:通“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②垤:蚁封,即蚂蚁洞边的小土堆。③培塿:小土堆。
9.(2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0.(3分)请将“乎”“以”“者”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B( ) C(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4处)。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12.(2分)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3.(2分)请从乙文中摘录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出西山超凡脱俗的神韵的句子。
14.(3分)明代文学家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请结合甲文具体语句,体会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
【答案】9.(1)冷冽(2)像狗的牙齿那样(3)慢步缓行的样子(4)沿着 10. 以 者 乎 11.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1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3.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14.①文笔精炼“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②绘景生动(善用修辞)“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斗折蛇行”;③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潭水格外清凉。结合字形,“洌”左右结构汉字,冽:冷冽;
②句意为: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结合“不可知其源”可知,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③句意为:就慢慢地行走。联系成语“施施而行”译为走路缓慢。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
④句意为:沿着染溪。结合《桃花源记》的“缘溪行”可知,缘:沿着。
10.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首先明确:“乎”,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相同;也可表示选择的疑问,跟“呢”相同;也可作为文言叹词,相当于“啊”;“以”,连词,表示因为;“者”,代词,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A.“以其境过其清”句意: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用“以”恰当;
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句意: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用“以”恰当;
C.“游于是乎始”句意: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用“乎”恰当,文言叹词,相当于“啊”。
1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句意为: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其中“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结构相同,句子结构完整,其后应分别断开,“幽泉怪石”与“无远不到”主语不一致,中间应断开。故停顿节奏为: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1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重点词语:西南:向西南方向;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和表现手法。
阅读【乙】文,结合题干要求找出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的句子可定位至“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一句,“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的意思是(西山的)高大渺远与天地间的浩瀚大气一样,永无边际;(西山的)广阔无边可与天地自然结友交游,永无尽期。其中作者通过虚写天地间的浩瀚大气进而实写西山高大渺远、广阔无边等特点,表现出西山超凡脱俗的神韵,表达了作者对高大渺远、广阔无边的西山的喜爱之情。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写作手法的分析。
阅读【甲】文分析,根据第②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可知,作者通过对潭中鱼儿“可百许头”“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描绘,以游鱼数量和其活动清晰可见从侧面衬托出潭水的清澈,表达作者置身小石潭的愉悦心情;根据第①段“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第②段“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可知,作者运用精炼的文笔,生动地描绘了小石潭及其周围的种种景物,营造出生机焕然的景物特点;根据第①段“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第②段“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第④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知,作者的心情是从“心乐之”转而“悄怆幽邃”,也就是初见小石潭美景时的愉悦快乐转向忧伤惆怅,这是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因为被贬谪而孤寂、凄凉的心情。
【点睛】参考译文:
【甲】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我的)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就题字离去。
【乙】
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这里,常常忧惧不安。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和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清幽的泉水,奇形怪状的石头,没有(因为)远而不到的,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喝的大醉。喝醉后便进一步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那里。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和奇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指点西山并感到它的奇特。我于是命令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杂乱丛生的我的衽席下。它高处之下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像是蚁穴外隆起的小土白水相互萦绕,远处与天边交会,从四面望去,浑然一体。这样以后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西山的)高大渺远与天地间的浩瀚大气一样,永无边际;(西山的)广阔无边可与天地自然结友交游,永无尽期。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三)(本题7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撕伞学”是个啥?
①最近,有人在撕一种很新的东西——“伞”。这里的“伞”并不是雨伞或者太阳伞,而是指代某种你以为有用的“保护伞”。据说它起源于一位“00后”教师的网络视频分享:为了防止学生默写作弊,她让每个人把自己的书本放在课桌旁的地上,杜绝学生照抄的可能。想必这位“00后”老师熟知学生时代的作弊手段,所以轮到自己为人师时,也就一点儿不心慈手软,干脆利落地“撕掉”学生一切蒙混过关的招数。网友看完,纷纷评价这招太绝了,“00后”老师开始“撕伞”了。
②“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要给别人撑把伞”变成了“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要把别人的伞也撕烂”,“撕伞学”由此诞生,甚至还衍生出了一套育儿领域的“父母撕伞指南”,专治自家“熊孩子”。
③看到“撕伞指南”的我惊觉,原来自己早已是此界老手。孩子在商店里哭闹打滚不肯走?如果是祖辈带着,这时候肯定就被拿捏了,要啥有啥,最差也是当场满足,回家再一顿臭骂。至于我,我才不在乎路人侧目,爱哭你就哭,理你算我输!我也一屁股坐到地上,一边饶有兴致地观察孩子,一边絮絮叨叨地问:“你累不累?要不咱们再躺会儿,反正电影院也快关门了。哎哟,地上有个虫,快看它爬过来了……”孩子熬夜不睡觉?不要紧,让他熬,想看啥动画片?没问题,今天熬夜也必须看完,不准快进,必须1.0倍速看。要负责任,说到做到。快看!不准走神!我还得拍照发朋友圈,他们晒娃熬夜学习,我晒娃熬夜看片!
④这些“撕伞小妙招”,有个朋友比我更精通。前段时间,她的儿子到了叛逆青春期,要学“时髦精”穿鼻环。她不仅不反对,反而当着儿子同学的面大张旗鼓地“鼓励”起来:“穿鼻环是我们家那边祖传的习俗,孩子到了青春期就要穿鼻环,这样将来能够升官发财,子孙满堂。穿了鼻环的孩子还要在祠堂里禀告祖先。今天当着同学们的面,我宣布,为了庆祝他长大,我准备等他穿完之后,和他爸爸一起,也去穿几个鼻环!”可把孩子给气坏了!被亲妈这么一搞,穿鼻环跟“时髦精”还有啥关系?简直成了老土的代名词,还会被同学嘲笑,最后孩子再也不提这茬了,“穿鼻环”危机顺利解决。
⑤我这位朋友可谓“撕伞学”集大成者,在生活中,她也酷爱走对方的路,让对方无路可走。逢年过节,亲友们总是热衷于推搡拉扯、欲拒还迎地发红包,有时甚至要引发一场虚拟大战,远远看去,真不好判断是亲友塞钱还是仇敌见面。朋友从来不给亲戚客套的机会,每次拜年,只要对方敢掏钱,她立刻伸手,“多谢!”一秒结束战斗,让大家准备好的台词无处施展。这么几个回合下去,她反而在亲友间赢得了一个干脆利索的好名声,家家看到她都笑脸相迎,全都是因为跟她交往不累心。
⑥“撕伞学”独辟蹊径,往往能收到特别的效果。只要习得精髓,可以熟练运用于生活中。既能撕掉孩子的小套路,撕掉学生的歪心思,又能撕掉人际交往中的矫饰,使彼此的关系更轻松。有时候毫不客气地“撕伞”,让别人淋点雨,也未尝不可。所以从今天开始,学以致用,我先撕为敬!
15.(2分)下列对“撕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撕伞”针对的是对方自认为有效、有用的招数和套路。
B.“撕伞”的常见目的是制止被撕者的某些不恰当行为。
C.“撕伞”的过程也是将自己遭受的挫败转移给对方的过程。
D.“撕伞”行为并不一定会损害“撕伞者”的形象。
16.(2分)结合文章内容,你认为在具体使用“撕伞小妙招”时候我们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17.(3分)学习“撕伞学”在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最后一自然段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15.C 16.①“撕伞小妙招”常常会有表面上赞同对方言行的说法或做法,需要注意对方的内心感受。
②“撕伞小妙招”中通常包含有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智慧,需要从生活中积累经验。
③“撕伞小妙招”想要屡用屡验,需要平时对它进行有意研习。 17.有助于成年人更好地教育(或管教)孩子(家长管教孩子和老师管教学生分开答也可以);有助于形成真诚(或简单、轻松等)的人际关系。
【解析】1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C.有误,根据第⑥段“‘撕伞学’独辟蹊径,往往能收到特别的效果。只要习得精髓,可以熟练运用于生活中。既能撕掉孩子的小套路,撕掉学生的歪心思,又能撕掉人际交往中的矫饰,有时候毫不客气地‘撕伞’,让别人淋点雨,也未尝不可”可知,“撕伞”是一种智慧,并非是“将自己遭受的挫败转移给对方的过程”;
故选C。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分析。
①根据第③段中“一边饶有兴致地观察孩子,一边絮絮叨叨地问”,第④段“她不仅不反对,反而当着儿子同学的面大张旗鼓地‘鼓励’”等可知,“撕伞小妙招”常常会有表面上赞同对方言行的说法或做法,这时我们需要注意对方的内心感受,避免过度刺激或伤害对方。
②根据第③段“看到‘撕伞指南’的我惊觉,原来自己早已是此界老手”,第⑤段中“我这位朋友可谓‘撕伞学’集大成者,在生活中,她也酷爱走对方的路,让对方无路可走”等可知,“撕伞小妙招”中通常包含有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智慧,这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因此,我们需要从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运用这些小妙招。
③根据第六段“只要习得精髓,可以熟练运用于生活中”第⑥段中“‘撕伞学’独辟蹊径,往往能收到特别的效果”可知,“撕伞小妙招”想要屡用屡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平时对它进行有意的研习和掌握,深入了解其精髓和运用技巧,才能在需要时信手拈来,发挥出其最大的效用。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主旨分析。
根据第⑥段“既能撕掉孩子的小套路,撕掉学生的歪心思”可知,学习“撕伞学”有助于家长和老师撕掉孩子或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心理,从而更好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
根据第⑥段“又能撕掉人际交往中的矫饰,使彼此的关系更轻松”可知,学习“撕伞学”还可以帮助人们撕掉人际交往中的虚伪和装饰,进而形成更加轻松、真实的人际关系。
(四)(本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稗草
陈凤兰
①余秀华在诗歌《我爱你》中说:“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稗草似乎第一次这么主观地,卑微地,战战兢兢地,走进了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诗歌里。
②我从来没有对稗草有过如此的好感,唯一的记忆就是母亲一直喊稗草“败子”,赋予它一个贬义色彩。
③每到秧苗挺直了腰杆时,母亲便吆喝我们姐妹,去田地里把稗草一棵一棵辨认出来,然后拔茎除根,抛掷田埂。稗草叶片深绿,身姿挺直,若不是拔出后赫然呈红色的根,恐怕普通人真难以分辨。母亲能从有无毛绒、节结处的样子辨认出稗草和稻秧。这方面,母亲是专家。
④母亲把植物分了很多等级,无用的稗草被她一把一把地打个卷,骄傲地远远抛在田埂上,被烈日曝晒。我家的庄稼地,包括田埂,都是村妇们学习的样板。
⑤跨进新世纪,母亲再也守不住她的“江山”了。早年一望无垠的稻田变成了机器厂房,母亲的田地无处安放,心力与热情更无处寄托。她渐渐衰老,无奈地看自己变成无用的稗草。
⑥忽然有一天,母亲找到了十几里之外的一块荒地。劳动让她不再彷徨。她每天骑着电瓶车,横跨四座桥,转过三道弯,去地里忙乎。我开车去找她,在一片铺染的绿意中看到了那个佝偻的身影。母亲依旧在除稗草。母亲看到我怯怯地笑了,把手里的一把稗草胡乱地卷成一团,“噗”地一下扔到田埂上。田埂上的一团团稗草,在艳阳下已渐渐褪去了绿,变成浅白,继而枯黄。脚一踢,松散开,微风中,窸窣抖着。
⑦那块荒地盖了停车场后,母亲总忧虑自己无用,到了要害病的程度,我只能带她去医院。搀扶母亲走出医院,我不敢松开手,这个曾经无所不能的母亲,似乎成了一个婴儿。她不会乘电梯,看不懂楼层。她惶恐中死死地攥着我帮她补办的医保卡,生怕一不小心弄丢了。我也紧紧地抓着她粗粝的手,生怕把她弄丢了。城市,对不识字的母亲来讲,像是个人潮涌动的汪洋大海,很难找到自己的码头。
⑧母亲现在见到谁都一脸笑,全然没有当年把我们拽到田地里去体验体能极限的怒气。她渐渐矮了、蔫了,依然努力生活。我和母亲在阳台上种了一排蔬菜,她每天眯眼笑着拣着花盆里的稗草,喜悦而宁静。
⑨“稻田水浅,江湖水深”,稗草几千年来,一直在拼命“拟态”,努力跟水稻长得越来越像。哪怕战战兢兢,哪怕卑微怯懦,哪怕提心吊胆,努力地活过,也许这就是生命最大的意义,也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18.(2分)阅读②﹣⑧自然段,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19.(3分)小丽对文章第⑥段中母亲看到“我”为什么“怯怯地笑”提出疑问,请你帮忙解答。
20.(2分)小丽认为文章第①段无关紧要,可以删去?请说说你的理由。
21.(2分)小丽觉得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点与众不同,请帮她加以赏析。
跨进新世纪,母亲再也守不住她的“江山”了。
22.(3分)本文标题能否改为“稗草般的母亲”?说说你的见解。
【答案】18. 心力与热情更无处寄托 喜悦而宁静 19.母亲看到“我”因为有点不好意思,她从彷徨、内心无处寄托又找到了努力活下去和奋斗的动力,所以“怯怯地笑”了。 20.引用歌词,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既点出了本文有关的叙述内容“稗草”;与结尾照应;又暗示了“卑微地,战战兢兢”的稗草的价值,深化文章主旨。 21.“江山”这里是大词小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田地对于母亲的重要,是母亲的一切。 22.不能换成“稗草般的母亲”,因为“稗草般”写出了母亲的形象特点,给人的印象是“卑微怯懦、无用的”,不合适;“母亲的稗草”则形象地写出了“稗草”对于母亲的意义和价值,暗示文章主旨:要像母亲一样努力地活过,对生命展示出最大的尊重。
【解析】18.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
根据第⑤段“早年一望无垠的稻田变成了机器厂房,母亲的田地无处安放,心力与热情更无处寄托。”结合第⑥段“每天,她横跨四座桥,转过三道弯,去地里忙乎”,可以看出,母亲虽然年岁已高且失去了原本的田地,但她依然保持着对劳动的热爱和追求。当她再次找到可以耕种的土地时,她的心力与热情有了寄托,这体现了她对劳动的执着和热情。但在此之前的“失地”阶段,她的这种心力与热情是无处寄托的。①可填:心力与热情更无处寄托
根据第⑧段“她和母亲在阳台上种了一排蔬菜,她每天眯眼笑着拣着花盆里的稗草,喜悦而宁静”,反映出她在努力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过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小乐趣。在阳台上种菜、拣稗草的过程中,她体会到了生活的喜悦与宁静,这种简单的日常活动给她带来了满足和安详。②可填:喜悦而宁静。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
一般来说,“怯怯”这个词描述的是一种羞涩、有些不安或不好意思的情感。文章第⑥段中,母亲在一天天地远离城市喧嚣,来到十几里外的荒地努力劳动。她这么做,是因为她在城市中失去了原本的劳动场所,心中那种对劳动的热爱和对生活目标的追求让她感到彷徨。当她重新找到可以让她投入热情的土地时,内心的激动和重拾的活力可想而知。就在这个时候,“我”出现了。母亲可能突然觉得,自己在这么大年纪还如此努力,可能会被“我”看作是不必要的挣扎或者是过于辛苦。同时,她也可能对于自己能够重新找到劳动的乐趣和生活目标感到一丝自豪,但又不太确定“我”会如何看待她的这种努力。所以,当母亲看到“我”时,她的笑容中既有羞涩,也有自豪和期待,更有一丝不确定和担忧。这就是为什么会用“怯怯地笑”来形容她当时的表情。
总的来说,母亲“怯怯地笑”反映了她复杂的内心情感:既有重拾劳动热情的喜悦,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期待,还有对“我”看法的担忧。
20.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首先,第一段引用了余秀华的诗歌《我爱你》中的歌词,这样的开头非常引人入胜,能够立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一个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在这里非常适用。其次,这段歌词不仅点出了本文的重要叙述内容——“稗草”,还与文章的结尾形成了照应,使得整篇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和完整。再者,这段歌词通过“卑微地,战战兢兢”的形容,暗示了稗草的价值。虽然稗草在农田中常被视为杂草,被农民拔除,但在这里,它代表了不屈不挠、努力生存的精神。这种精神与文章主旨紧密相连,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所以,第一段并不是无关紧要的。它不仅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和趣味性,还巧妙地引出了文章的主题,并与结尾形成了完美的呼应。因此,不能轻易地将其删去。
2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与赏析。
“江山”通常指的是国家或国家的领土。然而,在这句话中,“江山”显然不是指真正的国家领土,而是用来形象地指代母亲的田地。这种用法在修辞上称为“大词小用”,也就是用一个通常用于描述重大事物或概念的词语,来描述一个相对较小或具体的事物。这样做的效果是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这个句子中,“江山”被用来形容母亲的田地,强调了田地对于母亲的重要性。可以说,这片田地就是母亲的一切,是她的精神寄托和生活的基础。当新世纪到来,由于城市化和其他社会变迁,母亲失去了这片她深爱的田地,这对于她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因此,“江山”这个词在这里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深刻地表达了母亲对田地的深厚感情以及失去它时的无奈和哀伤。
22.本题考查标题作用。
先分析原文标题和提议的新标题的含义和差异。然后,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哪个标题更能准确反映文章的主题和母亲的形象。最后,需要给出结论,说明不能改换标题的原因。
首先,“稗草般的母亲”这个标题。“稗草般”这个形容词短语给人的感觉是“卑微怯懦、无用的”,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传达的母亲形象。虽然母亲在文章中确实与稗草有某种联系,但母亲的形象绝不是卑微和无用的。她是一个勤劳、坚强、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即使面对困境也从不放弃。原文的标题“母亲的稗草”。巧妙地表达了“稗草”对于母亲的意义和价值。这里的“稗草”并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母亲生活态度和精神力量的象征。母亲就像稗草一样,虽然不起眼,但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下来,并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此外,“母亲的稗草”这个标题还暗示了文章的主旨:要像母亲一样努力地活过,对生命展示出最大的尊重。这也是我们希望读者从这篇文章中获得的启示。
所以,可以看出,“母亲的稗草”这个标题更加贴切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和母亲的形象,而“稗草般的母亲”则可能会给读者带来误解。因此,不能将标题改为“稗草般的母亲”。
(五)(本题8分)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沈琼枝在宋家过了几天,不见消息,想道:“彼人一定是安排了我父亲,再来和我歪缠。不如走离了他家,再作道理。”将他那房里所有动用的金银器皿、珍珠首饰,打了一个包袱,穿了七条裙子,扮做小老妈的模样,买通了那丫鬟,五更时分,从后门走了。清晨出了钞关门上船。那船是有家眷的。沈琼枝上了船,自心里想道:“我若回常州父母家去,恐惹故乡人家耻笑。”细想:“南京是个好地方,有多少名人在那里,我又会做两句诗,何不到南京去卖诗过日子?或者遇着些缘法出来,也不可知。”立定主意,到仪征换了江船,一直往南京来。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乙】
我心灵的回答——“立即离开桑菲尔德”——是那么及时,又那么可怕,我立即捂住了耳朵。我说,这些话我现在可受不了。“我不当爱德华·罗切斯特先生的新娘,是我痛苦中最小的一部分,”我断言,“我从一场美梦中醒来,发现全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种恐惧我既能忍受,也能克服。不过要我义无反顾地马上离他而去却让我受不了,我不能这么做。”
但是,我内心的另一个声音却认为我能这样做,而且预言我应当这么做。我斟酌着这个决定,希望自己软弱些,以躲避已经为我铺下的可怕的痛苦道路。而良心已变成暴君,抓住激情的喉咙,嘲弄地告诉她,她那美丽的脚已经陷入了泥沼,还发誓要用铁臂把她推入深不可测的痛苦深渊。
“那么把我拉走吧!”我嚷道,“让别人来帮助我!”
“不,你得自己挣脱,没有人帮助你”。你自己得剜出你的右眼;砍下你的右手,把你的心作为祭品,而且要由你这位祭司把它刺穿。
(节选自《简·爱》第二十七章)
下面表格展示了同学们研读《儒林外史》和《简·爱》的部分成果,请你相互参照,完成下面的任务。
23.(2分)情节理一理
以上选文中两位人物面对婚姻的抉择时均选择了离开,但她们离开的原因各不相同,请理一理简·爱离开桑菲尔德的原因。
24.(2分)人物评一评
两篇选文都运用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结合乙文画线句子,请你评一评简·爱。
25.(2分)写作品一品
这两部小说在创作手法上各有特点,请你品一品《儒林外史》的写作特点,指出并改正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
说法有误的是( )(填序号),因为: 。
26.(2分)背景说一说
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它的思想内容和深刻内涵。请说说《儒林外史》的创作背景。
【答案】23.简·爱在婚礼上得知了罗切斯特的妻子还活着,她虽然很爱他,却毅然离开了。 24.画线句子通过心理活动描写,刻画出简·爱决定离开罗切斯特时的矛盾、痛苦心理,表现了她自尊自爱、追求平等的性格特点。 25. ① 因为:《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 26.科举制度已经极度腐朽,不再能够选拔真正的人才。小说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的批判。
【解析】23.本题考查概括名著内容。
结合【乙】“ 我心灵的回答——‘立即离开桑菲尔德’——是那么及时,又那么可怕,我立即捂住了耳朵。我说,这些话我现在可受不了。‘我不当爱德华·罗切斯特先生的新娘,是我痛苦中最小的一部分,’我断言,‘我从一场美梦中醒来,发现全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种恐惧我既能忍受,也能克服’”可知,简·爱在婚礼上得知了罗切斯特的妻子还活着,她虽然很爱他,却毅然离开了。据此概括。
24.本题考查赏析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乙文画线句子“‘那么把我拉走吧!’我嚷道,‘让别人来帮助我’”“‘不,你得自己挣脱,没有人帮助你’。你自己得剜出你的右眼;砍下你的右手,把你的心作为祭品,而且要由你这位祭司把它刺穿”分析,这是简·爱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通过简·爱的语言和心理,生动地写出了简·爱做出离开罗切斯特的决定时内心的痛苦与矛盾,同时也表现了她自尊自爱,自强自信,追求平等的性格特点。
25.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写作特点。
结合①“全书由中心人物杜少卿及与他相关的人物之间发生的众多故事连缀而成”可知,该说法有误。《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据此概括作答。
26.本题考查小说创作背景。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科第仕宦多显者”(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吴敬梓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1729(雍正七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1736年(乾隆元年),吴敬梓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安徽巡抚赵国麟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顾云《吴敬梓传》),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至晚年,常处于饥寒交迫。这样的个人经历,令他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 而在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据此概括作答。
三、表达与交流(共55分)
27.(本题5分)人的一生要走过许多“台阶”,每登上一级台阶,都意味着一次前进,一次成长。为纪念最珍贵的成长,全班同学决定制作一本“青春回忆录”。请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为你心中最特别的台阶写一段介绍词。(80字左右)
提示:①给你的台阶取一个独特的名字,说清名字的内涵,介绍由来及含义;②选取自己生活经历中与台阶有关的重要事件,至少有一处细节;③台阶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分享。
任务二:台阶或许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想象,请写一首小诗,集结在“青春回忆录”中。(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答案】示例一:
我心中最特别的台阶叫作“苔阶”,它的身上长满了青苔,颇有“苔痕上阶绿”的意味。那是通向我书屋的一道台阶。朝阳初升,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过台阶,走进书屋,开始一天的学习。它让我内心宁静,也伴我成长。
示例二:
走下一级台阶\巧遇角落里蜗居的落叶\宁静,安详\走下一级台阶\脚步踌躇\夕阳\怀揣东方。
【详解】本题考查微写作。
审题可知,任务一要求学生为心中最特别的台阶写一段介绍词。要求要给这个台阶取一个独特的名字,还要说清名字的由来与内涵。还要有与这个台阶有关的事件和细节,还要有这个台阶给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写作时,首先应选定一个台阶,可以是通向教室的台阶,这个台阶代表了知识。可以是通向小花园的台阶,这个台阶代表了童年的快乐。写作时,一定要涵盖写作提示中的几项内容。任务二要求学生写一首小诗。这首小诗描写的对象是“台阶”,需要表达的主旨是这个台阶引发的联想与想象。诗歌的语言一定要简洁而富有意蕴,具有意象美、跳跃美与哲理美。
片段示例:我心中最特别的台阶叫作“成长之阶”。它是我家门前的一道台阶。从我蹒跚学步开始,它就陪伴了我的成长。一次次走上台阶,回到家里。又一次次走下台阶,奔向远方。它是沉静的,是充满希望的,是始终在我青春的梦里延伸的。它告诉我,只要一直走下去,就一定会到达远方,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
小诗示例:阶有多长/路有多宽/五十六个民族的标杆/钢铁的筋骨/青铜器的胸膛/七十级台阶/七十道风光/龙的气魄/凤的涅槃。
28.(本题50分)遇见 ,是相识与发现的惊喜,是一种期待,一种追寻,一种信念……班级决定开展以“遇见”为主题的读写活动,请你参与。
以“遇见”为主题的写作大赛开始了,请你从下面三个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请以“那天,我遇见了你”或“遇见更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任务二:请将“与 相遇”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个故事。(横线上填写一个语文课本里或名著里的人物)
任务三:关于“遇见”,你有怎样的理解?“遇见”一词,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
要求:①请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答案】任务一例文:
那天,我遇见了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而那天,我遇见了你,如同冬日遇见了暖阳。
还记得那个冬天,一场雪后冷得异常,大地银装素裹,好像被一块巨大的银色大布遮住了。家里冷的不想动,便去外面吃饭。
街上人很少,安静的像连鸟儿扇动翅膀的声音都听得见。我走进一家面馆,你——一位面相柔美的年轻女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你吃面的动作很轻柔,纤细的手指拿着筷子,不断地从碗里夹起面条送入口中,看你吃面条的样子,会让人觉得这家面馆的面非常好吃。一想到这儿,我的肚子更饿了,“咕噜咕噜”叫起来。赶紧找个地方坐下,也点了一碗面。
在等待的时间,“吱呀——”一声,那个隔着风雪的门又被推开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推门进来了。他身材纤瘦,裹着一件缝着补丁的棉袄,在我的身边,似乎很少见到有人还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了。外面的风雪把他黝黑而粗糙的肌肤冻得通红,皱纹爬满了他的脸颊,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棵饱经沧桑的老树。
这时,刚好你吃完了面,去倒面汤。突然这老人伸出手来想要接住那碗面汤,然而你推开了老人的手,无情的把面汤倒进了垃圾桶内。老人愣了一下,想要接住那碗剩余残汤的手停落在半空,瞬间顿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收了回去。嘴角抽动了一下,尴尬地站在那里。而你头也不回的急急忙忙地走出了面馆。
“果然,人不可貌相!人心隔肚皮啊!”我在心里自言自语道。这次遇见并不美好。对你的好感瞬间全无,美好清纯的形象在我心中被打碎了,像一面镜子被打碎了一样落了一地的玻璃渣,把我的心也扎破了。哎!今天或许就不该出门吃这碗面,真是扫兴。可惜我只是个小孩子,自己吃饭还要管父母要钱。要是我今天多带点钱就好了,就可以顺便给这个老伯也点上一碗面,日行一善么。我无奈地看着眼前碗里的面,此时此刻也不香了,三口两口地赶紧扒拉进嘴里。
“吱呀——”那个隔着风雪的门再次被推开,我抬头一看,是你!你又回来了,手里还拿了一份热气腾腾饺子。你微笑着对老人说:“大爷,刚才我的钱包落在门口的车子上了,我给您买了一份水饺,您先吃着。面一会就好,我帮您点了一碗,也嘱咐掌柜多加汤了,你安心吃吧。”老人激动地嘴唇颤抖着,只发出“哎呀!哎呀!”的声音,似乎是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他用颤抖着手接过饺子,眼睛里泛起点点泪花,感激地看着你。这句话像冬日的暖阳,透过厚实的玻璃门,洒在你的身上,散发着金色的微光,这暖阳化开了那冬天的岩冰。你扶着老伯找了张桌子坐下,然后拿着钱包去前台结账。结完帐,你便又急匆匆地离开了。
我心中的那镜子又重组,心里的那道伤口也恢复了。“这次遇见真美好!”我感叹着走出门去,才发现暖阳早已突破阴沉的乌云,照向大地,厚厚的冰雪早已被融化。你是冬日的暖阳,不炽热,却温暖。那天,我遇见了你,真好!
任务二例文:
与李白相遇
夕阳凄厉,天边晚霞渲染,刀刀如割血浸透天边红云。天底那头红轮仍然不肯罢休,张弛着血腥大眼望尽世间一切。伴着眼前之景,翻开一卷《唐诗三百首》,穿越到盛唐,与李太白蓦然相遇。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月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一首《侠客行》引人入胜,与李太白相遇于侠客江湖之中。眼前的李白不再是青衣白面书生,而是佩刀留缨的侠气剑客。身随其后,望你与刺客兵戎相见,刀光剑影,折射你眼中凌厉杀意。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你,又怎杀得死你?我望向侠气充溢的你,不禁感叹:好一个侠骨柔情的李太白!
盛唐,正是你潇洒之期。众人皆仰慕你不俗才情,皇帝也赐隆恩与你。天宝元年,两位声名煊赫、风格迥异的人物相遇于大唐首都长安宫苑。一个是权重四海的冠军大将军渤海郡开国公内侍监首领高力士,一个是落笔摇五岳、啸傲凌王侯,独领风骚的天才诗人李白。他们相聚在唐皇身边,周旋于沉香亭上和白莲池畔的清歌曼舞、美酒香花中。你张摇大摆,气盛轻狂。皇帝见你衣着破烂,便赐衣与你。你醉酒便唤皇帝身边红人高力士为你脱靴。高力士一时不知所措,只得你脱下靴子。愤恨的种子在高力士心中发芽,杨玉环口中日日吟诵的
《清平乐》,也渐渐不闻此音。宫中人恨你,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你也终隆恩失宠,一遭贬谪。宫闱外传来一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浪荡江湖,醉里寻欢,快意混恩仇。
李白自此在长安无了影踪,天天在酒里转悠。用了一只中了魔咒的酒壶,把自己藏起,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与你拜访过无数酒家,佯狂傲慢,蓄满酒壶一饮而尽。酒香清冽,入骨柔情。人人知你嗜酒如命,谁又读懂那酒中无尽的愁苦?但人生苦短,便于你浪荡一回,举杯痛饮,你说过,凡你醉处皆非他乡。活的恣意,才不枉为酒中仙太白。
尾页轻合,书卷已完,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书中与太白的相遇回荡于心。太白李白,盛唐的传奇,与你在书卷中相遇,徜徉长安大街,望尽生平历事,必是缘分。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铛地一弹挑起的回音,久久不忘。
酒杯抛起,绝句读唱,李白太白,难忘与你美好的相遇。
任务三例文:
遇见花开
我遇见的花开,开在头上,开在海上,开在她们的笑容里。
我是在南方的临海村子里遇见她们的。这个村子里的每一位女性头上都戴着花,大的,红的,一团团,一簇簇。幼时的我闹着也扎上一朵,阿姨的手从我的发梢间穿过,枝条扎上我的发丝,一拉、一紧、一松,花就在我的头上绽放。她们的笑声裹着海风,阿姨生着茧的手摸着我的脸,我能嗅到她们身上的海腥味,偷偷窥见她们笑起时更显明的皱纹。这大朵朵的红花放在她们头上摇摇欲坠,未免太过俗气。
后来,我才明白这花的深意。
她们不是悠闲的家庭主妇,她们是一群赶海女:凌晨三四点亮起灯光,五点下海,这是她们的工作时间。头发太长了,所以用东西扎起来,这是对生活的无奈;在头发上扎入美丽的花 这是对生活的热爱。在乌沉的天和未升起的太阳之下,在生满浊泥的海中,在阵阵冷风的吹打下,我见到了花开。她们的指间是黑色的泥,她们的双脚的入冰冷的海水。生活给了她们太多太多的苦难,但她们依然高歌。纵使额边流下汗水, 纵使双脚已经起泡,她们却说:“要戴花呀,要美丽呀。”她们不曾受到高等教育,也许逃不出这个困了她们一生的海,但她们头上的花却告诉苦难她们对生活最赤诚的爱。
她们美丽吗?我想是的。那一刻她们就是美,那一刻她们就是花。岁月赠予他们皱纹与衰考,但哪一朵花开不是美丽?她们笑着说话的样子清爽干净,眉宇间如鸟雀跳跃在夏日林梢,总能让人跟着变得炽热起来。银白色的长发勾勒出她们的身姿,她们在海上,碎如镜的反光落在她们身上,她们的身影又淡的如一副珍藏已久的水粉画。
无论如何都要戴花,圆圆脸蛋的孩子要戴花,年入古稀的老人要戴花,走再这村庄的每一条小路上,你都能遇见花开。但这花在此时,却变成了她们对生活无尽的爱,对苦难最无声也最惊天动地的反击。
阳光撒落,红色的花映着她的脸,微微上挑的嘴角,落下的点缀着银白的黑发。我想,我永不会忘记。
遇见花开,遇见美丽,遇见赤诚的对生活的爱。
【详解】任务一: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题目要求以“那天,我遇见了你”或“遇见更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那天,我遇见了你”中的“那天”限定了写作的时间,“我”限定了写作的人称,“遇见”是事件,“你”是“我遇见”的对象,“你”既可以是人或物,亦可以是某一处景致。题目“遇见更好的自己”中“遇见”是事件,“更好的自己”是遇见的对象,即自己与之前相比要更好,那我们要思考的就是因为遇见什么自己变得更好,更好在哪里,“更好的自己”表现在什么方面。
第二,立意。通过叙述那天遇见“你”(遇见更好的自己)的经过,表达对那次遇见的感受。可围绕“感谢、奋斗、激励、醒悟”等方向立意,注意要求,立意应展现初中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第三,选材。如选题目“那天,我遇见了你”,“你”可写自己遇见现实生活中选材的某个人。这个人可以是你的亲人,也可以是你的老师、同学或陌生人。要选取遇见后心与心发生了碰撞,产生了美好情感的事,这样的材料才符合相遇的内涵。比如自己因作文比赛荣获一等奖而得意忘形,是朋友让我明白“胜不骄”的道理,遇见挚友,真好;老师总是在课下辅导基础较差的我,我在期中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我知道这都来自于老师的辛勤耕耘,遇见老师,真好;你只身在外,身处困境,遇上了一位好心人,他热心地帮助了你,你感激万分。这样的遇见确实值得回味。如选题目“遇见更好的自己”,可写自己与某种物的遇见。这种物可以是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只要你与它相遇时让自己发生了变化,认识或精神、思想上的变化,与没有遇见前的自己相比要更好。例如“我”在一次登临山顶之后,才明白只有站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我理解了拼搏(奋斗)的意义,变得更为积极向上;自己在忧伤时独自来到野外,发现了一种很不起眼的小草,它虽小得可怜,却乐观地随风摆动。它给了自己启发,让自己从忧伤中振作起来,这次遇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发现了更好的自己。
任务二: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题目要求将“与 相遇”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个故事,注意横线上要填写一个语文课本里或名著里的人物。“相遇”,这个词意味着两个或多个人之间的相遇、相识或相互影响。在写作的时候,设置“相遇”的对象很重要。我们要思考的是自己与哪个人物相遇,发生了什么故事,有着怎样的体验。
第二,立意。通过编写与课本或名著里的人物相遇的故事,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与阅读体会。
第三,选材。写自己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遇见。可在语文课本或所读名著里选择一个人物,然后围绕这个物编写故事,在阅读中认识了某个人物,被他的精神所感染,被他的遭遇所震撼,为他的行为所折服……那么就可以写与这个人物的遇见,书籍能够陶冶情操,能够提升个人气质,能够使人明理。叙事过程中应该体现我们感受到“相遇”的详细经过,结尾点明遇见的谁让自己收获很多,表达自己的感激,体现自身的成长来深化主题。
任务三: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题目要求围绕对自己“遇见”的理解与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遇见”,这个词意味着两个或多个人之间的相遇、相识或相互影响。在写作的时候,设置“相遇”的对象很重要。
第二,立意。通过本次写作,表达自己对于遇见的理解与思考,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体会与感悟。
第三,选材。论述性的文章,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再按照以下步骤完成写作:引子,通过一个生动的场景或者描述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出本文要探讨的“遇见”主题;主体,根据选取的角度,展开具体的故事、经历或观察,可以描述细节、人物情感和变化等,使文章更生动有趣;结尾,总结文章的主旨,可以写出对遇见的思考和感悟,或者给读者留下一个深入思考的问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水尤清冽
根据语境推断
其岸势犬牙差互
联系常见成语
施施而行
迁移课内字词
缘染溪
母亲是辨认出稗草和稻秧的专家
勤劳能干
她感到骄傲自豪
母亲成了“失地农民”
想在城里继续劳动
觉得①
母亲失去了郊外荒地
觉得自己无用
她感到忧虑惶恐
母亲在阳台种菜
努力生活
体会到②
人物
沈琼枝
简·爱
离开原因
被扬州盐商宋为富骗取来做小妾,她不愿意做妾,便深夜出逃。
人物
沈琼枝
简·爱
性格特点
通过动作(细节)描写,写出沈琼枝逃离宋家的过程,表现出她冷静干练,有勇有谋的性格特点。
《儒林外史》
《简·爱》
①全书由中心人物杜少卿及与他相关的人物之间发生的众多故事连缀而成。
②成功地运用了讽刺艺术,用写实主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用第一人称手法,以简·爱的人生经历贯穿整部作品。巧设悬念,有大量的内心独白、景物描写。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情感真挚、细腻。
《儒林外史》
《简·爱》
在《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所处的时代,英国女性地位低下。小说对简·爱这一人物的塑造,突破了当时传统英国女性娇柔脆弱、无病呻吟的形象,表现出作者对于社会的反抗。
新省中考统考语文模拟卷(一)(湖北卷)2024年新中考地区语文适应性考试模拟卷(新中考地区适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新省中考统考语文模拟卷(一)(湖北卷)2024年新中考地区语文适应性考试模拟卷(新中考地区适用)(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省中考统考语文模拟卷(一)(湖北卷)2024年新中考地区语文适应性考试模拟卷(新中考地区适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省中考统考语文模拟卷(一)(湖北卷)2024年新中考地区语文适应性考试模拟卷(新中考地区适用)(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省中考统考语文模拟卷(三)(湖北卷)2024年新中考地区语文适应性考试模拟卷(新中考地区适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新省中考统考语文模拟卷(三)(湖北卷)2024年新中考地区语文适应性考试模拟卷(新中考地区适用)(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