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13课 清前中期的兴盛与危机课后作业题
展开1.某学生梳理清朝康雍乾时期的知识时,记录了“形成奏折制度”“设立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三项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其梳理的知识主题是( )
A.君主专制加强 B.国家疆域奠定 C.商品经济发展 D.文学成就显著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清朝前期的统治,清朝前期制度在继承明朝制度的基础上有发展,比如创设了奏折制度,重要官员可以直接给皇帝上奏。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清朝实行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这都体现了“康乾盛世”时期清朝君主专制加强。因此选A。
2.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场景在历史剧拍摄中不应出现的是( )
①《封神榜》中烽火戏诸侯 ②《汉武大帝》中卫青出任枢密使
③《大宋提刑官》中内阁首辅专权 ④《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答案】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周分封制、汉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内阁和军机处等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神榜》讲述的是商朝的事,而烽火戏诸侯发生在周朝,①错误;《汉武大帝》中卫青出任枢密使,枢密使出现在宋朝,《汉武大帝》中卫青不可能出任枢密使,②错误;内阁出现在明朝,《大宋提刑官》中不可能有内阁首辅,③错误;雍正帝时期才设立的军机处,康熙时期没有,④错误。选D。
3.下表是中国古代对边疆某一地区进行管理的措施。据此可知,这一地区是( )
A.西藏 B.台湾 C.云南 D.新疆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不同历史时期对新疆的管理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西域都护府,唐代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元朝的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立伊犁将军都是在新疆,故选D。
4.清朝对东北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发展创新。入关前到清初实行八旗制;清代前、中期实行以八旗驻防制为主体、多种体制并存的管理体制;晚清时期则普遍设立州县,最终建立行省体制。清朝东北行政管理体制的变迁反映了( )
A.满汉民族关系十分融治 B.专制皇权高度强化
C.“大一统”思想不断发展 D.地方治理困难重重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清朝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东北地区主要生活的是女真族,后来改称满族,八旗制满族独特的管理制度,后来设立行省也主要是管理满族子弟,不能反映满汉民族关系融洽。排除A。题干反映的是对东北地区这一地方管理加强,并未体现君主专制强化,故排除B。题目体现的是地方制度发展,并未反映地方治理难易,故排除D。题目中调整对地方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故C正确。
5.在边疆民族政策上,康熙帝强调“治之得其道”和“惟令各行其道”,雍正帝提出“因俗利导”,乾隆帝则是强调“从俗从宜”“不易其俗”。这些边疆民族政策( )
A.促进了内地与边疆的一体化B.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C.巩固了清朝对边疆地区统治 D.消除了边疆地区的割据隐患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清朝康雍乾时期的边疆政策。 三位皇帝都强调“各行其道”、“因俗利导”、“从俗从宜”,是因俗而治的体现,并不是内地与边疆实现一体化,故A错误。题目信息强调民族关系和风俗问题,并非强调经济发展,故B错误。清朝一直存在边疆隐患,并未消除,故D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从康熙皇帝到乾隆皇帝,对边疆地区实行民族怀柔政策,有利于巩固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故C正确。
以下材料为四位皇帝的一日政务节录,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至前殿,由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等官员依次奏事
②告诫军机处切勿泄密
③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
④引见俘获的突厥颉利可汗,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尊号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答案B
【详解】由材料“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等官员依次奏事”及所学知识可知,①中涉及的官职出现在宋朝;材料②“告诫军机处切勿泄密”及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设立于清朝雍正帝时期;由材料③“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及所学知识可知,“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的政策;由材料④“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及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因此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④①②,B项正确;
7.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
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 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
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 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清朝的奏折制度。依据材料“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可知,乾隆时期,规范奏折使用要求,特别重要、特别紧急的事务,才可通过奏折上奏,说明清朝的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便于皇帝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根据所学,奏折最早出现在康熙时期,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对奏折制度的规范和要求,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并非体现制衡皇权,排除B项;根据所学,常规文书经内阁中转呈送,而奏折单独呈送皇帝,排除D项。
8.1749年,乾隆皇帝谕曰:“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如有书写之处,应称‘蒙古’‘内地’,不得以‘蒙’‘汉’字面混行填写,已屡经降旨。今马灵阿奏折,犹以‘夷’‘汉’二字分别名色,可见伊等全未留心。”此谕意在( )
A.加强中央集权B.维护国家一统
C.调整民族关系 D.规范文书体例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清朝的民族关系。根据材料信息,乾隆皇帝谕旨要求在文书中不得用“蒙古”、“汉人”称呼蒙古族和汉族,而应称“蒙古”“内地”,是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臣民,其意在维护国家统一,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清朝统治者无论对蒙古族还是对汉族在身份上都视为大清的臣民,并未具体调整民族关系,排除C项;材料并未规范文书体例,只是对文书用词的规定。排除D项。故选B项。
9.“十三行”
材料一 1685 年,清廷始开海禁。次年,仿明末“牙行”(向政府申请外贸特许经营权的贸易组织),开设“洋货行”,与洋商进行贸易。此后洋货行数目不断变化,但在广州俗称“十三行”。十三行的行商须为洋商提供住所,交易完成后,洋商限期离境。1757 年,清廷将广州定为唯一的外贸商埠。“豪商大贾,各以其土所宜(当地特产)相贸,得利不赀,故曰金山珠海、天子南库”。
材料二1759 年,清廷颁布《防范外夷规条》,规定洋商到广州后,应在指定寓所居住, 由行商管束稽查。“凡非开洋行之家,概不许寓歇。其买卖货物,必令行商经手方许交易。” 清廷还规定,外国商船到广州后,“进口货物应纳税银,督令受货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时输纳(纳税)。至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纳税银,洋行保商为夷商代置货物时,随货扣清,先行完纳。”《南京条约》签订后,十三行逐渐衰落。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十三行的兴衰。
【答案】
示例: 清朝前期曾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1685年清政府放开海禁,次年广州开始设立十三行。一口通商后,十三行获得对外贸易的垄断权,依靠这一特权赚取了大量财富, 十三行因此走向兴盛。
十三行是中西沟通的重要窗口,也是一种新型的半官方组织,兼有对外贸易、监管外国商人、负责缴纳关税等职能。然而,此时清政府对西方人仍抱有疑惧心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洋商的管控,限制其在华进行自由贸易。
由于一口通商和十三行的垄断,西方国家对华贸易难以扩大,引起它们的不满。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签订《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中外贸易范围扩大,外商可以与中国商人自由贸易。十三行由此丧失了贸易垄断权,因此开始衰落。
近代中国面临着如何与世界接轨的难题,十三行的兴衰就是这一问题的缩影。因为不能适时应变,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详解】此题是评析题。材料一说的是十三行的兴,材料二说的是十三行的衰。依据材料一可知,清朝前期曾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1685年清政府“始开海禁”,即放开海禁,1685年广州开始设立十三行,与洋商进行贸易,“交易完成后,洋商限期离境”,体现了对洋商的监管;“得利不赀”体现十三行行商赚取大量财富;“天子南库”体现负责缴纳关税职能。一口通商后,十三行获得对外贸易的垄断权,依靠这一特权赚取了大量财富, 十三行因此走向兴盛;
根据材料二,“洋商到广州后,应在指定寓所居住, 由行商管束稽查”等相关信息可知,此时清政府对洋商采取居住、交易、税收等一系列管控措施,限制其在华进行自由贸易;由于一口通商和十三行的垄断,西方国家对华贸易难以扩大,引起它们的不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中外贸易范围扩大,外商可以与中国商人自由贸易;十三行由此丧失了贸易垄断权,因此开始衰落。总体看,可从中国与世界关系,中国社会性质转变来平息十三行的兴衰,其反映了近代中国面临着如何与世界接轨的难题,因不能适时应变,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期
措施
西汉
设置西域都护府
唐朝
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元朝
设北庭都元帅府
清朝
设立伊犁将军
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十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a href="/ls/tb_c403732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十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课堂检测</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对下图所示战役表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23课 全民族抗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a href="/ls/tb_c403732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3课 全民族抗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当堂检测题</a>,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937年,蒋介石致电八路军,1938年,毛泽东发表文章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精练: 这是一份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a href="/ls/tb_c403732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精练</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发动西安事变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